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后,他的兄弟姐妹结局怎么样?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1收藏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后,他的兄弟姐妹结局怎么样?,第1张

跟着我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草根出身的代表,一步步从最初低微的地位走上来,打败了统治我国的外族元朝,开创了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 当政的国家,他勤政奋发,不过因为嗜杀的性格招惹了不少的争议。

朱元璋出身于贫农世家,从小日子清贫,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名叫朱兴隆,二哥名叫朱兴盛,三个名叫朱兴祖,在朱元璋起义成功后,这些哥哥又各自得到了怎样的归宿呢

在历史上,朱兴祖的记载是最少的,有的仅仅是朱元璋追封他为临淮王,可以看出,朱元璋的三哥很早就去世了,可能是由于家庭困难,那个时候夭折的孩子也不少见,尽管如此,朱元璋在封王时仍然没有忘了自己的三哥。

朱元璋的大哥和二哥也没能见证到自己的弟弟带兵起义,拿下江山的场面,大哥在决定朱元璋命运的那场瘟疫中一同去世了,大哥妻子带着朱兴隆的孩子朱文正逃荒而去,二哥也和朱元璋分道扬镳,各自逃命,开始了不同的人生,不过在朱元璋闯出名头来之前,也不幸去世。

朱兴盛的孩子过世的也很早,不过在听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大嫂带着朱文正前来投靠了朱元璋。在之后的岁月里,朱文正也成为了朱元璋得力的左膀右臂,在战争英勇作战,甚至在洪都之战中,独自坚守孤城,凭借毅力勇气和决心,抵挡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因此军功卓越,也备受朱元璋的看重。

可惜的是,朱文正渐渐增长的野心无法被朱元璋的赏赐填满,产生了二心的朱文正密谋起义,在被朱元璋发现后,免除了他的官职,看在血脉相连的关系以及念及他是自己过世大哥的唯一后代,没有处死他,仅仅将他软禁在桐城,直到朱文正郁郁而亡。

朱元璋虽然疑心重,不过对于亲情还是十分看重的,面对孝顺的下属他也会多两分宽容,他自己尽管亲人去世的很早,依然不忘血缘,为他们封王塑墓。

要说中国 历史 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非朱元璋莫属。秦始皇嬴政在成为皇帝之前就已是秦王;晋武帝司马炎是靠爷爷司马懿、大伯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为他打下的基础才坐上皇位的;出自关陇贵族世家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期就已是显赫一时的外戚;唐高祖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兄;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后周禁军将领;元、清两代则是由少数民族首领入主中原。

纵观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之中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这两位开国皇帝是出身布衣平民。如果非要拿刘邦和朱元璋比,那么无疑是朱元璋的起点更低:刘邦好歹还当过泗水亭长;朱元璋最落魄时甚至当过乞丐。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这位中国 历史 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在应天府(今天的南京)登基称帝,由此开创了传承十六帝、延续276年的大明王朝(不含南明在内)。

朱元璋称帝后对待开国功臣和对待自己的家人以及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在态度上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公元1370年朱元璋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将论功行赏时一共册封了34位开国功臣。这其中李善长、冯胜、朱亮祖、傅友德、蓝玉等14人被明确记载系朱元璋所杀,而在民间野史中刘伯温、徐达等人之死也与朱元璋有一定关系。当然这些人的死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

比如朱亮祖镇守广东期间勾结当地豪强为非作歹可谓是死有余辜;开国名将蓝玉尽管战功赫赫,但他居功自傲也可以说咎由自取;李善长是因为卷入胡惟庸案被株连的,不过他的罪名都是单凭口说,事实上并没直接证据表明李善长有谋反的行为,所以李善长案实际上是朱元璋清除功臣的一种手段。不过在明朝初期所有开国功臣中死得最冤的可能还是傅友德。

蓝玉案发后傅友德因为跟蓝玉走得近而被朱元璋猜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召集文武大臣参加一个大型宴会。当他走到门口时看到门口的那个守卫者没按规定佩带剑囊。当时朱元璋就很生气,但却并没当场发作。这个守卫者不是别人,正是傅友德的儿子傅让。在大宴文武百官的宴会上朱元璋忽然说起对傅友德儿子傅让有些不满。

傅友德赶紧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命傅友德提取二子首级谢罪,不大一会儿之后傅友德果然提着两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这时朱元璋却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说完就在朱元璋面前自刎而死。当即暴怒不已的朱元璋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傅家的悲剧其实更多是朱元璋的猜忌心所致。

朱元璋对功臣的态度一向是用归用、赏归赏,可一旦觉得对自己有威胁时就会痛下杀手。这种威胁并不一定是指确实有谋反之心,而是朱元璋觉得这个人有谋反的实力即可。偏偏朱元璋又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所以开国功臣们往往动辄得咎。被朱元璋所杀的开国功臣中有行为不轨者、有居功自傲者,然而同样也有不少死于株连乃至可能纯粹是死于朱元璋的猜忌心者。

相比之下朱元璋对待自己的家人和那些在自己落魄时帮助过自己的人可就完全是另一种态度了。当初朱元璋的父母去世时无钱安葬,后来一个名叫刘继祖的地主把自家的一块地送给朱家当墓地。朱元璋称帝时刘继祖已去世,于是朱元璋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还让刘继祖的子孙后代世袭爵位、享受俸禄待遇。刘家子孙所享受的俸禄待遇一直维持到了明朝灭亡为止。

事实上朱元璋安葬父母时最先想到的不是找刘继祖,而是找到了当地另一个姓刘的地主刘德。这个刘德和刘继祖是同族兄弟,然而为人处事却大相径庭。朱元璋曾给刘德家放牛7年,所以他一开始想到是找这位老东家帮忙,结果却被刘德一番斥责后赶走了,后来看不下去的刘继祖出手帮了朱元璋一把。朱元璋称帝后封赏了刘继祖的后人,同时也并没为难刘德,反而还赏赐了刘德30亩田地。

关于朱元璋没报复刘德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是看在刘德的兄长刘继祖帮过自己的份上;有人说是不想给天下人留下一个公报私仇的小气样;也有人说可能两方面的原因兼而有之。刘德作为一个乡下土财主根本不可能对朱元璋的统治构成威胁,杀了他只会损自己的形象,所以朱元璋并没对刘德进行打击报复。朱元璋其实是一个恩怨很分明的人:他对有恩于之人从来都是知恩图报的。

朱元璋对刘德这种有冤有仇的人其实也是牢记于心的,只不过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对其网开一面而已。朱元璋的底线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对自己有威胁,否则无论你是谁都得死;反之如果是没威胁的人,即使以前得罪过自己也可以网开一面。朱元璋称帝后对待自己家人的态度也很能体现他这种恩怨分明的个性。朱元璋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可在他称帝时这些人早已不在人世。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最基本的套路就是追尊自己的祖先也成为皇帝。朱元璋作为中国 历史 上起点最低的开国皇帝更是有着强烈的光宗耀祖心理。嬴政、司马炎、杨坚、李渊这些贵族出身的开国皇帝都有家谱清晰记载自家祖先的世纪,相比之下朱元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考证到自己高祖父的确切信息。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刚举行完登基仪式就立刻奉玉宝玉册到太庙追尊四代先祖为皇帝皇后。

朱元璋的高祖父朱百六被追尊为玄皇帝(庙号德祖),其妻胡氏追尊为玄皇后;朱元璋的曾祖父朱四九被追尊为恒皇帝(庙号懿祖),其妻侯氏追尊为恒皇后;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被追尊为裕皇帝(庙号熙祖),其妻王氏追尊为裕皇后;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被追尊为淳皇帝(庙号仁祖),母亲陈氏被追尊淳皇后。朱元璋的外公被追封为杨王,外婆追封为杨王夫人。

除了这些祖先长辈们被追封外朱元璋同样追封了同辈的哥哥姐姐们:大哥朱重四追封为南昌王;二哥朱重六追封为盱眙王;三哥朱重七追封为临淮王;三嫂刘氏追封为临淮王夫人;大姐王朱氏追封为太原长公主;大姐夫王七一追封为驸马都尉;二姐李朱氏追封为陇西长公主;堂兄朱重一追封为霍丘王;堂兄朱重二追封为下蔡王;堂兄朱重三追封为安丰王;堂兄朱重五追封为蒙城王。

对已故之人要风光追封,对还在世的亲人自然更加不能亏待。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生前和妻子王氏生育有一子一女。朱重四后王氏带着两个孩子在乱世之中顽强生活了下来。至正十三年(1353年)前后王氏带着儿子、女儿找到了已成为红巾军头领的朱元璋。当时朱元璋还没自己的孩子。朱元璋妻子马氏(后来的马皇后)就把侄子、侄女带在身边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抚养。

侄子朱文正后来被朱元璋任命为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洪都之战后朱文正对朱元璋的封赏不满,所以就打算投靠张士诚。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就把朱文正软禁了起来。朱元璋的本以是想将朱文正处死的,但马皇后开导他说:“咱大哥就这么一个儿子,你能忍心杀他?”在马皇后的劝阻之下朱元璋最终决定不杀朱文正。不过性情刚强的朱文正在被软禁后不久就抑郁而终了。

朱元璋并没因为朱文正打算叛变投敌的行为而牵连其家人。明朝建立后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在明朝的制度体系下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封亲王,所以靖江王在级别上只是郡王,但由始至终一直享受的是亲王待遇。这在明朝是独一份的另类存在。朱守谦受封靖江王后并没对朱元璋感恩戴德,反而多次公然对朱元璋口吐怨言。一开始朱元璋并没与他计较。

后来朱守谦作诗讥刺引古牵今,结果把事情闹得很严重。忍无可忍的朱元璋就将其禁锢于凤阳。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守谦于囚禁地去世后朱元璋觉得不能让大哥一脉绝嗣,于是封朱守谦之子、自己的曾侄孙朱赞仪为靖江王,还安排他拜访晋王、燕王、周王等十三藩王。朱元璋想让朱赞仪多跟本家亲戚交往,从而拉进朱家子弟之间的亲情。此后靖江王一脉与明王朝相始终。

朱元璋的大姐在他小的时候就已嫁人。嫁人后的大姐一心一意扑到了丈夫家的事情中,很少会再管娘家人的死活。当朱元璋一家吃不上饭时大姐也没想过接济点吃的给朱元璋等人,父母都去世后大姐也从没想过要对当时年幼的朱元璋照料一二。后来朱元璋参加起义后有一次被官府追杀时想去大姐躲避,结果大姐想都没想就把朱元璋拒之门外。大姐的这次拒绝险些导致朱元璋死在官府手下。

我们在前面已反复提及朱元璋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朱元璋称帝后给其他已去世的哥哥姐姐以及他们的后人都封了爵位,却唯独从来不提大姐和大姐夫。朱元璋在与人交谈时候从来都是把二姐奉为大姐看待,其实他不是很想承认自己还有个大姐。比朱元璋大十岁的二姐早年嫁给了泗州盱眙人李贞。二姐、二姐夫一家对朱元璋的态度恰恰和大姐、大姐夫一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元璋的幼年时代过的是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那时二姐夫李贞家还能吃得饱饭,因此朱元璋便没少受到李贞和二姐的接济。朱元璋的二姐和李贞生育有一个儿子李文忠。1351年朱元璋的二姐去世后李贞带着李文忠前来投奔朱元璋。据说一路上历经艰辛的李贞、李文忠父子差点被饿死。朱元璋见到李贞和李文忠时抱着两人哭得稀里哗啦。朱元璋为了感谢二姐和二姐夫早年的照顾就把李文忠交给马皇后抚养。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第一时间追封二姐为曹国长公主,同时封仍在世的二姐夫李贞为侯爵。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随徐达、常遇春攻破元上都后被封为曹国公。考虑到身为儿子的李文忠已是公爵,所以朱元璋又把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晋升为公爵。李贞知道自己受到恩宠完全是因为早年对朱元璋接济之恩。李贞本着无功不受禄的理性认识始终表现得极为谦逊。

朱元璋赏赐给李贞绫罗绸缎,可他一般都不会穿如此华丽的衣服。李贞的衣服穿破了一定要缝补好再穿,吃饭也是只求适口即可。李贞经常向晚辈传授当年有多苦,所以现在富贵了也绝不能忘本。李贞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令朱元璋对他更是格外关照:不仅让他不用上朝,还特准他穿五爪金龙袍,在拜见自己时不用称名字。李贞年纪大了之后行动不便,于是朱元璋就把皇城内城的一套房子赐给了他。

洪武十年(1378年)李贞病重,朱元璋亲自赶到李贞家里慰问并安排御医。李贞去世后朱元璋为其“辍朝三日”,追封其为“陇西王”,赠“三世皆王爵”。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和谋叛的罪名处死了丞相胡惟庸。这时有心清洗功臣集团的朱元璋故意想将案情扩大化处理,以致于一时间竟有多大上万人被牵连治罪。对此持反对意见的李文忠一连上了三道奏折劝谏朱元璋不要滥杀无辜。

勃然大怒的朱元璋竟在朝堂上扬言要杀了李文忠。马皇后听说后找到朱元璋说:“你老朱一家几十口早已死没人了,只剩下文忠一个至亲。这孩子打小养在咱们身边,几乎和自己的孩子无异。你现在居然扬言要杀他?你怎能如此狠心!”在马皇后的劝谏下朱元璋赦免了李文忠的死罪,但还是将其削去官职、幽闭在家。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去世。次年李文忠也病重,然后就稀里糊涂死掉了。

李文忠之死至今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疑案。李文忠死后朱元璋把给李文忠看病的御医全都杀了。关于这件事存在两种解读:一是认为朱元璋怪这些御医们没能治好李文忠的病;二是认为李文忠之死有可能就是朱元璋授意的,所以事成之后需要杀人灭口。无论李文忠之死是不是朱元璋授意,但朱元璋对李文忠动过杀心却是事实。如果不是马皇后的劝谏,那么李文忠也许早就死了。

恩怨分明的朱元璋对自己的家人以及像刘继祖这种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向是很厚道的,然而唯独对朱文正、李文忠两人曾动过杀心。朱文正、李文忠尽管是朱元璋的侄子、外甥,可他们其实同样属于开国功臣集团。他们和朱元璋的其他家人不同的是:他们的实力对太子朱标的地位是存在一定威胁的。相比之下朱文正确实有叛变投敌的行为,而李文忠则完全只是因为被朱元璋猜忌而已。

李文忠死后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追封其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爵位由儿子李景隆继承。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因开城迎降之功被朱棣重用,后来遭大臣弹劾而被朱棣夺爵圈进,到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复爵。李文忠生前回乡祭奠母亲(朱元璋二姐)后向朱元璋报告称大姨(朱元璋的大姐)仍葬在乱葬岗中。碍于情面的朱元璋这才勉强把他大姐封为了太原长公主、把大姐夫封为了驸马都尉。

不过朱元璋并没心情给大姐追改个名字,这导致了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朱元璋的大姐到底叫什么。朱元璋和他的兄弟姐妹以及父辈、祖辈的原名都不大好听:百六、四九、初一、五四、重一、重二、重三、重四、重五、重六、重七、重八朱元璋称帝后给自己的父亲改名为朱世珍,给大哥改名为朱兴隆,给二哥改名为朱兴盛,给三哥改名为朱兴祖,给二姐改名为朱佛女,唯独没给大姐改名字。

朱元璋甚至把二姐夫李贞的父亲、爷爷、曾爷爷全都追封为王爵,而大姐夫则只给了一个驸马名号。两相对比不难看出朱元璋对大姐一家和二姐一家的态度,这也再次印证了朱元璋恩怨分明的个性。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没有留下孩子,四位堂兄的儿子也都在早年夭折了,只有被封为蒙城王的朱重五留下了一个女儿。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册封大哥朱重四的女儿为福成公主、册封堂兄朱重五的女儿为庆阳公主。

庆阳公主只是朱元璋堂兄的女儿,福成公主也只是皇帝的侄女。按礼法制度只能册封为郡主。朱元璋打算册封两位公主时礼部的官员反馈道:福成公主和庆阳公主只是王爷之女,所以只能封为郡主;他们的丈夫也只能封为仪宾,而不能封为驸马。朱元璋念及自己的都已死光了,所以实在不忍心降夺侄女们的公主封号。最终他做了一个折中处理:两个侄女在俸禄待遇上参照郡主,但在封号上仍是公主。

虽然封建皇朝的皇帝大多把天下看作是家天下,不过有明一代对宗室子弟的优待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朱元璋给明朝的官员们制定了中国 历史 上最低的工资标准,给皇族子弟制定的俸禄标准却唯恐不厚。朱元璋所制定的针对宗室子弟的优待条件在他那个年代还看不出什么问题,因为这时老朱家的人丁并不兴旺:朱元璋平辈的哥哥姐姐以及四个堂兄都在朱元璋称帝前就死了。

朱元璋称帝时的皇族宗室除了朱元璋自己一脉的子女就只剩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一脉、二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一脉以及两个侄女:大哥朱重四的女儿福成公主、堂兄朱重五的女儿庆阳公主。这就是老朱家的全部,远没明末那般庞大的宗室群体,所以这时朝廷的财政要供养这些人并不吃力。然而朱元璋在制定优厚的皇室子弟待遇时却低估了明朝皇室的人口增长速度。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山西巡抚杨澄筹向朝廷奏报: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在这年8月已生育子女94名,从而一举刷新了朱姓皇族的生育纪录。洪武年间山西一省只有一位晋王,然而到了嘉靖年间山西全省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增长到1851位。洪武年间的河南省本来也只有一位周王,然而到了万历年间河南已有5000多个皇族后代。规模越来越庞大的皇族宗室实际上逐渐成为了明朝沉重的财政负担。

后来明朝为供养庞大的皇族宗室就把大量土地划为皇室直接经营的皇庄,从而引起了无地农民的反抗情绪。明朝末期面对农民起义军和关外清军的双重打击时崇祯皇帝已很难再拿出钱来发展军备了。崇祯曾试图向自己那些皇亲国戚们募集资金,然而这些皇亲国戚们一个个哭穷不给,最终崇祯只得通过加征辽饷、练饷、剿饷的方式筹措军费,然而这样做反而激起了民间更大的反抗情绪。

中国 历史 悠长,其能力出众的皇帝不胜枚举,但是说到最狠的皇帝当属朱元璋莫属。

此君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一个拥有天下的君王,此中的辛酸苦累早已被 历史 的烟云掩盖但是,他的那些辛酸割舍却值得一提,为了大明天下他不惜亲自动手,杀掉了被他视为干儿子的朱文正。朱元璋为何要杀朱文正?其中缘由便由笔者一一道来,这背后包含了朱元璋的大智慧。

朱文正是朱元璋长兄之子,与年少时的朱元璋一样只是农民,但是伴随着战乱与饥荒其父亲等皆死于饥荒之中,已经无依无靠的朱文正选择来投奔已经参加起义的叔叔朱元璋。朱文正勇猛聪慧,深受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爱,当时他们还没有子嗣,所以更是将朱文正当做亲儿子来看待。

当时朱元璋正刚刚起兵之初,身边能用的人不多,所以将朱文正带其左右随军打仗。

说来也奇怪,这朱家人仿佛骨子里就带着打仗的基因,这朱文正在战场上勇猛无比,才随军不久便同大军攻下集庆路立下了功劳,朱元璋大喜问其曰,你想要什么封赏?朱文正此人不止打仗厉害,头脑也相当灵活,他马上拒绝了朱元璋的好意,并言道:

这一番话听的朱元璋喜笑颜开,对朱文正更加喜爱。但是,朱文正的这句话中其实还能解读出第二重的意思,富贵与官位朱文正皆不在乎,他所在乎的是他的叔父能否成就大业,而他能否成为其继承人!由此可见,朱文正是一个非常有野心之人,而朱元璋怎能听不出其中的意思呢?

但是,朱文正的美梦很快被打碎了,因为朱元璋很快就生下了一个儿子,朱标。此子诞生之时,朱元璋正在外作战,听闻长子诞生的消息开心过望,在当地的山上刻上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这一切都被朱文正看在眼里,他知道如果自己再不立下大功,绝对无缘那个位置。

至正二十一年,朱文正因功受任大都督之职位,总管中外军事大权,其地位甚至盖过了徐达等老将,但是朱文正并未被这个职位所冲昏头脑。

因为他知道,朱元璋已经给朱标找来了大儒宋濂当老师,让其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所谓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治天下便需要儒学,朱元璋此举的意思已经呼之欲出。

但是朱文正并不想坐以待毙,相反他决定独孤一掷,立下一场不世功勋,将自己的才华展现给朱元璋看。很快,朱文正出任洪都以守西南,洪都便是我们今天的南昌,算是朱元璋的命脉,此地若失,前线作战的士兵将顷刻崩溃。

公元1363年,陈友谅尽起六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洪都,而当时镇守洪都的朱文正手上能用的兵马不过两万余人,一场史上最为悬殊的攻城拉锯战就此打响。为了能速克洪都,陈友谅可谓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他这六十万大军早已经打造好了秘密的攻城武器,撞墙机。在第一波的攻势之中就将城墙撞开了三十来丈的口子,原本高耸坚固的城墙在这攻城武器如同纸糊一般,陈军很快便从缺口冲了进来。而这时候朱文正表现出了他那强悍的一面,他亲自督战士兵与陈军展开了白刃战。

古代战斗中,最为残酷当属攻城战,因为城池的原因进攻士兵根本摆不开阵型,一打起来就是短兵相交的白刃战,纵使百战老卒也难以活命。

陈友谅便是想凭借自己兵力充足,用这白刃战彻底打垮洪都城中的强兵老卒,如果是一般将领的面对如此阵势早已落败了,但是朱文正却依然淡定非常。

纵使两军交战的箭镞飞过他的身边,他依然屹然不动,这第一场的白刃战一直打了一天一夜,直到天亮陈军依然没有突破缺口,陈军迫于无奈只能收兵。陈军虽然撤了,但是陈友谅不会就此罢手,很快陈友谅就将大军分为多个部队,轮流进行攻城,此法虽然简单但也是颇为有效,日日夜夜的进攻打得洪都守军几乎精神奔溃。

纵使强悍如朱文正,也不得不出阴招。朱文正派使者前往陈友谅军中,想要通过假投降来争取恢复的机会。

而陈友谅确实也上当了,真就和朱文正谈起了投降事宜,白白给了明军休息恢复的机会。此后,陈友谅识破其诡计,下令猛攻六十万人围着这个洪都城,打了整整两个多月,硬是拿不下这座城的,最后朱元璋亲率将士前来解救了洪都之围,之后更是一举击败了陈友谅成了一番大业。

其中,朱文正可以算得上是居功至伟,但是他的下场却也让人心酸。

根据明史记载,朱文正在洪都获胜之后,并未得到大赏,于是朱文正纵兵劫掠 。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当年朱文正在面对朱元璋封赏时能够荣辱不惊,况且他已身居高位又如何为了此番封赏如此呢?

更让人疑惑的是,立下大功的朱文正很快就被告发,说他企图谋反,想要投敌张士诚。这番记录更是令人难以捉摸,镇守洪都打得快要山穷水尽的时候,他都没想着投降,现在领兵一方却想着投降?完全说不通。

不过朱元璋没有给朱文正辩解的机会直接将其软禁。

而朱文正是怎么死的呢?《御制纪非录》 中记载:

朱元璋担心他被他人所蒙蔽,所以招朱文正前来谈话,结果朱文正上来就骂,其所骂之词人神共愤,朱元璋于是断定其谋反之心,拿着鞭将其活活抽死。

其实说到这,大部分人都已经能看出来,其所谓谋反不过子虚乌有,朱文正见朱元璋之时已经是阶下之囚,如何还有底气谋划谋反。

其实归根结底,便是朱文正在军中威望太盛,会对朱标未来接任国家产生威胁,所以朱元璋长痛不如短痛,就在其立下大功之后不久将其弄死,以求得大明王朝之后的安稳。事后,朱元璋优待朱文正的后代,将 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最终一共传承14代。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朱元璋的好心,对此甚是夸赞。可仔细想来,朱文正的死不就是朱元璋的猜忌所造成的么?

因此,当解读到这里的时候,很多学者都认为朱元璋的这个举动背后是非常狠辣的,各位认为如何呢?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后,他的兄弟姐妹结局怎么样?

跟着我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草根出身的代表,一步步从最初低微的地位走上来,打败了统治我国的外族元朝,开创了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