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邮编号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3收藏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邮编号是什么,第1张

邮编:417000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涟水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112°2′,纬27°27′-28°2′。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西邻新化、冷水江,北连安化、宁乡。东西最大宽度40千米,南北最大长度65千米。总面积1895平方千米。总人口109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蓝田街道,邮编:417100。代码:431382。区号:0738。拼音:Lianyuan Shi。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涟源地处湖南的几何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湘黔线和国道207线交汇处,正在修建的二广高速和娄新高速在涟源东交汇,涟源将成为湖南的交通枢纽,还有正在改扩建二级标准的国道207,省道210及正在规划中的沪昆高铁涟源段将为涟源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人气和才气,涟源矿产资源煤镁石膏等和旅游资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眉江省级地质公园,杨市古镇等。这一切将为涟源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涟源在工业上已形成了采掘、机械、建材、冶金、制药、化工、食品加工、日用产品生产八大体系。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一批以现代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外向型企业迅速崛起。农业通过大力优化结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构建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品牌专卖、特许加盟、货运仓储和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已成为涟源商业的主流。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三次产业三驾马车齐驰并进,将涟源经济带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历史沿革

涟源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先民们与黄河流域的华夏和东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最后失败了,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现今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很多是这一带移民的后裔,剩下的部分被西汉以来不断大量南移的中原汉人(特别是江西人)融合、同化,从而形成今天涟源市汉族人占999%的民族格局。涟源城区蓝田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连结湘中、湘西的重要商埠。制锅、造纸、印染等手工业闻名遐迩。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大学等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入蓝田,一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之盛,使这座古镇赢得了“小南京”的美誉,蓝田成了当时中国南方文化教育的中心。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在此执教时以蓝田为背景创作的。正是由于这样深厚文化基因的孕育,涟源文化教育长盛不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涟源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称号,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行政区划

原分属邵阳、安化、新化、湘乡地,1952年析上述四县置蓝田县。同年,因与陕西蓝田县重名,而更名为涟源县,以地处涟水源头而得名。1961年析置出娄底市。1987年涟源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娄底市。

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蓝田街道、六亩塘镇、石马山镇、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水洞底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三甲乡、龙塘乡、古塘乡、渡头塘乡。

自然资源

涟源境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煤矿之乡”、“建材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之美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锑、铜、铅锌、硅石等4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436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涟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省十五个重点景区之一的湄江风景区以其神奇的地质地貌、奇山、秀水、妙洞组合的自然风光成为三湘一秀,目前正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南部的龙山森林公园既是一个大自然的博物馆,又是一座天然氧吧,山顶昂然独立着一座明代建筑“药王殿”吸引着许许多多海内外游人前来祈福求药。

地理气候

涟源地处雪峰山东南麓,全市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1328毫米。农业主产水稻、甘薯、柑橘、茶叶和猪、牛、羊畜养等。

境内最高峰龙山岳坪峰上有建于唐代的药王庙,是湖南省的重要古迹。另外还有七星寨、湄江、红水岭等风景名胜。北部湄江风景秀丽,堪称三湘一秀;南部龙山被称为“天下药山”、“植物王国”、“天然氧吧”;白马湖风光秀丽,被誉为“湘中明珠”。

涟源名人

涟源,各行人才辈出,各业英雄聚集,各职精英众多!

从王鲁湘,颜长珂到梁稳根,从颜家龙到蒋牧良,

从余彭年到李普,从李忠熙到谭谈,

从张信威到李聚奎,从刘克详到曾益新,

从李燮和到刘海藩,从梁一鸣到萧育轩.

一、军界

李聚奎,上将,军事家,革命家,开国上将,中顾委委员

毛炳文,中将,国民党军长

陈浴新,中将,国民革命军中将,省人民政府委员,

罗 云,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谢玉久,少将,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李绍庄,少将,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涟源市安平镇人

毛国斌,少将,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求腾,少将,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2002年晋升少将军衔

梁祗六,少将,抗日战争,中国军第15师师长

曾震五,国民党第八补给区司令

李 浑,湘西剿匪第一纵队副司令员

彭汉祥,广西贵港军分区政委

梁巨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毕业于湖南大学

二、政界

刘海藩,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正部级),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李 普,新华社副社长,曾任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公泰,湖南省政法委书记

梁一鸣,内蒙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吴奇修,湖南省粮食局局长,原湖南团省委书记,冷水江市市长,高级经济师

傅国良,湖南省体育局局长

谭显栋,原娄底市委政法委书记

易春阳,娄底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易炼红,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

邓鸿章,原零陵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吴伯勋,湖南省邵阳市委常委,市军分区政委

周若鹏,现任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高超群,娄底市人大副主任

王多全,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阳花萼,原娄底地区行署副专员

王信卿,娄底市委巡视员

周世辉,娄底市委副巡视员

胡卫平,娄底市委副巡视员

吴建平,湖南省新化县委书记

谢克球,广东省中山市经贸局局长

毛建华,娄底市政协副主席

梁克和,娄底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周兴和,娄底市领导

张怡中,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李周书,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原党委书记

廖美南,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珠海市政协常委

三、科学界

张信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梁正汉,主任医师,现任湖南省结核病学会副主委

朱 菱, 电机设计专家

刘静安,教授级高工,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梁甸农,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梁从新,博士,美国资深药物研究科学家

谭显裕,研究员,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精密仪器厂高级工程师,

蒋继穆,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原副院长

李鼎权,教授级高级工程,历任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梅文华,空气级专家,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空军工程大学硕士生导师

李忠熙,电脑专家,美籍华人,100名华人科学家之一,加州大学终身教授。

梁希杰,地理学家

毛建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沙矿山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四、教育界

王鲁湘,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凤凰卫视中文台《纵横中国》的总策划

王笃初,教授,主任医师。湘雅医院输血科第二任科主任.

彭补拙,教授,南京大学博导

陈初生,教授,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

谭载喜,教授,留英硕士、博士,硕导、香港浸会大学博士生导师。

吴次铨,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关工委主任

刘新祥,教授,湖南中医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罗尔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被誉为“东方凡高”的油画家、国画家

邓乐群,教授,江苏南通大学历史系

李冬林,教授,女,湘潭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刘楚魁,教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和副厅级督导员,湖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

颜日初,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

石冰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邱均平,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刘克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导

颜家壬,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杨竹林,教授,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博士生导师

易克初,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戴培根,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萧铁肩,教授,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颜达予,教授,中科大研究生院

曾肯成,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谢求成,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

郭建勋,教授,湖南大学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

周雄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五、商界

余彭年,中国第一慈善家, 深圳彭年集团董事长

梁稳根,湖南首富,三一集团董事长,

肖自江,湖南五江轻化集团董事长,"全国创业之星"

刘晓剑,长沙圣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汝安,湖南三星投资集团董事长,涟源荷塘镇人,广东湖南商会副会长

谭柱中,贵州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电解金属锰厂长(经理)联谊会会长

毛友俭,娄底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涟源荷塘镇人

毛炳俭,娄底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俭华,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行长,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石海澄,涟源市田心卫生院院长,主任医师,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贺迪辉,珠海国丽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新华,广东经促会会长,七星街镇人

肖 军,省科协科技园董事长

曾赳雄,湖南天雄企业集团总经理

姚德超,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原一汽集团副总经理

六、历史名人

李燮和,中国同盟会会员,光复军总司令,辛亥革命元勋

李续宾,湘军主将

谭醉秋,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师,解放后毛泽东特约谭老北上

罗宗翰,革命先烈

刘若文,革命先烈

谢振定,清代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不畏权势、敢斗和_的“烧车御史”

七、其它

谭 谈,中国作协副主席,前湖南省文联主席

梁山鸣,湖南涟源人,现为涟钢书法家协会主席,娄底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易元和,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工笔画家协会艺术顾问,《天涯无处不奇观》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沙龙展并获特等奖殊荣,获此殊荣中国第二人

颜家龙,书法家,画家

梁新春,香港《大公报》原副社长、第一副总编,《湖南日报》原社长、总编辑,

李野光,原名李光鉴,著名翻译家和作家

李梅彬,英文中国体育杂志社原副总编、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梁世德,台湾著名书画家,涟源市三甲乡人

颜长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研究员

萧育轩,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

毛用和,著名画家

吴凤之,吴凤缘,吴凤翔兄妹,著名书画家

罗和秋,组织人事专家

梁绍辉,历史学家

蒋牧良,原名希仲,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

陈野平,舍己救人的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大学生

梁纶才,涟源人,著名翻译家,社会学家

萧有恺,著名画家

廖遇平,放疗专家

廖志理,著名作家

吴干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湘中名捕

2021年1月,涟源市入选湖南省2020届文明城市名单。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涟源市上榜。

2020年11月,“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榜单新鲜出炉,涟源市位列第69名。

2020年6月,涟源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

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涟源市位列第53名。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涟源市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涟源市入选2019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实施县。

2018年2月,涟源市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7月,涟源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廖姓起源

一、出自颛顼后裔。

1、廖姓始祖之颛顼后代叔安、皋陶

颛顼(Zhuān xù 专旭),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号高阳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继黄帝而担任炎黄部落联盟的领袖,在位78年,据说活到98岁。死后葬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汉水上游也有颛顼墓。

黄帝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为妻。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一个玄嚣,也就是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担任氏族首领。另一个是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担任氏族首领。若水在今岷江上游。昌意氏族崇拜太阳神,以双日为图腾。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儿为妻。蜀山氏名昌仆,又名女枢、淖子。据说有一天晚上女枢抬头看见天上的瑶光之星十分明亮,心中有所感动,便生下了颛顼。颛顼继承了父族崇拜太阳的传统,故号高阳氏。

颛顼具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便由他继任。当时国家还没有正式形成,世袭制度也还没有出现,天下惟有德者居之。玄嚣、昌意因德行不够完美,都未能继立,颛顼便是最适当的人选了。从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来看,首领的继承重视血统的高贵已经初露端倪。此后由颛顼到帝喾到尧舜的禅让,再到禹传夏启,建立奴隶制国家,过渡阶段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应该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进展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颛顼继承了黄帝的事业并有所发展。他沉静稳健而有机谋,通达干练而明察事理;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生产;通过敬事天地鬼神,祭祀祖先来制定礼仪加强教化。颛顼还当过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曾经率领自己的部族由今河南的许昌、杞县一带迁至山东曲阜,并在那里建都。当时那里的地名叫穷桑,所以颛顼又称穷桑帝。后又迁都于帝邱,帝邱即今河南濮阳颛顼城。在此期间,与炎帝族的共工氏发生激战,击败共工氏,发展了部族的势力。据有的古书记载,他乘龙而至四海,凡日月所能照临的地方,莫不归附于他。可见颛顼在位所控制、活动的地域较黄帝时期更为广大。

关于颛顼,古代有不少神秘离奇的传说,大致是因为人类处于文明初启阶段,尚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缘故。就拿古书中所说的“龙”来说吧,确实是令人费解,黄帝骑龙升天,颛顼乘龙巡行,如果从后世神化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龙来看,还比较容易理解,但要坐实,却非常困难。犬,可以称为“龙犬”;马,可以称为“龙马”;蛇,可以“龙蛇”连用;扬子鳄,又叫“鼍龙”或者“猪婆龙”。犬、蛇、扬子鳄都无法骑;骑马巡行说得过去,但骑马升天似乎过于平淡,意味不足。那么“龙”是不是一种古老原始图腾的变形或升格呢它既有鲶鱼般的须,鳄鱼般的嘴,又有鹿的角,狮子的眼,蛇的身,鹰的爪,还有满身鳞甲,能兴云播雨,真是够精灵古怪的了。从上古三代开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及皋陶(ya。摇)、伊尹一班人,非常讲求实际,及至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原始神秘色彩渐趋消退。汉代出了个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据《史记》记载,颛顼号高阳氏,姬姓,他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古籍中也有说他是黄帝曾孙的,谓昌意之后为乾荒,乾荒之后为颛顼。颛顼是我国远古时代社会秩序的建立者,他在位的时候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命令重、黎两位大神“绝地天通”。据说在他之前,天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可以随意来到人间,地上的人也可以随时上天,神人之间可以随便来往,自由交谈,所谓“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这种天地相通、神人混居的状况,可以说是百无禁忌,太自由自在了。既谈不上有什么规矩,也谈不上有什么尊卑,人人可以通神,人人可以作乱,这对社会的管理来说,自然是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颛顼便命令他的孙子开天大神重和辟地大神黎把天地之间的通路阻断。从此,普通人就不能与神来往了,只有至高无上的部落联盟首领也就是他本人和专职的巫觋祭司才拥有沟通天人的特权。后来的帝王更有所发展,都宣称自己是“真命天子”,凡有所行动,无不打出“秉承上天旨意”的旗号。这种规矩、秩序的确定,足以威慑四方。它的肇始,便出自颛顼。

1、叔安受封于飂国,以国为姓

颛顼娶滕氏奔的女儿女禄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叫老童,廖姓的始祖叔安便是他的后裔。老童的寿命特别长,据说有返老还童、死而复苏的本领。他有许多儿子,最有名的是重、黎、吴回等。黎和吴回都做过火正之官,火正之官的职务名称为“祝融”,所以黎和吴回也称祝融。火对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从远古时代起就有守火之司的常设机构专门加以管理,火正“祝融”是很重要的官职。吴回在黎之后继任兄职为祝融,他的儿子叫陆终。陆终的子孙繁衍众多,衍生出祝融八姓:己、黄、彭、秃、坛、曹、斟、芈(mi米)。己姓又衍生出昆吾、苏、顾、温等姓。昆吾,己姓,在夏朝时期为伯主。

叔安是帝颛顼的后代,夏朝时被封在飂国为侯,飂,与廖音同,有些古书中也写作郅、蓼、嫪或廖。据说是叔安传37世到春秋时飂伯高把“飂”字改为“廖”字而成为廖姓的。飂国是叔安的封国,都邑故址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90里的湖阳镇,东北依廖山。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曾在廖山山顶建造廖山神祠,俗称廖王庙。附近有条小河叫作蓼阳河。

古飂国的辖境,约当于今河南省唐河县南部、湖北省枣阳县北部,向东包括桐柏、随州一部分。发源于伏牛山的唐河从这里流过,南流汇人唐白河至襄樊人汉江。在春秋时期,这一带分布着许多小国,后来均为楚国所灭,这些国家的国人后来大部分也就成了楚人。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鲁桓公十一年为周桓王十九年,即公元前7。1年。楚国势力的兴起,对周边小国造成很大的威胁。郧与随、绞、州、蓼五个小国伐楚失败,楚国兴师问罪,次年伐绞,随后灭蓼。后人改“飂”为“廖”,成为廖姓。

2、 皋陶后裔受封于蓼国,以国为姓

颛顼又娶邹屠氏的女儿为妻,生了八个儿子,他们合在一起称“八恺”,其中一个字庭坚。庭坚就是皋陶,他也是廖姓的始祖。他是东夷部族首领之一。虞舜时任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正直著称。据说他利用一只名为獬豸(Xiè zhì 谢志)的独角神羊断案,准确无误,后世传为美谈。秦汉以下,刑狱之官都戴獬豸冠,就连清朝的御史、按察使的补服也都绣有獬豸的图案。禹继舜位,皋陶继续肩负重任,担任要职,并被举为禹的继承人选。大禹治水,皋陶和伯益发动东夷族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皋陶死在大禹之前,葬在崇山(即今嵩山),后世祭祀如帝王之礼。在人们的心目中,皋陶的功业与古帝王等同。唐人皮日休曾经赞美他说:“咎繇德齐于舜、禹,道超乎稷、启。”

舜在位时皋陶的职务是掌管刑狱,断狱根据实情,非常公平,百姓都很佩服。他是当时著名的贤臣,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尚书·皋陶谟》和《史记·夏本纪》中记载了他的一些有关施政的言论。

禹在位的时候,准备禅位给皋陶。因皋陶先禹而去世,禹便封他的后人于英、六等国。西周、春秋时期分布在汉、淮间的群舒与偃姓诸国,都是皋陶的后代建立的。 他的后代封于蓼,子孙以国为姓,即廖姓。皋陶后代受封的古蓼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县东有蓼城冈。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灭蓼。

二、出自黄帝后裔

据古史记载,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因生长在姬水之滨,所以又以姬为姓。姬水,即今陕西岐山县南的横水河。黄帝受国于有熊,也称有熊氏。据说黄帝的母亲名叫附宝,有一天晚上见到天上的闪电感而受孕,怀孕24个月后生下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能说话,幼年时期非常聪明,长大以后诚实勤奋,见识高明,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不凡的才能。

轩辕时代,炎帝神农氏部落的势力已经衰落。炎帝生于姜水,以姜为姓,姜水在今岐山东,是渭河的一条支流。炎帝也是少典之子,所以古籍中称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他与黄帝一起,同为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由于炎帝族首先发明农业,早就开始了半定居的农业生活,部族强盛时期比黄帝族更早一些。炎帝传至榆罔时,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榆罔没有力量征讨。这一时期,蚩尤九黎部落联盟力量日益强大,据说有兄弟 81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并且善于制造兵器,威振天下。他们是古代苗蛮民族的祖先。蚩尤九黎兴盛和发展起来,首先与炎帝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和战争,驱逐榆罔,夺取了炎帝部落联盟的领导权。炎帝战败以后,向黄帝部落联盟求援,共同对付蚩尤九黎。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与蚩尤九黎大战于涿鹿之野,战斗极为惨烈,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最后黄帝擒杀蚩尤,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蚩尤九黎的部分部族经战争以后被融合到炎、黄为代表的华夏集团之中,一部分向南流徙,在江淮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一带形成新的“三苗国”。

战胜蚩尤九黎之后,炎帝再度扩张势力,兴兵攻伐各部落方国,但部落方国皆归服轩辕黄帝。黄帝于是修明政治,整顿军旅,发展生产,安抚民众,发展了力量,威望越来越高,并与炎帝战于河北涿鹿附近的阪泉之野。黄帝征服了炎帝,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巩固了在炎黄部落集团中的领导地位。炎帝势力中的一部分退避到南方。此后,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派兵征讨,所到之处,披荆斩棘,劈山开道,忙于开创基业,没有空闲的日子。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今甘肃东部的崆峒,登上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往化驱逐了荤粥(Xūn yù 熏玉,匈奴的祖先),来到今河北省怀来县东的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

轩辕部族生长于黄土高原,活动于黄河流域,广袤的黄土高原是大地母亲宽敞的胸怀,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是大地母亲甘甜的乳汁。就是在这块黄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古老文明。

黄帝战胜蚩尤,取代炎帝以后,设置官职,祭祀山川鬼神,天下归心,万国安定。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变化,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轩辕以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制止了部落间的长期混战,故有土德之瑞。土的颜色是黄的,所以号称黄帝。黄帝亲自主持制作冕服,穿戴**衣冠以作为受命于天地神祗和拥有权力的象征,对**的崇拜也就由此产生。后世帝王依此故事,**便成了象征权力和尊贵的帝王专用之色。古代凡皇宫、祭坛、太庙的台基,都用黄土筑成,其他如龙袍用**,宫殿覆盖黄瓦等等,都属此类。

相传黄帝的时候有许多创作发明,历法、算数、蚕桑、医药、舟车、宫室、文字等等,都是从这时开始的。黄帝的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嫘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玄嚣,一个是昌意。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生下高阳,高阳就是颛顼帝。玄嚣的孙子叫高辛,高辛就是帝喾。

1、廖姓始祖之周文王子伯廖

帝喾(kù酷),号高辛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他是黄帝的曾孙,玄嚣的孙子,娇极的儿子,颛顼的侄子。颛顼死后,由他继位,在位33年,活到63岁。死后葬在今河南省濮阳县附近。

高辛生来就很灵慧,一出世就叫出自己的名字。他从小生活在颛顼身边,从15岁起就开始协助颛顼处理部落联盟的事务。30岁继颛顼之后担任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治理天下。帝喾建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县),后来迁至顿丘(今河南濮阳市附近)。他把恩泽普施给众人而不为自己个人考虑。他天资聪明、卓有远见而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处理问题上顺天意,下合民心,宽仁而威严。他善良诚恳而又信守诺言,并且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所以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尊敬和爱戴。他注重发展生产,节省开支,安抚百姓,教化万民。他在位的时候创立了日月干支系统,发展了农业、养殖业和制陶业,设置各种工正管理生产。史书上称赞他“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郁郁,有文采的样子,形容他的神采风貌,《论语》中有“郁郁乎文哉”的话;嶷嶷,高峻的样子,形容品德崇高;其动也时,说明他治理天下,善于把握时机,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其服也士,指他的穿着、服用、车马、宫室,如同普通士人。这些都体现了帝喾作为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美德和风范。至于“溉执中而遍天下”,对于首领来说,那就更重要了。“溉”者,概也。概是古代用采平量的器具,用斗斛量米,装满以后要用东西刮平,用来刮平的器具叫概。执中,不偏不倚,也就是公平的意思。治理天下,做到了“公平”二字,所以凡日月所照、风雨所至的广大地区的民众也就心悦诚服了。

帝喾的正妃是有邰(Tái 台)氏部族的女儿,名叫姜嫄。姜嫄有一次在郊野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心里感到喜悦就想去踩它,结果一踩上去,就觉得身子振动好像怀了孕似的。到时候生了一个孩子,她认为这孩子不吉利,就把他扔在狭窄的小巷子里,但牛马经过时都绕开走怕踩伤他。于是把他移到山上树林子里,恰好那里人多,只好又换个地方。把他扔在沟渠的冰上,飞鸟围集用翅膀遮护枕垫暖和他。姜螈觉得很神奇,于是把他抱回家养大成人。因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弃。弃小时候就喜欢种庄稼,长大后好农耕。尧、舜时担任农师,主管农事,教民耕种,给老百姓带来很多好处。舜把他封在邰,以官为号,称后稷。《诗·大雅·生民》所咏就是他的事迹。

后稷去世后,他的儿子不窋(Zhú 竹)继位。不窋末年,逢夏朝政治混乱,废弃农师,不窋失去官职,流落到戎狄地区。不密去世后,他的儿子鞠立。鞠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刘立。公刘是周族的著名首领,夏朝末年率领周族迁到豳(bin宾)地。豳,在今陕西彬县东北。《诗·大雅·公刘》写他率领族人迁至豳地初步定居,发展农业生产的情景,歌颂了他的伟大业绩和高尚品德。公刘去世后,他的儿子庆节立,庆节建都于豳。

庆节去世后,子皇仆立。皇仆去世后,子差弗立。差弗去世后,子毁喻立。毁喻去世后,子公非立。公非去世后,子高圉立。高圉去世后,子亚圉立。亚圉去世后,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去世以后,子古公亶父(Dan fu 胆甫)继位。

古公亶父,周族著名首领,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他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积累德行,广施仁义,受到国人的爱戴。因戎狄侵扰,他率领族人由豳地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建筑城邑房屋,设立各种官职,改革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使周族日趋强盛。《诗·大雅·绵》即叙述古公亶父始迁于岐及其定居、发展的经过,并写到文王的事迹。《绵》与《生民》、《公刘》,都是叙述周族兴盛、发展和开国的史诗。

古公亶父的长子叫太伯,次子名虞仲。他的小儿子叫季历,季历是太姜所生。季历娶太妊为妻,太妊和太姜一样,都很贤惠。太妊生昌,有圣人的吉兆。古公亶父说:“我们家族将会兴盛,要是兴盛的话,大概就在昌的身上应验吧。”太伯、虞仲知道父亲想让季历继位,以便传位给昌,便有意躲开跑到南方去了。古公亶父去世后,季历继位,就是公季。公季继承、发扬古公的传统,努力施行仁义,诸侯都归顺他。

公季去世后,他的儿子昌继位,就是西伯,西伯也就是周文王。西伯是殷时诸侯,居岐山之下,受到诸侯的拥护。曾被纣囚禁于羡(Yǒu 有)里(今河南汤阴县北),后获释,为西方诸侯之长。他解决了虞、芮两国之间的争端,使两国归附,随后归附的诸侯有40国之多。周文王灭崇以后,迁都于丰邑(今陕西西安南)。当时掘得死人骨骼,西伯命人安葬。有人认为无主佑骨,可以不葬。西伯说:“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国者,一国之主。寡人固其主矣。”于是殓以衣冠,为之改葬。人们听到这件事,对西伯更加敬重,闻风归附的又有30国。至此,人心向周,文王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从而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文王有一个儿子叫伯廖,周武王灭商,周朝建立以后,武王封他为伯爵。后代以伯廖的名为姓,即廖姓。

2、廖姓始祖之周文王后裔召伯廖

在周文王的后裔中还有一个召伯廖,也是廖姓的始祖。召伯廖是春秋时周惠王的卿士。周惠王十年(公元前667年),召伯廖奉命出使齐国,赐封齐桓公为侯伯,同时要求齐桓公讨伐卫国。

召伯廖的先人是召公爽。召公爽是周文王的儿子,与周武王为同父异母兄弟。因他的封地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武王灭纣以后,封召公于北燕。成王时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自陕而西由召公治理,自陕而东由周公治理。他与周公共同摄政,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是周初德高望重深得人心的大臣。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

召公爽下传至召穆公。召穆公,即召虎,也称召伯虎。周厉王暴虐,“国人”围攻王宫,他把太子靖藏匿在家,而以自己的儿子替死。厉王死后,拥立太子靖继位,即周宣王。周宣王时,淮夷不服,宣王命召虎领兵出征,平定淮夷。《诗·大雅·江汉》所咏“江汉之浒,王命召虎”,指的就是这件事。

由召穆公再传至召伯廖,他的后人有取“廖”字为姓的,也是廖姓的一个来源。秦汉以前,在今河南、河北、陕西等地都有廖姓人生活居住,汉代的廖颉担任过钜鹿太守,在历史上钜鹿廖姓曾经为望族。

三、赐姓及他姓改姓

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在宫廷中任职的缪、颜二姓因之弃官隐居,改姓为廖。《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台湾《廖氏大族谱》(民国五十八年编修)中都有相同的说法:“廖姓为颜缪二姓并合留形之改姓也,颜姓为冠盖之官,缪姓居衣裳之职。因殷纣无道,荒*绝谏,虐杀朝臣,暴殓天物,臣民离心,衣冠虽属官爵,宫廷常物而求精美华丽,本属人之常情,当混乱朝政之时,艳装诲*物议,不无瓜田李下、惑君之嫌,在良莠不齐之时宜有洁已之道,因而弃官隐于维阳山谷(后称武威)。后恐子孙而受追踪之累,始并合改姓曰廖,以表志同道合,留形不忘本源。”

据官陂《张廖姓族谱》记载:明洪武七年,原籍云霄西林村和尚塘张天正的第三子张愿仔(或作张元子)字再辉,到官陂(时称三都)游学,经常住在当地一个名叫廖化(又称廖三九郎)的人家中。廖化为人和善贤达,家殷富足,膝下只有一女,名叫大娘,品貌端庄,禀性贤淑,知书达理,事亲至孝。廖化见张愿仔善良朴实,忠厚勤勉,是理想的东床之选,便将其招赘为婿(张愿仔入赘时兼养子,改名为廖元子),待若亲子,并把全部田园产业都交由张愿仔掌管。张愿仔也非常孝敬岳父母,就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

明洪武八年(1375年),张愿仔48岁,独子廖友来出生,在友来未冠之时,廖族有亲眷犯国法而逃狱,以当时社会律法十的规定,往往株连九族,因此连累廖氏全族。张愿仔以廖族家人的身份到官府申辩,不料官司拖累多年,结案后,张愿仔身染重病,临终嘱咐儿子廖友采:“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答,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死当姓张,以存子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

廖友来谨承父志,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吾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迹,以后应回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居外地,姓张、姓廖由其自便。”于是张廖二姓遂成一脉,生时写廖,死后书张,故有“活廖死张”、“人廖神张”、“张骨廖皮”之说。

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因为系出同源的张、廖两姓发生的一次误会,而产生了张廖姓氏。官陂十三世祖廖国宝在朝内当御前侍卫,深得嘉庆帝重用,引起朝内张国公的妒忌,于是他保举廖国宝出征,在阵上廖国宝被张国公谋害致死。死后,张国公才知被他害死的原是自家亲人,后悔莫及。为接受这一惨痛教训,同时认识自己血缘的真正归属,移居外省或侨居海外的张愿仔公后裔,便把张廖二姓联起来并用。如移居台湾台中西屯区、南投、云林县西螺、板桥、三仑乡的张廖子孙就有数万人,建有30多座宗祠。他们都一直奉守祖训,除了户籍登记,平时提到自己的姓氏,大多张廖并用。再如旅居日本大孤市侨胞有张廖富源、张廖富南等,都是官陂愿仔公的后裔。又如移居广东潮汕一带的张廖族人,也多用联姓。

在此之前,元末有简德润者,入赘南靖张家,此派下张简同宗,以后乃有张廖简三姓联宗之说。另一说法认为张简联宗是为了避祸。唐初福建廖崇德有三子九孙,一门高官进爵而为奸臣媾陷,为避祸九孙分三姓埋名隐迹,后世子孙乃以张廖简三姓联宗。

自唐代初年开基福建虔化,廖崇德的子孙很快便分衍至福建及广东各地,崇德生三子,长子兰芝,讳佩,唐总章戊辰进士,承武威郡祀;次子兰楷,继清河郡公;三子兰德,承太原郡祀。兰芝次子光尧,讳德登,为宣州刺史,生三子,长瑞碹,次琼碹,三琳碹。时因奸臣,自此子孙埋名隐姓,命九子分三郡,张廖简三姓联宗自此开始。老大文广、老二文兴、老三文举,仍然本姓廖,奉祖传的“武威”为郡望;老四文福、老五文亮、老六文禄,分姓为简,以“太原”为郡望;老七文有、老八文明、老九文峰,随母姓为张,袭用张姓的“清河”为郡望。

四、少数民族廖姓

壮族:

据史书记载,壮族先人在唐、宋时期有因其居住地区而得名的“西原蛮”、“南丹蛮”、“抚水蛮”等,当时他们已有了廖、宁、侬、黄、莫、韦、周等大姓。现在廖姓仍是壮族的主要姓氏之一。

苗族:

早期的苗族有名无姓,到了明万历年间,有的地区开始出现了姓氏,如在湘西地区就有了“吴、龙、石、麻、廖”五姓。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说:“苗民生活乡间,多属一姓聚族而居……所以寨子大而团体固,人口多而势力强。古时候,吴、龙、廖、石、麻五姓为湘西苗族五姓。所住区域,几乎占湘西整个苗区。”清檀萃的《说蛮》对五姓有不同的说法:“生苗、红苗有吴、龙、石、麻、田五姓。”然而无论从传说或者是实际情况看,“田”应该是“廖”斯误。廖姓出于苗族禾瓜家族,现主要居住在凤凰县廖家冲一带。

毛南族:

毛南族是居住广西、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地市、南丹县境内。毛南族原名“毛难族”,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名。毛南族属古越族支系“僚”和“伶”人的分支,有自:己的姓氏,《毛难族简史》说:“宋时抚水州民有区、廖、潘、吴四姓”,抚水州后改安化州,就是现在广西环江、贵州荔波一带。毛南族现在仍有廖姓。

高山族:

据《台湾省通志》载:清乾隆二十三年(1761年),赐台湾高山族七姓,第四姓为廖。

瑶族:

据《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平地瑶的大姓有廖、黄、李、陈、邓等,灌阳道州千家洞(今属广西)之后散居于富川,分布于今富川县富阳、福利、麦岭、朝东、城北乡和钟山县两安、平安乡。

仫佬族:

据《广西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称仫佬族中有廖姓。《嘉定县志》也说上海嘉定有廖姓,为贵州仫佬族。

此外,布依族、壮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水族亦有廖姓。

-------------------------------------------------------

廖姓古今迁徙史

先秦时期,廖姓活动、分布的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河北一带。两汉、三国时期,长江流域已多廖姓居住。隋唐以后,南方成为廖姓分布的主要地区。这种变化的出现,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背景相联系的。春秋时期的楚人灭蓼,晋朝时期“五胡乱华”,宋朝时期的“靖康之变”,元朝时期蒙古贵族对汉人、南人的奴役,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的大规模移民以及沿海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等等,对廖姓迁徙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国时期的廖立,是廖姓最早见于记载的南方人。至于他的祖先或者他本人是如何到南方定居的,现在已无从知道了。廖立,字公渊,临沅人。临沅属今湖南常德市。刘备为荆州牧,用廖立为从事,后来升任长沙太守。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派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廖立只身逃到益州,被任为巴郡太守。刘备称汉中王,用廖立为侍中,后迁长水校尉。诸葛亮称赞他是“楚之良材,当赞兴世业者也”。后廖立因恃才自负,没有被列为上卿而当面质问诸葛亮并诋毁朝臣,诸葛亮亲加弹劾,将他削职为民,徙汶山郡。他在徙所率妻子耕种自守,听到诸葛亮去世的消息,流涕叹息。后来廖立就死在汶山。汶山在今四川省。廖立是当时很著名的人物,他从湖南到四川做官,也可以说是迁徙,他的后人是留在四川汶山,或是回到湖南临沅,或是蜀亡后去了北方,无从得知其下落。名人尚且如此,许许多多普通廖姓人自然更是难免湮没无闻了。

台湾省

台湾廖氏 台湾廖姓人有单廖与双廖之分。单廖是指纯粹廖姓人;而双廖,又称张廖,是明初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官陂乡张愿仔的后裔。台湾地区廖姓人口约28万余人。就分布而言,以云林县的二(山仑)乡最多,约为15000人。其次是西螺镇,14000多人。再其次是台中市西屯区、台中市北区、台北县板桥市。这5个地区都是张廖族系的聚居地,是所谓“福佬人”。单廖系廖姓族人的主要聚居地为台北县新店市、桃园县、新竹市、苗栗县、高雄县、屏东县等地,他们的先人是从广东省大

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涟水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112°2′,纬27°27′-28°2′。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西邻新化、冷水江,北连安化、宁乡。东西最大宽度40千米,南北最大长度65千米。总面积1895平方千米。总人口109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蓝田街道,邮编:417100。代码:431382。区号:0738。拼音:Lianyuan Shi。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涟源地处湖南的几何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湘黔线和国道207线交汇处,正在修建的二广高速和娄新高速在涟源东交汇,涟源将成为湖南的交通枢纽,还有正在改扩建二级标准的国道207,省道210及正在规划中的沪昆高铁涟源段将为涟源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人气和才气,涟源矿产资源煤镁石膏等和旅游资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眉江省级地质公园,杨市古镇等。这一切将为涟源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涟源在工业上已形成了采掘、机械、建材、冶金、制药、化工、食品加工、日用产品生产八大体系。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一批以现代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外向型企业迅速崛起。农业通过大力优化结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构建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品牌专卖、特许加盟、货运仓储和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已成为涟源商业的主流。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三次产业三驾马车齐驰并进,将涟源经济带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历史沿革

涟源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先民们与黄河流域的华夏和东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最后失败了,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现今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很多是这一带移民的后裔,剩下的部分被西汉以来不断大量南移的中原汉人(特别是江西人)融合、同化,从而形成今天涟源市汉族人占999%的民族格局。涟源城区蓝田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连结湘中、湘西的重要商埠。制锅、造纸、印染等手工业闻名遐迩。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大学等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入蓝田,一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之盛,使这座古镇赢得了“小南京”的美誉,蓝田成了当时中国南方文化教育的中心。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在此执教时以蓝田为背景创作的。正是由于这样深厚文化基因的孕育,涟源文化教育长盛不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涟源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称号,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行政区划

原分属邵阳、安化、新化、湘乡地,1952年析上述四县置蓝田县。同年,因与陕西蓝田县重名,而更名为涟源县,以地处涟水源头而得名。1961年析置出娄底市。1987年涟源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娄底市。

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蓝田街道、六亩塘镇、石马山镇、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水洞底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三甲乡、龙塘乡、古塘乡、渡头塘乡。

自然资源

涟源境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煤矿之乡”、“建材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之美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锑、铜、铅锌、硅石等4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436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涟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省十五个重点景区之一的湄江风景区以其神奇的地质地貌、奇山、秀水、妙洞组合的自然风光成为三湘一秀,目前正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南部的龙山森林公园既是一个大自然的博物馆,又是一座天然氧吧,山顶昂然独立着一座明代建筑“药王殿”吸引着许许多多海内外游人前来祈福求药。

地理气候

涟源地处雪峰山东南麓,全市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1328毫米。农业主产水稻、甘薯、柑橘、茶叶和猪、牛、羊畜养等。

境内最高峰龙山岳坪峰上有建于唐代的药王庙,是湖南省的重要古迹。另外还有七星寨、湄江、红水岭等风景名胜。北部湄江风景秀丽,堪称三湘一秀;南部龙山被称为“天下药山”、“植物王国”、“天然氧吧”;白马湖风光秀丽,被誉为“湘中明珠”。

涟源名人

涟源,各行人才辈出,各业英雄聚集,各职精英众多!

从王鲁湘,颜长珂到梁稳根,从颜家龙到蒋牧良,

从余彭年到李普,从李忠熙到谭谈,

从张信威到李聚奎,从刘克详到曾益新,

从李燮和到刘海藩,从梁一鸣到萧育轩.

一、军界

李聚奎,上将,军事家,革命家,开国上将,中顾委委员

毛炳文,中将,国民党军长

陈浴新,中将,国民革命军中将,省人民政府委员,

罗 云,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谢玉久,少将,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李绍庄,少将,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涟源市安平镇人

毛国斌,少将,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求腾,少将,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2002年晋升少将军衔

梁祗六,少将,抗日战争,中国军第15师师长

曾震五,国民党第八补给区司令

李 浑,湘西剿匪第一纵队副司令员

彭汉祥,广西贵港军分区政委

梁巨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正师职研究员,毕业于湖南大学

二、政界

刘海藩,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正部级),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李 普,新华社副社长,曾任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公泰,湖南省政法委书记

梁一鸣,内蒙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吴奇修,湖南省粮食局局长,原湖南团省委书记,冷水江市市长,高级经济师

傅国良,湖南省体育局局长

谭显栋,原娄底市委政法委书记

易春阳,娄底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易炼红,湖南省岳阳市委书记

邓鸿章,原零陵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吴伯勋,湖南省邵阳市委常委,市军分区政委

周若鹏,现任娄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高超群,娄底市人大副主任

王多全,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

阳花萼,原娄底地区行署副专员

王信卿,娄底市委巡视员

周世辉,娄底市委副巡视员

胡卫平,娄底市委副巡视员

吴建平,湖南省新化县委书记

谢克球,广东省中山市经贸局局长

毛建华,娄底市政协副主席

梁克和,娄底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周兴和,娄底市领导

张怡中,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李周书,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原党委书记

廖美南,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副总站长,珠海市政协常委

三、科学界

张信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梁正汉,主任医师,现任湖南省结核病学会副主委

朱 菱, 电机设计专家

刘静安,教授级高工,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梁甸农,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梁从新,博士,美国资深药物研究科学家

谭显裕,研究员,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精密仪器厂高级工程师,

蒋继穆,北京有色冶金设计总院原副院长

李鼎权,教授级高级工程,历任长沙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梅文华,空气级专家,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空军工程大学硕士生导师

李忠熙,电脑专家,美籍华人,100名华人科学家之一,加州大学终身教授。

梁希杰,地理学家

毛建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沙矿山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四、教育界

王鲁湘,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凤凰卫视中文台《纵横中国》的总策划

王笃初,教授,主任医师。湘雅医院输血科第二任科主任.

彭补拙,教授,南京大学博导

陈初生,教授,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

谭载喜,教授,留英硕士、博士,硕导、香港浸会大学博士生导师。

吴次铨,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关工委主任

刘新祥,教授,湖南中医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罗尔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被誉为“东方凡高”的油画家、国画家

邓乐群,教授,江苏南通大学历史系

李冬林,教授,女,湘潭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刘楚魁,教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和副厅级督导员,湖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

颜日初,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

石冰心,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邱均平,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

刘克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导

颜家壬,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杨竹林,教授,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博士生导师

易克初,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戴培根,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萧铁肩,教授,中南大学铁道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颜达予,教授,中科大研究生院

曾肯成,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谢求成,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

郭建勋,教授,湖南大学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

周雄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五、商界

余彭年,中国第一慈善家, 深圳彭年集团董事长

梁稳根,湖南首富,三一集团董事长,

肖自江,湖南五江轻化集团董事长,"全国创业之星"

刘晓剑,长沙圣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汝安,湖南三星投资集团董事长,涟源荷塘镇人,广东湖南商会副会长

谭柱中,贵州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电解金属锰厂长(经理)联谊会会长

毛友俭,娄底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涟源荷塘镇人

毛炳俭,娄底鹏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俭华,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行长,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石海澄,涟源市田心卫生院院长,主任医师,省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贺迪辉,珠海国丽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新华,广东经促会会长,七星街镇人

肖 军,省科协科技园董事长

曾赳雄,湖南天雄企业集团总经理

姚德超,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原一汽集团副总经理

六、历史名人

李燮和,中国同盟会会员,光复军总司令,辛亥革命元勋

李续宾,湘军主将

谭醉秋,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师,解放后毛泽东特约谭老北上

罗宗翰,革命先烈

刘若文,革命先烈

谢振定,清代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不畏权势、敢斗和_的“烧车御史”

七、其它

谭 谈,中国作协副主席,前湖南省文联主席

梁山鸣,湖南涟源人,现为涟钢书法家协会主席,娄底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易元和,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工笔画家协会艺术顾问,《天涯无处不奇观》入选法国卢浮宫国际美术沙龙展并获特等奖殊荣,获此殊荣中国第二人

颜家龙,书法家,画家

梁新春,香港《大公报》原副社长、第一副总编,《湖南日报》原社长、总编辑,

李野光,原名李光鉴,著名翻译家和作家

李梅彬,英文中国体育杂志社原副总编、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梁世德,台湾著名书画家,涟源市三甲乡人

颜长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研究员

萧育轩,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

毛用和,著名画家

吴凤之,吴凤缘,吴凤翔兄妹,著名书画家

罗和秋,组织人事专家

梁绍辉,历史学家

蒋牧良,原名希仲,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

陈野平,舍己救人的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大学生

梁纶才,涟源人,著名翻译家,社会学家

萧有恺,著名画家

廖遇平,放疗专家

廖志理,著名作家

吴干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湘中名捕

2021年1月,涟源市入选湖南省2020届文明城市名单。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涟源市上榜。

2020年11月,“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榜单新鲜出炉,涟源市位列第69名。

2020年6月,涟源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

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涟源市位列第53名。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涟源市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涟源市入选2019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实施县。

2018年2月,涟源市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7月,涟源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人口:约109万人

人口密度:575人/km2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涟水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112°2′,纬27°27′-28°2′。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西邻新化、冷水江,北连安化、宁乡。东西最大宽度40千米,南北最大长度65千米。总面积1895平方千米。总人口109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蓝田街道,邮编:417100。代码:431382。区号:0738。拼音:Lianyuan Shi。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涟源地处湖南的几何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湘黔线和国道207线交汇处,正在修建的二广高速和娄新高速在涟源东交汇,涟源将成为湖南的交通枢纽,还有正在改扩建二级标准的国道207,省道210及正在规划中的沪昆高铁涟源段将为涟源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人气和才气,涟源矿产资源煤镁石膏等和旅游资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眉江省级地质公园,杨市古镇等。这一切将为涟源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涟源在工业上已形成了采掘、机械、建材、冶金、制药、化工、食品加工、日用产品生产八大体系。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一批以现代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外向型企业迅速崛起。农业通过大力优化结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构建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品牌专卖、特许加盟、货运仓储和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已成为涟源商业的主流。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三次产业三驾马车齐驰并进,将涟源经济带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历史沿革

涟源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先民们与黄河流域的华夏和东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最后失败了,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现今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很多是这一带移民的后裔,剩下的部分被西汉以来不断大量南移的中原汉人(特别是江西人)融合、同化,从而形成今天涟源市汉族人占999%的民族格局。涟源城区蓝田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连结湘中、湘西的重要商埠。制锅、造纸、印染等手工业闻名遐迩。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大学等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入蓝田,一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之盛,使这座古镇赢得了“小南京”的美誉,蓝田成了当时中国南方文化教育的中心。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在此执教时以蓝田为背景创作的。正是由于这样深厚文化基因的孕育,涟源文化教育长盛不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涟源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称号,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行政区划

原分属邵阳、安化、新化、湘乡地,1952年析上述四县置蓝田县。同年,因与陕西蓝田县重名,而更名为涟源县,以地处涟水源头而得名。1961年析置出娄底市。1987年涟源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娄底市。

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蓝田街道、六亩塘镇、石马山镇、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水洞底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三甲乡、龙塘乡、古塘乡、渡头塘乡。

自然资源

涟源境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煤矿之乡”、“建材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之美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锑、铜、铅锌、硅石等4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436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涟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省十五个重点景区之一的湄江风景区以其神奇的地质地貌、奇山、秀水、妙洞组合的自然风光成为三湘一秀,目前正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南部的龙山森林公园既是一个大自然的博物馆,又是一座天然氧吧,山顶昂然独立着一座明代建筑“药王殿”吸引着许许多多海内外游人前来祈福求药。

地理气候

涟源地处雪峰山东南麓,全市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1328毫米。农业主产水稻、甘薯、柑橘、茶叶和猪、牛、羊畜养等。

境内最高峰龙山岳坪峰上有建于唐代的药王庙,是湖南省的重要古迹。另外还有七星寨、湄江、红水岭等风景名胜。北部湄江风景秀丽,堪称三湘一秀;南部龙山被称为“天下药山”、“植物王国”、“天然氧吧”;白马湖风光秀丽,被誉为“湘中明珠”。

涟源名人

涟源,各行人才辈出,各业英雄聚集,各职精英众多!

从王鲁湘,颜长珂到梁稳根,从颜家龙到蒋牧良,

从余彭年到李普,从李忠熙到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邮编号是什么

邮编:417000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涟水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112°2′,纬27°27′-28°2′。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