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的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10浏览:3收藏

廖家的族谱,第1张

第一世(始迁)文友 相传为旺公之子雅好孔子春秋元末避乱隐于巢湖之滨诗书教子不求闻达实高尚之流也因子永安永忠功赐封侯爵妣□氏子五人长永清次永坚三永宁四永安五永忠

第二世永清 文友公长子元至正年间举人明洪武初以本生子升贵赠明威将军公笃嗜诗书隐居不仕妣邵氏封大德人相传其后嗣多半徙居苏州枫桥及湖北武昌府

第二世永坚 文友公次子巢湖水军主要指挥者之一后投奔陈友谅仕汉汉灭后隐居湖南湘阴前四子迁回湖北其余子尚居湘阴

第二世永宁 文友公三子元至正进士候补县丞明初后裔迁回湖北

第二世永安 生于1320年卒于1366年字彦敬文友公四子洪武初封楚国公后改封郧国公妣林氏龚氏无子以长兄永清公子升承嗣祥

第二世永忠 文友公五子生于1323年卒于1375年妣王氏一子权又妣何氏一子志广(见广东南雄廖氏族谱)明初封德庆侯后裔散布湖北、湖南长沙、广东南雄、广西等地据传江西、四川临水县也有其裔

第三世升 永安公继子生于1335年卒于1426年荫封指挥使妣夏氏子四人长基次垕三矶四垣建文四年受侄儿镛,铭案牵连发配广西戍边公元1225年获赦还乡湖北

第三世权 永忠公子生于1347年卒于1385年妣徐氏花氏王氏明初以功臣子为散骑舍人洪武九年从冯胜练兵西安十一年从御史大夫丁玉征松叠等州克之十三年袭封德庆侯十四年从颖州侯傅友德征云南十五年领兵守毕郡寻守泸州十六年夏五月召还十七年夏四月癸已以疾卒子四人长镛次铭三钺四钟

第四世基 升公长子妣□氏子三人长子承庆次子善庆三子余庆

第四世垕 升公次子子嗣失考

第四世矶 升公三子子嗣失考

第四世垣 升公四子子嗣失考

第四世镛 权公长子生于1367年卒于1402年袭封德庆侯官至都督妣方氏据《廖姓史话》载其孙廖垂远从江西迁湖南长沙按公与弟铭同受学于方正学先生先生被难二公笃师弟谊收其尸瘗于聚宝门外山上遂同坐死并追去所赐铁卷金章母女谪发浣衣局子侄俱发充奉义金山两卫军史称被逮时母王夫人泣送之曰今日之事皆好读书所致此后家人切勿读书二子泣顾曰此事非读书人不能作传语后代儿孙益当读书云厥后金陵建方正学先生祠二公皆配享焉

第四世铭 权公次子事略同镛公妣李氏后世迁湖北潜邑黄中垸

第四世钺 权公三子袭封指挥使死于广西戍所妣□氏子嗣无考

第四世钟 权公四子隐居湖南华容

第五世承庆 基公长子袭封指挥使妣□氏子三人长奉次春三泰按公以方正学先生案株连发充广西奉义卫军田宅金章铁卷尽被追去宣德时观察某奏请清勾靖难罪名旋赦还复官职公在戍日夜哭泣竟以瞽废辞不仕复触朝廷怒发守凤阳陵寻卒

第五世善庆 基公次子卒于广西奉义卫军戍所子嗣失考

第五世余庆 基公三子子嗣失考

第六世奉 承庆公长子妣□氏一子赞

第六世春 承庆公次子子嗣失考

第六世泰 承庆公三子正统举人官山东钜野县教谕升河南河间府教授妣□氏子三人长许次谊三让按廖氏自元末迁巢湖户族流离谱牒失传公始搜订之承先启后实有大功焉

第七世赞 奉公子子嗣失考

第七世许 泰公长子妣□氏子二人长世兴次世华

第七世谊 泰公次子明廪膳生妣向氏子一人世昌

第七世让 泰公三子后裔徙居寿县安丰圹廖家老圩(详见寿春廖氏宗谱)

第八世世兴 许公长子妣□氏一子伏亨

第八世世华 许公次子子嗣失考

第八世世昌 谊公子明庠生妣韩氏子三人长伏初次伏元三伏思

第九世伏亨 世兴公子妣□氏子嗣失考

第九世伏初 世昌公长子妣□氏一子自勉

第九世伏元 世昌公次子字柳溪明庠生著有柳溪集公自凤阳陵戍所迁居寿县东乡王叶巷坊因以廖家湾名葬于本村前卯乙过峡转巽卯山酉向妣宋氏合墓一子自新

第九世伏思 世昌公三子妣□氏子二人长自成次自功

第十世自勉 伏初公子妣□氏二子长必登次必选

第十世自新 伏元公子字守畦明庠生附葬伏元公墓左侧妣刘氏合墓子三人长严次秀三实

第十世自成 伏思公长子妣□氏一子必春移居怀远廖家巷

第十世自功 伏思公次子子嗣失考

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社会地位最高;第二等是中亚细亚人(色目人),社会地位次之;第三等是汉人,即原属金国统治下的中原人;第四等是宋王朝的遗民,蒙古贵族称之为“南人”,地位最低。铁木真曾规定:凡杀死豪古人的,须偿命;杀死色目人的,罚80两白银;杀死一个汉人或南人的,只要交一头毛驴就可以了。蒙古贵族统治者将“汉人”和“南人”每20户编为一“甲”,首长叫“甲主”,由元“政府”派蒙古人担任,这20户人就是“甲主”的奴隶,财产和妇女任由“甲主”享用。蒙古统治者还禁止“汉人”和“南人”打猎,不准“汉人”和“南人”练武术和持有兵器,连赶集做买卖、拜佛集会、夜间出门行走也被禁止。蒙古贵族又特别崇拜喇嘛,任他们为所欲为,于是这些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救苦救难的活佛”,却是“汉人”和“南人”的灾难。他们所到之处,随从如云,或强占民宅,或强占民女,或勒索财物,或挖掘坟墓**金银珠宝……。为避乱,文友公举家辗转来到巢湖水边。适值江淮大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反抗元鞑的暴虐统治,也为保一方平安,文友公五子永清、永坚、永宁、永安、永忠在巢湖建立水寨,训练水兵,扯起义旗。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5月,朱元璋义军驻和阳,欲渡江发展而苦无舟楫。永安兄弟和俞廷玉父子相约投奔朱元璋,元璋大喜,曰“天助我也!”亲自迎接永安等于巢湖水寨。得到这千余艘战船,万余名水兵,特别是永安兄弟和俞通海兄弟皆才勇之将,长于水战(明史称永安为水杰),朱元璋的起义军如虎添翼,声威大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终于摆脱“高筑墙、广积粮”的被动防守局面,转入积极进攻阶段。

从1355年到1368年的十三年中,永安、永忠任正、副水军统帅(永安陷吴后,永忠任水军统帅),协同徐达、常遇春、汤和等陆军将领先后打败元中丞蛮子海牙,灭掉汉陈友琼、吴张士诚,又讨降方国珍、陈友定进克福州。使得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朱元璋的势力范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王朝。

洪武元年(1368年)永忠拜征南大将军,由海路取广东。东莞伯何真归降,至广州又降元将卢左丞,擒海寇邵宗愚而杀之,广人大悦,广东悉平。接着进军广西,在梧州降元达鲁花赤拜住,继而攻克南宁、象州,广西悉平。洪武三年,永忠从徐达北征,攻克察汗脑儿。洪武四年,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败夔府守将郭兴,智取瞿塘关,擒同佥蒋达等八十余人。继而帅舟师直捣重庆、铜锣峡,蜀主明升投降,又招谕成都守将戴寿、向大亨等归降,蜀地悉平。洪武五年,从徐达北征,收复和林。洪武六年帅舟师扫荡盘据在沿海岛屿上的倭寇(日本海盗)大胜而归。

由是可见,永安、永忠兄弟的战迹几乎遍中国,尤其在长江流域,华南、西南诸省战功最为显著,堪为开国元勋。朱元璋曾亲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赐之悬于门上。又在“平蜀文”中褒其功,有“一傅二廖”之语(傅是傅友德、廖即廖永忠)。洪武初封永安为楚国公后改封郧国公,封永忠为德庆侯。一时廖家成为应天(南京)的名门豪族。

事态有变。永安攻打张士诚部和徐达攻克宜兴,乘胜深入太湖与吴将吕珍战时,战船搁浅,后续部队迟来一步,永安被俘。张士诚爱永安文武全才,欲招降之,不从而被囚,八年后死于吴,吴平后,灵柩运回南京,太祖迎祭于郊。葬于钟山,因功配享太庙。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永忠“功超群臣”,为何不封公爵而只封了次一级的侯爵呢?

先前,朱元璋起义初期,因羽翼未丰,多次得到明王救援与庇护,朱元璋便拜明王为主而称臣,后来明王日渐式微,无奈之下,遣使谕元璋欲移驾应天,到元璋的地盘上来。元璋一面“恭迎”来臣,一面派永忠驾舟迎驾。至瓜步,船翻,小明王韩林儿淹死。这件事有些蹊跷。永忠舟可渡海作战,怎么会在太平水域翻船?永忠加害小明王自己又能落得什么?无论将来是明王称帝还是元璋称帝,永忠都只能是一个臣子。所以,明眼人一看便知究竟。由于只有永忠最了解内情,恐怕也就埋下了隐患。果然不出所料,如果“故止封侯而不公”也就罢了,洪武八年(1375年),终以“坐僭龙凤”被赐死,年仅五十三岁。当然,当年的功臣名将在朱皇帝坐稳天下后都没有好下场。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是也,火烧庆功楼在所难免了。

永忠死后,子廖权于洪武十三年嗣侯,十七年卒。权公子廖镛以嫡子为散骑舍人,累官都督。建文时惠帝常与议兵事,宿卫殿庭。可见廖镛在朝廷中的地位。不久,燕王朱棣兵变,攻克南京,建文逊国。忠于先皇惠帝的一班臣子一个个被杀。大学士方孝儒首当其冲,灭九族。廖镛与弟廖铭曾就学于方孝儒门下,见方横尸暴野,便收其遗骸而葬之,也被论死。灭九族,又加上学生一族,成为历史上“祸灭十族”的先例。这一次灾难非同小可,不仅田产宅第均被没收,还追回皇家先前赐予的铁卷、金章、第钺,所有男丁如三弟廖钺等一律充军边陲,妻女谪发浣衣局,沦为皇家奴。从此金陵廖家再无踪影。

廖家经过两次杀身之祸,死的死,充军的充军,能逃的则逃,又加上不断迁徙和军旅生涯居无定所,便形成后来支脉数省的罕见局面。

(一)廖承庆迁居凤阳,安徽廖氏家族

永安公无子,兄永清公子廖升过继而嗣之。升随永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永安死后,升嗣公爵,授予指挥佥事。侄儿镛、铭惨案后,升公也受牵连,虽年事已高,仍被发配广西戍边。1425年,仁宗继位(年号洪熙),谕礼部:“建文诸臣,已蒙显戮,家属籍在官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其外亲戍边者,留一人戍边,余放还。”这该是建文时殉难诸臣家庭命运的一次转机。这时廖钺已死于边塞。升公除留下长孙廖承庆继续戍边,其余子孙皆获释为民,得以返回故里。宣德年间(1426—1435),宣宗为安抚死难诸臣的后裔,颁诏赦免诸臣,承庆公感慨先祖们的悲惨遭遇,终日恸哭,对恢复官职已心灰意冷,婉言拒绝了皇家的任命,这下又触怒朝廷,以其积怨未消,再贬凤阳守皇陵,从此便在这里扎下根。

经过数世繁衍生息,九世祖廖伏元(字柳溪)深感生口日繁居所紧缺,便将自己这一支及弟伏思一支迁到当时寿州东乡,现在的淮南市廖家湾,聚族而居,成为当今的淮南廖氏家族。大概与此同时,七世祖廖让公的后裔迁到寿州南乡,今寿县廖家圩定居,形成寿县廖氏家族。十世祖廖自功又自廖家湾迁到怀远县廖家巷成为淮南廖氏的一个支脉。十三世祖廖应桢迁到今日长丰县水家湖,后裔成为淮南廖氏又一支脉。自一世祖文友公起,在安徽的后裔到目前已传至二十二世到二十八世,其中人口最多的当属二十五世。

(二)湖北永清公永坚公永宁公永忠公后裔

据我谱载,永忠“其裔半在庐州府,龙池支谱载其子迁居湖广武昌府及四川顺庆府临水县或亦有所据也。”近查“湖北仙桃市廖氏谱(光辉和利和于2007年元月4日去湖北调查,复印仙桃市廖氏宗谱首卷一册),使我们对这一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世祖廖永清(派名道清号永德字子芳)元至正举人,分发湖北侯补粮捕府,二世祖廖永宁(派名道恒号永定字竹斋),进士,侯选县丞。见江汉之间田肥美,民殷富,便在梅子山前(今武汉市境)建立家园。我谱载文友公“雅好孔子春秋,诗书教子,实高尚之流也”。可见当时廖家是书香门第、功名之家。时值元末大乱,地方上的土匪盗贼乘隙横行乡里,生灵涂炭。为避乱,“乃至父母兄弟各异”。我们知道便有了文友公举家迁徙巢湖之举。明初大定,社会秩序大大好转,洪武二年,永清、永宁年事已高(1355年永安兄弟投奔朱元璋时,最小的永忠已三十二岁,到明朝建立时已四十五岁,可想永清、永宁这时都很大了。)便又回到湖北的家园隐居起来。永坚公曾在陈友谅部下做过事,汉灭后,隐居湖南湘阴。永坚公前四子后来也迁回湖北。仁宗大赦时,廖升率子孙(廖钺已死于边塞)也是回到湖北,当今湖北廖氏人中,很多都是他们的后裔。

据湖北八县廖氏联谱记载,后裔分布如下:

廖永清(湖北谱记为兰山,派名道清,号永德)生子六:瑾、瑜、瓒、瑨、瓘、琛。瑾、瑜不知去向。瓒(即廖升,永安嗣子)生子六:辅显、辅谟、辅翰、辅贤、辅明、辅仁,后裔散居汉川、沔阳(仙桃)、天门、潜江、监利、应城、荆门、嘉鱼、蒲坼、钟祥、孝感、汉阳等地。总人口最多的为仙桃市,人口最集中的是天门市。瑨公的后代聚居于潜江渔洋镇。瓘公的后裔居于潜江的袁硚和周矶。琛公后裔居于监利新沟镇。

廖永坚生子六:远、逵、通、达、遂、运。前四子后来由湖南湘阴迁回湖北。远、逵、通的后裔分别聚居京山、潜江、当阳。达后裔居荆门、钟祥等地。

廖永宁(湖北谱记为旭山,派名道恒,号永定)生子三:玮、璜、玺,后裔分别居于天门市的渔薪镇北千弓、石河镇海湾村、汪场之廖家河岭,还有一支迁襄阳。

(三)湖南永忠公和永坚公后裔

永忠公和永坚公在湖南的后裔,现已清楚的有六支:

一是永坚公的第五、第六两子遂和运没有回到湖北,其后裔居于湘阴。

二是永忠孙镛、铭、钺、钟的后裔,聚居于华容东山乡及湘阴等地。

三是永忠的六世孙,廖镛曾孙廖垂远,明正统年间由江西吉水县迁居湖南长沙市湘春门北门正街,形成一个廖永忠世系。其中第十世廖国遴,明朝末年官户部给事中,国遴的侄子廖远度是文学家。

四是郴州市宜章县栗源镇廖氏。据该地谱载:廖永忠有子三:邦佐、枚佐、从佐。邦佐始封御营指挥。洪武九年随黔国公平云南,公出力建功,奉召镇守长沙兼摄茶陵卫,殁于王事。妣符氏、马氏、许氏、阳氏,生子六:则斌、则善、则卫、则和、则忠、则华。后裔聚居于栗源镇石波潭村等地。历代功名鼎盛。早年建有永忠公祠,2008年重建。

五是永安公后裔,明洪武时迁长沙城,随迁长县白箬乡长冲及城南外烂泥冲。至1949年族人已有12000余人。宗祠设河西长冲。

六是永忠公后裔,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南昌徙居湘阴黄谷县,至1948年已传23代,共有4000余人。分布于归义乡丝塘、河市乡。宗祠在黄谷乡。

(四)广东永忠公后裔

广东廖氏这一脉主要有三个支系:

一是南雄支系。1368年(洪武元年)征南将军廖永忠帅舟师抵达广东,东莞伯何真率众官出迎,见永忠真英雄豪杰之士,便将女儿嫁给永忠。广东平后,奉太祖令进军广西,按当时制度,妻女不准随军,便将何氏寄在东莞,此时何氏已怀孕,后生子名志广。1375年,永忠死时,志广才七岁,何氏贞节不再嫁,携幼子定居南雄,志广成年后修祠于南雄珠玑巷,到1988年已传至23世,成为一个典型的廖永忠世系。

二是清远支系。据清远市《永忠廖公宗支族谱考》记载,广东清远市即今清新县珠坑坪杉树嘴又名雷公潭有永忠墓,清远滨江池水岭背村有永忠祠。公有夫人康氏、何氏、吴氏等。其中康氏生三子:尚英、尚俊、尚奉,后裔聚居清远。传到四世祖国谅后,陆续有部分后裔播迁广州市、韶关、黄埔、乐昌、越南等地。

三是怀集支系。明朝成化年间,永安、永忠后裔登宝等人由湖南邵阳迁来,至今已传二十五世,聚居于怀集县西北的兰钟镇。在后岗村曾建有宗祠一座。

(五)广西永忠公后裔

明初,南方岑伯颜不服明朝统治,仍坚持元朝体制,待广东平定后,征南将军廖永忠奉命进军广西,降服岑伯颜。至此,明朝基本上统一了全中国。洪武三年(1370年)永忠班师回朝,这次征南共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广西期间,永忠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安民兴业,民感其惠,为之立祠。永忠的部分后裔也便在广西安家落户。子孙昌盛,遍布南宁、武鸣、隆安、平果、田阳、上林、天等各地。先祖廖以庄官云南大理寺少卿,廖受珍官监察御史,廖应先官至中宪大夫。

另外在广西平南县东华乡也聚居有廖永忠后裔,据史料记载其始迁祖是日正。日正的祖辈是廖广,号君门,封千总军门提督。日正四兄弟:日正、日照、日闪、日升。日正生于明末清初乱世之中,为避战乱,随祖母来到阆口三甲落籍。日照后裔分布于安怀镇、官成镇、怀城镇、思旺镇以及柳州、象州等地。日闪嗣子其昌的后裔除居住平南县东华乡外,大部分分布在藤县大黎镇、东荣乡以及蒙山县陈塘镇等地。

又据广西平乐县廖氏族谱载:廖源广(1450~1528),字泰弦,号绍堂,明代人,永忠曾孙,奉旨率师统兵进伐九洲楠木洞(今广西东部一带),镇剿苗民叛乱。平定叛乱后,被皇上封为廖太尉征南将军昭灵太师金毗六殿显惠侯王,受命镇守九洲楠木洞。因爱此地山水秀丽,遂于弘治五年(1492)带领兄弟子侄从湖南衡州府清泉县珠玑巷(原名猪鸡巷)迁居昭州(今广西平乐县)东乡里榕津仙宫寨立寨创业。至今已生殖繁衍了22代后裔,分支遍布平乐、钟山、荔浦、恭城、贺县、昭平等六县的五十多个村庄,人口约有三万余。

(六)云南廖永忠后裔

云南板桥廖氏是廖永忠后裔,开基祖是应寿,由四川泸州迁至云南镇雄不受县平坝立业。应寿一子尚珍,尚珍生七子:明忠、明时、明政、明义、明和、明孺、明智。从应寿至今已传13代。字辈是:应、尚、明、君、联、启、发、仁、正、万、天、国、元、延、绵、永、世、洪、忠、怀、文、凤、登、朝、彩、兴、德、顺、祯、祥。

700年间,文友公的裔孙遍布大江南北,纵贯数省,播迁全国各地。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永安等兄弟的不平凡经历形成的。据我谱记载,永清公尚有一支后裔迁苏州枫桥,承庆公尚有留在凤阳的后裔,据传江西龙南和四川境内也各有永忠的一脉。这些都还未证实,或许今后得力于信息技术的发达,更由于廖氏子孙的努力,会很快水落石出。

二。谱牒

自文友公迁居巢湖传四世至镛、铭二公,因受其师方孝儒案株连,家破人亡,宗牒散遗,传六世至泰公(官河南河间府教授)搜集史料始修宗谱,承前启后,功莫大焉。传至乾隆年间,旧谱存于十九世蘧风公(廪生)处,可惜毁于东邻一炬。所幸二十二世所称公(岁贡生)手录之谱稿犹存,复订而修之,公挽我谱厄运于一旦,功亦大焉。清宣统年间,二十一世绍董公偕众叔伯、兄弟、子侄采访手录而藏之,为以后续修家谱做了大量工作。

  关东群雄起义兵 讨董檄文天下惊

  还有一个人十分心急讨伐董卓,那就是曹曹,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和华佗是同乡曹在朝廷的关系十分深厚,这得益于他出生在官宦世家曹的祖父是曹腾,曾经迎立汉桓帝,在宫中三十余年,没有什么过失,相反却举荐了不少贤人,比如种暠(音hao光明,明亮的意思,古语上暠暠以临月,下而愁雨)种暠曾经弹劾曹腾,曹腾却上表举荐种暠,说他是能吏曹的父亲是曹嵩,曾经被汉灵帝着花一亿钱买了个太尉,所以曹也是有钱的主曹其实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不务正业,放荡不羁,相传曹还曾经和袁绍一起偷过别人的新娘子后来曹担任洛阳北部尉(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公安局副局长),用五色棒宦官蹇硕的叔叔活活打死,名声大噪当时何进的谋士何颙称赞曹为安定天下的人而南阳许劭更是说出了名震后世的评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许劭和其弟弟许靖在汉末可是了不起的人物当时没有科举考试,也相当于没有公务员考试,要知道科举考试可是在隋朝才出现的可朝廷想要选拔人才怎么办?许劭和许靖就精心准备了一场非常成功的炒作策划—月旦评获得许劭好评的人立刻身价倍增,并能步入朝堂许劭是易学大家,很早就为士人所熟知,因为他们对周易的深刻理解,对易学的深刻研究,被别人曲解为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这自然也被认为是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在对神学和自然比较崇拜的古代曹自然也知道,他也想得到许劭的评论于是他就跑去找许劭可许劭不但不理他,连正眼都不看他曹急了,拔出刀搁在许劭的脖子上说,你评不评?许劭一看没办法了,只好没好气地说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心下意思是你虽然厉害,却没有好下场曹还没明白,以为许劭在夸自己呢当初董卓在稳定北军的时候,曹是出过力气的曹可以依附于董卓,也因为他是宦官的后代,不是士人的出身只是后来曹也当了一次愤青,拿刀去刺杀董卓事情败露后被发现,他只能改名换姓逃离洛阳,逃到了陈留不过曹还是十分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陈宫陈宫帮他度过了劫难曹当然心急自己现在就是白丁一个,万一董卓下个诏书什么的或者找人刺杀自己什么的,自己的小命就没啦自己该怎么办?拉杆子自保喽于是曹散尽家财,招揽义兵,自己同族的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全来了,乐进和于禁也慕名来了他还想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袁绍袁绍现在还是不放心自己的地盘,生怕被董卓端了,所以他就带兵去了河内的怀县,驻扎了下来桥瑁接到袁绍的书信,也没闲着,假借三公的名义,发表了震惊天下的讨董檄文董卓看到檄文的时候,顿时头大如斗檄文是这样写的:逆贼横起,而贤人生昔诸吕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忠臣不发,社稷难安余读秦纪,赵高跋扈,李斯附逆,百二秦关,一朝易主,非丧楚汉,但毁于奸丞相董卓:自称忠良,然数其实,大谬而非;黄巾之时,兵败河北,贿赂阉宦,而得免罪先帝器重,得敕刺史,封鳌乡侯然不思报恩,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凉军,常有不臣,饕餮放横,伤化虐民,君子不齿卓为诸侯,承资跋扈,肆行凶忒故太生三万,被戮皇廷,杀士奸女,自称搜牢,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彷徨东裔,蹈据无所群凶犯驾,天子势弱,卓行废立,忤逆之举,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宗,所恶灭族群谈者诛,腹议者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细政苛惨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当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如律令!”

  各地的州郡都接到了这份讨董檄文,纷纷起兵响应最先响应的自然是袁绍,他和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并把冀州牧韩馥留在了邺城,让他供应粮草,并诏告天下自己已经起兵讨董豫州刺史孔伷(音zhou,意同胄)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屯兵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各有数万兵马,声势十分浩大大家都已经起兵了,自然需要一个盟主大家便一致推举袁绍不仅仅是因为袁绍的家世,更因为他诛杀宦官的功劳,以及不和董卓合作的态度但袁绍却拒绝了,原因很简单,自己的叔父袁隗一家几十口人还在洛阳哪,还掐在董卓的手里呢袁绍的理由还很充分,你看我们现在兵分三路,北边是我和王匡,南边只有我弟弟袁术,中间是你们一大坨子,你们人马最多,自然应该从你们哪里选个盟主,大家好统一进军,而且你们是主力嘛袁绍不想做盟主,袁遗,桥瑁,孔伷自然也不能做盟主,大家是一脉相通的呀,都是老袁家的势力他们便想到了刘岱刘岱字公山,东莱牟平人他的父亲刘舆曾经做过太尉,父子两都是儒学大家,最重要的是刘岱是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就不同寻常了刘岱心里也跟明镜似的将来无论讨董是否成功,洛阳肯定是要死一大片人了,董卓的刀岂是白给的?只是耍给我们看的?如果自己当了盟主,将来这些人的死都会记在自己头上,自己以后就别想安生了于是,刘岱也拒绝了袁遗的提议,他提出了新的人选,曹刘岱还对袁遗说,我们都不太合适,只有曹合适你想啊,曹现在是对联盟最积极的人了他是宦官的后代,他需要功绩,需要出人头地,现在当盟主就是最好的机会,你想当,曹愿意么?为了我们能够合力讨董,我认为应该把盟主的位置给曹再说曹放荡不羁,不会在意这些小事情的曹心里当然也跟明镜似的他突然十分恨袁绍象这样讨董的大事,岂是犹犹豫豫,瞻前顾后能够成功的?现在都是什么时候了,你还顾及洛阳的家小?再看看对自己虎视眈眈的袁遗和刘岱,这都是些什么人啊?还没到虎牢关,就先算计起自己的人来可自己还有选择么?这群废物搞得自己没有选择的机会,废物啊!曹心里问候刘岱等人家里的女人无数遍,表面上却义愤填膺,说什么铲除暴君,义不容辞曹站在高高筑起的祭坛上,顶着凛冽的寒风,高声朗读盟约: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祸害无穷,毒杀弘农,百姓被难,如此以往,社稷沦丧,四海倾覆我等同举义兵,共赴国难,同盟中人,齐心一力,尽我臣节,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有渝此盟,死于非命,祸及子孙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众人皆三叩九拜,发誓不讨伐成功,决不撤兵与之相对的袁绍和袁术却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不说自己是支持联盟,还是不支持联盟,一副置之不理的架势袁绍现在顾不上曹他们了袁绍和王匡进兵怀县以后,牛辅就打过来了自己带的一万郡国兵和王匡的一万郡国兵,哪是牛辅两万骑兵的对手,只好龟缩在怀县内,据城坚守看着城外围得密密麻麻的骑兵,看着他们射出来如乌云般的箭矢,自己能守住怀县就不错了,哪还能跑的出怀县,给曹他们送信呢?

  袁绍既担心怀县被攻破,又担心自己的渤海郡被牛辅抄了,心急如焚袁术同样不想理曹他们本来袁术看不起曹他们,现在好了,曹成盟主了,那自己成什么了?小卒子?你们既然把我袁术凉到了一边,那你们就自己打去吧,就凭你们能攻破虎牢关?打进洛阳?做梦去吧如果让自己当盟主还有可能,哈哈袁术有骄傲的本钱,因为江东猛虎孙坚来了孙坚也是个赌徒,和袁术臭味相投他们钢铁一般的关系就是在赌桌上建立起来的,坚硬如铁,无人可比孙坚字文台,原是吴郡富春人,现在担任长沙太守孙坚本是一个瓜农的后代后来这个瓜农发财了,有钱了,赶巧孙坚也长大啦孙坚的父亲就给孙坚花钱买了个士籍有了士籍就可以做官啦,孙坚就去县衙当了小吏,最小最小的官吏孙坚感到自己被人看不起,就吹嘘说自己是孙武的后代在吴郡有几百户姓孙的,都称自己是孙武的后代反正没有家谱,你们随便查孙武可是兵圣,不得了的人物,人人都知道吴郡这么些人,都是孙武的后代孙坚只是个小吏,就被派去从水路运送官府的东西去青州,不知道孙坚的运气是好还是不好,碰到海贼了孙坚看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索性把海贼的船给凿穿了,然后回来吹嘘说自己杀了十几个海贼于是孙坚名气大噪,孙家的祖坟开始冒烟了随后吴郡从吴城迁来了一户吴姓人家,是一家开始败落的士族,家里的主心骨在洛阳被杀啦,家里还有大小俩个美女孙坚在集市上看到大美女以后就魂不守舍,朝思暮想了,还让自己的父亲去提亲英雄配美女嘛好事!吴家的人十分高兴,就去打听孙坚的家世一打听不要紧,坏了,这年头可是非常重视家世的,孙坚哪是什么英雄哦,就是一个瓜农暴发户的儿子,士籍还是花钱买的门不当户不对,吴家的人就准备棒打鸳鸯孙坚听了急了,拿着刀就跑到吴家里,用刀指着吴家的人说,嫁不嫁?不嫁把你们都砍了吴家的大美女看不下去了,说,不能因为我一个人把大家都害了,我还是嫁给他算啦可孙坚不干啦,谁说的只嫁你一个,我要俩吴家的人无可奈何,真是秀才遇到兵了,只能感叹自己家的主心骨没了,到处受人欺负,世道不公啊只好把两个美女都嫁给了孙坚赶巧当值朱俊正在吴郡,听说了孙坚杀海贼的事情,就把孙坚收为弟子,还带着孙坚去了洛阳孙坚的祖坟冒青烟了这孙坚还真不是盖的,那真是勇猛刚烈朱俊打宛城黄巾余孽的时候,孙坚第一个冲上了城墙,大破黄巾后来跟着朱俊东征西讨,立功无数186年,太尉张温讨伐边章韩遂的时候,张温专门把孙坚调到了西凉孙坚也不含糊,来西凉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劝张温把董卓杀了,还列数了董卓按兵不动等三项罪状张温先破北宫伯玉于美阳,后被羌人和边章堵在了葵园峡,只有孙坚和董卓跑掉了再后来就是区星起义,孙坚不用一个月就平定了,还跨界征讨了周朝,郭石等人在零陵,桂阳的起义,整个魔挡杀魔,佛挡杀佛,所向披靡以至于后来起义的人听到孙坚的名字就跑路孙坚也被封为乌程侯孙家的祖坟冒烟冒大发了袁术跑到了南阳,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赌友孙坚他写给给孙坚说,你呆在长沙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干嘛?造人啊?快来中原吧,这里的天地才是我们兄弟驰骋的地方,才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地方孙坚立马起程,还顺便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杀王睿的接口是不知道,杀张咨的接口是你堵了我勤王的路了王睿和张咨哪敢和孙坚作对?不但好酒好肉,还美女伺候着孙坚还是杀了孙坚一和袁术会合,立刻杀奔阳人,打败了胡轸(音zhen)的五千兵马这下好了,孙坚家的祖坟着火啦

廖家的族谱

第一世(始迁)文友 相传为旺公之子雅好孔子春秋元末避乱隐于巢湖之滨诗书教子不求闻达实高尚之流也因子永安永忠功赐封侯爵妣□氏子五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