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杨广的后代死绝了吗 隋朝皇室死绝了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杨坚杨广的后代死绝了吗 隋朝皇室死绝了吗,第1张

隋朝皇室没有死绝。

杨广有四子分别是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暕,赵王杨杲以及早夭的(殇子铭 )

杨昭生子:隋恭帝(代王)杨侑、皇泰主(越王)杨侗、燕王杨倓。这三人死后都没有留下子嗣。

杨暕有三子其中长子次子都被宇文化及所杀,还有一个遗腹子杨政道,杨政道一直活到唐高宗时期并有儿子一人杨崇礼,官至户部尚书,封弘农郡公。孙子三人,杨慎矜官至御史中丞。杨慎名,杨慎余。

杨杲十二岁时被杀没有留下子嗣

杨坚有五子分别是长子 房陵王杨勇,次子 隋炀帝杨广,三子 秦王杨俊,四子 蜀王杨秀,五子 汉王杨谅。杨坚的孙子除了杨政道以外都被宇文化及杀了

网页链接 杨广

公元581年,40岁的杨坚代北周而自立,建立隋朝。

公元588年,杨坚任命杨广为大元帅,兵分两路南下,于590年攻灭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国,战乱纷争了近400年的华夏大地,再一次归于统一。

历数一下这三百多年,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起,三国鼎立、西晋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一直是动乱纷争不止,中华民族进入了历史至暗时刻,各路枭雄“你方唱罢我登场”,王朝转瞬更迭,无数生灵涂炭,中原大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五胡乱华时北方大地更是血流漂橹,不忍卒读。

公元420年,刘裕灭掉东晋建立宋朝,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统一了中国北方,开启了南北朝并立的时代。出生于弘农杨氏的杨忠(杨坚的父亲),当时身为北魏名将,跟随太原王尔朱荣、大都督独孤信征战四方,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变革汉化,北魏门阀势力逐渐崛起,终于在公元534年把北魏导向了分裂,大将高欢拥立元善(即孝静帝)建立东魏,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南),宇文泰则在长安拥立元修建立了西魏,此时的杨忠,因忠诚勇猛深得宇文泰的信任,在西魏的官位一路高升,被封为随国公。

公元541年6月,杨坚出生了,因出生时“紫气满庭”,相貌不凡,般若寺智仙禅师对杨忠说“’此人不可与常人一般抚养”,所以杨坚小时候是寄养在寺庙里长大的,性格沉稳平静。而在公元544年,杨忠的老友,河内郡公独孤信的第七个女儿出生了,因独孤家崇信佛教,所以就给这个女儿取名为独孤伽罗,伽罗在梵语中的意思为“沉香木、奇楠香”,没有人会想到,杨坚和独孤伽罗这两个孩子,后来会喜结连理,更没有人会料到,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他们居然携手并肩掌控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顺便说一下这位独孤伽罗的家庭情况,父亲独孤信为北魏八柱国将军之一,勇猛善战,生的俊美异常,被称为“独孤郎”,后世尊称“中国第一岳父”(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周武帝宇文邕、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怲、隋文帝杨坚,一家三皇后),独孤伽罗继承了父亲良好的外貌基因和豁达的性格,独孤伽罗的母亲崔夫人出生于士族大家清河崔氏,清河崔氏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汉族政治文化门阀,世代重视德业儒教和文化传承,人材辈出,崔夫人气质德才俱佳,给独孤伽罗提供了良好的家教环境,时人评价独孤伽罗“雅好读书、识达今古”。

少年时的杨坚仪表堂堂,气质不凡,深为大将独孤信喜爱,于是在公元557年,将14岁的独孤伽罗许配给了17岁的杨坚,初入仕途的杨坚,又喜得佳人,正是踌躇满志之时,然而这时朝堂的形势却突然发生了巨变,西魏政权的核心人物宇文泰突然病逝,将朝堂大权交给了侄子宇文护,公元556年,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退位,拥立宇文泰的三子宇文觉为帝,改朝西魏为北周,宇文觉为周天王,但是实际大权还是掌握在宇文护手中。由于不满宇文护的专横,宇文觉与大将军赵贵、独孤信等人准备合谋袭杀宇文护,然而事情却提前败露了,宇文护首先发难,诛杀了赵贵,独孤信被逼自杀,独孤信家族成员全部发配蜀中流放,只有独孤伽罗由于杨家的庇护,被免于流放,独孤家族从此家道中落。

而正是由于杨家与独孤家的联姻关系,杨家也面临着风险,只是鉴于杨忠的实力和影响力,宇文护一直未予动手,但是杨忠在八年间虽有战功却从未获得升迁。

家门巨变,让杨坚对独孤伽罗更加怜爱,两人相互鼓励,立下共同建功立业的理想志向,夫妻俩立下誓愿相约白头,永不变心,这一点杨坚确实做到了,他们夫妻俩携手走过了五十年的风雨岁月,杨坚的十个孩子,五子五女,皆为独孤伽罗所生,杨坚终生践行一夫一妻,后宫长期空置,夫妻俩互敬互爱,可以说,独孤伽罗与杨坚互为对方最亲密的爱人、最贴心的知己,最可靠的智囊和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北周的前两位皇帝宇文觉和宇文毓,都由于太有主见而先后被宇文护杀害,第三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就聪明了很多,他隐忍多年不动声色,终于在公元572年,在弟弟宇文直的帮助下,设计杀死了宇文护,掌握了朝堂大权。而从此时起,杨坚也迎来了他人生的柳暗花明,由于杨家始终被宇文护排斥,所以在宇文邕真正执掌朝堂时,为了维护皇权,增强自己的势力,就招杨坚入朝辅政,并特意礼聘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为其皇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

福祸总是相依,齐王宇文宪听了相士所言,说杨坚气质不凡,仪表有“帝王之相”,于是建议武帝宇文邕尽早除掉杨坚(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个相士说的挺准的),朝堂中也出现了“倒杨”势力,好在宇文邕不相信相面之辞,但是从此之后杨坚在朝堂之上都是步步小心,步步惊心。在这个时期,杨坚参与了北周消灭北齐之战,周武帝倾全国之力攻灭了老对手北齐,统一了北方(东魏后来被高欢之子高洋篡位,改朝北齐。此时的兰陵王已被昏庸的齐后主高纬毒死了)。

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位英明之君,有志于统一天下,然后天不假年,公元578年,在亲征突厥途中突然病亡,后来有史学家论断,如果上天能再给宇文邕十年时间,他必然会统一天下。此话确实不假,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宇文邕去世后,长子宇文赟匆匆继位,是为周宣帝,杨丽华身为皇后,杨坚瞬间荣升国丈,然而宇文赟却不是一个善茬,他残暴异常,先后杀害了多位宗室和大臣,同时封了四个皇后,并磨刀霍霍欲对杨家下手,这时的独孤伽罗毅然展现出骨子里的坚强、勇敢,她以皇帝岳母的身份,闯宫面圣,并“诣阁陈谢,叩头流血”,或许是独孤伽罗的勇敢与真情折服了宣帝,杨皇后最终免于赐死之难,而杨家也得以免于株连之祸。

嚣张跋扈的周宣帝只当了两年皇帝就暴病而亡,年仅九岁的周静帝继位,国家权利瞬间陷入真空,于是近臣刘昉、郑译矫诏引杨坚入宫辅政,杨坚被封为右丞相,由于有了宇文护的前车之鉴,这时候的杨坚面临着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生死抉择,是全力辅佐幼帝做个监国,还是夺权自立,他开始犹豫不决了,毕竟这时的杨坚根基尚浅,如果一招不慎,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而此时的独孤伽罗,表现出了她的果敢气度,在审时度势后,向丈夫大胆进言:“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并说“难道你忘了宇文护的教训吗?与其做权臣身败名裂而死,不如干脆自己当皇帝,彻底改朝换代、成为一世之雄"。妻子的话点破了杨坚的处境,在这个关键时刻给了杨坚巨大的支持和鼓舞,最终杨坚立下决心:开基立朝。

杨坚利用既有的权利拉拢旧臣故交,剪除了部分威胁比较大的北周宗室贵族的权利,全面掌握了国家军政大权。就在这时,宇文护的外甥尉迟迥突然领兵叛乱,由于尉迟迥在北周颇有威望,众多鲜卑贵族和念旧官员立即响应,短时间内就聚集了几十万将士,杀奔都城而来,当然此时的杨坚也得到了众多汉族将臣的支持,他以高颎、韦孝先、杨素等人为统领,与叛军展开了正面厮杀,由于北周鼓励汉人参政参军,所以到了北周末年,汉族文臣武将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鲜卑等胡族将臣的数量,而在这场权利争夺战中,大部分汉族将臣都选择支持杨坚,最终尉迟迥兵败自杀,众多鲜卑胡族势力被剪除。后世历史学家评论:杨坚之所以能在这场权利争夺战中取胜,不纯粹是他的个人能力原因,根本原因是,当时北周王朝内部汉族的势力已经超过了鲜卑等胡族的势力。

在扫清内外障碍后,公元581年,杨坚果断废掉周静帝,即皇帝位,建立隋朝,改元开皇。公元588年,杨坚任命杨广为大元帅,令大将韩擒虎和贺若弼兵分两路南下,一举平定南方的陈朝,俘虏南朝末代皇帝陈叔宝。华夏大地在经历三百多年的分裂动乱后,再次归于统一,这对于已经动乱纷争了三百多年的华夏来说,意义重大,而杨坚实属居功至伟。

天下归隋后,独孤伽罗身为皇后,一直尽心尽力辅佐着丈夫杨坚,不避艰辛孜孜不倦,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与之同辇而行,至殿阁而止,派宦官跟随而进沟通联络,“政有所失,随则匡正,多有弘益”。待到文帝下朝,她早已在外等候,夫妻“相顾欣然”一起回宫,同起同居形影不离,如此真情,莫说是皇帝皇后,就是普通人也是不可多得。

在北破突厥天下太平后,杨坚启动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恢复汉制,建立起以汉文化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理念,把已经分裂隔绝的南北方文化重新融合;正式确立分工明确的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开创科举制度,打破世家门阀垄断,从此更多普通人得以“学而优则仕”,中国的封建王朝开始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同时改革律法,废除大量酷刑,制定出影响之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建设的《开皇律》,首创死刑三奏而决制度;休养生息,减轻农民负担,隋朝文帝年间国富民丰,一开朝即是盛世,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制定的这些改革措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之后的几个王朝,一直到清朝末年,都还在沿用他制定的这些制度和律法。而隋文帝杨坚凡事都会与独孤皇后商量,加之独孤皇后素有大智,所以这些改革措施,你根本没法分辨到底哪一个是出自杨坚,哪一个是出自独孤皇后,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一个制度法令,都是在他们两人共同同意后,才颁布实施的。

公元602年,独孤皇后于永安宫奄然而逝,享年59岁,已经62岁的杨坚哭成一个泪人,全然不顾自己已经多病的年老之躯,亲自扶棺前往百里外的皇陵,为皇后送行。一年多之后,杨坚也撒手归西,与他一生深爱的独孤伽罗合葬于泰陵,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皇后的合葬墓,而杨坚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如此专情的皇帝,实在是千古难遇。后世有人说杨坚是“妻管严”,独孤皇后去世后,他疯狂纵欲,实在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已经家道中落的独孤皇后,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杨坚害怕的筹码,他对妻子的忠,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爱,而根据正史记载,独孤皇后去世后的一年,杨坚一直在为虔信佛教的妻子做功德,修建禅定寺,这所寺庙的规模惊人,直到杨坚去世时仍没有完工,另外以杨坚的老病之躯,何来纵欲的资本。一生忠诚相爱,此时如若选择愚蠢的纵欲,死后有何面目合葬一处,所以那些后世人的抹黑造谣,完全不值一驳。

虽然由于错立杨广为太子,导致隋朝二世而亡,但早年的杨广确实是很有能力,气度不凡,后面的发展轨迹,根本不是去世后的杨坚和独孤伽罗可以预料的。绝不能因隋炀帝杨广后期的暴虐,而忽视抹杀隋文帝杨坚的千秋功德。隋文帝杨坚的功绩和品行,足以光耀历史,留名丹青。

在如今的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有一方不大引入注目的封土堆,历经千年风雨,松柏长青,那就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皇后合葬的泰陵,一对恩爱夫妻,生前出双入对,死后千年相守,谁说皇帝无专情,世间的真情,只有在历经岁月沧桑后,才知其中的真与假、深与重。

隋朝杨氏直系后裔现在在哪里?谢谢了,大神帮忙啊?那就答点 据《彩烟杨氏宗谱》载,新昌彩烟地区杨氏的始祖杨白,即是隋炀帝杨广后裔,被封为荣王。 隋末,杨秀(也算隋朝杨氏直系,杨坚第四子)初封越王,寻徙封为蜀王,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兼右领军大将军。他见杨广昏庸无道,避入闽,遂居浦城;其后裔分布闽北崇安、浦城、建阳、建瓯、松溪政和、及闽南南安等县。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肸的封地。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杨坚的先祖就是赤泉侯杨喜,杨喜因在垓下之战中,得到了项羽身体的一部分,公元前200年杨喜被刘邦封为赤泉侯。甚至杨喜的玄孙还是司马迁的外孙,整个两汉时期,杨氏家族发展速度极快。到了东汉末年杨震、杨彪,更是位极人臣。三国时期的袁绍虽然贵为三公之首,可杨家也有“四世三公”的称号。可是赤泉侯杨喜乃是陕西潼关人,到了杨坚这辈为何血缘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其实这还要从五胡乱华开始说起。

自从司马炎建立西晋,由于根基不稳,他主动让16个北方少数部族南下迁徙居住。按照司马家族的想法,是想通过这些剽悍异常北方胡人以起到震慑,更好的管理世家门阀,其目的还是想着维护统治。此时鲜卑族也成为司马家招揽的对象,早在汉献帝时期,鲜卑族部分族人就已经南下迁徙。鲜卑最早是诞生在关外,也就是大兴安岭一带,到了两晋时期鲜卑人已经彻底进行了南迁。

无论是西晋还是东晋,民风较为开放,其最代表的莫过于“竹林七贤”,个个豪放不羁视官位如粪土。民风如此开放的情况下,对于。和其他少数部族通婚,也就没那么看重“血缘”,并不讲究民族关系。此时鲜卑族他们学习中原人士的文化以及着装,从思想上就已改变。恰好两晋又是南北文化融合最统一的时期,各种文化流派不断衍生出,所以鲜卑族也和汉人进行通婚。直到近现代不少历史专家,通过不断的走访调查,已经可以确定五胡乱华已经到了最后,北方部族早已彻底融入到中原政权。此时,已经不分汉人和胡人的血统。杨坚之所以变成了鲜卑族人,还是因为他的母亲元贞太后,就是鲜卑贵族后裔,所以杨坚他的血统肯定有50%是源自鲜卑族。

陈寅恪老师则认为杨坚家族,是山东寒族,而他的鲜卑贵族身份都是进行伪装。可是笔者却认为,陈寅恪先生是通过父系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然而隋文帝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这点事不容置疑。通过血统融合论来说,杨坚以及李渊他们都是带有胡人的血统。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两晋少数部族不断迁徙南下已经和汉人有了高度的融合,双方通婚之后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在战乱中这些大家族自身实力锐减,不可能继续保持汉人与汉人之间相互联姻。而且五胡乱华时,大批的中原人士遭到肆意屠杀,反而这些北方部族实力得到增加,为了自身的血统,鲜卑、羯,等其他族人也和汉人进行相互通婚。双方的文化以及所思所想几乎一致。多民族血统融合之后早已融为一体。

隋文帝杨坚一生共育有五儿五女:“五女”分别是长女乐平公主杨丽华、次女襄国公主、三女广平公主、四女(事迹不祥)和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五子”分别是房陵王杨勇、炀帝杨广、秦孝王杨俊、庶人秀和庶人谅。

虽然贵为“皇子皇女”,但杨坚的这些后代们大多命运悲惨,令人唏嘘。

(由于牵扯人物众多,笔者接下来按照先女后男,先简后杂的顺序给大家捋一捋。)

杨坚的女儿们。

乐平公主杨丽华是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的长女,自小便深受宠爱。杨丽华十三岁时,隋国公杨坚便将其许配给了其时的太子宇文赟。

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宇文赟嗣位登基,是为周宣帝,同时立杨丽华为后,其父“大司马隋公杨坚为大后承”——比较奇葩的是,宇文赟除了立杨丽华为后外,又另立了四位皇后,可能在宇文赟眼里这样才比较“有趣”吧?由于杨坚位高权重,杨丽华属于是“正宫皇太后”,是这五个太后中的“老大”。

杨丽华“性柔婉,不妒忌,四皇后及嫔、御等,咸爱而仰之”,是个好女人,但宇文赟却不懂珍惜,“暴滋甚,喜怒乖度”,经常责怪她。

有一次,宇文赟竟然大发雷霆要赐死杨丽华。母亲独孤伽罗听说后,不顾体面,跑到皇宫里“叩头流血”请罪,这才获得了宇文赟的赦免。

除对杨丽华不满外,杨坚由于“位望隆重”也受到了宇文赟的“忿忌”,以至于其经常对杨丽华说:“必族灭尔家!”

如果你是杨坚你怎么办?两条路:要么自己外调他处,远离祸患;要么希望宇文赟快点死!

果然,杨坚很快便寻了个扬州总管的差事,可还没等赴任,宇文赟就真的死了(580年),这可真是天爱杨坚啊!

那宇文赟死后,谁来继位呢?

杨丽华嫁给宇文赟以后仅育有一女——宇文娥英。显然,宇文娥英是女儿身,是无法继承北周国祚的。因此,宇文赟和一个名叫“朱满月”的宫女的“私生子”宇文阐竟成为了最佳人选。

正如上边所说,杨丽华就是后宫之主,其他的几个皇后,包括身份卑微的朱满月都得听她的。于是,为了确保自己未来的“位置”,杨丽华早早地将宇文阐收为了“义子”。

北周的勋臣们考虑到杨坚的权势,便让宇文阐继承大统,是为周静帝。他也是北周最后一位皇帝。

宇文阐登基后,杨丽华被立为“皇太后”,身份不可谓不高贵。

然而,此时的杨坚却不再安于做什么“国公”了,对于皇权的渴望充斥着他的内心。

终于,公元581年,杨坚废黜静帝宇文阐,“篡周建隋”——是年(581年)夏,宇文阐被杨坚“潜害……葬于恭陵”,时年不过十岁左右。

杨丽华对此颇为不满,“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及禅位,愤惋逾甚”。

或许是她对宇文赟感情深厚,或许是她迷恋“太后”之位……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她都要面对现实,不接受也得接受。

杨坚也觉得愧对女儿:反正我已经当皇帝了,就封你个公主当当吧,遂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

不仅如此,见女儿依然年轻,杨坚还鼓励她改嫁,但被其拒绝,“誓不许,乃止”。

时光荏苒,女儿宇文娥英也在慢慢长大,到了婚配的年龄。

杨丽华选来选去,将其许配给了幽州总管李崇之子李敏——李敏身处的明公李穆家族,亦是隋朝时期的名门望族。

女儿已嫁,心愿已了,杨丽华自然是开开心心的渡过人生里的每一天,于大业五年(609年)跟随炀帝杨广巡幸张掖时,病逝于河西,时年四十九岁,陪葬于定陵。

还没完!

虽然杨丽华得以善终,但她的女儿宇文娥英就没有那么好的命了!

大业十一年(615年),右骁卫大将军郕公李浑因其“门族强盛”而被杨广“忌之”,进而被控“谋反”之罪,连带其“从子”、宇文娥英夫李敏一同被抓。

这个案件跟隋末的谶语“隋氏将亡、李氏将兴”有关。于是,隋炀帝杨广便在朝中寻找“权贵”的李氏宗族下手,这才怀疑到了李浑家族身上。

当然,哪有什么谋反,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残杀大臣”的行为,因为你已经让杨广感受到威胁了,至少他心理上是这么想的。

最终,此案被定性为“谋反”,“(李)浑、(李)敏……及宗族三十人”被杀,宇文娥英也在数月之后被赐死。

至此,杨坚长女杨丽华一脉彻底没落!

接下来,我们再看杨坚次女襄阳公主:

襄国公主亦为独孤伽罗皇后所生,但史书对其生卒年月,何时被立为公主等信息均无记载。

襄国公主下嫁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弼的孙子河阳郡公、河州刺史李长雅——李长雅后来在任上病逝,他是李密的堂叔。

李长雅,李纶子,辽东襄平人也。尚高祖女襄国公主,袭父纶爵,为河阳郡公。开皇初,拜将军、散骑常侍,历内史侍郎、河州刺史、检校秦州总管——《隋书·李长雅传》

关于襄国公主的子嗣情况,亦无史载。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大业九年(613年),李密因参与民部尚书杨玄感叛乱而受到隋庭通缉。理论上讲,他将享受“夷三族”的命运,而这正好轮到堂叔李长雅和襄国公主一脉。至于襄国公主子女是否受此牵连,由于史书并无记载,我们也不好妄自揣测。

若果如是,这襄国公主也是挺倒霉的吧?

说完襄国公主,我们再来看其杨坚三女广平公主:

广平公主下嫁汝南郡公宇文庆之子宇文静礼。

宇文庆是北周大将军,早年在跟随周武帝灭齐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勋”,“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于时,宇文庆与隋国公杨坚“有旧”,算得上是老朋友了。杨坚建隋后遂拜宇文庆“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因此,广平公主的这段婚姻即可延续朋友之谊,又可笼络朝臣。

宇文静礼起初为太子杨勇的“千牛备身”,在娶了公主以后被“授仪同,安德县公,邑千五百户,后为雄州刺史”——这待遇都快赶上他爹了。

广平公主和宇文静礼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宇文协和次子宇文皛——也有“三子”一说,笔者难证其真伪——这两个儿子后来均殁于武德元年(618年)的宇文化及之乱,算是给隋炀帝杨广“殉葬”了。

关于这个幼子宇文皛,也是有些趣闻的:

宇文皛自幼养在宫中,“后为千牛左右,炀帝亲昵之”。受宠到什么程度呢?后来发展到其“伺察六宫,往来不限门禁”,甚至于“与宫人*乱,至于妃嫔公主,亦有丑声”。

萧皇后看不下去,就把这事说给杨广听。哥哥宇文协知道弟弟闯祸了,赶紧向杨广求情:

“皛今已壮,不可在宫掖。”

杨广说:“皛安在?”

宇文协说:“在朝堂。”

可最终,杨广也没治宇文皛的罪,反而“因召入,待之如初”,这杨广的心胸也是“够宽广”。

面对舅舅的怜爱,宇文皛这小子还算有“良心”。宇文化及“弑逆之际”,宇文皛正在玄览门,特地跑去给杨广报信,结果却被“守卫”挡在了门口,终未成行,后和哥哥一起被杀于是乱。

至此,杨坚三女广平公主一脉也彻底没落!

由于杨坚四女无史料可查,到底有没有这个人也不得而知,因此,这里我们一笔带过。

最后,我们来看杨坚五女兰陵公主杨阿五。

兰陵公主杨阿五“美姿仪,性婉顺,好读书”,深得父亲杨坚钟爱。

杨坚最初将其许配给郢国公之子王奉孝,可没过多久,王奉孝竟然病死了,而其时兰陵公主尚不满18岁。于是,公公王谊就自作主张向杨坚上表,“言公主少,请除服”——大概率,王谊觉得把一个“守寡”的公主留在家里,太过麻烦了吧?

隋唐年间,士族皇家家中服丧一般都要“三年”之久,这三年里要始终身着“丧服”。因此,王谊这里说“除服”,实际上是让兰陵公主尽快改嫁,不必再给儿子“服丧”了。

如果杨坚赞成这个意见,兰陵公主立刻就可以改嫁了。

然而,越国公杨素却站出来指责王谊说有违风俗,怎么能够随便改呢?甚至要就此治王谊的罪。杨坚一琢磨,杨素虽然说得有理,但也不必“小题大做”,这个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很快,王谊便因“谋反”被诛,这下兰陵公主想不改嫁都不行了。

这一次,杨坚将兰陵公主许配给了冀州刺史鲁公柳机之子柳述。兰陵公主之所以“相中”柳述,大约是因为柳述当时正任“太子亲卫”一职,经常出入皇宫,两人或有“私会”,感情甚笃,不然很难解释兰陵公主为什么后来会和柳述的感情至真至诚。

兰陵公主嫁给柳述时刚满18岁,还是个青春少女,却能够“折节尊于妇道,事舅姑甚谨,遇有疾病,必亲奉汤药”。

杨坚听说以后“大悦”,一高兴,就把女婿的官职一升再升直至仁寿年间(600~604)担任兵部尚书一职。

可惜,天不怜爱,一场大难正向兰陵公主夫妇袭来……

仁寿四年(604年),文帝杨坚病危,诏太子杨广、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侍疾”。

然而,值此期间,太子杨广却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把同样来“恃疾”的杨坚宠妃宣华夫人给“性侵”了,搞到宣华夫人跑到杨坚哪里告状:

“太子无礼!”

杨坚大怒,“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

于是,杨坚赶紧招呼柳述、元岩把太子叫来,怕他们叫错又补充了一句:

“勇也!”

原来杨坚的意思是把“废太子”杨勇请来,具体什么意思一目了然。于是,二人赶紧出去写敕书,准备征召杨勇。

杨素听说后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杨广,并且“矫诏执(柳)述、(元)岩”,柳述就这样被抓了起来。

没几天功夫,杨坚病逝,杨广嗣位登基。

杨广登基以后遂“

赐故太子勇死,缢杀之……追封勇为房陵王。

”,并且将“柳述、元岩“并除名,(柳)述徙龙川,(元)岩徙南海”。

接下来,杨广令妹妹兰陵公主与柳述“离绝”,并且想让她再次改嫁——起初,杨广就曾建议将妹妹改嫁萧后之弟萧砀,只是被文帝否决嫁给了柳述而已。这一次,杨广是不是要将妹妹再嫁萧砀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此时的兰陵公主已经32岁“高龄”了。

兰陵公主“不从”,并且上表“请免主号,与述同徙”,这惹得杨广大怒:

“天下岂无男子,欲与述同徙耶?”

天底下的男人都死光了吗?你抱着柳述不放?可兰陵公主仍然坚持:

“先帝以妾适于柳家,今其有罪,妾当从坐,不愿陛下屈法申恩。”

可最终杨广也没同意,兰陵公主竟然因此“忧愤而卒,时年三十二”。

临终之前,兰陵公主曾上表请求与柳述葬在一起,可杨广依然没同意,将其葬于“洪渡川”,“资送甚薄,朝野伤之。”

至于兰陵公主的子嗣情况,史书没有记载,但案兰陵公主的年龄,她应该是育有子女的。考虑到柳述只是流放,且杨广令其改嫁的情况看,兰陵公主的子嗣应该未受太多连累而继续绵延下去吧?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看出,除了四女无史可查以外,杨坚的余下四个女儿及其他们的子孙大多命运多劫,并不圆满,能够绵延子嗣甚至都成了奢望。当然,这跟她们那个荒*无道的兄弟杨广有很大关系,对她们而言,活在大隋朝真心不容易。

以上是杨坚女儿们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再来看杨坚的儿子们。

杨坚的儿子们。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不久,嫡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

杨坚原本对杨勇给予厚望,早早安排他“参决军国政事”,以锻炼自己的才能。即便“时有损益,上(杨坚)皆纳之”。

杨勇这个人“性宽厚,率意任性,无矫饰之行。”

如果一切顺利,杨勇继承大统只是个时间问题。直到杨勇的太子妃元氏去世,事情才慢慢起了变化。

杨勇身为太子,“多内宠”。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太子妃元氏自打嫁给他以后,就不受他的宠爱!

有一天,元妃突然遭遇“心疾,二日而薨”。独孤皇后觉得这个女孩实在是可怜,怎么那么快就离世了呢?难不成是杨勇“下毒毒死的”?是以,独孤皇后对杨勇的“心狠手辣”非常不满!

再加之,杨勇独宠云昭训(妃子等级的一种),“终日酣宴,疏于政事”,也令父亲杨坚极为不满!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恰此时,晋王杨广就比较能“装”,“弥自矫饰,唯与萧妃居处,后庭有子皆不育,后由是数称广贤。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

杨坚和皇后的使臣到了晋王府上,杨广夫妇不分贵贱,一定会出门迎接;杨坚和独孤皇后到杨广府上,他的侍女也都是一些“老丑者”。这使得杨坚觉得自己的二儿子“不好声色”,“意甚喜”……就这样,杨坚对他这个二儿子喜欢的不行。

杨广和安州总管宇文述交好,为了拉拢这个人,他向皇上进奏章“言其功”,于是,隋文帝将其封为寿州刺史。当时的朝中大臣能“移上意者”只有杨素,而杨素行事前都要与他的弟弟、大理少卿杨约商议,而宇文述又和杨约交好。于是,杨广催促宇文述,“多赍金宝”进京师与杨约“交通”。

很快,在“金钱器玩”面前,杨约败下阵来,他说服了哥哥杨素“共谋大事”!

于是,这些人聚在一起准备把杨勇“拉下马”!

杨勇也不是傻子,杨素一干人的小九九,他还是能看出来!然而,他“计无所出,使新丰人王辅贤造诸厌胜;又于后园作庶人村,室屋卑陋,勇时于中寝息,布衣草褥,冀以当之。”

杨坚知道杨勇“心不自安”,便派杨素暗地里观察,看看杨勇是不是有“谋反”之相?

由于杨素早就投靠了杨广,于是,他故意造出事端,惹怒杨勇。然后,在杨坚面前说他的坏话:

“杨勇确实是有怨气啊,皇上!害怕他起事的话,我们得早做准备!”

听杨素这么一说,杨坚非常生气,背地里把东宫的宿卫管辖权交到“卫府”,见到“勇健者”就一律撤销,太子左卫率苏孝慈被任命为淅洲刺史外调。

还不放心!

杨坚又密令在玄武门至至德门之间安插眼线,观察动静……杨勇还没等到“起事”,就已经被完全架空了……

最终,杨坚下定决心,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月,下诏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

……废勇及其男、女为王、公主者——《资治通鉴·隋纪三》

杨勇呢?还行,知道谢恩:

“臣当伏尸都市,为将来鉴戒;幸蒙哀怜,得全性命!”

就这样当了近20年太子的杨勇被彻底废黜!

杨勇被废是文帝年间的大事件!

说起来,杨勇自身确实是有问题,比如隋文帝给他安排的左庶子唐令则,就没有尽到辅助太子的义务,反而“

自比倡优,进*声,秽视听。

”——后来,他受到了太子洗马李纲的严肃批评。除唐令则外,还有一些。但总起来看,并不是特别的严重。

杨坚夫妇对杨勇的态度发生变化,就是在太子妃元氏死后,怀疑他毒死了元氏。

除却以上两项,硬要说杨勇谋反,多少有点牵强。

说实话,整个废立的过程,有点让人看不懂!

杨勇被废以后仍被“囚”于东宫,是月后(600年11月),晋王杨广被正式立为太子,且掌管了东宫的门禁——可想而知,杨广会怎么对付他哥哥,这也是为什么其后的四年里杨勇始终没能见到杨坚的原因所在。

不过,就在杨广被立为太子后不久,“天下地震”!

这当然不是一个好兆头……

果然,四年后(604年),杨坚一死,杨广登基便立即“缢杀”了杨勇(具体细节在讲兰陵公主时已有赘述,在此不再多言)。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死的仅仅是杨勇一人,杨广并未往下深究他的子嗣。

据史书记载,隋“隐太子”杨勇至少有10个儿子。除了正妻元氏“无后”以外,其余的妃子都育有子嗣。

自是云昭训专内政,生长宁王俨,平原王裕,安成王筠;高良娣生安平王嶷,襄城王恪;王良媛生高阳王该,建安王韶;成姬生颎川王煚;后宫生孝实、孝范——《资治通鉴·隋纪三》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杨勇的子嗣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很快,新的祸患便迫近了……

杨勇被废时,其宠妃云昭训的父亲云定兴,也因为“坐媚事太子勇,与妻子皆没官为奴婢”。不过,隋炀帝杨广继位以后,听说云定兴这个人“有巧思”,就“招之,使典其事”。

云定兴得以“复出”。

云定兴是个会“来事”的人。很快,他就巴结上了杨广身边的“红人”、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以明珠络账赂述,并以奇服新声求媚于述”。

宇文述高兴坏了,竟然“兄事之”。不久,杨广准备对“四夷”采取行动,“大作兵器”,遂依从宇文述的建议,令云定兴负责监造。

过了些时日后,宇文述就对云定兴讲:

“兄弟,你做得‘器仗’,皇上都很满意。之所以没有给你加官进爵,是因为长宁兄弟几个还没死的缘故。”

长宁王杨俨是杨勇宠妃云昭训的亲儿子,是嫡长子,更是云定兴的亲外孙。宇文述可能就是随口一说,他可能暂时忘记了云定兴和他们之间的亲人关系。没想到这个云定兴“狼心狗肺”,他竟然对宇文述说:

“这些没用的东西,为什么不劝皇上杀了他们呢?”——看来,这云定兴为了加官进爵是“六亲不认”了啊!

宇文述见他这样讲,就立即向杨广上奏,说与其留着他们,不如杀了以免后患!杨广杀他哥哥都很痛快,更何况这些晚辈呢?于是,杨广欣然应允了!

很快,长宁王杨俨被“鸩杀”,他的七个弟弟被“流放”岭南。可杨广还不放心,“又遣使于路尽杀之”。是年为大业三年公元607年。

至此,杨坚长子杨勇一脉彻底没落。

当然,隋炀帝杨广也没得善终,于武德元年(618年)被宇文化及弑于江都,也算是得了报应(由于杨广之死大家比较熟悉,笔者也不再赘述。)

说完了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我们再看三子秦孝王杨俊。

杨俊开皇元年(581年)被立为秦王。

杨俊这个人“仁恕慈爱,崇敬佛教”,曾经请求出家为僧,但被杨坚拒绝。后来,杨俊参与灭陈之战,“以为山南道行军总管”。因为治军有方,“颇有令问”而受到杨坚的嘉奖。

然而,陈国覆灭,战事结束,杨俊竟“渐奢侈,违犯制度,出钱求息,民吏苦之”。这令到以节俭著称的父亲杨坚大为不满。

除此以外,杨俊还好“内”,他的妃子崔氏“性妬,甚不平之,遂于瓜中进毒”。杨俊因为中毒而生病,被“征还京师”养病。杨坚趁此机会将其一撸到底,“免官,以王就第”。

未成想,杨俊这一病就再没有缓过来,终于开皇二十年(600)六月,“薨于秦邸”。杨俊死了,崔妃难辞其咎,“被赐死於其家”。

杨俊死后有两个子嗣健在:长子杨浩(为崔氏所生),以及庶子杨湛。

杨广继位以后,立杨浩为秦王,以嗣爵杨俊;杨湛则被封为济北候。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江都弑隋炀帝后,原准备立杨浩为王,但不久便“败于黎阳,北走魏县,自僭伪号,因而害之”。

其时担任荥阳太守的弟弟杨湛,也受哥哥连累而被宇文化及所杀。

至此,杨坚三子杨俊一脉彻底没落。

聊完杨俊,我们再看杨坚四子庶人秀:

杨秀开皇元年被立为越王,后来“徙封于蜀”,是为蜀王。

杨秀这个人“有胆识,容貌环伟,美须髯,多武艺,甚为朝臣所惮”,就连父亲杨坚都讲:

“秀必以恶终。我在当无虑,至兄弟必反。”

看来,杨坚对于自己儿子的前途命运甚为忧虑。

果然,杨秀被封蜀王后“渐奢侈,违犯制度,车马被服,拟于天子”,这分明就是找死的节奏,跟他三哥杨俊有一拼。

开皇二十年(600年),大哥杨勇被废以后,杨秀对此“意甚不平”,新立太子杨广担心杨秀“终为后变”,便密令杨素“求其罪而僭之”。

仁寿二年(602年),杨秀应诏入京,杨坚见了儿子杨秀以后却一句话都没跟他讲。第二天,杨坚竟然派遣使臣去责备他,杨秀谢罪:

“忝荷国恩,出临藩岳,不能奉法,罪当万死。”

杨秀具体犯了什么罪,史书上没有明讲,可即便杨秀犯有“僭越”之罪,父亲杨坚批评两句不就完了吗?可事情没那么简单!杨坚就批评儿子:

“顷者,秦王(即三子杨俊)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之。今秀蠹害生民当以君道绳之。”

于是,杨秀就这样被“付执法者”,“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等推治之”。

杨秀被“问罪”,这是多好的机会啊!于是,为了陷害杨秀,太子杨广出了个“妖着”:

太子阴做偶人,书上及汉王(五子杨谅封爵)姓字,缚手钉心,令人埋之华山下,令杨素发之。又作檄文曰:“逆臣好贼子,专弄威柄,陛下唯守虚器,一无所知。”——《隋书·杨秀传》

其时,五子杨谅正受杨坚宠爱。如果你是杨坚,发现这么个事还不得气死?杨坚果然大怒:“天下宁有是耶!”天底下怎么能有这种事!

于是,蜀王杨秀被“废为庶人,幽内侍府,不得与妻子相见”,被软禁了起来。

可谁成想,杨秀这一次被“软禁”,竟再没能出来。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江都弑隋炀帝以后原本准备把杨秀放出来,立为天子,不料“群议不许。于是害之,并其诸子”。

到此,杨坚四子杨秀一脉彻底殒没。

最后,我们来看杨坚五子庶人谅。

杨谅也是在开皇元年被立为汉王。

要说勋功,杨谅应该说是杨坚这五个儿子里最有能力的,无论是南下灭陈,还是北战突厥都立有赫赫战功,以至于其鼎盛时期,“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据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如果没有能力,杨坚也不会把如此大的地方交给他去管理。

而且,杨坚还对其“甚宠爱之”。

太子杨勇被废,对于杨谅的影响也很大,他就琢磨凭什么让二哥杨广“储位”,自己要军功有军功,要宠爱有宠爱,怎么就不是我呢?因此手握陕晋“天下精兵”的杨谅,“居常泱泱,阴有异图”。

说干就干!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继位登基以后,汉王杨谅随即造反,但最终被杨广的“铁粉”杨素率兵镇压。

最终,杨谅请降被缚,百官上奏杨谅“罪当死”。

当此时,杨广的兄弟里面除了杨秀被软禁以外,就剩下这一个弟弟在世了。因此面对百官的奏请,杨广网开一面:

“朕终鲜兄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谅一死。”

就这样,杨凉被“除名为民,绝其属籍,竟以幽死”——其子杨颢被一并“禁锢”,宇文化及弑隋炀帝时将其杀害。

至此,杨坚五子杨谅一脉陨落。

综上,除了三子杨俊“病死”以外,杨坚的其余四子(包括其子嗣)皆不得善终:杨勇被缢杀;杨广、杨秀被宇文化及杀害;杨凉死于软禁。

参考:《资治通鉴》、《隋书》

(网图、侵删)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和李渊的母亲是姐妹,所以,隋文帝是李渊的姨父。也就是说,李渊是杨坚的外甥。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汉族,弘农郡华阴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 恢复汉姓。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生于长安,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炀帝的直系后代本就不多,唐代隋后,把隋炀帝写成是荒*无道的皇帝,实际上,杨广一生仅仅只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还大多是正宫萧皇后所生,如果杨广是一个纵情声色的皇帝,子女不会这么少,以至于他晚年想找继承人都只能从孙子里面找。

杨广的后代在隋末战乱中,很多都被杀掉,原因是大家都知道的,想抢他家皇位的反叛者们不允许杨广的子孙活着,勉强遗留下来的也在唐朝中期因为政治斗争被灭族,反而他的外孙有一支或许延续至现代。

杨广的四个儿子及后裔的去向

长子杨昭: 生母萧皇后,杨广继位后的当年就公开册封他为皇太子,但他身体不好,在杨广登基的第二年就病死了,太子也只做了一年。他留下了三个儿子,长子燕王杨倓是杨广最喜欢的孙子,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正常情况下,如果隋朝能延续下去,杨广之后的继承人肯定是燕王杨倓,但不幸的是,江都兵变时,跟随杨广的杨倓被叛军杀害。 杨昭的另外两个儿子越王杨侗和代王杨侑在杨广去江都时,分别受命镇守洛阳和大兴(长安)这两京 。

在镇守两京期间,杨侗和杨侑又分别被王世充和李渊拥戴为傀儡皇帝,在王世充和李渊的安排下,还双双的禅位给这两大反王,最后的结局也都不太好,杨侗和杨侑被王世充和李渊分别杀害。

杨侗和杨侑之后,被王世充杀死的杨侗无后代,李渊 (杨广表弟,名分上是杨侑的表叔爷) 倒是给杨侑安排了个继子 杨行基(杨氏族人,非杨广血脉) 继承国公爵位,这一支杨广名义上的后人到杨行基的儿子那一辈就没有 历史 记载了,估计是消亡在 历史 洪流中。

次子杨暕: 生母萧皇后,杨暕在兄长杨昭死后,本来有机会做太子,但因品行不端被杨广厌恶,不但放弃了立他为继承人的想法,还一直把他圈禁在身边,江都兵变时,杨暕和杨广同时遇害,杨暕活着的两个儿子也被叛兵所杀。

但杨暕有位怀孕未生的嫔妃侥幸存活了下来,并顺利的生下了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几经辗转,杨政道和祖母萧皇后流落到突厥,唐太宗贞观四年,李靖灭亡东突厥时,萧皇后和杨政道归唐,怎么说都是亲戚,唐朝又江山稳固,所以李世民给杨政道封了个小官,恩养起来。

杨政道于唐高宗永徽初年病逝,留下了一个儿子杨崇礼,一度在唐玄宗执政时还做到过户部尚书这样的高官,爵位也封到弘农郡公,杨崇礼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杨慎矜,杨慎名和杨慎余,都在唐玄宗年间成为朝廷官员,长子杨慎矜还继承了弘农郡公的爵位。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没准这一支杨广血脉能延续下去,可惜他的长子杨慎矜得罪了权相李林甫,被李林甫诬陷意图谋反,试图恢复隋朝,结果,杨慎矜连同两个弟弟,包括所有的族人被李林甫全部杀掉,这一支杨广后裔绝嗣。

幼子杨杲: 杨杲是杨广幼子,非萧皇后所出的庶子,生母也姓箫,身份是嫔妃,杨杲因为年幼,也一直被杨广带在身边抚养,江都兵变时,才十二岁的杨杲和杨广一起遇害,无后代。杨杲在排行上是杨广的第四个儿子,但杨广的三子早夭,在史书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杨广的两个女儿及后裔的去向

长女南阳公主: 嫁给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 宇文士及(发动江都兵变的宇文化及的弟弟) ,江都兵变时她就和隋炀帝在一起,因是女子,又是宇文化及弟媳,所以没有被杀,宇文化及后来带兵西进,在河北被窦建德干掉,宇文士及担心被杀,抛弃妻子跑到长安投降了李渊。

但南阳公主却留在了河北,视她的丈夫、也是杀父仇人宇文化及之弟的宇文士及为仇人,并坚决不愿意降唐,窦建德兵败后,南阳公主拒绝了和投降唐朝李渊的丈夫宇文士及复婚,出家为尼。南阳公主和宇文士及生有一子宇文禅师,被窦建德杀掉,杀宇文禅师时,窦建德派人征求南阳公主的意见,她一点也不反对,认为隋臣诛杀叛逆同族是正常的。

次女杨妃: 杨广的这个幼女后来委身于唐太宗李世民,并生下了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吴王李恪,李恪在唐高宗年间被权臣长孙无忌诬告谋反,被判处死罪,但李恪的后代仅仅是贬为庶民,都存活了下来,长孙无忌失势后,李恪一步步被平反,他的后代也继承了他的爵位。

五代宋初的南唐皇族李氏就曾追认李恪为祖先,另今江西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有个磨刀李村,村民自称该村是李恪的九世孙李衟所建,该村的李氏族人在唐朝以后出现过很多名人,延续到今天,已经遍布全国。

综上所述,隋炀帝杨广的儿子一脉,在唐朝建立初期就只剩下一个在突厥的孙子杨政道,他的后人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到唐玄宗年间就全部消亡了,杨广绝嗣。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唯一还能和杨广的后代挂上边的,也就是杨广次女杨妃的儿子李恪延续下来的后裔了。

根据史书记载的隋炀帝后人如下:

1、长子杨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隋朝宗室,隋文帝杨坚之孙,隋炀帝杨广长子,母皇后萧氏(萧皇后)。开皇十年立为河南王,大业元年(605年)立为皇太子。昭有武力,能拉强弓,性谦虚冲淡。言行举止,温和友善,未尝忿怒,饮居简朴,臣使有老父母,必亲问其安否,年终皆有惠赐。大业二年,来洛阳朝,体胖,因劳成疾,未几而卒,终年28岁。谥"元德太子"。

2、次子杨暕(585年-618年),字世朏,小字阿孩 ,隋炀帝杨广次子,元德太子杨昭同母弟,母亲为皇后萧氏(萧皇后)。尤工骑射。及炀帝即位,封为齐王。元德太子卒,咸以杨暕当嗣,而杨暕骄恣不法,昵近小人,又挟左道为厌胜。事发,恩宠日衰。他因帝防闲,常怀危惧。618年,江都政变时为宇文化及所害,至死以为被其父炀帝所害,年三十四岁

3、杨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炀帝杨广,母萧嫔。大业九年(613年),年仅七岁,封为赵王。拜河南尹。从幸淮南,诏行江都太守事。杨杲聪令,美容仪,隋炀帝有所制词赋,杨杲多能诵之。性至孝,常见隋炀帝风动不进膳,杨杲亦终日不食。又萧后当灸,杨杲先请试炷,萧后不许之,杨杲泣请曰:“后所服药,皆蒙尝之。今灸,愿听尝炷。”悲咽不已。萧后竟为其停灸,由是尤爱之。后遇宇文化及反,杨杲在隋炀帝侧,号恸不已。裴虔通使贼斩之于隋炀帝前,血湔御服。时年十二。

4、南阳公主杨氏(586年-?),隋炀帝杨广长女,母萧皇后。南阳公主姿容俱美、言行有节,隋炀帝特所钟爱。开皇十九年,下嫁许国公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为妇谨肃有礼,世以为贤,有子宇文禅师。拜河南尹。从幸淮南,诏行江都太守事。一子名禅师,年且十岁。窦建德询问公主道:“宇文化及躬行弑逆,现在将族灭其宗。公主之子,法当从坐,若不能割爱,亦听留之。”主泣曰:“武贲既是隋室贵臣,此事何须见问?”建德竟杀之。就这样南阳公主最后的一点血脉,隋炀帝的外孙就这么死了。此后不久,南阳公主剃发为尼。

5、杨妃,唐太宗杨妃,隋炀帝之女。生卒年不详,武德初年进入秦王府。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高阳公主之母。《新唐书》说李恪“其母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

6、杨侑[yòu] (605年-619年),即隋恭帝(617年—618年在位),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 ,隋朝第三位皇帝。”隋炀帝幸江都,留其为长安留守。太原留守李渊起兵攻克长安之后,被李渊立为傀儡皇帝,杨广被杀后旋即为李渊所废,死后谥号隋恭帝。

隋炀帝杨广尽管做了很多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色好事,但是作为亡国之君,要么懦弱昏聩,要么荒*残暴,都会留下骂名,一是客观事实,二是 历史 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亡国之君的后裔能够善终者极少,而杨广的后人会有例外吗?

一、隋炀帝后代的结局

隋炀帝杨广的子女有史料记载的是四子二女,儿子:杨昭,杨暕,杨杲,第三子早夭(殇子铭 );女儿:南阳公主,杨妃,唐太宗妃。

杨昭 ,嫡长子,母萧皇后。杨昭出生后就被祖父杨坚养在宫中,深得杨坚喜爱。在杨广被封为太子后,承袭其父爵位被封为晋王,杨坚去世后被杨广册立为太子。杨昭的性格和其父杨广大为不同,为人谦和仁爱,生活简朴。《隋书》载:“元德太子雅性谨重,有君人之量”“昭有武力,能引强弩。性谦冲,言色恂恂,未尝忿怒”。可惜英年早逝,在被册立为太子后第二年因病去世。如果他继承了皇位,隋朝的命运可能会大不同。

杨昭留有三个儿子,长子燕王杨倓,长相俊美,爱读书,深得杨广喜爱,总是带在身边,在宇文化及叛变时,和杨广一同被杀,年仅十六岁。

杨昭次子杨侗 ,长相俊美,为人宽厚。在隋炀帝被杀之后,被部下拥立为帝,史称皇泰主,后被王世充所害,年仅十六岁。

杨昭三子杨侑 ,聪明伶俐,气度不凡。隋炀帝被杀之后,被李渊拥立为帝,史称隋恭帝,后被李渊废黜幽禁,十五岁即去世。

可见,隋炀帝长子一脉皆早亡,没有留下后人 。

隋炀帝次子杨暕 ,长相很漂亮,也是深得隋文帝杨坚的喜欢的,本来有机会当太子,后因做下种种错事,和杨广之间产生隔阂并越发冷淡不信任,最终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被宇文化及所杀,所 幸留有一遗腹子,杨政道 。

杨政道,也有史书写作“杨正道”,在隋炀帝被杀之后,落入窦建德手中,后和母亲萧皇后被东突厥可汗接回东突厥,并建立了大隋政权,史称后隋。贞观四年,投降唐朝,被李世民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于唐高宗永徽初年去世,得以善终。

杨政道的儿子杨崇礼 ,历经武则天,唐玄宗等朝,为官清廉,深得皇室信任尊重,活了90多岁寿终正寝。杨崇礼有三子二女, 儿子杨慎矜,杨慎名,杨慎馀,女儿一嫁辛氏,一嫁萧氏 。杨慎名,杨慎馀和两个女儿事迹无史料记载。杨慎矜,杨慎名,杨慎馀兄弟之间友爱互敬,杨慎矜擅于理财,是唐朝的重臣,后因得罪权相李林甫, 三兄弟皆被李隆基赐自尽 ,此一脉后人情况不详。

隋炀帝第三子杨杲 ,相貌堂堂,十分孝顺,可惜年仅十二岁就和父亲一样被杀。

隋炀帝的长女南阳公主 ,嫁给了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在宇文化及诛杀隋炀帝后,南阳公主也断绝了和宇文士及的关系,窦建德欲杀其子年仅十岁的宇文禅师,她并未阻拦,可见是个狠角色。

隋炀帝次女 ,史料记载很少,也颇多争议, 是唐太宗的妃子,儿子李恪和李愔 ,都留有后人。

二、现在还有隋炀帝的后人吗?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隋炀帝后代当中,次子杨暕和次女杨妃一脉结局都不错,虽然经历种种磨难,但是按照封建大家族的韧性而论,是可能留有后人一直到现代的。

根据2014年的一则新闻报道,江苏省丹阳市发现了一本《杨氏族谱》,根据这本族谱,聚聚在丹阳及附近一带的杨氏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后裔。

当然,能否仅仅根据一本族谱就能断定其是隋炀帝的后裔呢?这个恐怕比较有争议。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像孔子家族长盛不衰的家族太少太少了。

隋炀帝杨广,一统江山,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三征高丽。改州为郡,又改 度量衡 依古式;频繁发动战争,西征 吐谷浑 、三征 高句丽 ,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 江都兵变 之后,为 宇文化及 叛军所弑。 杨侗 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 唐高祖李渊 追谥为炀皇帝,夏王 窦建德 追谥为闵皇帝。

那么杨广死后他的后人怎么样了?

杨广有四个儿子,有史可查的有两个女儿,《北史》记载萧皇后携其孙杨政道及诸女入于突厥,这样的话,杨广可能另有数女,淮南公主是否为其女不可考!

杨广的长子是元德太子杨昭,生母是萧皇后,有三个儿子,杨侑,杨侗,杨倓。杨昭身体不好,在杨广继位后的第二年就病死了,留下了3个儿子!

他留下的三个儿子,长子燕王杨倓是杨广最喜欢的孙子,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假如如果隋朝能正常传下去,杨广之后的继承人肯定是燕王杨倓,但不幸的是,江都兵变时,跟随杨广的杨倓被叛军杀害。杨昭的另外两个儿子越王杨侗和代王杨侑在杨广去江都时,分别受命镇守洛阳和大兴这两京。

杨侗和杨侑又分别被王世充和李渊拥戴为傀儡皇帝,在王世充和李渊的安排下,还双双的禅位给这两大反王,最后,杨侗和杨侑被王世充和李渊分别杀害。被王世充杀死的杨侗无后代,李渊给杨侑安排了个继子杨行基继承国公爵位,这一支杨广名义上的后人到杨行基的儿子那一辈就没有 历史 记载了,无从考证。

杨广的次子杨暕,跟杨昭同母,因品行不端,被圈禁在杨广身边,江都兵变时和杨广一起被杀害,两个儿子也被杀!遗腹子是杨政道!

杨暕有位怀孕未生的嫔妃侥幸存活了下来,并顺利的生下了杨政道,杨政道和祖母萧皇后流落到突厥,唐太宗贞观四年,李靖灭亡东突厥时,萧皇后和杨政道回归大唐,李世民给杨政道封了个小官,算是把他养起来了,反正也不是高官,也影响不了大局。

杨政道于唐高宗永徽初年病逝,留下了一个儿子杨崇礼,一度在唐玄宗执政时还做到过户部尚书这样的高官,爵位也封到弘农郡公,杨崇礼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杨慎矜,杨慎名和杨慎余,都在唐玄宗年间成为朝廷官员,长子杨慎矜还继承了弘农郡公的爵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杨慎矜得罪了权相李林甫,被李林甫诬陷意图谋反,试图恢复隋朝,结果,杨慎矜连同两个弟弟,包括所有的族人被李林甫全部杀掉,这一支杨广后裔绝嗣。

杨广的三子早逝,史书连名字都没记载!

杨广四子杨杲也是杨广的幼子,嫔妃所生,庶出子,随杨广在江都被杀,无子嗣。

杨广的两个女儿,一个是长女南阳公主,一个是杨妃。

南阳公主嫁给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江都兵变时她就和隋炀帝在一起,因是女子,又是宇文化及弟媳,所以没有被杀,宇文化及后来带兵西进,在河北被窦建德干掉,宇文士及担心被杀,抛弃妻子跑到长安投降了李渊。

但南阳公主却留在了河北,视她的丈夫、也是杀父仇人宇文化及之弟的宇文士及为仇人,并坚决不愿意降唐,窦建德兵败后,南阳公主拒绝了和投降唐朝李渊的丈夫宇文士及复婚,出家为尼。南阳公主和宇文士及生有一子宇文禅师,被窦建德杀掉,杀宇文禅师时,窦建德派人征求南阳公主的意见,她一点也不反对,认为隋臣诛杀叛逆同族是正常的。

次女杨妃:杨广的这个幼女后来委身于唐太宗李世民,并生下了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吴王李恪,李恪在唐高宗年间被权臣长孙无忌诬告谋反,被判处死罪,但李恪的后代仅仅是贬为庶民,都存活了下来,长孙无忌失势后,李恪一步步被平反,他的后代也继承了他的爵位。五代宋初的南唐皇族李氏就曾追认李恪为祖先。

总结:杨广的男直系后代,在杨政道的长子杨慎矜被李林甫诬陷谋反,所有族人被牵连,全族被诛,至此杨广一脉彻底消亡在 历史 长河中。

题外话: 有点血脉关系的就是杨妃一脉了,按我国古代来说这也不算杨广的后代了!可惜了一代大帝,不胜唏嘘,连个后人都没有!

仅供参考!

作为 历史 上最有名的一位昏君,千百年来,隋炀帝杨广,一直广为后世所诟病。

隋炀帝杨广

其实从真实的 历史 来看,严格意义上来说,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位昏君。或者说,与其称他是一位昏君,倒不如说他是一位暴君更恰当。

隋炀帝在位期间,兴科举,修运河,征高句骊,征突厥,压制山东士族……这些事情,从后来的 历史 来看,其实都是对国家有着重大意义的事情。只不过杨广操之过急,不顾国力的损耗,想要在短时间内将所有的事情全都做好,这才引起底层人民的严重不满,最后推翻了隋朝。

而几十年的唐太祖李世民,作为 历史 上最有名的明君,其实做的事情和杨广差的并不多。只不过李世民做的更有技巧性,所以就成了一代明君。

隋炀帝穷兵黩武

不管怎么样,既然隋炀帝穷兵黩武,让隋朝二世而亡。昏君这个名头,让他来背,似乎也并不冤枉。

但是,对于昏君杨广,很多人可能都产生过这样一个疑问。

隋炀帝死后,他的后代们都是什么结局呢?

根据史书记载,隋炀帝杨广一生,共有四子。这四人分别为:太子杨昭、齐王杨暕、赵王杨杲、幼子杨铭。其中杨铭早夭,未曾封王,也没有太多的记载。

也就是说,较为有影响的,还有三个儿子:杨昭、杨暕、杨杲。

杨光

首先是太子杨昭。杨昭的母亲,是杨广的原配萧皇后(就是那个历经五主而不衰的奇皇后)。而杨昭自己,也是杨广的嫡长子。有这层嫡长子身份在,被封为太子自然一点都不奇怪。

可惜的是,这位隋炀帝的嫡长子,在杨广刚刚登基两年之后,就因病去世了,成为了一个遗憾。

杨昭之后,就是齐王杨暕。杨暕和太子杨昭,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杨暕的母亲也是萧皇后。因为杨昭去世过早,所以在后来很多年里,杨暕一直被大臣们认为是最有可能继承太

杨坚杨广的后代死绝了吗 隋朝皇室死绝了吗

隋朝皇室没有死绝。杨广有四子分别是元德太子杨昭,齐王杨暕,赵王杨杲以及早夭的(殇子铭 )杨昭生子:隋恭帝(代王)杨侑、皇泰主(越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