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姓家谱
郝姓家谱辈分 沛县郝氏字辈有:木 火 水 土,中 心 允 敬 ,大 本 克 敦, 这是从十三世到二十四世的辈份排列。
郝姓家谱的宗族特征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山东省肥城市郝家村郝姓一支行派语为:“世大文宏先,京振传广远。”
郝姓的家谱是什么 姓氏起源
郝姓来源有3: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家乘谱牒
河北城郝氏族谱四卷。
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
河北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东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郝氏历代家谱一卷。
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字辈排行
郝氏一支字辈:“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曜)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洪广依瑜卫康登相”。
河北藁城郝氏字辈:“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江苏沛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山东滕县郝氏字辈:“常海慎重,时维宏隆。金玉人才,木火水土。中心允敬,大本克吨。世承先训,记作思存,昭良其续,传后延恒。”
河南唐河郝氏字辈:“……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齐家有容德乃大……”
某支郝氏字行:本清继源,诗书洪祥。仁义发家,安邦兴国。
河北藁城郝姓字行派语: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山东烟台郝氏原字辈:国久承光,万代永兴,允希广士,坯庭言忠。续字辈:允笃有维,元丕廷宝,嘉绪立昌。
重庆南彭郝氏字辈:邦启登风,世大文联,如怀祖德,永远光先。
辽阳郝氏字辈:文万庭玉广,春景庆西成,殿云富久贵,忠永谱占魁。
山西盂县郝氏字辈:德培清长世,恩荣国泰安。
四川夔州郝氏字辈:光耀祖先德,文章继世昌;传家维孝友,富>>
郝姓家谱的姓氏起源 起源
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直系初祖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黄帝,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从“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
初祖世系表
根据以上考证,就我们所知,尚不能认黄帝为郝姓初祖。仅能尊契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为1世,汤为14世,期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应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c)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粮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报丁
10世 ………………………报乙
11世………………………… 报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汤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
郝姓家谱的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但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由于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因此许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经过多年流传,南方大部分郝姓渐渐改为何姓。
郝姓家谱的其他 高级汉语词典郝 Hǎo〈名〉古乡名 [Hao village]郝,右扶风乡T室县。从邑,赤声。――《说文》。朱曰:“在今陕西西安府。”在今陕西省周至县姓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郝 hǎo ㄏㄠˇ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户县和周至县。姓。郑码:BNOY,U:90DD,GBK:BAC2笔画数:9,部首:阝,笔顺编号:121323452PS:资料有待补充!
郝姓家谱的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 ,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林县郝家家谱世字辈 郝姓起源
郝姓的起源是出自商末的地名。
传说远古时代的太昊,相传即伏羲氏(又传说他是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太昊的佐臣郝骨氏,辅助太昊治理部落。到了商朝末期,郝骨氏的裔孙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郝乡。于是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氏,就是郝氏。
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载:“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
除此之外,郝姓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血统。据《姓氏考略》记载“乌桓有郝氏,又唐时土蛮有郝、杨、刘三姓。望出太原、京兆”。乌桓也作乌丸,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东胡遭匈奴击破后,部分迁乌桓山,因以为名。乌桓族以游牧射猎为生,汉武帝以后归附汉,活动在我国北方。乌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为姓的人。唐代南方蛮族中也有以郝、刘、杨为姓氏的。可见,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为姓氏的郝氏外,古代北方及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也有郝姓。
电子家谱很热销呢。总结了下,5大理由选择百姓通谱网编修电子家谱:
1、经济、准确。传统修缮家谱耗时耗力。
2、便于携带、传递、保存。让家谱更容易携带,只需一张U盘,复制,粘贴即可。不怕潮湿不发霉。不怕虫蛀不少页,让家谱保存更加方便。
3、超大容量。在这个信息时代,文字。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也可以存放于互联网家谱中。让家谱内容更充实。
4、查看方便。便于修改。有续传承。真正实现查看方便,不必再为了查找祖源时亲自到当地看家谱。结合传统的修谱模式与现代人的现实需求,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身在不同地域的家族人都可以共同管理。真正实现有续传承。
5、隐私保护,授权浏览。
郝氏族谱大全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 家乘谱牒
河北: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
《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郝姓家谱的家乘谱牒 河北城郝氏族谱四卷。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河北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江苏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山东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郝氏历代家谱一卷。河南商丘梁园郝氏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山东省诸城市吕标高家屯郝氏族谱四卷。
你的家谱有误。最近十代的辈份排名应该是,相,叙,怀,成。现,怡。会,再。边,长,现在我们这里“相”字辈的已经是老祖了,没有几个人了,"叙"字辈的还有几个,以"怀"字辈,”成"字辈,“现”字辈居多。任姓主要在山东和河南,我们这方圆几十里大部分都是任姓,光我们村任姓人口差不多就得三千多口,周围几百里的任姓听说都是从我们村搬出去的,
鄢氏家族分布区域
湖北 湖南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西 福建 安徽 辽宁
四川 重庆 浙江 宁夏 台湾 广西 陕西 贵州 其它
吉尔吉斯斯坦国
表内数据取材自本站网同留言本,若有疏漏,敬请来信赐教
地区 人数 祖籍 提供者 记述及字辈
湖北
湖北仙桃 不足50户 鄢波涛
湖北监利 鄢圣华 爷爷鄢烈银.爸爸鄢来文。与鄢圣亮为堂兄弟。
湖北鄂州
鄢家湾 全部都姓鄢 鄢俊
湖北天门 江西吉安吉水 鄢志学 据家谱上说我们村所有的鄢姓来自明朝时期的江西吉安吉水。
国知至天元洪烈来盛奉先思孝。
湖北天门 鄢圣飞 听我的前辈们说这里是江西的三兄弟传过来的,有鄢氏族谱。天元宏烈来圣。
湖北天门
干一镇 4000到5000 鄢高亮 族长鄢来法
湖北天门
马湾镇 鄢俊杰 天元洪烈来盛凤先师孝(音同,字不知同不同)
湖北锺祥 鄢胜祖 洪烈来胜奉先思孝
湖北红安
桃花鄢家湾 江西南昌 鄢宝安 红安旧称黄安。开基祖鄢开鄢明兄弟。
湖北老河口 只有我门一姓 湖北天门 鄢峰
湖南
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彭桥乡鄢楼村 5个村子,大部分姓鄢 鄢坤
湖南常德鼎城区鄢家山 全姓鄢 鄢家伟 有族谱的。
湖南临澧 江西 鄢伟华 有族谱
湖南新化 鄢湘仁 世泽承周大 宗功自汉隆
湖南衡阳 三四千人 鄢湘衡
河北
河北南皮
鄢四卜村 约1000人 鄢陵县 鄢载勇
河北沧州
鄢四拨村 鄢载智
河南
河南南阳
镇平县 鄢勇 有鄢家街,鄢家庄
河南信阳
鄢家岗 全镇都姓鄢 鄢家才
河南信阳
鄢岗镇 鄢家旭
山东
山东邹平
西董乡鄢家庄&北禾村 半村人 江西南昌府丰城白马岭附近 鄢承恺 祖茔碑文记载:明末始祖以贸易来邹平遂家焉延及梓,身系八世耳,而江西支派查不可稽即,在邹,族人也有不能族序,只知建谱时已经八世了。八世中第一世:顺生二子,桂棋、桂松;棋生五子禧、祯、祥、裕、佑至八世中间辈份为:、桂、、云、良、昌、洪、郢,在郢梓后至13世光绪戊申年订谱4代:清明大盛四字,又订:承守宗德荣庆国恩继绪万景允毓鸿春十六字。至家谱迁到邹平县后建鄢家庄后迁到县西董乡北禾村,鄢姓目前有半村人,附近各村也有同姓家族,据老人说是出自江西南昌府丰城白马岭附近。
山东泰安 大约一万人 鄢黎民
山东潍坊 清中叶
山西鄢陵 鄢长春 泰岳梁莫柱 肇祖礼敬长
山东威海
乳山市 约3000人 焉利民 我爷爷以前都是写这个“鄢”的,家谱上也是这个“鄢”家谱上最早记录是鄢龙,鄢虎,鄢豹三个兄弟。
江西
江西万安 3000左右 鄢钦标 辈份:培品钦俊
江西 鄢宝健 赣州府兴国县崇实清德乡新村坊(悠远堂) 金春士懋佳永传先绍远丕扬日月汉吉
吉安虎溪(聚庆堂) 云士嘉承光大宗世杨名显新忠
鄢家坊千秋堂 国凤大曰绍启祥宝和昌惠吉
鄢家坊兴顺堂 如鸿飞腾定国安邦昌惠吉
折桂长松江边(永庆堂) 毓才仁钖昌定发兴
吉水北门城内(振德堂) 先德清泰文明耀儒雅振
合水派及石狮头派 洪运接?财征宝
寨里七星凹(言远堂) 兴仁宗义礼智信振家
具庆堂及崇本堂 明元廷日祥定开洪运先绍
☆族谱记载之地名与现在地名是否相同,尚待查考 详见鄢氏族谱
江西丰城
泉港镇 约3000-4000
8/9个村姓鄢人不是一条线 鄢晓民 其中有两个村是鄢懋清的后代。据到明末的家谱,辈份是这样排的:赵祖礼敬长,奇功千古贤,伟计万年方。
我父辈奇字辈,我们是功字辈。
82年丰城县志记载鄢姓10000多人,估计现在远超这个数。
鄢新武 上承乐肇,福蕙传芳,维嗣忠义,繁衍绵长
鄢瑞瑜 我知道祠堂里有“节度世家”字样的灯笼。应该是祖上曾有人任唐朝节度使。与丰城邻近的樟树市古称清江,泉港镇也曾归清江管辖。
根据《希巽公世传(鄢氏流源总世传)》
“燧武公洪州始祖号邵南生唐宪宗元和丙戍年正月十六日辰时。公幼失父母,好学笃志,抱雄才大略,不较小节。唐垂拱初拜潭州节度使,以军功转湖南节度使寻升安武公。岭南蛮叛,公奉诏讨平之。归过清江镇遂隠于此。宣宗念公不置诏征不起寻封安武王,公已薨矣。大中间,表其门日大德敕封福惠真人。夫人余氏同葬于镇之凌云峰。”
由此可不可以断定燧武公(节度使)是我们村老祖宗。
鄢瑞瑜 国庆放假期间查了一下《丰城泉港镇志》,从中摘录了一小部份,记录了江西省丰城市泉港镇各个鄢氏自然村落由来及时间,户数人口数截至1985年。
芦荻——762年(唐宝应元年),鄢氏由本地故里分居于此。153户765人
白富——959年(后周显德六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镇迁此定居。209户957人
榨下——961-967年(宋建隆年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镇迁棠溪榨下定居。41户201人
西岸——984年(宋太平兴国九年),鄢氏由本地故里移居里西,故名西岸。183户840人
东岸——984年(宋太平兴国九年),鄢氏由本地故里移居里东,故名东岸。155户730人
洲上——1007年(宋景德四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蛇咀脑迁此定居,亦说由故里迁此。94户442人
师公堂——1271年(宋咸淳七年),鄢氏由清江县樟树镇迁此定居。42户207人
上秋——1341-1368年(元至正年间),鄢氏由本镇西岸村迁此定居。24户116人
小幕鄢家——1437年(明正统二年),鄢氏由尚庄镇马塘村迁此定居。131户638人
大场——1507年(明正德二年),鄢氏由本镇榨下村旁迁此定居。142户702人
鄢家(清陂)——1531年(明嘉靖十年),鄢氏由本镇上秋村分居清陂。30户171人
鄢店仔——1644-1661年(清顺治年间),鄢氏由本镇白富村迁此定居。7户41人
下巷——1662-1722年(清康熙年间),鄢氏由本镇榨下村迁此定居。28户137人
金山——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鄢氏由本镇上秋村迁此定居。18户103人
月山——1890年(清光绪二十七年),鄢氏由本镇上秋村迁此定居。14户76人
其它村落还有一些鄢姓人散居。
泉港镇鄢姓人氏分布广泛,至今仍有传说“唐一千、谢八百、鄢姓无底格”,在本镇志上可考的最早来源有三个——本地故里(疑为古地名,现本人还不知此地确址),清江樟树镇(与本市邻近),邻近泉港的本市尚庄镇马塘村,更早远的要通过以上三地的宗亲朋友考证了,有知情的请帮一下忙,万分感谢!
另据《丰城泉港镇志》增补页中记载鄢氏流派歌(未注明出自哪一村族谱)详文如下:
燧辉仲廷政 曜德宏名闰 礼仁彦文绍 和云茂大安
守孟子雯方 世庆启元映 儒明显扬邦 治国辅佐良
纯静徽音远 皇恩道范长 绵延家声振 克敬永隆昌
江西丰城
二个鄢家村 鄢玮
江西宁都 好几百人 鄢晓涵
江西广丰 鄢全树 万善全于庆
江西上饶 约200人 鄢庆武 宗祠地址:江西省上饶县尊桥乡骆村鄢家
字派:余庆由(油)
江西兴国 鄢青峰 青
江西临川云山镇鄢坊村 全村都是约600人 山西 鄢景萍
江西高安市独城镇 三个村几千余人全部姓鄢,无外姓 鄢志红 周邻市镇也有姓鄢的村
福建
福建永泰 约20000人 江西临川 鄢桂彬 入闽始祖"金华公"江西临川云山鄢坊村人,时任浙江金华县令。
后从军发派到福建南平市,于1404年定居于永泰县,迄今600年,25代,2万多人,乃永泰县一旺族!
去年底,“福建永泰县鄢氏子孙纪念入闽600周年庆典大会”临川县的宗亲也派代表来祝贺!
永泰鄢氏辈分从第14代开始是:子可体则、秉礼行仁、继(桂、两字福州语同音)世为职、天必汝昌、永显家国!
安徽
安徽合肥 江西南城 鄢亚 老辈说源于山西太原郡,从祖父这辈迁到安徽
安徽怀远 约两千人 江西南昌 鄢化志 怀远有两个鄢姓聚居地,相距数十公里,都是明代从江西南昌府钟陵乡高湖村移民而来,墓碑至今尚存。
安徽东至 望江有两个村庄全姓鄢 安徽望江 鄢七正 听祖辈讲祖籍在江西。国润从嘉起。
辽宁
辽宁沈阳
新民市 河南鄢陵 鄢德海
鄢德阳 东北始祖成功公及成良公。
成义兴周士,启玉广龄景;如德常守国,昭明继永良;
嘉廷荣久有,维文自吉祥;显俊鸿锡福,积善万年芳。
四川
四川巴中
花丛镇
鄢家河村 约2000人 鄢爱明 长法永兴盛明
合计周边乡镇鄢姓约3000余众 鄢永周 川北郑邑氏鄢氏族裔简介(★请按此★)
四川井研 约200人 鄢丽萍 同出一宗
四川乐山市
葫芦镇 人数很少 鄢思危
四川泸州
四川合江 几百人 湖北 鄢忆文 当时是三兄弟从湖北迁来,其中一个是举人。
鄢举人葬于泸县百和镇杨湾!
祭登京新世 国毓士光昭 克绍书香永 名传万善高
四川简阳 湖北麻城 鄢定宝 据族谱记载第一个进川的是洪应公。
四川简阳 鄢 洪 字辈 帮家光
重庆
重庆九龙坡区 鄢模 字辈(有些是同音字)明萧文奎玉,德哨华光宗,仁义理智姓,福寿永昌隆,我们这边还有叫"鄢家港"的地方
重庆 100多人 鄢清华 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重庆市
梁平县 3000人左右 湖北 鄢雪峰 宗正承启大文朝廷永远昌隆家振洪开安定邦国长发其祥。
浙江
浙江建德
三都镇
徐家坞 山西太原
抚州桐林 鄢武诚 建原:干公,自山西太原府以来,徙居抚州桐林。
至公 (指明鉴公) 迁居绥实北乡上查源之祖。宋庆元2年 (公元1196年) 丙辰9月18日生,咸淳乙丑 (公元1265年) 9月13日卒。
详见鄢氏族谱(2004825)
浙江湖州 约100人 河南光山砖桥高陌村 鄢海华 家谱排行:承泽国志懋本思学明光崇厚。
另湖北有一支为:国知至天元洪烈来盛奉先思孝。
浙江武义
全村 熟溪街道周宅村全村都姓鄢,户数很少。
宁夏
宁夏泾源 约2000户
新疆约千户 陕西彬县 鄢清新 本家族大约在战国时代由中国湖北省宜城(鄢城)因战乱移民到中国陕西彬县一带。
鄢少宏
台湾
台湾高雄 江西吉水 鄢宝健 汉朝时,皇帝赐姓,由燕改鄢。
台湾台中 浙江建德 鄢武诚
台湾 河南扶沟 鄢凌轩
广西
广西来宾 有2000多人 鄢富强
陕西
陕西汉中 村里有三分之一的鄢姓 鄢青
贵州
贵州瓮安
珠藏镇 鄢中学
全球
吉尔吉斯斯坦 陕西彬县 鄢清新 与中国陕西彬县鄢氏宗亲系出同门。
其它
云南昭通
镇雄 不足500人 鄢云
黑龙江
双鸭山市 鄢佳丽
东北 白山 鄢立群 正黄旗鄢札氏 。
明末祖居长白山,复姓鄢札氏,同一地区的共有五个大姓,即“何,楚,鄢,倪,葛”,因为居住地蟒蛇伤人,何姓族长辞职不干了,让贤,鄢姓老祖先使出拖刀计斩杀大蟒蛇,成为族长。后来努尔哈赤带兵统一女真各个部族时在白山打了一年多仗,兵力不支投降努尔哈赤。被封为将军,后代在清乾隆年间被封在吉林。后世子孙现在大多在东北吉林。(2005824)
鄢德军 宏仁兴正国,干忠德祯祥,礼义传富贵,荣华诗文章。
江西 鄢煜 德学同遵崇 兴贤定作宗 永远丰存绘 光武纪昌龙。
后记:整理这份资料是一件有趣的工作,经过整理后,发现鄢氏子孙分布地,并非各省都有,各有渊源,有满族、回族及汉族, 有燕改鄢,有鄢改焉,字派有音同字不同。
坐道没有,尘姓有的。
尘[尘、槄、,读音作chén(ㄔㄣˊ)]←“尘”字的古体字“槄、”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官吏尘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尘,姓。”
尘人,为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始设之官吏,起初为伴随君王出游时的仆从,兼管记录君王游历之事,称游尘史,后成为固定职业官吏,负责开闭王宫之门户,改称辰人,又称晨门、阍人。 至春秋末期,专职为君王服务的学宦之官鹊起,初期的宦官是君王的嫡亲或心腹亲信,并不净身,其受宠而有身份地位之宦官称尘子,允许手执“拂尘”和“辟尘犀”以侍君主,不但负责掸扫国君之衣尘,还负责君王的衣食住行、清洁内宫、用“辟尘犀”给君王、王后和嫔妃等梳理头发等。而那些没有身份地位的仆从们则没有执“拂尘”和“辟尘犀”的资格,因此称那些宦官为尘子、尘史、内尘史等。
在史籍《岭南表异录》中记载:“犀角为簪梳,尘不着发,名辟尘犀。”因此“辟尘犀”就是用犀牛角制作的梳子,传说用它来梳理头发,则头发不会着落灰尘。
在尘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尘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尘氏。 注: 其实用牛角类梳子梳理头发,如果不是沾水湿着梳理,由于物理接触摩擦分离起电效应,其产生的摩擦静电更大,多在24×10-8毫微库仑以上,不吸附灰尘才怪!
第二个渊源:源于世系,出自宗族孙系辈次称谓,属于以辈次称谓为氏。 汉朝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这说明儿子的儿子叫作“孙”,“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的。
“孙”字的本意,是说明一种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从中分析,“孙”字,肯定是人类社会演化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否则,干嘛要写成“子系”,而不是“女系”呢!当然,在瑶族特有的《女书》中,确然有“女系”一字,就是指“孙”。
“子”者,最原始的字义就是“小孩”,是典型的象形字。但在中国古代,“子”字一直以来就有两重意义,而且截然相反:一为尊称,有大贤、大德、大学问之男人才被冠称为“子”,如孔子、老子、孟子、孙子、墨子、韩非子、诸子……等等,这个“子”没有血缘关系,不但说明其为男人,而且要自己的后代要学习、尊崇、顺服他们,就如同对待有血缘关系的长辈一样。二为鄙称,有大贱、大恶之男人必被冠以“子”,如小子、疯子、傻子、贼子、亡子……等等。 一个字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字义,这在文字学中是比较稀罕的,却也是非常符合中国古代的朴素辨证法则的。
至于女人,有值得称道者才能冠以“女子”之称谓,例如东汉时期的女才子班昭,她最终继承父、兄遗志,完成了千古不朽之史书《汉书》的编纂,并写出了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中国妇女观的锁书《女诫》。否则,皆不值一提。
“系”者,最原始的字义就是用来捆扎物品的绳索,亦是典型的象形字。这绳索的发明不知有无专利,反正用途极大,人们不可或缺。将家族宗亲的血缘关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用“系”是再合适不过了。
从子为系,“孙”字就诞生了,如今简化字就是“孙”,变为会意之字。 在计算某人的后代世次时,从其子开始,即可称算为“第几代后裔…”,这是无庸置疑、不需讨论的;但如果要称算“第几世孙”,那就必须让过其子,而从其第一代孙开始起算。
实际上,作为对“孙”辈的称呼,从第一代孙即“子之子”开始,中国自古就有严格的专用称谓,依次为:孙→曾孙→重孙→玄孙→弘孙→榴孙→忽孙→微孙→尘孙→沙孙→渺孙→莽孙→轻孙→烟孙,一共可以按父系联称十四代嫡系裔孙,母系无称。到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国有加以“外”字以称呼母系孙辈者(姑表、姨表),如外孙、重外孙、重外曾孙、重外重孙、重外玄孙……等,由于“一表则三千”,因此皆不记入氏族家谱。
所称谓的第九世孙,就是尘孙,亦称灰孙。世人有以其世系称谓为姓氏者,称尘氏、灰氏,表示辈份再小也是该宗族的嫡系。后世人等在争执时常用“尘孙”、“灰孙”来辱骂对方,就是斥骂对方为小丁点晚辈,不配与自己平坐论谈。
在中国古代,最凶残的刑法就是“连诛九代”与“联诛九族(诛联九族)”,这是两种不同的但皆为残忍到极点诛戮刑法。
“连诛九代”,就是罪罚直系,仅杀戮其直系,不涉及旁系,一直要从曾祖父杀戮到弘孙,或从祖父杀戮到玄孙,或从父杀戮到榴孙,或从当罪者杀戮到忽孙,或从其子杀戮到微孙,总之皆饶恕过尘孙一系,以示帝王国君的“是为仁慈且留一脉”。不过,由于没有几个家族的老祖宗能当世活得了那么长久或传系到那么久远,所以顶多用到“榴孙”即第七代后裔、第六代孙,就呜呼哀哉了。因此,其直系已经几乎没有剩余生还者了,所谓的“仁慈”也就并不存在。 而“联诛九族”,则是罪罚亲系,不仅要杀戮其直系,还要涉及所有的旁系亲属,其杀戮之广,往往一人获罪,则成千上万的关联人等皆要遭及血腥殃池。
按古人通常十六岁结婚,十七岁生子计算,那时的人如果还能活着看到“榴孙”之辈,其老祖宗大多已经高龄超过一百二十岁了,甚为稀少,所以,“榴孙”后边的那些孙辈称谓都用不上,因而人们也就逐渐遗忘了对后面“孙”辈的称谓。以至于到后来,大家反而不知道该怎样去称呼那么多代的“孙”,只好称“第几世孙”或“第几代孙”了。
如今,本书在此将“孙”的辈次称谓告诉诸位方家,请牢牢记住!至少能用到第十四代裔孙——只要你能够活到如许之久,就一定用得上。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越国故邑越尘,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越尘,即古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地区,古越国人有称为越邑者。
楚考烈王十二年(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越国为楚国所灭,居越尘之住民被楚考烈王熊完立强迁至零陵冷水地区(今湖南永州冷水滩),越国人念记故地,有称尘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二分布:
今湖南省的永州市,北京市,上海市,黑龙江省的鹤岗市,广东省的珠海市,福建省的泉州市等地,均有尘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为黄盖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废黜。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8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2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12个公社和9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2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9县。1995年11月21日,以国函[1995]110号函批复湖南省人民,同意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改名芝山区,原冷水滩市改名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9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市委、市人民驻芝山区。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郝姓家谱
本文2023-11-09 12:50:2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