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姓来源及名人啊
吉姓起源,名人及家谱发布时间: 2008-07-17 18:46:52 来源: 商都网文化频道 我来说两句 浏览评论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吉氏属地]
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
[吉氏来历]
对于吉姓姓源的探究,一般有两种说法:①周宣王时有个大臣叫尹吉甫,姓兮名甲,字伯吉甫。这个尹吉甫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官员,曾率领大军征讨游牧民族猃狁,打到人家的家门口去,他还曾率军征服了江淮地区,平定叛乱,为周朝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的后世子孙就以他的字中的“吉”为姓,称为吉氏。②据传,黄帝有个儿子叫伯儵,曾被赐姓姞,后来的子孙将其简写成吉,亦称为吉氏。
[吉氏名望]
东汉太医令吉本,唐代诗人吉中孚、宰相吉顼,宋代抗金将领吉青等都是吉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始迁祖李彦铭公其四子公二寿公三寿公四寿公取二十吉字:国永廷声建,光(广)联(连)正(政)毓(玉)成;文中良畅龚扳夹殖蝗帮伟爆连士可,兆万世家明。后又选四十吉字:丕德开昌运,崇仁福自延;保和思启秀,锡汝敬齐贤;骏业隆亏缵,荣华贵乃传;长春逢盛景,善荫庆恩绵。这是不是你家的?满族改姓李的有很多,比如:李佳氏、富察氏、衣拉里氏、萨克达氏、库雅拉氏、罕楚氏、西林觉罗氏、鄂济氏、吴库哩氏、锡勒尔吉氏、礼林德利氏、穆和林氏、舒穆禄氏、纳喇氏。一般而言李氏正黄旗的应该是富察氏的后人,你要是汉军正黄旗就另说了。
一世
鼻祖毕公高系周文王第十五子武王十乱臣(治乱之臣,毕丁仁注)之一弼亮四世康王命保厘东郊夫人轩辕氏生子嘉。
二世
嘉公为武德将军恭人尹氏生子辅。
三世
辅公妣何氏,生子廷椿廷冬。
四世
廷椿公妣吉氏,生子逢龙。
五世
逢龙公为邑令,淑人胡氏,生子恕。
六世
恕公字道远习父职后为县令妣姜氏生子登。
。
。
。
。
。
。
九十四世
世荣公(以下按辈份排列)
世道应以逢,言大存启然。
祖高继万,开国承家,人文代起,玉树同华。
诗书衍庆,孝友嘉祥,科甲联续,显达瓒勨。
这里有我们的家谱。我父亲是永字辈的,我是开字辈的,我下面是国字辈的,应该是开国承家,但是我父亲的又对不上????我是湖北襄樊市谷城县的,我记得我还小的时候有过山东的来续过家谱,但是后来又没有消息了。
海南省图书馆的开馆时间是:周一到周四,周六,周日的时间为九点到晚上八点半,周五开放时间是九点到中午十二点。
海南省图书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36号,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国家二级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海南省中心、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
海南省图书馆一期工程始建于2003年底,2007年10月海南省图书馆正式开放;2018年8月,海南省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2019年12月,海南省图书馆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截至2017年底,海南省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164万余册。
海南省图书馆的地方文献:
2019年度,海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共征集到《王氏族谱》、《韩氏族谱》和《刘氏家谱》族谱雕版352块。征集到海口市《文氏族谱》、定安《曾氏族谱》、三亚《吉氏族谱》、定安《张氏族谱》和澄迈《杨氏族谱》各1套。
吉姓是汉族。
当代吉姓的人口大约有49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4%,为全国第一百九十五位大姓姓氏。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山西、海南,这四省大约占吉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云南等地。江苏是吉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吉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鲁苏、山西、海南三块吉姓聚集区。
吉姓据《唐书 宰相世系表》所载,是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受封于南燕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一带),赐姓姞。后来他的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世代相传姓吉。
扩展资料:
吉姓的起源:
1、系出吉夷氏。吉夷氏,古代传说中姓氏,继次民氏之后,治世有因提纪十三氏,其第八氏为吉夷氏,为早于黄帝时代的氏族。吉夷氏之后有吉氏。
2、系自姑姓。黄帝裔孙伯僬,封于南燕,其地东都燕县,故地在今河南汲县西,赐姓姞。在商朝时为侯国,进入周朝,改为吉。姑姓吉氏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
3、出自兮姓。西周宣王时吉甫为师尹,师尹位于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之首,商、西周为辅弼之官,子孙或以官为尹氏,或以字为氏为吉氏。兮姓吉氏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
4、金陵吉氏,其先姓安,为西域安息国人,避仇移居南海,后迁金陵,改姓吉氏。清嘉庆年间两广总督吉思哈,满州镶白旗人,姓乌苏氏,子孙以其名首字吉为姓。清时青海西宁土司吉保,西番人,为土族先民,后裔以吉为姓。
-吉姓
吉大文家族乃崖州名门望族,累代书香,从十一世高祖至今天之十九世后裔,代代采芹,墨香珠崖,有举人、岁贡、拔贡生,父子连科,时人传为佳话。八十年代十九世裔孙登科清华,故乡镜湖被认为龙气祥聚之地。高祖(十一世):吉清龄,生卒不详,乳名邓佑,号信成,伟人也。公富于文而阨于遇,寒窗终老而不得志于时。退而设塾课艺,广收生徒。乾隆三十九年(1774)岁在甲午,倡捐文表公祠于镜湖村。进而广搜遗书,阅旧年之老契,录神牌之记载,辑成谱帙,使疏远得以相联者,赖公之力也。妣罗氏,传友醇、友规、友端、友修、友超。
曾祖(十二世):吉友醇,字子厚,乳名龙德,部名多士,乡谥明毅。幼专攻诗书,文词清劲,惜阻于命,未获一第。迨年登强仕,始辍学焉。其齐家治族裕如也。首倡设九户一会以免差役扰累,例授登士佐郎。妣罗氏,传启高、启达、启发、启翰、启秀(出继友参)。
嗣曾祖(十二世):吉友参1734-1809),字替成,乳名兼厚,八品职员,乡谥勤俭。以曾孙大文,诰封资政大夫。妣罗氏、陈氏。罗氏(1735-1808),孺人,乡赠慈顺,乃正真公长女,诰封资政大夫二品夫人。无嗣,启明、启秀承宗。
祖父(十三世):吉启秀(1770-1833),字实圃,号因茂,乡谥清义,恩拔成均进士(太学生),以孙大文,诰封资政大夫。公清白传家,丕创鸿业。妣罗氏(1772-1833),乃罗辉文长女,京配孺人,乡谥慈善,诰封资政大夫二品夫人。传春、堃。女婿罗宗岳、罗毓秀。
父亲(十四世):吉春(1801-1868),字青峰,别字忠堂,乡谥文敏,敕赠文林郎,以子大文,诰封资政大夫。公幼而颖悟,长更聪强,被识为家驹,延师课读。己亥年(1839)赴粤秀书院肄业,后考选道光丙午(1846)科岁贡生。凡十赴秋围,六登壹等。咸丰辛亥年(1851)由吏部铨选训导。书法端润,为一时翰墨之宗。公广置祀田,为弟援例。佗修族谱,以联宗支;建社学,以养人材;创捐“新宾兴会”,以资科举。道光二十九年(1849),捐钱四千,合众建“少司徒”牌坊于州城学宫前。妣陈氏(1804-1854),传三子:长大升,次大文,三大森(少故)。女婿罗廷正,光禄寺署正。
叔父(十四世):吉堃(1812-1864),字载峰,太学生。妣罗氏、罗氏。传四子:长大士(字希初,吉德华之父),庠生;次大松(字木公),军功;三大勋,无嗣;四大荣,监生。
兄长(十五世):吉大升(1825-1870),字入卿,又字伯阶,号小仙,乡谥文肃,敕授修职郎。九岁能属诗对,成童后为文有大家风范。丁未(1847)诣琼台学院肆业,已酉(1849)考取拔贡生,庚戍(1850)赴国子监肄业,庚申(1860)由省分发教谕。后授馆于乡,一时名士多出其门。公资质聪强,博览群书,广学诸艺,如医术、弹琴、舞剑、对弈、占卜等,颇得其精,味于其言。喜读善书,存善念,乐善好施,灾荒之年,曾施药、熬粥以济饥者。性刚严,嫉恶如仇。待故友,尤有风义。书法出赵董,秀骨天成。
著有《袁文笺注补》,肄业琼台,骈体文脍炙人口,近体诗神韵拂拂。与胞弟大文有大小吉之誉。
三弟(十五世):吉大森(1834-1842),乡赠敏达。幼习读过口成诵,习写字法清匀,亦诗亦文,颇得家人器重,视为文曲之星。道光壬寅年其父赴试在郡之时,竟于急疾而逝,时人惜之。
堂弟(十五世):吉大士(1836-1894),字希初。公幼有家驹之誉,胜衣就傅,文词书法,为伯阶明经、少史孝廉所赏。咸丰庚申年(1860)赴琼台书院肄业,同治壬申年(1872)取列弟子员。先生家学渊源,文名蔚起,然艰于进取,未获一售。妣曾氏,传德基(字弼吾,理问)、德华(字朴吾,优廪生)、德树(字敏吾)。后人为其墓铭曰:郁郁青山,森森乔木。中有衣冠,藏此邱壑。操履方严,仪容肃穆。和不同流,贞不绝俗。浴素陶元,守真抱璞。尔雅泽躬,诗书贻谷。驹隙易过,牛眠载卜。一杯未干,九原难作。敬勒短铭,庶彰芳躅。元石千年,定生金粟。
长子(十六世):吉德昭(1872-1912),字懋中。君英姿秀发,读书具有慧悟。少年跌宕自喜,举业不甚留意,两应童试不售,后随父宦游八闽,增长学识,循例报捐县丞,光绪壬辰年(1892)进京考騐,分发福建候补,期间赴广雅书院游学。丁酉年(1897)福建乡试入围,同年父卒于榕城官寓,扶榇归里。自此无心进取,专攻医术,遂精于内外科,至踵门求医者无虚日。戊申年(1908)与弟德坚捐田百亩,值银一千两,为通州学费,州守以闻奉旨旌表,事载崖州志。德配陈氏(1873-?),系官村光禄寺署正陈际熙之女,附贡生陈汉宗、同知衔陈汉升之胞妹。赋性温恭,夙娴礼节,于归后,执妇道甚谨,治家整肃,僮仆不能售其欺。侧室陈氏(1873-?),州城增生陈邦仕公之次女,生一女,适十所村孟继言。
名言:春华须努力,行矣趁芳辰。
堂侄(十六世):吉德华(1862-1949),字朴吾,别字朴斋。公幼而聪颖勤学,少年能诗文书法,为少史公所赞许,誉为家驹。1884年考取子弟员,经科食饩为优廪生。后几上秋闱不售,即在乡塾教授生徒,桃李遍乡里。淹通经史,尤长诗赋,书法偏重欧阳。继承祖传岐黄,诊病谨慎,重于探究病原。虽剂量偏小,也多得妙手回春。故乡里踵门求治者甚众。为人治病,不受送礼,誉满乡梓。
著有《湖梅诗抄》,1919年崖州吉氏二次大修《吉氏族谱》主撰。
吉(jí)姓源出有: 源于姞姓,出自远古黄帝给裔孙伯儵的赐姓姞,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姞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受封于南燕国(今河南延津、汲县一带),赐姓姞,称姞伯儵,后来建有姞姓燕国,史称南燕国。在史籍《左传》中,称南燕国为燕国,称召公奭的封国为北燕国。在早期的历史文献中,南燕国的史事记载要较之北燕国早得多,频见记述。
在姞伯儵的后裔子孙中,有省去“女”偏旁简化为吉字者,世代称吉氏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于兮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宣王属下贤臣兮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时期,周宣王姬静属下有个贤臣叫兮甲,号尹吉甫。兮甲,字伯吉甫(伯吉父),亦称兮甲吉父,古蜀国江阳人(今四川泸州龙马潭区石洞镇),封地为房邑(今湖北房县),逝世后葬于青峰山。据史书记载,兮甲的一生中也有污迹。曹植在《贪恶鸟论》中就抨击兮甲:“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伯封在《黍离》中也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兮甲的哀怨溢于言表。
在兮甲的的支庶后代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吉甫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吉氏、甫氏,也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甲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中吉氏史称正宗。吉氏族人大多尊奉尹吉甫(兮甲)为得姓始祖。 源于姒姓,出自殷商末期莘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史籍《潜夫论》中记载:“吉白氏,莘姓后。”夏王朝的初期,夏王启封高辛氏的儿子挚于莘(今陕西合阳),建立了莘国。到了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采纳姜太公之策,由远及近,莘国最后为其所吞灭。莘国灭亡以后,国人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莘氏。莘氏族人在西周中期迁居于吉白(今宁夏固原西吉),以地为氏,分衍有吉白氏家族,后又因避羌狄与秦国之间的战乱而再次迁徙向东,最后由于与楚国贵族联姻而世为楚国下大夫。
在吉白氏族人后裔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吉氏、白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靺鞨族,出自唐朝时期靺鞨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勿吉,就是唐朝时期靺鞨民族的本号,在古代,古肃慎民族所居之地,唐朝时期称为“靺鞨”,北魏时期称为“勿吉”,靺鞨民族以国地之称为氏,称勿吉氏,为后世黑水女真的先民。
在唐朝时期,勿吉氏即有冠汉姓为吉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温迪罕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史籍《金史·百官志》中记载:“凡白号之姓:完颜、温迪罕……皆封金源郡。”
在女真温迪罕氏族的分衍后代中,有迪古氏、迪吉氏、迪姑氏等姓氏,皆为金国时期著姓重臣,多为宰相、或某路军政长官。其中的迪吉氏在元、明时期即有改为汉姓吉氏、迪氏、温氏等,并很早即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公吉哩氏,亦称公仪理氏、公吉尔氏、鸿吉哩氏,世居费达木村(今黑龙江北岸)、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nggi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李氏。
⑵蒙古族公吉特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ngg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⑶蒙古族公吉喇特氏,世居阿喇克绰特(今内蒙古南部及周边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nggira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⑷蒙古族吉礼图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ritu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⑸蒙古族吉尔必斯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irbis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另外,蒙古族减里吉氏、减里吉歹氏,后皆冠汉姓为吉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据史籍《吉林通志》记载:记载:
⑴满族承吉氏,亦称成尼氏、瓜吉氏,满语为Cengni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程氏、成氏、承氏、郭氏等。
⑵满族多锦氏,亦称多金氏、通吉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独斤氏、金郭时期女真独吉部,以姓为氏,满语为Dogin Hala,世居黑龙江索多理村(今黑龙江上游)等地。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富氏等。
⑶满族额尔吉氏,满语为Ergi Hala,汉义“边”,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乌里布(今黑龙江哈尔滨)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边氏等。
⑷满族古尔吉氏,满语为GurgiHala,世居广宁正安堡(今辽宁北镇广宁镇),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⑸满族哈尔吉氏,满语为Hargi Hala,汉义“水流湍急之处”,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⑹满族松吉氏,满语为Sunggi Hala,世居汪秦(今吉林汪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⑺满族吉噜氏,满语为Giru Hala,汉义“模样、骨骼、弓胎”,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⑻满族吉郎吉瓦尔喀氏,满语为Giranggiwarka Hala,世居长白山苏苏村(今长白山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⑽满族莽吉绰氏,满语为Manggico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⑾满族庚克勒氏,满语为Gengkele Hala,世居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吉氏。 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锡伯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共有姓氏,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今黑龙江乌苏里江诺罗河支流)、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org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锡伯族、满族果尔吉氏多冠汉姓为吉氏、郭氏、高氏、葛氏等。
唐山吉姓来源和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介绍,一个是吉姓的起源和分布,另一个是唐山吉氏家族的历史。
1吉姓是中国百家姓之一,起源于商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吉姓的起源和分布与周代的宗法制度有关,根据宗法制度的规定,只有姓氏相同的人才能够共享祖先的家族财产和地位,因此姓氏的确立和传承十分重要。吉姓据传源于颛顼帝舜的后代,又称“舜氏”,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舜氏被迫改姓,选择了“吉”作为新的姓氏,因为“吉”与“舜”发音相近,有继承舜氏之意。吉姓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是吉姓最为集中的地方,唐山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自然也有很多姓吉的人。
2唐山吉氏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一位名叫吉文的人在唐山谋生,成为了当地的富商大贾。他的儿子吉祥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并且趁着清朝建立之际成为了当地的首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吉氏家族不断壮大,成为了唐山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在清朝末年,吉氏家族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担任过很多地方官员,促进了唐山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吉氏家族的影响逐渐减弱,不过在唐山仍然有很多吉姓的人。
吉姓是中国姓氏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姓氏,其在唐山地区也有一定的分布。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点评:
1姓氏来源:吉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有:
(1)始祖吉蒲生是姬姓后裔,源于周朝的东周国君主子南的后代;
(2)吉姓始祖为姬姓叔孙氏之后代;
(3)吉姓源于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后,因避乱而改姓吉氏。
2姓氏分布:根据的数据,吉姓在全国的姓氏排行中排名第96位,在唐山地区的分布较为广泛,但并不是主要姓氏之一。
3名人名家:吉姓在历史上涌现出不少知名的名人名家,如唐代诗人吉中孚、清代政治家吉文泰、近代作家吉狄马加等。其中,吉中孚以“吉风”著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影响深远;吉文泰为中国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担任过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等职务;吉狄马加则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之一,其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多个领域,作品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
4姓氏文化:吉姓作为中国姓氏文化的一部分,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吉姓祠堂是吉姓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是传承吉氏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吉氏家训是吉氏宗族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体现了吉氏家族的传统文化和家风;吉氏族谱则是记录吉氏家族族人历史、家世和家谱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吉姓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姓氏,在唐山地区也有一定的分布。其姓氏来源、分布情况、名人名家和姓氏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意义。
吉姓来源及名人啊
本文2023-11-09 16:47: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