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有几个帝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秦朝有几个帝王,第1张

三位

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秦庄襄王,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概述图来源:嬴政是秦朝皇帝。

子婴

子婴(?-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屠城纵火,杀害子婴。子婴是秦朝皇帝。

胡亥

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

(1)战国七雄兼并战争不断的局面结束,形成了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万里长城的修筑,反映了秦朝和匈奴的强大,两者之间的接触实际上是农牧文明的交流碰撞,加快了民族融合;在一定程度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但是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

(3)郡县制的推行既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全国的统一,也反映中国已经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修驰道,统一车轨”有利于交通的发展,既巩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全国的统一,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反映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5)以咸阳为都城,说明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仍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第一个是秦国的鼻祖非子,给周人养马得功,封了一块周天子自己都管不了的地给了秦人,可以说非子为秦国争得了一个名分,是一个周朝的附庸国

第二个是秦国的缔造者秦襄公,秦国人在陇西大山和戎狄血战,秦襄公保卫周平王迁都有功封为诸侯,从此成为了一个诸侯国

第三个是秦国的成就者秦穆公,彻底打垮了戎狄,图霸中原,让秦国跻身春秋五霸之一。

第四个是秦孝公,结束四代乱政,对外采取人才战略,重用商鞅变法,收复被魏国占去的崤山关和函谷关,造咸阳城,使秦国军队成为七大国任何一国单挑无法打赢的国家

第五个是秦惠文王,重用张仪,因为秦国成为了七大国任何一国单挑无法打赢的国家,所以诸侯都害怕了,组成群p,张仪就是靠忽悠和政治攻势完结诸侯群P,保护了秦国

第六个是秦庄襄王,这个时候秦国采用远交近攻,彻底开始蚕食六国,特别是长平之战,把当时唯一可以和秦国比划的赵国也打败了,这个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国家可以正面再和秦国抗衡了

第七个是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势覆灭了六国

扩展资料:

秦国君主,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国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

其中在位期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共56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在位仅3天。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

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则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了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使秦国从此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则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参考资料:

-秦国历代君王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当时称“华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朝开国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赢政统一天下后,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延续千秋万代。

国家的一切政务都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随后,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

2、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姓嬴,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扶苏之弟,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

胡亥自幼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逼死扶苏,继而又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从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下令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从死,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了在骊山陵墓里,征调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秦朝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起义。

秦二世胡亥听信赵高谗言,诛杀李斯,迫使冯去疾和冯劫自杀,二世三年七月,章邯、王离投降项羽,刘邦攻下武关,赵高惶恐,公元前207年赵高与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合谋,逼二世自杀于望夷宫,临死前二世说只愿当万户侯,阎乐不准,遂自杀,卒年24岁,赵高以平民之礼埋葬了胡亥,墓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称胡亥墓。

3、秦王子婴

秦末王嬴子婴,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

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世称“秦三世”,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王子婴”。

子婴性格仁爱,有节制,秦二世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始皇帝嫡长孙子婴即皇帝位。

其后不久,子婴依赵高建议,废帝号,称秦王。

子婴即位五天后,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并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后先下手把他杀死,并诛杀赵高全家。

四十余日后,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

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不久,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因无力抗争而撤退,项羽进入咸阳城后,立即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秦非子 前891年~前858年 在位34年

秦侯 前857年-前848年 在位10年

秦公伯 前847年~前845年 在位3年

秦 仲 前844年~前822年 在位23年

秦庄公 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

秦襄公 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宪公 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在位6年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在位12年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

秦康公 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

秦共公 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

秦桓公 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

秦厉共公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

秦简公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嬴子婴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怎样用EXCEL做树状图?

1、在电脑上新建一个EXCEL文档,打开。

2、在界面上方的菜单栏点击“插入”选项,选择“SmartArt”工具。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层次结构。

4、随意选择了一种树状图,弹出的树状图如下,图中的文字部分可以更改成需要的内容。

5、更改树状图形状:选择任意需要更改的树状图单元,鼠标右键单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更改形状”,可将树状图单元改成需要的形状。

6、添加树状图的单元:选择任意需要更改的树状图单元,鼠标右键单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添加形状”,在树状单元的前、后、上、下方添加单元。

7、其中选择了“在后方添加形状”、“在下方添加形状”选项后,效果如下图所示:

扩展资料:

为了用图表示亲缘关系,把分类单位摆在图上树枝顶部,根据分枝可以表示其相互关系,具有二次元和三次元。在数量分类学上用于表型分类的树状图,称为表型树状图(phenogram),掺入系统的推论的称为系统树状图(cladogram)以资区别。

表型树状图是根据群析描绘的,系统树状图是根据一种模拟的假定的性状进化方向即用电子计算机描绘的。树状图也是初中学生学习概率问题所需要画的一种图形。

参考资料:

——树状图

Excel树状图制作教程

Excel

树状图

制作教程,excel表格制作树状图可以更加的清晰明了的知道数据,那么excel制作树状图应该怎么样做请看下面的excel表格制作教程

图吧

!

第一步,调出窗体控件。

从“开发工具”中调出窗体控件“选项按钮”2个和“组合框”1个,并对两个选项按钮根据要对比的数据内容进行重命名,选中选项按钮,点击右键,再点击“编辑文字”即可。

第二步,设置控件格式。

首先,设置按钮控件格式:选中“选项按钮”—>点击右键,再点击“设置控件格式”—>在“单元格链接”中选中“$L$2”,点击“确定”,这时会发现选中“部门”按钮,L2单元格的值为1,选中“月份”按钮,L2单元格的值为2。

其次,设置组合框控件格式:

1、A9-A13的单元格分别输入各部门名称,B9-B14分别输入月份;

2、点击菜单栏“公式”—>点击“名称管理器”—>点击“新建”,在“名称”输入“下拉列表”,“引用位置”输入“=CHOOSE(sheet1!$L$2,sheet1!$A$9:$A$13,sheet1!$B$9:$B$14)”—>点击“确定”“关闭”;

3、选择“组合框”—>点击“右键”,“设置控件格式”—>在“数据源区域”输入“下拉列表”,“单元格连接”输入“$M$2”,点击“确定”。

此时会发现“组合框”中会出现相应的部门名称列表和月份列表,当选中某个项目时,M2的'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第三步,设置显示数据。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对原始数据的保护,故可把原始数据复制到另外一个工作表进行处理。

首先是单个部门每月销售数据:在A16输入“=OFFSET(A1,$M$2,)”,并选中该单元格,当指针变成黑色十字时,往右拖至G16。

接着是各个部门某月份的销售数据:在A18—A22的区域内输入各个部门名称,在B18输入“=OFFSET(A2,,$M$2)”,并选中该单元格,当指针变成黑色十字时,往下拖至B22(在这里也可以尝试用Vlookup函数实现)。

然后定义数据名称:启用“名称管理器”,点击“新建”,“名称”输入“X轴标志”,“引用位置”输入“=CHOOSE(sheet1!$L$2,sheet1!$B$9:$B$14,sheet1!$A$9:$A$13)”;再点击“新建”,“名称”输入“Y轴数据”,“引用位置”输入“=CHOOSE(sheet1!$L$2,sheet1!$B$16:$G$16,sheet1!$B$18:$B$22)”。

至此数据的准备工作完成。

第四步,制作数据图。

点击可放大显示

把指针移到空白位置,在菜单栏点击“插入”,选择“簇状柱形图”得到空白的数据图—>选中该图,菜单栏出现“图表工具”,点击“设计”,点击“选择数据”,出现“选择数据源”界面—>在“图例项(系列)”中点击“添加”,在“系列值”输入“=销售数据对比动态图1xls!Y轴数据”点击“确定”—>“在水平(分类)轴标签”中点击“编辑”,在“轴标签区域”中输入“=销售数据对比动态图1xls!X轴标志”,连续两次点击“确定”,便得到数据图草图。

此时,我们再选择选项按钮和下拉列表中的项目,便会发现图表也跟着相应变化。

第五步,美化图表。

点击可放大

首先是图表标题:在D9单元格输入“图表标题1”,E9输入“=A16&”每月销售数据对比””;在D10输入“图表标题2”,E10输入“=M2&”月份各部门销售数据对比””;在E11输入“=CHOOSE($L$2,$E$9,$E$10)”;插入窗体控件“按钮”,选中该控件,在编辑栏输入“=$E$11”,按

Enter键

,可以发现按钮的文字内容和E11的文字一致。

其余可根据个人喜好对数据系列格式、

坐标轴

和网格线等进行优化。

利用excel表格,如何制作家谱树状图

EXCEL有SmartArt图形,如下截图:插入--SmartArt---层次结构

  东汉三国官职概述

  一、 东汉职官

  1、中央

  东汉中央政府的官员分省官、宫官、外官三大系统。内官、外朝的区分古已有之,而在宫廷之中,皇帝日常起居的区域称省中(亦称“禁中”),因此内宫官员中又有宫官与声官的区分。

  在皇帝身边执役、照顾皇帝日常生活的是宦官,省中的宦者均隶属黄门令管辖。省内的禁卫工作亦由宦官但任。

  尚书台是皇帝的秘书机关,其官署设在宫廷之内、禁省之外。它的主要执掌是管理章奏文书、起草诏令,但实际上政务都由上书抬代表君主执掌,权力极大。上书台设长官(令)一人、副长官(仆射)一人,下设尚书六人分十八人。沟通上书台与皇帝联系的官员有侍中、中常侍、黄门侍郎等。其中,侍中由士人充任;中常侍、黄门侍郎则由宦者承担。侍中有事才入禁省,中常侍、黄门侍郎则日常居住在省中,因此,虽然三者之中侍中的级别最高、中常侍次之,但与君主的亲密程度,则以中常侍为最。宫内省外的禁卫工作由九卿中的光碌勋与卫尉负责,光碌勋偏于内,卫尉偏于外。光碌勋下属五官、左、右、虎贲、羽林等五名郎将,中郎将以下有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光碌勋的禁卫力量是郎官,卫尉的禁卫力量是武装卫士,所以,卫尉在宫卫事务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外官主要有三宫九卿,他们是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官员。

  三宫指太尉、司徒、司空,他们的品级最高,名义上的职责是辅导皇帝主持国家政务;三公之上还有太傅,其职责辅导皇帝,但不常设。东汉的实际政务都同属尚书台,因此,三公、太傅如没有“录尚书事”的头衔,就是没有实权的虚职。三公的属官有长史一名,掾属、令史、御属各二、三十名。其中,长史是三公的主要副手,掾、属是分管具体事务的部门负责人(掾是正职,属是副职),除长史由朝廷任命外,其他属官均由三公自行聘用。

  九卿是太常、光掾、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他们各自分管的政务是:太长掌典礼,光碌勋、卫尉掌宫省禁卫,太仆掌皇帝车马,廷尉掌司法,大鸿胪掌接待诸侯与少数名族,宗正掌皇族事务,大司农掌国家财政收支,少府掌皇帝器用服饰。九卿各官的长官是卿,副职为丞;其下分设各官管理具体事务,大体以令为正职,丞为副职。

  与九卿级别相当的外官(亦称“列卿”)还有执金吾、将作大匠、大长秋等。其中,执金吾负责宫廷之外、都城之内的治安(都城门另有城门校尉负责守卫),将作大匠负责宗庙殿堂、宫室陵园等土木工程,其副手为丞,下属的部门负责亦以令为正职,丞为副职;大长秋主管皇后事物。性质与就卿中的少府类似,由宦者担当。皇位继承人太子正式确立之后,有专门隶属太子的东管宫。其设官大体与政府类似,但分级没有后者细密。东宫官职均冠“太子”,如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家令等。

  在军事方面,相当三公的中央高级官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相当九卿的有前、后、左、右将军,均不常设。其属官与三公相同,唯在长史之下另有司马一人,主管军务;从事中郎二人,职掌参谋,均由朝廷任命。将军直接领兵的,在部、曲、屯等建置上分别设校尉、司马、军侯、屯长等统兵官。

  常备军由中央与地方军(郡国兵)组成。中央军中,京师卫戍部队由城门校尉统领,野战部队(北军)由北军中侯统领。北军下辖五个兵种的部,番号分别为屯骑(骑兵)、越骑(特种兵)、步兵、长水(水军)、射声(弓箭)。长官为校尉,副职司马。全军总数约五千人不到。北军平十卒驻屯在京城长管君主宿卫、助理首都治安,发生战事就成为组建出征步枪队的核心。地方上的郡国兵经东汉初期多次裁撤、削减,只剩下边郡与内地关隘的少数驻军。遇有战乱,都是临时募兵或抽调京师北军出战。

  2、地方

  东汉的行政区分为郡(国)、省二级。郡之上还有监察区性质的州。

  州的长官为刺史(中平五年改称州牧;京畿地区的司隶部长官特称校尉),其主要职责是巡察下属郡国政务,年终遣吏到京城向司徒府汇报(上计),劾奏不称职的郡国长官。属官有从事(亦称掾史)、假佐。从事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部郡国从事等,均由州长官自行聘用。治中别驾是州长官的主要助手,在从事中地位最高;簿曹掌文书;兵曹掌军事,仅在有军务时设;部郡国从事,每郡国一人,负责纠劾郡国长官、按治郡僚属,其地位仅次于治中、别驾。假佐是州长官的低级属官,主管文书,其中的典郡书佐分管州所属郡国的有关文书,每郡一人,由郡史轮流充当。

  郡的长官称太守(因太守兼领武事,故别称郡将;州治所在郡的长官称尹),根据郡的大小、没恶,太守的级别有中二千石至八百石六级。郡内原设有专掌军事的都尉,在建武六年之后,边郡常设,内地大多不设。每郡的都尉,为一至五千人不等。都尉在一人以上时,在郡之下分设都尉辖区。有时,在不足设郡的地方,亦设置过渡性的都尉区(属国都尉)进行管理,其性质相当小郡。郡太守助手为郡丞(边郡为长史),由中央任命。此外,郡府的僚属有:功曹,掌管郡内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书;督邮,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掾、史‘,分曹办理郡政,掾为正职,史为副职,每曹有办理文书的书佐。又设三老,帮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属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为主簿、督邮等。郡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分封给诸侯王的郡称国,其行政级别与郡相等。王国的官属分两个系统,一是类似于郡官的民政系统,有相(相当太守)、长史(相当都尉),其属官亦与郡大体相同;一个是管理诸侯王生活、禁卫的官属,如郎中令(相当光禄勋)、仆(相当太仆)、治书(相当尚书)等。此外,王国还设有类似于太傅的傅,负责辅导诸侯王,级别等同于王冠相。

  分管少数民族的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级别与郡太守相当,其属官有从事、掾,无定员,根据事务多少而设。

  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级别从千石至三百石不等。下设属官有;丞一人,管理文书、仓狱;县尉一至二人,管理治安;主簿、功曹、掾、史,均与官类似;三老,掌教化。县的长官由朝廷任命,但州郡也可以过问县的人事,县长官或丞、尉出缺又无合适人选的,上级机关可派出属官或另行任命他人代理。县长官的行政事务,受郡府的监督,每年年终要向郡长官汇报功作(上计),听侯考核。

  分封给列侯的县称侯国,其行政级别与县相等。侯国的官属也像王国一样分两个系统:主管民政的是国相,相当于县令或县长,仅负责向列侯交纳租,行政上则听命于郡;列侯的家臣有家丞、庶子各一人(不满千户的侯国不置家丞)。

  此外,与县的级别相当的地方行政单位还有道(境内有少数民族的县)、邑(封赐给公主的县)及郡所设的盐官、铁官、工官、都水官。道、邑的官属与县、侯国差不多,郡在县境所设盐铁工官等,由县暑调拨属官理事,不另外设置官属。

  县以下的行政单为有乡、亭、里,大体是百户为一里,十里为一停,十亭为一乡。乡的长官为秩、啬夫,令有游徼掌治安、乡佐收税、三老掌教化;亭设亭长主管治安,令有亭侯、亭卒;里的长官为里魁。乡、亭、里的官员一般由郡、县等上级机关任免。

  3、东汉末年的变化

  (1)建安十三年罢三公官,设丞相,由曹操但任。其官属设置与三公略同,以服务于军事的居多,如领军、护军、军师、军师祭酒、军谋掾等;长史之下设有主簿,约为三至四人,负责典掌机要,出纳教令。此外,还设过校事一职,用以监督臣下。

  (2)常设四征(东南西北)、四镇(东南西北)将军,地位相当九卿,官属设置与领兵的将军相同。

  (3)地方上的州正式成为郡以上的行政单位,掌有行政实权。

  (4)曹操被封为魏王后,曾设秘书监、丞以统辖上书奏事。这是上书台流为一般政务机关的先兆。

  二、三国职官

  三国的职官,制度颇乱,有用古制,有沿汉制,亦有自行创设之官。大体来说,“孙吴、刘蜀,多依汉制”(《晋书职官志》),曹操的变动较多。因后来晋用禅让方式取代了魏,所以魏的制度对晋及以后的朝代有较大的影响。

  魏、蜀、吴三国都设丞相(或称大丞相、相国)掌握军政大权。三公九卿虽没有彻底废除,但性质、属官与东汉时一样。曹魏官制中有两项变化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其一,是侍中地位的提高,尚书脱离少府独立,又另外设置了中书省。在东汉时,侍中多由世家硕儒担任,但其与皇帝的亲近程度比不上中常侍,三国中只有魏废除了中常侍,代之以散骑常侍,下降为一般的侍从官,所以侍中的地位在实际上提高了。尚书台原隶属于少府,至此成为总理政务的独立行政机构,称尚书省,尚书的级别也与九卿相等。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副职为左右仆射,下设五个职能部门(曹),其中官为书;主持选官的吏部,职掌工程的左民,接纳藩国朝贡的客曹,管领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等武装力量的五兵,管理财政的度支。五曹上书与上书令、仆射,号称“八座”,实权很大。中书省由曹操任魏王时设的秘书监演变而来,其正副长官为中书监、令,由通达文学的士人但任;监、令之下有中书侍郎、通事舍人、著作郎等属官。中书省在名义上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实际上有些机密命令的下达并不通过尚书省,逐渐形成了书中“实握事要”,操纵政务的局面。中书省之外亦设有秘书监,但只是管理艺文图书的机构。曹魏官制的这些变化,上承奏汉的三公九卿制,下开隋唐的三鬙六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其二是制定了九品官阶。两汉时代,官员的品级以年俸相称,最高的三公为万石(相当每月350斗谷),以下依次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一百石、计食(月11斗谷)、佐史(月8斗谷),共十八级。曹魏以九品称官,俸禄仍沿用汉代的旧圆规,后世的品官制就由此演变而来。

  在军事方面,曹操的中央军分中军、外军两部分,以大将军或都督中外诸军事为最高统帅,中军由中央直辖,外军驻屯在外,由将军、都督通领。中军的统帅为中领军、中护军,其中的资历深厚者可进称领军将军、护军将军。下辖武卫、中垒、骁骑、中坚、游击等营,由将军、校尉率领。东汉的比军五校虽依然存在,但兵员少得可怜,无法与新五营相比。驻屯各地的外军,原由中央临时委统帅,黄初年间,设置都督某州军事的将军,作为代表中央驻各地的军事长官。有时,这种军事长官还带当地的州长官头衔,过问地方政务。至于四镇、四征及其他的杂号将军,都不是固定的军职,而是临时赠封的称号。曹魏的地方武装为州郡兵,以守备本郡为主要指责,必要时也应调出征。州郡兵由州郡长官统领,其地位虽不如中央军,但地方长官的实权却籍此大大膨胀起来。吴、蜀的军制大体与曹魏相似,唯外军以前、后、左、右部分。蜀国以军师将军为中央军的最高统帅,军中将有护军、领军、典军、军师、监军、军司马等职。吴军则在战时设大都督统领各军,平时在各战略要地设都督,次一等的设督。蜀国的基层军队大多由外来流民于少数民族编成,吴国则是与将军关系亲切的子弟兵。

  三国时的地方官制与东汉时基本相同。由于相互割据,各国往往对版图之外的地盘设长官,没有将军称号、不持节者,称单车刺史;如带都督某州军事头衔的,级别提高二品。持节分为使持节、持节、假节三等,使持节有权处死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有权处死平民,假节只能处死违反军令者。如是假节钺的大都督,则能处置持节将军。不设置都督的州,则置监某州军事(简称监军)之职,为四品官。

  三国的封爵亦与汉代相近,曹魏建国后,定诸侯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省侯、乡侯(都乡侯)、亭侯(都亭侯)、关内侯九等,乡、亭以下的封爵大都是没有食邑的虚爵。后代虚封爵号的制度即由此而起。

秦朝有几个帝王

三位秦始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详见“人物争议-姓名之争”目录...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