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2收藏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第1张

李鸿章的绝笔大致内容是:“臣不能为皇上排忧解难,是臣的罪过,也是臣最后的一件心事”。另外还阐述了对当前紧急要务该如何处理的方法,和对时局的看法。慈禧看后大为感动,泪流不止。

因为李鸿章临死之前还是在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慈禧太后觉得李鸿章死后没有人可以替她分担。我们都知道在清朝末年发生了很多让我们国家蒙受屈辱的事情。列强都想瓜分我们国家的点点滴滴,慈禧太后虽然很讨厌那些人,但是她又非常的害怕,因为那个时候的洋人武力比较凶猛,光靠清兵是完全抵挡不住的。

其实慈禧太后只在乎权力,只要列强不干涉她的权力,就算是赔款或者割地,她都没有那么在乎。后来列强想让慈禧太后把权力归还于光绪帝,慈禧太后坚定拒绝了,并且还派人去攻击列强大使馆,于是就有了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过后,慈禧太后就狼狈地逃到了西安。到了西安过后,慈禧太后让李鸿章去跟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当时的李鸿章年纪已经很大了,腿脚不方便,本来身体就不好,有时候还会咳血,但他还是坚持去跟列强谈判。本来最开始列强想让清政府赔10亿两白银,经过李鸿章的谈判,赔款就减少到了四亿五千两。谈判结束过后,李鸿章的身体就扛不住了。

在他去世前,他写了一封奏折,这封奏折在他死后才传到慈禧太后手里。在那封奏折里,李鸿章字字句句还是担心着国家,这让慈禧太后心中十分触动。慈禧太后觉得自己少了一个助手,朝中的人基本上没有可以为自己所用的了。

李鸿章烩是李鸿章烩菜。

李鸿章烩菜源自安徽,同时也是河北省的经典名菜,属于直隶官府菜。此菜用上等的海参、鱼翅、鹿筋、牛鞭等配白菜、豆腐、宽粉,加上保定的槐茂甜面酱烩制而成的。海

参、鱼肚、鱿鱼、玉兰片、腐竹、熟火腿切片;猪肚、鸡肉、干贝加葱结、姜片、绍酒蒸透入味、切片;熟白鸡肉、熟火腿切丝;鱼肉制茸上味,粘上干贝丝蒸熟;将干贝球、各种原料和调料下入鸡汤烧烩入味,装碗蒸5分钟,滗出原汤勾芡,浇在杂烩上即成。

历史起源

李鸿章成为晚清重臣时,在说话、处事、生活习惯上仍保持着合肥本土文化的特征,虽无正史记载,但经后人提炼出很多故事都与合肥本文化影响密切相关。在淮军淮系集团内,流传着很多合肥方言的故事。

合肥及合肥周边的淮军和亲属在天津约有几万人以上。他们乡音难改,与别人谈话,同意某件事时,经常突然冒出一些合肥方言:“就这样搞!”或者说:“照!”(“就这么办”的意思)。饮食习惯也不例外,事实上“李鸿章大杂烩”就是属于合肥地方菜系。

合肥人有吃咸菜的习惯,放一些咸制腌货(肉、鸡、鹅、鸭)等,再添加一些素菜一起熏蒸,既荤素搭配,味道又很香。

-李鸿章烩菜

《李鸿章传》(梁启超)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7KxQxI3rmiSs-bc2c5pKg

 提取码:BOQR    

书名:李鸿章传

豆瓣评分:92

作者:  梁启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2-7

页数: 126

内容简介:

《李鸿章传》是梁启超先生所撰人物传记中最著名的一种。梁先生没有采取中国传统传记“类皆记事,不下论赞”的写作模式,而是“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全书在叙述李鸿章生平事功的同时,对于李鸿章之才识、功过、地位等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部书让人耳目一新,开一代传记写作之新风,成为人物传记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少年得志,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出任共和党党魁,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李鸿章有三个职位: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1、李鸿章: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 ),直隶总督(相当于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北洋大臣(相当于商务部长和外交部副部长)。

2、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3、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将李鸿章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扩展资料:

1、李鸿章的作品,收录于桐城吴汝纶主持编纂的《李文忠公全书》,全书一百六十五卷,六百余万字。后戴逸、顾廷龙主编《李鸿章全集》,收录李鸿章的奏折、电报、公函、私人信件、诗文等  ,内容较前书更为丰富。《入都》为清朝大臣李鸿章的组诗作品,共十首,为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胸魄气略。

2、李鸿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谐于一体,美若一粒粒生动活泼的珍珠在跳跃,行行有度,疏而不乱。览之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篇书法高品佳作,显示出李鸿章的书法造诣之深。

-李鸿章

《李鸿章传》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内容简介: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随后创办洋务运动让他的声望达到顶点。但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而当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可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在所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也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这使得企业没有效率,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在《李鸿章传》一书的前言中,梁启超对自己写作初衷进行了说明,“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之笔力行之。”

梁启超也承认,李鸿章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在晚清历史舞台上,李鸿章活跃了四十年,从创办淮军、创办洋务、创建北洋水师,到镇压太平军、剿灭捻军,再到主持外交三十年,参与各种涉外事务。这样的人物,梁启超认为要大书特书。

但梁启超也认为,李鸿章是争议颇多的历史人物,“合肥之负谤于中国甚矣”。为此,梁启超特别提到了两人的关系,“著者与彼,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为之作冤词也。”

梁启超坦承,两人是政治公敌,其实并没有多少私交,因此为李鸿章写传记也不是有意为其鸣冤。

-李鸿章传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李鸿章的绝笔大致内容是:“臣不能为皇上排忧解难,是臣的罪过,也是臣最后的一件心事”。另外还阐述了对当前紧急要务该如何处理的方法,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