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姓施的名人-施姓起名字-施姓的起源与家谱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施」源出
施(Shī)姓源出有五:1.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惠公子尾生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2.出自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时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带),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姓施。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5.出自他族改姓。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怒、纳西、傈僳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施姓开始活动在山东、安徽一带,随后被迫西迁河南北部,接着南下湖北施恩地区,又向南进入湖南、贵州,其中一支西迁四川泸州地区和云南洱源地区,形成了西南施姓主要生息地。由安徽古施国南下一支是移民中最重要的,唐朝时在浙江湖州吴兴郡已经形成了施姓望族。到唐、宋时期,施姓已经散播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施姓大约近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三位。浙江和四川为施姓大省,分别约占全国施姓总人口的1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四川、江苏、安徽、湖北,这五省约占施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山东、福建、河北三省。当时施姓分布形成了以西部川鄂、东方浙苏皖为中心的两大聚集区。明朝时期,施姓大约近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6%,排在第八十一位。浙江为施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施姓人口的41%。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苏,这四省大约占施姓总人口的8l%。宋、元、明600余年间,施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苏、浙、赣、闽为当时的施姓聚集中一心。
当代施姓的人口已达210多万,为全国第九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7%。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施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目前施姓主要集中于江苏、福建、浙江三省,大约占施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上海、湖北、安徽、台湾、云南、广西,这六省区市又集中了28%。全国仍以苏、浙、闽为施姓聚集中心施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浙沪台、江苏大部、安徽东南、江西东施部、福建大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南、广西西端和南部、内蒙古东北、黑龙江西北,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以上,以上地区覆盖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5%的施姓人群。在江苏北段、安徽西南、赣鄂大部、湖南北部、川黔大部、重庆南部、粤桂大部、海南、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宁夏西北、山东东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施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一03%之间,以上地区覆盖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9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5%的施姓人群。
西施: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亦称为西子、先施。
施耐庵:(1296~1371)名 子安(一说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彦端,号 耐庵。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后,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v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卒于理宗淳v十一年,年七十六岁。少能文,从楼P学,为楼钥称赏。嘉泰二年(1202)入太学。嘉定十年(1217),登进士第,调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迁国子学录。参与丞相史弥远定策,废太子f,拥立理宗,后授王宫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签事枢密院事。绍定三年(1230)授参政政事。绍定六年(1233)史弥远卒后,累官右丞相兼枢密使,疏请召还直臣真德秀等人,为帝采纳,时号小元v。端平二年(1235)特进左丞相。嘉熙二年(1238)封申国公。后历封卫国公、越国公。屡辞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齐国公。淳v七年(1247)获准辞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刹。两年后复相位。致仕卒,谥忠定,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清之的代言奏对,多不存稿。工笔札,书法遒秀逸致,书迹见《凤墅续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郑清之的墓地
郑清之墓在饶平县海山镇坂上村三百门大湾山北麓,墓区保护地1500平方米,为夯贝灰沙结构。墓座东南向西北,碑文楷书阴刻宋祖敕封考踢进士第右丞相太傅卫国公净庵清之郑公墓,敕封妣一品夫人闺淑樊氏。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郑清之的家谱如何记载的
郑清之,铭公长子,字浩源,号(号)碧泉 若洁(洁) 文叔 夷甫 源德 安晚 谥忠定公 净庵公 行六O 宋左承相敕封齐国公 公原籍浙江省宁波府鄞县 宁宗嘉泰四年举进士 官拜右丞相复拜左丞相进位太师 后为臣所陷以太子 太师左丞相奉朝请致仕谪居福建 理宗朝凡四登相位端平开召用正人多公之力 初居福建布政司衙前 后迁(迁)汀州府永定县(县)洋 为入闽永定一世祖 派衍宋理宗淳v辛亥十一年十一月尬迨九 葬永定县离城十五里龙安寨跃现水口坤山艮向门丑未分金 似弥勒献肚形面朝大江 明万历九年合族重修 清顺治丁丑十四年四月初十日辰时三修 辛酉年八月合族四修 公妣有九曰 樊 杨 萧 曾 赵 蓝 苏 曾 郭氏 萧氏六娘 诰封
一品夫人 生于宋宁宗庆元元戊午四年 殁于宋理宗淳祜乙卯三年 葬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小靖乡长教 棋子隔白鹤行书形 癸山丁向兼子午分金 坤申方来水 乙辰方出口 坟右侧点穴地师墓合族春秋同祭焉 明万历三十七年裔孙重修考坟载永定邑志有名墓
记妣墓载大埔县志有名墓记 樊氏葬莆田大白沙泥涯佛山 杨氏葬广东三河坝 曾氏葬平远 赵失记 苏氏葬广东潮州 曾氏葬潮州 郭氏葬永定贵湖 蓝氏葬永定失其墓
子十八 樊生子四 长太常寺少卿 次太仆寺少卿 三光禄寺少卿 四鸿胪寺少卿俱失名 萧生子五 长子钱 官历中书 次子w 官历中书 三子铸 官历中书 四子铿 五子链 赵生子二 长子恒 次子怡 尚有七子 月德 月徽 月任 余失记未明
郑清之,铭公长子,字浩源,号(号)碧泉 若洁(洁) 文叔 夷甫 源德 安晚 谥忠定公 净庵公 行六郞 宋左承相敕封齐国公 公原籍浙江省宁波府鄞县 宁宗嘉泰四年举进士 官拜右丞相复拜左丞相进位太师 后为臣所陷以太子 太师左丞相奉朝请致仕谪居福建 理宗朝凡四登相位端平开召用正人多公之力 初居福建布政司衙前 后迁(迁)汀州府永定县(县)洋 为入闽永定一世祖 派衍宋理宗淳祐辛亥十一年十一月夀五十九 葬永定县离城十五里龙安寨跃现水口坤山艮向门丑未分金 似弥勒献肚形面朝大江 明万历九年合族重修 清顺治丁丑十四年四月初十日辰时三修 辛酉年八月合族四修 公妣有九曰 樊 杨 萧 曾 赵 蓝 苏 曾 郭氏 萧氏六娘 诰封
一品夫人 生于宋宁宗庆元元戊午四年 殁于宋理宗淳祜乙卯三年 葬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小靖乡长教 棋子隔白鹤行书形 癸山丁向兼子午分金 坤申方来水 乙辰方出口 坟右侧点穴地师墓合族春秋同祭焉 明万历三十七年裔孙重修考坟载永定邑志有名墓
记妣墓载大埔县志有名墓记 樊氏葬莆田大白沙泥涯佛山 杨氏葬广东三河坝 曾氏葬平远 赵失记 苏氏葬广东潮州 曾氏葬潮州 郭氏葬永定贵湖 蓝氏葬永定失其墓
子十八 樊生子四 长太常寺少卿 次太仆寺少卿 三光禄寺少卿 四鸿胪寺少卿俱失名 萧生子五 长子钱 官历中书 次子鍂 官历中书 三子铸 官历中书 四子铿 五子链 赵生子二 长子恒 次子怡 尚有七子 月德 月徽 月任 余失记未明
樊氏
历史来源
「樊」源出 ;
一:出自子姓。据《左传》所载,商汤后裔,在殷商中期以后,形成了陶,施,樊,锜,几 和终葵等七大族,称为"殷民七族"。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分康叔以 殷民七族」,建立卫国。孔们弟子樊迟即为其后。
二:出自姬姓。以邑命氏。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周文王之子虞仲之支孙仲 山浦,食采于樊邑,称之樊侯。其后有樊氏。
家族名人
樊哙(~前189)
西汉沛县人。少年时以杀狗为业。随刘邦起义,鸿门宴上,项羽欲杀刘邦,樊哙面斥项羽,官至左丞相,因军功封舞阳侯。
樊于期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秦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愿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地望分布
山西长子县 河南南阳市
樊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寻根溯源
樊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乃周文王之后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文王子虞仲有支孙名仲山甫,宣王封仲山甫于樊(今河南济源),后世子孙以邑为氏。
2、出自子姓,乃成汤王之后 。据《左传》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汤王的后裔子孙,有陶、施、樊、繁等七大族,称为殷民七族,中有樊姓。周时,殷民七族归齐管辖。
得姓始祖
仲山甫。又名樊穆仲,乃周文王之裔孙。周宣王时任卿士,他同召伯虎、申伯、南仲、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使周人统治的疆域扩大,史称“宣王中兴”。由于仲山甫功勋卓著,周宣王封他为樊侯,他的子孙便以封邑为氏,称樊姓。他们尊仲山甫为樊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樊姓发祥于今河南济源,春秋战国时,樊姓以此为主源,北入山东、山西,南迁湖北、江苏,西徙陕西,如春秋时楚国有共王夫人樊姬,鲁国有孔子弟子樊须,战国有避罪于燕的秦将樊於期,汉初名将沛人樊哙等。
自战国至西汉,樊姓在河南繁衍兴旺,如尉氏、新野、新蔡、陈留等地皆有樊姓人。其中有一支迁至今唐河湖阳,迅速繁衍成为南阳郡大姓。湖阳樊姓至樊重,在西汉末、新莽初,成为全国有数的大庄园主,嫁女于春舂陵宗室刘钦,生刘秀。
樊宏,汉光武帝刘秀之舅父,被拜为光禄大夫,位至特进,封寿张侯。宏弟樊丹,封谢阳侯,兄子樊寻,封玄乡侯,族兄樊忠,封更父侯,父樊重,追封为寿张敬侯,一门五侯。后樊宏子封燕侯,孙樊凡官至大鸿庐。此支樊姓显贵于当朝,又族大人众,子孙昌盛,于是形成了樊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南阳郡。
此期北迁入山西的一支樊姓经繁衍昌盛,形成了樊姓历史上的另一大郡望——上党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东汉以外戚声势显赫的湖阳樊姓余威不减,南朝梁的樊方兴,历散骑常侍,东益州刺史,封富川县侯,其孙樊毅和樊猛亦任高职,皆封公侯。此支樊姓传续六百年,隋统一后,才湮而不闻。
此际上党郡的一支樊姓入迁北猗氏(今山西临猗),以北周樊进、北齐樊逊为代表,使北猗氏之樊姓昌盛起来。唐代时,樊姓依旧在北方昌盛,值得一提的是,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樊淑流落大食(今阿拉伯),将中国书画艺术传入西方。两宋时,江南始有樊姓见诸史册。明初,樊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天津、北京、河南、山东、江西等地。
明代,南方樊姓有大发展。清代时,樊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樊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陕西、河南、江西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樊姓约占全国汉族樊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孙”字未简化之前写作“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孙”:“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即儿子的儿子叫做孙,孙字是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孙”在本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
孙姓的来源
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由于在先秦时期,孙姓就出现“兵家祖”孙武,大军事家孙膑,“吏者师”孙叔敖,先秦时期,中国孙姓出现,不断有华夏子孙加入孙姓行列,使得孙姓源头特多,同时孙姓人口也越来越多。
一般认为有以下八个来源:
一、孙姓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姬姓卫国,这是先秦时期孙姓来源的最主要一支。姬姓卫国王室的后代姬惠孙之后姬武仲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孙”,以纪念其祖父惠孙。姬武仲就是这支孙姓的始祖。
姬姓孙氏是周文王之后。《元和姓纂》说:“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卫康叔,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小儿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州西北),史称卫康叔。周公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把殷原来统治的地区分封给康叔,仍然以殷的旧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都城,监管殷的余民,同时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圭阝)氏、樊氏、饥氏、钟葵氏赐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又称卫康叔。康叔受封之后,很快把殷都改造成为周的方国。后来,康叔到宗周做了司寇,把自己的封国交由儿子伯康管理。
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前852—前 758),名和,春秋初年卫国国君,公元前 812年—前758年在位。在位期间,国泰民安。武公四十二年(前771年),犬戎、西弗等联军攻破镐京(今陕西长安),杀周幽王。他与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合兵助周王室平定叛乱,护卫王宜臼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市内王城公园一带),被周平王赐给公爵。卫武公姬和有子惠孙,惠孙之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市),姬耳之子名乙,字武仲,依据周制,诸侯国国君的儿子公子,孙子称公孙,玄孙(公孙之子)不能称公孙,应以其祖父的字为氏,武仲即以父惠孙的字为姓,就是孙氏。
姬姓孙氏同样也是黄帝后裔:黄帝一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周始祖)--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一季历一文王姬昌一卫康叔一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武公和—公子惠孙—耳—乙(始姓孙)。
二、第二大来源于芈姓楚国,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姓的始祖。
芈姓孙氏也是黄帝后裔:黄帝一昌意一颛顼一称一老童(卷章)一吴回一陆终一(芈)季连一附沮一穴熊。季连为荆楚先祖,始姓芈,季连的孙子穴熊为荆楚国君。楚君蚣冒(熊[目旬])—王子(艹为)章([目旬])—(艹为)叔伯吕臣----(艹为)贾伯嬴—(艹为)艾猎即茹敖(字孙叔,其子以父字为氏称孙氏)。
芈姓为先周时期的南方楚国的国姓。《说文解字》说:“芈,羊鸣也,从羊象声。”据后人考证,芈姓族人应与北方牧羊民族有关系,楚民族是中原华夏族的一支南迁后与周围土著居民不断融合而成。
颛顼是黄帝之孙,根据历史传说,其后裔的一支称祝融氏,临江水与蛮族杂居。祝融后代陆终娶鬼方之女,该女怀胎十一年而不分娩,于是剖腹产,从其左右肋中各生出三人,其中第六子叫季连,其分支为芈姓,乃楚人的先祖。
大约在商朝时期,季连部族逐步南迁到汉水流域,在与当地三苗土著居民不断融合后,力量逐渐强大。商后期,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该部酋长鬻熊决定投靠周族,并在营救周文王与协助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过程中立下许多功劳。在后来分封中,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周王封为子爵,建立楚国。因为鬻熊的历史功绩,及其对楚族社会的影响,从此开始,楚国国君改为以熊为姓氏。
楚国是春秋时期南方的大国,其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扩大,长江南北大部分地方都是楚国的领土。
按我记忆和理解宜是:承国开家,崇忠尚厚……………… 共四句十六个字(辈)。据幼时印象(家父告知),此辈分当初由白果树湾(现被水库淹没)施姓与桥湾(现王家桥村)施姓先祖共同拟定的。可惜记不全,但愿能够抢救!
五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既有灿烂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五台山,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山西十大旅游胜地之首。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很多寺庙的正殿主要供奉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膀右臂,坐骑是上清狮,预示着他的智慧和凶残。关于他的出身,有许多种说法,但荆的流行说法是他出生在台湾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因其仁爱之心,与释迦牟尼佛结缘为佛弟子,助佛开悟众生。大菩萨中智慧口才第一,故专修诸佛智慧,有大智慧文殊菩萨尊称。
气候
五台山气候寒冷,虽然纬度和北京差不多,但气候和大兴安岭差不多。所以游客一定要注意御寒,春秋来之前需要带上毛衣和裤子。台湾夏天云层低,湿度大,经常下雨。最好带把伞。
交通
游客坐飞机的话,可以先去太原或者大同。由于火车和飞机无法直达五台山,公路客运就显得尤为重要。太原、大同、忻州都有公交车到太淮镇。从太原长途汽车客运站和太原汽车东站到五台山,每30分钟有一趟车。客车型号是依维柯或者客车。全程约200公里,耗时约4小时。票价43元。坐火车的话,可以在京元线沙河、忻州或者太原下车,然后再换乘大巴。沙河火车站到太淮镇48公里,票价15元。好处是北京来的火车凌晨3点就到了,可以提前开始一整天的行程,比如赶上东台的日出。怀镇有长途汽车站,发往太原、忻州、大同、阳泉、朔州、定襄、樊氏、石家庄、北京等地。
门票
五台山景区95元的门票冬季下调,台怀镇的寺庙也单独收门票,3-10元不等。
逗留
五台山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很多,家庭旅社也很活跃,住起来比较方便。很多家庭旅馆还配有高档房间,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合院,设施齐全,安静舒适。此外,一些家庭旅馆还为游客准备了精心制作的具有当地风味的家常菜。
怀镇主要寺庙简介
仙通寺:台怀镇佛乐阵阵,声声宏亮。在一排排佛寺中,仙通寺享有最高的声誉。在巍峨的菩萨峰脚下,巍峨的大白塔北侧,是五青寺第一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俗称祠堂。上山拜佛,必先去仙通寺一游。仙通寺有400多栋建筑,中轴线上有7个大殿,没有一个是协调的。两室侧厅完整整洁,斋堂禅寺保存完整,包括三个青铜大殿,铸造精美。柱纹、格扇、花都是用铜铸勾勒出来的。两座铜塔,高8米,造型美观。钟楼前,金碧辉煌,内挂万斤铜钟,声音可达整座山。无量砖殿,精美的砖雕,里面的无量寿佛,上部的藻井,华严经的宝塔,各种用品,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票价:6元
宝塔寺:宝塔寺的吸引人之处,是因为那高大厚实、心胸宽广、带风铃的延寿塔,也就是五台山的大白塔。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化身佛事八万四千件,印度阿育王铸了八万四千座佛塔,分布在世界各地。五台山大白塔是中国19座佛教佛塔之一。塔内有564米高的佛像足印碑,吸引了无数僧人和俗人来塔参观
金阁寺:金阁寺距离五台山中心台怀镇15公里,是从南路进入五台山,经过收费站牌楼的地方。这里地势很高,海拔1900米。庙的前后屋由一个石券洞相连。前院有一尊177米高的观音像。据说墙上有48只手(数量不够)。臂中有箭,臂中有弓,臂中有甘露瓶,手中有蛇。雕像抬头看着观音的脸,抬头看着她,整个雕像都贴满了泥金。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如此巨大的观音菩萨像,不仅五站独一无二,全国也不多见。门票:4元
龙泉寺:金阁寺下10公里,有一条南北向的沟壑,叫东沟。北山脚下的泉亭有甘甜的泉水喷涌而出,附近的龙泉寺因此得名。也是五台山唯一一座由家庙改建的佛寺。这座家庙最初是为了纪念杨家将而设计的。龙泉寺前的石牌楼应该是你此行的主要原因。有四柱三门,但有建筑、牌坊、威严的佛像、生动的鸟兽、繁茂的花草和无数珍贵的果实。有八十九条盘龙,柱子上的石墩上有二十只狮子。花和草叶薄如发丝。如纱布;飞禽走兽,个个生动活泼,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门票:4元
罗定:原名佛顶庵,位于太怀镇清水河附近山顶,垂直高度400米。背靠东台峰,面向台淮盆地,山花盛开,松柏环绕。这座寺院建于明朝成化年间。为了满足皇帝一庙拜五庙的愿望,突发奇想,在庙里接连供奉了五尊文殊菩萨像,象征五台山五顶。从此消除了外族仇恨者和信徒跋涉五站的痛苦,登上代洛之巅朝拜,代洛之巅也被称为小朝台。当然,游客还是要爬1080级石阶,以示诚意。寺内两棵挺拔的松树,树龄超过300年,依然郁郁葱葱。然而,代洛之巅真正令人感慨的是,夕阳西下前最后一抹金光扫过庭院,星光与五座寺庙的灯光融为一片通透的夜景。门票:4元
菩萨顶: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灵九峰上,是五台山黄庙中的第一座庙。它也是北魏时修建的,到了明代,成为蒙藏黄教喇嘛五次居住的地方。到了清代,它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地位非常显赫,也是五台山黄教教主扎萨克大喇嘛居住的地方。菩萨顶是满语名字,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寺庙代表高贵的**琉璃瓦,山门前四柱第七层的牌坊是皇家寺庙的标志。康熙皇帝五次登临菩萨峰,乾隆皇帝六次登临。菩萨门外水牌楼上的灵峰景区,文殊殿前石碑广场上的五圣景点,都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东佛寺菩萨殿内高三米、宽一米的两块四楞碑上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碑文,是乾隆皇帝的御笔。菩萨文殊殿的文殊造像也是按照喇嘛教经典规定制作的;采取侧目旁观的姿势,扭腰,穿宽松的衣服。同时,你的身上挂着花环,显得特别活泼生动。在墙的两侧,还有画在布上的唐卡藏画。此外,在圣雄宝殿和文殊殿的柱头上,还有写着梵文咒语的桃形小博士。这些都充满了喇嘛教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文殊殿也被称为滴水殿。在过去,有一个屋檐瓦
南山寺:南山寺是幽国寺、极乐寺、善德殿的统称。五台台怀镇南3公里的山腰上。元朝建立,历代王朝多次增补修改。寺内庙宇的形式和结构各具特色。南山寺也因其建筑雕刻而闻名。栏杆、柱子、墙壁或探针上的图案已经突破了佛教教义的范畴。寺庙屋檐下的木雕图案精美,饰以彩绘黄金,更显金碧辉煌。寺庙像石雕,是慈禧写的书。五台山寺的雕塑艺术被南山寺冠之以。门票:4元
碧山寺:俗称广济毛峰。在五台山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脚下。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闭关。按照规定,十方寺是专门接待游客僧侣的寺庙。十方寺不许剃度,不许任何人据为己有。民国时期,住在寺庙里的和尚龙符试图改变这种性质,与佛教界甚至政府的几十名代表争论不休,最终他得以维持工厂原有的寺庙规则。所以,满山的仇人对这个地方都有一种特别的敬仰。碧山寺一带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相传建于北魏时期。前院多为单层厅堂,后院全是重檐凉亭,雕刻精美,别具一格。庙里所有的雕像都是清朝的作品。票价:4元
台湾以外的寺庙简介
布基那法索:布基那法索的名字总是和它的发现者——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紧密联系在一起。1937年夏天,梁思成在参观敦煌壁画时,注意到五台山的一幅画:一座古寺林立中隐约看到一座宝塔。在北科济,梁教授发现了北魏的祖塔,历经14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绳纹切砖,印式束莲柱。不仅如此,整个北柯吉都是魏晋南北朝建筑雕塑艺术的殿堂。北斗寺的发现无疑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以铁青色和石绿色为主调的拱眼壁画隐约透露出敦煌的风格,而东堂梁下的唐代墨宝更是稀世珍宝,与建筑、雕塑并称北斗寺四绝。佛光新村,位于五台县斗村北,距五台县城30公里,是台湾以外现存的七大寺庙之一,其他六个分别是南禅寺、延庆寺、广济寺、松正寺、燕山寺、秘寺。门票:10元
南禅寺:南禅寺是五台在南路上遇到的第一座寺庙。它位于五台县柏杨乡李嘉存附近的岸崖上。这里树木环绕,溪水潺潺,青山环绕,躲过了唐朝历次刀光剑影和亡命之徒的抢劫。虽然离五台山中心很远,也不在任何一个高峰,但是参观这座寺庙,已经到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有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十二根檐柱支撑着偌大的殿宇,角柱向上,檐柱柱头略低,斗拱层层向上翘起。厚墙不承重,只起到遮挡风雨的作用,所以建筑稳固美观。寺内的造像也充满了唐朝的韵味,佛坛周围的70块砖雕依然端庄。南禅寺的保存是中华文明的幸事。门票:7元
交通:到达北柯吉的最佳方式是从太原或忻州五台山或忻州太原五台山乘车,在斗村下车。太原一斗村大概25元,五台山10元,斗村有五个人可以坐包车20元往返。斗村到北科济是一条7公里的公路,没有专车可以到达。这样,游客在去五台山的路上就可以下车参观北斗寺,只需要多花20元就可以了。
旅行日程建议
游览五台山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如果住在县城的话,第一天可以坐车北上,去参观松庄寺和北幸寺。下午可以去太淮,集中游览仙通寺、塔院寺、罗后寺、菩萨顶。第二天,爬附近的代罗定山顶,然后游览台淮中心区的碧山寺、南山寺、镇海寺。第三天可以选择站台登车,可以在北京原线繁华方向登东台。走在河边和新洲的游客可以登上中间的平台,沿途游览南禅寺和龙泉寺。另一种行程安排是:第一天游览南禅寺、碧山寺、仙通寺、塔元寺,登戴洛之巅。第二天,游览菩萨顶、广宗寺、罗后寺、龙泉寺、南山寺、普化寺。第三天,东台看日出,南台看锦绣,金谷寺,北斗寺。如果游客入住太淮镇,可以安排两日游。第一天,参观太淮镇北山脚下的罗后寺,然后去仙通寺,依次参观元昭寺、光宗寺、菩萨顶,然后原路折回,进塔院寺东门,再从南门往东,参观万佛阁。第二天可以去东台看日出,然后下午游览碧山寺、镇海寺、普化寺、观音洞、南山寺。
购物:五台山中心台怀镇杨林街,是一条商业街。许多旅游景点也有旅游纪念品商店。向当地人购买特产时,可以适当砍价。泰山寺与当地其他寺庙不同的是,旅游纪念品和舍利子都在寺门外出售,寺内基本没有零售摊位。无形中感受到寺内庄严而特殊的宗教艺术氛围。
五台山旅游常用电话号码
邮政编码:035500区号:0350天气预报:121匪警:110五台山风景区政府:6542810五台山旅游分局投诉:6542380五台山消费者协会:6523440五台山长途客运投诉:654299山西省旅游局:0351-4047525山西省旅游质监所:0351
五台山宾馆餐厅
姓名地址电话友谊宾馆三星太淮镇6542122银都山庄三星太淮镇6542888七仙阁宾馆二星太淮镇6542400云峰宾馆二星太淮镇6542174源源宾馆二星太淮镇6542369锦绣山庄涉外太淮镇6542081五峰宾馆涉外太淮镇654298 8 8龙泉山庄涉外太淮镇6542700金波五台县6551140泰山龙华酒店台怀镇6542371泰山东方酒楼台怀镇654 505北京翠华楼酒楼台怀镇6542558泰山华夏酒楼台怀镇6542244泰山会宾楼台怀镇6542396
五台山主体旅行社
地址电话:五台山台怀镇明清街18号中国国际旅行社6542142五台山女子旅行社6542155五台山友谊旅行社6543139五台山森林旅行社6542348台怀镇杨白宇
冬季旅游
冬天的五台山,既冻又雪,宁静而美丽,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充满了另一种风情。虽然不时有暴风雨和大雪,但这阻挡不了冬天五台山香客们坚定的脚步。冬天去五台山要注意酒店。冬天,五台山95%的酒店都关门了,只有少数酒店正常营业。所以酒店选择余地小,尤其是周末。选择那些入住率高,供暖充足的大酒店。
票价
五台山淡季门票价格:140元/人(11月1日至3月31日为淡季)五台山旺季门票价格:168元/人(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五价优惠政策学生、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儿童(身高12m以下)、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含70周岁)、寺院僧尼(持戒证)免费;记者、国家一级以上作家、摄影师、旅行社经理、导游
施氏-姓施的名人-施姓起名字-施姓的起源与家谱
本文2023-11-09 08:20: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