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怎么能证明是祖传的?
基本不能证明
传世,流传于后世,可子孙后代相继,但是文物基本不能证明是祖传的除非你家历来都是名门望族或者这件文物很珍贵。
但是只要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古董是自家祖传的也可以,但是古董与文物有界限,文物属于国家的,参考历史价值,不应该归于个人所有,毕竟这是我国的国情。
扩展资料
在文物藏品中,特别是传世品,往往夹杂着伪品。在保管、研究、陈列时,首先要把混入文物的伪品辨别出来。
1:辨别真伪
主要是对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而言。对文物史迹,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辨伪。建筑物上的附属品石雕、木雕等毁坏之后,又按原状重新雕刻,与建筑物并非同时之物,其他构件的更换亦如此,如不辨别,把它定为原件,会引起混乱。
2:断代
辨别文物的年代,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确定了文物年代,就可将其置于当时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研究。文物的真伪,最根本的是时代不同,还有所用材料、工艺的差别。
文物断代对一切文物来说,都是必须的。在文物的断代研究中,除由于作伪而造成的一些文物年代混乱,需要鉴定辨别外,还有大量文物本身并无纪年,需要鉴定,判明年代。
一些传世文物在历史流传中,由于自然损坏,有意挖损等,给确定年代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文物史迹如古建筑,不同朝代屡次重修,更换构件,使一座建筑物具有多时代的构件,另有一些碑刻的纪年或关键字被砸去等,这些都需要通过鉴定,去判明年代。
3:评定价值
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没有价值的遗存,不能称其为文物。在历史遗存被确定为文物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评定其是否有价值。在确定某历史遗存为文物之后,要研究它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高低。
在研究文物的过程中,应将它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分析它的内容,鉴定它的制作工艺,揭示它的内涵及其在历史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确定它的价值高低,或它的价值的主要表现。
——传世之宝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01
近年来,各大鉴宝节目的兴起,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了文物的重要性。其实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遗留下无数的历史文化瑰宝,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少的文物都流传海外,令人惋惜罢了。但同时,在民间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古文物,只是没有办法一时间全部集齐到一起,所以鉴宝节目也是能够收集文物的一种方式。
02
在古代,多数莘莘学子学子寒窗苦读10年都是为了能够考取功名,因为一旦获得功与名,就极有可能有顺畅的仕途。不过即便国代很封建,但是他们的等级制度也很分明,其中最主要就是表现在官帽上。不同等级的官员官帽是不一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 作为国家官员,他们的乌纱帽都很珍贵,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件文物就是乌纱帽。
03
在一档鉴宝节目中,一名男子拿着一顶乌纱帽到节目中鉴宝,根据男子说的,这顶乌纱帽是他们家世代相传下来的,到他这里已经不知道是多少代了。为了辨别这顶乌纱帽的真伪,他专门带着帽子来到了节目现场,不过由于他穿得太朴素,帽子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所以刚开始专家还以为这顶帽子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
04
后来专家拿着手电筒那么一照,才发现原来这顶帽子是清朝时期的真品,而在帽子上的这颗珠子价值连城,足以证明这名男子的祖上肯定是有人在朝廷为官的。不过即便专家询问男子的祖先是谁,男子也没有办法回答得出来,因为都没有人跟他说过自己祖上的事迹,只是留下了这么一顶乌纱帽,只不过这顶带着花翎的乌纱帽确实珍贵。
05
不过即便这顶帽子上的珠子价值连城,但这名男子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这顶帽子代表的是他的家族荣誉,所以他觉得这顶帽子应该要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以用来激励后人。不得不说,这名男子视金钱如粪土的行为确实令人敬佩,确实,帽子的传承意义的确比那一堆纸来得要更真切一些,就是不知道他的后人会不会明白他的好心呢?
06
没想到在鉴宝节目上居然还能看到清朝时期官员的乌纱帽,看来鉴宝节目确实有其存在意义。作为中国人,看着历史传承下来的这些优秀文物,每一个都值得人们为之骄傲。在此希望流传海外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不要在他乡飘零了。
在2010年时候,国内关于鉴宝的节目十分的盛行。正所谓“好奇心害死猫”,人们都有猎奇心理,况且文物在人们心中始终有一层神秘面纱,通过电视就能看到文物,极大满足了人们好奇的心理。而且在人们看来文物就意味着大价钱,要是能看到一个值钱文物也是大开眼界。
此外也不乏一些做白日梦的民众,以为家里的古物件就是一个值钱文物,企图通过专家的品鉴,能够卖一个好价钱。种种原因使得当年文物鉴宝节目十分的流行。但是也有人上鉴宝节目,并不想让自己家的文物待价而沽,只是为了去凑个热闹。2009年,北京西城区就有一个老太太看了鉴宝节目后,觉得这种鉴宝活动很有意思。
随即从家里的嫁妆箱底翻出了一只簪子就去了节目录制现场。当专家从这个老太太手里接过簪子,拿到鉴查一番后。发现上面刻了五个字,于是问了老太太这只簪子的来历,老太太回答道,是从我父亲趋势时传给我的,这支簪子正是我的母亲留下来的。专家们又忙问老太太母亲是谁,老太太只说了,“文绣”两个字。专家们也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这只簪子上写着“内务府敕造”,而且簪子上镶着一块切割完好的绿松石,整支簪子作工十分考究,属于皇家御用,所佩戴之人地位在宫中属于比较高。而老太太的母亲文绣在宣统年间乃是溥仪的淑妃,所以簪子正品无疑。
虽然在历史上,文绣很少被人提及,但却不的不承认文绣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中最独一无二的以为妃嫔了,文绣有着一件名垂史册的革命,史称“刀妃革命”。1909年,文绣出生在一个已经落魄满清贵族之家,整个家族唯一所赖系的是文绣叔父——华堪,在朝廷中担任吏部尚书,仰仗叔父,文绣幼年过得不算富贵但也是温饱以上。
因此文绣能够被母亲送去学堂读书,知礼仪、识大义,文绣多亏有这么一段识文断字的经历,才让她以后成为了一个奇女子。文绣13岁时就已经出落得十分动人,因此稍长一些就被家族的长辈送进宫去,然而入宫后的文绣却得不到溥仪的宠幸。但是文绣也不在意,每天遵照礼制,先后给皇后和四位太妃请安后,就回到自己宫中。
在自己宫中,文绣很少摆主人架子,会教宫女们刺绣,也会给宫里的下人简单教一些字,因此文绣很受宫人的尊敬。1924年,此时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作为溥仪的妃子,文绣也跟着出了宫。溥仪等人前往天津张园暂住,然而此时溥仪与文绣的间隙也越闹越大。当时溥仪一心只想复辟,而此时一个郑孝胥的人在旁煽风点火,鼓吹复辟。
他乡溥仪进谏,要溥仪同日本人合作。文绣听后,劝阻溥仪不要听信谗言,并且分析此举弊大于利。然而文绣获得只是溥仪更多的不满,导致宫人们都不待见文绣,文绣也认为此时也无自己的容身之地。
1931年,文绣向天津法院递交了自己的离婚申请书。当时可以说震惊一时,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第一例妃子要求与皇帝从法律层面断绝关系,可以说是对旧式文化最大的冲击。尽管文绣受到了很多劝阻,但在妹妹和一个太太的帮助下,文绣在10月成功办理了离婚手续。
文绣也就此没有参与到溥仪叛国行动中,带着自己物品离开了溥仪。后面几经反转,做过教师,也当过文字校对。后面认识了这个老太太的父亲,其父亲是个报社记者,文绣认为这个男子很好,也就答应嫁给他,成为了老太太的继母。然而结婚六年,文绣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这么一根簪子。
这几天,古玩网上最热的帖子非《央视(寻宝)大忽悠,估价几千万藏品全是假货》莫属。其实,网上吐槽央视寻宝、鉴宝栏目大忽悠并非今日,由来已久。虽然此文也有点偏颇,不能将央视古玩专家一网打尽,说成全是大忽悠,毕竟人家大多数都在故宫里浸*数十年,不能说都是混饭吃,浪得虚名的,咱们做人得厚道,有事说事,不能全部否认。
但有一点,确实值得商榷。你央视鉴宝、寻宝请来的专家都是没有约束机制的,或者约束力不强,甚至机制有问题。比如说,专家鉴宝只负责拿出场费,鉴定错了,一概不负责任,甚至拿的鉴定费也不会因为错了而退出。就像龙王的儿子貔貅那样,只进不出。没有了约束机制,专家可以肆无忌惮,明明吃不准的古玩,也要下定论,否则对不起专家这个荣誉,对不起出场费。久而久之,助长了什么都懂,什么都敢说的坏毛病。
稍微有点古玩常识的人都知道,断代古玩是最难的活,除了对比原物和图录,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人们也不能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因此只能谈个人看法。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当场鉴定并不是很严谨的科学鉴定方法。央视热衷于搞当场鉴宝本身就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时下,对古玩专家而言,鉴宝是个名利双收的活儿,而且价码一路飙升。前两年每件古玩收鉴别费200元,而前几天某广告已经明码标价每件500元。有的鉴宝专家甚至索性标明出场费,据说人均出场费都在2万元以上。
组办者和参加鉴宝活动的爱好者眼里,央视鉴宝栏目邀请的专家是权威。而现场掌眼的那些专家,并非让古玩爱好者口服心服,吐槽者大有人在。
本人不止一次听到古玩爱好者说,那些所谓的央视鉴宝、寻宝专家,眼光不一定胜过练摊的旧货“鬼”(上海俚语老鬼,指那些很精明的人)。因为人家买卖的的每件古玩都是自己掏钱,或者赔了钱,或者赚了钱的,有血的教训,有实战经验,且利益相关。而那些所谓的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疼,反正说对说错都拿钱,就好比龙王儿子貔貅,只进不出,这能比得上旧货“鬼”吗。
更何况,鉴宝专家吸金有道,风卷残云,据了解,一个专家一天最多看过上百件古玩,而旧货“鬼”通常是每收一件古玩都要打几个来回,回家翻书反复研究比照,生怕上当受骗,专家呢,不怕的就是上当受骗,这两者的职业精神能比吗?
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央视鉴宝专家看走眼,并不是他们故意而为,也并不是他们徒有虚名,而是这种方法出了问题。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只赚不赔,只能助长一种把科学鉴定当 娱乐 的风气。
窃以为,该是央视鉴宝、寻宝栏目反省的时候了 从2000年开始,鉴宝节目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也受到了很多文玩、玉石、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但是近几年来,这些节目的人气值降低,受到的关注度也没那么高了。很多人会纳闷是问什么?是因为新鲜感没有了吗?是因为现在的爱好者没那么多了吗 关于新鲜感,文玩爱好者、玉石爱好者他们永远不会对中华大地上数不尽的奇珍异宝失去新鲜感。而近几年的文玩、玉石爱好者只增不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文玩、玉石了。
鉴宝节目这么多,里面的专家团有这么多,每个人的造诣不同看法想法也不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到底什么算是假的什么算是真的,谁可以说出个所以然,你说你可以说出那你这些观点是基于什么基于的东西也是基于某些个 这些东西的源头不就是人们的看法吗!
提问的人给的是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那就来看看这档节目的专家团中的几位成员。
金运昌
蒙古族,北京市人,1957年生。
1982年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执教古代汉语。曾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古代汉语研究会秘书长。同时师从欧阳中石、康殷先生研习书法,参与了首师大书法艺术教育专业暨我国第一个书法博士点的创建工作,受聘为该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7年调入北京故宫博物院。次年任该院古书画部副主任。多年典守院藏书画、碑帖国宝,潜心研究,眼界大开,艺术修养与鉴别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自幼喜好书法,初学唐楷,后习魏碑,兼及二王、李邕行草。到故宫后有幸问业刘炳森先生门下,于“古不乘时,今不同弊”之理颇有悟入,在端庄雄健的传统书风中融进清新典雅的现代审美意识。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获奖,受到收藏界广泛青眯。
挥毫之余,发表书学论著多种,授课北大、人大、师大等校,并曾主讲中央电视台《碑帖赏真》、《魏碑教程》、《学书释疑》及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书法教程》等系列栏目,还长期担任央视《艺术品投资》、《鉴宝》、《寻宝》节目专家鉴定团成员,经常在荧屏上向观众普及书画文物鉴赏知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长期书画鉴定实践,自己的眼力和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增广。
社会 职务有: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书法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摘自中国网络电视台经济台)
蔡国声
男,1944年12月出生,浙江定海人。
中国书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文博系副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民间收藏丛书》主编、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的特邀专家。并担任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顾问及特聘教授。
从事文物、古玩鉴定及书法篆刻四十余载,融钟鼎、权量、钱币、碑碣于一炉,汲古今名家之精髓,勤奋钻研、锲而不舍,触类旁通化为自己的风格,书法作品多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展出,并入选《中国当代墨宝集》、《当代书法精选》。鉴定专业方面的文章,作品在国内外的报刊、杂志上也常有发表。从九十年代起,陆续创作出版了近二十部精辟的专业著作,以及三套有关收藏专题讲座的影视光碟,这在古玩鉴赏领域实属罕见,也使他被赞誉为“高产专家”。
2000年被评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 。2001年获得首届东方名人成就奖2005年获得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奖。 2006年获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最高艺术成就奖——紫荆花奖。 2007年获得“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摘自中国网络电视台经济台)
贾文忠
贾文忠,字闻钟,号铜斋,1961年生于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铜张派第四代传人。大学文化,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研究生班毕业。先后就职于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现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等客座教授。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文物修复研究》期刊主编,《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编委。2002年入选《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
金石专家、文物鉴定专家、全形拓传承人、书画篆刻家。(摘自)
金申
历经文革动乱,内蒙古上山下乡,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考古五年,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研究佛教石窟考古及单尊佛造像艺术,足迹遍及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亚洲佛教胜迹,多次考察欧美各国公、私博物馆所藏亚洲艺术品。
于佛教考古方面阐幽发微、不囿旧说、颠覆旧论,成果多可补学术隙阙,于单尊佛像真赝鉴定上更可谓独具慧眼、真知灼见、一言定鼎。为国家文物局、中外博物馆鉴定文物,去伪存真、发现国宝;为海内外高等院校讲学,广树筌蹄、桃李天下。
著作有 《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 、《佛教雕刻名品图录》 、《佛像的鉴定与收藏》、《佛像的系谱》(译作 )、《佛像真膺辨别》、《海外及港台收藏古代佛像珍品》、《两家藏古代佛像》(共著 )等二十余部。又在《文物》、《文史》、《敦煌学研究》、《敦煌学辑刊》、、《文史知识》、《收藏家》等发表论文百余篇,有论文集《佛教美术丛考》。(摘自中国网络电视台经济台)
综合来看
这里面的专家团都是些专门有研究文学与考古的,在这个方面就比广大人就见地有话语权。他能上央视就说明人家有才干,无论你学的多好总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总会看走眼的时候,古文物是真是假?他们只是基于他们的看法做出的判断,有的时候造假的东西有可能比真实的好。
这种节目也是属于真人秀的节目,真人秀不就是没有太大约束表现自己的吗,这种鉴宝类节目就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与文化结晶,在一定成都上丰富观众的阅历,让大家知道五千文明。
真的,专家不是随便把玩,在上手观察,他们也有工具的,那种放大倍率很大的镜子什么的。这种东西就像考试,你会的题一眼就会,总不会用太多时间,不会的看一万年也不会。一些品类的瓷器我爸爸都能做到上手知真假,更别说专家了,人家见得太多,研究的太多了。至于价值什么的都是参考的类似东西的拍卖价格。不过总有一些是专家拿不准的,一些是偏门杂项,一般价值不会太高,没必要造假,专家可能不能百分百确定的情况下会判为真;还有的价值超高,是真的就大几百万上亿,一般拿不准就说是假的了,因为付不起责。至于《鉴宝》,之前肯定有个筛选过程,我觉得至少会让专家知道有哪些东西,另外这个节目并不是直播可以保证把有争议的东西剪掉。不过不排除初筛也是这批专家,他们看东西挺快的,毕竟真东西还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一眼假,我和我爸爸参加过一次类似的活动,三个专家一上午看了一百多件东西。
央视的寻宝来过我们市里,开始录节目的前一星期开始海选,我去看过几次,就是电视上那几个专家在海选现场,他们海选时都不跟你说真假,我感觉很多东西他们都说不出来历,真假。看到有合适的,列入节目名单,然后回去翻资料,就有了节目中好像什么都知道的效果。我家有个笔筒,我爷爷说他记事的时候就有这东西了,海选拿去给他们看了,是真是假,有多少年头什么都没说明白。
我朋友拿祖传夜明珠雇两保镖、以山西前往央视鉴宝、去了经有关专家看了一眼、专家说是假的。垂头丧气回到山西、半月后南下汕头、有人要买、朋友要价300万、人家都没还价、直接付款拿走了……
首先就是资质问题。如果说专家最靠谱,谁可以上去当专家,我觉得古董二手贩子应该是专家,这种土专家。比鉴宝上的专家是实在,更火眼金睛。而且水分不大,起码不坑人。
我有个大叔。卖古董40年了,从地摊,干到摊位。好多专家居然来让我大叔给看看。有的专家居然还说从哪里拍的,花多少钱,我大叔一笑,你要多少?。
专家一脸懵逼。
说我这是孤品。我大叔说我专卖孤品!
后来我大叔给了这个专家一套,毕竟是朋友嘛,相谈甚欢。
后来这个专家装成农民,去了鉴宝。
鉴宝上的专家。赞不绝口,娓娓道来。说到你这可是孤品。
后来大家都发了横财。几年后,鉴宝的专家知道了此事,专程来看我大叔。然后拿一件古董让我大叔鉴定。我大叔说,你这东西像真的。
专家兴奋不已。说到这种孤品那肯定是真的。我大叔笑了笑。毕竟你这么远来看我,我送你一套比你这个早1年的孤品吧。别说我给你的就行,你去写个剧本,拍了吧。
傍晚,大家相谈甚欢。酒过三巡。合影留念……
收藏成为一种传承文化的兴趣爱好,也成为一种物欲横流的投机方式。电视鉴宝节目的专业性和公平性,也备受大家质疑。
看过某鉴宝节目的朋友对主持人王刚手中挥舞的紫金锤一定印象深刻。在与收藏者签署协议之后,如果经在场专家鉴定藏品为假货,主持人就毫不手软地将“赝品”砸成粉身碎骨。很多朋友想必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万一专家看走眼了怎么办?”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人非圣贤,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正确?
可节目就是这样残酷,专家说是真的就是真的,说是假的就是假的。业内很多行家对此也纷纷皱眉。有些宝贝,行家一眼就知道是好东西,却眼睁睁看着在电视上被砸碎,令人扼腕叹息。隔着电视屏幕,这里面究竟发生了多少“冤假错案”,谁能说得清道得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甚至这样评论:“这里的‘赝品’三成都是珍品!”
如果说这是对电视鉴宝专家能力水平的质疑,那也就罢了。现在更多坊间传闻直指其中的“猫腻”:电视节目沦为炒作自己藏品敛财的渠道。很多人指出收藏节目中有很多托儿,拿的宝贝其真正主人可能就是台上某位专家或者幕后大佬。经过电视上这么一吹一炒,一下变成名器,观众争相抢夺,价值直线飙涨。甚至还有人利用电视台的声誉为其背书,将赝品通过鉴宝节目洗白成真品。
试想,如果传闻属实,那么在这样乌烟瘴气的内幕下,要是你真把自己家祖传宝贝拿去鉴宝,如果这期导演需要碎一两个以增加戏剧效果,那么倒霉的不是你还能是谁?所以,不管这些江湖传言是真是假,我们普通百姓把它当作 娱乐 节目看看也就罢了。
现在鉴宝节目鱼龙混杂,辨别真假。首先自己学会一些知识,专家也有走眼的。多学习,多去博物馆参观。掌握知识才能懂得鉴别。
为了收视率!
普通的爱好者都去地摊儿上捡漏,专家都是在鉴宝过程中捡漏,专家花个几十万从爱好者手里买走几百万、上千万的文物,这种事儿是屡见不鲜的吧。玩儿吧,早晚让这帮文物专家把收藏界玩臭了街算完。
文物怎么能证明是祖传的?
本文2023-11-09 08:06: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