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的组词有哪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3收藏

氏的组词有哪些,第1张

一、氏的组词如下:

1、读shì时,组词如下:

姓氏、摄氏、氏族、人氏、名氏

2、读zhī 时,组词如下:

月氏、阏氏、小月氏、大月氏、大月氏人

二、释义:

[ shì ]

1、姓(张氏是“姓张的”):张~兄弟。

2、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为称呼:赵王~(夫姓赵,父姓王)。

3、对名人专家的称呼:顾~(顾炎武)《日知录》。摄~温度计。达尔文~。

4、用在亲属关系字的后面称自己的亲属:舅~(母舅)。母~。

5、姓。

[ zhī ]

见〖月氏〗。

三、字源解说:

氏,甲骨文加长了“人” 的下垂手臂。金文在下垂的手臂上加一圆点指事符号,表示手垂至地。造字本义:低头捶手抵地。篆文将圆点写成短横,字形略有变化。

“氏”被假借为“宗族根底”后,再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另造“氐”,表示“低头垂手至地”的本义。“氏”的本义消失,只有引申义“宗族根底”延用至今。

姓、氏,都显示一个人的生命背景信息:在母系时代,“姓”显示生身母亲的近景信息;“氏”则显示宗族历史渊源的远景信息。

文言版《说文解字》: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乀声。凡氏之属皆从氏。杨雄赋:响若氏隤。   

白话版《说文解字》:氏,巴地、蜀地的山名中,叫崖肩之旁附着而又俗坠的山岩为“氏”。“氏”崩塌时发出的声音,方圆百里都可以听到。

字形像崖肩之形,“乀”作声旁。所有与氏相关的字,都采用“氏”作边旁。杨雄在他的文赋中曾提到,某种大的声响,就像“氏”崩塌时一样。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相关组词:

1、姓氏[xìng shì] 

表明家族的字。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后来说姓氏,专指姓。

2、摄氏[shè shì] 

摄氏度符号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用符号“℃”表示,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提出来的。摄氏度=(华氏度-32)÷18。

其结冰点是0°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现在的摄

3、氏族[shì zú] 

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氏族内部实行禁婚,集体占有生产资料,集体生产,集体消费。也叫氏族公社。

4、人氏[rén shì] 

人(指籍贯说,多见于早期白话):当地~。你姓什么哪里~

5、名氏[míng shì] 

姓名。

6、月氏[yuè zhī] 

汉朝西域国名。

7、阏氏[yān zhī] 

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氏(zhī)。

8、小月氏[xiǎo yuè zhī] 

古族名。

9、大月氏[dà yuè zhī] 

古族名。月氏族 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从中国甘肃敦煌一带迁往伊犁河流域,不久又迁往阿姆河流域。公元前125年左右 灭大夏。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通西域至其国,后与汉往来渐密。氏(zhī)。

10、大月氏人[dà yuè zhī rén] 

这支被我国古代典籍称为大月氏人的民族,就是源起于东欧平原上古印欧人大迁徙的一支。

-氏

氏字组词两个字的词语

妇氏 师氏 冶氏 剞氏 柞氏 林氏 莱氏 季氏 媒氏 五氏

谱氏 凫氏 二氏 萧氏 异氏 慈氏 呙氏 室氏 赤氏 仲氏

门氏 和氏 庭氏 项氏 龢氏 伯氏 仪氏 钟氏 于氏 世氏

萍氏 蜡氏 尹氏 魏氏 月氏 百氏 吕氏 赵氏 阏氏 段氏

舅氏 触氏 咎氏 汪氏 甲氏 氏谱 蛮氏 霅氏 潞氏 匠氏

姓氏 西氏 磈氏 侯氏 母氏 命氏 鬲氏 禺氏 蝈氏 汉氏

周氏 猋氏 介氏 人氏 庶氏 君氏 氏姓 琴氏 名氏 老氏

嬴氏 尉氏 外氏 呙氏 南氏 逸氏 条氏 氏胄 释氏 氏族

多氏 族氏 史氏 碧氏 氏号

氏字组词带有解释的二字词语

赤氏:1即赤帝。

碧氏:1指水。

触氏:1《庄子》寓言中的蜗角小国名。

鲍氏骢:1《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鲍司隶歌》:"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

佛氏:1犹佛家,佛门。

梵氏:1佛家,佛门。

氏姓:1氏与姓。2指姓。3谓宗族谱系。

妇氏:1指妻子的娘家。

班氏庐:1见"班生庐"。

猋氏:1指神农氏。

保氏:1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

慈氏:1佛教菩萨名,即弥勒菩萨。弥勒,梵语Maitreya,意译为"慈氏",为将继承释

边氏腹:1《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边孝

菙氏:1古官名。掌灼龟之木,用于占卜。

伯氏:1长兄。2长子。3伯父。

多氏:1即大食。唐时亦译作"多氏"。参阅《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百氏:1犹言诸子百家。

段氏:1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2鲜卑族的一支。以部为氏

氏族: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氏族内部实行禁婚,集体占有生产资

二氏:1指佛﹑道两家。

包氏父子:短篇小说。张天翼作。1934年发表。公馆仆役老包一心望子成龙。他省吃俭

凫氏:1《周礼》官名。职掌作锺之事。

赐氏:1古时贵者有氏,贱者无氏,有功则君主赐氏以示尊宠。

阏氏:1汉代匈奴单于﹑诸王妻的统称。2借指其他少数民族君主之

氏胄:1世家大族的后裔。

阏氏:(yānzhī)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

氏号:1犹称号。指远古传说中的贤明帝王的称号。亦代指这些贤明帝王。

氏字组词三个字词语

辰放氏、 古皇氏、 宓羲氏、 仲良氏、 史氏记、

蹄氏观、 曲方氏、 硩蔟氏、 条狼氏、 鸤鸠氏、

蹏氏观、 方雷氏、 缑氏瓜、 野庐氏、 井上氏、

盘瓠氏 容成氏、 厉山氏、 内岛氏、 棘扈氏、

庖牺氏、 皇雄氏、 金天氏、 赫胥氏、 陶唐氏、

赫苏氏、 布氏鲾、 葛姓氏、 和氏璧、 边氏腹、

乐氏枣、 宓戏氏、 越裳氏、 形方氏、 宇文氏、

郑氏虫、 伊祁氏、 雷氏琴、 阪泉氏、 包牺氏、

竺干氏、 连山氏、 修闾氏、 冯相氏、 京氏学、

凤鸟氏、 季孙氏、 竺乾氏、 赵氏璧、 居方氏、

缑氏鹤、 浑敦氏、 由准氏、 乘氏县、 牺氏琴、

丁氏粟、 磃氏馆、 豕韦氏、 雷氏剑、 田村氏、

无名氏、 月氏国、 费姓氏 京城氏、 甘心氏、

莱富氏、 余甘氏、 长尾氏、 伯赵氏、 夸娥氏、

挈壶氏、 旧史氏、 杨氏果、 轩辕氏、 觉罗氏、

陆氏橘、 秦氏粉、 王氏帖、 青史氏、 陶氏梭、

庆氏学、 毛氏墓 玄鸟氏 散氏盘、 小月氏、

伊藤氏、 丹鸟氏、 伏羲氏、 合方氏、 春官氏、

中央氏、 伊耆氏、 郢氏斤、 太史氏、 缑氏山、

娥陵氏、 脩闾氏、 穷桑氏、 泠沦氏、 空桐氏、

吼天氏、 大罗氏、 甸师氏、 归藏氏、 职方氏、

韦氏学、 佛图氏、 有虞氏、 无怀氏、 阮氏酒、

三条氏、 邹氏律、 夫己氏、 鴡鸠氏、 浑沌氏、

王氏子、 许氏评、 鞮鞻氏、 列山氏、 摄氏度、

氏字组词四个字的词语

荀氏八龙、 蒲缥侯氏、 哈弗氏管、 陆氏庄荒、

雅溪卢氏、 母系氏族、 郑氏群虎、 华氏温标、

贾氏窥帘、 梁氏夫妻、 陶氏瀑布、 巴氏杀菌

摄氏温度、 巴约特氏、 源氏物语、 吕氏春秋、

合答斤氏、 柳氏三绝、 华氏温度、 项氏家说、

何氏三高、 闵氏族谱、 冉氏烹狗、 邓氏字派、

梁氏起源、 黑石氏族、 郭络罗氏、 郑氏羣虎、

邓氏英语、 蒙氏阅读、 摄氏温标、 下邳洪氏、

重庆侯氏、 荣门氏菌、 盖氏袋鼠、 郑氏丫环、

于氏宗族、 田氏宗祠、 包氏父子、 羿氏舛射、

严氏谱牒、 颜氏家族、 马氏体钢、 开氏温标、

大月氏人、 汪氏蜂胶、 叶赫佟氏、 蒲氏族谱、

蹇氏家族、 邓氏铜山、 张氏家谱、 东山谢氏、

马固王氏

氏字组词四字成语带有解释

成语: 假门假氏 拼音: jiǎ mén jiǎ shì 解释: 做得像真的一样。同“假门假事”。

大于四个字的氏字组词成语

成语: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拼音: 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 解释: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氏字的拼音和汉字解释

shì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zhī

〔阏(〔月氏〕见“y乶)氏〕见“阏”。月”。

笔画数:4;

部首:氏;

氏字组词组成的好听的男孩女孩名字

没有

  宋版《百家姓》中有时姓,排名第83位。

  姓氏简介:

  时姓(作为姓氏读音分shi和chi) 来源一姜姓,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之后,他的后代就是时氏正宗,按照老规矩应念(chi),来源二子姓,是春秋时期宋国一个大夫叫来,他的后代应念(shi),时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八十九位的姓氏,人口稀少,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1%。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时之为姓源远流长,是三千一百多年之前的高士伯夷的后裔,但其得姓的经过较为曲折。商朝末期,原子姓封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的孤竹国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二人“拒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其后人居住在大河(黄河中游)一带。出于二人对殷商王朝的愚忠精神之敬,周武王姬发就把伯夷的后代封在申国(今河南南阳),列为诸侯之一。申国,在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熊赀所灭,变成了楚国的一部分,而伯夷的后裔也“以国为氏”,称申氏。当时申氏家族在楚国的地位仍为显赫,嫡正一系世为公卿大夫。申叔时的后裔子孙中,为了有别于其他家族,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时氏,史称时氏正宗,望陈留郡。该支时氏正确读音作chí(ㄔˊ),今读shí(ㄕˊ)亦可。

  时氏族人大多尊奉申叔时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来的封地时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上古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商王子微子启于商丘,建立了宋国,宋国公族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相传姓宋。据史籍《世本》记载:“时氏,子姓,出于殷。”传到春秋初期,宋国有个大夫名来(公子来),受封在时邑(今安徽阜南中岗)。这在《沙溪时氏家谱》、《河南南阳时氏家谱》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时来公,宋大夫来,启公之孙,采食于时,因地受姓,始姓时。”周郝王二十九年(齐湣王田地十六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国,时邑归齐。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齐有贤人时子著书,见孟子。”时子,战国末期齐国的贤士,名时农,号博昌,为世人尊称为时子。时子,就是宋公子时来的后裔。

  在宋公子时来、时农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尊称名号为姓氏,称时氏,世代相传至今,望陇西郡。该支时氏原读音作shí(ㄕˊ),今读音作chí(ㄔˊ)。

  源流三

  源于赭时国,出自唐朝时期西域古石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唐朝时期,著名的僧人玄奘前往印度取经,曾路过赭时国,即“昭武九姓国”中的石国。在其整理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赭时国,周千余里,西临叶河。东西狭,南北长。土宜气,序同笯赤建国。城邑数十,各别君长。既无总主,役属突厥。”古赭时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瞰羯城、柘折城,Tashkent)一带,为粟特人种,即史书中记载的白匈奴民族,为大月氏人的分支。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封其君主莫贺咄吐屯为赭时国国王。唐开元元年~开元二年(公元713~714年),大食国(阿拉伯帝国)曾侵入赭时国。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曾请求唐朝政府协助讨伐大食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莫贺咄吐屯复助唐朝政府擒获突骑施可汗吐火仙,被封为顺义王。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大食国的埃米尔纳斯尔入侵。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当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大军准备与大食国开战时,赭时国王子反而投奔大食国乞兵,进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城),并联合大食国击败了高仙芝的唐朝大军,十万唐军将士成了阿拉伯人的奴隶,将先进的汉唐文化带入阿拉伯地区。到了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唐玄宗又敕封赭时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赭时国一直到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仍派遣使臣朝贡于唐王朝。据史书记载,“赭时国人”特别善舞,后有国人“挟柘枝舞入唐”,流行于唐朝都城长安,很受欢迎,一直到宋朝时期,由赭时国人传承的“柘枝舞”仍然非常盛行。

  在赭时国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汉化称时氏、石氏,时氏读音作shí(ㄕˊ),世代相传至今,望出巨鹿郡。

  源流四

  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古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古有旹国,灭于楚国,子孙以国为氏。”古旹国,春秋中期即称临川,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的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一带。夏禹时期地处扬州域,春秋时期则为百越之地,战国时期被灭于楚国。秦朝时期,南城县一带隶属于扬州九江郡,到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江郡为豫章郡。古旹国人主要是百越民族,于何时被灭于楚国,史书中没有记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临川地区很早即有著名的屈原之历史记载来看,古旹国应当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即已经隶属于楚国了。

  古旹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旹氏。“旹”即为“时”的古体字,因而亦称时氏,是为岭南时氏一族之始,世代相传至今,望抚州郡。该支时氏正确读音作shí(ㄕˊ)。

  源流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僳僳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时氏,世代相传至今。

释”这个稀缺姓氏的来源呢?谁可以姓“释”?为何要姓“释”?

佛陀在印度,如何称呼弟子

“释”姓,表示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它并不是从印度传到中国,而是由我国东晋时期的道安大师所确定的。那么,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印度,佛陀又是怎么称呼他的弟子们的呢?

实际上,自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鹿野苑度化五比丘出家,再到圆寂前为最后一位弟子须跋陀罗剃度出家,其一生都没有给弟子们取一个法名。

大家耳熟能详的“佛陀十大弟子”——摩诃迦叶、阿难陀、舍利弗、须菩提、富楼那、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那律、优婆离、罗睺罗,其实都是他们的俗名,而佛陀也是这么喊他们的。

当时印度的佛教圈还流行“沙门释子”这个说法,这是起因于印度社会三教九流的出家众都称自己为“沙门”,佛教为了区别于外道,就在沙门后面加了“释子”二字,但它和姓氏没有关系。

汉传佛教特色

以“释”为姓

佛教在印度时还没有姓氏一说,怎么到了中国就有了呢?

这是源于华夏子孙千百年来承袭祖先姓氏,并世代相传的传统,这对佛教姓氏的产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汉传佛教的姓氏文化,从发生、发展到定型,经历了俗姓、师姓、释姓三个阶段。

○ 俗姓

朱士行,颍川人,志业方直,

劝沮不能移其操。

少怀远悟,脱落尘俗,

出家以后,专务经典。

——《高僧传》

在《高僧传》的记载中,我国第一位西行求法的出家人朱士行,以及最早的汉传佛教出家人严佛调,都是使用的俗家姓名。可见,最早在汉传佛教中法名的使用并不普及,佛教姓氏还没有出现。

○ 师姓

中国佛教史上,翻译《四十二章经》的竺法兰,翻译《般若三昧经》的竺佛朔等僧人,一度让佛学小白们十分困惑,为什么僧人姓“竺”?他们都是外国人吗?

这得回溯到佛教传入汉地之初,朝廷规定只有外来僧人可以修建寺院,所以汉人出家往往是以外来僧人为师。而根据当时的文化传统,出家弟子的法名须“依师为姓”。

汉末来华弘法的知名大月氏高僧支谶、支亮、支谦三师徒,最具代表性。“支”是大月氏的简称,支亮拜支谶为师,支谦又拜支亮为师,所以两位弟子都师承于“支”姓,在当时被称为“三支”。

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有“康”姓。康僧会、康僧铠等都是来自西域康居国的僧人。当他们来到汉地弘法后,汉地就有了“康”姓弟子,如康法朗、康法畅等。

在众多的师姓传承中,“竺”姓不得不提。“竺”姓僧人最早源于五天竺(即古印度),后来成为我国汉地僧人中较大的姓氏。前秦时代最杰出的僧人——道安大师,就因拜竺佛图澄为师,所以曾叫竺道安。

道安大师不仅承袭了师姓传统,还通过他的智慧与才华,为佛教姓氏的完善与规范做出了重要贡献。

○ 释姓

话说有一年,道安大师前往襄阳弘法,东晋境内的学士争先恐后前往拜见。当地名士习凿齿博学广闻,以辩才名满天下。他得知法师抵达檀溪寺后,便登门拜访。

一进门,他就来了个霸气的自我介绍:“四海习凿齿!”

道安大师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弥天释道安!”

这两人的对话恰似对对子,“弥天”对“四海”,但“姓”为什么不是“竺”?根据典籍记载,道安大师当时的法名还叫竺道安,可见他的内心是经过了一番快速思考的。也许是想到了“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也可能是琢磨着“四姓出家,同称释氏”……

真相不得而知,但至此,汉传佛教第一次以“释”为姓,而道安大师便是第一个使用此姓的人。

道安大师在改称“释”姓后,他的弟子们也开始使用。在他到达长安弘法,其影响力已扩展到全国之后,汉地僧人以“释”为姓终于得到普及,同时还被同属汉传佛教系统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佛教界所认同。

释姓的普及,更在日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僧人,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佛教宗谱”,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也都制定了自己的源流诀。

因此,“释”姓堪称佛教中国化过程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

说到这里,“释”姓之所以稀罕,就绝不单指使用人数少这个表象,而在于它背后的选择之难与功德之胜。同样,放弃俗名,自称法名,则表现的是出家僧人放下世俗五欲的态度和决心。

在家居士的法名

师父姓“释”,居士也能随师姓吗?当然不可!

皈依后,在家居士有法名,但不可以姓“释”,因为“释”姓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同时,也不可加俗姓在前。

比如,在文殊院皈依的佛弟子为“妙”字辈,源于临济法脉的谱系规定;而“名”则是法师从《妙法莲华经》中随机抽取的,例如“妙华”。

妙华皈依后,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使用俗家姓名,只有在参加佛事活动时,才称呼自己的法名“妙华”。而“妙华居士”则是僧人称呼在家弟子的用语,更不必添加俗姓为“李妙华”,也不可将法名称为法号。

最需要注意的是,各位在家佛弟子,别给家中、路上的动物皈依取法名了,什么妙喵、慧仔的,您不具备传授皈依的功德,更没有取法名的权利。所谓随缘授皈依,也只是方便说、方便行而已。

- 延伸问答 -

谁有资格取法名?

在小说《西游记》中,悟净、悟能这两个法名,是观世音菩萨取的;而悟空则是须菩提祖师所取,孙悟空就此成为须菩提祖师门下第十辈出家弟子。

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取法名、剃度时十分严肃慎重。书中写,长老手拿空头度牒,说偈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长老把度牒交给书记僧,书记僧填好度牒后,付与鲁智深收受。

这些文艺作品中所撰写的取法名方式,虽然都是编的,但也是依据现实中的规矩而来:法名得由出家僧人取授,第一种是皈依时,由尊证师所取;第二种是佛弟子剃度出家时,由剃度师所取;第三种是佛弟子受戒时,由授戒师所取。

法名=法号吗?

法名,是出家僧人或在家居士使用的名字。剃度后,僧人就会放弃原来的俗家姓名,而改用法名,随“释”姓。根据汉族文化以及汉传佛教传统,在法名之外,还会由剃度师取第二个名字,称为法号。

法号是汉传佛教独有的特色。僧人的法名一般只有师父、长辈可以称呼。因尊敬的原因,外人一般不称呼法师法名,而称呼其法号。

法名重复了,怎么办?

法名为什么会重复?重复了该怎么办?

前文我们说到了禅宗的五家七宗,包括天台宗、华严宗、南山律宗等,都有自己的“源流诀”,这就相当于“家谱”。同辈僧人法名的第一个字,是相同的。因此,只要一看法名,就基本知道是哪一宗的哪一辈,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重名。

不得已,后辈们只好在法名前加上个性化的标识,以降低查重率。比如:

山名+法名的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百丈怀海等;

地名+法名的菏泽神会、永嘉玄觉等;

寺名+法名的临济义玄、国清师静、云栖袾宏等;

尊称+法名的马祖道一。

在家佛弟子出现法名重复时,也可以这么干吗?其实是不可以的。在家佛弟子的法名并没有取代俗名,只是一种学修身份的象征;即使出现重名,也不妨碍日常称呼。

所谓法名,就是以佛法为精神的核心,以消除烦恼、清净身心为目的,使心获得重生的重要象征。我们又何必以世俗眼光,将它复杂化、烦恼化呢?

文章来源 | 成都文殊院

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妙传、张科

1

大家都在搜

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

释迦牟尼佛是如来佛吗

佛祖释迦牟尼佛是在什么树下顿悟

释迦牟尼佛成佛经历

释迦牟尼佛

时(shí)姓,来源有: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叔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时之为姓源远流长,是三千一百多年之前的高士伯夷的后裔,但其得姓的经过较为曲折。商朝末期,原子姓封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的孤竹国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二人“拒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其后人居住在大河(黄河中游)一带。出于二人对殷商王朝的愚忠精神之敬,周武王姬发就把伯夷的后代封在申国(今河南南阳),列为诸侯之一。申国,在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熊赀所灭,变成了楚国的一部分,而伯夷的后裔也“以国为氏”,称申氏。当时申氏家族在楚国的地位仍为显赫,嫡正一系世为公卿大夫。申叔时的后裔子孙中,为了有别于其他家族,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时氏,史称时氏正宗,望陈留郡。该支时氏正确读音作chí(ㄔˊ),今读shí(ㄕˊ)亦可。

时氏族人大多尊奉申叔时为得姓始祖。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来的封地时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上古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商王子微子启于商丘,建立了宋国,宋国公族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相传姓宋。据史籍《世本》记载:“时氏,子姓,出于殷。”传到春秋初期,宋国有个大夫名来(公子来),受封在时邑(今安徽阜南中岗)。这在《沙溪时氏家谱》、《河南南阳时氏家谱》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时来公,宋大夫来,启公之孙,采食于时,因地受姓,始姓时。”周郝王二十九年(齐湣王田地十六年,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国,时邑归齐。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齐有贤人时子著书,见孟子。”时子,战国末期齐国的贤士,名时农,号博昌,为世人尊称为时子。时子,就是宋公子时来的后裔。

在宋公子时来、时农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尊称名号为姓氏,称时氏,世代相传至今,望陇西郡。该支时氏原读音作shí(ㄕˊ),今读音作chí(ㄔˊ)。 源于赭时国,出自唐朝时期西域古石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唐朝时期,著名的僧人玄奘前往印度取经,曾路过赭时国,即“昭武九姓国”中的石国。在其整理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赭时国,周千余里,西临叶河。东西狭,南北长。土宜气,序同笯赤建国。城邑数十,各别君长。既无总主,役属突厥。”古赭时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瞰羯城、柘折城,Tashkent)一带,为粟特人种,即史书中记载的白匈奴民族,为大月氏人的分支。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封其君主莫贺咄吐屯为赭时国国王。唐开元元年~开元二年(公元713~714年),大食国(阿拉伯帝国)曾侵入赭时国。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曾请求唐朝政府协助讨伐大食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莫贺咄吐屯复助唐朝政府擒获突骑施可汗吐火仙,被封为顺义王。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大食国的埃米尔纳斯尔入侵。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当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大军准备与大食国开战时,赭时国王子反而投奔大食国乞兵,进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城),并联合大食国击败了高仙芝的唐朝大军,十万唐军将士成了阿拉伯人的奴隶,将先进的汉唐文化带入阿拉伯地区。到了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唐玄宗又敕封赭时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赭时国一直到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仍派遣使臣朝贡于唐王朝。据史书记载,“赭时国人”特别善舞,后有国人“挟柘枝舞入唐”,流行于唐朝都城长安,很受欢迎,一直到宋朝时期,由赭时国人传承的“柘枝舞”仍然非常盛行。

在赭时国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汉化称时氏、石氏,时氏读音作shí(ㄕˊ),世代相传至今,望出巨鹿郡。 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古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古有旹国,灭于楚国,子孙以国为氏。”古旹国,春秋中期即称临川,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的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一带。夏禹时期地处扬州域,春秋时期则为百越之地,战国时期被灭于楚国。秦朝时期,南城县一带隶属于扬州九江郡,到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江郡为豫章郡。古旹国人主要是百越民族,于何时被灭于楚国,史书中没有记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临川地区很早即有著名的屈原之历史记载来看,古旹国应当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即已经隶属于楚国了。

古旹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旹氏。“旹”即为“时”的古体字,因而亦称时氏,是为岭南时氏一族之始,世代相传至今,望抚州郡。该支时氏正确读音作shí(ㄕˊ)。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僳僳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时氏,世代相传至今。

向姓历史名人

向 宠:襄阳宜城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向 秀:西晋玄学名士。司马昭时授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

向 拱:怀州河内人,宋代大臣。

向 宝:江西省进贤人,明朝大臣

向 侃:字希颜,明朝巢县人,永乐年间中举,宣德中任靖宁州判官,后升任监察御史,一度又出为知府。他洁己爱民,不避艰苦,办事公正,清约如寒士,名节很好。

向 荣:四川省大宁(今巫溪)人,清代将领

向海明:扶风(今陕西凤翔)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向敏中:开封(今属河南省)人,北宋大臣。

向子諲: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宋代大臣、词人。

向子韶: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属江苏省)人,南宋将领。

向腾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将领、画家。

向警予:湖南溆浦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1928年在汉口英勇就义。

向忠发:湖北省汉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书记。

向秀丽:广东广州人,当代女英雄。

向仲华中将

向仲华(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湖南省溆浦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军部秘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长,第11团政治处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中华报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第13旅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20兵团68军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是第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广州逝世,终年70岁。

向守志少将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宜汉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9军第76团副排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副连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太行军区第10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1支队副支队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晋冀鲁豫、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第15军44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15军军参谋长、第一副军长、军长。回国后,任炮兵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1977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是中国***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向守志上将

向孝书中将

向孝书(1925-2004),山东省荣成县(今市)和镇南卧龙村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东军区连政治指导员。参加抗日反“扫荡”、坚守石家庄、胶东保卫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营长。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团参谋长,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等战役、战斗。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长、副师长。1961年军事学院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师长、副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1985年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90年4月退役。是中国***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4年8月16日因病在大连逝世,终年79岁

氏的组词有哪些

一、氏的组词如下:1、读shì时,组词如下:姓氏、摄氏、氏族、人氏、名氏2、读zhī 时,组词如下:月氏、阏氏、小月氏、大月氏、大月氏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