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抗日名将有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2收藏

中国十大抗日名将有谁?,第1张

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

周洪涛 李晓辉 刘震东 易风 王清琪 赵崇德 周洪涛 周洪涛

吕大千 梁泽庵 汤卜生 罗炳辉 戴安澜 周树东 焦勇、李士祥 易安华

顾世廉 王甲本 黄煦 符竹庭 赵渭宾 梁鉴堂 张玉润 吴振江

马禄 王满仓 黄骅 张峻峰 张晓五 何云 高庆潭 高莹

陈达 傅惠轩 程延章 王栋臣 王空雁 方梓生 史子谦 王丽

杨经国 杨凤来 崔曙光 聂庆泰 马克昌 丁亦民 陈子斌 孙毅民

杨宏明 范立轩 王金庶 郭陆顺 黄诚 左权 杨靖宇 张自忠

王文才 王文才 巩秉荣 田绍文 杨桂祥 张太西 贾全明 陶志才

杨贵彦 王风山 冯学忠 张海萍 罗文坤 姚显微 徐克强 崔显堂

程世璋 邓吉熙 王文兴 朱自谨 赵德荣 陈金发 吴晓岚 郑明德

储凤池 孙彩云 兰小川 朱平 武宝书 仝兰丑 曹维新 王仁

胡正林 胡仁甫 郭声 路垣 方影 蒋仁坚 杨瑞年 陈史展

严兴让 许振武 高路易 何永雄 丘影 白塔 薛克伯 史进

史镜 邓复生 王之燕 肖正纲 徐瑞芳 项牲 项永章 骆其峰

郑玉奎 王斌 方允熙 于时雨 程时轩 宁心力 瞿祖辉 陈里夫

杨华年 林夫 陈达仁 胡珍水 沈韬 黄刚培 王铁夫 汤定波

钟福生 蔡良 蔡良 崔兰仙 戴庆哲 韩彬如 汪德祥 张衡宇

邸玉栋 薛忠民 钱立华 杨茂林 祖华石 黄君珏 洪德生 胡永康

梁应瑞 陶先秀 范克明 应振有 金树森 张鸿九 路牟班 瞿志仁

瞿淑 杨德环 周饮冰 陈德铭 陈德荣 陈冠军 郑平 白云

田润民 王庆福 冯志召 穆增华 冯裕祥 冯辉 王造时 汤振

徐宝珊 黄志远 程九仞 冯立平 冯达飞 环会 邱祖明 殷益文

宋枫林 钟袁平 谷文焕 巩计仓 余丕铎 左权 王传馥 海凤阁

阎紫琴 张仁槐 张风亭 喻海波 郭文联 张贵卿 罗天 杨文波

吴勤 朱世勤 许方伟 吕鸿飞 陈海泉 黄彬 洛洪章 谢翰文

戴安澜 司宗文 漆绳祖 王心宽 韩秩吾 王勤益 礼文彬 张麒麟

这些都是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朝的功臣名将分别都有什么样的下场,话说前后一共有34位,而且大部分都被杀了,而且是被朱元璋杀的,他们都是一起奋斗的人啊,那么这34位功臣最后的结局都是怎么样的呢?详细的结局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

1、徐达:魏国公,明朝第二开国功臣,李善长获罪后,升第一,吴元年九月即因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时,徐达进封奉天开国推城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洪武十八年病逝,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2、常茂:郑国公,常遇春之子,洪武三年,因功被封郑国公,战功第三,禄三千石,世袭,洪武二十年获罪,被贬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病逝,追封孝义永安王。

3、李善长:韩国公,功第一,吴元年九月即被封为宣国公,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加封为韩国公,朱元璋的第一谋士,被朱元璋比作萧何,建国后,朱元璋因在胡惟庸案中李善长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的罪名,被捕入狱,后将其处死,连累其全家70余口。

4、李文忠:曹国公,功第四,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城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洪武十七年获遣,后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5、冯胜:宋国公,功第五,禄三千石,世袭,朱元璋过命的兄弟,曾在诰词中称他为胜兄弟亲如骨肉,后因蓝玉案受牵连,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6、郑愈:卫国公,功第六,禄三千石,世袭,洪武十年病逝,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7、汤和:信国公,功第七,封开国辅运推城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洪武十一年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洪武二十八年病逝,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8、傅友德:颖国公,功第二十八,最先在陈友谅麾下效力,不被重用,后投奔朱元璋,一生战功显赫,后因蓝玉案被猜忌,在一次朱元璋宴请百官的宴会上,奉朱元璋之命砍下二儿子的首级后,当众自尽,后全家老少被发配辽东、云南。

9、蓝玉:凉国公,功第八,有胆有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明朝建国后自持功高,收义子六百,皆听命于他而不听命皇上,后因意图谋反被斩首,抄家灭三族,此案牵连各级官员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10、唐胜宗:延安侯,功第九,唐胜宗18岁时就跟随朱元璋起兵,他有勇有谋,很快因能力强而被封为中翼元帅,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很得朱元璋器重,洪武三年因功被封为延安侯,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杀,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旨为唐胜宗刊像立庙,也许觉得他是被冤杀的。

11、陆仲亨:吉安侯,功第十,至正十三年,参加朱元璋义军,后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在平定陈友谅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洪武三年,因功被封为吉安侯,洪武二十三年,因参与胡惟庸案被杀。

12、周德兴:江夏侯,功第十一,朱元璋当年在家乡招兵时,周德兴即参加了朱元璋义军,同年随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州,后参加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立下大功,洪武三年,被封为江夏侯,洪武二十五年,因其子*乱后宫受其牵连被诛杀。

13、华云龙:淮安侯,功第十二,早年跟随朱元璋征战,先后参加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后随徐达北伐元朝,因功升任大都督,洪武三年,被封为淮安侯,洪武七年,在云州大破元军后南返途中病逝于军中。

14、顾时:济宁侯,功第十三,早年跟随朱元璋征战,因功升为元帅,在平定张士诚中立下战功,洪武三年,被封为济宁侯,洪武十二年病逝,追封滕国公,谥襄靖。

15、耿炳文:长兴侯,功第十四,朱元璋去世后,朱棣造反,建文帝派耿炳文征讨,结果却大败,朱棣继位的第二年,因受弹劾而畏罪自杀。

16、陈德:临江侯,功第十五,洪武十一年病逝,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17、郭兴:巩昌侯,功第十六,洪武十七年病逝,朱元璋为其辍朝三日,追封陕国公,谥宣武,后因牵扯到胡惟庸案而被削爵。

18、王志:六安侯,功第十七,洪武十九年病逝,追封许国公,谥襄简,后来因胡惟庸案,王志也被列为胡党,因其已死,没有再追究。

19、郑遇春:荥阳侯,功第十八,早年跟随朱元璋征战,在随朱元璋渡江作战、平定陈友谅中,立下战功,洪武三年,因功被封为荥阳侯,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削除。

20、费聚:平凉侯,功第十九,早年就跟随朱元璋,后在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中立下战功,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洪武二十三年,因受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削除。

21、吴良:江阴侯,功第二十,洪武十四年,病逝于青州,追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江国公,谥襄烈。

22、吴祯:靖海侯,功第二十一,洪武十二年病逝,追封海国公,谥襄毅。

23、赵庸:南雄侯,功第二十二,洪武二十三年,因受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削除。

24、廖永忠:德庆侯,功第二十三,洪武八年,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南明弘光帝时追封其为庆国公。

25、俞通源:南安侯,功第二十四,洪武二十二年病逝,后因牵连胡惟庸案被消爵。

26、华高:广德侯,功第二十五,洪武四年病逝于琼州,追封巢国公,谥武壮。

27、杨璟:营阳侯,功第二十六,洪武十五年病逝,追封芮国公,谥武信。

28、朱亮祖:永嘉侯,功第二十七,原为元朝义兵元帅,后归顺朱元璋,洪武三年,被封为永嘉侯,洪武十三年,因勾结恶霸,祸害相邻,朱亮祖与长子一同被鞭打至死,洪武二十三年,因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废除爵位。

29、胡美:临川侯,功第二十九,洪武十七年获罪被杀,爵位削除。

30、韩政:东平侯,功第三十,早年为元朝义兵元帅,后归顺朱元璋,洪武三年被封东平侯,洪武十一年病逝,追封郓国公。

31、黄彬:宜春侯,功第三十一,初为普祥起义军,后归降朱元璋,洪武三年被封为宜春侯,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被杀,爵位削除。

32、曹良臣:宣宁侯,功第三十二,早年聚兵保护乡邻,后归降朱元璋,洪武三年,因功被封为宣宁侯,洪武五年,随军北伐,战死阿鲁浑河,追封安国公,谥忠壮。

33、梅思祖:汝南侯,功第三十三,初为元朝义军元帅,先后投奔刘福通、张士诚,后投奔朱元璋,洪武三年,因功被封为汝南侯,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全家被杀。

34、陆聚:河南侯,功第三十四,原为元朝枢密院同知,后镇守武安等州,至正二十六年,率部投奔朱元璋,后随徐达北征,立下大功,洪武三年被封为河南侯,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被杀。

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

(1330~1369)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刘基

(1311~137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他根据当时形势,献时务十八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灭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数年内占据长江中下游诸省。二十七年十月,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得到实现。刘基参与军机八年,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于洪武八年病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傅友德

(~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骁勇,善击刺骑射。初参加刘福通起义军,后归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阳湖之战中,先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带伤截击陈军于泾江口。次年,又从征武昌,他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授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因战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任征虏前将军,统军10 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趁势拔汉州(今四川广汉),围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寿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自杀,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十七年,进封颍国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赐死。

邓愈

(1337~1377)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 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汤和

(1326~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十七年,镇守常州(今属江苏),多次击败张士诚部。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俘获24万人、海船400余艘。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继又从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三年 (1370)封中山侯。次年为征西将军,在傅友德部从陆路配合下,与副将军廖永忠率水军溯长江西进,抵重庆,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九年,以征西将军进兵延安(今属陕西),迫使伯颜帖木儿乞降。十一年,封信国公。十七年,巡视海防。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后以年迈为由,自请还乡。二十八年八月病卒。

李文忠

(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兼领国子监事。十七年病卒。

徐达

(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常遇春

(1330~1369)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刘基

(1311~1375)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他根据当时形势,献时务十八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灭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数年内占据长江中下游诸省。二十七年十月,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得到实现。刘基参与军机八年,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于洪武八年病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傅友德

(~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骁勇,善击刺骑射。初参加刘福通起义军,后归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阳湖之战中,先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带伤截击陈军于泾江口。次年,又从征武昌,他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授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因战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任征虏前将军,统军10 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趁势拔汉州(今四川广汉),围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寿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自杀,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十七年,进封颍国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赐死。

邓愈

(1337~1377)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 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汤和

(1326~1395)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十七年,镇守常州(今属江苏),多次击败张士诚部。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俘获24万人、海船400余艘。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继又从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三年 (1370)封中山侯。次年为征西将军,在傅友德部从陆路配合下,与副将军廖永忠率水军溯长江西进,抵重庆,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九年,以征西将军进兵延安(今属陕西),迫使伯颜帖木儿乞降。十一年,封信国公。十七年,巡视海防。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后以年迈为由,自请还乡。二十八年八月病卒。

李文忠

(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兼领国子监事。十七年病卒。

中国十大抗日名将有谁?

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 周洪涛 李晓辉 刘震东 易风 王清琪 赵崇德 周洪涛 周洪涛 吕大千 梁泽庵 汤卜生 罗炳辉 戴安澜 周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