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开国元勋徐达妻子是谁,徐达有多少子女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4收藏

明代开国元勋徐达妻子是谁,徐达有多少子女,第1张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名将,他的妻子是谢氏,是朱元璋打天下时候手下大将谢再兴的次女。一共有四子三女,他的这几个儿子中,除了三子以外,其他的都命运不好,不是被幽禁致死就是被处死。但是这三个女儿身份都很尊贵,他的四个儿子分别是徐辉祖、徐添福、徐膺绪和徐增寿。

传说谢氏是个很不会说话的人,并且非常喜欢攀比,有一次和马皇后在一起聊天,看到皇宫中的御花园就说御花园很大也很漂亮,比自己家的大的多,好的多;看到马皇后的卧室,又开始攀比,说比自己的要漂亮。

马皇后对此没有在意,认为她只是说说,但是这话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面,朱元璋是一个猜忌心比较重的人,认为谢氏这是有所图谋,想要自己的皇宫和皇位,于是就下令将谢氏处死了。

这样的故事是没有依据的,也只能当作故事来看,因为在真正的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说有这样一件事情,也没有说朱元璋下令处死了谢氏。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而已。

实际上谢氏的死在史书中是没有记载的,谢氏是谢再兴的次女,是一位心气比较高的女子,开始的时候根本看不上徐达,但是在和徐达结婚以后,包括谢再兴被朱元璋处死和朱文正被下狱,这两件事情都没有使谢氏受到株连,可以想象这是徐达在保护着这位妻子。

可以说经过很多事情以后,两个人的情感是非常好的,包括后来徐达南征北战两个人聚少离多,但是这位谢氏对徐达还是非常好的,也并不是这样的人。

明朝开国六公爵,是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的六个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之子,这个时候常遇春已死)。

那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其他五个公爵没有传到最后(明朝灭亡时)呢?我们一一来说。

李善长,他与胡惟庸有关系,因为他是胡惟庸的推荐人,还是胡惟庸的亲戚,李善长的侄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洪武十二年,胡惟庸被处死,同时也将丞相给取消了,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被告发他知道胡惟庸要造反,但没有告发。

李善长家里,基本被杀,除了儿子李祺因为娶的是公主,所以仅被流放,后来死去,而李祺之子李芳、李茂也因为公主的原因免罪,但取消了韩国公的继承。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朱元璋的二姐对朱元璋很好,经常帮助朱元璋,李文忠自己也是战功赫赫,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李景隆所统率的明军被朱棣的燕军所打败,虽然后来给朱棣开了城门,让燕军入城,但还是被取消了爵位。

冯胜,朱元璋册封冯胜的女儿为周王朱橚王妃,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处死,朱元璋听说周王与冯胜有来往,他担心冯胜会支持周王,对朱允文不利,所以在洪武二十八年,将冯胜处死,冯胜的儿子都不允许袭爵。

邓愈,死于洪武十一年,他的长子邓镇袭爵,后改封为申国公,但是他的妻子是李善长的外孙女,被胡惟庸案所牵连,也被处死了,自然也断了爵位。

常茂(常遇春之子),常茂在洪武二十年被判有罪,流放至龙州,常茂的弟弟常升被封为开国公,常升之死有两种说法,第一,坐连蓝玉案被杀,第二,朱棣的靖难之役中被杀。

而徐达,死于洪武十一年,他的女儿是朱棣的妻子,后来明朝皇帝都是他的后代,自然他的爵位能一直被继承下去。

元朝末年,元顺帝在位期间,进入中原不及百年的大元王朝,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朱元璋英雄起于草莽之间,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红巾军起义大潮中,最终终结了元朝,开创大明江山。在明朝的建立过程中,朱元璋为了击败众多强大对手,增强自身实力,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吸收了大量优秀人才汇聚到自己手下,为明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为了表彰与他同生共死的功臣宿将,先后分几批对他们封王封侯,加官进爵,赐予高官厚禄,使得功臣们迅速跻身于明朝权贵阶层。朱元璋曾经对功臣集团进行过几次大的整肃,于是网上关于“朱元璋杀尽功臣”的传言甚嚣尘上,仿佛明朝功臣真的已经被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其实这是一种有失偏颇和夸大的说法。

明朝功臣中,最为显贵的公爵一级的人物,共有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信国公汤和、郑国公常茂、颖国公傅有德、宋国公冯胜、黔国公沐英等十人,只有李善长、冯胜、傅有德被害,其他人都是善终,可见大部分人还是受到朱元璋的善待。其他侯爵、伯爵级别的人,也大体与此相似。朱元璋迫害功臣是事实,但远远没有传说中那样严重。

为了让功臣们忠心报国的事迹垂诸久远,为天下后世人起到表率作用,朱元璋还特许一部分功臣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代代相传,子孙们不必有特殊才能和功劳,就可以享有祖上的爵位封号,与国同休,从而形成明朝历史上一个特殊群体,史称明朝勋贵集团。勋贵集团们不论贤愚不肖,只要有后代,并且没有大的过错,爵位就可以永久保持下去。可惜的是,绝大部分功臣宿将的后人,在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中,消磨志气沉沦享乐,不仅没有祖上那样的经天纬地之才,连最起码的忠心报国的气节都难以保全。大明朝建立两百七十多年后,在清朝和李自成的内外夹击之下,终于到了亡国之际。面对改天换地的沧桑巨变,明朝的每一个人,上至皇帝下至臣民,都必须做出一个艰难选择。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顺军攻克京师,崇祯皇帝自尽殉国。明朝大臣们,绝大部分选择了背弃故国,投降了李自成。这是明末大臣第一次大规模叛降。一批功臣宿将的后人,在李自成的追赃助饷中被杀。由于南京一直作为明朝的陪都存在,保留有完善的朝廷官职体系,所以一批忠于大明的官吏很快聚集到南京,拥立福王登基,史称弘光帝,这里也成为幸存的明朝勋贵集团后人的聚集地。弘光元年,多铎带领大军渡过长江,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南京,短暂的弘光朝廷昙花一现般迅速消亡,明朝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随之泯灭。大批明朝勋贵集团成员也最终降清。开国大将徐达的后人,最后一代魏国公徐文爵,信国公汤和的后人灵璧侯汤国祚,投降了清朝,背弃了受恩深重的故国。大谋士刘伯温的后代刘孔昭,曾经也是弘光朝廷的当红新贵人,见到大势已去,逃离南京,《明史》记载,他最后“航海不知所终”。

只有常遇春的后人,最后一代怀远侯常延龄表现最硬气。明朝勋贵后人中,只有常延龄一人,被《明史》予以重点介绍。常延龄为人贤明方正,崇祯十六年时,张献忠带领义军在湖南纵横扫荡,形势危急。常延龄慷慨上奏朝廷,要求带兵奔赴前线,与义军作战。结果被崇祯拒绝。他又要求回老家召集常氏族人,组织乡兵抗敌,崇祯仍旧不感兴趣。

清兵入关后,常延龄来到南京,参与拥立弘光朝廷。面对权臣马士英、阮大钺的胡作非为,常延龄不顾前程身家,上表弹劾二人。然而却无济于事。常延龄空怀壮志报国无门,愤然辞官不干,颇有祖上硬气果敢的遗风。由于为官期间两袖清风,他只能种地为生。他“种菜于金陵湖墅,偕隐食贫,处之晏如”,在金陵城外当起了菜农,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清朝建立后想征召他为官,他不为所动守节不改,甘愿“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南疆绎史》赞誉他“抱节不渝”,“史册所罕见,钟阜泰坛,亦为生色”。

朱元璋唯一放过的功臣徐达,最后因为家族落魄,沦为世人的笑话。朱元璋乃是乞丐出身,当时有一位贪官,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而朱元璋正是深受其害,所以朱元璋非常恨贪官。 

朱元璋开国后没多久,他就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目的就是为了惩戒贪污腐败。而当时某些大臣,仗着自己是开国功臣不以为然,而且顶风作案,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公然受贿。朱元璋查到后勃然大怒,显然这些功臣仗着自己功高盖主不把自己放在眼里,那朱元璋当然忍不了。立刻下令查办这些贪污受贿的人,轻则抄家关进牢狱,重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而在这次查办用,空印案诛杀官员数万人。也处死一大批贪污的功臣,因为这是一次中央户部与地方官员相勾结,可以说规模巨大,户部侍郎郭桓滥用自己的官印,最后也被满门抄斩。 

而朝廷中的其他功臣也是依仗着自己曾经的丰功伟绩,然后不断挑战朱元璋的底线,最后大部分都被朱元璋杀掉,还有一部分贬官发配。能安享晚年的功臣少之又少,而功勋排在第一的徐达就是这样的幸存者。徐达没有像其他功臣一样高傲自大,他做事很严谨,可以说是滴水不漏。而且他处事圆滑,因此很招朱元璋喜欢。 

徐达在胡惟庸被杀后,就一直帮助朱元璋打理朝中琐事,后来因为背疽卧病在床,朱元璋在听闻后,命人送去蒸鹅准备帮徐达补一补,可是没想到吃了朱元璋的蒸鹅,徐达的病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没多久就去世了。当时世人都认为朱元璋的蒸鹅有毒,其实不然,朱元璋没有理由处掉这么一个忠心的徐达。而且在开国后朱元璋有很多机会可以赐死他,不必等到今天。后来徐达家族落魄,世人耻笑他一生尽忠职守却落得这个下场。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例子,比如,刘邦做了皇帝之后,他的老父亲,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在刘邦成为皇帝之前,他父亲也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而已,突然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崛起,是能带动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一个村庄或地区的。然而,历史上,更多的是“两个人打江山,一个人享江山”。比如,草莽出身的朱元璋,有人称他为史上第一暴君,就是因为他在当上皇帝之后,将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全都给“陷害”了。

明朝的开国将军中,大部分都被朱元璋设计害死。徐达本人也是被朱元璋设计害死的,不过,他却在临终前留下一句话,保全了其家人。一直到明朝灭亡,徐达的后人仍然继承着王位,这是很难得的。常遇春的后代,也是如此。徐达和常遇春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一批人,所以,朱元璋对他们的感情也是最深的吧。明史记载,徐达和朱元璋是濠州老乡。

徐达在跟随朱元璋之前,是个地道的农民,每天到田间地头务农。朱元璋在见到徐达的时候,觉得他非池中之物,于是,便拉他入伙,成为了“反元起义军”的一员。徐达虽然是农民出身,对《孙子兵法》也是一无所知,更别说进行军事训练了。但他却在军事上,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在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的过程中,徐达竟然很少有败绩。

在攻打北元的时候,朱元璋认为北元由扩廓帖木儿的蒙古铁骑镇守,很难在短时间内占领。扩廓帖木儿是《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亲哥哥。他的中文名字,叫王保保。面对朱元璋的定论,徐达并没有在意,反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王保保打得落花流水。这一仗,也让朱元璋对徐达刮目相看了。其实,那个时候的元军已经是不成气候了。

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面对以前帮助自己的好兄弟,他心里也是十分别扭的,“我希望你们过得好,但也不希望你们过得比我好啊”。于是,朱元璋就开始了“大开杀戒”,而非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那朱元璋是怎么设计害死徐达的呢?原来,朱元璋杀徐达,是因为徐达的老婆老是口无遮拦,四处乱说。一次,竟然在人前说,明朝的江山都是徐达打下的。这还得了,得知消息的朱元璋立刻坐不住了,马上就杀了徐达的老婆。

得知老婆死后,徐达一病不起。朱元璋见此还不放心,他觉得徐达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所以,就问太医,徐达生病之后,有什么禁忌?太医回答,不能吃蒸鹅。于是,朱元璋派人送徐达两份大礼,一只烧鹅和一封信。徐达知道自己现在忌讳烧鹅,但朱元璋的信上却是,“绝世神鹅,灵丹妙药。当面使用,过期无效。”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徐达也只得交代后事了。

不过,徐达却在临终前留下一句话,保全了其家人。这句话就是,“一半拥护朱棣,一半拥立太子”。徐达认为,朱元璋一定会立朱标为太子,然而朱棣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徐达就来了个两边讨好的计策。徐达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于是,在徐达的安排下,长子徐辉祖辅佐太子朱标,四子徐增寿暗中辅佐朱棣,长女嫁给朱棣,另外两个女儿嫁给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徐达在出事之前,就已经这样安排了。)

如此了一来,不管是太子掌权,还是朱棣当权,对徐家的影响都是不大的。事实也证明,徐达的这一做法是很聪明的。在明朝所有的开国大将中,徐达的后代算是待遇最好的。自古,伴君如伴虎,徐达的死,也验证了那句话,“无情最是帝王家”。

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因此也牵连了许多无辜的人,但是历史上朱元璋的众多功臣都是正常的生老病死,根本与他无关,可以说许多的野史和民间故事,都是后世人以讹传讹造成的。

徐达是朱元璋大将不说,更重要朱元璋如果杀徐达,那可是自毁长城,因为当时的北元势力尚且还在,想想朱元璋后来的子孙还还的远征几次漠北就知道,当时北元势力不容轻视,而更重要的就是北伐其中的一员大将,常遇春早早死亡,这让抗击北方的压力,基本落在了徐达的身上,当然朱元璋对徐达是最放心的,为何如此说呢?

首先,他是徐达是亲家,自己的四子就是娶了徐达的女儿为后,当然他没想到自己江山,最后会落入四子朱棣手里,也可以说最后是落入了与徐达联姻的子弟手里,这是他没想到的。

其次:徐达和他是多年的生死之交,可以说,为何众多自己手下那么多战将,而单独就挑选了徐达和常遇春去,因为手握重兵,而且如果胜利,将会成为一方诸侯,在乱世中,谁都难免保不住会又自立为王的想法。可是朱元璋疑心那么重,他都敢于让徐达去,其中原因,就是在多年的合作中,知道徐达的为人,是靠得住信得过,才让他去,朱元璋选人可以说非常准,南边的沐府也是一直效忠大明多年,这不得不说他对人心得把握。

其三:在历史上一些小故事,朱元璋也多次试探过徐达的心思,比如把他灌醉放上龙床,徐达的表现让朱元璋放心不已,而这些试探,一早让他对于徐达极度放心,

况且更重要的是在北方的徐达,还受到自己锦衣卫和儿子的监控之中,根本上来说,朱棣的联姻本身就是一种监视和另外一种方式的捆绑,这样一来,徐达更没有理由去反朱元璋,因为他不敢,自己的孩子和外孙都在人家手里。

可以想想朱元璋对于徐达,既是放心但也不会放松警惕,更想依靠徐达来抵御北元的反扑,而在自己手上,能够像徐达一样的铁哥们可以说不多,可以说他根本没必要去送只烧鹅毒死徐达,而且想想,朱元璋自己吃饭都非常省,一只烧鹅对于他来说,都是非常破费了,还大老远南京快递到北京,那只烧鹅还能吃吗?古代没有快递的情况下,就算徐达收到了也已经坏掉了,这样的事,对于珍惜粮食,浪费可耻的朱元璋来说,简直自己都不能容忍,怎么回去这样做,

所以野史就是野史,更多有可能是满清政权的一种胡编乱造,借以黑化朱元璋,因为当时许多民间的就是高举反清复明的口号来反对清朝的统治,而黑化明朝,满清可以说不遗余力的一直走到自己完蛋。

最后,从根本上来说,朱元璋压根没有害死过徐达,更不要说去花心思动他的子孙,难道开国皇帝就那么闲,天天想着怎么干掉自己的手下吗?

明朝第一大将在残骸功臣的朱元璋手下能够善终,实在是一个异数。

徐达能够善终,从朱元璋对他的评价中,可以很清楚看出来。朱元璋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就是说,在朱元璋看来,只有徐达守规矩,才不会被杀,而其他人,都是该死。

据史书记载,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朱元璋专门派他儿子徐辉祖去看,第二年,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从死后很明显,《龙兴慈记》的说法流传很广。

徐达得的病,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也最致命的一种病——背疽。病如其名,生了这种病,人生就成了悲剧。战国时的范增,宋朝的宗泽,三国的刘表、曹休、刘焉都死于这个病。基本上说这就是军政界大佬的头号杀手。按照中医的说法,生了这种病,不能吃“发物”,就是营养高热量高的食物。而朱元璋乘机给他吃了烧鹅,让人背疽而死。

仔细研究一下,背疽这种高发疾病,到近代以后基本在没有出现过,难道是因为人们抵抗力提高了吗?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医学发展了,原本背疽这个病名都给废除了。

徐达生了这种背疽病,某种程度上说,是喜剧而非悲剧。

徐达背疽病,让他躲过了明初四大案中的冤杀,算起来,真是一个能够善终的幸运儿。

徐达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四个女儿,这七个人命运如何呢?

1,长子徐辉祖。

徐辉祖继承了徐达的魏国公爵位,忠心耿耿给建文帝朱允炆工作。靖难之役后,朱棣进入南京城,要求大舅哥徐辉祖支持他当皇帝,徐辉祖表示反对,准备杀他。徐辉祖却不停重复“丹书铁券,子孙免死”的话,免了一死。不过朱棣把他囚禁,最终死在狱中。

徐辉祖以下,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俌、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一次承袭这魏国公爵位,真正实现了“与国同休”。末代魏国公徐文爵在1644年崇祯死时,正在南京,拥立小福王朱由崧为帝,半年后被多铎打败灭国,徐文爵投降清廷。

2,次子徐膺绪。

徐膺绪在军中服役,升至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1982年,徐膺绪的墓葬在板仓被发掘。

3,三子徐添福。

徐添福无福,早夭。

4,幼子徐增寿。

徐增寿在靖难之役中暗中帮助姐夫朱棣造反,逐渐被建文帝发现。朱棣兵临城下时,建文帝招徐增寿当面对质,徐增寿被一剑劈死。

因为徐增寿的功劳,徐增寿被追封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徐增寿以下,徐景昌、徐显忠、徐永宁、徐光祚、徐延德、徐文璧、徐希、徐允祯依次成为定国公。李自成进北京时,对全城官商进行拷问,勒索银钱,徐允祯因此而死。

5,长女徐妙云。

徐妙云就是朱棣的皇后,徐妙云为朱棣生下了三个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明代从朱高炽以后的皇帝,全部都是徐达的后人。

在电视剧《大明天子》中,俞飞鸿扮演的徐妙云同时被朱棣和朱允炆喜欢,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6,次女徐妙清。

嫁给了代王朱桂,据说次女十分善妒,曾虐待朱桂的两位侍女,因此朱桂迁怒于于世子朱逊煓,母子迁居外舍。

7,三女徐妙锦。

徐妙锦算是徐达儿女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人。据史料记载,靖难之役中,徐妙锦和哥哥徐辉祖一起支持建文帝。徐皇后死后,朱棣准备让这个小姨子当新皇后,徐妙锦写信拒绝。后来徐妙锦出家为尼,终生未嫁,60岁善终。

有人说徐妙锦不嫁给朱棣的真实原因是朱棣不能“行人事”,不知真假。

明代开国元勋徐达妻子是谁,徐达有多少子女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名将,他的妻子是谢氏,是朱元璋打天下时候手下大将谢再兴的次女。一共有四子三女,他的这几个儿子中,除了三子以外,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