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字辈对照表陇西李氏辈分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1收藏

李氏字辈对照表陇西李氏辈分表,第1张

      李氏字辈对照表

      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贵州毕节: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湖北钟祥:安居乐业,

      李姓家谱的排列辈分表;云贤延至伯友,道仲胜世廷,永兴隆万代,长远富贵昌,中和奕叶新

      我只知湖南连溪李氏的字辈排行表: 奉仲道季添,德士应景兴 万庭时朝大,日绍必承先 敦叙传谟典,洪基肇吉安 家谋贻有谷,来哲秀如蓝 孝友绵余庆,英华尉矩观 雍睦绳其武,功勋震宇寰 昭宗开甲第,豪情似涌澜 泰和嘉政协,俊杰换新班 在下是传字辈,是湖南李氏23代传人

李氏辈分表查询

      李姓家谱的排列辈分表;云贤延至伯友,道仲胜世廷,永兴隆万代,长远富贵昌,中和奕叶新

      2701、 河北李氏:耀、庆、维、静、学 2702、 四川李氏:耀上天存,必定开泰,国朝治应,永昌近绍,祖宗贻训;远企圣学有光,传家惟在守善,名世际遇贤良

      李姓字辈 2011-04-17 19:46:3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 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2、 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3、 湖北钟祥

陇西李氏辈分表

      李氏家谱字派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

      修道立德,家贤希圣;学宗孔孟,儒绍周程;扬名上阁,见觉太平;和风济美,世代铮荣

      ) 抄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2113、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2、东山一支李氏家5261谱字派(部分) 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4102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1653族谱字派(部分) 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

李姓辈分排名表

      每个家族都不一样,一个姓的都有很多祠堂的,

      排字辈:福,广,政,作,明,瑞(瑞字辈是我父亲字辈,今年40有余) 我的母亲祖籍:山西,太原府,寿阳县,南关外,李家村 排字辈:祥,兴,天,政,国,泰,万,士,店,占,振,华(泰字辈为我母亲字辈今年也40有余)

      光、梦、玉、红、金、锡、_、同、明、伦、休、记、万、国、景、穷、克、家、令、子、#、#世、宗李氏辈分就这些、最后有两个忘了、有的地方可能会不一样、据说一个是“木子”李、一个是“十八子”李、这是“十八子李”的家族辈分、因地区有不同、谢谢采纳

李氏辈分表二十四个字

      李姓字辈 2011-04-17 19:46:3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 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2、 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3、 湖北钟祥

      大河中洲李氏集义堂始祖克家公(号文秀,湖茫宗胜公15世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在丰城湖茫创办同文书院,教学楼为集义堂克家公被认定为丰城县古今一百名人之

      李姓家谱的排列辈分表;云贤延至伯友,道仲胜世廷,永兴隆万代,长远富贵昌,中和奕叶新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要我说,李恪就很好,比李治强很多

  如果李恪登基,大唐不一定就会差

  只是李世民在某些问题上很执着

  比如自己的继承人一定要是长孙皇后的

  嗯嗯,李恪大人的母亲决定他即使再怎么优秀也不可能会上位

  ——————————————————————————————————————————

  综合评述

  以上大量史料可见,李恪与父亲经常见面,父子相爱,关系融洽;甚至与李恪关系密切的人,太宗都会另眼看待。李恪颇得父亲疼爱与欣赏,特别是“类己”的评价,这在有着家天下法则的帝制时代,是有着非常微妙的暗示意味。巍巍大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繁华的国家,其疆域东至大海,西越巴尔卡什湖,南涉南海,北到兴安岭,辽阔之极!国家如此之大,国务如此繁复,然而,不论是教育栽培李恪德才,还是责罚纠正李恪过错,常见太宗亲历亲为,或者父子促膝,或者丹书通信,动之以父子真情,晓之以圣义贤理,申之以国法严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足见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 贞观十七年,因齐王李佑谋反案犯纥干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谋反,太子李承乾被废,此时李世民“阴许”立魏王李泰,但因长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李治,并且因为“太宗面加谴让。承乾曰:‘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太宗因谓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乃幽泰于将作监”,遂立晋王。但因疑晋王李治仁弱,故欲改立吴王李恪,遭到长孙无忌的反对而作罢。 不过此事,成为李恪与国舅长孙无忌不协的起点。等到李治登基,先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与王皇后的戚族共同谋立太子李忠,后借“房遗爱谋反案”冤杀了吴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至此,长孙无忌炙手可热的权势达到顶点——但是同时,相权也已经强过皇权,政局的平衡被打破,这在帝制体制下,必然会导致后来的朝局进一步洗牌。至于后来武则天当权后,如法炮制,陷害国舅长孙无忌谋反,那是后话,不再细表。历来的宫廷斗争血雨腥风,只要和权力沾上点关系,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 假若李世民传位于李恪的构想得以实现,那么“贞观之治”后的大唐,在李恪经营之下,也许有鲜花着锦之荣、烈火烹油之盛。但是,历史不能假设!怯懦的李治继承了大统,又为武则天所专权,使李唐王朝的子孙遭受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浩劫。而李恪也因才高于世,名倾四海而被权臣、李治的舅父长孙无忌诬陷而杀。 在李恪不得为储的问题上,李恪的隋杨血脉,这个问题比较的微妙,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关键还在“嫡庶有别”的问题上,此外,朝局形势也有着重大影响。李恪有无争储之心,目前史书并无具体记载;并考后世对李恪的良好评价,有自知之明,而不轻举妄动,李恪还是很当得起的! 李恪被冤杀后,海内冤之,绝天下望。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被诬陷谋反,以罪赐死之后,唐高宗追封李恪为郁林郡王并为其立宗庙。他的四个儿子被流放岭南,但未被加害,在武后时期封王加爵,亲王一人、嗣吴王一人,郡王两人,有的历任五州刺史,有的历任六州刺史,子孙四代、五服之内,名臣辈出: 一、《旧唐书太宗诸子》、《新唐书太宗子》等列传中,太宗十四子中惟李恪名下附注“子成王千里,孙信安王”,越王李贞名下附注“琅邪王冲”。 二、李恪之孙李讳被封为信安王“居家严毅,善训,诸子皆有令名(美名),三子恒、峄、岘皆至达官(显赫官位)”,尤以李岘相肃宗“独守正”而成为一代名相!《旧唐书》作者后晋刘昫对人才辈出、名臣如云的大唐人物以苛记得眼光挑选写传上,居然为李恪的三位曾孙李恒、李峄、李岘分别立传。这为史书所罕见。 《李氏家谱》称这支李氏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之后,且附有李世民敕封李恪为吴王的水诰(诏书),并列有李恪自唐至民国末期的后世子孙46代,纲目清楚,演变迁徙代代有据。因此,谱中尊李恪为这一支李氏之始祖,待考。 综合上述,可以说,李恪是大唐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材。

  李恪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李恪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为太子,但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而作罢。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陷害至死。毛主席曾经评价李恪为“英物”,为李世民不立李恪为太子而感到惋惜。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

  中文名: 李恪

  国籍: 唐朝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619年

  逝世日期: 653年

  职业: 司空,梁州都督

  父亲: 唐太宗李世民

  母亲: 杨氏

  爵位: 吴王、蜀王

  目录

  基本资料

  生平履历

  王妃

  太宗诸子排行

  子孙

  史籍记载

  吴王妃杨氏资料

  后世评价

  综合评述

  影视与文学基本资料

  生平履历

  王妃

  太宗诸子排行

  子孙

  史籍记载

  吴王妃杨氏资料

  后世评价

  综合评述影视与文学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李恪(619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太宗爱子也。其血统之高贵世间罕有,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其曾祖亦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其外曾祖父为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其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一代圣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其一人身有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可谓天下第一。族谱言其字“为德”,又说“德”,虚实待考;墓志此处留白,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永徽四年,因房遗爱涉嫌谋反为乞命而被诬陷,被赐死。

  编辑本段生平履历

  武德三年(620年),封长沙郡王,根据《职官志》所载,此为“恩进”; 武德九年(626年),封汉王(两唐书),墓志云为汉中郡王,疑为墓志贬义行文所需; 贞观二年(628年),封蜀王,领益州大都督(今四川成都),未之官; 贞观五年(631年),转秦州都督(今甘肃天水),未之官; 贞观七年(633年),转齐州都督(今山东济南),之官一年; 贞观八年(634年),复转益州大都督,遥领,开亲王或宰相遥领大都

  聂远版李恪PS图(8张)督的首例; 贞观十年(636年),封吴王,转授潭州都督(今湖南长沙),未之官; 贞观十一年(637年),年初,转授安州都督(今湖北安陆),之官,世袭;年末,因狩猎过度被弹劾罢官(《新唐书》上记载是李恪与乳母之子赌钱而被弹劾); 贞观十二年(638年),复安州都督; 贞观十三年(639年),太宗罢世袭诏,诸藩王都督衔留存情况、之藩情况不明,待考; 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太宗提议立储,遭长孙无忌反对作罢;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梁州都督(今陕南地区);寻又授安州都督; 永徽二年(651年),迁太子太师; 某年,镇宋州(今河南商丘);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四子,仁、玮、琨、璄并流岭表; 显庆五年(659年),追王郁林,为立庙,以河间王孝恭孙荣为郁林县侯以嗣;光宅中李荣获罪,适逢李仁兄弟被赦免,以李仁袭爵; 神龙初,赠司空,备礼改葬; 神龙中,复爵土。 注:神龙(705年正月—707年九月)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神龙元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综合赠官考量,应为神龙元年(705年)年末或神龙二年(706年)年初。 根据墓志记载: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

  编辑本段王妃

  杨氏,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孙女,右卫副率慈汾 二州刺史静公杨誉女,兄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杨崇敬,侄太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杨志诚。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1980年墓葬在湖北安陆王子山被发现,出土文物颇多,其墓葬作为南方典型墓葬研究,尤以簪花金饰和金刀最为精美。(有详实考古报告)在全唐文收录其侄杨志诚的墓志提到:“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疑为吴王妃杨氏家因妻族而遭到过政治清洗,王妃本人的墓志凹凸不平无一字,怀疑遭到磨平,其棺椁也无查,仅剩棺床,考古报告怀疑遭到抛尸。幸好后经平反,其侄官至高位,由其侄墓志我们才方可领略杨氏一族的风采。其祖杨士贵在《隋书》有载,其父杨誉与兄侄在《旧唐书》、《全唐文》、《贞观政要》、《宰相世袭》均有记载。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

  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而根据成王李千里墓志铭,成王出生于贞观末年并“实长吴嗣”,也就是嫡子。如果吴王妃杨氏亡故于贞观中期确凿,则成王千里也当为第二任吴王妃所出。萧氏疑出梁朝帝室,家谱记载与李恪葬于西长安城。原文曰“妣萧妃,曾封沛国夫人。公妣俱葬于西长安城”并有萧氏一封沛国夫人的诏书,妃指亲王正妻而非泛指,因无墓志出土,家世不明。按道理亲王正妃乃正一品外命妇不可能再同时封国夫人,故而有人推测有可能是先贬后平反时晋封。但是,目前,族谱真实性尚待考证,此中所云存疑。因此,吴王妃杨氏为何独葬湖北安陆而未同李恪合葬和第二任吴王妃是否为萧氏目前仍为历史谜团,有待考古挖掘近一步揭开历史真相。

  编辑本段太宗诸子排行

  长子:恒山愍王 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开元年间,以孙李适之请,唐玄宗赠王号和谥号,陪葬昭陵;  次子:楚王 李宽,母无名后宫,早亡,高祖诏过继楚哀王李智云,贞观初追封; 三子:吴王 李恪,母杨妃,隋炀帝女(封号不明); 四子:濮恭王 李泰,母长孙皇后; 五子:庶人 李佑,母阴妃(封号不明),原封齐王; 六子:蜀悼王 李愔,母杨妃,李恪同母亲弟,陪葬昭陵; 七子:蒋王 李恽,母后宫王氏,封号不明,陪葬昭陵; 八子:越敬王 李贞,母燕德妃,陪葬昭陵; 九子:唐高宗 李治,母长孙皇后; 十子:纪王 李慎,母韦贵妃,陪葬昭陵; 十一子:江殇王 李嚣,母燕德妃,早亡; 十二子:代王 李简,母无名后宫,早亡; 十三子:赵王 李福,母杨贵妃,太宗诏过继隐太子李建成,陪葬昭陵; 十四子:曹恭王 李明,母巢刺王妃杨氏,高宗诏过继巢刺王李元吉,景云年间,陪葬昭陵。 太宗14位皇子,系皇后及九位嫔妃所生。若以出身血统论之,则李恪、李愔母最尊。李恪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杨妃与李世民生二子,女儿有无及数量不明(太宗尚有15位公主不知其母),即三子吴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也就是说,李恪、李愔继承了隋唐两代皇族血统。

  编辑本段子孙

  李仁(李千里), 李恪嫡长子。父亲死后,四个儿子被流放到岭南。武则天光宅年间,李仁兄弟被赦免,袭爵,历任五州刺史。于江左做官廉洁奉公,武则天听说了,于是就派人去当地看望慰问了一下,并送上六个字“儿,吾家千里驹”,遂改名李千里,并经常进祥瑞讨武则天的欢心。后来,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但惟独没动李千里。中宗李显复位以后,封李千里为成王。因与节愍太子李重俊诛杀武三思,与其子太仆少卿、天水王李禧被杀。睿宗即位后被平反。李仁妃,慕容真如海,字淑,为李仁流放时所娶,北燕皇族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时任岭南招讨使的李千里献上两个阉割的小孩,一名金刚,一名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小过逐出宫,此间被宦官高延福收为义子,故姓高。高延福因早年在武三思家呆过,力士因此与武三思家有来往。一年多后,武则天又召力士进宫,隶属司宫台。景龙中(公元708年),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己。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高力士。 李玮,李恪次子,早亡,子祚,袭爵嗣王;子袨,原名褕,出继蜀王愔;李玮妃,长乐冯氏, 唐故大将军耿国公冯盎之曾孙,南越王之后。 李璄,李恪四子,到宗正卿(就是宗正寺的最高长官),后来受因为受李千里牵连,贬为南州司马,死于任所。子襘,吴国公。 李琨,李恪三子,武则天时期历任六州刺史,每一任工作都干得很漂亮。圣历中,被武则天封为岭南招慰使,上岭南招抚反臣。死后,赠张掖郡王。到唐玄宗时,大儿子李祎功成名就,父亲也跟着沾光,李琨又被追封为吴王。。 李祎,李琨长子,李恪之孙。从小有大志,品行又非常好,李祎的母亲死的

  聂远版李恪剧照(20张)早,他把继母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对异母的弟弟李祗也照顾有加,两人关系很好。到了该袭爵位的时候,李祎坚持要让弟弟继承父亲的爵位,这让中宗皇帝赞许不已,于是便格外开恩,封他为江王。到玄宗时,又迁为信安郡王。在各州做刺使,为官以严洁著称。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兼朔方节度使。当时,唐朝最大的边患是吐蕃,石堡城是吐蕃驻守的要塞,玄宗派李祎率河西、陇右大军冒死深入,一举攻破了石堡城,并拓地千里。玄宗皇帝大喜,更号其城曰振武军。后来,契丹牙官可突于叛乱,玄宗派忠王李亨为元帅前去讨伐,李祎为副将。忠王不会打仗,于是李祎率诸将北出范阳,击二蕃,大破之,生擒酋长胜利归来,又立了大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就是位同“三司”的一品头衔)。但是,李祎功劳越大,嫉恨他的人就越多。不久,李祎迁兵部尚书,为朔方节度大使。但后来就获罪被罢为衢州刺史。天宝初年,又被加以太子少师。第二年,升至太师,未及上任,去世。李祎为官严格,治家也严,教子有法度,三个儿子李峘、李峄、李岘皆有令名! 李峘,李祎长子,袭爵封赵国公。杨国忠当政,排挤与自己政见相左的人,李峘自考功名做睢阳太守,三弟李岘也做了魏郡太守,兄弟俩夹河治郡,都以理行著称。十四年后,李峘调到中央,做了武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入长安,陪同玄宗逃往四川。到在成都与陈玄礼等带兵,平郭千仞谋乱,因功加封金紫光禄大夫。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被玄宗丢在北方,他便逃往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李峘的弟弟李岘当时为凤翔太守,留在肃宗身边辅佐他。安史之乱中,兄弟俩各自护主,都立下了大功。长安收复后,肃宗和玄宗都相继回京。李峘升为户部尚书,李岘升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国公。俩人竟然都封了国公。 李峄,李祎次子,没有另两个兄弟显赫,但也身居要职。当时,李峘为户部尚书,李岘为吏部尚书、知政事,李峄为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兄弟三人同住长兴里第,门列三戟,两国公门十六戟,一、三品门十二戟,荣耀无人可比。(根据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可以门前立“戟”,以示尊贵。) 李岘,李祎三子,乐善下士,长于吏治。宽政惠民,爱民如子,勤政廉洁,为百姓办了很多的实事,深受万民拥戴。所到之处,政绩都非常突出。但是,因与宰相杨国忠相左,杨国忠对李岘深恶痛绝。天宝十三年,当时李岘任京兆府尹(就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安连着下了六十多天的雨,杨国忠便把雨灾归咎到京兆尹李岘头上,把他贬为为长沙郡太守。李岘在任时,由于治理有方,宽政惠民,粮价低而稳,深得人心。李岘走后,京城的粮食价格飞涨,百姓们都说:“欲粟贱,追李岘”,就是说要想使长安粮食价格低廉,最好是把李岘追回来。仅仅这六个字,就足以见得李岘的人品、才能和政绩。 安史之乱后,李岘又回到京城做官。乾元二年, 拜李岘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做了宰相,当时的宰相还有吕諲、李揆等人,但李岘名望最高,所以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都由李岘决断。但此时,宦官李辅国乱政,残害忠良。李岘直言上书弹劾李辅国专权乱政,肃宗半信半疑,只下令制敕归中书省管,李辅国因此与他结怨。后来,李岘又因为直言上书得罪了肃宗,在李辅国的教唆下,肃宗把他贬为了为蜀州刺史。唐代宗即位以后,李岘又回京做了礼部尚书,兼宗正卿。不久,拜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次为相。永泰二年七月病死,时年五十八。宣宗年间,诏令上临烟阁。妻,独孤氏。 李祗,李琨四子,李恪之孙,嗣吴王,做东平太守。安史之乱,河南、陈留、荥阳、灵昌等地相继失守。李祗在当地招募士兵,抗击反贼。这一义举得到了玄宗的大力赞扬和支持。李祗后来在朝廷历任太仆、宗正卿,并好结交文人墨客,与李白也有交情。 李巘,李祗次子,李恪曾孙。李祗死后,李巘哥哥李岵有罪,李巘由是袭爵。官至宗正卿,检校刑部尚书。死后,加封太子少保。李巘性介直,常常当面指责他人的过错。历官清白,住的房子竟然都不能避风雨。但他还收恤家贫的甥侄,慈爱过人,家里也没什么积蓄,死后还是亲戚朋友们凑钱给他下的葬。有子,李宙(寅)袭爵。 另根据《新唐书表志》,李琨还有次子毕国公襦,三子褍,五子袿。 李恪四女信安县主,李恪获罪后幽居桂苑,陪奉献陵。武则天时嫁元思忠,生两子,死于开元四年。 李恪九世孙李衟为江西磨刀李始祖。

1、湖北孝感: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2、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3、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4、湖北襄阳李氏:银显富贵洪万春,君向明亮德久承。

5、安徽合肥市长丰县下塘庵子李氏:源启运昌,怀述承忝,星联纪盛,炳泰庆乾,儒(如)修广毓(玉),法宪兆传,忠信为本,后祠乃贤。

6、安徽望江伦要堂李氏派语:贵胜庆道妙,敏永文仕万,大木一志良,思正广学光,德继先时序,材传亿世英,自能宾上国,可以锡嘉名。

李氏相关信息:

李姓在中国的重庆、四川、云南、青海是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2010年,据国家统计数据普查显示人口为9200余万;历代名人有思想家李耳、诗仙李白等。

李姓人口众多,在中国有李姓人口约9200多万。加上旅居海外的李姓,就有107亿人。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

以上内容参考 -李氏家谱

李氏字辈对照表陇西李氏辈分表

      李氏字辈对照表      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