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故居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2收藏

王铎故居的介绍,第1张

洛阳神笔王铎故里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旅游总局确定的全国旅游景点之一。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号痴庵、松樵;别号烟潭、渔叟;因祖居洛阳孟津,故又称其王孟津。他在书画上造诣高深,独树一帜,是明清之际著名的书法家。明、清加授太子少保,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故居位于孟津老城,由2646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80亩的后花园两部分组成。

1,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浊翁、观化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的诗文思想性、现实性极强,写作不拘成法,任性直率,古奥老拙,慷慨苍凉,奇思逸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法草楷篆隶,无不精工,豪迈不羁,独辟蹊径,名满天下,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

2,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盛仲交赞》,绢本漆书。

3,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他以隶法作篆,突破了千年来玉筯篆的樊篱,为清代篆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4,蒲华(1832—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

5,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周惠王冢

墓在老城乡小寨村西,传为古冢。清乾隆二年(1737年),久雨穴陷,墓门石额裸露,上写:“周惠王阆肆历二十五祀”,因而确定为周王墓。今墓冢尚在。

周冉伯牛墓

周先贤冉伯牛墓在白鹤村南。清嘉庆《孟津县志》载:“墓在县西二十里白坡镇南。雍正元年(1723年),河南知府张汉筑以周垣,树之石碣。”

汉赤眉冢

墓在白鹤乡雷湾村西05公里的邙山脚下,为一夯土丘,高约2米余,直径约5米。传为赤眉冢,是赤眉军首领樊崇之墓。

汉樊哙墓

汉武阳侯樊哙墓在王良乡落驾沟村一带。清嘉庆《孟津县志》载:“哙从高祖定天下,尝以将军守广武,益食平阴二千户,后封武阳侯,今樊山下有冢,传为哙墓。而《通志》云:‘哙墓在舞阳县北二十四里’”。《江夏县志》又载,樊哙墓在灵泉山天马峰下。今转录,供后人考证时参考。

汉贾谊墓

汉太傅贾谊墓在平乐乡新庄村东,洛孟一号公路所经之大坡口西侧,俗称贾生墓。

汉邓晨墓

《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载:“晨初娶光武姊元。……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挥手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遇害。”“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帝又感悼姊没于乱兵,追封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邓晨卒,“诏遣中谒者备公主官属礼仪,招迎新野主魂,与晨合葬于北芒。”

汉祭遵墓

汉颍阳侯祭遵墓约在今朝阳乡一带。《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载,建武“九年春卒于军……临死遗诫牛车载丧,薄葬洛阳。”清乾隆《洛阳县志》载:“墓在北邙。”

汉刘宽墓

汉逯卿侯刘宽墓约在朝阳乡一带,清乾隆《洛阳县志》载,墓“在北邙山”,名大尉冢。

汉班超墓

清乾隆《洛阳县志》载,墓“在北邙山”。朝阳乡障阳村西有一大冢,俗称班墓,可能是汉定远侯班超墓。

晋石崇墓

《晋书》:“及惠帝复祚,诏以卿礼葬之”。《通志》:“墓在河南府城北邙山。”今考证金谷园遗址在送庄乡凤台村西南原金谷水流经的浅谷中,该乡东山头村南有一冢名尉冢,可能是晋卫尉石崇墓。

北魏冯熙墓

北魏驸马都尉昌黎王冯熙墓在平乐乡上古村南。《魏书·外戚上》载,冯熙“薨于代。……诏有司豫办凶仪,并开魏京之墓,令公主之柩俱向伊洛。……柩至洛七里涧,高祖服衰往迎,叩灵悲恸而拜焉。葬日,送临墓所,亲作志铭。”平乐乡上古村南邙山高阜处称冯王山(谐音为凤凰山),上有冯王冢。在偃师县邙岭乡刘坡村曾发现一通唐碑,一端题“后魏洛州刺史侍中兼太师昌黎冯王新庙碑”。该碑为唐懿宗八年十一月九日,由冯熙的十二代孙玄规、玄贶等八人同立。刘坡村西距上古村仅1公里,“冯王新庙碑”证明上古村南的冯王冢当属可靠。

北魏元乂墓

墓位于朝阳乡向阳村西百米处。北魏宣武帝死后,为反胡太后篡政,元乂伙同宫廷总管刘腾于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宰相元怿,囚禁胡太后。后刘腾病死,胡太后返政,鸩死元乂。由于元乂妻系胡太后之妹,故殡葬从优。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七月二十四日葬于成周北山上长陵茔内。

1975年洛阳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苗蕃墓

苗蕃为唐太原参军,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卒,妻张氏将其葬于平阴。苗蕃夫妇墓志在朝阳乡小梁村出土。

唐李虚中墓

唐殿中侍御史李虚中墓志在朝阳乡卦沟村出土。

唐狄仁杰墓

墓在老城乡梁周寺村南。清《孟津县志》载:“乾隆六年(1741年),署郡守李光型题石碣,筑周垣。”

洛阳白马寺也有狄仁杰墓。特记入供后人考证。

宋魏威信墓

宋驸马都尉魏威信墓在平乐村南约2公里处。旧时墓前有马、虎、狮、羊等石雕,现白马寺山门前的石马即该墓故物,抗日战争前由白马寺住持德浩和尚迁去。

宋石守信墓

石守信在后周任洪州防御史,在宋为魏国公、归德军节度使,晚年谪居洛阳,任河阳三城节度使。他和两个儿子均葬在常袋乡石碑凹村西北,现两通巨型墓碑仍在。石碑凹村即依此碑而得名。

宋张咏墓

宋左仆射张咏墓在平乐乡天皇岭骆驼峰。明正统间御史周济相地开圹,得张咏墓志。

元伯颜察儿墓

伯颜察儿官至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封蓟国公,卒后赠淮阳王。墓在平乐村一带。

元察罕帖木儿墓

察罕帖木儿,字廷瑞,曾祖元初随大军到河南,后在河南安家。墓在常袋乡石碑凹村。

明袁可立墓

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陵墓》:袁尚书可立墓在(睢州)城南五里,骆庄南里许,碑刊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袁节寰(袁可立)墓。明崇祯六年(1633)十月十一日,袁可立卒。崇祯七年九月初七,明崇祯皇帝遣使至睢州祭葬,原墓按崇祯朝最高规格御制,墓志铭为首辅孔贞运撰文,书法家王铎书丹。

清王铎墓

王铎死后,清顺治帝赐葬于偃师黑石关之祖茔。传说王铎葬时四门出棺,并在孟津城四门外各置疑冢,真棺潜葬家中,真伪难考。但四城门外原各有王铎墓确是事实。

过春节在家门口赏山水人文孟津主要旅游景区春节假期照常开放。黄河小浪底风景区40元,G30高速洛阳站经孟津县城直达;汉光武帝陵景区30元,东花坛上洛常路在会盟镇区北沿滨河路向西2公里;龙马负图寺25元,东花坛乘85路公交车龙马负图寺站下车。自驾车可沿32公里的孟津滨河旅游公路游览以上3景区。 

 

张钫,生于河南新安铁门镇,1911年10月参与策划并领导西安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 “第二枪”;张钫不仅是一位精于文韬武略、果敢勇猛的战将,还是一位不断追求进步的革命者,他曾四处奔走讨袁护国,也曾在抗战时期大开粮库救济灾民。解放战争后期,他毅然率部起义,和人民一道迎来新中国的黎明。

张钫戎马一生,后来又做了大官,但是他很少摆官架子,且轻财好义,所到之处对父老乡亲多平易近人;遇有贫苦,慷慨解囊;见到争执,即予调解。回归故里,不骑马,不坐车,见到乡亲,必先问侯;对无力求学者,给予资助。

新安张志平等多人留学日本,都靠张钫供给;新安县铁门镇小学为张钫创办,县、镇两家图书馆各藏《万有文库》一部,也为张钫捐赠。

张钫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占地4200平方米,有房屋120余间,是一座布局严谨、独具特色的民国民居建筑群。纪念馆按照张钫的人生阶段,被分为12个展厅;张钫后人捐赠的数百件张钫遗物,被分散摆放在多个展厅。张钫印鉴、抗战胜利纪念章及张钫手书的《孙子兵法》、穿过的大棉袄、家传的象牙筷等旧物带着历史的味道,真实还原了张钫的一生。

5号展厅是“核心”,记录的是张钫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事迹。展厅内,悬挂着张钫在1913年任陕军第二师师长时的戎装照,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墙上还有一篇张钫于1912年写的《辛亥革命一周年抒怀》:“秦中起义,于今一载。最可惨而不能忘者友人刘粹轩、钱定三……皆磊落光明,有死无降。与当世英雄豪杰再作一番事业,以造福于万姓慰己死之友,吾无憾矣!”

张钫平素爱好书法,搜罗古今名人字画法帖;他自已在戎马倥偬中坚持临池,曾为不少机关、团体、商店、个人书写匾额,其工楷遒劲沉励。

张钫酷爱志石,自号友石主人,常和章太炎、于右任等名人学者交往,一同鉴赏古玩。周济他人很大方,而自己的用度却十分节俭,这为他后来创建“千唐志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

张钫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开始搜集唐代墓志,全国各地凡有唐代墓志者,他不惜重金购买,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收藏唐代墓志一千多件,成为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千唐志斋”便是在此基础上修建起来的。

“千唐志斋”所藏除唐代墓志一千多件以外,尚有北魏、西晋、五代以及宋、元、明、清志石,上下纵横一千多年,犹如一部志石历吏,也称得上一座独一无二的墓志博物馆,其中不乏名家高手的墨迹,如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宰相狄仁杰撰写的《相州刺史袁公瑜墓志铭》和赵孟頫书写的《宜武将军达鲁花赤珊竹公神道碑》等,还有一些无名氏撰写,志主为勋臣贵戚且史书有传的珍贵史料,以及足以代表书法流派,从中可以寻绎出唐代书法源流规迹的珍贵文献,还有被称为近代书法艺术三绝的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丹、吴昌硕篆刻的张钫父亲《张子温墓志铭》等,都足以为后人法。

书画部分中也是珍品琳琅满目。书有清代王子弘所书行草条幅,北宋米芾所书行草对联,明代董其昌所书行草横披,清代孟津王铎所书行草中堂,刘镛所书草字条幅,陈鸿寿所书汉隶对联,邵瑛所书狂草条幅,以及韩东篱、张人杰、靳志、刘承烈、许震等所书的对联、楹联、条幅、横幅、单幅等等,还有蒋介石撰文、贺耀祖书写的隶体《张母王太夫人寿序》长篇。画有清代大画家、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并题咏的风、雨、阴、晴竹枝四态一组屏扇和名为《醒》的竹幅写竹,有王纯谦手指画的兰草和题咏,还有汉画线刻佛经故事与汉武帝梦境浮雕等等。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唐人墓志共出土三千五百多件,千唐志斋占有三分之一还要多,更为可贵的是千唐志斋收藏的书画中有许多稀世珍宝,如堪称国宝的武则天造字十九个,狄仁杰的《袁公墓志铭》是迄今能看到的唯一的狄氏手迹。

千唐志斋收藏的唐代墓志,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这些文献资料,补充了史书之所缺,其中一些墓志又为研究书法艺术和书法源流提供了第一手的善本,所有这些都是张钫先生为祖国做出的重要贡献。

张钫先生的故居,坐落在新安县铁门镇西后街路北,与千唐志斋一路相隔;张钫故居规模庞大,坐北朝南,房舍绝大多数为砖木结构,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特别是主体部分,为三进的四合院连环结构,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但有别于传统的,是它的门窗和内部装修,其采用的是西式风格,尤其是大量采用了在当时需要进口的水泥、玻璃等建材,使得整座宅院呈现出中西结合的典型特色。

此外,张钫在开封的旧居尚有三处:1、乐观街,现开封市草制品厂,原来的建筑已被拆除,1948年开封解放初期,中共开封市委就设在这里;2、开封山货店街原19号院,现鼓楼新天地;3、曹门里朝阳胡同(亦称火神庙后)路北19号,唯一现存;铁塔知止亭今日尚存,亭北侧立有《知止亭碑记》一方,系张钫所撰,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铎“林屋荒城”行书对联赏析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法家,字觉斯,觉之,号嵩樵,石樵,痴庵,雪山,别署烟潭渔史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

王铎书法馆是在王铎诞辰400周年之际,为适应新形势下人们对书法艺术的需求而兴建的,属孟津县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其宗旨,一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宣传王铎书法艺术,搜集和整理王铎书法资料。二是为了竭诚为广大的书法爱好者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丰富翔实的王铎书法资料。

王铎书法馆投巨资,整理出版了《王铎法帖墨迹珍品集》《王铎绘画珍品》等典籍,并手工制作了十余种王铎法帖系列册页和装裱了巨幅王铎书法拓片,丰富了馆内藏品,并成为人们欣赏描摹和馈赠有人的佳品。王铎书法馆荟萃王铎书法艺术之精品,前来参观者无不叹为观止。

1993年,在中国书协的主持下,王铎书法馆召开了空前规模的“王铎书法国际研讨会”在海内外书法团体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七个国家及地区的26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至今王铎书法馆还与日本“王铎显彰会”“奈良书友社”“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和“冲绳县书道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有包括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在内的国内外众多知名书法大家多次前来指导参观。

2000年,“沈鹏艺术陈列馆”又在其园中西侧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内镶嵌和陈列着沈鹏先生的精品代表作80余幅,手迹20余幅,“王铎书法馆”和“沈鹏艺术陈列馆”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徜徉其中仿佛进入了艺术的海洋,使人们能够充分领略到两位不同时代的书法大师的艺术风采。

王铎故居的介绍

洛阳神笔王铎故里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洛阳市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旅游总局确定的全国旅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