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有多少后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3收藏

袁世凯有多少后代?,第1张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有17子、15个女儿,并有47个孙儿女。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文会(1901一1950),祖居天津南门外芦庄子(又称芦家庄)。祖父袁老先,哥仨都是秃头,共生子侄八人。袁文会之父大排行行七,名袁国璋,生二子,长子袁文会,次子袁文德(文德为人老实、好学,于1935年万国公寓凶杀案后被吓死)。

袁老先为芦庄子著名混混,在日租界松岛街设立脚行锅户,旭街至海光寺这条街上的日商洋行和中国商店,凡装卸货物一律须由袁家脚行承包。袁老先很有点武功,手使一把特制铁锨,他弟兄及子侄十余人,在芦庄子一带形成一霸。1898年袁家扩展霸业,老七袁国璋到北城根估衣街争夺当地脚行,老七很有臂力,在与对方争斗中失手打死了人,被清官府逮捕后,判处充军山东。是年正值山东义和团兴起,袁国璋趁乱越狱逃跑,参加了义和团。庚子义和团失败后逃回天津,两年后去山西参加清军,自此永无音信。继而袁文会母死,他与弟弟文德同由其八叔袁国玺抚养。

民国初年袁老先弟兄相继死去,袁家脚行也逐渐衰落。老八袁国玺改行,在芦庄子开设宝局(赌场),利用其父兄的余威和与日租界交界的有利条件,生意非常兴隆,故而无暇照顾袁文会弟兄。

这里看到的是在焦桥东平村拍到的几个大缸,这几个大缸据说都是袁家的遗物,其中中间最大的这一个,人们传说这是当年运桂花的大缸。运什么桂花?传说袁紫兰在柳州发现了吴三桂的藏宝洞,每年都要往家运金银财宝。怎么运呢?从广西到山东,好几千里,那沿路上这个盗匪出没,把它劫走怎么办。他就想了个办法,就是说我们家的老爷子很喜欢我们广西的桂花树,每年我都要买一些桂花树给他送回去,然后在缸的下面铺上金银财宝,然后上面再栽上桂花树,浇上水让这棵树长的很茂盛,一人一辆独轮车,车的一边固定上一个大缸往回运。那个时候的独轮车是木头轮子,木头轮子走过的地方,在那个土路上,压下去的痕迹都有相当的深。所以,就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把他的这个财宝运完。后来还有人说,为什么他的儿子又到柳州去了?他的孙子也到柳州去做官?他们说,可能是那财宝没运完,儿子、孙子用接力赛的方式把财宝运回来的。这是一种猜测,不一定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袁守侗本身这个人作为朝廷命官,他自己就查办别的封疆大吏的贪污案,就办过好几次,你说他自己能去办这样的事吗?总之,这个袁氏家族的遗物现在破坏得相当严重。所以,给后来整理袁氏文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前面说过,这个河南沈万三,山西康百万,这两个家族他们的庄园现在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特别是康百万庄园,面积是乔家大院的十九倍,每年的门票收入都在百万以上。河南沈万三的故居,在昆山的周庄,因为周庄是著名的旅游风景点,所以这个沈万三故居每年接待的游客量也相当地大。现在,焦桥镇东平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想重新恢复袁氏的一些文化遗迹,开发一下袁氏文化,如何去整理发掘袁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比方说袁家的官宦文化,袁家的建筑文化,袁家的教育文化,袁家的孝道文化,怎么去开发这些东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服务。这应该成为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也希望有些有志之士、有识之士能够参与到这里面来。

最后,把一首打油诗献给大家:

尚书旧迹何处寻,於陵焦桥六七村。

避暑山庄隐白峪,太湖灵石默红尘。

几历战火碑犹在,一场浩劫祠无存。

身逢盛世空怀古,忠孝遗风任凭临。

他的儿子袁俨(天启),后来中了进士,最后以广东省高要县的县长退休。

了凡先生的后代,第十三代袁炳坤先生,还住在他的老家(浙江,嘉善),他是一个学校的老师,现在退休了,他今年八十三岁。

袁黄嫡系后人吴江汾湖镇(原芦墟镇)的袁炳坤,在写给汾湖镇分湖诗社张舫澜社长的信中说:“余祖先自陈州(今河南淮阳)徙江南,散居吴越间。自余廿二世祖富一公珍由语儿溪(今浙江桐乡西南)徙居嘉善净池(陶庄)历近三百年。

记载于袁氏家谱。嘉善陶庄的始迁祖为袁珍(字富一)。万历八年(1580年)袁黄在芦墟镇西的来秀里寻得陆龟蒙遗址,决定定居下来,第二年袁黄儿子袁俨在来秀里出生,万历十四年(1586年)考中进士,之后就离开江浙从政宝坻,征战朝鲜。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袁黄举家从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搬迁至苏州府吴江县芦墟镇赵田村,从此自称“赵田逸农”,著书隐居赵田村达十二年。死后,依其遗愿葬于嘉善县惠民镇王家村毒蛇浜(解放后改独社浜)。

嘉善县陶庄袁家埭的袁姓人家,仍能与袁黄晚年的归隐地吴江市赵田村的袁姓排辈论序。嘉善陶庄镇的袁家埭的袁姓,就是《袁氏家训》所说的“今陶庄诸侄孙相往来者,于汝辈无五服之外亲支。”

扩展资料

袁了凡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故居陶庄镇),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中(1586)进士,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

万历二十年(1592),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据不完全统计,袁了凡共计有著述22部,198卷,主要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评注八代文宗》、《宝坻政书》、《两行斋集》、《劝农书》、《史汉定本》、《群书备考》、《历法新书》等。袁了凡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部大藏经《嘉兴藏》的最早倡刻者。

不过,袁了凡当年普遍受到当朝的学风批评,王夫之批评其经义说:“经义之有茅鹿门、汤宾尹、袁了凡,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明史·陈幼学传》载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后经陈氏“驳正”,“镂板尽毁”(卷281)。

可知其人生前身后很招致了些争议,而其《功过格》,黄宗羲则说奉行《功过格》者“与鬼神交手为市”,张尔岐也说袁黄“与天地鬼神为市”,这是切中要害的批评。后明末大儒刘宗周撰《人谱》以明儒家之道德实践,对流行于其时的袁黄《功过格》进行反拨。

袁了凡是浙江嘉善人,一说江苏吴江人。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证,袁家祖居嘉兴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元末时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发生“靖难之役”,袁家因与反对燕王的人有交往,而受到牵连被抄家。

袁了凡的曾祖的父亲幸免于被捕,开始四处奔走逃亡,后定居于江苏吴江。袁了凡的曾祖袁颢作了吴江县徐氏的女婿,并入了吴江籍,著有《袁氏家训》以训导袁氏后人。

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称与其一同参加会试的嘉善县书生为“同袍”,另据清人彭绍升所作的《袁了凡居士传》记载,袁了凡的先祖入赘到嘉善县,所以他得以补为嘉善县学生。本文根据上海图书馆藏《袁氏家乘》和袁了凡主编的明万历《嘉善县志》等资料,参考

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实地调察袁了凡墓,并对袁了凡及其《了凡四训》进行考证,以弄清渊源关系,理清事实真相。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袁黄举家从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搬迁至苏州府吴江县芦墟镇赵田村,从此自称“赵田逸农”,著书隐居赵田村达十二年。死后,依其遗愿葬于嘉善县惠民镇王家村毒蛇浜(解放后改独社浜)。

-袁了凡

袁术是东汉末年割据的群雄之一。他的老家在汝南汝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水。他的家庭是东汉的四世三公名门之后。他年轻的时候,在东汉为官,做到了河南尹,虎蕡中郎将,可以说少年的武勇奠定了他的基础。

汉灵帝驾崩的时候。这个袁绍因为自己的上司大将军何进被杀,他打进了皇宫,焚烧了南宫九龙门以及东西宫。无论是谁当皇帝,这种焚烧皇宫的方法都是罪无可赦的。

所以董卓进入洛阳以后想拉拢他,他自己有先见之明,留之大吉,跑往了南阳。有人说元素不是开始在南阳盘踞吗,为什么不叫南阳王?实际这个时候他的势力并不大,且在南阳横征暴敛,有兵力无名望。

袁术有一个庶出的哥哥,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袁绍。这两个兄弟各有兵力,互相的对拼起来。作为嫡出的袁家的子女袁术,不蒸馒头争口气,想消灭掉哥哥,结果被哥哥的盟友曹操打败。于是袁术杀死扬州刺史,真正的盘踞在扬州。成为一方的势力诸侯。而此时的他,打败刘备与徐州,差一点杀了真正的曹操,这无论如何奠定了他的志气和声望。

这是他的根据地以及发家吉祥地。此时汉献帝跑到了黄河以北。袁术认为自己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于是在建安二年称帝。淮南袁术自此扬名。

这个地方也不是因为风水好。袁术心焦气傲,用武力割据,实际他的确是打败了曹操,自己在军事上也很有才华。而那个时候,汉献帝已经逃到了黄河北面,袁术想称帝,想法也是不错的,毕竟来说他是旧朝老臣,老百姓还听这一套。但问题就是想恢复汉室或者打着汉室旗号踹他人的太多了。袁术目光还是短浅了。只是说他急于想定江山而已。

淮南当然是袁术的顶峰。所以历史上称为淮南元术,有因为他有称帝的历史,所以又称淮南王。

感谢你的阅读。

三袁是指的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朝时,湖北有一户姓袁的人家。袁家有兄弟三人,三兄弟非常友爱,而且他们从个个聪明机敏。但他们从不自持聪明,打小便勤奋好学,对人便是彬彬有礼,深受乡里喜爱。教书先生们都觉得袁家三兄弟是品学兼优的可造之才,于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他们。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兄弟三人都长成了大人,各自学有所成。后来,兄弟三人都成了中国杰出的大学问家。他们就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史称“公安三袁”。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物。

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明末辽东也有三袁并称,他们是袁崇焕、袁可立、袁应泰,后人称“武三袁”,故又有前者“文三袁”,后者“武三袁”之说。“武三袁”中除袁可立光荣退休寿终于家,其余二人皆无善终,袁崇焕被晚明朝廷冤杀,袁应泰殉国于阵前。

三袁故里

在公安县城西30公里孟溪村。为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创始者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故乡。四周丘陵起伏,湖堰相间,村中荷叶山,乔木干彰,青翠如绘。其下三袁祖居,尚存其祖父袁大化所筑桂花台,其母龚氏放帘台。

三袁当年外出时的上马墩。村东200米处,有袁宗道、袁中道墓葬,高约1米余,上植青草。往东数里,有三袁诗文中写过“银杏熟果堕佛髻”的义堂寺白果树,葱茏苍翠,遮天蔽日。其故乡之美,真可谓“山之苍苍,水之晶晶,树之森森”。

袁克桓有二子五女。长子袁复(家宸),1947年曾赴美国留学,建国后回国从事教育工作。当时他所在的学校要扩建校舍,袁家宸主动提出将父亲留下的一块九亩的土地无偿地献给学校。1958年,当他们听说北京天安门广场建设需要一批风景树时,又主动提出将北京香山四王府祖坟上的二百棵松树献给了国家。北京市人民政府当时给他们作价50元,但他们分文未取(秦炳南:《银丝两鬓,一片丹心》,《教工月刊》1984年第5期)。曾担任天津市河西区政协委员。次子袁家卫一直在上海。关于袁家卫,袁克桓的长子袁复记录说:“父亲去世后,家卫受妻子朱章绣调唆,将父亲的启新、江南等各公司股票,全部据为己有,以致母亲与他对簿公堂,并宣布脱离母子关系。”

五个女儿中,袁家英、袁家仙、袁家蕖、袁家菽都先后定居美国,最小的女儿袁家芯,一直在天津市从事教育工作。

孙辈袁弘哲,现任天津市政府驻纽约办事处主任,创办有船运公司,曾于2007年3月14日回项城省亲。

袁世凯有多少后代?

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共有17子、15个女儿,并有47个孙儿女。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