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介绍及评价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1收藏

萧红介绍及评价,第1张

作家。女。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26年毕业于呼兰县高小。1929年在哈尔滨市立第一女中读书,并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20岁时,因反抗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后到北平女师大附属中学读书。离校后开始过流浪生活。曾参加地下党员组织的“星星剧团”,同时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4年先后到青岛、上海,结识了鲁迅、茅盾、叶紫等左翼作家。1935年发表由鲁迅作序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从此蜚声文坛。1936年去日本养病,并从事写作。1937年回国,并和端木蕻良、胡风等创办文艺月刊《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斗争。1938年应李公朴之邀赴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迁居香港。她的作品善于运用东北方言描绘东北地方生活,语言清新流畅,有如串串珍珠,光彩夺目。文笔既有现实主义愤世嫉俗的热情,又有自然主义的锋利和冷静。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短篇小说集《牛车上》,散文集《商市街》、《旷野里的呼喊》,传记文学《回忆鲁迅先生》以及《萧红选集》等。

萧红作品 ==>古籍电子书:萧红 古籍书目:萧红

检索萧红 ==>古籍全文检索:萧红全站站内检索:萧红

萧红萧军分手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说他们并不般配

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萧军和萧红的故事多少都能有些了解。他们一生中有着大量的通信,但大多因为时代的缘故而散失了。幸好萧军先生活到了“文革”以后,从1978年开始,他就开始整理注释和萧红的通信,并且每一封信都[详细]

揭秘:萧红曾把作家鲁迅比作祖父一样温暖人心

萧红是以一个小女人的样子出入鲁宅的,在这里,她可以没有过去。在这里,她可以选择记忆萧红简介,她只需记得祖父的后花园里面的花儿草儿虫儿鸟儿。如果可以,此后的种种最好能从她生命中挖去,然后一切全留在现在,留在这里。[详细]

萧红惊心动魄的一生是文字与人生一起脱轨

萧红文字与人生一起脱轨是对萧红短暂一生最好的总结,这句话形象概括了萧红惊心动魄的人生历程。萧红萧红文字与人生一起脱轨可以从萧红的三件事里看出来。一是萧红出身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家庭富裕,衣食[详细]

揭秘:才女萧红与端木蕻良如何从相爱到离婚的?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一生追求爱与自由,而她只活了31岁,在这短短的31年里,她却与多个男人有着感情纠葛,可见她的魅力之大。虽然萧红与萧军的恋情被很多人熟知,但与萧红结为夫妻并在[详细]

萧红一生中的几段恋情:萧红为何屡遭无情男人抛弃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是智商极高,情商极低的“第一苦命女子”。萧红曾说自己是红楼梦里的香菱,的确,萧红身世坎坷,特别是她的情感经历波折复杂,她渴望爱情[详细]

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 民国四大才女的最终结局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作为《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闻名20世纪初京津地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才华,被称[详细]

揭秘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坎坷的人生经历

萧红简介,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出生于1911年,卒于1942年。萧红乳名荣华,原名叫做张乃莹,笔名除了萧红外还有悄吟、田娣等。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画照萧红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一个封建地主[详细]

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民国四大才女的传奇人生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风华绝代的“剩女”、最后一位女诗人——吕碧城吕碧城(1883年-1943年) ,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父亲吕[详细]

民国才女萧红被萧军抛弃是因为没有“妻性”?

萧军在八十年代对萧红信件注释时萧红简介,专门就二萧分手写了很长文章。在结尾处他仍然忿忿不平地写道:鲁迅先生曾说过,女人只有母性、女性,而没有“妻性”。所谓“妻性”完全是后天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大意如此)萧红[详细]

端木蕻良并非绝情男 在萧红去世18年后才续娶

31岁,对一个女人来说,本应是享受家庭幸福的时光,但萧红的生命却在那一年戛然而止;9年的创作时间,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是那样的短暂,但萧红却为世人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三段婚姻在旧时期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是那样的难以[详细]

赵圭玉

李叔正

罗复仁

孙汝敬

赵好德

杨思义

滕德懋

刘惟谦

端复初

端孝文

严德珉

一部分是萧红的命运不好,另一部分是萧红自己遇人不淑,没有找到一个对的人,就付出自己的全部。

说萧红被六次抛弃,其实是不对的,应该是五次,还有并不全都是被男朋友抛弃的。她的第一次是被自己的母亲抛弃,自己的母亲因病去世,又因为父亲极为严厉,童年的萧红就失去了被爱的感觉。她的一生都在渴望被爱,都在寻找被爱。

第二次是被自己的初恋男友抛弃的。萧红被父亲早已安排和官宦公子哥结婚,但是萧红自己却不同意,和已经有老婆的表哥恋爱了,而表哥因为家庭压力被迫离开了萧红。

自己和表哥的恋爱被父亲知道了,父亲罚她到老家反省。萧红不愿意自己逃跑出来,因为无人依靠便到了未婚夫家。未婚夫家已经不同意萧红国门,但是未婚夫却看中了萧红的美貌,两人在旅馆中开始了“幸福的小日子”。没多久萧红怀孕了,而这位公子哥却无情的抛弃了萧红,这是萧红第三次被抛弃。

怀孕后的萧红又遇见了多才的萧军,萧红不顾一切压力,和萧军在一起了。虽然萧军当时欠债累累,萧红依然决定和他共度难关。萧军是萧红的第一任伯乐,他引领萧红进军文学圈,萧红也是快速进步,成为当时有名的“小小红军”。

可能就是萧红的脚步太快,萧军没有及时跟上,萧军出现了自卑感,也许是男人那脆弱的自尊心在作怪,萧军成为抛弃萧红的第四人。

情场失意,职场得意。萧红在情场上失败了,可是她在职场却在不断高升。鲁迅是萧红的第二任伯乐,他如同父亲和兄长般关心萧红,温暖了萧红那颗孤独的心,他还帮助萧红解决一些职场问题,让萧红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可惜鲁迅在不久后就因病去世,萧红又被无情的“抛弃”了,鲁迅也成为抛弃萧红的第五位。

萧红的最后一任男友叫做端木蕻良,他并没有抛弃萧红,他非常喜欢萧红。虽然萧红怀有萧军的孩子,他依然决然的和萧红结婚。只是遗憾的是萧红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先是妇科病、肺病、误诊等,导致身体非常虚弱。

萧红最后在生病期间一直都是端木蕻良陪伴,他找最好的医生,创造当时最好的医疗条件来给萧红治病,可是萧红还是离开了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萧红被六次抛弃,是有些严重的。萧红真正被男友抛弃的只有三次,分别是表哥和公子哥、萧军。这三次是和萧红没有选对人,就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而男友端木蕻良并没有抛弃萧红,他才是萧红那个对的人,他是真的爱萧红,愿意为萧红牺牲一切,放弃一切。萧红的后半生有了他,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而剩下的两次是被母亲和亦师亦友的鲁迅,这两次是和萧红无关的。只能算是萧红的命运不济。

说到这个萧红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其实不能说有意思,这个人非常的有才华,是真的给力,但是有才华的人很多时候感情的事情却不好,当时这个萧红被汪恩甲单方面解除婚约后,又和汪恩甲同居并怀孕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萧红到底图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就着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

1911年,萧红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小时候的萧红是个调皮蛋,经常被祖母用大针狠扎萧红的手指,疼的哇哇大叫,她经常把边吃的偷出去给穷人,被母亲发现,拿大铁叉追打她的腿,他的父亲更是性格暴躁,贪婪无情。

九岁母亲去世,后母和她如同陌生人的关系。唯有祖父,眼睛永远是笑盈盈的,给与了萧红仅有的爱和温暖。

萧红的文学启蒙,也是从祖父教她念诗开始的。

萧红从不甘心成为一个平庸的人。1926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她渴望受到更好的教育,提出想去哈尔滨上学,遭到家里人的极力反对。

萧红不肯妥协,大喊,不上学,便出家。家里人怕萧红出家当修女,只好勉强同意她外出求学。

但此时,父亲却自作主张,给她订了亲,对方是当地小军阀的公子汪恩甲。父亲希望萧红毕业之后,马上回来和汪公子成亲。

可是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萧红,不愿当小媳妇,满脑子新思想,向往着更为辽阔的天地。

汪家人大敢愤怒,觉得使他家人蒙羞。一怒之下,告到法庭上解除婚约。而萧红则被家人拉回乡下老家软禁殴打。伯父甚至扬言要把她打死。

还是在好心小婶的帮助下,她躲在一辆卖白菜的马车上,才逃出这个家庭。父亲盛怒下召集家人,宣布开除萧红族籍。勒令大家不能和她来往。贫病交加的萧红,被亲姑姑拒之门外,投靠亲人无门,只能在天寒地冻的哈尔滨街头流浪。

然而命运弄人,在走投无路时候,再次和汪恩甲相遇。她只穿一件夹袄,一条绒裤,一双透孔的凉鞋,蓬乱的头发,面带饥色,好像好几天没有洗脸,样子非常的狼狈。

汪恩甲很吃惊,我以为你谈婚后,过的很好的日子,可是你现在怎么……萧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举目无亲,又找不到工作,只能沦落于次。

汪恩甲动了恻隐之心,带她去了旅馆,给了她一杯热水,他们同居了。

萧红终耗不过这混乱的世界。

有人认为,萧红之所以被萧军抛弃是因为萧红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其实从一开始萧红和萧军的结合就是一场错误,两人的结合只是当时环境影响下一时的渴望和依附,当萧红的名气水涨船高,萧军心里不平衡,并且在婚姻中屡次出轨,最后导致关系破裂。萧红勇敢地追求爱情,选择以逃婚的方式对抗封建礼教下的婚姻制度

萧红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出身于地主家庭,因为幼年母亲去世,父亲对萧红非常严格,甚过于苛刻,让萧红在童年时期没有感受过父爱。原生家庭对萧红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并不影响萧红勇敢追求爱情,在14岁那年父亲做主将萧红许配给一个军官的儿子,从此,萧红的爱情的劫难来了。

17岁的时候萧红红认识正在大学读书的远房表哥,虽然已经有婚约在身,但是萧红依然选择了爱情跟表哥在一起,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家里的反对,和经济上的控制让表哥放弃了肖红,就是萧红第一次被爱情所抛弃。

萧红被未婚夫抛弃,万般无奈之下萧红对外求助,因此认识了肖军

即使这样未婚夫汪恩甲没有放弃对萧红的追求,反而努力地想尽办法接近萧红,萧红非常十分感动,认为自己的爱情终于到来了。于是选择了跟汪恩甲在一起。没有想到汪恩甲的家人知道此事大为恼火,因为萧红当初逃婚的事情让汪家丢尽了脸面,于是强迫汪恩甲跟萧红分手。

当时汪恩甲表面答应家人,暗地里和萧红生活在一个旅馆里面,当时萧红已经有孕在身,汪恩甲在一次回家取钱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回去,身怀六甲的萧红就这样抛弃在了旅馆里面。再次被爱情抛弃的萧红无计可施,旅馆老板又萧红要房钱,萧红交不出被扣为人质,老板扬言要将萧红卖到妓院,当时肖只能向当地的报刊主编求助。主编于是拜托萧军到旅馆去看望萧红,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萧军和萧红初次见面,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和经历逐渐产生了情感

当时的萧军已经在文艺圈有一些名气和地位,这时的萧军对于走投无路的萧红来说就是生命里的一道光。即使萧军蓬头垢面,衣着褴褛,但在萧红的眼中都是如此的英气勃发,萧红的心中产生了异样的情愫和爱恋。

但是对于萧军来说,刚刚开始见面的时候,萧红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而且怀孕在身,根本没有吸引到萧军的注意,萧军只是将朋友托付的东西放在桌上就要离开,没有想到萧红要求萧军留下来聊天,畅谈自己的经历,甚至将自己写的作品给萧军看。两人经过这次聊天之后,因为相同的经历和对文学的爱好,爱情渐渐在两个人身上发生了。

萧军将萧红从危难中救出,两人正式开始同居生活

但是萧军身无分文无法将萧红从旅馆救出,只能送些日用品和食物,正当这个时候,松花江的一场洪灾来临让事情有了转机。萧军趁乱将萧红从灾难中救出,从此两人开始了六年的同居生活,对于这段相遇被萧军形容为一次拯救。

当时的萧红身欠巨,同时又是未婚先孕的女人,这个时候除了留住萧军之外没有别的方法。而萧军军本性放荡不羁,两人与其说是相爱,不如说是相互满足对方的需求和渴望。

萧军和萧红相处多年,才子才女因为诸多原因分手,令人不胜唏嘘

在六年的同居生活当中,萧军曾经多次想要抛弃萧红,即使后来萧红在文艺界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名誉,并且深受鲁迅的重视,但在军的眼中萧红一无是处。萧红因为贫穷,产后后遗症而浑身是病,这样的萧红对于小军来说更没有任何吸引力。

萧红在朋友提议下两人去日本旅居半年,本想着抛开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却就在这半年的时间里面萧军爱上了朋友的太太,萧红只有无奈地回到国内。至此萧军和萧红彻底走上诀别,而此时萧红已经怀上了萧军的孩子。

可以说,萧红的一生过的非常凄惨,未婚怀孕,一生经历过几段不堪的感情,多次遇到渣男,饱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导致萧红在31岁的时候就早早地离开人世。可以说,萧红和萧军的结合只不过是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两人相互寻找的一根救命稻草,也许曾经两人爱过,但是在激情和依附失去之后,就会露出本来的面目。

评价萧红的一生如下:同样身为民国时代的女作家,萧红与张爱玲是不同的。

她们都是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女性,并积极与父权制以及旧文化作斗争。

张爱玲对人性软弱的嘲讽,自然地溶于情爱,她既卑微又高贵,她的故事肮脏又高明。

萧红是不同的,她的文字凄厉,爱恨从不隐藏,故事里的人物也大多爱憎分明。

萧红对人性的观察是直白的,她惯于赤裸裸地发问,如一弯锋利的明月。

萧红的一生,受鲁迅影响很深。

鲁迅曾称她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甚至可以说没有鲁迅的提携就没有萧红的成名。

萧红之所以能受到鲁迅如此的器重,正是因为她对人性的刻画真实鲜明且透彻。

1936年,鲁迅病逝,当时尚在日本的萧红写下《海外的悲悼》等作品怀念他。

萧红生命短暂,仅仅活了31岁便病逝他乡。

短暂的一生使她没有机会完成更多作品,没有机会儿孙满堂,更没有机会驳斥那些以她做文章的男人。

童年时代便被裹挟在洪流中的萧红,即便面对诸多针对女性、针对激进文学的阻力,仍然成为了上个世纪反抗与觉醒的力量中出色的一笔。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萧红生命的最后几年,在《呼兰河传》中写下的这句话,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她的一生。

无论是被抛弃的一生,还是短暂不幸的一生,回顾萧红,都应该记得她在文学上,浪漫且热切的黄金时代。

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张廷举接受过新式教育,但仍无法摆脱重男轻女的观念。

萧红作为家中长女,其出生并未受到重视,反而受尽冷漠。

幼年时代的萧红,所接受的关爱只来自祖父一人。

1940年,萧红在香港完成《呼兰河传》,这本近乎自传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她与祖父的感情之深,“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

”父亲冷漠、母亲早逝、祖母暴力,萧红的童年生活中唯一的光束便是来自祖父。

她的童年生活,奠定了萧红短暂一生的基调,她始终被时代裹挟着、拉扯着。

不幸的是,萧红十八岁时,祖父去世了,也带走了她对家庭最后一丝留念,于是她不顾家庭反对出走北平,入读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

彼时的萧红,如同离家出走的娜拉般毅然,决心自己探索自己的命运。

然而娜拉走后怎样?正如鲁迅演讲中所言,没有经济大权的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离家一年后,生活陷入困顿的萧红只得回到家乡。

这次回到呼兰,萧红便被软禁于家中。

1931年10月,九一八事变后没多久,萧红便从家中逃到哈尔滨,与未婚夫汪恩甲在旅馆同居,不久就怀孕了,临产期近时汪恩甲不辞而别,萧红被困在旅馆。

这时,萧红写信给报社救助,萧军便被派来帮助萧红,二人由此结识。

二人相识后不久再度相爱了,也曾有着共同的文学理想,但几年后两人感情再度破裂,而萧红也在怀孕时再度被抛弃。

后来的萧红与端木蕻良结婚,端木蕻良看似文质彬彬,实则贪生怕死。

40年代年炮火连天的香港,没有倾城之恋的奇异浪漫,只有被端木蕻良再度抛弃的萧红。

每逢提起萧红,她的几段恋爱便为人们津津乐道,有人说她一生悲戚落寞,有人说她依附男人又太作,似乎她的恋爱是人生抹不掉的污点。

萧红一生轰轰烈烈,无论感情还是文学,她热切追求自由,想要独立,但骨子里又无法摆脱一些旧式的思想,这与家庭的牵绊不无关系,其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始终都是插在萧红心上一把冷漠的匕首。

不幸的童年生活使萧红冲动、叛逆,但同样使她热切地走向文学。

如果现实坎坷,那文学就是萧红的避风港,那些在现实和丈夫身上没有得到的安全与欣慰,她都寄予于文字之上。

1933年,萧红发表小说《弃儿》,正式踏上文学征程。

既生于民国时代,萧红就免不了以文学为武器,书写那些备受压迫的人们,呼吁战斗与反抗。

上世纪30年代,正值日寇侵华,萧红的诸多作品带着进步色彩登场,揭露社会的黑暗,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萧红完成了著名中篇小说《生死场》的写作。

《生死场》写东北大地,那片萧红生长的地方,上演着一出出底层人民的苦难图,那是抗战前的哈尔滨。

《生死场》中,萧红笔下东北民族的韧性,对生活的反抗,带着她独有的狠劲,既坚强又顽固。

那时的鲁迅称赞萧红,是左翼文学的又一个实力作家。

  萧红生平简介 着个更详细

  萧红生平简介

  1911年6月1日,她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内一个地主家庭,取名张乃莹。

    1920年,生母病故。继母与她感情淡漠,父亲思想保守,专制顽固,只有年迈的祖父能给这缺少爱的孩子一点安慰。

    1927年,她考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女中读书,喜爱绘画和文学。

    1930年,父亲令她退学,准备与未婚夫王恩甲完婚。19岁的她既不愿让父亲把自己当礼物去交换富贵,又因劝伯父不要再增加佃户的地租而遭到一顿打,便逃出家庭。父亲宣布开除她的祖籍,后来与流浪街头的她相遇时也是冷眼相对,她亦终生不曾再回过呼兰县的家。

    1931年,这个无家、无业、无处栖身的姑娘,在窘迫之际遇上王恩甲,先受骗后被弃,孤身困于旅馆。

    1932年,在即将被旅馆老板贩卖以抵所欠旅食费时,她得到萧军的帮助,脱出困境。秋天,她与萧军结合,开始了共同的生活:他们租不起五角钱一天的铺盖,买不起五分钱一个的“列巴圈”;一个的鞋带断成了四截,另一个就把自己的鞋带分成两段,两个人束着;摄氏零下30度的严寒里,两个人穿着夏天的鞋子,饥肠辘辘地在雪地上奔走谋生……

    1934年,日伪在“满洲国”加紧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她和萧军因编辑进步刊物随时都有被逮捕的危险,便于6月离开哈尔滨至青岛。10月又因青岛形势险恶奔赴上海,两人同鲁迅接触并接受其影响。

    1936年,她因萧军的感情背离和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只身东渡日本。

    1937年,她返回上海。抗日战争发生,上海成为“孤岛”后,应李公朴之约,于次年初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书,其后和萧军分手。

    1940年,她和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办《时代批评》刊物。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发生,日军攻陷香港。她正患严重肺病,靠朋友的接济住院治疗。炮声隆隆中,端木蕻良弃她而逃。

    1942年1月13日,她被医生误诊为喉瘤,喉管开刀,病情恶化。18日,确诊为恶性气管扩张,第二次动手术换喉头呼吸管。21日,所住医院被日军占领,改为日本战地医院,病人全部被驱逐。22日,在战争与病痛的折磨中,她与世长辞,年32岁。

    病重的日子里,她已不能说话,只用笔在纸上写道:“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寥寥数语,写尽了一生的痛苦与挣扎、漂泊与无奈、奋斗与成就。

    作为女人,她几乎承受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全部屈辱——父亲的绝情绝义、未婚夫的始乱终弃、丈夫的背信弃义、爱人的临阵逃离;全部苦难——仅仅为了活命的生存苦难、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苦难、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种种病痛对身体的折磨……她颠沛流离于哈尔滨、上海、日本、北京、重庆、香港之间,独自以柔弱之躯抵御着饥饿、寒冷、病魔、战火,不然又能怎样呢?她的家早就对她关死了门,她的国正被片片蚕食,她的爱要么被践踏,要么得不到回应,她的一生啊,多的是凄苦、误解和嘲讽,少的是欢乐、安宁与温情。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一只盘旋徘徊在20世纪初荆棘林里的鸟儿!

    作为作家,她却并未颓然倒下,反而顽强地挺立着,以其柔韧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超拔于那个时代。

    在饥寒交迫的1933年,她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自此至1941年不到十年的岁月里,她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其中,《生死场》是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这部中篇小说首次以“萧红”为笔名,由鲁迅校阅、编订并作序,归入“奴隶丛书”之中。鲁迅对她寄与厚望,认为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在序言中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生死场》轰动了文艺界,被誉为中国文学难得的收获,成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

    萧红是从荆棘丛中杀出了一条血与泪的路,但她并未把创作当成个人情感的宣泄,取材上并未园囿于女性生活,而是着眼于群体——女性群体、民族群体、人类群体,艺术视野恢弘开阔,写作思想处于理性的自觉状态,语言明丽、和谐、沉静,没有幽怨、阴郁、罹怒,关于民族、关于历史、关于人生、关于人性……所有的感慨和无奈都沉在苍凉的底子里,使她迥异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女作家。这一点,在她后期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表现得就更为突出和熟练了。

    《呼兰河传》以闭塞的呼兰城为背景,展示了这里的风土、民俗和居民的生存状态、思想性格。这里,有明亮的天空、美丽的后花园、慈祥可爱的老祖父和自由自在的童年,“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树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也有荒凉、贫穷、冷漠、愚昧和野蛮,人们顺应自然、依附土地、信仰鬼神,不允许有任何个性、差别和改变,扼杀一切不驯与生机是全体居民共同的责任,而做这些又完全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善意。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仅仅因为“太大方了”,“不象个小团圆媳妇”,就被烧红的烙铁烙脚心,被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打出毛病后又被视为有鬼怪附身,被当众剥光衣服,放到热水缸里烫三遍又用冷水浇三遍——而这一家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善良,“为人谨慎,兄友弟恭,父慈子爱”。

    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40年,但其深刻、独到、穿透人性的思想内涵,超越了时限和地域,令一代代读者体验到它对心灵的观照价值,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中的第九名。

    观萧红其人,读萧红作品,令人想到《荆棘鸟》扉页上的那段话: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纸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萧红介绍及评价

作家。女。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黑龙江省呼兰县人。1926年毕业于呼兰县高小。1929年在哈尔滨市立第一女中读书,并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