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霞的介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1收藏

刘青霞的介绍,第1张

刘青霞(1877~1922) ,河南省安阳蒋村人,原姓马,清朝两广巡抚马丕瑶之女,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女志士,近代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18岁时嫁与尉氏县刘耀德,故人称刘青霞,她是同盟会成员,创办了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1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就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

  〔清〕(约公元一七一一年前后在世)字啸林,襄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前后在世。群从六人,皆绩学砥行,有“中州六刘”之目。青霞尤邃于史,为文章,力摹司马迁。晚得关中之人书,益潜心理学。以诸生终。青霞工诗,著有慎独轩文集八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刘青霞(1877~1922)辛亥革命女志士。河南安阳县蒋村人。原姓马,18岁时嫁与尉氏县刘耀德,故人称刘青霞。25岁时夫亡,因无兄弟子嗣,刘氏族人为争财产而与青霞发生诉讼。1905年刘青霞随兄携子赴日考察,这在刘青霞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那里,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在那里,她了解到豫籍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因缺款不能办《河南》杂志,遂慷慨捐资,使该杂志在东京出版。她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不久,她加入了同盟会,成了一名社会活动家。1908年创办的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今开封市二师附小)的创办人之一便有刘青霞;1909年,刘青霞在尉氏创办了华英女子学校,这是当时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又捐地2公顷,兴办蚕桑学校。以巨款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她还修建桥梁,开办"孤贫院"、"平民工厂"。回国后,又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的"大河书社",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经费。同盟会员张钟端由日本返国,策动起义,她设法予以掩护。民国初年举办爱国捐,被推举为河南国民捐事物所总理。积极参加京津地区妇女要求参政的运动,并被选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刘青霞还于1911年夏天营救了一批革命党人,又捐巨资作为武装起义经费。刘青霞曾两次去上海见孙中山,表示要拿个人全部财产报效国家,作建筑铁路之用。虽然孙中山嘉纳其意,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刘青霞的这个愿望直到1922年,冯玉祥第一次督豫时才得以实现。冯认为:“与其族人争讼,不如收归公有。”于是,刘家的大部分财产归公,移作办学之用。1923年刘青霞亡故,享年50岁。

  刘青霞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安阳马丕瑶一门开通明达、乐于济人的家风熏染成的乐善好施的品质是刘青霞融入时代的前提;社会转型期改革思潮的激荡,使她由被动而主动地融入了时代,加入了孙中山、黄兴组织的同盟会,与传播新思想、兴办近代教育和实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和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是每个国民的天职的信念支撑,使她面对保守势力的阻挠,仍能矢志不移,从而成为无愧于那个时代的一位耀眼女性

《遗孀》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尉氏县人刘耀德。但上天戏人,她却在二十五岁丧夫孀居。

南秋瑾北青霞

马青霞是一位民主革命志士,在日本期间曾入同盟会。她是河南人,由于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志士大多是南方人,像马青霞作为北方女性参加革命是非常罕见的。马青霞虽然没有正面的指挥、参与革命活动,但是她倾注了毕生的钱财支持革命,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妇女。可惜的是过去一直很少提及她,直到近几年,我们才渐渐知道有关她的一切。至于“南秋瑾北青霞这句话”,只是现代人的一种说法,没有历史上的依据。虽然马青霞当时也和众多留学生一样很崇拜秋瑾,想与秋瑾见面,但是当她东渡日本留学时,秋瑾已经回国组织革命活动,准备武装起义,不久牺牲。当时马青霞在日本得知秋瑾牺牲的消息十分的悲痛,还为其写了一篇文章,悼念秋瑾。所以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马青霞和秋瑾虽都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但是还两个截然不同的妇女,马青霞爱国的情怀体现在,倾注钱财,支持一切革命活动。而秋瑾在当时则是革命团体中的核心人物,冲锋在革命一线,发起革命活动。她不但是同盟会浙江主盟人,还统领浙江光复军发动武装起义。这两个人其实在当时是不搭界的,所以这句话,只是现代人说在清末马青霞在为数不多的北方妇女中热心革命,所以想用“一南一北”来比较,其实是没有根据的。

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

1895年,18岁的她嫁给尉氏县豪门刘耀德,改姓刘,故人称刘青霞。25岁时夫亡,刘青霞开始步入社会,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  1907年,刘青霞随兄马吉樟携义子鼎元东渡日本,成为她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东京,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通过与留日进步学生的频繁接触,深知清王朝的腐朽没落,逐步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加入同盟会,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留日期间,了解到豫籍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因缺款不能办《河南》杂志,于是慷慨捐资,使该杂志在东京出版。她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刘青霞的日本之行,奠定了她革命思想形成的基础。从此她全身心地倾注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民国的事业上,并捐出大量财产支持革命事业。  回国后,刘青霞又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的“大河书社”,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经费。1908年,河南创办的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今开封市二师附小)的创办人之一便有刘青霞。1909年,刘青霞在尉氏县创办了华英女子学校,这是当时河南省的第一所女校,后又捐地2公顷,兴办蚕桑学校。她还出资先后在尉氏县开办刘氏小学堂、孤贫院、平民工厂,还在贾鲁河上建造了歇马营大石桥。  民国初年,刘青霞曾两次赴上海晋见孙中山,并通过马吉樟掩护同盟会成员从事革命活动,并捐巨资作为武装起义经费。在国内,刘青霞享有很高的声望,她曾先后被聘为北京女子法政学校校长、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会长、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河南国民捐总经理等职。  1922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刘青霞毅然将全部家产捐给国家,以作为河南的办学经费。1922年末,刘青霞因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和为社会、为革命奔走操劳,积劳成疾,不久病逝于安阳。其侄将其遗体运回尉氏县,葬于尉氏县大桥庄刘氏祖莹。在刘青霞故居仍完好保留有两处四合院、35间房屋,院中她生前栽种的一株腊梅花,依然枝繁叶茂、幽香袭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转型期改革思潮的激荡,使刘青霞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地融入到时代的潮流中,从而使她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为数不多的爱国革命女性之一,成为辛亥革命时期与秋瑾齐名的杰出的妇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她的一生,坎坷传奇,胸怀天下,孙中山曾亲笔题写“巾帼英雄;天下为公”盛赞刘青霞。

刘青霞的介绍

刘青霞(1877~1922) ,河南省安阳蒋村人,原姓马,清朝两广巡抚马丕瑶之女,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女志士,近代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