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沛的社会贡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3收藏

沈云沛的社会贡献,第1张

沈云沛图志兴邦、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不可多得的实业家。百年前的晚清,处中国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一场鸦片战争,虚弱的本质暴露无遗。沈云沛身处这一历史时期,提出“谋实业以培天下元气”,以开办实业为匡世救民,毕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在中国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时间、规模及发展历程上看,沈云沛实业救国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二十年(1894),为在海州“小试其端”的初始阶段。这期间长达21年,也是沈云沛中举到考取进士的21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是其在探索、调研、规划、筹备的基础上,改革沈氏原有经济结构、进行码头基础建设、兴建甡茂船队、建立当铺、蓄势待发的21年。这一阶段沈云沛的投资处于当时全国最前列。
第二阶段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光绪三十二年(1905),为沈云沛实业投资高潮与发展的阶段,也是其实业之路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举措是加强和完善初期阶段的实体运作,实施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大规模农工实业投资,如鸿门果木、海州种植实验场、锦屏山溥利和云台山茶叶树艺公司、硝皮厂、临洪油饼厂、海赣垦牧公司等。并根据海州地域民情开办小型多样的实业与商业网点等。
第三阶段是光绪三十三年(1906)至民国5年(1916),这个阶段沈云沛在朝廷中枢机构身居要职,是其擘划和运作全国实业的阶段。光绪三十三年,沈云沛被清廷任命为农工商部右侍郎,专门经营推广实业经济。同年,又以充会办商务大臣的身份改任邮传部右侍郎。后历任署理邮传部尚书、津浦路会办大臣。这当中,在全国的层面上,筹谋全国垦荒种植,推广农业试验,。虽然这一时期是清末民初的乱象时期,但身染成疴的沈云沛在无奈和失望之中,仍以其开办实业振兴国家之心,谋划全局,整合社会资源,其中包括上层官僚阶层和海属地区的社会资源整合,成为晚清民初居全国最前列的实业巨子,被誉为“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中国商界之嚆矢”,与南通张謇、赣榆许鼎霖并称苏北三大实业家。1916年,鉴于沈云沛对国家的重大贡献,民国政府授予他最高勋章,大绶一等嘉禾章。
他从改革农业与地产入手,为实业投资积累巨额资金,创立“犁户制”,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力主兴建船队与码头,开水路运输之先河;率先在全国购置火轮,开展全国性贸易。开办当铺,首倡建立果木种植企业,后期又开办了一批织布厂、榨油厂、农事试验厂,参与组织“中国实业会”及各种商会,为了实业发展奔走呼号,付出了一生的精力。
沈云沛是实业救国的典范。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为当时全国排名第二的实业巨子。曾在全国率先进行农牧种植试验,兴办海州种植试验场,引进试种湖桑、蓝靛、棉花等,开创了中国农业种值的先河。 1918年,在海州锦屏山南发现有铁矿,沈云沛与人合股在锦屏山南侧创办“锦屏公司”,开采锰铁矿。公司经理为沈云沛长子沈蕃,驻军师长白宝山也参与其中。
由于锰铁储量少,品位低,刚刚起步的公司就停办。但就在这年冬天,一位矿工在生火取暖时发现有绿色火光,仔细观察判断为山土燃烧所致,便向上司报告。沈蕃当即派人把样品送到京城化验,最后确定锦屏山有品位很高的磷灰石,磷含量甚至高达38%。经过努力,沈蕃于1920年前后正式成立锦屏矿物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开采磷矿石的公司。
新中国建国后,锦屏磷矿被国家列为“一五”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该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磷矿企业。之后的40年来,锦屏磷矿不仅为全国兄弟矿山培训了4000多名业务干部和技术工人,而且还陆续支援兄弟矿山各种人才1175名。这些人才遍及全国15个省市,成为发展我国化学矿山的一批骨干力量。
锦屏磷矿也援建了全国所有的化学矿山,被称为“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为了更好地开发磷矿和培养建设人才,1958年以后,国家化工部又在这里建立了矿校;“文革”后成立矿业工人大学,1980年5月成立连云港化学矿业专科学校。 (即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8月并入淮海工学院)。 沈云沛一生求学、重视教育,堪当中国近代的教育家。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二年(1876)、光绪六年(1880)先后三次赴京会试报考进士均名落孙山,但沈云沛谨遵家训禁止捐纳,当以正途进身取士,矢志奋发,并与其父商谋在海属(即今之海、赣、沭、灌地区)大力开办义学,决定将南云台山沈家肥沃的一千亩学田捐出充公,并倡议士绅豪富捐纳田地办义学,解决一些贫穷子弟就学,增广名额,逐步改变海属教育落后现象,受到了海属各阶层人士普遍赞誉。
光绪五年(1879),沈云沛于锦屏山沈氏祠堂设立的沈氏教董书院,沈氏子弟及亲友近邻可入学,其学费、教员支出由书院学田支付,学子享受优厚待遇,书院聘请海属学有专长的举子、名流来此教授或讲学,沈云沛亲书“鸿角香庐”。
光绪二十年(1894),至第三次落选后,又历经十余年之努力,其间“十拒省符”,弃任知县而宦游,沈云沛于甲午恩科会试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实现了正途进身之夙愿。同年衣锦还乡,回海州掌教于郁洲书院,次年又办团练。 创办海州官立中学堂,成为海属地区的百年名校——海州师范的前身和多所学校创办的基础 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废除,次年,海州官立中学堂开办,沈云沛被聘为海州中学的首任校长(堂长),使旧式的“石室书院”成为中国第一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式学校,这是当时江苏省31所中学堂之一,也是海属地区唯一的一所官立中学堂。
1914年7月,海州官立中学堂改组建为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1928年2月,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兼办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更名东海中学,1956年更名为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该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两万余名校友遍布海内外。是海属地区的百年名校,孕育四方桃李,为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连云港地区很多学校的领导和骨干教师都是出自该校。
1928年,该校诞生了中国***海属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学校和党组织共同培育了一大批革命家。
1928年2月,该校开设附属实验小学。1959年6月更名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成为今连云港师专二附小的前身。
1953年7月2日,新海连市政府决定,该校初中部与师范部分离,初中部所有班级划出,单独立校,成立新海连市初级中学,成为今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与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的前身。
1977年9月,在该校教师进修部的基础上,成立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1980年3月改为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院,成为连云港教育学院的前身。1979年8月,新浦区站南中学成为连云港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后更名为连云港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连云港市第八中学(老八中),成为连云港师专附属中学的前身。2000年,经连云港市政府同意,依托连云港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成立市外国语学校,成为今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前身。
1985年5月,依托该校教师资源,筹建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9月招生。1988年,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在站南小学、龙河小学的基础上成立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成为今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的前身。1998年7月,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兼并刘艞小学,成立连云港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东校区,成为连云港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的前身。
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该校与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和连云港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筹建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沈云沛的社会贡献

沈云沛图志兴邦、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不可多得的实业家。百年前的晚清,处中国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一场鸦片战争,虚弱的本质暴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