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花园的起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3收藏

马家花园的起源,第1张

说马家花园,首先要从园主马忠骏谈起。20世纪30、40年代的哈尔滨一提起“马道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名叫马忠骏,原名马德扬,字荩卿、无閟,又称遁园、遁庵。1870年5月28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接官堡。清末,马忠骏曾去盛京(沈阳)考秀才未中,为“谋升斗之禄”,在盛京将军衙门做一名额外效力书记,从此步入仕途。时处清政府腐败无能之时,他目睹外国列强特别是沙俄和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径,油然而生爱国报国之情。

1900年,沙俄借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入我东北,烧杀*掠,无恶不作。盛京将军为稳定局势,提出与俄军和谈,这一差事虽“悬赏千金,无人肯往”。危难之际,马忠骏虽职位卑微,却挺身而出,请命为使。他率一行人前往俄军占领下的旅顺,在同俄军驻旅顺要塞司令、海军中将阿列克塞耶夫交涉过程中,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据理力争,不辱使命,终于达成了俄军停止进攻,由中方维持地方秩序的协议。马忠骏的这一举动,受到了世人的赞誉,他的才名在全国传颂。

1902年,马忠骏又受命参与对辽宁一带巨匪冯德麟的收编,因办理此案有功,盛京将军增祺保他“以知府职在省补用”。这样,他在两年期间,就由一名普通的文案委员晋升为知府一级的官吏。1907年,他又“由办理交涉措置裕如,以道员留奉天补用”。从此,“马道台”之名开始流传。

1914年,他来黑龙江省,任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总办(驻哈尔滨),管辖松花江以北的铁路交涉事宜。期间,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铁路路权,在与中东路沙俄代表的谈判交涉中,坚持寸土不让,寸权必争的原则,与沙俄据理力争,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路权。1921年,北京政府决定设立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驻哈尔滨),马忠骏先后任副局长、局长,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在他的主持下,重新拓宽了哈尔滨通道大街(今中山路),并在路旁栽下了大量榆树,他的夫人还募捐创办了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马忠骏是一位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的官吏,不仅施善济贫,还援助过革命者。周恩来同志来哈尔滨时,他曾通过各种关系给予帮助。

马忠骏宦海沉浮多年,看到军阀混战,官场腐败,产生了对仕途的厌倦。他激流勇退,于1925年辞去了官职,“于距哈尔滨八里的马家屯置地千亩,自辟林园,莳果菽蔬,为晚岁憩息之所”。他称之为“遁园”,即众所周知的“马家花园”。马忠骏在遁园栽花、种树、修舍、建亭,还仿岳飞墓筑一圆型冢,题名“生圹”(今天,园中的主要建筑多散存于铁路西侧,“生圹”现存于建成机械厂院内)。马忠骏与当时著名的文人墨客撰文、吟诗、作画,抒发其思想情感,并将诗文编辑成册,定名为《遁园杂俎》,并刊行。《遁园杂俎》有文集两卷,共25篇;诗集10卷,共117首。这是研究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据讲,张学良将军来哈尔滨时,都要到马家花园来看望马道台。

1931年,东北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马忠骏的爱国精神表现尤为突出,日伪当局为了利用他的声望扩大影响,千方百计拉拢利诱,均遭到他严辞拒绝。他不仅保持民族气节,不同日伪政权同流合污,还大力支持马占山、李杜、冯占海等东北军爱国将士抗日斗争,秘密捐款并掩护抗日人员活动。为此,日本宪兵队曾将他逮捕入狱。在身陷囹圄之时,日寇对他软硬兼施,但他从容自若,坚强不屈,一再告诫家人:“千万不能给伪政权当差”。日寇慑于他身为东北政界元老,德高望重,不敢加害于他,只好勒索重金释放。他出狱后,“宁居乡里,不事日本”,全家迁居遁园。每年的正月初五,他都把子女召集到一起,告诫他们:“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就要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就要对祖国忠贞不渝”!因此,他拒绝女儿马淑芳嫁给伪满大臣韩云阶,阻止儿子马维圃去日本宪兵队工作,还让其长子马维邦、次子马维方和孙子马佩琏等到克山务农。

解放前夕,当李兆麟将军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他非常悲痛,联名为其治丧和送葬。为支持东北的文化建设,他把自己珍藏数十年的古籍、文物献给了筹建中的东北图书馆。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的四个子女先后参加了解放军和志愿军。“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之后,马忠骏因自己身为旧中国风云一时的官吏和拥有大量土地而顾虑重重。中共哈尔滨市委根据实际情况和党的政策,征得中共中央东北局李富春、陈云同志的同意,作出决定:把他的成份定为实业家,采取保护的政策。对“马家花园”,哈尔滨市长刘成栋(东北农学院第一任院长刘达)签发了“军民人等不擅自损毁或占用”的证明书加以保护。1956年5月,马忠骏当选为哈尔滨市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7年6月1日,因病逝世于哈尔滨,安葬于遁园生圹,终年88岁。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公主屯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公主屯村委会、河东村委会、水口村委会、黄家山村委会、东塔满族村委会、辽滨塔村委会、李家窝堡村委会、关家窝堡村委会、安福屯村委会、吴长岗村委会、马家屯村委会、前温台村委会、后温台村委会、何家屯村委会、下洼子村委会、小柳屯村委会、东旧门村委会、石庙子村委会、五家子村委会、王家学坊村委会、安乐村委会。

辽宁清源的满族刘姓有三大家族,一个是宁古塔氏,家族后人分别在满洲正黄旗与镶蓝旗,祖籍来自今黑龙江牡丹江地区的海郎河。还有一个家族是八旗汉军刘氏,抬旗入了满洲。主要属满洲镶白旗,也有的在正红旗。最后一家是钮古录氏,该家族后人今天大多姓郎,有少数后人姓刘,为满洲镶黄旗。他们祖先在顺治年间入关进北京,清康熙25年又奉命从北京调回东北老家屯垦你们家如果从前姓韦的话,那么应该分两种情况。1种是从名代姓,满族有个习俗,就是以谋代祖先的名字中取一个字作子孙的姓,你家可能是祖先中有个叫韦……的或……韦的,于是子孙用过韦姓,但多个姓在一家人中使用也是满族的习惯,所以不要以汉族姓的观念去理解满族的姓。2种情况,也可能你家祖先是以上三家满族人家的下属,因为清源的满族三大家刘姓祖先都有人员在清代当过军官,古时军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经常有军官与下属结成易姓干亲的,所以也许你家祖上属于结干亲随姓刘姓。由于未见你家家谱,所以我只能作如上推测。

沈北新区拥家屯村政策没有通知动迁。截止2022年12月18日,没有政策通知沈北新区拥家屯村要动迁的消息。沈北新区马刚街道拥屯村,一户姓拥的人家迁居于此,人口增多,形成村落后,取名拥家屯,后简化为拥屯。

马家堡街道位于丰台区东南中部,东至马家堡路与西罗园街道接壤,南至大红门火车站铁路线与南苑街道接界,西至草桥东路与新村街道相连,北至南三环路中线与右安门街道隔路相望,南北长321公里,东西宽153公里,总面积495平方公里,现已入住50342万户,168596万人,是北京市一个现代化大型生活居住区。1997年3月27日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办公,现有科室16个,辖14个社区。

马家堡名称始于清代,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形成大村。八十年代后,随着马家堡小区的开发,此地成为住宅小区。辖区内目前有首地大峡谷购物中心、华联购物中心公益西桥店等大型购物娱乐餐饮商业设施以及美廉美、永辉、家乐福、乐天玛特等超市,有搜宝商务中心、玺萌大厦、明日时代风帆等写字楼。有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建设银行计算机中心、北方车辆大世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北京市水产总公司、北京市城乡建设集团、北京市印刷一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等79家中央、市属、区属单位。有赵登禹学校、马家堡小学等5所中小学校,丰台区艺术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博爱医院等3家医院,社区服务中心1个,驻有地区派出所。

辖区交通便利,主要道路有南三环路、南四环路、角门北路、角门路、嘉和路、嘉园路、马家堡西路、马家堡中路、马家堡路等9条主要道路。其中,嘉园路、马家堡西路两条大街,是贯穿首都二、三、四环路的城市交通主干线。有公交始发线路12条,地铁四号线和建设之中的地铁十号线二期在辖区内设有4个乘车站和一个换乘站(角门西站)。

清末修铁路时经历了长时间的争论,遭到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光绪二十一年(1895)修津卢(天津至卢沟桥)铁路,1898年建成。1896年修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1906年通车。1895年铁路修到丰台,建了丰台火车站。1897年由丰台接轨至马家堡,并建了马家堡火车站。马家堡车站由英国人监造,为西洋建筑风格。马家堡火车站与津卢铁路、卢汉铁路连轨,成为通往汉口、沈阳的起点,马家堡火车站是北京最早的火车始发站、终点站,也是北京的火车总站。 南苑的范围很大,基本覆盖了从南四环以北到南六环,从京开高速到京津塘高速之间的广阔范围。南苑地处古永定河流域,地势低洼,泉源密布,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形几个很大的水面,那时紫禁城北的积水潭有北海子之称,于是这里就叫成了南海子,包括饮鹿池、眼镜湖、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一系列水域。加上流经这里的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为生物的繁衍创造了理想的水文条件,使得这一带水生和喜水的动植物繁盛起来。

位于天子脚下、皇城近郊的这方水乡泽国自然不会无人问津,自辽金时起封建帝王就在这里筑苑渔猎;出生在草原又善骑射的蒙古人也看中了这块水丰草茂的游猎胜地。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燕京,在这里圈建了一个“广40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赶走了所有居住在海子里的居民,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120里,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风”,就是指南海子一带。清朝入主中原后,南海子称南苑,虽然后来建起了西苑、北苑,但这里仍是当时北京地区最大的猎场。南苑曾养着麋鹿,今天还有麋鹿苑。

南苑主要是四座行宫,分别为旧衙门行宫(又称德寿寺,现地名旧宫), 南红门行宫(现地名南宫),新衙门行宫(现地名新宫),团河行宫。现仅存团河行宫。当时南苑为禁苑,苑内几乎不住人,不耕种,只有一些维护的人称为海户,苑内的水面和土地由于例禁开垦,一派北国水乡景象。 明代时,南苑围墙上开四个苑门,北为大红门,南为南大红门,东为东红门,西为西红门。

清代增辟为九门:正南曰南红门(今大兴南红门),东南曰回城门(今大兴青云店大回城),西南曰黄村门(今大兴黄村),正北曰大红门(今丰台大红门立交以北),稍东曰小红门(今朝阳区小红门)正东曰东红门(今通州区海户屯西南),东北曰双桥门(今大兴双桥),正西曰西红门(今大兴西红门),西北曰镇国寺门(今丰台花乡镇国寺),符合“九五之尊”的建筑布局,更加体现皇权气派。这些门像老北京城门一样,已经成为了地名。

另外,清朝还陆续修建了一些角门,如栅子口角门、马道口角门、羊坊角门、毕家湾角门、房辛店角门、大屯角门、北店角门、三间房角门、刘村角门、高米店角门、潘家庙角门、马家堡角门等,总计为十三个角门,象征十三太保。这13座角门,12座都已经荡然无存,只留马家堡角门(今简化为角门)一地名,其旧址在马家堡南街西口。

在明清时期位于马家堡角门以南,也就是在皇家苑囿南苑的范围里面靠近西北围墙的地方,地表状况是湖面。其北面是马家堡角门,西北是镇国寺门,东北是大红门,西南是西红门。周围没有像样的道路,只有进出马家堡角门的海户留下的阡陌土路。

翻开九十年代末的北京地图,南四环还没有建成,马家堡周边方圆5公里范围内,都还是一片片的水域,包括草桥渔场(公益西桥西四环南边)、右安门渔场(城南家园二期)、槐房露天游泳场、南苑水泡子等等,水乡风貌依稀遗存。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闯入南苑后,明清两代苦心经营的南苑一蹶不振,《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弥补国库的空虚,在光绪二十八年六月设立了“南苑督办垦务局”,出卖南苑里的土地,将“南苑内闲旷地亩招佃垦荒”。从此,封闭了六百多年的南苑得以开发。

南苑开放后,许多官僚、军阀、巨商太监等如群狼争食,纷纷抢占苑内的地土,建立私家庄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年间。

于是,苑内的村庄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因为南苑是明清的皇家苑囿,清末民国间在这里占地建立庄园的人又多是有钱有势、读书识字的人,所以他们都为自家的庄园起个典雅的名字,如庆亲王奕匡的九如庄(在今机架厂东北),协理大臣那桐的千顷堂,内务府大臣奕禄的积善庄(德茂西),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第一大总管李莲英的富家庄(今西广德村东)。其它还有三槐堂、毓顺庄、瀛海庄、笃庆堂、怡乐庄、忠兴庄、合顺庄、万聚庄、保善庄、广德庄、天恩庄、富源庄、仁义堂等等。

公益庄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公益庄的位置就在今天公益桥南大红门火车站边上。

这些官僚显贵在购地之后,招来大量穷人为他们开荒种地。听说海子里开荒种地,外州府县的贫苦农民便接连不断地逃难到海子里。这些人大都来自河北中部的河间、肃宁等县,也有来自山东、河南的。由于海子里的地主不收留携带家眷的长工,他们只好在野地里搭起几间小窝棚。后来,搬来的人多了,便形成了一个个自然村,这些村庄的居民大都是同乡。拿瀛海庄来说,由于居住的都是河间人,在古时河间叫瀛洲,而此地又叫海子里,两地的字合起来就叫“瀛海”。小区东南面的北天津庄也诞生在这个时候 (如今南苑乡的西面还有一个叫南天津庄的小村子)。

前一阵,北京地铁四号线终点站的站名,在征求市民意见时,初步被称为公益庄,解释原因时说:公益庄站,因公益庄得名。公益庄原为庄园,后住户日渐增多,遂以公益庄为名,沿用至今。车站东侧为公益庄,南侧为南四环路公益西桥,故名。

解放后,修建了北京东南环线铁路,在公益庄设了一个火车站,定名为大红门站,原因是这里东距大红门不算太远。 马家堡位于南三环与南四环之间,是由玉泉营桥、洋桥、公益东桥、马家楼桥围合而成的区域。据丰台区马家堡街道办事处介绍,马家堡地区在明末清初已经成村,原来是农田菜园,有四顷三、北天津庄、北甲地、马家堡4个村落。解放前,这里除了明清时期京城通往南苑的土道———马家堡路外,只有乡间阡陌小路。长久以来,马家堡路一直是通往南海子的重要通道。后来,该路铺成了柏油路,附近又相继修建了南苑路,成为京城居民取道南郊的重要途径,而其他没有修整的土路或窄道仍然并行。只是近十几年来,马家堡东路、南四环路和马家堡西路的通车,才彻底改变。

解放后,由于大红门火车货运站的建成后,马家堡路成为往来市内与火车站的唯一通道,北天津庄成为火车站外面的小村落,随着过往人流的增加,村庄逐渐沿马家堡路向北延伸。

解放后,北天津庄北面马家堡路西也就是现在小区所在地当时是低洼水面,其它地区均为农田,种植水稻或玉米等农作物。

由于这里远离城区、具有广阔的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时间的推移和北京城市的发展,马家堡路逐渐成为城市道路,周边的农田逐渐成为居民小区从此诞生。

西晋王朝司马一族的家谱树状图:

1、第一代: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2、第二代:司马师、司马昭、司马亮、司马伷、司马伦。

1)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原配张春华所生。在司马懿死后,继承了曹魏的军政大权,继续巩固司马家的权臣地位。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可惜英年早逝,因为没有留下子嗣,让弟弟做了继承人。

2)司马昭是司马懿的次子,原配张春华所生。在司马师英年早逝后,继承了军政大权,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而闻名。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公元263年,司马昭向发动灭蜀汉之战,蜀汉灭亡。他的儿子司马炎,就是晋朝的开国之君晋武帝。

3)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幼子,小妾柏夫人所生。司马懿老年专宠柏夫人,爱屋及乌,对司马伦的十分骄纵宠溺。司马伦从小顽劣,养成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司马伦仗着是皇帝近亲,不学无术,信奉五斗米道,积极参与皇权的竞逐,每次作恶弄权都逃过了法律的制裁。

司马伦是西晋“八王之乱”的关键人物。他先是奉迎皇后贾南风,帮她废除并杀掉太子。再翻脸杀了贾后,还杀了多位大臣,趁机执掌朝廷大权。司马伦带兵夺了侄孙晋惠帝的帝位,当上了皇帝。三位诸侯王不满,带兵杀进洛阳,把司马伦一党全部消灭。

3、第三代:司马炎。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 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4、第四代:

1)司马衷。晋惠帝司马衷,是晋武帝杨皇后所生,生性鲁钝,却被立为皇位继承人。290年,正式即位,因痴呆不能任事,先由太傅杨骏辅政,后被皇后贾南风掌握实际大权。司马衷是有名的白痴皇帝,留下了“何不食肉糜”的千古笑话。

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司马衷成为太上皇,幽禁于金墉城。司马衷后来由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306年,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307年1月8日,司马衷去世,时年四十八,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太阳陵。

2)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睿,是东晋王朝开国皇帝(318~323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290年,袭封琅邪王,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失利后,离开洛阳,回到封国。晋怀帝即位,拜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后来,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笼络结交江左士族。313年,拜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

317年西晋灭亡,司马睿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318年,正式即位,史称晋元帝,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323年,王敦之乱后,郁郁而终,时年四十七,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

5、第五代:司马遹。司马遹是晋惠帝司马衷长子,母才人谢玖,被封为太子。他自幼聪慧,有其高祖父司马懿之风,但长大后,不修德业,性刚且奢侈残暴。他于宫中摆摊切肉卖酒,并在西园销售杂货,以收其利,又好算卦巫术,忌讳颇多。

皇后贾南风认为他不是自己亲生的,而且性情暴虐,害怕他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贾南风诬陷司马遹谋反,把他囚禁,后派人将其杀害,时年二十三岁。后追谥为愍怀太子,葬于显平陵。

-八王之乱

-西晋

马家花园的起源

说马家花园,首先要从园主马忠骏谈起。20世纪30、40年代的哈尔滨一提起“马道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名叫马忠骏,原名马德扬,字荩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