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有什么历史名人么
编辑本段新泰名人
1师旷
(生卒不详)字子野,春秋时期鲁国平阳(今新泰市北师乡北师村)人,晋国乐师。
他精通音律,认为奏乐可卜吉凶,音乐可兴邦,亦可覆国,靡靡之音不可妄听。
他曾劝谏晋平公不要听商纣王的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音,平公不听。
结果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国力大损。
师旷也十分关心政治,他认为治国“惟仁义为本”“君必惠民”。
晚年潜心研究音乐,不幸熏瞎双目。
卒后葬于新泰。
墓前有宋代建的师旷庙。
2 鲍叔牙
鲍叔牙
鲍叔牙(生卒不详) 鲁国平阳(今新泰市汶南镇鲍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称。
少年时与管仲友善,两人合伙经商,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鲍叔牙从不计较,这就是有名的“管鲍分金”故事。
齐襄公乱政时,管仲随公子纠奔鲁,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莒。
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桓公想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力劝桓公释放管仲代己位。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得以称霸诸侯,齐国成为强国。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少鲍叔能知人也。
”
3 鲍勋
鲍勋 字叔业,泰山郡东平阳县(今山东新泰)人。
生卒年不详。
鲍信之子,因父战死而被曹操聘为丞相府掾属,后任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因刚正不阿,惹怒曹丕而罢官,不久出任侍御史。
延康元年(公元221年)出任侍中,随曹丕出猎并力谏获罪,被降职为右中郎将。
后因群臣力谏,曹丕不得不任命他为御史中丞。
曹丕讨伐东吴时,鲍勋又因力谏而惹怒曹丕,被降职为治书执法。
不久被人诬陷,曹丕即不顾群臣求情而将鲍勋杀死。
4 高堂生
〖高堂生〗(生卒年不详)亦称高堂伯。
西汉鲁(山东新泰龙廷)人。
专治古代礼制,汉初《礼》学最早的传授者,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
讫孝宣世,后仓最名。
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
据《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考证:“礼经》即《仪礼》。
初名《士礼》。
《士礼》所言,盖古人进退揖让之节,昏丧燕饮之道。
十七篇,在汉代凡有三本:一为戴德本;二为戴圣本;三为刘向《别》本,即郑玄所注本,亦即现今通行本。
其次第:一为《士冠礼》;二为《士昏礼》;三为《士相见礼》。
此三篇为冠昏,冠以明成人,昏以合男女。
四为《乡饮酒》;五为《乡射礼》;六为《燕礼》;七为《大射礼》。
此四篇为乡射。
乡以合乡里;射以成宾主。
八为《聘礼》;九为《公食大夫礼》;十为《觐礼》。
此三篇为朝聘。
朝以辨上下,聘以睦邦交。
十一为《丧服》;十二为《士丧礼》;十三为《既文礼》;十四为《士虞礼》;十五为《特牲馈食礼》;十六为《少年牢馈食礼》;十七为《有司撤礼》。
此七篇为丧祭。
丧祭以仁父子,祭以严鬼神。
冠昏、乡射、朝聘、丧祭八者为礼之经,十七篇全包括了。
徐生善为颂礼,而任礼官大夫;徐生之子及弟子多因善《颂礼》而升官,但多不通经,其子襄任大夫而至广陵内史,弟子单次等为礼官大夫,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
高堂生和徐生在《仪礼》的传授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柳下惠
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11月18日,卒于公元前621年冬12月3日,享年百岁。
春秋时鲁大夫,后世尊为“和圣”。
因食采柳下,故姓柳,惠是其谥号。
柳下,即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旧称柳里(柳下惠故里)。
柳死后,葬于村北汶河北岸,其墓历代都妥为保护。
秦统一六国时曾下令:“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杀无赦!”
生平简介
柳下惠即展获。
雁时鲁国大夫。
姓展,名获,字子禽,食邑柳下,一称柳下季,“惠”是谥号。
旧小说多引用“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来赞扬男子之美德。
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女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於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也有传说是:某年夏天,展获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衣,展获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浇注。
庙内妇女发觉,躲在门后,忙着湿衣。
此事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之美名。
柳氏创姓鼻祖、“中华和平第一圣”柳下惠,姓展名禽,食邑柳下,因以柳为姓,展柳系出同源,当以本家相待。
6 盗圣--柳下跖
柳下跖(生卒不详) 姓展,名雄,鲁国柳下(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人。
“跖”,本指赤脚的奴隶,因他住在西柳,故称柳下跖。
他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曾领导奴隶起义,“从卒九千人”。
孔子劝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柳下跖的事迹,《孟子》《史记》《汉书》多次提及,荀子也赞扬他“名声如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史记》中称“其徒颂义无穷”。
据传,泰山傲徕峰上有柳下跖的插旗石,峰东的“大校场”、“小校场”,峰下的“跑马场”,就是当年柳下跖的练兵场。
泰山西麓和西南麓有当年柳下跖使用和筑造的上马石和川道等遗迹。
在新泰放城,还有传为柳下跖开凿的九龙口等。
盗圣 柳下跖
据周郢考证:柳下跖被尊为圣人,其说始见于宋末学者龚开所作《宋江三十六赞》中,云:“古称柳盗跖为盗贼之圣,以其守一至于极处,能出类而拔萃。
”
在新泰的民间传说中,有“柳下惠两兄弟,一王一圣人”的说法,相传柳下惠有一弟弟,名柳下跖,其兄以礼仪被尊为圣人,其弟则是一位率众揭竿,反抗诸侯的大王,被誉为“盗”中圣者,兄弟成为两极。
柳下跖,姓展,名雄。
历代统治者诬陷他为“盗跖”;又因他家居柳下(今新泰西柳村),于是称他为“柳下跖”。
在春秋末期,诸侯争战,奴隶主更加严酷地镇压剥削奴隶。
为了反抗诸侯暴政,柳下跖带领九千余人的起义军侵暴诸侯,使奴奴隶贵族闻风丧胆。
史学家司马迁则称“其徒颂义无穷”。
对他怀有更深的感情的,还是历代百姓。
争相以柳下跖为骄傲,为出现这样一位英雄而自豪。
仅柳墓就有多座,如莱芜、历城、章秋以及山西平陆,都有他的墓。
7 羊欣
羊欣 ( 370~442 ) ,字敬元,泰山新泰(今山东新泰)人,晋宋之际著名书法家。
羊欣书法亲授于王献之,颇具神韵,当时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的谚语。
羊欣继承家传书学,又得王献之亲授,成为承前启后的书法大师,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羊欣的传世书作有《暮春帖》、《闲旷帖》、《移屋帖》等。
所著的《采古来能书人名》,是我国最早记载书法名家的专著,记载了自秦至东晋的 69 位书法名家,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书法家辞典。
羊欣素好黄老之学,兼善医术,撰有药方10卷。
8 萧大亨
萧大亨(1532-1612),字夏卿,明泰安放城 (今新泰市放城)人。
嘉靖进士,隆万时历任边职,长期跋涉于边塞地区,成为明朝独当一面的边防重臣。
萧大亨力促与蒙古各部的友好往来,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蒙古部落侵扰洮河以及史、车部落外叛事变中,萧大亨力排众议,反对妄开边衅,采用外交手段使蒙古顺义王归顺,并向朝廷擒献了外叛酋长。
由于萧大亨的努力,明朝与蒙古的和平局势得到维护,塞北边境上再次出现安定、繁荣的景象。
此后萧大亨入朝出任刑部尚书,后改任兵部尚书。
他立朝不畏权贵,两次弹劾炙手可热的权宦高淮,表现出超人的胆识。
萧大亨去逝后,葬于泰安城西的金牛山下,墓地俗称“萧家林”,建有牌坊、石仪,蔚为壮观。
遗迹至今犹存。
萧大亨之生平事迹,周郢著《明代名臣萧大亨》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有较详介绍,可资参阅。
9 羊祜
羊祜( 221~278 ),字叔子,西晋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羊流镇)人。
他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文学家。
明代学者胡应麟《诗薮》卷二《杂编·遗逸·中·载籍》中说:“六朝以功名著,而文有其集者,杜预、刘琨世所共知外,录其僻者于左。
古率文武相资,非若后世判而为二也。
”首先列入的便是“太傅《羊祜集》二卷”。
其作品描写了风云迭起的时代巨变,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是建安文学的遗响和回音。
羊祜文学创作的显著成就在当时就赢得了盛誉。
西晋文学家孙楚便在其《故太傅羊祜碑》中称其“文为辞宗”。
羊祜的学术著述也令后世学界关注,唐代学者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中评价其专著《老子传》“皆明虚极无为、理家理国之道”。
10 羊祉
羊祉(458—516),字灵佑,泰山梁父(今新泰西北)人。
仕北魏历官平北将军。
《魏书》卷八九、《北史》卷三九有传。
褒斜道 为古代沟通关中与巴蜀之重要道路,羊祉出刺梁秦时,奏请对此道进行大规模整修。
兴工于正始四年(507)之十月,告成于永平二年(509)之二月。
工竣。
梁秦典签王远撰书此铭,以纪其事。
《魏书》、《北史》羊祉传均未及重开褒斜之事,斯铭可补正史之缺。
11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学史》《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V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
柳氏民居,位于(太)行(王)屋,历山腹地的沁水县西文兴村。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出自太行地,北有鹿台(山)蟠回,高出诸峰,曰:鹿台挺秀;南应王屋,驰奔云矗,倚空向出者,千峰碧苍翠,曰:行屋拱翠;东曲陇鳞,下临大涧,曰:三台左抱;西山隆沃,壮似行而复顾,曰:九冈右环;吾柳氏族世居之。(《一房山记》)。西文兴村是一座始自唐末,河东柳氏世家以血缘聚居的千年古村落遗存。如今,该村仍居住着56户人家,220余口人,几乎全为柳姓一族。柳姓人家世守祖训,勿宣门庭,祖祖辈辈生活在祖上遗留下来的高门大户,深宅大院里,世代繁衍生息。且族人岁齿清晰,长幼有序,字讳有章,家规不乱,世代传承。
近几年来,这个神奇的河东柳氏世代以血缘聚居的千年古村落,引起了众多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清华大学文物与古建研究院、国家文物局、国家建设部、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山西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等专家学者纷至沓来西文兴古村落对《柳氏宗支图》碑,《河东遗训》《柳氏族谱》以及柳氏墓碑、铭文、家训、门匾题刻等金石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探古考证,同时对柳氏谱系名讳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历史性结论:“唐末,始祖自河东徙沁(水)历(山)”(《柳氏宗支图》碑),迄今生活在西文兴古村落深宅大院里的200余口柳氏村民,竟然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脉同宗后裔。而且柳氏族人世世代代恪守祖训:“耒读为本,族产勿分,合族聚居,勿宣门庭,以为文人大(谐音:待)兴者”(《河东遗训》),世代传承。
曾经显赫历史的河东世家柳氏名门后人仍扎根于山西故土。而被中国柳学界苦苦寻求的柳宗元后裔居然千年举族隐居在(太)行(王)屋深山,历山腹地的山西沁水西文兴终被发现。这一重大的历史性发现,即刻引起了轰动,为中国柳宗元研究填补了历史空白,为传承柳宗元文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证。2004年9月广西柳州柳宗元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向国际柳学界发布了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际柳学研究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柳宗元后裔在山西沁水西文兴发现,也为三晋名贤柳宗元在山西故土上没有踪迹填补了历史的缺憾。
柳哲
笔者收藏有柳氏家谱百余种,其中有一部罕见的韩国《文化柳氏世谱》,根据书中记载,韩国柳氏是由姬、姒、王、车依次演变而来,其始祖来自中国。
《文化柳氏世谱》印刷年代不详,为木活字印刷,保存完好,其与中国家谱的体例、印刷、纸张几乎完全一样。据该家谱记载:韩国柳氏的先祖名“姒辛甲”,他在世时曾渡海逃亡,“始入东国平壤一土山下”,并改姓为“王”;姒辛甲的后代“王蒙”在汉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被新罗太祖赐“车”姓,改名为“车无一”;“车无一”的后代“柳车达”是朝鲜半岛新罗国末期真智王执政时期的大功臣,其子孙繁衍为柳氏、车氏两支,同族异姓,韩国柳氏自此始。
家谱中未提及柳车达为何改姓“柳”,但对柳车达有这番介绍:“谨按车氏谱曰《墨坊寺记》云:公初讳海,字应通,号鹅沙,配金氏,新罗王关智裔孙租之女云(意为:娶新罗王关智裔孙关租之女),而未考,而又云:丽祖曰车氏,不可忘也。又柳氏之行世者,五世则亦不可废也。以长子孝全表其首功,而承袭上祖旧姓之车氏,宗籍延安,以次子孝金仍为柳氏,宗籍文化云,故因附其说,以备参考。”书中对柳车达之子柳孝金也有如下记载:“谨按车氏谱云:大匡伯文化君仍其姓柳氏,为文化柳氏之始。”
这部《文化柳氏世谱》中所记载的部分事实与元代熊忠所撰《古今韵会举要》以及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旗分内高丽姓》所述基本相符,但也有许多新线索,值得谱牒研究者参考。(原载《新消息报》)
山东新泰有什么历史名人么
本文2023-11-09 23:15: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