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那些?
陈独秀 陈家洛 陈世美 陈胜 陈景润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从项羽的叔父项梁欣然领受他的册封,到汉高祖时被追封为隐王,再到太史公破体例以世家记之,都可以看出陈胜所受到的尊重与敬仰。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与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当义军进据陈县(今河南淮阳)时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西击荥阳,命武臣、张耳、陈余北攻赵地,邓宗南征九江,周市夺取魏地。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反扑,围攻陈县。陈胜应战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 陈皇后(前2世纪-前2世纪),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 陈皇后,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原籍安徽天长。陈皇后的名字在《汉武故事》记载为娇,故后人称其为陈阿娇或陈娇。与汉武帝刘彻青梅竹马,后嫁与刘彻成为大汉朝身份最尊贵的皇后之一。“千金买赋”及“金屋藏娇”等典故都与陈皇后有关。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徙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见汉文帝刘恒)。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历史评价,奇谋善变不下三杰——汉初名相陈平,秦汉初谋略家,始投魏王,继属楚五顶羽,后离楚归汉,佐汉王刘邦,一匡天下,终成汉室名相。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一生屡献奇计,声东击西救刘邦,施反间计除敌手,瞒天过海解荥阳之围,计封韩信灭项羽,请君入瓮云梦擒韩信,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机智释樊哙。简诉:陈平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陈胜起义,他投魏王咎,为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尉。旋归刘邦,任护军都尉,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去谋士范增,并以爵位笼络大将韩信,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吕时任丞相,以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文帝,为丞相。 陈登(公元163年-201年),字元龙,东汉下邳淮浦(今江苏省涟水县)人。 他性格桀骜不驯,学识渊博,智谋过人。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后来,徐州牧陶谦提拔他为典农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他亲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使汉末迭遭破坏的徐州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秔稻丰积”。39岁时死。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 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 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 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 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 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叔宝)(553~604年),即陈叔宝。 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 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 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完成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就是大家俗称的唐僧啦~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 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洪绶(1598~1652),醉眼丹青陈洪绶。 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汉族,绍兴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明三百年无此笔墨”。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根据大量史料的分析研究,研究整理当时各家拳法,创造太极拳的是明末的陈王廷。 陈王廷是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 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星座wwwmeiguoshenpocom) 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2年12月加入中国***。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一期,1926年秋赴苏联学习,1927年初回国。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从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报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苏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团长、师长。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到达陕北后任第一军团第1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先后任太岳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1950年2月进驻昆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云南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赴越参加抗法战争。1951年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1952年6月回国后,历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鄢氏家族分布区域
湖北 湖南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西 福建 安徽 辽宁
四川 重庆 浙江 宁夏 台湾 广西 陕西 贵州 其它
吉尔吉斯斯坦国
表内数据取材自本站网同留言本,若有疏漏,敬请来信赐教
地区 人数 祖籍 提供者 记述及字辈
湖北
湖北仙桃 不足50户 鄢波涛
湖北监利 鄢圣华 爷爷鄢烈银.爸爸鄢来文。与鄢圣亮为堂兄弟。
湖北鄂州
鄢家湾 全部都姓鄢 鄢俊
湖北天门 江西吉安吉水 鄢志学 据家谱上说我们村所有的鄢姓来自明朝时期的江西吉安吉水。
国知至天元洪烈来盛奉先思孝。
湖北天门 鄢圣飞 听我的前辈们说这里是江西的三兄弟传过来的,有鄢氏族谱。天元宏烈来圣。
湖北天门
干一镇 4000到5000 鄢高亮 族长鄢来法
湖北天门
马湾镇 鄢俊杰 天元洪烈来盛凤先师孝(音同,字不知同不同)
湖北锺祥 鄢胜祖 洪烈来胜奉先思孝
湖北红安
桃花鄢家湾 江西南昌 鄢宝安 红安旧称黄安。开基祖鄢开鄢明兄弟。
湖北老河口 只有我门一姓 湖北天门 鄢峰
湖南
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彭桥乡鄢楼村 5个村子,大部分姓鄢 鄢坤
湖南常德鼎城区鄢家山 全姓鄢 鄢家伟 有族谱的。
湖南临澧 江西 鄢伟华 有族谱
湖南新化 鄢湘仁 世泽承周大 宗功自汉隆
湖南衡阳 三四千人 鄢湘衡
河北
河北南皮
鄢四卜村 约1000人 鄢陵县 鄢载勇
河北沧州
鄢四拨村 鄢载智
河南
河南南阳
镇平县 鄢勇 有鄢家街,鄢家庄
河南信阳
鄢家岗 全镇都姓鄢 鄢家才
河南信阳
鄢岗镇 鄢家旭
山东
山东邹平
西董乡鄢家庄&北禾村 半村人 江西南昌府丰城白马岭附近 鄢承恺 祖茔碑文记载:明末始祖以贸易来邹平遂家焉延及梓,身系八世耳,而江西支派查不可稽即,在邹,族人也有不能族序,只知建谱时已经八世了。八世中第一世:顺生二子,桂棋、桂松;棋生五子禧、祯、祥、裕、佑至八世中间辈份为:、桂、、云、良、昌、洪、郢,在郢梓后至13世光绪戊申年订谱4代:清明大盛四字,又订:承守宗德荣庆国恩继绪万景允毓鸿春十六字。至家谱迁到邹平县后建鄢家庄后迁到县西董乡北禾村,鄢姓目前有半村人,附近各村也有同姓家族,据老人说是出自江西南昌府丰城白马岭附近。
山东泰安 大约一万人 鄢黎民
山东潍坊 清中叶
山西鄢陵 鄢长春 泰岳梁莫柱 肇祖礼敬长
山东威海
乳山市 约3000人 焉利民 我爷爷以前都是写这个“鄢”的,家谱上也是这个“鄢”家谱上最早记录是鄢龙,鄢虎,鄢豹三个兄弟。
江西
江西万安 3000左右 鄢钦标 辈份:培品钦俊
江西 鄢宝健 赣州府兴国县崇实清德乡新村坊(悠远堂) 金春士懋佳永传先绍远丕扬日月汉吉
吉安虎溪(聚庆堂) 云士嘉承光大宗世杨名显新忠
鄢家坊千秋堂 国凤大曰绍启祥宝和昌惠吉
鄢家坊兴顺堂 如鸿飞腾定国安邦昌惠吉
折桂长松江边(永庆堂) 毓才仁钖昌定发兴
吉水北门城内(振德堂) 先德清泰文明耀儒雅振
合水派及石狮头派 洪运接?财征宝
寨里七星凹(言远堂) 兴仁宗义礼智信振家
具庆堂及崇本堂 明元廷日祥定开洪运先绍
☆族谱记载之地名与现在地名是否相同,尚待查考 详见鄢氏族谱
江西丰城
泉港镇 约3000-4000
8/9个村姓鄢人不是一条线 鄢晓民 其中有两个村是鄢懋清的后代。据到明末的家谱,辈份是这样排的:赵祖礼敬长,奇功千古贤,伟计万年方。
我父辈奇字辈,我们是功字辈。
82年丰城县志记载鄢姓10000多人,估计现在远超这个数。
鄢新武 上承乐肇,福蕙传芳,维嗣忠义,繁衍绵长
鄢瑞瑜 我知道祠堂里有“节度世家”字样的灯笼。应该是祖上曾有人任唐朝节度使。与丰城邻近的樟树市古称清江,泉港镇也曾归清江管辖。
根据《希巽公世传(鄢氏流源总世传)》
“燧武公洪州始祖号邵南生唐宪宗元和丙戍年正月十六日辰时。公幼失父母,好学笃志,抱雄才大略,不较小节。唐垂拱初拜潭州节度使,以军功转湖南节度使寻升安武公。岭南蛮叛,公奉诏讨平之。归过清江镇遂隠于此。宣宗念公不置诏征不起寻封安武王,公已薨矣。大中间,表其门日大德敕封福惠真人。夫人余氏同葬于镇之凌云峰。”
由此可不可以断定燧武公(节度使)是我们村老祖宗。
鄢瑞瑜 国庆放假期间查了一下《丰城泉港镇志》,从中摘录了一小部份,记录了江西省丰城市泉港镇各个鄢氏自然村落由来及时间,户数人口数截至1985年。
芦荻——762年(唐宝应元年),鄢氏由本地故里分居于此。153户765人
白富——959年(后周显德六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镇迁此定居。209户957人
榨下——961-967年(宋建隆年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镇迁棠溪榨下定居。41户201人
西岸——984年(宋太平兴国九年),鄢氏由本地故里移居里西,故名西岸。183户840人
东岸——984年(宋太平兴国九年),鄢氏由本地故里移居里东,故名东岸。155户730人
洲上——1007年(宋景德四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蛇咀脑迁此定居,亦说由故里迁此。94户442人
师公堂——1271年(宋咸淳七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镇迁此定居。42户207人
上秋——1341-1368年(元至正年间),鄢氏由本镇西岸村迁此定居。24户116人
小幕鄢家——1437年(明正统二年),鄢氏由尚庄镇马塘村迁此定居。131户638人
大场——1507年(明正德二年),鄢氏由本镇榨下村旁迁此定居。142户702人
鄢家(清陂)——1531年(明嘉靖十年),鄢氏由本镇上秋村分居清陂。30户171人
鄢店仔——1644-1661年(清顺治年间),鄢氏由本镇白富村迁此定居。7户41人
下巷——1662-1722年(清康熙年间),鄢氏由本镇榨下村迁此定居。28户137人
金山——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鄢氏由本镇上秋村迁此定居。18户103人
月山——1890年(清光绪二十七年),鄢氏由本镇上秋村迁此定居。14户76人
其它村落还有一些鄢姓人散居。
泉港镇鄢姓人氏分布广泛,至今仍有传说“唐一千、谢八百、鄢姓无底格”,在本镇志上可考的最早来源有三个——本地故里(疑为古地名,现本人还不知此地确址),清江樟树镇(与本市邻近),邻近泉港的本市尚庄镇马塘村,更早远的要通过以上三地的宗亲朋友考证了,有知情的请帮一下忙,万分感谢!
另据《丰城泉港镇志》增补页中记载鄢氏流派歌(未注明出自哪一村族谱)详文如下:
燧辉仲廷政 曜德宏名闰 礼仁彦文绍 和云茂大安
守孟子雯方 世庆启元映 儒明显扬邦 治国辅佐良
纯静徽音远 皇恩道范长 绵延家声振 克敬永隆昌
江西丰城
二个鄢家村 鄢玮
江西宁都 好几百人 鄢晓涵
江西广丰 鄢全树 万善全于庆
江西上饶 约200人 鄢庆武 宗祠地址:江西省上饶县尊桥乡骆村鄢家
字派:余庆由(油)
江西兴国 鄢青峰 青
江西临川云山镇鄢坊村 全村都是约600人 山西 鄢景萍
江西高安市独城镇 三个村几千余人全部姓鄢,无外姓 鄢志红 周邻市镇也有姓鄢的村
福建
福建永泰 约20000人 江西临川 鄢桂彬 入闽始祖"金华公"江西临川云山鄢坊村人,时任浙江金华县令。
后从军发派到福建南平市,于1404年定居于永泰县,迄今600年,25代,2万多人,乃永泰县一旺族!
去年底,“福建永泰县鄢氏子孙纪念入闽600周年庆典大会”临川县的宗亲也派代表来祝贺!
永泰鄢氏辈分从第14代开始是:子可体则、秉礼行仁、继(桂、两字福州语同音)世为职、天必汝昌、永显家国!
安徽
安徽合肥 江西南城 鄢亚 老辈说源于山西太原郡,从祖父这辈迁到安徽
安徽怀远 约两千人 江西南昌 鄢化志 怀远有两个鄢姓聚居地,相距数十公里,都是明代从江西南昌府钟陵乡高湖村移民而来,墓碑至今尚存。
安徽东至 望江有两个村庄全姓鄢 安徽望江 鄢七正 听祖辈讲祖籍在江西。国润从嘉起。
辽宁
辽宁沈阳
新民市 河南鄢陵 鄢德海
鄢德阳 东北始祖成功公及成良公。
成义兴周士,启玉广龄景;如德常守国,昭明继永良;
嘉廷荣久有,维文自吉祥;显俊鸿锡福,积善万年芳。
四川
四川巴中
花丛镇
鄢家河村 约2000人 鄢爱明 长法永兴盛明
合计周边乡镇鄢姓约3000余众 鄢永周 川北郑邑氏鄢氏族裔简介(★请按此★)
四川井研 约200人 鄢丽萍 同出一宗
四川乐山市
葫芦镇 人数很少 鄢思危
四川泸州
四川合江 几百人 湖北 鄢忆文 当时是三兄弟从湖北迁来,其中一个是举人。
鄢举人葬于泸县百和镇杨湾!
祭登京新世 国毓士光昭 克绍书香永 名传万善高
四川简阳 湖北麻城 鄢定宝 据族谱记载第一个进川的是洪应公。
四川简阳 鄢 洪 字辈 帮家光
重庆
重庆九龙坡区 鄢模 字辈(有些是同音字)明萧文奎玉,德哨华光宗,仁义理智姓,福寿永昌隆,我们这边还有叫"鄢家港"的地方
重庆 100多人 鄢清华 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重庆市
梁平县 3000人左右 湖北 鄢雪峰 宗正承启大文朝廷永远昌隆家振洪开安定邦国长发其祥。
浙江
浙江建德
三都镇
徐家坞 山西太原
抚州桐林 鄢武诚 建原:干公,自山西太原府以来,徙居抚州桐林。
至公 (指明鉴公) 迁居绥实北乡上查源之祖。宋庆元2年 (公元1196年) 丙辰9月18日生,咸淳乙丑 (公元1265年) 9月13日卒。
详见鄢氏族谱(2004825)
浙江湖州 约100人 河南光山砖桥高陌村 鄢海华 家谱排行:承泽国志懋本思学明光崇厚。
另湖北有一支为:国知至天元洪烈来盛奉先思孝。
浙江武义
全村 熟溪街道周宅村全村都姓鄢,户数很少。
宁夏
宁夏泾源 约2000户
新疆约千户 陕西彬县 鄢清新 本家族大约在战国时代由中国湖北省宜城(鄢城)因战乱移民到中国陕西彬县一带。
鄢少宏
台湾
台湾高雄 江西吉水 鄢宝健 汉朝时,皇帝赐姓,由燕改鄢。
台湾台中 浙江建德 鄢武诚
台湾 河南扶沟 鄢凌轩
广西
广西来宾 有2000多人 鄢富强
陕西
陕西汉中 村里有三分之一的鄢姓 鄢青
贵州
贵州瓮安
珠藏镇 鄢中学
全球
吉尔吉斯斯坦 陕西彬县 鄢清新 与中国陕西彬县鄢氏宗亲系出同门。
其它
云南昭通
镇雄 不足500人 鄢云
黑龙江
双鸭山市 鄢佳丽
东北 白山 鄢立群 正黄旗鄢札氏 。
明末祖居长白山,复姓鄢札氏,同一地区的共有五个大姓,即“何,楚,鄢,倪,葛”,因为居住地蟒蛇伤人,何姓族长辞职不干了,让贤,鄢姓老祖先使出拖刀计斩杀大蟒蛇,成为族长。后来努尔哈赤带兵统一女真各个部族时在白山打了一年多仗,兵力不支投降努尔哈赤。被封为将军,后代在清乾隆年间被封在吉林。后世子孙现在大多在东北吉林。(2005824)
鄢德军 宏仁兴正国,干忠德祯祥,礼义传富贵,荣华诗文章。
江西 鄢煜 德学同遵崇 兴贤定作宗 永远丰存绘 光武纪昌龙。
后记:整理这份资料是一件有趣的工作,经过整理后,发现鄢氏子孙分布地,并非各省都有,各有渊源,有满族、回族及汉族, 有燕改鄢,有鄢改焉,字派有音同字不同。
张俊勇,湖北红安人,现任武汉市江汉区区长。
吴锦,湖北红安人,现任天门市市长。
李国斌,湖北红安人,现任荆州市副市长。
曾晟,湖北红安人,现任武汉市国资委主任。
耿洪山,红安两道人,现任武汉市新州区区委副书记。(副厅级)
徐小元,湖北红安人,现任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
徐述舟,湖北红安人,现任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副总经理。
何德剑,红安县上新集镇人,现任江苏省南京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李文华,湖北红安人,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蔡德坤,红安七里坪典明联山人,现任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原任黄冈市委常委。
秦汉峰,红安七里坪人,籍贯红安华河秦湾,现任湖北省银行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秦汉军,红安七里坪人,籍贯红安华河秦湾,现任中国电器科学院副院长。
张建民,红安七里坪河西街人,现任湖北省物价局常务副局长。
叶明权,红安七里坪人,现任中国土地矿产资源法律事务中心副主任(副厅级)。
王合意,红安七里坪人,现任中共深圳市委政法委副巡视员
喻长友,红安叶河人,现任湖北省国土厅副巡视员。
吴业正,红安华河人,现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处长(后提拔为副厅级)。
钟浩,湖北红安人,现任江苏省南京市财政局巡视员,原任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
韩德锋,红安二程人,现任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厅级)。
林更斌,湖北红安人,现任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副厅级)
吴冰,湖北红安人,女,现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于是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目 录
1“吴”字由来
2吴姓来源
3吴姓郡望
4吴姓图腾
5祠堂堂名
6吴姓人口
7吴姓由来
8吴与虞
9历史名人
10吴氏字辈
1“吴”字由来
吴字是象形字,据《说文解字》:吴者,哗也。古时先人在狩猪时,发现大兽后,一边奔跑,一边回头呼喊。这种大呼大叫的动作形象一个“吴”字。这种人,当时就叫吴人。吴人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有个大臣叫吴权,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上古时吴人及其源流已无可考。今天的吴姓及其源流是清楚的,与上古的吴人不是同一回事。
2吴姓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
2、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领袖,他的后代因虞吴音近而姓吴。
3、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3吴姓郡望
宋代《百家姓》明确记载吴姓的郡望是延陵。延陵是今江苏常州市附近地区。周朝的封国——吴国,有个季札公按父亲的意愿和当时国民的要求,他应继承王位。但他为了不当国王躲到延陵乡下耕种。后他的哥哥诸樊当上了国王,将延陵封给季札。后世为了纪念他将吴姓郡望定为延陵,其后裔将姓氏前冠以“延陵吴氏”,将祠堂冠以《延陵堂》。慈利吴氏是札公的第五子吴木熹(化名永贵)的后裔,是嫡裔延陵吴氏。
4吴姓图腾
吴姓的图腾是句芒玄鸟图腾,像是挂起来的一支鸟,表示吉祥、富贵。
吴氏图腾
5祠堂堂名
延陵堂、渤海堂、仆阳堂、让德堂、至德堂、三让堂、宗让堂、渭东堂
6吴姓人口
吴姓在当代100家大姓中,按人口计算占第10位。前十位按顺序名次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吴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205%,约2600万人左右。
7吴姓由来
因为吴姓的远古初祖居住在姬水流域(今陕西西北部),故以姬为姓。
吴姓的远古初祖是黄帝。黄帝娶有四位贤淑的妻子,生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个,后就形成14个部族。黄帝正妻嫘祖生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他俩都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吴姓就是玄嚣这一支系传承下来的。
吴姓的开氏始祖是吴太伯。他是《史记》记载的天下第一世家——吴太伯世家。吴太伯是吴姓的第一人,但无嗣,所以叫开氏始祖。仲雍是太伯的弟弟,继承了他的位子传承下来。所以,仲雍就是吴姓的血缘始祖。
8吴与虞
仲雍传到第四代周章时,周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为了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找到了周章和他的弟弟虞仲,封周章为吴国国王,封虞仲在虞地(今山西省平陆县境内)建立虞国(又称北吴),其后人以虞为姓。所以吴虞是一家。
9历史名人
吴崇礼:(1552-1626) ,字彬卿,又字体严,别号节庵。明代宁阳县城西街吴家巷人。官至兵部尚书、刑部尚书。著有《三边总图》、《抚蓟奏略》等。
吴 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山东曹县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 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河南太康人。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
吴 芮:西汉初诸侯王,秦时任番阳(今江西省波阳东)县令,秦末率兵起义,因助汉高祖称帝有功,被封长 沙王。
吴 汉: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人,东汉大司马,为南阳吴氏代表人物,因助汉光武帝平叛有功,被封为广平侯,使其家族成为东汉初吴姓中最为显赫的家族。
吴 均: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人,南朝梁时文学家,官奉朝请。通史学,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辞清拔,时称“吴均体”。
吴 兢:汴州浚仪(今河南省开封)人,唐代史学家,官至卫尉少卿兼修文馆学士,著有《武后实录》、《贞观政要》等书。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河南禹县,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 炳:毗陵武阳(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画院待诏。光宗皇后李氏爱其画,恩赉甚厚,赐金带。工画花鸟,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画“写生折枝,可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所作谨守院体画风格。画迹有《春池睡鸭图》《山茶鹁鸽图》《鸳鸯瑞莲图》《宝珠玉蝶图》《折枝绛桃图》《折枝芍药图》《鸡冠花图》《玫瑰图》《长春图》《水仙图》等43件,著录于《南宋院画录》,均“简易有生趣”,“精彩如生”。传世作品有《出水芙蓉图》及《嘉禾草虫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竹雀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5厘米,画下侧署款“吴炳画”3字,是吴炳之代表作,藏上海博物馆。
吴 镇: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元代杰出画家,以山水、墨竹而著称,为“元四家”之一。
吴昌龄: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山西大同人。
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江苏淮安县人。以著有《西游记》而流芳于世。
吴敬梓:清代著名小说家,安徽全椒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广东南海(今广州)人。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浙江安吉人。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雄浑苍老,独当一派 。
吴刚:据传吴刚是汉朝人,修道学仙,因有过被贬谪到月亮上砍伐桂花树(引自同治谱)。
吴锡龄(?~1776),字纯甫,清休宁大斐人。乾隆四十年(177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吴国化:世界艺术家协会主席。
弟中状元哥养家
据现存上海图书馆的《休宁大斐吴氏族谱》和道光版《休宁县志》记载,吴锡龄的远祖是元末一个名叫吴富的山林隐士,非常有学问却不愿意做官。吴锡龄的父亲吴思英是康熙年间的休宁县学生员(也就是秀才),病逝的时候,吴锡龄才3岁。吴锡龄是靠同父异母的哥哥吴长龄抚养成人的。哥哥长龄是增贡生,本来很有前途,但为了侍奉继母陈氏,抚育幼弟锡龄,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替人当帐房先生挣钱养家,并延请名师为锡龄授课。锡龄见哥哥如此任劳任怨,对自己如此关心爱护,既感动又愧疚,无以为报,只有更加发愤读书,丝毫不敢懈怠,学业由此突飞猛进。乾隆三十七年(1772),江南乡试,他高中举人,授内阁中书,很快又进入军机处任职。3年之后,又大魁天下,夺得状元桂冠。喜事连连,哥哥与族亲们笑逐颜开,在村中吴氏“尊德堂”高高挂上“文魁武威”的金匾,不时炫耀着大斐吴氏的光荣。吴锡龄更是喜极而泣,他深知如果没有哥哥的无私奉献,他不可能有在万众瞩目之下,胸戴红花骑马游街的无上荣耀。他的状元桂冠,最起码有一半是哥哥的。他写信给哥哥,要哥哥保重身体,赡养全家老小的重担今后该轮到他来挑了。可谁知,纸墨未干,他这个做官不久的新科状元竟然口吐鲜血,不治而亡。噩耗传来,大斐山村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鬓发染霜的哥哥长龄痛哭失声,却没有被无情的现实击倒。他又挑起抚养孤侄吴若曾的重任,直到70高龄还到山外四处奔波,终于将弟弟留下的独苗培育成人,由拔贡入选吏部文选司,成为七品小京官。侄孙吴自孚后来也能自食其力,接续状元郎的香火。
“可惜徽州吴状元!”
公元1775年阳春三月的一天清晨,紫禁城太和殿丹墀下,身穿各色官服的朝廷大臣和新科进士穆然肃立,乾隆皇帝缓缓登上宝座。一阵钟鼓齐鸣之后,舒缓悠扬的《庆平乐章》凑响,殿试金榜揭晓的隆重典礼“传胪大典”便正式开始。诸位大臣和众多新科进士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聚焦在掌管朝仪的鸿胪寺官身上,随着他宏亮的宣唱声响起,原本立在丹墀下的吴锡龄听到自己的名字头一个在空中回荡,惊喜万分,连忙出列朝着高高在上的皇帝跪拜谢恩。几天后,吴锡龄率领新进士刚刚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恩荣宴”,紧接着又在午门前受到乾隆皇帝的召见。乾隆见锡龄眉清目秀,心中已有几分喜爱,有意要进一步试一下新科状元的才学,突然发问:“那日大典,历经诸多宫殿,其中名联佳句可还记得?”锡龄没想到皇上要问这样的问题,先是一愣,随即脑中就象放**一样,闪现出那一日随礼部官员出太和门、经午门中门出宫到长安门放“金榜”的一幕幕,前宫后院的佳联名句也随即一一脱口而出,直听得乾隆皇帝连连点头,禁不住高声赞叹:“过目不忘,真乃奇才也!”不知是因为过于劳累,还是因为过于紧张,皇帝的话音刚落,锡龄止不住猛咳一声,竟然吐出满口鲜血。乾隆大吃一惊,关切地问锡龄是老毛病还是新创伤。锡龄知道自己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不敢隐瞒,便照实说是旧病复发,但还不至于碍事。乾隆略作沉吟,随即授锡龄翰林院修撰,赐六品衣冠和金质簪花,并特赐参汤一碗、御酒三杯,以示厚爱。谁知,锡龄已是痨病晚期,御酒、参汤加御医,都已无力回天,翰林没做满一年就不治身亡。乾隆皇帝闻知,叹道:“可惜徽州吴状元!”因“吴”与“无”谐音,当时在场的徽籍大臣听罢,无不潸然泪下。
忠房三十世孙 秋盛
二○○五年元月于慈城
10吴氏字辈
世界:
·新编吴氏统一辈谱,从太伯第101世开始,用完一百代后,可又从第一世字排起:“泰让文传宗 雍敦维景崇 开基百世继 务本千家从 章嗣国斯永 寿承名始雄 季贤其见博 友善观光中 至德启公同 海东表大风 高祖树典范 远孙锦程通 棠棣真毓秀 兰桂胜劲松 俊杰英豪汉 安邦智谋勇 好学期上进 览月步九重 历代人才济 富贵久兴隆”
·(19世季札、24世吴稿又名吴申、25世吴[艹丙]又名吴沐、26世吴浅又名吴霍、32世吴永又名吴千秋、34世吴封又名吴全、35世吴芸又名吴复兴、41世吴璞又名吴胜、42世吴镬又名先承、54世吴谔又名吴戢、58世吴堂又名洵文、59世吴明彻又名吴鬲、60世吴逵又名吴盾、64世吴[禾困]又名世伟、70世吴篪又名吴常,吴篪有子10人:吴彦辉、吴彦正、吴彦文、吴彦山、吴彦旦、吴炳、吴炎、吴皙、吴炜、吴焕。吴皙子吴烁太伯第72世。)
贵州:
·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泰伯-季子-吴汉-吴篪-吴皙-吴盛-世禄:宁毓俊美、传礼家声、经华远用、泽赞中和-->吴家猛供
·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泰伯-季子-吴汉-吴篪-吴皙-吴盛-世德:集修顺受、明宗德宜、麟兆玉书、百瑞连坤-->吴宜友供
·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泰伯-季子-吴汉-吴篪-吴皙-吴盛-世铭:振元定本、作述常遵、建阜维丕、茂协青松-->吴常滨供
·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泰伯-季子-吴汉-吴篪-吴皙-吴盛-世雄:增开运会、恒展才谋、隆章锡庆、相佐咸钦-->吴谋学供
·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泰伯-季子-吴汉-吴篪-吴皙-吴盛-千佑:有益成就、亲贤安国、位育高厚、遇萃亨通-->吴国智供
·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泰伯-季子-吴汉-吴篪-吴皙-吴盛-万总:由斯怀德、治化荣昌、优极科品、善继超群-->吴荣仙供
·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泰伯-季札-?:起、国、茂、怀、永,开、学、定、洪、邦,宗、培、铭、毓、秀,正、治、裕、祯、祥-->吴洪军供
·贵州省余庆县:泰伯-季札-吴先春:新胜光奋起,金国朝大先,万有洪作正,四代永兴隆-->吴洪钧供
湖南 :
·湖南省会同县地灵乡:泰伯-季子-吴汉-吴篪-吴皙-吴盛-世德:集修顺受、明宗德宜、麟兆玉书、百瑞连坤-->吴宜友供
·湖南省邵阳市长阳铺镇:泰伯-季子-吴汉-吴篪-吴皙-吴盛-世德:光\廷\应\一\承\亨\士\文\宗\登\主\静\立\人\极\心\正\福\自\永-->吴兴龙供
湖北 :
·湖北省当阳县:泰伯-季子-?:字 家 遵 道 毅 传 世 尚 文 章-->吴道华供
·湖北新县、红安、大悟、黄陂吴万七世系字辈:(吴荣一)玉培锡泽木、熙德绍基隆、茂绩光高代、宏名万世同。(吴荣二)士之大本、立行惟先、世守家法、福泽永绵。“四荣”后裔继:爰思宗子、秉正从中、永联孝友、相庆时雍;1997年继:弘扬祖志、长发其祥、宽厚仁义、商尚为方。
·湖北黄梅大河吴炳武支系:炳福锦德钧、元仲道世中、用天国应士、兆之本致知、明理希贤哲、修身慕善良、诗书攀桂蕊、忠孝永流芳。
·湖北黄梅吴七一支系:熙堂铭淑楷、炳塾铸洪材、丞育钧源本、辉增锡汝梅。然圭钟浚桂、灿圣锦沂桓、烈域锋淳柘、焯坦锐济槐。
·湖北黄梅山南:宏万利遥、协和攸思、元应呈祥、上达位列,文运开华国、忠义世名扬、光前启裕后、懿德永远长。
·湖北黄梅吴河:德思伯志孟、时天国道中、正心光宗应、懋学仕宜崇、周邦新景远、富寿兆长隆、昭代伟人起、恒兹建立洪、昌明高尚法、永守善良功、浩庆开先业、修和韶煜同、伦常展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友祯福集、熙康治理通、书香延世泽、华耀振兴丰、信义符钦敬、亲爱乐咸雍、吉裕禧模范、纪纲训芳朋。
·湖北黄梅大洋庙口上:耀志荣大名、楚邦衍贤声、盛德光先业、良谋裕后昆、诗书贻世泽、礼义启宗庭、永远笃和顺、家园庆隆兴。
·湖北武穴市:世仁让开业、顾心定有天、家和长迪吉、毓庆懋承前、由斯方遂意、惟勤必遇缘、忠正培本厚、效作应常绵、善学增荣耀、谦恭继祖贤、谱光明汉献、良范启宗联。
·湖北蕲春桐梓:本从至德、延及大升、箕求济美、枝干齐荣、诗礼裕后、忠恕存心、习善成性、克绍先型、献身祖国、奋斗云程、金台显隽、艺苑扬声、书香永振、进泽长新。
·湖北蕲春大同南冲:三百千万兆、广德永泰兴、廷帮宏绍应、达登明圣君、儒昌禄位盛、善大福基生。
·湖北蕲春两河口蟹子地:著作高风远、永兴世泽长、诗书承祖训、礼让绍家光、唐宋文章盛、元明继述昌,孝思惟锡类、兰桂庆腾芳。
·湖北蕲春黄厂梅畈:道大宗国世德新、贤才尚承先祖恩、作述家修教一本、延陵万代有余馨。
·湖北宣恩:再正通光昌胜秀、再正世咸德、光宗必荣昌、文明学仕贵、宏景应开芳;再正通光昌胜秀、承继先贤德、廷翰世泽长、嗣西中心振、万代照明芳;再正通光昌胜秀、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
·湖北钟祥市楚凤贡起显、可廷开作尚、金;本修学先广、德明家定昌、继宗传承宪、崇道兆安邦;福泽奠业基、祖绩震环宇、忠厚源远长、世代葆康宁。
·湖北黄陂祁家湾星火村:坦锡济纯良天人景运昌齐遵先世志家国庆祯祥。-->本站供
·湖北汉阳:贤 良 方 正 克 振 家 邦-->吴学愚供
·湖北江夏::-----世,继起定荣昌,祖德争光大,--名--显扬-->吴荣祥供
·湖北武汉:世家继承泰-->吴永祥供
重庆:
·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泰伯-季子-大庄:春元大学士 人文国家兴、扬名光祖德 世泽万年青-->吴健华供
山东:
·山东省淄川市枣强镇:泰伯-季子-吴禹:永世宗兴凤廷化魁立志守本克承乃长、天宝晟辉千秋万昌-->吴建琴供
·山东省淄沂市:泰伯-季子-吴献:献化凤良廷????明?一世殿治岐开昌运-->吴志博供
四川:
·四川省简阳市河东镇:泰伯-季子-吴宣-吴纶-吴宥-吴坤二-吴泰甫-吴四六郎-吴源-吴友全-吴伯善-吴永富-吴长发-吴文宝-吴万兴-吴永暄-吴颜-吴玉铿-吴普宙-吴海-吴文炜-吴世珍-吴愈-吴斯先-吴德舟:文武全敬孝、功成名显驰、修性能平治、世代辉门楣、亲恩群重报、后裔步金梯
·四川省简阳市:泰伯-季子-吴宣-吴念一郎-吴念十二-吴十四-吴十六-吴祖受-吴三哥-吴原得-吴永全-吴细满-吴应崇-吴文显-吴秉德-吴希贤-吴兴忠-吴嘉铨:应文秉希兴嘉、永继世德、大发其祥<--传家忠孝、辅国贤良、人文起、金玉满堂、天赐纯嘏、祚胤锦长-->陛虹万吉\功鼎宸碧\旭光源[明空]\晟煜玺泽\昊[羽中]武强\春钦熠昂\远瑾举昆\华贵辉章\常龙承邦\尚奉栋梁\嗣鼐安宝\皋振建康\有翥君皋\攀逵俊浩\[斌贝]伟立志\正义明朝\繁荣顺道
福建:
·福建省安溪县剑斗镇:泰伯-季子-?:时学延茂佐、志思世伊衡、伯仲及叔季、贻谋子孙承、文武允吉甫、万邦为宪郷、光大列祖德、永昌厥后徵-->吴自力供
·福建省石狮市蚶江水头乡:泰伯-季子-吴仁甫-吴均德:继维文章家帮吉昌永锡祚允祖德绵长垂万世以重光-->吴少雄供
·福建省晋江县磁灶:泰伯-季子-?-吴先举13世吴福:公侯伯子卿平治庆家声孝友孙谋远诗书世泽宏22世吴鹰霄敦宗怀礼让绍德尚廉贞大道涵仁厚心清鉴理明-->吴少雄供
广东:
·广东省韶关市:泰伯-季子-?:崇德伯子彦有风、日万以沁侍元隆、孟祖荣华文英显、仲孙慎秀发兴重-->吴孙庆供
浙江:
·浙江省平阳市鹤溪镇:泰伯-?-吴伦清:伦、元、文、广、玉、天、茂、钦、存、宣、怀、振、秉、朝、永、有、起、大、正、可、成、家、昌、立、秀、华、美、体、尚、尊、仁、孝、昭、治、则、崇、守、安、敦-->本站供
·浙江省仙居鹤:泰伯-吴翥-吴全智13世起:元宗仲茂 贤智永昌 承嘉衍庆 继世弥彰敦诗说礼 桂秀兰芳 至德广运 拱立朝堂 文经武纬 数陈纪纲 思高远播 侯甸要荒 蛮夷率服 万国来王 持盈保泰 坚冰履霜-->本站供
江苏:
·江苏盐城吴家河字辈:
东门:文振登春榜 安帮武备修 承平黎庶福 远志秉千秋
南门:文振金怀玉 其祥瑞国家 道宗巾永守 全义吉长华
西门:文振英才育 儒林作栋梁 朝廷忠孝著 翰墨令名香
·江苏盐城新兴场字辈:
三里半支:洪怀兆臣 殿毓奇廷
吴家堰支:天景佳振彦 松元安汉树
·江苏盐城青墩字辈
一家厦:春保廷开文 金玉大德茂
北吴家墩:开魁佩士 汉宗明远 乃守德昌 祖承家训
·江苏射阳盘万字辈:
长开文增景 士必益琪功 怀德善仁义 季贤千家从 龙元继春竹
林青宇承峰 群杰华圣茂 天松守维榕 铭哲先祖志 恒礼观光中
·江苏虞溪字辈:
昶显洗远梦 之昌克道廷 华大晋希尚 惟以国从忠 本立开文德 贤良兆永兴
勤孝传家久 世泽承礼让 启仁保信义 富学耀先宗 清和延祖绪 圣教致善宏
河南:
·河南省南阳,新野、唐河、镇平、西峡、南召:从19世--109世 从始祖太伯到19世季子至65世吴汉先祖到吴志尧,吴志辅到吴道泰、吴广祥、吴聪盼、吴永州、吴守卿到吴军赏 吴忠言、吴道钦 道广新祥,永守忠道
·河南省南阳镇平、西峡、南召从始祖太伯到19世季子至65世吴汉先祖到吴帮翰:邦元白永春,文玉其中应。 天(日)世相成美,志(乾鸿)大广朝廷,家祥长发富,时达显才能。-->吴廷录供
·河南省新县沙窝集东吴家湾:泰伯-季子-吴少微-吴达甫:金佃传明德、玉庭立俊英、文章治国宝、孝友理家珍、良善荣华久、仁义富贵兴、祖贤宗恩远、光前裕后昆-->吴自力供
·河南省新县:泰伯-季子-?-吴国宝:春永维家式、 荣华耀泽芳、瑞明从德载、 培延定克长、正达安邦志、 金玉立朝章、天赐必万有、 敦本应千祥-->吴华胜供
曾
姓氏名称: 曾
拼音: zeng[一声]
序号: 0384
介绍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涌泉西庄村有一支曾氏族人以宋朝曾肇为始祖以曾与达为一世祖其间相差四百年不能续接
介绍文件
介绍文件
曾姓分布
曾姓当代分布
据统计,按人口多少,曾姓为中国第38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 0.49,人口大约有600多万,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福建等省为多。
四川 什邡县,曾姓为该县44大姓的第8大姓;井研县研城镇2382户,10117人中有曾姓族人57户,275人;夹江县 224姓有曾姓。
江西 德安县,曾姓为人口聚居较多的村庄和人口较多的9大姓之一;崇义县 155姓有曾姓;定南县168姓有曾姓。
河南 商丘县328姓、潢川县494姓、西平县302姓、虞城县328姓、息县340姓、太康县467姓、淅川县108姓、林州市321姓、淮滨县207姓、登封县337姓、光山县 334姓、长葛县206姓、长垣县214姓、柘城县235姓、鄢陵县231姓、延津县265姓、新县272姓、夏邑县292姓、扶沟县 279姓、南阳市613姓、商水县281姓、西华县249姓、濮阳县223姓中均有曾姓。
上海 川沙县523姓、嘉定552姓、宝山404姓、金山395姓中均有曾姓。
湖北 红安县239姓有曾姓;汉川县 210姓有曾姓。
海外分布
曾姓族人已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安家落户了。
介绍文件
曾姓起源
曾姓起源
天下一曾无二曾,现在曾姓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鄫(zeng 曾)国太子巫,系出自姒姓,是真正的上古圣君夏禹的后代,名副其实的四千年。
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春秋时代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逃奔到鲁国,其后代为纪念故国以“鄫”为氏,后去邑旁(即“阝”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
曾氏家族长久以来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记录,是少有的几个来源比较纯正的姓氏之一,因曾姓先前是一家,所以对于同姓联婚,曾氏家族一向严格禁止。
远祖大禹
1、大禹治水
4000多年前,在我国黄河中游的许多氏族、部落,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很大的部落联盟—— “华夏部落联盟”。
相传在尧作华夏部落联盟领袖的时候,发生过一次大洪水,持续了很长时间。田地被淹没,庄稼被冲毁,房屋倒塌,牲畜死亡。洪水泛滥,逼得人们逃上高丘或山上去找洞穴避难。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们,不少人就在大树上搭起木架巢居。洪水时涨时退,人们根本无法耕种。
有一位名鲧(gun,滚)号若阳的人,是黄帝族后裔,为夏部落酋长,被封在崇(今河南登封崇山附近),为崇伯,赐姓姒。鲧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他生性耿直,为人有些恃才自负。
滔滔洪水漫患中原大地,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尧命鲧去治理洪水。
鲧采用筑堤围堵的方法,企图把洪水堵住。这不仅没有把洪水堵住,反而使被堤围住的水越积越多,最后把堤冲溃,大水更加横流泛滥。鲧虽然也辛辛苦苦地奔波了9年,修筑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堤防,但是堵了东边西边溃堤,围了南边北边泛滥,始终没有把洪水制服。这时尧由于年老让位给了舜。舜见鲧治水9年,非但没有成功,反而使人民遭受了更大损失,就革去了鲧的职务。
舜命鲧的儿子禹去继续治理。
禹联合了共工氏和伯益、后稷等许多部落,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放弃了筑堤堵水的办法,改用疏导的办法。他根据地形的高低,疏通河道,排除积水,让洪水顺着河道宣泄,流向大海。经过13年的努力,制服了洪水。人们纷纷从高地上下来,回到平原上。接着,禹又带领人们开凿沟渠,引水灌溉,化水害为水利,在黄河两岸的平原上开出了许多良田和桑土,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地方。
禹聪明能干,吃苦耐劳,为天下人谋利益,一心扑在治水事业上。在外面一共13年,曾经3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没有进去看一看。“三过家门而不入”遂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佳话。
大禹治水劳苦功高,得到了各地区氏族部落的拥戴,被尊称为“大禹”,在这些氏族部落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不仅中原地区有更多的氏族部落加入华夏集团的部落联盟,就是东方的东夷集团、南方的苗蛮集团和西北方的羌戎集团中的一些氏族、部落,也先后加入了华夏集团的部落联盟,夏部落的势力也随之壮大起来。
2、大禹传子
舜年老以后,因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选禹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
到了禹的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已经很大。 按照传统的“禅让”制,禹也事先推荐一个人,即曾经帮其治理政事的东夷族首领皋陶(gao yao,高姚)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久,皋陶死,禹又推荐皋陶的儿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是,当禹年老死后,联盟部落中各氏族部落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这就是历史上的“大禹传子”。
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3、少康中兴
当启登上夏王宝座以后,首先遭到了一个姒姓部落有扈(hu,户)氏的反抗。有扈氏是族居在夏族中心地区西边的一个大部落,他们的活动中心在今陕西户县一带。启率领军队亲自讨伐有扈氏,最后把有扈氏灭了。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下场,没有人再反抗了。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Y),义),野心勃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发现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就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是一个著名的弓箭手,百发百中。民间有后羿射日的传说。 后羿开始还只是做仲康的助手。到仲康一死,他干脆把仲康的儿子相撵走,夺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zhuo,啄)。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他杀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霸占了后羿的妻妾,并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浇(ao,傲),一个叫殪(yi,意)。寒浞怕夏族再跟他争夺,决意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便派儿子浇将相杀死。
那时候,相的妻子后缗已怀孕在身,见相被杀,就从城墙一个洞中逃了出来。后缗是夏王朝诸侯有仍氏之女,所以逃出后就直奔有仍(今山东济宁)。后缗回到娘家不久便生了个儿子,这个相的遗腹子就是少康。有仍氏因少康是夏后氏之遗孤,对他特别爱护。少康长大后,有仍氏便命他作了牧正,也就是主管畜牧的官。少康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对寒浞 和浇满怀仇恨。
而少康在有仍那里作牧正的事,没过多久就被浇知道了。浇振了亲信椒前往有仍寻找少康。椒还没到有仍,少康得 到了消息,就从有仍逃奔到有虞(今河南虞城)。有虞的诸侯叫 虞思,是有虞氏之后,世代与夏后氏亲善,得知少康是夏相之子,就热情接纳,并命少康作了有虞国的庖正,也就是掌管膳 食的官,而且将两个女儿(二姚)嫁给他,又把纶(今河南虞城 东)这个地方分给他住。在此地,少康有十里见方(一成)的土地,有五百个(一旅)人供其使用。于是,少康便以纶为基础,积蓄力量,暗中收集夏王朝的人,准备复国又安抚在夏王朝中作过官的人。
就在少康准备恢复夏朝的同时,有个逃居在有鬲(li,利,今山东德州)叫伯靡的夏遗臣,也在积极地准备行动。少康与 他联合进攻寒浞。 少康派亲信女艾前去刺探浇的情报,同时派自己的儿子季杼去诱殪。然后,少康亲自率军消灭了浇,季杼的军队灭了殪,伯靡也率领斟灌、斟寻之师讨伐寒浞,攻下了夏邑。
伯靡和夏后氏的贵族们拥立少康继位为夏王,又重新夺回政权,恢复夏后氏统治。史称“少康中兴”。各地的诸侯、方伯得知少康回到了夏邑,恢复了夏禹的业绩,奉祀夏的祖先和天帝,维护了夏朝原有的统治,又都纷纷带着贡物前来朝贺。
夏王少康从小就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流离生活,因此,上任伊始,便恢复管理生产的稷官和管理水利工程的水正,并挑选得力的人选担任这些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官职。社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王朝的统治也得以巩固。
曾姓的受姓始祖是太子巫
夏朝在少康中兴以后,奴隶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少康分封族人到各地治理。少康的小儿子曲烈,被分封到一个叫鄫(zeng,曾)的地方,建立鄫国。据说,曲烈天生神异,精勤思考,善于制做和改进工具。他制作了木工用来求直角的矩尺;制造了用竹竿木棒做支架的方型鱼网——罾 (zeng,曾);制作了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增(zeng,曾);烧制了蒸饭盛菜用的陶器——甑(zeng,赠);教族人纺织出各种各样图案的丝织品——闻名于世的缯(zeng,曾)。公元前 567年,鄫被莒国所灭,鄫国子孙遂以曾为氏。
少康封给曲烈的鄫地,在今河南方城县北。《国语·郑语》昭注:“缯,姒姓,申之与国也。”缯作为申国的与国,当与其相近。申国在今河南南阳市北,而北面方城县有缯关。
夏被商灭掉之后,其同姓亲族,或被俘虏作了商的臣仆,或被迫向四方迁徙。惟独曾人却留居中原。
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移封鄫于山东临沂苍山县西北部城。由于鄫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常常被莒、邾和鲁国欺凌。为了改善同邻近侯国的关系,鄫便与较为强大的鲁国建立了姻缘关系。襄公四年 (前569年),鲁国向春秋霸主晋国要求,愿把鄫国作为自己的附庸国,并代鲁国负责向盟主国提供一部分贡赋。
此前,鲁僖公之女嫁给鄫君时泰,生公子巫。不久,时泰又娶莒女,生子后欲立为嗣,危及巫的地位。鄫国靠近晋鲁的行为,自然受到莒国的反对。同年十月,莒国联合邾国攻伐鄫国,鲁国派大夫臧纥出兵救鄫,结果吃了败仗。次年,鄫人又在戚 (今河南濮阳)参加晋、宋、陈、卫、郑、曹、莒、邾、滕、薛、齐、吴等国的盟会,联合抗楚,鄫国才得到喘息的机会。公元前567年,鄫国因自恃有鲁国作后盾,而怠慢了莒国,莒国抓住鲁国疏于扶助鄫国的时机,一举灭掉了鄫国。
鄫国灭亡之后,包括太子巫在内的臣民,为了生存逃往鲁国居住下来,为表达离开故土而不忘先祖的决心,遂将鄫国的“鄫”字去掉耳朵旁(右耳朵旁为“邑”,古代称国为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于是便有了曾姓。
少数民族中曾姓:
少数民族中只有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有极少数人姓曾。
京族 我国南方一个以海洋捕捞为生的民族,原称“越族”,自称“安南”,其祖先是在400多年前从越南所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陆续迁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漓尾、巫头、潭吉诸岛上的。曾姓京族居住在潭吉岛、巫头岛上,京族曾姓族人迁入潭吉岛的时间较早,在此已居住8代;巫头岛上的曾姓族人迁居于此稍晚,仅传3世。
满族 今河北省隆化县的中满族有曾姓。
布依族 布依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黔南、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的镇宁和关陵两个布依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贵阳市郊,属古代“百越”中的一支。镇宁布依苗族自治县布依族中有曾姓。
土家族 在贵州省沿河
我国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那些?
本文2023-11-09 19:23: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