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1收藏

给我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第1张

宋王裕见时机已经成熟了,便召集诸大臣商议道:“过去晋国皇室的地位是受魏王禅让的(其实就是从魏王手上夺得的),我觉得晋王室的气数早就用尽了,(我)打算废黜司马氏(晋国王族姓氏)自立为王,你们觉得这件事怎么样?”众臣齐声说:“大王英明!”宋王裕非常高兴。第二天,宋王裕带着侍卫进入皇宫内院,晋恭帝司马德文听说了,赶快用迎接父亲的礼仪迎接他。宋王裕说:“陛下,司马氏气数已尽,为什么不让给我呢?”司马德文大惊失色,脸色惨白,战战栗栗地问:“宋王这是什么意思?”宋王裕说:“我替司马氏剿灭天下群雄,功高盖世,你为什么不让皇位给我呢?”司马德文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望向四周的大臣,见到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自己争辩,顿时泪流满面,跪倒在宋王裕面前,放声大哭,哀求道:“爱卿,朕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祖宗传给我的家业我却必须要守住啊!”宋王裕见司马德文不答应,发怒道:“(别废话,)让位还是不让位,就一句话!”司马德文大惊,上前抱住宋王裕的大腿乞求他,宋王裕用脚踹开他。司马德文只好磕头像捣蒜一样,道:“求宋王怜悯我司马氏!”宋王裕忽然拔出宝剑指向司马德文,朗声道:“我(杀)了你替魏王报仇又如何!”司马德文害怕极了,还想哀求,突然见到一位禁军将领带领着一队身着铠甲手执长戟的士兵走进大殿,他害怕(再不答应)就会被粉身碎骨,只好一边磕头一边答应退位禅让。第二天,举行受禅仪式的高台前,伫立了二十多万禁军,天气非常好,万里无云,司马德文走下祭坛,等待受封。宋王裕端正地站在平台上,诵读诏书宣诏天下:“我,继承大爷,从今天开始,国号改称大宋!国度定在建康,年号定为建元永初。废黜晋王室,废帝司马德文不予以分封!”司马德文本来以为应该会像汉朝孝献帝、前朝的元帝那样,被封以爵位,没想到竟然被废黜为平民,他心里悲伤,嘴上却不敢说什么,面红耳赤,神色忧伤,叩首三次之后换上平民穿的布衣,骑马离去。后来,宋王裕暗中派人用棉被将司马德文捂死,德文被杀后,宋王裕上朝时昭告群臣以防止谣言产生,诏书说道:“前朝废帝德文空占帝位无所作为已经很久了,司马氏做皇帝真是天下子民的不幸,早已只是徒有虚名了。正因为司马氏(从魏手中夺取帝位却不能作为)罪大恶极,朕取了他的首级,昭告天下,用来向大魏谢罪。”众臣将消息传递出去,举国欢庆。后来宋王裕派人在全国搜捕司马氏余族,给他们定下灭族之罪。到此为止,南北朝开始,晋朝灭亡。

首先声明一下,“不乐秦王”此句没有听过,不知楼主是在哪里看到的。

我知道一首诗中有一句“不乐宋王”的,是出自《杜鹃歌》,详情如下:

是《彤管集》中的一则故事,战国时,韩凭为宋康王舍人,其妻何氏很美。康王欲霸为己有,便生害韩之心,罚其筑青陵之台而死。何氏誓不屈节,作乌鹊歌表白心怀,后自缢而亡。其歌如下: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对此,《搜神记》也有记载,并谈及何氏死后种种:乡人感其气节,合葬二人于厚土。明月之下,两坟相望,一夜之间坟端生出梓木二株,旬月合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来雌雄鸳鸯巢居其杪,不弃不离,交颈悲鸣,令人泪下……

  这里言及的乌鹊,其实就是乌鸦。在古人那里,乌鸦尚为鹊的一种,还未曾披上为后人谘诟的神秘外衣。大约是当时儒教尚未走红,思想禁锢亦少,乌鹊者也正可保有清白纯洁之身,其象征意蕴尚不大浓。即便有所借喻,也仅限于美好纯洁一端,并未浸*多少皇家愚民思想和民间迷信风习。

  及至曹孟德《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其象征意蕴渐浓,但亦未脱寻求佳士以佐其雄心霸业的美好意愿,似乎与丑与邪还不曾沾亲带故。而唐人王昌岭《长信秋词》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其间对乌鹊即含贬义,在这里乌鹊被称为寒鸦,与丑与邪初步联系了起来,已可见出讽喻的的端倪。

  从拒不从恶而长歌、佳士不来而兴叹,至七绝圣手邀宠不得而生怨,这正暗含了一种文化人格和价值观念的走势,也顺应了一部古代思想教化变迁史。而在何氏、曹阿蛮那里,乌鹊还是一种本色的鸟,象征着美好与高洁。一旦儒教大盛,民愚而气衰。也不知被什么吓怕了,杯弓蛇影,战战兢兢,整个民族都似惊弓之鸟,如履薄冰。而这时肤色颇黑的乌鹊,自然就与不详有了某种“莫须有”的裙带关系,被更名为乌鸦,同很多其它不为人喜之物,一并打入另册,视同瘟疫。

  这倒让我又想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家人正盖房子,有只曾被这家小儿射伤的喜鹊,从远处飞来大骂:“倒呀,倒呀!”这家人一看是个喜鹊,赶紧撒米相邀,个个喜上眉梢。这时,一只过路的乌鸦也来凑热闹,满怀诚挚地向主户道贺:“好哇,好哇!”大家好象并不感戴此翁的一片好心,反而以怨报德,顿时群石乱飞,高呼扫兴……

  这家人愚昧如何,且勿赘言。但说这老鸦,其愚也甚。它好似已然忘了这世间所爱的正是巧舌如簧和烂漫五色,向来只重表象,而不问本然。至于它这丑物,其行为用意再好,也会因了外表的拙劣,而被拒之门外、横加挞伐!不过,大凡为人所爱之物,也就免不了被囚;而那被观念放逐的东西,反而正可安享自由。且看街头巷尾,只有黄鹂、翠鸟鸣啭于笼间,仿佛从未见过哪位高人敢于捉只老鸦养在笼内,以示高雅!所谓天高任鸟飞,何不趁此良机退隐山林,独享万里云天?这老鸦放着青天丽日不要,却来招惹红尘俗务,纯属自作自受,想想也着实该打!

而此诗的原形是取材自《韩朋赋》,详情如下:

韩 朋 赋

昔有贤士,姓韩名朋,少小孤单,遭丧遂失其父,独养老母谨身行孝,用身为主意远仕。忆母独住,故娶贤妻,成功索女,始年十七,名曰贞夫。已贤至圣,明显绝华,形容窈窕,天下更无。虽是女人身,明解经书。凡所造作,皆今天符。入门三日,意合同居,共君作誓,各守其躯。君亦不须再 娶妇,如鱼如水;妾亦不再改嫁,死事一夫。

韩朋出游,仕于宋国,期去三年,六秋不归。朋母忆之,心烦意乱;其妻念之,内自发心,忽自执笔,遂字造书。其文斑斑,文辞碎锦,如珠如玉。意欲寄书与人,恐人多言;意欲寄书与鸟,鸟恒高飞;意欲寄书与风,风在空虚。书若有感,直到朋前;书若无感,零落草间。其书有感,直到朋前。韩朋得书,解读其言。书曰:“浩浩白水,回波而流。皎皎明月,浮云映之。青青之水,冬夏有时。失时不种,禾豆不滋。万物吐化,不违天时。久不相见,心中在思。百年相守,竟好一时。君不忆亲,老母心悲。妻独单弱,夜常孤栖,常怀六忧。盖闻百鸟失伴,其声哀哀;日暮独宿,夜长栖栖。太山初生,高下崔嵬。上有双鸟,下有神龟,昼夜游戏,恒则同归。妾今何罪,独无光晖。海水荡荡,无风自波,成人者少,破人者多。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君但平安,妾亦无他。”韩朋得书,意感心悲,不食三日,亦不觉饥。韩朋意欲还家,事无因缘。怀书不谨,遗失殿前。宋王得之,甚爱其言。即召群臣,并及太史,谁能取得韩朋妻者,赐金千斤,封邑万户。梁伯启言王曰:“臣能取之。”宋王大喜,即出八轮之车,爪骝之马,前后仕从便三千余人。从发道路,疾如风雨。三日三夜,往到朋家。

使者下车,打门而唤。朋母出看,心中惊怕。即问唤者:“是谁使者?”使者答曰:“我是宋国使来,共朋同友。朋为功曹,我为主薄。朋有私书,来寄新妇。”阿婆回语新妇:“如客此言,朋今仕宦,且得胜友。”贞夫曰:“新妇昨夜梦恶,文文莫莫。见一黄蛇,皎妾床脚。三鸟并飞,两鸟相博搏。一鸟头破齿落,毛下纷纷,血流落落,马蹄踏踏,诸臣赫赫。上下不见邻里之人,何况千里之客。客从远来,终不可信。巧言利语,诈作朋书。朋言在外,新妇出看。阿婆报客,但道新妇,病卧在床,不胜医药。并言谢客,劳苦远来。”使者对曰:“妇闻夫书,何故不到?必有他情,在于邻里。”朋母年老,不能察意。新妇闻客此言,面目变青变黄:“如客此语,道有他情,即欲结意,返失其里理。遣妾看客,失母贤子。姑从今已后亦失妇,妇亦失姑。遂下金机,谢其王事,千秋万岁,不当复织。井水湛湛,何时取汝?釜灶尪尪,何时吹汝?床廗闺房,何时卧汝?庭前荡荡,何时扫汝?园菜青青,何时拾汝?”出入悲啼,邻里酸楚。 ”低头却行,泪下如雨。上堂拜客,使者扶舆。贞夫上车,疾如风雨。朋母于后,呼天唤地,号啕大哭,邻里惊聚。贞夫曰:“呼天何益,唤地何免,驷马一去,何得归返。”

梁伯迅速,日日渐远。初至宋国,九千余里,光照宫中。宋王怪之,即召群臣,并及太史。开书问卜,怪其所以。博士答曰:“今日甲子,明日乙丑,诸臣聚集,王得好妇。”言语未讫,贞夫即至,面如凝脂,腰如束素,有好文理。宫人美女,无有及似。宋王见之,甚大欢喜。三日三夜,乐不可尽。即拜贞夫,以为皇后。前后侍从,入其宫里。贞夫入宫,憔悴不乐,病卧不起。宋王曰:“卿是庶人之妻,今为一国之母。有何不乐!衣即绫罗,食即咨口。黄门侍郎,恒在左右。有何不乐,亦不欢喜?”贞夫答曰:“辞家别亲,出事韩朋,生死有处,贵贱有殊。芦苇有地,荆棘有藂,豺狼有伴,雉兔有双。鱼鳖有水,不乐高堂。燕雀群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之妻,不乐宋王之妇。”夫人愁忧不乐,王曰:“夫人愁思,谁能谏之?”梁伯对曰:“ 臣能谏之。朋年三十未满,二十有余,姿容窈窕,黑发素,齿如珂佩,耳如悬珠。是以念之,情意不乐。唯须疾害朋身,以为囚徒。”宋王遂取其言,即打韩朋双板齿落。并着故破之衣裳,使筑清陵之台。贞夫闻之,痛切肝肠,情中烦怨,无时不思。贞夫谘宋王曰:“既筑清陵之台讫,乞愿蹔往观看。”宋王许之。乃赐八轮之车,爪骝之马,前后侍从,三千余人,往到台下。乃见韩朋,锉草饲马,见妾羞耻,把草遮面。贞夫见之,泪下如雨。贞夫曰:“宋王有衣,妾亦不着;王若有食,妾亦不尝。妾念思君,如渴思浆。见君苦痛,割妾心肠。形容燋憔悴,决报宋王,何以羞耻,取草遮面,避妾隐藏。”韩朋答曰:“南山有树,名曰荆蕀棘,一枝两茎,叶小心平。形容憔悴,无有心情。盖闻东流之水,西海之鱼,去贱就贵,于意如何,”贞夫闻语,低头却行,泪下如雨。即裂裙前三寸之帛,卓齿取血,且作私书,系箭头上,射与韩朋。朋得此书,便即自死。宋王闻之,心中惊愕,即问诸臣:“若为自死?为人所煞?”梁伯对曰:“韩朋死时,无有伤损之处。唯有三寸素书,系在朋头下。”宋王即取读之。贞夫书曰: “天雨霖霖,鱼游池中,大鼓无声,小鼓无音。” 宋王曰:“谁能辨之?”梁伯对曰:“臣能辨之。天雨霖霖是其泪,鱼游池中是其意,大鼓无声是其气,小鼓无音是其思。天下是其言,其义大矣哉!”贞夫曰:“ 韩朋已死,何更再言。唯愿大王有恩,以礼葬之,可不得利后人。”宋王即遣人城东,辁百丈之圹,三公葬之礼也。贞夫乞往观看,不敢久停。宋王许之。令乘素车,前后侍从,三千余人,往到墓所。贞夫下车,绕墓三匝,嗥啼悲哭,声入云中,临圹唤君,君亦不闻。回头辞百官:“天能报此恩。盖闻一马不被二安鞍,一女不事二夫。 ”言语未讫,遂即至室,苦酒侵衣,遂脆如葱,左揽右揽,随手而无。百官忙怕,皆悉捶胸。即遣使者,走报宋王。

王闻此语,甚大嗔怒,床头取剑,煞臣四五。飞轮来走,百官集聚。天下大雨,水流圹中,难可得取。梁伯谏王曰:“只有万死,无有一生。”宋王即遣人探之。不见贞夫,唯得两石,一青一白。宋王睹之,青石埋于〕道东,白石埋于道西。道东生于桂树,道西生于梧桐。枝枝相当,叶叶相笼,根下相连,下有流泉,绝道不通。宋王出游见之,问曰:“此是何树?”梁伯对曰:“此是韩朋之树。” “谁能解之?”梁伯对曰:“臣能解之。枝枝相当是其意,叶叶相笼是其思,根下相连是其气,下有流泉是其泪。”宋王即遣人诛伐之。三日三夜,血流汪汪。二札落水,变成双鸳鸯,举翅高飞,还我本乡。唯有一毛羽,甚好端正。宋王得之,遂即磨拂其身,大好光彩,唯有项上未好,即将磨拂项上,其头即落。生夺庶人之妻,枉杀贤良。未至三年,宋国灭亡。梁伯父子,配在边疆。行善获福,行恶得殃。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唐代君主

—唐代年号

给我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

宋王裕见时机已经成熟了,便召集诸大臣商议道:“过去晋国皇室的地位是受魏王禅让的(其实就是从魏王手上夺得的),我觉得晋王室的气数早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