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一支的曹姓,其渊源流变是怎样的?
曹操的祖先,从记载看,最远可以追溯到黄帝,也就是人文初祖、炎黄二帝之一的黄帝。
黄帝,不仅是所有曹姓的始祖,更是华夏人文的始祖。
由此可知,不但天下曹姓是一家,而且华夏民族是一家。
既然都是炎黄子孙,那么,曹姓认黄帝为“未定姓”的初祖,也无可厚非。
关于曹姓的起源,按照司马迁记述的历史脉络,可以理出一根清晰的线条。
据载,黄帝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叫昌意。黄帝的时代是禅让制,传贤不传子。黄帝拥有天下,或许因为昌意不堪大任,所以,昌意就没有做成天子。
昌意的儿子叫高阳。高阳也就是黄帝的孙子,他也被称作帝颛顼。颛顼高阳是一位贤能的人才,所以,到了高阳时,他又拥有了天下。
高阳有一个儿子,叫称,没有事迹。
称有一个儿子叫卷章,没有典故。
卷章有一个儿子叫重黎。重黎生活的那个年代,在位做天子的是帝喾高辛。帝喾任命重黎专门管理火。
现代人或许会笑问:火有什么好管的?想一想远古时代,从茹毛饮血到可以餐食熟物,火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啊!在中国的各种图腾之中,火一直是其中重要的一员,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火的重要,此处且不展开。
重黎对火运用自如,功劳非常大。据说,重黎能够使火光在暗夜之中照亮非常广大的地域。
为了奖励重黎管理火的优秀业绩,帝喾将重黎的名号命为“祝融”。
什么是“祝融”呢?
用现代的话来说,“祝融”的意思,大约可以翻译成“大光明的男神”。必须注意的是,这里的“男神”,可不是现代小女生爱慕的那种小白脸一类的对象,而是指男性的巫师、男性的神仙。
正因为重黎对火的功劳,直至后世,他还被尊为火神,或者灶神。
帝喾的那个时代,水灾很严重。所以,那时候还有个共工氏,也就是水神。共工氏和朝廷不和,总是兴风作浪,搅扰得天下很不太平。为了天下的安宁,帝喾就继续重用管火有功的重黎去收拾共工氏。火遇到了水,没有把水烧干,火却被水浇灭了。这算是一种寓指。实际情况是,火神重黎与水神共工氏的战争,最终以火神的失败而收场。朝廷不容有这样的失败的状况出现,重黎必须面对自己的失败,并为此负起责任。重黎有功时朝廷已赏,重黎有过后官方必罚。与共工氏战斗失败的直接后果,导致了重黎的死亡。帝喾毫不客气地剁了重黎的脑袋,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帝喾不是那种生杀随意,断人根脉的恶主。所以,当年重黎一人有罪,帝喾也就只治重黎一人。帝喾并没有像后世那些暴虐的家伙一样,对重黎家族赶尽杀绝。
帝喾念在重黎曾经对国家有功、对民众有劳的份上,在重黎死后,他授意将重黎的弟弟吴回划归重黎家族,以承继重黎一脉的香火,让重黎一支延续下去。除此而外,帝喾还任命吴回继续担任哥哥重黎的职务,做了朝廷的“火正”。所谓“火正”,就是掌管火的高级官员。“火正”也是国家管火的最高职务。吴回也是朝廷封赐的称号,他的称号和哥哥重黎一样,也被命名为“祝融”。
吴回有一个儿子叫陆终。陆终没有事迹可备查询。
陆终一共生了六个儿子。神奇的是,陆终的儿子们似乎是剖腹产的。陆终的这六个儿子的名字均有记载:老大叫昆吾;老二叫参胡;老三叫彭祖;老四叫会人;老五叫曹姓;老六叫季连,芈姓、楚国的王族是这一姓的后人。
陆终的五儿子曹姓,名叫安(也有说叫晏安)。他大概可以算作是所有曹姓的始祖。
后来,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总之是在周武王灭掉殷商之后,周王朝为了表示对先世的尊敬,也为了安慰先世那些后代的人心,就把曹姓安的后人曹侠(也有说叫挟,史称“邾挟”或“曹挟”)封在了邾,曹侠也就成了邾国的开国始祖。这个邾,据说是在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位置大概是在邹城市周围的地区。史料记载,春秋时期,邾国还曾参加过各国之间的盟会。到了战国时期,邾国最后被楚国灭掉了。
邾国被灭掉之后,邾国的子孙便分崩离析,四处流寓。
邾国的曹姓,在灭国之后,一支在沛(今江苏省境内)安了家。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有一个叫做曹参的人跟随。刘邦坐了江山,评定功劳,曹参的战功在诸人之中位居第二。在萧何死后,曹参继萧何之后,成了大汉王朝建国以来的第二位丞相(时在汉孝惠帝刘盈统治期间)。
据说,仅就汉王朝统治期内而言,曹操的远祖可以上寻至曹参。从曹参死(公元前190年)到曹操生(公元155年),中间相隔345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曹姓谱系的传承延续,是否有详细的文字资料,尚不可知。
就因为有上面的“尚不可知”,所以曹操的家世,从其远祖曹参到曾祖父曹节,中间约300年是断裂的,或者说,中间约300年的传承,史书是语焉不详的。
1、河南太平曹氏:
贵公光显文,永定怀安国,
德远源弥兴,景必如宗启,
邦廷希广道,崇庆世逢亨,
志守惟心向,含洪正继均,
甲第恢先绪,贤名振古今,
忠孝为家宝,节烈应时新,
慈祥联伯仲,意气重和平,
元良存大义,奕代允昌明。
仁伦宜蔚起,恩泽令久传。(新增)
科教利宇宙,楚豫有雄才。
2、江苏扬州曹姓:
清光绪二十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曹氏家乘谱牒:
曹姓的文字谱牒,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唐代存留至今的曹姓谱牒信息较前丰富,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下》有宰相曹确曹汾的世系。
宋代由于家谱的修撰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私家修谱的提倡,曹姓宗谱迅速增多。明清和民国时期撰修的曹姓家谱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还一直保存到今天。
以上内容参考 --曹姓家谱
一、起于黄帝姬姓的后代。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振铎被封于曹,建都陶丘,成为始封之君,也就成为曹 氏的始祖。
二、由邾姓改姓为曹。
提起曹氏姓源,往往同朱氏联系起来。
这是因为朱姓源于周时的邾国,而邾国本来是曹姓所建。
颛顼帝的 玄孙陆终生有六子,其中第五子安被周武王封在邾国。
古代邾国贵族一直以国为氏。
后来邾被为楚所灭,安的子孙,一部分改姓朱,一部分则改姓曹。
这两支曹姓子孙都发源于山东省境内,所以,早期的中国曹姓人都来自山东。
三、古代曹国人来中国后以曹为姓。
古代的曹国,大约在今 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
《北史》、《隋书》等书记为昭武诸国之一。
当时,有曹国人来中国,有的以曹为姓,传之后世。
郡望:
1、曹姓的郡望主要有谯郡、彭城郡、巨野县等。
2、谯郡是东汉末年从沛郡分出的。
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的 灵壁、蒙城、太和、鹿邑、永城之间的地方。
3、彭城郡是西汉时设置的,东汉时改为彭城国。
大约在今天的山东 微山县,江苏徐州市、沛县东南部。
4、晋时设置了高平郡,在今天的山东独山湖、金乡、巨野、邹县之 间的地方。
后来有多次变迁。
堂号:
不详
迁徙分布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
至于迁徙山西、陕西、河北、安徽等地,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三国以后,原本单纯的曹姓混乱了,不但被曹操冒姓,还有被康 国之后冒姓的记录。
汉时,曹姓已经广布于北方及安徽等地。
这是曹姓一个非常重要 的繁衍时期。
唐代末年,曹氏大规模南迁江南。
久居北方的曹氏先人为躲避黄 巢起义,举家南徙,有的一直展转入闽,迁居漳州一带。
后在福建南部也出现曹氏踪迹,都是这次南迁的曹之后代长期繁衍、播迁的结果 。
一、长辈:
1、养祖父:曹腾
2、养祖母:吴氏
3、父:曹嵩
4、母:丁
二、妻妾:
1、丁夫人,曹操原配夫人,无子女。
2、卞夫人,曹操继配夫人,武宣卞皇后。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
3、刘夫人,曹操之妾,生曹昂、曹铄二子。
4、环夫人,曹操之妾,生曹冲、曹据、曹宇三子。
5、杜夫人,曹操之妾,生曹林、曹衮二子。
6、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曹玹、曹峻二子。
7、尹夫人,曹操之妾,生曹矩。
8、王昭仪,曹操之妾,曹干养母。
9、陈姬,曹操之妾,生曹干。
10、孙姬,曹操之妾,生曹上、曹彪、曹勤三子。
11、李姬,曹操之妾,生曹乘、曹整、曹京三子。
12、周姬,曹操之妾,生曹均。
13、刘姬,曹操之妾,生曹棘。
14、宋姬,曹操之妾,生曹徽。
15、赵姬,曹操之妾,生曹茂。
16、某氏,张济遗孀,《三国演义》中为邹夫人。
三、子女:
儿子(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的儿子有25位。曹操儿子次序不可考,下以生母地位高低为序。):
1、曹丕,魏文帝
2、曹彰,任城威王
3、曹植,陈思王
4、曹熊,萧怀王
5、曹昂,丰愍王,长子
6、曹铄,相殇王
7、曹冲,邓哀王
8、曹据,彭城王
9、曹宇,燕王
10、曹林,沛穆王
11、曹衮,中山恭王
12、曹玹,济阳怀王
13、曹峻,陈留恭王
14、曹矩,范阳闵王
15、曹干,赵王,末子
16、曹上,临邑殇公子
17、曹彪,楚王
18、曹勤,刚殇公子
19、曹乘,谷城殇公子
20、曹整,郿戴公
21、曹京,灵殇公子
22、曹均,樊安公
23、曹棘,广宗殇公子
24、曹徽,东平灵王
25、曹茂,乐陵王
女儿(可考证者6位):
1、清河长公主,名不详,夏侯楙之妻
2、曹宪,汉献帝贵人
3、曹节,汉献帝皇后
4、曹华,汉献帝贵人
5、安阳公主,名不详,荀恽之妻
6、金乡公主,名不详,何晏之妻
养子(可考证者3位):
1、何晏,大将军何进之孙,貌美而无行,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
2、秦朗
3、曹真。
四、旁系:
1、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祖父曹褒,父曹炽
2、曹洪,字子廉,曹操从弟
3、曹纯,字子和,曹仁之弟
4、曹休,字文烈,曹操族子,祖父曹鼎曾为吴郡太守
5、夏侯惇,字元让。
6、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从弟,曹操连襟,娶丁夫人之妹
7、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从子
五、后裔:
曹霸,曹髦后人,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表达对其画艺的赞叹。僧旻也自称曹操后人。
参考资料:
曹姓是一个中国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朝时期拓展:据传说,当时有一位名叫曹伯的人,在商王朝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并因其勇敢和忠诚而得到了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后代逐渐形成了一个家族,并以曹作为他们的姓氏。
此后,曹这个姓氏就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并成为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魏文侯、司马懿等的姓氏。现在,曹这个姓氏已经成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有超过1600万人使用曹作为他们的姓氏。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曹这个姓氏也广泛分布于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区。
曹姓起源主要有两大支系:高阳氏和姬姓。
1、第一支为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之后。颛顼后裔祝融氏吴回,吴回之子陆终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最早居于陕西周至的曹地,因曹地盛产枣子,部落又把枣作为重要食物的来源,所以奉枣为氏族的图腾,枣是曹氏族的徽记,后成为姓,曹部落最终发展成为国家。后来曹人东迁河南灵宝东的曹阳,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阳,曹与夏为同族,商灭夏后,曹与商对抗,成为方国,称曹方。商初,曹方遭商的征伐,曹人东迁河南滑县东的漕邑。商王盘庚迁都殷,史称殷商,殷即今河南安阳。因漕邑邻近商都,曹人被迫东迁山东定陶。商末国灭,子孙以国名为氏。陆终后裔的曹氏历史至少有3100年。
2、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少弟叔振铎于曹,伯爵,建都陶邱,即今山东定陶县北。到战国后期,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姬姓曹国,子孙遂以国名为氏。姬姓曹氏的历史有3000多年。普遍使用曹姓是在曹国灭亡以后,也有2400多年的历史。
曹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系:高阳氏和姬姓。具体内容如下:
1、起源高阳氏:第一支为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之后。颛顼后裔祝融氏吴回,吴回之子陆终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起始居于陕西周至的曹地,因曹地盛产枣子,部落又把枣作为重要食物的来源。所以奉枣为氏族的图腾,枣是曹的原始氏族的徽记,后成为姓,曹部落最终发展成为国家。
2、起源姬姓: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少弟叔振铎于曹,伯爵,建都陶邱,即今山东定陶县北。到战国后期,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了姬姓曹国, 子孙遂以国为氏。姬姓曹氏的历史也有3000多年。普遍使用曹姓是在曹国灭亡以后,这也有2400多年的历史。
曹姓的分布和迁移
1、先秦时,曹姓主要活动在甘肃、山东和江苏北部。秦汉时,曹姓已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和华东地区。唐初和唐末,中原有两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进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唐末宋初,曹姓进入了两广。清初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2、宋朝时期,曹姓大约有6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1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这两省曹姓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全国呈现北部冀豫、东南皖赣浙两大曹姓聚集地区。
3、明朝时期,曹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山东,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曹姓人群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口减少十分明显。明朝时期,江苏为曹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93%。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浙江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等省。全国重新形成了鲁、苏、浙、赣、皖曹姓人口聚集大区。
曹操这一支的曹姓,其渊源流变是怎样的?
本文2023-11-10 03:31:3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