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许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姓氏许的由来,第1张

许姓来源按通常的说法主要有二,但都源于河南。一支出自古人许由,得姓方式系以人名为氏。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据传许由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称他为“三代宗师”。相传尧帝将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颖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所在地,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是有传承关系的。另一支许姓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西周时,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由于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今登封箕山和颍水流域的许昌、鄢陵、叶县等地,均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一、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死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死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三、历史名人

许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

许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DXP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DXP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敦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万卷毕览;

五经无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许善心,字务本,少年时聪明,被称为神童。在南朝陈曾任散骑常侍,入隋官至通议大夫。博学多闻,家中藏书万卷,无不遍览。接替父亲许亨未完成的《梁史》续修。下联典指东汉·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跟从贾逵学习,曾任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博通经籍,时人评论他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有《说文解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为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最重要的根据。又著《五经异义》,专主古文经学。

汝南世泽;

二龙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许劭与兄许虔齐名,时称“二龙”。

孝宣求剑;

飞琼鼓簧。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宣帝皇后许后,名平君,昌邑人。宣帝刘询出生数月,其父母便因“巫蛊之祸”同时遇害,他被寄养在祖母史良娣家,生活在民间,而许平君也是民间女。当朝中公卿商议立皇后时,宣帝下诏要寻找原来舞过的剑。大臣了解他的意思,便奏请立许后。下联典出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许飞琼,为西王母侍女,西王母常令她鼓震灵之簧。

系承炎帝;

源出许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许姓的出处和源流。

评推月旦;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许劭,字子将,与从兄许靖并有名。好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更换其品题,俗称“月旦评”。曾评论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喜。下联典出尧让位于许由,相传尧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耕凿而食;尧又请他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

彻钟泰岱;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尧高士许由耕于箕山。

忠孝世泽;

节义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许远,与张巡合力拒贼,血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兵粮俱尽,城陷被执,不屈死。

鲁斋道学;

旌邑仙传。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人。与姚枢、窦默等人讲程朱理学。曾任京兆提学,在关中大兴学校。元朝建立,他与刘秉忠等制定朝仪官制,后主持国学,以儒家六艺(六经)为教学内容,对汉、蒙文化的融合及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著作有《鲁斋遗书》等。下联典指东晋道士许逊,字敬之,汝南人,向吴猛学道。后举孝廉,曾拜旌阳令,有感于皇室纷乱,弃官周游江湖,传说宁康年间在南昌西山,精修成仙,并且全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鸡犬也随之升天。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

绳其祖式;

世泽绵长。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 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孙支挺秀;

祖德流芳。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同上。

-----------------------------------------------------------------

〖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出岫且从龙;

萦空宁触石。

——许康佐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唐代礼部尚书许康佐《日暮碧云合》诗句联。

-----------------------------------------------------------------

〖许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兄弟六登科甲;

父子四为尚书。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巡抚许进,上联说许进八子六登科甲。下联说许进及子许诰、许论、许赞等四人,皆为尚书。

-----------------------------------------------------------------

〖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宝树春回双月旦;

锦江瑞霭百花潭。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末汝南平舆人许靖及从弟许劭。下联典出许靖,字文休,举孝廉,任尚书郎。后入蜀汉,历官广汉太守、太傅。“锦江”,地名,在四川,流经成都市。“百花潭”,地名,在成都西郊锦江岸边。

化日光天新气象;

清风明月旧襟怀。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文学家许询,字玄度,高阳北新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人。幼年聪慧出众,人称神童。后司徒府召为掾属,不就。曾为道士,隐居永兴。早卒。有才藻,善为文。精名理,善清谈。好游山水,身体矫健,曾与王羲遍游会稽名山。与孙倬同为东晋著名玄言诗人。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实际上则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对当时东晋诗坛影响极大。今存《竹扇诗》1首及《白尘尾铭》、《墨尘尾铭》等文。

掬泉洗耳辞尧禅;

解字成文费段笺。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尧予许由天下不受,又授其为九州长,愤而洗耳于颖水之滨。下联典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为其注释,有《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古经典;

山雨满楼唐律诗。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诗人许浑,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知人其能九德贵;

闻过则喜百世师。

——许信臣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道光进士许信臣撰书联。

训诂传经千古业;

说文解字万世师。

——许慎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河南省偃城许慎祠联。

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许庚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许庚自题联。许庚,字文恪。

-----------------------------------------------------------------

〖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应侯顺德,贻厥孙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1)。庙祀开漳功臣、昭应侯许天正(下同)。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

品题才物,咸惟月旦公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大臣许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阴附武后,谋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等。下联典出东汉名士许劭(150-195),字子将。汝南人。初为郡功曹,深受敬重。他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

闽海敉平,翊黄宣威昭圣德;

漳州建制,弘扬教化应民心。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2)。

整理鲁迅全集;岂止妇女运动旗手;

争夺闽中宝地,实为畲民起义英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许广平(1898-1968),广东番禺人,笔名景宋。参加过“三·一八”反帝大示威。1927年考入中山大学,担任鲁迅的助教,同年10月与鲁迅绘声结婚,后长期协助鲁迅工作。编辑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全集》。1941年曾被日本宪兵总部逮捕,备受酷刑而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献身于和平民主和妇女运动,曾任《民主》周刊编辑。建国后,任过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1960年加入 中国***。下联典指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许夫人,至元十五年(1278年),联合建宁(今属福建)人黄华起义。此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十七年,陈桂龙、陈吊眼在漳州起义,被元军镇庄,退至畲洞与她联合。壮大了力量。十九年,黄华再次起义,又得到她的支持。她领导的畲民起义,保卫了漳、泉、邵武、建宁各地山寨。

三十年前遗爱犹存,行道兴歌思蔽芾;

千百岁后明禋弗替,秋风洒泪荐馨香。

——明·叶向高撰福建省福清市许姓宗祠“许公祠”联

原位于现在西涧寺附近的“许公祠”,属于历史名人专祠。据传,该祠是叶向高为纪念当时任县官的恩师许梦熊批取他为秀才,与陈仕贤共同建造的。叶向高还亲笔为该祠写下的这副对联,此联该祠惜现已不存。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

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许由、许远、许逊。许远,字令威,唐代杭州盐官人。安史之乱中,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至德年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坚持数月,兵粮俱尽后被俘送至洛阳,安庆绪兵败时被杀。下联典指许靖、许敬宗、许存仁。许敬宗,字延族,唐代大臣,杭州新城人。隋代大业年间举秀才,曾在李密军中任记室,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时历官著作郎兼修国史、中书侍中;又助武后赶走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显庆年间任中书令,与李义府同掌朝政。曾主编《文馆词林》。许存仁,名元,字存仁,明代金华人。太祖朱元璋亲自任他为应天府教授,入宫教诸王子,历官博士、国子祭酒,在明太祖身边十余年,从文化、历史到人才选调,多参与议论。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许氏南洋宗祠联。

许姓来源

一、出自姜姓,以国为氏,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据史书记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西周灭商后,周成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为太岳之嗣,也称为许文叔。许国地在今河南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公元前576年,许灵公被迫南迁叶地,为楚国的附属;前534年许惮公又被迁城父;前 538年又迁荆山;前529年复迁叶地;前506年再迁容城。战国初期终于被楚国所灭,迁于容城,后子孙分迁中原及江南各地,以国为氏,称为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相传炎帝是上古部落首领少典的儿子,少典娶娇氏而生炎帝。由于炎帝居于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他本人也是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后来炎帝向东发展,势力达到中原地区,这样就与黄帝的势力发生冲突,他们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炎帝战败,于是便退出了中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即神农氏,传说他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时代人们过着采集渔猎生活,神农氏用木制作未、耜,教民从事农业生产。他还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据载,炎帝的后世子孙伯夷,是唐尧时期的四岳,他的裔孙文叔参与了周武王的伐商战争,西周建立时大封诸侯,文叔被封于许(今河南许昌东),世称许侯,是西周在中原的诸侯国之一。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如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大约到战国时期许元公在位时,便被楚国攻灭了,一说为魏国所灭。许国灭亡后,许国宗亲四散逃走,他们虽散居异乡,不忘故国,便以国为姓,这是许姓的一个来源。

二、源于许由

许由一作许繇,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年老后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后尧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

相传许由之所以这样做,是受了古代隐士巢父的影响。尧先是想请巢父接替自己的君位,巢父不接受。尧又想让位于许由,巢父便教许由隐居躲避。不过后世的许姓人中到底哪些人是许由的后代,不得而知,其世系也不清楚。许姓以汝南(今河省南鲁山、平舆、叶县一带)、高阳(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为郡望,他们都是许国之后裔,故许姓的起源应以出之姜姓为主。

许姓迁徒史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公元前523年,许悼公患疟疾,太子止献药,悼公饮后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见闯了大祸,于是便逃到了晋国。此外,楚国有许伯,郑国有许瑕,晋国有许偃、赵国有许钧、许历、魏国有许绾,他们都是因各种原因从许国流亡到各国的,由于无法归国,便定居于当地。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

这一时期分布在各国的许姓人大都是许国灭亡后被迫迁去的,他们通常仍可保留贵族的身份。但在战国后期由于社会变革加快,社会分化剧烈,有一部分许姓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贵族地位,如赵人许历,便是一例,所以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才干重新博取功勋,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此外,除了以上诸国外,齐、韩、燕等国也有许姓分布,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人。通观这一时期的各国许姓,人数并不很多。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许国本来就是小国,人口有限;二是许国灭亡后,许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础,他们的活动不为史书记载,故今天便很难了解其全部情况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关中,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时期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宋元时期

辽国地处我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元朝的统治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故境内分布有大量的许姓人。此外,这一时期许姓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许姓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

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死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死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三、历史名人

许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

许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DXP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DXP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敦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五、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许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万卷毕览;

五经无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许善心,字务本,少年时聪明,被称为神童。在南朝陈曾任散骑常侍,入隋官至通议大夫。博学多闻,家中藏书万卷,无不遍览。接替父亲许亨未完成的《梁史》续修。下联典指东汉·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跟从贾逵学习,曾任太尉南阁祭酒等职。博通经籍,时人评论他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有《说文解字》,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为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最重要的根据。又著《五经异义》,专主古文经学。

汝南世泽;

二龙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汉·许劭与兄许虔齐名,时称“二龙”。

孝宣求剑;

飞琼鼓簧。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宣帝皇后许后,名平君,昌邑人。宣帝刘询出生数月,其父母便因“巫蛊之祸”同时遇害,他被寄养在祖母史良娣家,生活在民间,而许平君也是民间女。当朝中公卿商议立皇后时,宣帝下诏要寻找原来舞过的剑。大臣了解他的意思,便奏请立许后。下联典出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许飞琼,为西王母侍女,西王母常令她鼓震灵之簧。

系承炎帝;

源出许昌。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许姓的出处和源流。

评推月旦;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许劭,字子将,与从兄许靖并有名。好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更换其品题,俗称“月旦评”。曾评论曹操为“清平之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喜。下联典出尧让位于许由,相传尧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耕凿而食;尧又请他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

彻钟泰岱;

绪衍箕山。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尧高士许由耕于箕山。

忠孝世泽;

节义家声。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许远,与张巡合力拒贼,血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兵粮俱尽,城陷被执,不屈死。

鲁斋道学;

旌邑仙传。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许衡,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人。与姚枢、窦默等人讲程朱理学。曾任京兆提学,在关中大兴学校。元朝建立,他与刘秉忠等制定朝仪官制,后主持国学,以儒家六艺(六经)为教学内容,对汉、蒙文化的融合及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著作有《鲁斋遗书》等。下联典指东晋道士许逊,字敬之,汝南人,向吴猛学道。后举孝廉,曾拜旌阳令,有感于皇室纷乱,弃官周游江湖,传说宁康年间在南昌西山,精修成仙,并且全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升,鸡犬也随之升天。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世称“许真君”。

绳其祖式;

世泽绵长。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金门县现有五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7个自然村。但当地人民仍习惯以“乡”做为村庄住民的认同体,这可能是受到明清时期的“都→保→乡”地方层级旧制观念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乡”,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地方聚落单元。例如,旧属19都古贤保古坑乡,就是指今日的古岗这一个自然村。 金门与厦门过去同属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管辖,当地方言都还能保留闽南方言古音,例如一般人都把“乡”读成“香”它闽南话读音与拜拜所用的“香”相同。金门家庙多且密度高,更有几个乡是“一乡数庙”的情况,例如琼林就有蔡氏家庙七处,西园有黄氏家庙四处,北山也有李氏家庙四处,盘山有翁氏家庙三处。这些家庙除代表大宗、小宗之区分外,也代表当地姓氏家族的兴盛繁衍景况于一斑。金门家庙大门之左右两扇门板题字(板门联),在后埔(金城镇)是以题“祖德”、“宗功”者较为普遍,但在金沙镇则以门神装饰绘画者较为多见。何培夫认为门神耸立寺庙大门,首当其冲而地位显要,其设置目的不外乎辟邪逐厉、迎祥纳福与安宅镇殿。在民风古朴的金门浏览众多家庙建筑,能够让人同时欣赏到生命礼俗中的善与美,它涵括了各种传统的、庄严的、亲情的、艺术的、宗教的事与物。

孙支挺秀;

祖德流芳。

——佚名撰台湾省金门县许氏家庙联

同上。

-----------------------------------------------------------------

〖许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出岫且从龙;

萦空宁触石。

——许康佐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唐代礼部尚书许康佐《日暮碧云合》诗句联。

-----------------------------------------------------------------

〖许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兄弟六登科甲;

父子四为尚书。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巡抚许进,上联说许进八子六登科甲。下联说许进及子许诰、许论、许赞等四人,皆为尚书。

-----------------------------------------------------------------

〖许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宝树春回双月旦;

锦江瑞霭百花潭。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末汝南平舆人许靖及从弟许劭。下联典出许靖,字文休,举孝廉,任尚书郎。后入蜀汉,历官广汉太守、太傅。“锦江”,地名,在四川,流经成都市。“百花潭”,地名,在成都西郊锦江岸边。

化日光天新气象;

清风明月旧襟怀。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文学家许询,字玄度,高阳北新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人。幼年聪慧出众,人称神童。后司徒府召为掾属,不就。曾为道士,隐居永兴。早卒。有才藻,善为文。精名理,善清谈。好游山水,身体矫健,曾与王羲遍游会稽名山。与孙倬同为东晋著名玄言诗人。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实际上则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对当时东晋诗坛影响极大。今存《竹扇诗》1首及《白尘尾铭》、《墨尘尾铭》等文。

掬泉洗耳辞尧禅;

解字成文费段笺。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尧予许由天下不受,又授其为九州长,愤而洗耳于颖水之滨。下联典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著《说文解字》,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为其注释,有《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古经典;

山雨满楼唐律诗。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诗人许浑,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

知人其能九德贵;

闻过则喜百世师。

——许信臣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道光进士许信臣撰书联。

训诂传经千古业;

说文解字万世师。

——许慎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河南省偃城许慎祠联。

但有余闲惟学帖;

即逢佳客莫谈天。

——许庚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清代书法家许庚自题联。许庚,字文恪。

-----------------------------------------------------------------

〖许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应侯顺德,贻厥孙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1)。庙祀开漳功臣、昭应侯许天正(下同)。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

品题才物,咸惟月旦公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代大臣许敬宗(592-672),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阴附武后,谋逐褚遂良,杀长孙无忌等。下联典出东汉名士许劭(150-195),字子将。汝南人。初为郡功曹,深受敬重。他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

闽海敉平,翊黄宣威昭圣德;

漳州建制,弘扬教化应民心。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许氏家庙联(2)。

整理鲁迅全集;岂止妇女运动旗手;

争夺闽中宝地,实为畲民起义英雄。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中国妇女运动先驱许广平(1898-1968),广东番禺人,笔名景宋。参加过“三·一八”反帝大示威。1927年考入中山大学,担任鲁迅的助教,同年10月与鲁迅绘声结婚,后长期协助鲁迅工作。编辑出版了600万字的《鲁迅全集》。1941年曾被日本宪兵总部逮捕,备受酷刑而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献身于和平民主和妇女运动,曾任《民主》周刊编辑。建国后,任过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1960年加入 中国***。下联典指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许夫人,至元十五年(1278年),联合建宁(今属福建)人黄华起义。此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十七年,陈桂龙、陈吊眼在漳州起义,被元军镇庄,退至畲洞与她联合。壮大了力量。十九年,黄华再次起义,又得到她的支持。她领导的畲民起义,保卫了漳、泉、邵武、建宁各地山寨。

三十年前遗爱犹存,行道兴歌思蔽芾;

千百岁后明禋弗替,秋风洒泪荐馨香。

——明·叶向高撰福建省福清市许姓宗祠“许公祠”联

原位于现在西涧寺附近的“许公祠”,属于历史名人专祠。据传,该祠是叶向高为纪念当时任县官的恩师许梦熊批取他为秀才,与陈仕贤共同建造的。叶向高还亲笔为该祠写下的这副对联,此联该祠惜现已不存。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

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上联典指许由、许远、许逊。许远,字令威,唐代杭州盐官人。安史之乱中,被玄宗任为睢阳太守,至德年间,遭安禄山部将尹子奇围攻,他与真源令张巡协力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坚持数月,兵粮俱尽后被俘送至洛阳,安庆绪兵败时被杀。下联典指许靖、许敬宗、许存仁。许敬宗,字延族,唐代大臣,杭州新城人。隋代大业年间举秀才,曾在李密军中任记室,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时历官著作郎兼修国史、中书侍中;又助武后赶走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显庆年间任中书令,与李义府同掌朝政。曾主编《文馆词林》。许存仁,名元,字存仁,明代金华人。太祖朱元璋亲自任他为应天府教授,入宫教诸王子,历官博士、国子祭酒,在明太祖身边十余年,从文化、历史到人才选调,多参与议论。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佚名撰许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许氏南洋宗祠联。

许氏本宗历代修订族谱及尊祖敬宗事迹简介

翻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迭风云变换,国运家史一脉相通。可鉴:传承家族文化之创建族谱难,续修族谱亦艰难。我族现存“老谱”、《许氏族谱》(续编)、《许氏谱书重修卷》等书卷资料,均系我族历代志士仁人经千辛历万苦,耗钱财费精力,为尊祖敬宗,启迪后人作出的不朽贡献。

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岁次丙午正月朔,考元孙儒学生员许胤泰(ID54)字太宗,为老谱书“维”,全文见“资料”栏。系我族尊祖敬宗之先驱楷模。

嘉庆七年(公元一八O二年)许昆(ID401)字玉生,号临溪。例赠修职郎,敕封圣府斋奏厅斋奏,晋封奉直大夫。不辞风涛之苦航海南归扫墓、立志碑、买祭田、招守墓,访求世袭,着手修谱,历经十四世许景卿、十五世许文运,十六世许际闰四代相继编修,于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成书,历时七十四年。虽未尽善,宜为后人续修族谱奠定伟业之基。

嘉庆八年(公元一八O三年)岁次癸亥十二月望日奉府儒学廪膳生员许景卿(ID655)谨志述:“嘉庆五年弘德公(即许弘德ID48)携来族谱云:’其家旧谱纸腐虫伤,请人代抄抄过即焚’,此抄谱名次配氏俱各明晰。传旧谱名次甚繁,嫌其字满截取半幅,事不必真。”并“族谱序”中首次题二十字许氏命名:景运际光天,家传德丕先,成基贵善启,世泽庆延年。

道光十二年(公元一八三二年)岁次壬辰十二月望日奉天岫邑处士许文运(ID1033)为族谱书“序”,“记”

许文运长子许际开(ID1659)与继子许泽光(ID2089)在庄河南尖常隆屯择地建宅(许氏祠堂)两处:一名《树德堂》,一名《谦德堂》。

许际闰(ID1666)“族谱序”谨序:“许氏有谱自前明洪武二年序起,前明按时修辑,并嘱谱书三十年一修,迄今岂止三十年未修。”在“老谱”中题族谱“凡例”、又续后二十字命名:福厚钟之永,兴朝普乃昌,鸿勋增盛久,祥瑞照忠良;囊括许氏总记地域。

公元一九九三年许氏族谱编辑小组筹委会与辽宁省庄河市南尖镇成立。组长:许丕恩(ID4521)南尖镇 助理员,副组长:许振德(ID4351)南尖镇大圈村支部书记,主编:许天振(ID6947)退休干部,副编(兼出纳):许寰家(ID5172)退休干部 、许天祥(ID )退休干部、许乃家(ID5528)、许传文(ID4638),记帐:许传凤(ID6994) 。倡议书云:光绪丁丑(公元一八七七年)修订族谱成卷,原定每三十年修整一次,迄今已一百一十五载未能实现,又历十世人丁。立志重修族谱于一九九七年成书,时隔整整一百二十年。

许令家(ID2797)一九九五年三月为《许氏族谱》(续编)篆“重修族谱序”:明前有谱未能传世,明代有谱被帮贼抄没,清代修谱定上限明朝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下限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族谱包拥许氏十八世,二百七十八支(际字辈),五百零八年的族史。

许天振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为“重修族谱赠言”缅怀前辈,鞭策后继族人,倾尽肺腑之言(见资料栏)。

许传生(ID3157)一九九五年八月述《许氏谱书重修卷》编填格式:一至十世许胤振(ID57)辈往下分开本支编至第十四世景字辈居椅子圈的族人,将际字辈按支分开填编,并将“丕”字命名改为“胜”、“晓”、“利”。许传忠(ID)参与编填谱卷。

许斌(传字辈)(ID3135)二OO三年农历八月初一,得其父许千家(ID2848)借许传生家藏族谱两册,复印研读后,先是尽其所及所能填补本系遗漏族人,汇成文稿资料逐一发放留存。并与同年十一月开始,利用电脑网路等高科技手段,在北京“网同”网站上始建:“许氏纪念园”(园区号221)、“许氏族谱”(族谱号953)、“纪念馆(31417)”若干。倾尽全力将相关族谱资料实现数据化网路化,为海内外、族内外客人浏览观顾提供便捷,为实现族人沟通和拢络失散族人建立起一个方便快捷的网路平台。将网站园区管理长久世袭下去。许氏族谱网路化数据化的时代业已开始-------------------

许天(天字辈)(ID )2005年4月根据家藏手抄本谱书(1803年的版本,比南尖老谱早70年)着手整理族谱的电子版本,以扫描或数码拍照方式将老谱也做成电子谱 。另外在网易上建了信箱,又建个许氏QQ群10881715,把这里当作许姓沟通联络的“集散地”,和许斌分工维护“电子版本”和“网路版本”许氏族谱,或者共同维护力求相互呼应达到同步性,并且确保管理维护的后继有人,不断发展壮大。

许姓 许氏族谱 (转)许姓 许氏族谱

许氏本宗历代修订族谱及尊祖敬宗事迹简介

翻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迭风云变换,国运家史一脉相通。可鉴:传承家族文化之创建族谱难,续修族谱亦艰难。我族现存“老谱”、《许氏族谱》(续编)、《许氏谱书重修卷》等书卷资料,均系我族历代志士仁人经千辛历万苦,耗钱财费精力,为尊祖敬宗,启迪后人作出的不朽贡献。

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岁次丙午正月朔,考元孙儒学生员许胤泰(ID54)字太宗,为老谱书“维”,全文见“资料”栏。系我族尊祖敬宗之先驱楷模。

嘉庆七年(公元一八O二年)许昆(ID401)字玉生,号临溪。例赠修职郎,敕封圣府斋奏厅斋奏,晋封奉直大夫。不辞风涛之苦航海南归扫墓、立志碑、买祭田、招守墓,访求世袭,着手修谱,历经十四世许景卿、十五世许文运,十六世许际闰四代相继编修,于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成书,历时七十四年。虽未尽善,宜为后人续修族谱奠定伟业之基。

嘉庆八年(公元一八O三年)岁次癸亥十二月望日奉府儒学廪膳生员许景卿(ID655)谨志述:“嘉庆五年弘德公(即许弘德ID48)携来族谱云:’其家旧谱纸腐虫伤,请人代抄抄过即焚’,此抄谱名次配氏俱各明晰。传旧谱名次甚繁,嫌其字满截取半幅,事不必真。”并“族谱序”中首次题二十字许氏命名:景运际光天,家传德丕先,成基贵善启,世泽庆延年。

道光十二年(公元一八三二年)岁次壬辰十二月望日奉天岫邑处士许文运(ID1033)为族谱书“序”,“记”

许文运长子许际开(ID1659)与继子许泽光(ID2089)在庄河南尖常隆屯择地建宅(许氏祠堂)两处:一名《树德堂》,一名《谦德堂》。

许际闰(ID1666)“族谱序”谨序:“许氏有谱自前明洪武二年序起,前明按时修辑,并嘱谱书三十年一修,迄今岂止三十年未修。”在“老谱”中题族谱“凡例”、又续后二十字命名:福厚钟之永,兴朝普乃昌,鸿勋增盛久,祥瑞照忠良;囊括许氏总记地域。

公元一九九三年许氏族谱编辑小组筹委会与辽宁省庄河市南尖镇成立。组长:许丕恩(ID4521)南尖镇政府助理员,副组长:许振德(ID4351)南尖镇大圈村支部书记,主编:许天振(ID6947)退休干部,副编(兼出纳):许寰家(ID5172)退休干部 、许天祥(ID )退休干部、许乃家(ID5528)、许传文(ID4638),记帐:许传凤(ID6994) 。倡议书云:光绪丁丑(公元一八七七年)修订族谱成卷,原定每三十年修整一次,迄今已一百一十五载未能实现,又历十世人丁。立志重修族谱于一九九七年成书,时隔整整一百二十年。

许令家(ID2797)一九九五年三月为《许氏族谱》(续编)篆“重修族谱序”:明前有谱未能传世,明代有谱被帮贼抄没,清代修谱定上限明朝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下限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族谱包拥许氏十八世,二百七十八支(际字辈),五百零八年的族史。

许天振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二日,为“重修族谱赠言”缅怀前辈,鞭策后继族人,倾尽肺腑之言(见资料栏)。

许传生(ID3157)一九九五年八月述《许氏谱书重修卷》编填格式:一至十世许胤振(ID57)辈往下分开本支编至第十四世景字辈居椅子圈的族人,将际字辈按支分开填编,并将“丕”字命名改为“胜”、“晓”、“利”。许传忠(ID)参与编填谱卷。

许斌(传字辈)(ID3135)二OO三年农历八月初一,得其父许千家(ID2848)借许传生家藏族谱两册,复印研读后,先是尽其所及所能填补本系遗漏族人,汇成文稿资料逐一发放留存。并与同年十一月开始,利用电脑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在北京“网同” http://cnnetorcom网站上始建:“许氏纪念园”(园区号221)、“许氏族谱”(族谱号953)、“纪念馆(31417)”若干( http://cnnetorcom/m/yuanqu/yq/2003/31431/indexaspam=221)。( http://www51xungencom/)倾尽全力将相关族谱资料实现数据化网络化,为海内外、族内外客人浏览观顾提供便捷,为实现族人沟通和拢络失散族人建立起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将网站园区管理长久世袭下去。许氏族谱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业已开始-------------------

许天(天字辈)(ID )2005年4月根据家藏手抄本谱书 http://wwwrushancomcn/xushihtm(1803年的版本,比南尖老谱早70年)着手整理族谱的电子版本,以扫描或数码拍照方式将老谱也做成电子谱 。另外在“网易”上建了个信箱:xushizupu@163com,又建个许氏QQ群10881715,把这里当作许姓沟通联络的“集散地”,和许斌分工维护“电子版本”和“网络版本”许氏族谱,或者共同维护力求相互呼应达到同步性,并且确保管理维护的后继有人,不断发展壮大。

姓氏许的由来

许姓来源按通常的说法主要有二,但都源于河南。一支出自古人许由,得姓方式系以人名为氏。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