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钱人的真实模样——康百万的故事
“康百万”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对“河洛康家”历代传人的统称。康百万家族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成为中原巨富。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兴盛了12代,400多年。
对于康家的“富贵”,民间曾称:“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民间盛传当年慈禧逃难期间,康家掌门人连续捐了两次100万白银,这让慈禧十分惊讶,“这个地方还会有百万富翁?”“康百万”也由此得到皇封。
从康氏家谱中可以看出,康百万家族从第6世康绍敬开始,婚姻模式基本都是一夫一妻。偶有“多妻”现象,大多也为“续弦”。直至康氏第十七世。
再看,康家历代的媳妇,她们中的大多数读书明理,恪守妇道,极尽相夫教子之本能,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据说,康百万家族风气如此之正实则来自康朱氏。她是明朝福王王妃李妃之女。朱氏治家严谨,教育有方,从不主张把子孙“入仕为官”当做人生的唯一要求,而是教育子孙重视农商经济。据说,朱氏也是康百万家族发展的一个关键人物。此外还有贞节代表王夫人,康应魁的夫人李氏以及五世同堂“萧老太”等,都在康百万家族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康百万庄园由19部分组成,包括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每一部分的建筑都能看到很多楹联和匾额。
康百万家族非常重视对子孙的培养,庄园里建有私塾学校、青年馆、藏书楼,聘请当地的名师任教。
不仅是男丁,康家的姑娘**们自幼也有良好的诗书熏陶。下图叫“秀芝亭”,是康家未出阁的**们生活的场所。“秀芝”二字,意思就是秀外慧中,品行如芝兰一般高尚。康家的女孩子,从小就请专门的老师教她们描红、绣花、读书,以培养贤淑高雅的气质。
楹联和匾额成为康家的家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可算是数目繁多,几乎每个建筑都能看到很多楹联和匾额。据统计,总共有110多副。比如“厚农资商农商皆是本,重信守义信义全在人”、“审时度势诚信至上商之本,化智为利化利入义贾之根”,明确提出诚信是“商之本”,重义是“贾之根”。
关于告诫子孙“修身”方面的楹联也似很多,比如: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
此联挂于栈房区一院从外院至内院的过道间,当年康家引用明末名将袁崇焕的这副楹联来警示子孙,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意思是说,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只有这样才能给后代子孙留作榜样,而心术不正,投机钻营的人是要受到上天惩罚的。
还有一联:
暗暗思量百计不如阴骘好
明明检点万般惟有读书高
此联意思是说,为人要常读书,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修养,为善不扬名,独处不作恶,广积德,多助人,这样就会得到暗中庇佑,赐予福禄寿。反之,想方设法算计别人,到头来都是一场枉然。
还有一些,比如“居贵敬,行贵俭;知所止,谦受益”,这十二个字的意思是,做人应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到淡泊名利。
“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入户问家声,礼乐诗书孝悌千秋岁;卷帘看春色,椿萱棠棣芝兰满庭芳”等等,则可以看出康家人对教育的重视。
还有,“做数件可流传之事消磨岁月,交几个有学识良友论说古今”等楹联,则提倡对人生美好趣味的追求,告诫子孙后代,不要沉溺于金钱游戏,不能耽于铜臭,要交结益友、良友。
康百万家族代表人物有:
康绍敬 ,康百万家族第六代传人,明洪武年间进士,后晋升为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经常把俸银拿出来周济百姓,但面对宦官权臣贪婪索贿,却断然拒绝。
康大勇 ,康百万家族第十二代传人,奠定了康百万家族几百年富足的家业。
康应魁 (1773-1850年),康百万家族第十四代传人,乳名老木,字斗方。道光年间钦加直隶州例授征士郎。在祖父康大勇的经营基础上,他扩建庄园、扩大商船队伍、开拓棉布生意,积累众多财富,富甲一方。是康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
火烧账单的故事:
康应魁,乳名老木。 “木”在当地的俗语里,是“不机灵”的意思其实,老木一点也不木,他是标准的大智若愚,含而不露,不事张扬,做事留余地。老木穿戴一直很一般偶尔还很寒酸,总之是跟他的身份不相符。
相传康应魁在七十五岁生日时,大摆寿宴,并特意通知欠债户一定到场。酒过三巡之后,康应魁让管家拿出欠账簿,宣读借账人的姓名、借账的数目和日期,等大家确认之后,康应魁当场烧掉了全部欠账单。
康家的乐善好施可谓做到了极致,比如“尊严斗”的故事。“尊严斗”是康家人独创的,农户们向康家借米的时候,用的是正常的斗来称量,等到农户们来还米的时候,康家人就在斗里安插一个木片,这样看起来斗里盛满了米,其实斗的下面是空的,也就是说,农户可以少还一些米,这个秘密只有康家人知道,帮助了别人,同时让别人觉得有尊严。
康道平 ,康百万家族第十五代传人,字子履,号坦园,喜读诗书、好练武功,曾修寨垒堡,操办团练,保护家业。为鼓励自己也为教育后代,起堂号为“留余堂”,并请人撰写了“留余”二字及相关铭文作匾额悬挂于堂上。从此,“留余”成为康家的重要家训。
留余匾原文:
译文
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用尽,以还给朝廷;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分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做得过分;因为太过分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高景逸曾说:“遇事只要让人一步,自然就有周旋的余地,办事只要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推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大概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后代子孙吧!我根据老伯的想法写下这些话,并取夏峰先生教育他儿子的话,加以概括:“你们这些后辈知道发家的道理吗?那就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能做尽做绝罢了。”时在同治十年正月初一日,愚侄牛瑄敬题。
前边康应魁“火烧账单”的故事就是体现了留余匾上“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的思想。
康家长辈不仅自己行善,还注重教诲后人要乐善好施、惠济邻里。
咸丰初年,巩县遭遇三年旱灾,民不聊生,康家慷慨解囊开仓放粮,救济了五百家乡邻……下图这座高大的双碑楼,是众乡邻为康应魁、康道顺父子树立的纪念碑。
还有,“涛平庶安”匾,记录了中牟、开封两次黄河决堤,康百万家族捐巨资修河堤的义举;
“万金济黉”匾是道光八年(1828年)康百万家族独资捐建学校的明证。
他们修河堤、建学校、焚契约、赈灾民,种种义举赢得了广泛赞誉。
康氏家族在乾隆时进入全盛,渐成中原巨富。
表面上看,起初康家靠种地为生,经营店铺为其副业。从第六代传人康绍敬开始利用黄河、洛河舟楫之便,把河南的粮、棉、油等运销山东,又把山东的盐、海产品运销河南,以此发家。此后,他们通过航运贸易,经营盐业、木材、粮食、棉花、丝绸、钱庄、药材等生意。
为什么康家能如此成功?
有人说,康家的成功是因为“康家的子弟中,医生、教师、绘画、诗书者不计其数,历代担任官职的也非常多。”给他们带来了方便,机会比较多。也有人说 “由于康氏家族崇尚“一夫一妻”制,在很多代都是单传,这种情况,接班人的问题没有争执。”其实这两种”猜想“恰恰矛盾。按照这种”唯物论“观点,人丁稀少发展起来好像更难一些。而”担任官职“恰恰是康家家训最不重视的。
由于受“唯物论”思想的影响,我们看问题往往只看到表面,只看到物质的层面。我看到一本修炼的书中说过:其实,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如果按照这种结论去倒推的话,康百万的成功,无疑是因为敬天信神,积德行善,在精神修养方面达到了富足,物质方面,老天自然就慷慨的馈赠!
不光是豫商(康百万庄园是在河南巩义市康店镇,康百万属于豫商),古代,所有的商人都是崇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学说。
在良商义贾中就流传了这么一幅对联:“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据我所知,在晋商的《行商遗要》第一句话就说:“为商贾托天理常存心上,不瞒老不欺幼义取四方。”
可见,古时候的商人思想、行为跟现在不一样,我只是“窥见一斑”。
康百万庄园后人现状生活在美国。
康百万庄园的嫡传后人,现在在美国。在中国,家族企业自古以来有着悠久的传承,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社会,富豪们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迅速积攒的财富与人文素质的脱节,也让富豪们为人诟病,而且中国有句老古话富不过三代。
但是这个家族,子孙兴盛了400多年,12代子孙里面高官土豪辈出,非富即贵,直到现在还存在,还有很多人对其万分的崇敬、爱戴。这个家族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康百万家族。这一家族真牛,400多年兴盛不衰,12代子孙非富即贵,至今仍在。
康百万庄园历史背景如下:
康氏庄园是康氏家族的聚居地,它见证着康氏家族的辉煌史,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四百年来,庄园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5倍,且对外开放,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关于康氏家族,人们更熟悉的是是康百万这个称呼。康百万也并非人名,康百万只是慈禧太后的一句玩笑话,但康百万家族却因此而扬名天下。
康氏家族是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河南巩义的,当传到第六代康绍敬当家时,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人了,而是担任了与商业有关的官员。
当时,正是清朝镇压白莲教起义的时候,各种军需品需要的量大,朝廷为了自己的长治久安,自然不会吝啬钱财。而白莲教起义持续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里,通过康绍敬的关系,康家为朝廷提供了十年的军需品,这样,发家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康百万后代大多都在原地,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
康百万后代没有选择离开故土,大多都留在原地,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康店镇隶属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地处巩义市西部,东隔伊洛河与孝义街道、杜甫路街道、芝田镇相望,南、西与洛阳偃师市山化乡接壤。
民国时期,康百万家族由于受到战乱的影响,家族生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自此之后,家族生意便一落千丈。
后来家族的第18代子孙自杀,康家的辉煌便逐渐落幕,再加上康家人口众多,在各方面都需要较大的开销,再加上康家后人逐渐不思进取,导致康百万家族已经无法维持在康百万庄园生活的巨额开销。现在的康百万庄园是国家保护文物。
康家创业扬名机遇:
1、六世康绍敬任洧州驿丞,又晋升山东东昌府大使这个机遇。驿丞和东昌府大使是个管理地方水陆交通与官盐、税务、仓库的官员,官不算大,但他却能利用明代实行开中法,为后裔奠定从商致富的途径。这就为康百万在山东、河南之间经营盐、粮、棉,提供了信息和机遇,也为康百万历代经营山东,打下了重要基础。
2、康惠的父辈们为明朝尽忠,在李自成打破洛阳,杀了福王之后,收留下逃难的李妃,最后康朱联姻,与李妃的女儿结婚,使康百万锦上添花,富上加富,培养和造就了人才。
3、康大勇毅然放弃功名,打破传统士不经商的世俗观念,利用清初康熙皇帝特重漕运、藩镇等信息,毅然改变传统在洛河做生意的习俗,大河行船,开辟山东基地,使康百万的经济势力范围,由中原扩大到鲁南广大地区和江、淮沿河一带。
4、康应魁,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捕捉信息,贿通清廷百万大军的将领勒保等人,供应全军棉花、布匹,发了十年横财,开辟了三原、泾阳、富平等棉花基地,先有康崇公,后有泾阳城,加上先人在山东购置的资产,使康百万土地达18万亩,再次挂千顷牌。
5、康道平利用清廷镇压捻军之机,组织团练,垒砌寨墙,终于使捻军未逾康店一步,受到河南官绅以至清延重要官员赏识,保留下来的大量石刻中,有许多都是当时达官大员的颂辞,从而使康百万名声大振。
6、康鸿猷利用慈禧、光绪回銮北京、路过巩县之机,大肆铺张,迎驾两宫,贡献大量银子,受到慈禧封赐,从而使康百万名扬天下。
康百万后代大多都在原地,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
康百万后代没有选择离开故土,大多都留在原地,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康店镇隶属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地处巩义市西部,东隔伊洛河与孝义街道、杜甫路街道、芝田镇相望,南、西与洛阳偃师市山化乡接壤。
民国时期,康百万家族由于受到战乱的影响,家族生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自此之后,家族生意便一落千丈。
后来家族的第18代子孙自杀,康家的辉煌便逐渐落幕,再加上康家人口众多,在各方面都需要较大的开销,再加上康家后人逐渐不思进取,导致康百万家族已经无法维持在康百万庄园生活的巨额开销。现在的康百万庄园是国家保护文物。
康家创业扬名机遇:
1、六世康绍敬任洧州驿丞,又晋升山东东昌府大使这个机遇。驿丞和东昌府大使是个管理地方水陆交通与官盐、税务、仓库的官员,官不算大,但他却能利用明代实行开中法,为后裔奠定从商致富的途径。这就为康百万在山东、河南之间经营盐、粮、棉,提供了信息和机遇,也为康百万历代经营山东,打下了重要基础。
2、康惠的父辈们为明朝尽忠,在李自成打破洛阳,杀了福王之后,收留下逃难的李妃,最后康朱联姻,与李妃的女儿结婚,使康百万锦上添花,富上加富,培养和造就了人才。
3、康大勇毅然放弃功名,打破传统士不经商的世俗观念,利用清初康熙皇帝特重漕运、藩镇等信息,毅然改变传统在洛河做生意的习俗,大河行船,开辟山东基地,使康百万的经济势力范围,由中原扩大到鲁南广大地区和江、淮沿河一带。
4、康应魁,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机,捕捉信息,贿通清廷百万大军的将领勒保等人,供应全军棉花、布匹,发了十年横财,开辟了三原、泾阳、富平等棉花基地,先有康崇公,后有泾阳城,加上先人在山东购置的资产,使康百万土地达18万亩,再次挂千顷牌。
5、康道平利用清廷镇压捻军之机,组织团练,垒砌寨墙,终于使捻军未逾康店一步,受到河南官绅以至清延重要官员赏识,保留下来的大量石刻中,有许多都是当时达官大员的颂辞,从而使康百万名声大振。
6、康鸿猷利用慈禧、光绪回銮北京、路过巩县之机,大肆铺张,迎驾两宫,贡献大量银子,受到慈禧封赐,从而使康百万名扬天下。
康百万庄园后人现状生活在美国。
康百万庄园的嫡传后人,现在在美国。在中国,家族企业自古以来有着悠久的传承,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社会,富豪们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迅速积攒的财富与人文素质的脱节,也让富豪们为人诟病,而且中国有句老古话富不过三代。
但是这个家族,子孙兴盛了400多年,12代子孙里面高官土豪辈出,非富即贵,直到现在还存在,还有很多人对其万分的崇敬、爱戴。这个家族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康百万家族。这一家族真牛,400多年兴盛不衰,12代子孙非富即贵,至今仍在。
康百万庄园历史背景如下:
康氏庄园是康氏家族的聚居地,它见证着康氏家族的辉煌史,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四百年来,庄园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5倍,且对外开放,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关于康氏家族,人们更熟悉的是是康百万这个称呼。康百万也并非人名,康百万只是慈禧太后的一句玩笑话,但康百万家族却因此而扬名天下。
康氏家族是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河南巩义的,当传到第六代康绍敬当家时,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商人了,而是担任了与商业有关的官员。
当时,正是清朝镇压白莲教起义的时候,各种军需品需要的量大,朝廷为了自己的长治久安,自然不会吝啬钱财。而白莲教起义持续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里,通过康绍敬的关系,康家为朝廷提供了十年的军需品,这样,发家就是难以避免的了。
古时候,有钱人的真实模样——康百万的故事
本文2023-11-09 16:44:4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