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3收藏

普安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第1张

一、地理位置

普安村位于金沙县西北部,距县城52公里,距清池镇政府9公里,东临仁怀市九仓镇,西、北接大坝村,南面是清池镇园坪村,全村下辖10个村民组,716户,2891人,金清油路由东向西贯穿村境。

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

普安村自西向东呈马槽型,南北两面是高山,中普河从槽底中间穿过向东注入赤水河。河两岸土地肥沃,土壤湿润,水源好,年均日照1600小时,年均气温18摄氏度,年降雨量970毫米,全年无霜雪。平均海拔700米。

三、土地资源

全村总耕地面积2259亩,林地4800亩,荒地800亩,可利用荒地780亩。人均耕地08亩,坡耕地比例较大,农作物以水稻、蔬菜、玉米、马铃薯、小麦、油菜为主,适宜退耕还茶面积1500亩,退耕还林500亩。土壤PH值5-8,大部分为酸性土壤。全村森林覆盖率47%,乔灌林比例2:1。

--人口总数:2891人农业人口:289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39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发展口号:

--所辖村:普安,金枝、普兴、中坝、千秋生产总值:150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早熟果蔬名特产品:葡萄、_柑办公所在地:清池镇普安村普安组

普安村与渔河村、大坝村、坳上村、六羊村、罗坪村、阳波村、园坪村相邻。

2016年7月22日,农业部认定普安村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大方天麻)。

普安村附近有敖氏和罗氏墓群石刻、冷水河自然保护区、岩孔农业旅游示范区、三丈水省级森林公园、乌江画廊等旅游景点,有清池茶、金沙回沙酒、金沙贡茶、金沙禹谟醋、金沙湾子辣椒等特产。

广西河池市都安县隆福乡角田村、基度队等罗氏字辈排序如下:

昭海通俸 世民战国 敏免洪昌 仁兴正永 济之以德 因缘应会 明文师章。

湖南桑植城关镇罗氏(包括湖北仙桃、红花堤等地同族)的派次是:

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万,瑞嗣胤延世,益昌启俊贤,

自承祖宗德,文国福朝先,荣显旌加远,希绍永兴蕃。

湖南安化罗氏(杞公)老派语共28字:

辰梦文兴绍远泰,万天寿日祥光发,鸿开俊彦正芳华,贤才昌盛宗英拔。

新派语共80字:

慎守先贤烈,昌隆代贵荣,绵延敷善泽,蔚焕益明新,

礼义贻来哲,诗书训后人,道高期立达,教迪久同遵,

辅佐贻梁栋,仪型重玉金,辉煌馀藻采,培植积兰芬,

麟瑞资钟毓,鹏程庆允升,源长咸锡福,嘉运启崇英。

湖南滦湾市罗氏派次为32字:

教振家声 大宜克笃 茂本培元 植基广泽

迪惟前光 恒崇先烈 继序其荣 宏开佑锡

湖北天门罗氏所用派序为:

楚用钦邦世显文方 盛永吉祥 士宝其昌(罗钦顺立)

功德远扬 笃滇贤良 赞绪丕美 家道之光(民国时新增)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毛坝镇弹子村罗姓字辈

崇烈万世光启元怀远扬 鸿儒宣章德抡魁占贤良(罗翊声)

广东揭阳、棉湖、普宁、潮州罗氏所用派序为

国朝凤宣隐 克仕光恩文

邦端贞德裕 世绍礼义尊

尧舜宗英俊 孔曾道永存

天嘉明福善 万有继凳云

承平开泰运 先哲衍经论

益智连科捷 蓝田耀玉琨

湖北荆州公安罗氏所用派序为35字(罗荣):

至大万庭文 于依之国士

洪才光祖德 遗安承先代

礼学少书香 孝友家为政

功名博永昌

重庆奉节罗氏所用派序为32字:

北京凤鸣 绍运天仕

元言联映 国远永启

祯祥瑞世 弘扬华夏

四维孔兴 豫章鼎盛

四川资阳金带铺罗氏谱,主要于清初入川祖简历和班辈,入川祖先罗惟荣,原籍广东人,后迁移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初来四川落业在内江县椑木乡。后认为该地不好,罗惟荣于癸酉年正月二十五日酉时生,雍正五年死,赵氏祖婆带着五个儿子往成都方向走,走到龙泉驿见山高,可能越走越不好,然后回转,才在资阳县的金带乡落户。总祠堂设在金带乡白果村,原小地名叫九根柏树。他子孙分布在金带乡尖山子、李汉桥、余家沟、花房子、石家嘴、白果湾、保驾楼,石板坳。

资阳金带铺罗氏谱班辈(包括红莲凉水井的罗家湾):

万永广宪希,宗良世惟凤。

嗣汉楚元贞,光显利明远。

继正朝纲举,文章相国贤。

清瞻铜玉贵,道德宇忠传。

尧钟沛业烈,重镇泰和熙。

基钜洪模耀,圭锡湛新辉。

重庆市涪陵区罗氏所用排序

正在学四万,福光德长兴。

顺志家邦明,永远(可能是“远永”)欲乾坤。

重庆铜梁县罗姓所用排序后10字:

文章光万国,明德永维兴。

贵州贵阳南明区罗姓字辈:

国运会时昌,鸿钧发黔扬。

枝蕃千万亿,乡城大吉祥。[1]

贵州晴隆,普安,盘县罗姓字辈:

中圣济文朝,廷光仕志定安邦。目前已经排到定字辈。

广西河池市都安县隆福乡角田村、基度队等罗氏字辈排序如下:

昭海通俸 世民战国 敏免洪昌 仁兴正永 济之以德 因缘应会 明文师章。

重庆江津地区罗氏字辈:

金元和泽茂,富顺远荣昌;(比较有名的就是抗战将领罗荣桓了)

世川德仁义,一定正佳邦。

目前所知道的辈分从仁字辈至德字辈。希望字辈与该字辈相同的罗氏分支踊跃参与,!

原大宗派(曾见族谱,仅记得属“原大宗派”,不知宗祠何地,康熙年间从福建迁入江西广丰一支)

亨运会时来(只知这五字,本人时字辈,族谱记载为罗氏第81代,望有知晓的长辈发声)

原大宗派的字辈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新派

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四川巴中平昌县一支就是用的新派旧派一起用的。但字辈也不相同,比如,亨运会时来的运是用通字代替。

重庆城口县黄溪罗氏字辈

国玉天心锡 家仁世泽隆 惟贤思自学 明道正直中

(引自《中华姓氏通史》罗文华聂鑫森著东方出版社200012)

罗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明)罗口口等纂修 明隆庆六年(1572)刻本十三行行字不等 白口 四周双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传记类

豫章罗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明)罗宪通等纂修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刻本行字不等 白口 四周单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传记类

庙事志七卷 (明)罗应鹤明万历刻本十行每行二十字 白口 四周双边 单鱼尾上海图书馆藏 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史部传罗氏家谱不分卷 (清)罗万锦 罗万绣纂修稿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史部传记类简阳罗氏族谱四卷 (清)罗元镒编清光绪年间(1875—1908)简阳罗氏祠堂刻本 四册四川省图书馆藏

彭县罗氏支谱 (民国)罗启聪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年)四川彭县罗氏自刻本一册四川省图书馆藏

内江罗氏族谱八卷 (民国)罗懋昭等续修民国年间内江罗氏祠堂刻本存卷一、四、八三册四川省图书馆藏

邵阳罗氏族谱口口卷 (清)罗朝扬等纂修 清嘉庆年间湖南 邵阳刻本存三册 四川省图书馆藏

长沙罗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五卷次三卷 (民国)罗希佛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本活字印本一册存一卷卷首二湖南省图书馆藏

浏阳,长沙罗氏二修族谱十口卷首二卷 (清)罗华罗位云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罗氏敦睦堂木活字印本 二册 存二卷卷首上、下湖南省图书馆藏

浏阳,长沙罗氏三修族谱口口卷 (清)罗泰阶 罗寿仁 罗贞卿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9年)丕振堂木 活字印本八册湖南省图书馆藏

宁乡,益阳罗氏重修族谱口口卷 (清)罗联俊等纂修 清道光七年(1872年)豫章堂木活字印本一册 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宁乡罗氏续修族谱口口卷 (清)罗光炳 罗隆俊等纂修 清道光七年(1872年)豫章堂木活字印本一册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宁乡罗氏八修宗谱口口卷 (清)罗斐成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木活字印本一册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宁乡罗氏九修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罗庶丹 罗肿甫等纂修 民国六年(1917年)谕德堂木活字刻本一册共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湘乡罗氏续修支谱四卷 (清)罗汇唐罗文动罗湘南等纂修 清咸丰二年(1852年)木活字印本四册湖南省图书馆藏

上湘田心罗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清)罗大谱 罗大胄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明德堂木活印本一册存二卷一、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衡阳,湘潭六甲罗氏六修族谱口口卷 (民国)罗口口等纂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尊敬堂木活字印本一册存遗训、寿序湖南省图书馆藏

邵阳罗氏六修族谱口口卷首一卷 (清)罗楚书罗光黻修罗光昌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豫章堂木活字印本一册 存一卷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邵阳,祁阳铁塘罗氏八修族谱二十七卷首一卷 (民国)罗培晃 罗远湄等修罗基滋等纂民国七年(1918年)崇彝堂木活字印本二册存二卷六卷首湖南图书馆藏

邵陵罗氏族谱口口卷首一卷 (清)罗玉峰修罗凌云罗家声等纂清同治七年(1868年)木活字印本一册存一卷、卷首湖南图书馆藏

邵陵罗氏族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罗伯定 罗伯谨等纂修 清嘉庆八年(1803年)敦睦堂木活字印本 一册湖南省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重修族谱口口卷首一卷 (清)罗口口等纂修 清乾隆九年(1883年)新化罗氏木活字印本一册存一册、卷 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续修宗谱口口卷 首四卷 (清)罗口口等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年)新化罗氏木活字印本一册 存四卷 卷首一至四纪事至光绪九年止湖南省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续修宗谱口口卷 首一卷 (清)罗口口等纂修 清宣统年间 新化罗氏木活字印本一册 存一卷 卷首 纪事至宣统年间湖南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续修宗谱口口卷 首四卷 (清)罗口口等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年)新化木活字印本二册存三卷 八十八卷 首二、三、四下纪事至宣统元年湖南省图书馆藏

新化罗氏通谱二十六卷 首一卷 (民国)罗元鲲修 罗联焘等纂民国三十年(1941年)木活字印本一册存一卷 正编卷首湖南省图书馆藏

上虞罗氏支分谱口口卷 (清)罗振玉等纂修 清刻印本见民国武作成撰《清史稿·艺文志补编》史部传记类董山罗氏宗谱辑略不分卷 (清)罗贵岑等辑略清康熙年间刻本 竹纸 二册见1958年2月北京中国书店编印的《古旧书刊介绍》第九期史部书目

慈溪罗氏宗谱十卷 (清)罗兆鹏等纂修 清乾隆年间刻本白纸十册见1958年2月北京中国书店编印的《古旧书刊介绍》第九期史部书目

无为罗氏四修宗谱六卷 (清)罗鸿远等纂修 清同治年间木活字印本六册白纸见1958年2月北京中国书店编印的《古旧书刊介绍》第九期史部书目

慈溪罗氏宗谱三十五卷 首二卷 (民国)罗贤赞等纂修 民国年间木活字印本十七册白纸 三十七册 见1958年2月北京中国书店编印的《古旧书刊介绍》第九期史部书目

--------------------------------------------------------

罗姓字辈

湖南桑植城关镇罗氏(包括湖北仙桃、红花堤等地同族)的派次是:

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万,瑞嗣胤延世,益昌启俊贤,

自承祖宗德,文国福朝先,荣显旌加远,希绍永兴蕃。

湖南安化罗氏(杞公)老派语共28字:

辰梦文兴绍远泰,万天寿日祥光发,鸿开俊彦正芳华,贤才昌盛宗英拔。

新派语共80字:

慎守先贤烈,昌隆代贵荣,绵延敷善泽,蔚焕益明新,

礼义贻来哲,诗书训后人,道高期立达,教迪久同遵,

辅佐贻梁栋,仪型重玉金,辉煌馀藻采,培植积兰芬,

麟瑞资钟毓,鹏程庆允升,源长咸锡福,嘉运启崇英。

湖南滦湾市罗氏派次为32字:

教振家声 大宜克笃 茂本培元 植基广泽

迪惟前光 恒崇先烈 继序其荣 宏开佑锡

湖北天门罗氏所用派序为:

楚用钦邦世显文方 盛永吉祥 士宝其昌(罗钦顺立)

功德远扬 笃滇贤良 赞绪丕美 家道之光(民国时新增)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毛坝镇弹子村罗姓字辈

崇烈万世光启元怀远扬 鸿儒宣章德抡魁占贤良(罗翊声)

广东揭阳、棉湖、普宁、潮州罗氏所用派序为

国朝凤宣隐 克仕光恩文

邦端贞德裕 世绍礼义尊

尧舜宗英俊 孔曾道永存

天嘉明福善 万有继凳云

承平开泰运 先哲衍经论

益智连科捷 蓝田耀玉琨

湖北荆州公安罗氏所用派序为35字(罗荣):

至大万庭文 于依之国士

洪才光祖德 遗安承先代

礼学少书香 孝友家为政

功名博永昌

重庆奉节罗氏所用派序为32字:

北京凤鸣 绍运天仕

元言联映 国远永启

祯祥瑞世 弘扬华夏

四维孔兴 豫章鼎盛

四川资阳金带铺罗氏谱,主要于清初入川祖简历和班辈,入川祖先罗惟荣,原籍广东人,后迁移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初来四川落业在内江县椑木乡。后认为该地不好,罗惟荣于癸酉年正月二十五日酉时生,雍正五年死,赵氏祖婆带着五个儿子往成都方向走,走到龙泉驿见山高,可能越走越不好,然后回转,才在资阳县的金带乡落户。总祠堂设在金带乡白果村,原小地名叫九根柏树。他子孙分布在金带乡尖山子、李汉桥、余家沟、花房子、石家嘴、白果湾、保驾楼,石板坳。

资阳金带铺罗氏谱班辈(包括红莲凉水井的罗家湾):

万永广宪希,宗良世惟凤。

嗣汉楚元贞,光显利明远。

继正朝纲举,文章相国贤。

清瞻铜玉贵,道德宇忠传。

尧钟沛业烈,重镇泰和熙。

基钜洪模耀,圭锡湛新辉。

重庆市涪陵区罗氏所用排序

正在学四万,福光德长兴。

顺志家邦明,永远(可能是“远永”)欲乾坤。  重庆铜梁县罗姓所用排序后10字:

文章光万国,明德永维兴。

贵州贵阳南明区罗姓字辈:

国运会时昌,鸿钧发黔扬。

枝蕃千万亿,乡城大吉祥。

贵州晴隆,普安,盘县罗姓字辈:

中圣济文朝,廷光仕志定安邦。目前已经排到定字辈。

广西河池市都安县隆福乡角田村、基度队等罗氏字辈排序如下:

昭海通俸 世民战国 敏免洪昌 仁兴正永 济之以德 因缘应会 明文师章。

重庆江津地区罗氏字辈:

金元和泽茂,富顺远荣昌;(比较有名的就是抗战将领罗荣桓了)

世川德仁义,一定正佳邦。

目前所知道的辈分从仁字辈至德字辈。希望字辈与该字辈相同的罗氏分支踊跃参与,谢谢!

原大宗派(曾见族谱,仅记得属“原大宗派”,不知宗祠何地,康熙年间从福建迁入江西广丰一支)

亨运会时来(只知这五字,本人时字辈,族谱记载为罗氏第81代,望有知晓的长辈发声)

原大宗派的字辈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

新派

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

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四川巴中平昌县一支就是用的新派旧派一起用的。但字辈也不相同,比如,亨运会时来的运是用通字代替。

重庆城口县黄溪罗氏字辈

国玉天心锡 家仁世泽隆 惟贤思自学 明道正直中

贵州历史上有过罗甸国或罗殿国和罗氏鬼国的地方王国名称。有些早期外地历史文献,对此有所提及,但多半混淆不清,说罗甸国又叫罗殿国,也叫罗氏鬼国,也没有指出具体地方。现代有贵州学者据以考证,认为罗甸国或作罗殿国,中心在今安顺地区,罗氏鬼国中心在今大方,各是一个政权。考证还不准确,特据史实分辨如下:

(1)罗甸国的封号有两次,第一次是三国时蜀汉封罗甸国,中心在今大方县。《大定县志》卷三《前事志·纪年一》引《三国志》载:“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丞相亮南征,火济积粮通道,佐丞相擒孟获,命世为罗甸君长。”《明史》载:“蜀汉时,火济从诸葛亮南征有功,封罗甸国王。”明郭子章《黔记》卷五十九载:“蜀汉时,有火济者从丞相亮破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即今宣慰使安氏远祖也。”《读史·方舆纪要》载:“蜀汉建兴三年,诸葛武侯南征时,帅火济积粮通道,以迎武侯,表封罗甸国王,居普里。”《大定府志》载:“火深目长身,面黛色而白齿,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家众,诸蛮戴之。武侯至,献粮通道以迎,遂佐擒孟获,因令世长其土。”云南《镇雄州志》载:“七星营为武侯会见火济处,火济献粮通道,助兵有功,封为罗甸王,世长其地。”这些记载有学者认为:“应持谨慎态度不可轻易肯定其有,也不可轻易肯定其无,把疑点提出来让后人进一步去作研究。”现在有些彝族文物可以印证这个罗甸国的史实,这个疑点就可迎刃而解了。按:火济彝名妥阿哲(者),汉称火济或济火,在上述记载中,除《方舆记要》记为“帅”,“居普里”之说,不合史实外,其余都可与彝书或彝文古迹相印证。《西南彝志选》有“追忆我祖先,妥阿哲君长,后汉皇帝世,孔明先生来,南征破蛮王。祖先妥阿哲,领兵随汉皇,又供给军粮。汉皇帝说:妥阿哲为人,真是个忠臣,爵禄加顶子,应该赐给你。红印加手本,赐给妥阿哲。彝帅罗甸王,皇帝给封爵”的记叙。大方柯家桥有块彝文古碑,就是记济火助孔明南征的事,有“愿协助皇帝去征讨,长者兴高采烈地毅然决策,在楚敖山,与孔明结盟宣誓说,“若与皇帝背道而弛,存有叛逆之心者当无善果”、“征远兵粮络绎不绝”、“将彝君长的功,记入汉文史册”、“道兴丙午年,封彝君国爵,以表酬谢”等记载。在彝汉文史料的对照中,已使蜀汉加封济火为罗甸王,其中心在今大方的历史明朗化,的确是毋需置疑的信史。

(2)第二次封的罗甸国王(有些史书记为罗殿王)是唐朝加封的,中心在今贞丰。《唐书》和《贵州通志》都记载:“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昆明卢鹿部暴蛮诸部鬼主阿佩内附。”《唐书》、《通典》载:“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封阿佩为罗甸王,又封其别帅为滇王,后改普宁王。”《新唐书·南蛮传》载:“开成元年鬼主阿佩内附。会昌中,封其别帅为罗甸玉,世袭爵,后封其别帅为滇王。”在上面封王的不同记载中,当以《唐书》和《通典》的记载为正确。《新唐书·南蛮传》的记法,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内附的主帅是阿佩为什么会不封主帅,而一再封其别帅呢?既一再封王,为什么各都不记,一再封王的别帅究责是谁?这样的写法是没有历史价值的。又因为宋代曾有诬称“罗氏鬼国”之名,又被宋王朝所取用。到元代,一些不求甚解的御用学者们,又把罗甸国和罗氏鬼国混为一谈,如《经世大典·招辅总录·八番顺元》说:“罗氏又名罗殿。”《方舆览胜·普安路》说:“蛮名如是部,即罗氏鬼国,初附后立总管府,领蛮夷诸甸。近又分立镇宁、永宁、习安三州。”同书《普定路》又说:“蛮名普栗部又谓之罗殿国,领镇宁、永宁、习安三州。”对这些错乱的记载,有学者以辨析论述,认为罗甸国也作罗殿国,可理解为“罗苏建立的政权”或“罗苏占有的地方。”因为贵州彝族多自称“罗苏”。很显然“罗殿国”之名,是汉人根据彝语给予的他称,彝族自己则称“播勒大革。”“罗氏鬼国”之名,也是汉人对贵州另一个彝族政权的一种不确切的称谓。“鬼国”之名,来源于乌蛮尚鬼之说。《新唐书·南蛮传》说:“乌蛮与南诏世婚姻……俗尚鬼……大部落有大鬼主。百家则置小鬼主。”乌蛮乃是彝族先民,因其尚鬼,并有鬼主之说,所以古书中常称乌蛮为“鬼蛮”,有时也称之为“罗鬼”,称其政权为“鬼国”。又按罗殿国和罗氏鬼国的史事和地理位置辨析,认定“罗殿国和罗氏鬼国是两个政权”,“罗殿国在今安顺地区,都邑在安顺附近。罗氏鬼国在今毕节地区及安顺地区的一部分,都邑在今大方。”“一个是阿者(哲)家所建立的罗氏鬼国,以慕俄格(今大方)为中心;另一个是播勒家所建立的罗殿国,以播勒大革(今安顺)为中心。”这个论述,因是出于历史家的笔下,影响很大,有些学者都赞同。但由于文献不足,没有不同资料的比较研究,除罗殿国和罗氏鬼国各是一个政权这一点基本正确以外,其余论述还是没有中的。总的看来“罗甸”与“罗殿”之不同,当以前者为正确,后者是误写,其取义与彝语自称无关。因为贵州彝族不是多自称“罗苏”,而是多自称“呢署”。“罗甸”之名是用汉文字义定的。罗,意为罗致;甸,意为郊外之地,指边远地方。罗甸王即罗致边远地方的王,亦即收边远之地的地方王国。

盘县是在盘县撤县设市后更名盘州的,这是贵州在“撤县设市”冰冻了20年再开闸后第一个撤县设市的县。盘县以其丰富的煤矿资源,在推进煤电化、煤电铝、煤电钢等一体化中使其经济地位一跃成为贵州经济第一大县,并成功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而此番迎来撤县设市后,将对盘县下一步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盘县撤县设市,名字不是称呼为“盘市”,而是改称为“盘州市”。相信这样的称呼将会引起很多贵州小伙伴的兴趣,为什么叫“盘州市”呢?如果直接叫“盘市”确实听起来并不咋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股市交易场所呢。所以根据其 历史 上最具代表的阶段性称谓来重新命名,才更符合盘县本身的气质和文化内涵。

盘县在相当长的一段 历史 时期中,其并没有一个最具 历史 代表性的称谓,因为其现今的地域 历史 上多是分属周边几个州府,或与现在的邻县合为一地。要说盘县最具代表性的 历史 称谓当属“普安”,因其在上千年的 历史 中都属“普安路”、“普安府”、“普安州”、“普安厅”,但是若用“普安”则与黔西南的普安县重复。因此只能择取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名称,那就只有“盘州”莫属了。

盘县与邻县普安在唐朝以前,均是仡佬族先民的聚居地,仡佬族以前称为“濮(pu)人”,在现在的两县境内仍有大量以“pu”音命名的地名。而“普”、“濮”同音,所以均书写为“普”,“普”与“盘”在后来统治该地区的彝族语言之中语音相谐,而用“盘”命名,则与盘江有关系。故盘县与普安两县有着相同的 历史 渊源,事实也是如此,在清朝以前,两县同属一地,后期才分离为不同建制。

根据清王粤麟在《普安州志·序》(乾隆)中记载:“普安州,汉曰牂牁,唐曰盘州,元曰于矢部,前明州、卫并设,有土官主之,后虽改流而土官未除。至康熙年间,乃裁卫归州,及后又改土归流,实除土官,于是普安州乃与中土州县等。”这就大致的勾勒出了盘县与普安两县的轮廓。

汉置牂牁郡,其地包含了原夜郎国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说是将原夜郎国疆域改置为朝廷直管的牂牁郡。这是因为夜郎国王兴在与周边小国为了争夺土地,不服从朝廷直管的牂牁郡太守陈立的调解,因此夜郎国被灭。而实际上此时的夜郎国并非汉初以前那个“可得精兵十万”的大夜郎国,而是已经归附汉朝廷的诸侯小国,也就是一藩王。其封地也就大致在今盘县、普安一带,在夜郎国被灭以后,其封地也理所当然被划为郡县制,纳入牂牁郡。因此在汉朝时期,称为牂牁郡,不过此时盘县和普安只是牂牁郡西南边上的一小部分。

蜀汉时期,原牂牁郡的一部分被分为兴古郡和建宁郡,而此时盘县与普安此地则成为三郡交界处,分属三郡。在两晋以后,战乱频繁,郡县变动较大,盘县和普安则在短暂时间内设置为西平郡。后彝族先民逐渐进入该地区,成了该地区的实际统治者,称为东爨乌蛮,直至唐朝开国后,东爨乌蛮内附朝廷,唐高祖武德二年便将该地区设置为经制的西平州。而此时的西平州则包含了盘县、黔西南的西北部、安顺的西南部和曲靖东部的一部分,其主体部分主要是盘县和普安。到了唐太宗贞观八年,又将西平州改为盘州,盘州之名直到唐玄宗天宝十年才被废,在唐朝一朝,盘州之名存在了一百多年。

宋朝时,朝廷无力经营西南地区,任由当地少数民族政权滋长,所以对此地朝廷多采取羁縻政策。当时与宋朝廷保持联系的有罗氏鬼国、罗甸国、自杞国等地方少数民族政权。盘县此地则属于自杞国,自杞国的领地包括今兴义、兴仁、普安、盘县、安龙、贞丰、册亨、望谟及罗甸的一部分,首府在今兴义黄草坝。自杞国虽然小,但实力最强,后来在元军进攻大西南时,曾将其视为自云南进攻贵州、广西的桥头堡。后来被元军所灭,元朝廷遂在此地设置普安路,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盘县、普安、兴仁及兴义的一部分。

明朝初期,为了加强西南地区的统治,将普安与盘县之地设置为普安府,后又改为普安州,并在此地派驻几万大军,成立普安卫,形成州卫并存的局面,也就是地方政权与军事管辖相并存。到了清朝初期,才打破这种局面,将军事卫所归并到地方政权。清顺治十八年,将原普安州的东部三营三里地新设置普安县,即此时存在一个普安州,一个普安县。普安州即今天的盘县,普安县则是今天黔西南的普安县。两县之间,从这个时期才开始分离,形成今天的大致辖地范围。

到了嘉庆十四年,将普安州升格为直隶州,两年后又将其改为普安直隶厅。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为了让普安直隶厅的名字不与普安县相混淆,于是将其改称为盘州厅。民国成立后,在全国实行“州府改县”的政策,于是在1913年将盘州厅改为盘县。盘县之名一直使用到现在,虽然后来其隶属关系几经改变,也成立过不同功能的特区,但盘县之名并未被更改过。

从盘县的 历史 沿革脉络来看,其最有影响力的名称应该有这么几个,即盘州、普安、盘县。若用普安,则就相当于清朝初期时的普安州与普安县类似,形成普安市与普安县相并存,容易让人混淆。而若用盘县,其称呼就是“盘县市”或者“盘市”,这显得有些俗气。所以称为“盘州市”,更显得有气质,有内涵,很符合盘县的 历史 形象和今天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盘县在相当长的一段 历史 时期中,其并没有一个最具 历史 代表性的称谓,因为其现今的地域 历史 上多是分属周边几个州府,或与现在的邻县合为一地。要说盘县最具代表性的 历史 称谓当属“普安”,因其在上千年的 历史 中都属“普安路”、“普安府”、“普安州”、“普安厅”,但是若用“普安”则与黔西南的普安县重复。因此只能择取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名称,那就只有“盘州”莫属了。

盘县在相当长的一段 历史 时期中,没有一个最具 历史 代表性的称谓,因为在不同的 历史 时期,它的管辖范围是不同的。要说盘县最具代表性的 历史 称谓当属唐朝时的“盘州”和元明时期的“普安”,因它在建制后叫过“普安路”、“普安府”、“普安州”、“普安厅”,并且治所常驻现在双凤镇(原城关镇),境里有南、北盘江,所以慢慢的由于当地的发音“pu”“an”演化为“puan”最终为“pan”,撤县设市后,为了不与黔西南州的普安县重名,重新采用了盛唐时的“盘州”,也是希望祖国能够繁荣富强,民族复兴,再创辉煌。

升级了

最主要的是中国人对州有情节,从古到今中国好多好多的地方地名都带有州字,经过 历史 的洗礼有的地方取消掉州改市改县,而现在又有了怀古情节很多地方又逐渐恢复用什么什么州重新来命名,华夏九洲加很多很多小州州。

1盘县的历史

盘县有人类出现,据史可考可以追溯到距今约有3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盘县古为夜郎地,汉属宛温。晋隶宁州,刘宋时置西安县,南齐称西宁县。唐初为训州地,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置盘州,天宝后至宋代为于矢部(齐弥部)地。元初置普安路。后升招讨司,继改宣抚司,复为普安路。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卫府并设,改普安路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与卫同地分治。后普山府废,普安卫升军民指挥使司(后变废,复称卫)。永乐元年(公元1043年)设普安安抚司,十三年(公元1415年)安抚司废,改置普安州。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迁普安州与普安卫同城而治。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析州属三营三里地置普安县,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普安卫并入普安州。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升普安州为直隶州,十六年改普安州为普安直隶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盘州厅。民国2 年(公元1913年)改盘县。

1949年12月20日解放,1950年4月成立县人民 ,隶属兴仁专区。1952年12月4日兴仁专区改为兴义专区,盘县隶属关系改属为兴义专区。1956年7月18日,兴义专区撤销,与安顺专区合并,盘县归属安顺专区。1965年8月17日,恢复兴义专区,盘县复归属兴义专区。

1965年11月29日,在盘县境内设立盘县矿区人民委员会,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盘县仍归属兴义专区。1966年2月22日,矿区改为特区。1970年12月2日,原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为盘县特区,归六盘水地区领导,行使县一级职权。1978年12月18日,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后,盘县特区归六盘水市领导。1999年2月28日,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隶属关系不变。

2盘县的历史

盘县有人类出现,据史可考可以追溯到距今约有3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

盘县古为夜郎地,汉属宛温。晋隶宁州,刘宋时置西安县,南齐称西宁县。

唐初为训州地,贞观八年(公元634年)置盘州,天宝后至宋代为于矢部(齐弥部)地。元初置普安路。

后升招讨司,继改宣抚司,复为普安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卫府并设,改普安路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与卫同地分治。

后普山府废,普安卫升军民指挥使司(后变废,复称卫)。永乐元年(公元1043年)设普安安抚司,十三年(公元1415年)安抚司废,改置普安州。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迁普安州与普安卫同城而治。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析州属三营三里地置普安县,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普安卫并入普安州。

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升普安州为直隶州,十六年改普安州为普安直隶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盘州厅。

民国2 年(公元1913年)改盘县。 1949年12月20日解放,1950年4月成立县人民 ,隶属兴仁专区。

1952年12月4日兴仁专区改为兴义专区,盘县隶属关系改属为兴义专区。1956年7月18日,兴义专区撤销,与安顺专区合并,盘县归属安顺专区。

1965年8月17日,恢复兴义专区,盘县复归属兴义专区。1965年11月29日,在盘县境内设立盘县矿区人民委员会,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盘县仍归属兴义专区。

1966年2月22日,矿区改为特区。1970年12月2日,原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为盘县特区,归六盘水地区领导,行使县一级职权。

1978年12月18日,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后,盘县特区归六盘水市领导。1999年2月28日,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隶属关系不变。

3贵州盘县历史名人

龚德敏,字绍武,贵州盘县水塘人。

参加过民国史上具有划时代一样的护国、靖国、北伐、抗日诸次战争。在唐继尧将军麾下,他先后担任营长效命前驱。

抗战中,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58军新十一师师副官长、三十一团团长、新十一师师附、军务处处长、三十团团长。锦江冬季攻势中,他创下了在抗战中的初步功勋,获得了上峰传令嘉奖,民国三二年国庆又因战功获得甲等乙种奖章。

长衡会战中,浏阳文家市一役,他沉重指挥,稳定了战局。克泗汾的壮举,更为长衡会战生色不少,上峰特给四等云摩勋章乙座。

他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十一期,资格很老。58军整编为58师时任新十一旅少将副旅长;后任少将师长、副军长职务。

解放后,因病在贵阳病逝。

4寻找盘县历史足迹作文

盘县彝族婚嫁习俗自古流传,是贵州乃至中国彝族婚嫁习俗的重要区域。

盘县彝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坪地乡、四格乡、淤泥乡等彝族聚居区,盘县坪地乡位于盘县北部,与水城县的龙场乡,营盘乡和云南宣威市田坝镇接界,毗邻洒基镇、松河乡、四格乡。四格乡位于盘县最北端,素有盘县“北大门”之称,境内的坡上草原已被列为省级风景旅游区。

淤泥乡位于盘县北部,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淤泥乡境内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厅、六盘水市人民 命名为“歌舞之乡”。

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形成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成因,它大约形成于彝族东进贵州地域,原有的游牧文化逐步向农耕文化转化的时期。在经过了千余年不断发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整合之后。

5盘州市在哪里

盘州市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贵州省的西大门,位于六盘水市西南部。

位于北纬25°19'36"-26°17'36",东经104°17'46"-104°57'46"之间。

盘州市历史文化悠久,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矿产资源富集,旅游资源丰富;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美,是世界古银杏之乡;是贵州面向云南和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国南方能源战略基地;是云贵交通、能源、商贸、物流、旅游的重要节点,是毕水兴经济带的中心腹地。

扩展资料:

盘州市的建制沿革:

盘州市有人类出现,据史可考可以追溯到3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盘州市古为夜郎地,汉属宛温。晋隶宁州,刘宋时置西安县,南齐称西宁县。

唐初,为训州地,唐武德七年(624年)置西平州,因为在经济文化方面“冠盖一方”,又因当时西平州境内有盘江,遂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西平州为盘州。天宝后至宋代为于矢部(齐弥部)地。

元初,置普安路。后升招讨司,继改宣抚司,复为普安路。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卫府并设,改普安路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与卫同地分治。后普山府废,普安卫升军民指挥使司(后变废,复称卫)。

永乐元年(公元1043年)设普安安抚司,十三年(公元1415年)安抚司废,改置普安州。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迁普安州与普安卫同城而治。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析州属三营三里地置普安县,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普安卫并入普安州。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升普安州为直隶州,十六年改普安州为普安直隶厅。

宣统元年(1909年)行政区划调整,为避免与普安县重名,又因境内“为南盘江上游,江水合流溯源于此”,遂借用古行政区划名“盘州”一词,改为盘州厅(仍由贵州省直辖)。

民国二年(1913年),因全国废府、州、厅,改盘州厅为盘县,属贵州省黔西道管理。

1949年12月20日,解放。

1950年4月,成立县人民 ,隶属兴仁专区。

1952年12月4日,兴仁专区改为兴义专区,盘县隶属关系改属为兴义专区。

1956年7月18日,兴义专区撤销,与安顺专区合并,盘县归属安顺专区。

1965年8月17日,兴义专区恢复,盘县复归属兴义专区。

1965年11月29日,在盘县境内设立盘县矿区人民委员会,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盘县仍归属兴义专区。

1966年2月22日,矿区改为特区。

1970年,兴义专区更名为兴义地区,1971年,原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为盘县特区,仍行使县一级职权。

1978年12月18日,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后,盘县特区归六盘水市领导。

1999年2月28日,盘县特区改为盘县,隶属关系不变。

2017年4月,根据《民政部关于同意贵州省撤销盘县设立县级盘州市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盘县,设立县级盘州市,以原盘县的行政区域为盘州市的行政区域,盘州市人民 驻亦资街道凤鸣北路1号。盘州市由贵州省直管,六盘水市代管。

盘州市人民 —盘州市简介

6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六盘水历史概况

今六盘水市境史前是古人类的重要的栖息地。

盘县大洞出土距今20多万年的人牙化石呈现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特征,出土的石制品中显示了勒瓦娄哇似技术。水城硝灰洞,距今8万年,石制品系用“锐棱砸击法”打制的石制品和穿孔贝壳等文化遗物,浅层还出土了陶片,陶纺锤及磨光石斧。

春秋战国时期,今市境为夜朗国地,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已进入农耕时代,在这里,奴隶与笮马,髦牛成为巴蜀商贾致殷富的商品,反映出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征。夜朗国亡后,汉王朝为配合郡县制的设置和军队的驻防,推行移民屯田政策。

应募来的豪民不少被赐予土地、封以官爵,子孙世袭,东汉以后,屯田制逐渐被破坏,许多豪民发展成为封建贵族领主——大姓,随其而来的恳殖者则成为依附性很强的农奴——部曲。 魏晋南北朝时期,彝族先民中的布、默两支从滇东北向今市境和黔西广大地区发展,逐渐战胜濮人而占有其地。

兴起的豪民大姓拥有大批部曲,实行封建领主制统治。部曲平时为大姓耕田,纳租服役,战时编为行伍,为大姓作战。

隋改郡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南为盘州地,北为汤望州地,二州俱为羁縻州。

羁縻州是中央王朝通过土官实行间接统治的方式,其都督或刺史由当地土酋担任,子孙世袭,在本地有自 ,对唐王朝有朝贡和出兵助战等义务。 唐后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对土酋封以王号,借土酋力量以对抗南诏和大理国。

今市境作为缓冲地区,南为于矢部地,东北为牂牁国(后称罗殿国)地,北为罗氏鬼国地。三个藩国(少数民族政权)为乌蛮所建。

乌蛮有“随畜迁徙”的传统。是时今市境“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农业仍处于刀耕火种的水平。

元代,于矢部内附,被命为于矢万户,后改普安路总府;罗殿国内附,被命为普定万户,旋改普定府;罗氏鬼国内附,被命为八番顺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蛮夷官”,实行土司制度。

土司在其领地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长其民”。明代,市境土司制度仍有发展,但改土归流(即改通过土官间接统治的方式为任命流官直接统治的方式)也已开始。

永乐十三年(1415),普安安抚司改为普安州,设流官知州。 中原文化逐渐深入,农业有较大发展。

清代雍正年间,今市境改土归流大体结束,北为水城厅,东为郎岱厅,南为普安州。此后,由中央政权直接统治的县级政区粗定,延续千余年的领主制被地主制取代。

地主制经济改劳役地租为实物地租,自耕农相对农奴有较多的人身自由。清王朝鉴于明末战乱造成人日锐减、土地荒芜的局势,下令招民复业、招民垦种,采用较宽政策 农业发展。

大批外籍人口迁入今市境,带来先进的农具、农作物新品种和牛耕、施肥、引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逐渐被取代,农业产量成倍提高。随着流官统治的扩大,交通状况逐渐改善,驿道改线,驿站重设;学堂书院陆续兴办,诗书礼义日渐普及。

与此同时,手工业、商业也有显著发展。造纸业、酿造业、采矿业、冶炼业等逐渐兴起。

铅、锌、银、铜等矿藏得到初步开发。 全市至今共发现古铅锌矿遗址十多处。

水城福集厂的铅锌成为清王朝造币的重要原料。与此同时,土地兼并日渐严重,农民从乾隆鼓励耕种和垦荒政策中所得土地很快丧失殆尽。

大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渐残酷。清代中后期,贫苦百姓“数年不能更衣,终年不得盐”。

遇到天灾,以至掘观音土为食,道殓相望。不堪忍受的各族人民不断揭竿而起进行反抗。

清咸丰、同治年间,普安直隶厅大坡铺张凌翔领导的 白旗军起义,水城厅的苗仙姑、黄金印起义,郎岱厅的马阿奴、朱大黄瓜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清末,安健等一批有识之士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为推翻帝制做出贡献。

民国时期,先是军阀割据,后是 统治,剥削压迫未减,横征暴敛又增,鸦片泛滥更造成众多上瘾者欠债累累,卖田鬻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的反抗斗争未曾中断。 中国工农红军一、三军团,九军团,二、六军团分别途经今市境,得到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苦难的百姓看到光明。

抗日战争时期,今市属各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捐资助前,训练壮丁,有数千青年奔赴抗日前线,数百将士为国捐躯。民国时期,教育有所发展,新学取代旧学。

抗战时期,一些沿海地区的企业、银行内迁,带来经济和金融业一时繁荣。京滇公路(现320国道)过境段的通车,使市境成为联通云南的要道。

1949年12月,今市境全部解放,接着顺利完成清匪、反霸、征粮、减租、退押“五大任务”,并花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土地改革。社会局面百废俱兴、政通人和。

1956年,各县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今市境建立起来。60年代中期,六枝、盘县、水城被列为“大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

国家在20多年时间内先后投资40多亿元,调动10多万产业大军在市境建成六枝、盘江、水城三个矿务局和水城钢铁公司、水城水泥厂、水城发电厂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从而使六盘水这块边远封闭的穷乡僻壤一跃成为在中国经济战略布局中占据一席地位、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现。

7盘州是属于哪个省的

盘州市属于贵州省。盘州市是贵州省的一个县级市,由六盘水市代管,地处滇、黔交界,位于东经104°17'-104°57',北纬25°19'-26°17'之间,东邻普安,南接兴义,西连云南省富源、宣威,北邻水城,是贵州的西大门,被誉为滇黔锁钥、川黔要塞。

盘州被称为世界古银杏之乡,是云贵交通、能源、商贸、物流、旅游的重要节点,为毕水兴经济带的中心腹地。先后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美丽中国示范县称号,是贵州省全国百强县之一。

截至2017年,盘州市下辖14镇6街道7乡,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2019亿元,年末常住人口10534万人,位列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74位。

扩展资料

盘州属亚热带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52℃,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基本同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

盘州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24%,丘陵地占92%,坝地占24%。宜林宜牧土地3735万亩(量算亩,下同),占土地总面积的613%,宜耕地面积145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9%。其中较好的耕地仅4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0%,多分布在海拔1000—1900米之间。

盘州是贵州省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共有27个少数民族。有彝族火把节、 古尔邦节、布依族歌节等民族节日,有“海马舞”、“羊皮鼓舞”、“耍马舞”、“芦笙舞”等民间舞蹈。

盘州火腿又名“火肉”、“兰熏”,是腌制或熏制的猪腿,盘州火腿2012年9月13日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盘州火腿的形成与明代外来人士移民贵州有关。盘州民间普遍存在加工火腿和食用火腿的传统,火腿工艺与火腿文化保存传承完整,主要包括鲜腿修割定形、上盐腌制、堆码翻压、洗晒整形、上挂风干、发酵管理等六个环节。

普安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一、地理位置普安村位于金沙县西北部,距县城52公里,距清池镇政府9公里,东临仁怀市九仓镇,西、北接大坝村,南面是清池镇园坪村,全村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