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江宗氏的来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1收藏

姓江宗氏的来源,第1张

姓江宗氏的来源:江宗氏在所有的姓氏资料均不见到相关解释。本人认为是由父亲姓江,母亲姓宗相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最新的复姓之一。江姓来源(1)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朝将伯盖之后分封于江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正阳县)。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2)又据《姓谱》所载,系出嬴姓,伯益之后,封江陵,子孙以国为氏。宗姓来源(1)以官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代有宗伯之官职,掌邦祭祀典礼之事,亦称太宗、上宗,其后有宗伯氏,宗氏。(2)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宋蘘公母弟敖,在鲁做官,其孙宗伯,被三郗所杀;宗伯之子州犁逃奔楚国,其少子迁家于南阳,遂以王父之“宗”为氏。

源于嬴姓,江国为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国名又作“鸿国”、“邛国”,古读“gāng”音。这个国家以“鸿鸟”做为图腾。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周代江国国都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1公里。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与齐、宋伐楚。在东周时,江国位于楚、齐、宋等大国之间,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扰,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伐江,晋国出兵为江国解围;次年,楚再次出兵,江国势孤力弱,援军不继,终被楚灭。江国国君贞带领族人外逃,为纪念故国,国人以江为姓。从江济受封,到江贞国灭改姓,江国共存十七君近500年。

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一部分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淮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

扩展资料:

江姓名人:

1、江充

江充(?-公元前91年),本名齐,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本名江齐,通晓医术,其妹善歌舞鼓琴,嫁与赵国太子刘丹。江齐成为赵敬肃王刘彭祖的上宾。太子刘丹派人追杀江齐,江齐逃入长安,更名江充,汉武帝在上林苑犬台宫召见江充。

曾出使匈奴,官至水衡都尉。江充上书汉武帝刘彻举发刘丹和姐妹及后宫相奸,刘彻立即逮捕刘丹下狱。武帝晚年患病,江充权倾朝野。后来汉武帝灭江充三族,处死苏文,在湖县建“思子宫”。

2、江统

江统(?—310年),字应元(一说元世、德元),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西晋大臣,谯郡太守江蕤孙子。冷静沉着,少有大志,初为山阴县令,袭封亢父男。

元康九年(299年),氐族齐万年事件之后,作《徙戎论》,著称于世。八王之乱时,历任中郎、太子洗马、博士、尚书郎、大司马参军、廷尉正、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永嘉四年(310年),永嘉之乱时,避难于成皋(今河南荥阳市),不久病逝。曾撰《酒诰》,提出发酵酿酒法。

-江姓

-江充 (西汉历史人物)

-江统

江氏的字辈排行

山东济阳江氏字辈:

大宗支派:“巨孝家声显文思彩梦祥兴宗基兖上锡祚始淮阳谟赞扬光烈亯庸勅典常箕山嘉阴远奕世庆蕃昌”;

虎溪支派:“祥本和致福性善积佑启丕承保包滋大”;

长田支派:“原本虞廷相分符列盛周临淄昭旧望开化拓新猷至孝傅齐国洪恩普越州长田滋世泽遥接小山流”;

金鳖支派:“立志允可成维学以尚进良法思继守家声乃克振”;

德兴车田支派:“政治留清白官规肃善良嘉兴孙吉利庆衍世荣昌德大诒谋远功高燕翼长深仁隆泰运祖泽永流芳”;

歙西严溪支派:“嘉言懿行修已治人福基在德业懋维勤学优则仕克让允恭忠厚法祖贤智昌宗乃宗图大怀德家声长”。

山东济阳江氏字辈:“巨孝家声显文思彩梦祥同心培祖德大启尔荣昌”。

山东即墨江氏字辈:“先存敦崇志世守继述功安居学道义仁寿从孝忠”。

山东江氏余庆堂字辈:“友永昌华俊志子廷龙应启世必敦崇高明添锡盛厚贻谋远诗书引泽长敬斯延历代佑德愈遐光正”。

湖南湘阴江氏字辈:“万茂乾光耀庆衍福齐增云仍喜日繁忠孝克绳宗达先贤哲盛祥钟人瑞贡湘上夸龙凤俭勤尤迈众”。

湖南益阳江氏字辈:

原派:“继德仲朝绍崇永大世明立国忠文显傅家清白声”;

旧派:“居焕有定伯文章启驿廕兴旺世代用礼乐振家声”;

酉丁合派:“兴旺从忠孝诗书绍祖芳敦伦昭敬爱继序卜其昌”;

黄安支派:“文通千载士彩梦永流芳仁孝垂模远诗书贵泽长缵先怀旧业启的望嗣昌花笔从兹灿维新祖德光”;

楚南支派:“廷之天永世绍文昌芝兰俊秀立达名扬忠孝廉让贞正纯良家声克振绵远流芳万盛干光耀崇允开沦建思源文必友文章华国显启荣一景成庆衍福齐增继德促朝绍祖昌隆教世立宇凡林公志定永时兴达先贤哲盛祥钟人瑞贡”。

湖南安徽江氏字辈:“承先昭世德远代振家声忠正达邦国贤能佐太平”,注:一奕字派原属圣讳今改远字更为稳妥。

江苏靖江江氏字辈:“秉灵景益友支以开洪恋万傅世道端玉成书作贵有能山永绍文跃源国昌学”。

贵州大定府江氏字辈:“世玉永洪兴花开方和莲”。

江氏友善堂一支字辈:“朝志此永子百文东之一□□□□□世守汝嘉猷福庆从天锡忠厚贻谋远诗书永泽长以斯绵历代”。

这样可以么?

贵州大定:

世玉永洪兴,花开方和莲。    

江西都昌:

金学崇先德,新民训政期。

福建连城:

万伯子共长,家传永流恒,遂有常怀德。    

山东济阳:

巨孝家声显,文思彩梦祥,同心培祖德,大启尔荣昌。    

山东即墨:

先存敦崇志,世守继述功,安居学道义,仁寿从孝忠。    

广东乐昌:

文章源发远流长,锦绣清澜显瑞祥。达向东洋观赴会,通超瀛海庆朝阳。

灵钟川岳多贤哲,辉映星辰集济翔。从龙俊彦连环起,继美家庭德永昌。

广西恭城栗木江家:

肇敏渊文盛,恩禧梅思永。廷宗希礼一,明之子有梦。中正秉贤良,世代显荣昌。

积善多余庆,克家俊杰扬。康宁得日久,富贵祝天长。吉兆生华管,祖德著济阳。

安徽六安:

修本为家学,斯知道以全,光明可继世,正大永宗传,忠诚达帮国,贤能佐太平。    

江苏靖江    秉灵景益友,支以开洪恋,万傅世道端,玉成书作贵,有能山永绍,文跃源国昌学。    

安徽安庆:

源道子曰万,金文一学通,应承帮家兴,隆才德业崇,诗礼宗先绪,经伦继祖功,英贤长蔚起,

贵显相朝忠,荣华允光裕,时代庆攸同,国泽应文明,仁义善信诚,昌隆存世德,裕庆永传生。

湖南湘阴:

万茂乾光耀,庆衍福齐增,云仍喜日繁,忠孝克绳宗,达先贤哲盛,祥钟人瑞贡,湘上夸龙凤,俭勤尤迈众。    

扩展资料:

江姓起源:

源于嬴姓, 《史记 秦本纪 第五》:伯翳 “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由于伯翳助舜帝治水有功,舜帝将其姚姓女儿赐伯益为妻,舜帝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姓为嬴,嬴姓开始。舜帝,姚重华。江姓出自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为氏。

-江姓

华夏正根江姓的来源

一、华夏正根江姓出自古江国开创者玄嚣

江氏源于古江水,而始自玄嚣。《史记 · 五帝本纪》云: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而《国语晋语 四 重耳婚媾怀嬴》云: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又《帝王世纪》云: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生少昊,是为玄嚣。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地在鲁城北。《史记索引》云: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即所封国也。综上所述,华夏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之嫡长子玄嚣,降居江水,为姬姓江氏,是古江国(江水之国)之开创者,以及江氏之得姓始祖。

古江国开创者玄嚣

二、华夏正根江姓发源于古江水(上古时期四渎之东渎)

上古时期,在古老的亚洲大陆东部,有一条直通浩瀚沧海的大河,名曰江水。江水,乃上古四渎之一,为四渎之东渎。《史记· 殷本纪》引《汤浩》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古四渎与后世四渎的变化。由于岁月变迁,日月星移,沧海桑田,古江水早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江水作为四渎之一的地位,也被大江(长江)所取代。唐代始称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即大淮(淮河)接替古江水,由南渎变为东渎;而大江(长江)则接替大淮(淮河),成为新的南渎。其后,历朝历代袭之。

上古四渎之江水

三、“江为淮阳氏”之说的由来

嬴姓部落,出自姬姓(部落)江氏(氏族),即姬姓部落之内的江氏(氏族)因发展壮大而成为独立的部落。上古时期,玄嚣之孙、蟜极之子业父,娶颛顼帝部落之女为妻,名女修。女修因食玄鸟(燕子)之蛋而怀孕,并产下一子,名大业,大业生伯益。因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使其脱离原来的姬姓部落,成立独立的嬴姓部落。因此,伯益就成了上古时期嬴姓部落各氏族(含江氏)的共同祖先。伯益第三子元仲,是嬴姓部落江人(氏族)的首领。江元仲下传数十代,历经夏商,至西周初期,江人(氏族)再次受封诸侯,重建江国于淮水之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部淮河北岸)。周襄王廿九年戊戌(即公元前623 年),楚人灭江,江人以国为姓,即以氏为姓,称为江姓。因江国地处淮水之阳,故有“江为淮阳氏”之说。

江国被楚国破灭之后,江姓族人纷纷北逃,涌入陈境,休生养息。秦于陈国故地置陈郡,汉于陈地屡置淮阳国,又屡除为淮阳郡。后汉复置淮阳国,后改陈国,厥后复为陈郡。越三国以至两晋,陈地或为淮阳郡,或为陈郡(含北陈郡)。自失国以迄秦汉,淮阳(陈地)乃江姓之主要栖息地域,亦为其蓄以复兴之地。秦汉以降,江姓继续北上,终抵故陈之留地(陈留)。西晋时期,陈留江姓初显兴盛之势,涌现出谯郡太守江蕤、南安太守江祚、散骑常侍江统等官宦士人,使得陈留江氏家族,跻身门阀士族,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济阳江氏的隆盛,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1来源有二

1、出自嬴姓,为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后就怀孕了,生下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时就赐他嬴姓,这样,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传至十几代,经夏、商,至西周时,伯 益的后裔受封于江,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子孙就以国名为氏而姓江。

2、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婺源江湾

二、迁徙分布

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自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又自淮阳继续北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另外,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 唐初,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 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郡,随行军校又91人60多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又河南江姓,这是江姓最早入闽者。宋代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数次大规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迁至仁和(今浙江杭州市)广东福建台湾的江姓(翁江除外),大部分源自浙江省开化县的封家镇吴越国的镇海节度使江景房,在吴越灭亡时为减轻吴越人民赋税而沉籍销据被贬,隐居于常山渥溪桂岩(今浙江省开化县封家镇)其后代功名极盛于两宋,其五世孙江塙为官而迁至江西都昌,江塙五世孙南宋宰相江万里抗元殉国,江万里之弟及子孙由江西迁福建宁化石壁村。其后又有徙永定高头乡及平和葛布大溪村。广东福建的江姓皆奉江万里兄弟为祖明清之际,有江氏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在台湾定居,后有 的又移居海外。清初,又江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阳县淮河湾定居,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

三、郡望

济阳郡:西汉治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晋惠帝时,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东晋后此郡废。此下距今河南省境德正阳县不远。此支江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江德。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成帝时相当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及唐又曾改陈州为淮阳郡

六 桂:即为"六姓"联芳德誉称,分布在古时德泉州。泉州,隋开皇九年改丰州始置郡,治所在闽县(今福州市),相当今福建全省。后改为闽州。

四堂号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 另外还有"济阳"、"淮阳"、"六桂"等堂号。

五、历史名人

江革: 东汉人,二十四孝之一江姓家族由其而兴旺

江统: 晋太子洗马,因<<徙戎论>>一文而名垂千古

江 淹:梁时文学家,曾历仕宋、齐、梁三代。以文章称于世,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遂有"江郎才尽"之典故。

江 斅:南朝宋齐间士族领袖。

江万里:南宋末宰相,守城力拒元兵,城破投止水亭殉国。

江 永: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他长于比勘,深究"三礼",通中西历算。所著《古韵标准》一书,对研究中国古韵有重要创见。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

江 藩:清朝经学家。以著《国朝汉学师承记》称著。博览群惊,精于训诂,旁及诸子佛老,著述颇丰。

江 声:清朝学者。在经学、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建树,且精于训诂,著有《尚书集注音疏》。

江 参:南宋画家。擅长山水画,笔墨细润。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

江 标:清末维新派人士,光绪进士,曾入同文馆学习,研究时务。与黄遵宪及谭嗣同等办时务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

上系江天一等收集整理

我所知的江氏家谱

一、江氏起源

启自黄帝传自高阳氏,由高阳氏三传而生伯益,当尧之时,举益为虞典官。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禹之子启建庙祭祀。益生三子,长子大廉封地于秦,次子若木封地于徐,幼子玄仲封地于江,遂以国为姓。江氏之先祖,起始于此!周武王时,仍旧封益地,所以春秋时称江人,鲁文公四年楚国废江国为济阳郡,江氏始称济阳族系 。其后有宋代御史江景房为浙江衢州开化一代始祖。至咸淳元年时,任宰相兼枢密使江万里时,因元入侵,江万里为国尽忠,万里之胞弟万倾、万九与母奔鄱阳,遭遇乱劫杀,兄母不下落不明,万九逃居湖北今黄岗县中和乡罗曲村八里湾,为我系湖北入蜀的由来。其时有江万载,临危授锦衣卫摄行中军事,扶昺帝入福建,遇元兵溺海而死。其子江文蔚,隐居福建建宁府江宁化石壁村。江万九之四子江文友,于元朝定鼎时,携家属入蜀,定居于今重庆江津县九龙铺。为入蜀之一代始祖。

二、迁徙分布

江氏发源于济阳,于晋永嘉三年,过江居润州丹阳郡,成为东南旺族。宋初江景房时居衢州。南宋时,江万里、江万九、江万倾籍江西饶州。江万里殉国后,万载子江文蔚居福建;江万九居湖北黄岗,其四子江文友携子孙入蜀重庆江津。重庆巴县一支也系江万九之后(后系其子孙抱谱持家对证始知)。其后经历明末清初等无数战乱,后代也有移居云南宜良、贵州桐梓、遵义、四川合江等地。与其余无可考

三堂号

"相国堂":明朝时因江渊于任太子少师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而获景泰帝题祠堂:“北拯勋臣府。西川向国家”而由来。

四、历史名人

江 淹:梁时文学家,曾历仕宋、齐、梁三代。受封醴陵候。以文章称于世。

江万里:南宋末宰相,守城力拒元兵,城破投止水亭殉国。

江 英:明云南布政参议

江 渊:明 成化时任太子少师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四。

醴陵江家冲江氏

始迁祖富春公,元季自江西都昌迁此。族人分布于西塘。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0人。

五 [资料]

1如清末抄录增补的诏安县霞葛镇《江氏族谱》就仍然坚持"永定谱系",至2004年重修的《阳江市江氏族谱》仍然没有变化 2济阳江氏高头族谱(北山房) 1989

3据江氏族谱载,江万里三兄弟皆以"古"为号,其中江万里号古心、万顷号古岸、万载号古山,合称"三古";而他们的五个子侄,镐号义斋、铸号直斋、镗号侃斋、锜号祥斋、钥号慎斋,合称"五斋",故有"三古五斋"之说不过,民间族谱对江万里及其兄弟、子侄的记载极其混乱,以上所述仅可约略作为参考,不可深究 4宋史 5江俊昭 江姓大宗谱 6此处引文的标点,笔者稍作修改 7济阳江氏高头族谱(北山房) 1989

8杨彦杰 移垦历史与宗族文化的构建--以鹿陶洋江氏宗族为例 2005

9杨彦杰 台湾北部的汀州移民与定光古佛信仰--以淡水鄞山寺为中心 2006

10江俊昭 江姓大宗谱 1995

江氏族谱 1907

我济公重修古谱序 2004

江霖宇 序

平和世系千五郎派下江氏族谱(手写本) 1961

(江氏)平和本派传下族谱 1961

宋史 江万里传 1977

江氏族谱 1988

江氏族谱 1961

济阳江氏历代族谱(江士忠手抄本) 1961

济阳江氏高头族谱(北山房) 1989

科大卫刘志伟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2000(3)

永定县志:卷14:风俗志

蓝汉民 汀江上杭河段航运与商俗 1998

济阳江氏历代宗支总谱(光绪二十四年(1898)手抄本) 1961

济阳江氏高头族谱(南山房) 1991

六 [湖 南江氏源流]

浏阳江家垅江氏

迁湘始祖启任公,明万历年间迁居长沙古华山,其子圣富、圣贵始迁浏北江家垅,后衍为三支。

浏阳江氏

始迁祖汝恭公,字安礼,号令德,原籍江西瑞州府上高县正度,明初来浏教授生徒,洪武10年(1378)偕弟汝敬、汝尧卜居浏南十五都净溪桥。1941年五修族谱。

宁乡江氏

始祖万里公,字佐远,号古心。原籍江西鄱阳,宋理宗时拜左丞相,谥文忠。数传至德绶、德莼兄弟,由资阳分徙湘阴、江西,明永乐间两兄弟又先后归居益阳江家坪。至重黄公,于明景泰2年(1451)创置长沙鹅洲铁站坝。又数传至镜圆公于明正德间携子广珑、广湖、广春徙居宁乡二都商家冲。珑公无嗣,湖、春二公为宁邑分房开派祖。清嘉庆间创建宗祠于茶子山。康熙23年(1684)、乾隆33年(1768)纂修墨谱,同治3年(1864)始付梓,1914年续修。派语:广显邦漍正添心柽嘉明寿大方启序承封荫。

醴陵台州上江氏

始迁祖授甫公,明洪武12年(1379)自江西吉水迁此。族人分布于江家冲、白兔潭。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8000人。

醴陵下江家山江氏

始迁祖善庵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迁此。族人分布于 山。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人。

醴陵江家冲江氏

始迁祖富春公,元季自江西都昌迁此。族人分布于西塘。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2000人。

醴陵江家山江氏

始迁祖宥公,宋末自江西迁此。族人分布于江家滩、湾塘。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500人。

醴陵江家洲江氏

始迁祖子坚公,宋宝祐元年(1253)自江西分宜迁此。族人分布于西林、萍乡。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700人。

醴陵渣江江氏

始迁祖亨通公,清康熙末年自广东嘉应迁此。族人分布于普口市、茶园口、佘家港。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900人。

醴陵佘家港江氏

始迁祖日卫公,明崇祯末年自广东嘉应迁此。族人分布于普口市、江家托。至1948年,全族人口800人。

醴陵上江家山江氏

始迁祖大辅公,明永乐22年(1424)自茶陵迁此。族人分布于攸县、萍乡。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潘家河江氏

先世明洪武间自江西迁此。族人分布于江家冲、苏家垅。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3000人。

茶陵虎踞江氏

先世清嘉庆12年(1807)由攸县新市迁此。

茶陵湖口江氏

先世明弘治16年(1503)自江西会昌迁此。

茶陵高陇江氏

先世元至顺元年(1330)从江西永新禾川迁此。后裔分支白水龙。

炎陵水口江氏

始迁祖元纲公,清顺治时自福建汀州迁此。

湘乡测水江氏

一世元仲公,封于江,子孙以国为氏。百十一世万里,宋理宗、度宗时官居右丞相,赠太师益国公,谥文忠。子惠福,字国通,同父殉节。惠福子丰礼,名兴祖,字六云,吏部侍郎,宋德祐元年(1275)因元兵之乱,自江西泰和县挈眷来湘,卜居测水、牢田。子一德、一和、一春。德公开籍测水、山田等处,和公开籍牢田、黄龙桥,春公失传。清乾隆42年(1777)始修族谱,道光2年(1822)、同治13年(1874)、1915年、1995年续修,至此有男丁3644人,女口2394人。总祠建于锁石坳。江西原班:世景承芳桂,千家万惠丰。德房续班:一必嗣福寿,祖德伯万正,时绍嘉吉庆,忠良永远兴。和房续班:一必嗣福寿,祖德再兴隆,忠义廉上信,正直明贤梁。两房合订续班:仁义同心志,声名定显扬,诗书贻后泽,孝友迪前光,积善殷培养,本支自蕃昌。政体共和建国主人民当经济大腾飞社会发展长。于2011年在梓门铃山山田新建江氏宗祠。

新宁杨溪江氏

始祖大琅公,始居宝庆新化永宁乡黄泥石。四世祯祥自新化黄泥石徙新宁杨溪。

衡南石桥江氏

始迁祖君应公,明洪武间由江南徽州歙县迁衡,开进五、荣五、际五、凤五四派,世居清泉东乡三十九都石桥。

源于姬姓,为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西周初年,昭王饿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县东,一说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后以邑名"翁"为氏。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

正根始祖

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都城位于今河南正阳县江国故城。公元前623年,江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他们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姬姓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3]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江姓

1872全国江氏统会宗谱□□卷

(清)江鲤濯等重修

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十一卷)安徽徽州

地区博(存一卷)

1873全国三韩江氏谱系一卷

清雍正间修乾隆问钞本 一册

美国

注:一名《红中丞谱系》。

1874全国济阳江氏统会宗谱二十五卷末一卷

(清)江初良等修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二十五卷)安徽徽

州地区博(存十三卷)

1875全国济阳江氏统会宗谱二十三卷末一卷

(清)江华镇 江士沂等修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活字本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1876全国济阳江氏重修统宗谱不分卷

(清)江自守等撰 江庆成等重修

清光绪八年(1882)钞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济阳江氏统宗本》。

1877全国济阳江氏统宗八十卷首一卷

(民国)江峰青重修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河北大学 日本 美国

1878全国济阳江氏统谱一卷

木刻本

安徽泾县档

1879江苏靖江江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江以成 江正峰等修

民国五年(1916)靖江江氏活字本 八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江呈文首修于明崇祯间。

1880江苏丹阳江氏宗谱□□卷首一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珥陵乡志办(存卷首、卷7一

12)

1881江苏常州江氏宗谱八卷

(民国)江增泉等修

民国六年(1917)思源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1882江苏常州江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江乐山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清溪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1883江苏金坛江氏宗谱五卷

(清)江呜皋 江本诚等重修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注:又名《金沙江氏重修宗谱》、《江氏宗谱》。

1884江苏苏州济阳[江氏]家谱一卷

(清)江振祚纂

江氏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注:附续编一卷。

1885江苏苏州济阳[江氏]家谱续编一卷

(清)江宗模纂

江氏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注:附《济阳[江氏]家谱》一卷后。

1886浙江杭州虎林江氏族谱不分卷

(明)江鎏编

明末刻清初补版本 一册

天一阁

1887浙江宁波宁城江氏家乘四卷

(清)江于遴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月湖支祠活字本

四册

北图

1888浙江宁波宁城江氏家乘四卷

(民国)江功甫等纂

民国十三年(1924)思本堂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1889浙江宁波蛟川江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虞中 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永思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1890浙江奉化棠溪江氏宗谱四卷

(清)江传绍等重修

清同治五年(1866)新邑沃州孝谨堂活字本

一册

北图

1891浙江奉化棠溪江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陈毓川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档(存卷1、2)

注:谱始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

1892浙江奉化江氏分房宗读十八卷

钞本告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缺卷1)

1893浙江兰溪龙塘上江[江氏]宗谱三卷

(民国)璩佩兰重纂

民国四年(191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谱初纂于清道光五年。

1894浙江兰溪下江江氏宗谱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厚仁乡(共四部)

1895浙江浦江浦阳青溪江氏宗谱□□卷

民国十年(1921)刊本

浙江浦江县档(存卷3)

1896浙江常山江氏宗谱□□卷末一卷

清同治七年(1868)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五里乡泉目山村(存卷3、4、

18一21、26、27、30、卷末)

1897浙江常山江氏宗谱三十二卷

(清)江导岷五修

清同治七年(1868)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育石乡桥亭村西坑杵口

注:岳钟典始修于明万历七年。

1898浙江常山江氏宗谱二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西坑杵口

注:岳钟英始修于明万历七年。

1899浙江常山定阳江氏宗谱□□卷

(民国)郑绶章纂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五里乡浦口村(存卷1)

注:谱始修于明嘉靖间。

1900浙江常山定阳江氏宗谱四卷

(民国)曾学礼重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新昌乡达塘村

1901浙江常山江氏八派宗谱七卷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辉埠镇山背村

1902浙江常山济阳江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江长春 江厚仁等统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江源村

住:江瑞德始修于清乾隆五十五年。

1903浙江常山济阳江氏会修宗谱二十三卷

(民国)江生厚 江金涛会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刻本

1904 浙江常山江工宗谱二卷

(民国)江德诚续修

浙江常山县五里乡泉目山村

1905浙江常山怀王江氏族谱不分卷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黄冈村(存四册)

1906浙江江山 塘江氏世谱八卷

(民国)江锡龄修

民国十七年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1、3、5--8)

注:又名《济阳江氏 塘族谱》、《济阳江氏 塘

族戊辰春续修家乘》。

1907安徽徽州重修济阳江氏族谱八卷

(明)江来眠 江中淮纂修

明万历四十年(1612)家刻本

北图(存卷1一4、7、8)吉林大学 浙江

图(存卷2一4)

1908安徽徽州郡北济阳江氏宗谱十卷

(明)江国华 江德新纂修

明崇桢十七年(1644)家刻本

北图 安徽图(存卷1、2)

1909安徽徽州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江上锦纂辑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1910安徽徽州半川江氏族谱不分卷

钞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一册)

1911安徽旌德旌西金鳌江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文

集不分卷

(明)江德潜 江延藻纂修

明嘉靖刻本 一册

北图

清钞本

北图 北京师大

1912安徽旌德济阳江氏金鼇派宗谱不分卷

(民国)江志伊重修

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 二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河北大学

注:扉页作《金鼇江氏宗谱》。

1913安徽歙县江氏祠谱不分卷

(明)江湛若纂修

明崇桢三年(1630)刻本 一册

安徽图

1914安徽歙县歙北江村济阳江氏族谱十卷

(清)江淮椿等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八卷)

1915安徽歙县岑阳江氏宗谱不分卷

清宣统元年(1909)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1916安徽黟县济阳江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江光裕纂

清道光十九年(1839)木活字本

安徽图(存卷首) 安徽博 美国

1917安徽安庆江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江重智 江锡爵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余庆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注:谱始修于清康熙时。

19i8安徽桐城浮山江氏族谱十八卷

(清)江国柱 江锦成等四修

清光绪五年(1879)爱山堂木活字本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一名《江氏宗谱》。

1919安徽桐城浮山江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江少农等修

民国九年(1920)刻本 二十四册

安徽徽州地区博

1920安徽桐城江氏宗谱四十九卷末一卷

(清)江鸿书等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敦伦堂活字本

五十二册

人民大学

1921安徽桐城钢山江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江南炎等修

民国七年(1918)笃亲堂活字本 十七册

美国

1922福建福州云路江氏宗谱

(民国)江秀清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南台大华印书局铅印本

一册

福建图

1923福建平和鸿溪种德堂江氏族谱不分卷

(清)江元健纂修

清咸丰六年(1856)钞本 一册

台湾

1924福建平和员林江氏家谱不分卷

(清)江登甲纂修 (民国)江元续修

清光绪元年(1875) 原本民国二十四(1935)

续写 写本 一册

台湾

19z5福建上杭溪南吕江氏族谱不分卷

(清)江永昌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 钞本

福建师大

注:江万仞始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

1926福潼永定济阳江氏历代宗支总谱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写本 一册

台湾

19z7福建永定江氏神位世系图

清钞本 一册

台湾

1928福建永定江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江建新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写本 一册

台湾

1929江西婺源溪南江氏家谱不分卷

明万历间刊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1930江西婺源溪南江氏族谱不分卷

(明)江珍等修

明刻本

安徽博 安徽徽州地区博

明钞本

南京图

1931山东渎南江氏宗谱不分卷

(清)江柏波修

钞本 一册

科图

1932河南民权江氏族谱三卷

(民国)江勤成创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石印本

河南民权县江集村

1933湖北江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江之灿 江华彩等续修

民国十一年(1922)生花堂活字本

辽宁图

1934湖北新洲江氏宗谱六卷

(民国)江志方 江芹方等续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马河乡

1935湖南李乡沩宁江氏续修支谱□□卷首一卷

(清)江兰芳修 江湘才纂

清同治六年(1867)儒珍堂木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卷1)

1936湖南岳阳江氏族谱□□卷

(清)江世价修 江泽干纂

清光绪十年(18s4)活字本 一册

湖南图(存卷首、卷1)

1937湖南沅陵江氏族谱□□卷首一卷

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 二册

湖南图(存卷首、卷1、2)

1938广东花县洛场庄镇南江公家谱节录不分卷

(民国)江平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写本 一册

美国

1939四川长寿江氏族谱一卷

(民国)江树成修

民国十五年(1926)写本

四川长寿县石堰乡白杨沟

钞本

四川长寿县葛兰乡双飞村江家老塆

1940四川内江江氏族谱二卷

(清)江虎臣续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木刻本

四川内江县四合乡

1941四川德阳济阳文通江氏不分卷

(清)江树森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济阳江氏刻本 四册

北图(存一册) 南京大学 四川图

1942四川德阳江氏续修宗谱一卷

(民国)江兴礼纂修

民国十年(1921)石印本 一册

四川图

1943四川德阳穆深江氏宗谱不分卷

(清)江宗泗纂修

民国石印本 七册

四川图

1944 江氏族谱三卷

(明)江德征纂修

明钞本 三册

北图

1945 江氏分修族谱

(清)江南金等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钞本 一册

江西圆

1946 长河岭江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江光耀等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柏荫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1947 江氏宗谱十二卷

(清)江秉直等纂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清溪堂恬字本 八册

北图

1948 澄源江氏宗谱六卷

(清)江荣等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澄源江氏燕诒堂木活

字本 六册

南京大学

1949 江氏宗谱十四卷

(清)江梅春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桂 堂刊本

上海图

1950 重修江家桥江氏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江照娘等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荫爱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1951 济阳江氏宗谱十卷

(清)江廷霖等修

清光绪六年(1880)刻本

安徽徽州地区博(缺一卷)

1952 济阳天宝江氏宗谱六卷

(清)江天理等十三修

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 六册

北图

1953 济阳江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共七部)

1954 济阳江氏统宗全系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江重智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余庆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1955 济阳江氏宗谱六卷

(清)江征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彩笔堂木活字本 六册

上海图

1956 江氏宗谱□□卷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

1957 和桥江氏宗谱八卷

(民国)江祖镛主修

民国十三年(1924)遵素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1958 江氏九修宗谱一卷

民国十九年(1930)刊本

江西临川县档

1959 江民族谱四卷末一卷

民国二十八年(1939)刻本

福建图(存卷2一4、卷末)

1960 江氏族谱

(民国)江翼隆 江赛文等人修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刊本

广东仙头市档

姓江宗氏的来源

姓江宗氏的来源:江宗氏在所有的姓氏资料均不见到相关解释。本人认为是由父亲姓江,母亲姓宗相结合而生成的一个最新的复姓之一。江姓来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