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韩林儿是谁的后代
小明王是明末义军统领韩山童的儿子。
韩山童祖辈因从事白莲教活动被徙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韩山童仍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韩山童与刘福通、杜遵道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后来韩山童被捕牺牲,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到处寻找韩林儿,最后在砀山夹河找到了他,并将他迎至亳州,韩林儿于是在亳州登基称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
扩展资料:
小明王与朱元璋:
朱元璋韩林儿两人分别在元朝末年加入起义军,并且有所作为。公元1357年,韩林儿曾率领刘福通等人进攻汴梁,当时兵分三路大破元军,此时的韩林儿已经自称为帝。
公元1344年朱元璋入皇觉寺,随后加入红巾军反抗元朝,即朱元璋实际上是韩林儿手下的一名士兵。等到公元1356年,朱元璋则被其部下奉为吴国公,迅速攻占集庆路,并将其改为应天府,开始自立。
自立朱元璋韩林儿成为争夺江山的敌人,公元1368年朱元攻破各路起义军后在顺天府称帝,国号是大明,年号为洪武,最后结束了蒙古在中原的统治,加上收复四川等地统一了中国。
史料记载,朱元璋下令廖永忠迎韩林儿,但是在迎回的途中韩林儿命丧江中,但是韩林儿的死是否是朱元璋下令,时至今日依旧没有定论。
就大对数人看来,韩林儿实际上就是被朱元璋谋害的,试想朱元璋迎回韩林儿会将其怎样安排,让位还是封王加之朱元璋本就是心狠手辣的帝王,当然一切只是推论,其究竟是否是朱元璋下令谋杀韩林儿,还有待历史的考证。
——韩林儿
1 徐达,濠人(今安徽省凤阳东北),封魏国公,予世券。 2 常遇春,怀远人,予茂封郑国公,予世券。 3 李文忠,盱眙人,封曹国公,予世券。 4 邓愈,虹人,封卫国公,予世券。 5 汤和,濠人,封中山侯,予世券。后封信国公,数其守常州过失,镌之券。 6、沐英,定远人,封西平侯,予世券。 7、沐英予晟,永乐四年封黔国公,予世券。 8、李善长,定远人,封韩国公,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9冯胜,定远人,封宋国公,予世券。 10、傅友德,宿州人,徙砀山,封颍川侯,予世券。进封颍国公,予世券。 11廖永忠,安徽巢人,封德庆侯,予世券。 12赵庸,卢州人,封南雄侯,予世券。 13、杨景,合肥人,封营阳侯,予世券。 14胡美,沔阳人,封豫章侯,予世券。 15吴良,定远人,封江阴侯,予世券。赠江国公。子高嗣侯,被劾,废为庶人,夺券。 16康茂才,湖北蕲州人,子铎封蕲春侯,予世券。 17耿炳文,濠人,封长兴侯,予世券。 18郭英,巩昌侯兴弟也,封定武侯,予世券。其后世,被夺券。 19、华云龙,定远人,封淮安侯,予世券。 20韩政,睢人,封东平侯,予世券。 21仇成,合山人,封安庆侯,予世券。卒,赠皖国公。 22张龙,濠人,封凤翔侯,予世券。 23吴复,合肥人,封安陆侯,追封黔国公,予世券。 24周武,开州人,封雄武侯,赠汝国公。 25胡海,定远人,封东川侯,予世券。 26、张赫,临淮人,封航海侯,予世券。追封恩国公。 27华高和州人,封广德侯,无子,纳诰券墓中。 28张铨,定远人,封永定侯。 29何真,东莞人,封东莞伯,予世券。 30、顾时,濠人,封济宁侯,予世券。 31、吴祯,江国襄烈公良弟也,封靖海侯,予世券。 32之薛显,萧人,封永城侯,予世券。 33郭兴(予兴),濠人,封巩昌侯,予世券,赠陕国公。弟英,武安侯。 34陈德,濠人,封临江侯,予世券。 35王志,临淮人,封六安侯,予世券。 36、梅思祖,夏邑人。封汝南侯,予世券。 37金朝兴,巢人。封宣德侯,改锡世侯券。 38唐胜宗,濠人。封延安侯,予世券。 39陆仲亨,濠人。封吉安侯,予世券。 40费聚,五河人。封平凉侯,予世券。 41陆聚,封河南侯,予世券。 42郑遇春,濠人。封荣阳侯,予世券。 43黄彬,江夏人。封宜春侯,予世券。 44叶升,合肥人。封靖宁侯。世指挥使。 45朱亮祖,六安人。封永嘉侯,予世券。 46周德兴,濠人。封江夏侯,予世券。 47王弼,先定远人,后徙临淮。封定远侯,予世券。 48蓝玉,定远人。封永昌侯,予世券。 49曹震,濠人。封景川侯。 50、张翼,临淮人。封鹤庆侯,予世券。 51张温,洪武十二年封会宁侯。禄二千石。 52陈桓,濠人。封定远侯,予世券。 53朱寿,未详何许人,封舳舻侯,予世券。 54曹兴(兴才)未详何许人,封怀远侯。世指挥使。 55谢成,濠人,封永平侯。世指挥使。 56李新,濠州人。封崇山侯。 57愈通海,父徙巢。追封豫国公。改封虢国公。 58愈通源,封南安侯,予世券,置第于巢。 59愈渊,封越侯,予世券。 60、胡大海,虹人。追封越国公,配享太庙。 61耿再成,五河。人,追封高阳郡公,赠泗国公。 62张德胜,合肥人。追封蓉国公。肖像功臣庙。 63张兴祖,德胜养子,追封东胜侯,予世券。 64赵德胜,濠人。追封梁国公,列祀功臣庙。 65张子明,追封忠节侯。 66桑世杰,无为人。追赠永义侯,配享太庙。子敬,封徽先伯,予世券。 67孙兴祖,濠人。封全宁侯,予世券。 68曹良臣,安丰人。封宣宁侯,予世券。 69濮英,卢州人。赠乐浪公,封子为西凉侯,予世券。 70朱能,怀远人。封成国公,予世券。子追封平阴王,又三传,至希忠,卒,追封定襄王。 71丘福,凤阳人。封淇国公,予世券。 72李远,怀远人,封安平侯,予世伯券。子安,嗣伯爵,下狱夺券。 73王忠,孝感人,封靖安侯。 74谭渊,清流人。子忠有功,又以渊故封新宁伯,吏部言罪死,不当袭,帝曰:“券有免死文,其子嗣”。 75张武,浏阳人,封成阳侯。 76、陈蛙,泰州人。封泰宁侯。 77孟善,海丰人。封保定侯。子英嗣。坐庶兄常山护卫指挥贤永乐中谋立赵王事,并夺爵,毁其券。 78郑亨,合肥人,封武安侯,予世券。 79徐忠,合肥人,封永康侯,予世券。 80、张信,临淮人,封隆平侯,予世伯券。仁宗即位,加少师,并支二俸,予世侯券。 81王友,荆州人,永乐六年七月进侯,予世券。 82陈碹,合肥人,封平江伯,赐诰券。碹孙豫进封侯,赠黟国公。 83张辅,河间王长子也,封信安侯,予世券。 84高士文,咸阳人。追封建平伯,令予嗣,予世券。 85李彬,风阳人,封丰城侯,予世券,赠茂国公。子贤,赠丰国公。 86柳升,怀宁人,封安远伯,予世券,进封侯。 87梁铭,汝阳人,仁宗即位,追论守城功,封保定伯,予世券。 88王通,咸宁人,封武义伯,予世券。 89宋晟,封西宁侯,子琥嗣侯,予世券。 90、薛禄,胶人,封阳武侯,予世券。 91刘荣,宿迁人,封广宁伯,予世券。予湍,英宗予世侯。成化年卒,赠峄国公。 92、费献,定远人,封崇信伯,予世券。 93任礼,临漳人,封宁远伯,赐铁券,令世袭。 94刘聚,特封宁晋伯,予世券。 95吴允诚,蒙古人,居甘肃塞外塔沟地,封恭顺伯,予世券。子克忠进侯,次子管者封广义伯,三子克勤赠遵化伯,子嗣侯,赠凉国公,予世券。 96薛斌,蒙古人,封永顺伯,子辅孙勋并嗣伯,勋子玺乃嗣指挥使,如券文。斌弟贵。封安顺伯,进侯,予世券。 97、李贤,鞑靼人,太祖赐姓名,封忠勤伯,禄千石 98吴成,辽阳人。封清平伯,予世券。 99、李英,居西宁,封会宁伯。从子文封高阳伯。 100、毛忠,西陲人,封伏羌伯。赠侯,予世券。建祠于甘州。 1o1汪海洋,高邮人,封忠勤伯,诰词比之予房孔明。 102刘基,青田人,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105丁德兴,定远人,追封济国公,子忠世袭指挥使。 104廖永安,永忠弟,封楚国公,改封永安郧国公。 105丁普郎,在康郎山战死者三十五人,首普郎,凡赠公一人,侯十二人,伯二人。 106、茅成,定远人,赠东海郡公,祀功臣庙。 107、胡深,处州龙泉人,追封缙云郡伯。 108、严德,太平人,追封天水郡公。 109孙虎,追封康安郡公 11o、蔡迁,诏归葬京师。赠安远侯。 111合肥陈文,追封东海侯。 112陶安,追封姑执郡公。 113何福,凤阳人。封宁远侯。 114顾成,家江都,封镇远侯,予世券。赠夏国公。顾成孙兴祖,嗣侯,予世伯。 115姚广孝,长洲人,追封荣国公。 116张玉,祥符人。追赠荣国公,加封河间王。 117、张玉长予辅为英国公;次子’为文安伯,赠侯;三子为太平侯,赠裕国公。 118、王真,咸宁人。追封金乡侯,后追封宁国公。 119陈亨,寿州人。追封泾国公,予懋封宁阳伯,进侯,后,予世侯。 120、徐理,西平人,封武康伯。 121房宽,陈州人,封思恩侯。 122刘才,霍丘人,封广恩侯。 123郭亮,合肥人,封成安侯,世伯爵。 124赵彝,成祖称帝,封忻城伯。 125唐云,封新昌伯。 126、徐祥,大冶人。封兴安伯。 127李浚,和州人。封襄城伯。予嗣,赠侯,弟进侯。 128孙岩,凤阳人,封应城伯。 129、房胜,封富昌伯。 130、陈旭,全椒人,封云阳伯。 131陈贤,寿州人,封荣昌伯。 132、张兴,寿州人,封安乡伯。 133陈志,巴人,封遂安伯。 134郭义,济宁人。封安阳侯 135金玉,江浦人,封惠安伯。 136朱荣,沂人,封武进伯。 137、陈怀,合肥人,封平乡伯,赐券,非世券。怀孙政,乞世券,诏予之。 138、马亮,淇人,封招远伯。 139蒋贵,江都人,封定西伯,给世券。进侯,加岁禄五百石,赠泾国公。孙琬嗣侯。 140赵安,狄道人,封会川伯,安家临洮。 141赵辅,凤阳人,封武靖伯。辅辞侯,乞世伯,帝许其伯,侯如故。 142、滕定,封奉化伯。 143金顺,封顺义伯。 144、火真,蒙古人,初名火里火真,封同安侯。 145把台,忠之甥,封忠勇伯。 146毛胜,封南宁侯,予世券。 147、焦礼,蒙古人,英宗封东宁伯 148和勇,成化年特封靖安伯。 149罗秉忠,成化初封顺义伯。 150金纯,正统五年卒,赠山阳伯。 151王聪,薪水人,封武城侯,战死,追封漳国公。 152方瑛,都督方政之子,封南和伯,进侯。 153陈友,先祖西域人,家全椒,召封武平伯,予世券。 154李震,李阳人,封兴宁伯。 155吴中,武城人,正统七年卒,追封茌平伯。 参考文献:明代授予铁券之功臣名录
廖永忠的大功应该是凿船溺死小明王韩林儿,帮朱元璋除去了登基称帝的最大阻碍,按理说立下这样的殊世之功,廖永忠应该是位极人臣,一生显贵,却为何在洪武八年(1375年)坐罪赐死,他到底犯了什么错惹怒了朱元璋呢?
说到廖永忠,名气虽不及徐达、常遇春和蓝玉等明初开国大将,但也算是为明朝的建立出了很多力,立了很多功。廖永忠此人英勇善战,曾随汤和同讨方过珍,平定浙东;俘虏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兵进岭南,平定广东广西;在夔州之战中大破夏军,为明朝消灭大夏政权铺平道路,鄱阳湖大战中奋勇杀敌,力挫汉军,一生战功卓著,因此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不过在名将云集的明初,廖永忠虽然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但也算不得是有多起眼的耀星,不过,倒是有一件事,反而令他名垂青史。
小明王韩林儿之死
小明王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红巾军创立者韩山童之子,大宋政权龙凤皇帝,朱元璋在龙凤政权混得风生水起后,便自称吴王,仍奉龙凤正朔。龙凤十二年(1366年)十二月韩林儿离奇死去,他的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他杀,而且还牵扯到廖永忠,《明史》里面就有这么一段记载:
明年,太祖为吴王。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
朱元璋自称吴王后,在应天府置百官大封功臣,已经基本上是架空了小明王韩林儿,小明王在安徽屡受张士诚的攻击,处境艰难,安丰被围,朱元璋率军救出小明王,准备将他安置在应天府,刘基却反对说:“彼牧竖耳,奉之何为!”密陈“天命”所在,朱元璋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便将小明王安置在滁州,安插亲信之人遥控监视小皇帝。小明王已经形同傀儡,但朱元璋要想称帝建国,仍需想办法除掉这个自己称帝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小明王死得很离奇,一来他死时还很年轻,自然病死的可能性不高,他杀的可能性反而更高,屠寄在他的著作《蒙兀儿史记》就直截了当的记载:“朱元璋弑其主韩林儿,伪宋亡。”而《明史》其实也是偏向于是朱元璋秘密杀害了小明王,而执行这个任务的,正是廖永忠。
(剧照:小明王溺水身亡,百官劝进朱元璋)
由于滁州屡受攻击,小明王在这里非常危险,已经称吴王的朱元璋再不接他到应天府,恐为大宋政权其他将士寒心,于是命廖永忠过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结果船到瓜步时,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这个说法也很隐晦,没有具体交代因何翻船,给了后世不少遐想的空间,我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廖永忠提前安排人下水凿船,导致船进水而翻沉,活活把不懂水性的小明王溺死了。
廖永忠到底是经朱元璋授意还是揣测朱元璋的意思擅自出去小明王且不说,但是小明王终究是在他护送过程中出事而丧命的,帮朱元璋出去了称帝路上的最大绊脚石,这样的大功劳按理说应该会得到极为丰厚的赏赐,按照廖永忠的资历、战功,是完全可以封国公的,但他最后却仅封了一个德庆侯,朱元璋对此的解释是:“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意思是说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但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他关系密切。杨宪被杀,廖永忠因功大幸免。
廖永忠为何被处死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拥有免死铁券的廖永忠获罪被杀。关于廖永忠的死有两种说法,一说他被朱元璋赐死,二说他是被朱元璋打死的。关于第一种说话,说的是朱元璋之子宁王朱权旧事重提,说廖永忠害死小明王,朱元璋“恶廖永忠之不义,后赐死”。
也就是说,当年廖永忠护送小明王过江,帮朱元璋凿船沉死小明王反而成了他的一大罪名,看来,廖永忠好心办了坏事,杀皇帝罪无可赦,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不过,赐死这一说法虽然同样为《明史》说认可,其原因却是“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
而第二种说法则实际上和《明史》差不多一个意思,是由朱元璋近侍俞本揭发的,说廖永忠使用了代表天子身份,有龙凤图案的物品,这是属于明显的僭越行为,自然令朱元璋大发雷霆,令锦衣卫逮其下狱,重打四十大棍,廖永忠回家数日便死了。
通过以上分析,廖永忠的死因其实不难理解,首先,他在瓜步沉杀小明王,应该是经过朱元璋暗示的,毕竟杀皇帝这样的罪名他是不敢承担,只是自己圆满的完成了朱元璋交代的任务,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心中自然感到不满。
其次,廖永忠与丞相杨宪关系很好,朱元璋平生最恨结党,杨宪被诛,廖永忠虽逃过一劫,但朱元璋猜忌心越来越重,早晚会对廖永忠下手。最后,廖永忠确实有僭越行为,而且问题还很严重,不管是赐死还是打死,他最终的结局都是比较惨的。
廖永忠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他曾率军平定浙东、福建、广东、广西、俘虏陈友定,是朱元璋身边十分出众的将领。但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廖永忠依然没能善终,最后是被赐死。当时廖永忠已经50多岁,但朱元璋还是没放过他,反而最先就是拿廖永忠开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朱元璋在处理功臣时,也是看他们和自己的关系好不好,往往比较疏远的,反而会成为首要目标。
朱元璋最早是因为参加起义,然后势力一路做大,最后做到了明朝开国皇帝。
在其创业阶段,有一场战役非常关键,那就是渡江之战。
当时起义的义军被元朝军队围困在长江西北,眼看就要断粮,而长江对岸的芜湖,正好是盛产稻米的地方,朱元璋当即就决定,摆脱元军包围,东渡长江,到长江对面吃米去!而要到长江对面,船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朱元璋的部队,缺少的就是船。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叫廖永忠的起义军首领带领他的部下前来投奔朱元璋。廖永忠所带领的部队,正好是一支精锐水师。有了他们的加入,朱元璋带领部队,顺利渡江。
这一战,在朱元璋的心里分量非常重。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明朝的官场派系,以这一战为分界线,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三大派系:
第一是之前一直跟随朱元璋的濠州红巾军旧部,这是和朱元璋私人关系最亲密的第一圈层,战功赫赫的常遇春,就属于这个梯队。身处这个梯队中的人,不管是战功赫赫,还是战功平庸,都是朱元璋封侯的首要考虑人选。如汤和、郭子兴两位濠州旧将功绩平平,劣迹斑斑但只是资历特深。
第二是渡江之前投奔的廖永忠的巢湖水军,这个圈层之内的人虽然也在封侯时有一席之地,可要是跟他们所立的战功比起来,实际上是受到了压制,排在了众多战功平庸的濠州旧将的后面。
第三就是渡江之后,在朱元璋当皇帝已经毫无悬念形势下前来归降的各路降将,这个圈层的人在封侯中有份儿的,要么依靠战功,要么依靠率领大队人马归降,整体和朱元璋的私人关系比较单薄。
后来论功行赏时,就是按这些人和他建立主从关系的早晚。越早,朱元璋成事的趋势越不明显,在朱元璋地位稳固之后的封赏就越大;投奔朱元璋的时间越晚,他成事的趋势越明显,之后得到的封赏就越低。
诸臣与朱元璋的圈层关系,不仅影响到勋贵在国初得到封赏的情况,对于其后的胡蓝党案等一系列屠戮功臣的过程,也发生了直接的影响。
明朝建立后首次杀戮功臣,是洪武八年杀廖永忠。其原因先后有僭越、受杨宪牵连、杀韩林儿等多种说法。廖永忠在杀邵荣、杀韩林儿这两次最重要的政变中,都扮演关键角色。他不是濠州红巾军旧将,与邵荣、韩林儿本无渊源关系,而作为归附者中的头号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姿态至关重要。他的被杀,隐隐展现出归附者功高位重而不免首遭清洗的前景。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三大衙门的最高官员,除右御史大夫安然被斥还乡外,其余均遭杀戮。其中,胡惟庸、毛骧、陈宁、涂节、汪广洋、安然、丁玉等,皆为渡江后加入红巾军者。他们或是投奔朱元璋较晚和归附的濠州人,或是投奔朱元璋很晚的非濠州人,皆非濠州从军者。案发后,中书省与大都督府被取缔,御史台则由勋贵之首李善长出山控制。可见,胡惟庸案中,皇帝并未打击淮西集团或任何勋贵,而是清洗了取代勋贵重职的新锐官员,可以视为以濠州从军者为主导的勋贵集团对新进官员的胜利。
胡惟庸案后,渡江后归附者朱亮祖、胡美被杀。而此前,濠州从军者华云龙、与朱元璋同村的周德兴虽犯下与之类似的罪名,但均获从轻处理;其他濠州从军勋贵也有犯罪降调者,但无一遭到诛杀。渡江后归附者得封侯,多依靠率领大股部众来降,少数如杨璟、傅友德是靠征战之功,而康茂才、朱亮祖、胡美等三人则两者兼备。康茂才是作为集庆路守将投降的,所部连家属数十万口;朱亮祖所部十分强悍,投降前多次重创红巾军;胡美所部则是陈友谅在江西全省的势力,部下于壬寅年发动南昌叛乱,红巾军损失惨重,朱元璋仍惮胡美而特宥之。至此,康茂才前已病卒,渡江后归附的三股最强势力的首领全部离世,江北归附者对旧部有影响的人物也只剩南雄侯赵庸一人。
总之,从洪武三年封赏勋贵到洪武二十三年诛戮胡党的二十年间,明初勋贵集团中的濠州从军者持续扩大着优势地位,未受任何触动,而归附者中带来大股部众且战功卓著的几位勋贵则遭消灭。
洪武二十年、二十一年,明朝发动两次大战,彻底击败了北元实力,勋贵集团的利用价值不复存在。洪武二十三年,胡党案爆发,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被杀。而陆聚、黄彬、郑遇春的结局,不见于《明太祖实录》,三人若非与李善长等同遭杀戮,即此前已死而遭追论,洪武二十三年已不在世。
此时,洪武三年所封勋贵大多已经死亡,勋贵的主体已是袭封的子侄和新封侯者。朱元璋公布追论已死的胡党分子,有胡美、顾时、陈德、华云龙之子、王志、杨璟、朱亮祖、梅思祖、金朝兴。钱谦益指出,其实还有邓愈之子、吴祯、俞通源、薛显、吴复。由此,胡党案牵连勋贵共二十二家,他们的子孙或遭屠灭,或受牵连。
其中,二十家来自洪武三年所封公侯,另外的吴复、金朝兴,恰恰是洪武三年曾遭压制、后来才得封侯的两位甲辰年指挥,而其他新封勋贵无一受到牵连。这次大屠杀的目标很明确,只是建国初期的老一辈勋贵及其子孙。
朱元璋与勋贵集团之间,并非一贯的对抗、打击关系。在君权极端膨胀的背景下,朱元璋仍然长期扶植、利用、保留了与自己有密切私属关系的部分勋贵。于是有浓郁濠州与从军色彩的派系,与君主互相借重,一直构成明初勋贵集团的核心主体。明初卫所的兴衰,乃至君臣之间、文武之间的兵权分配等制度现象的演变,都是在这个派系背景下展开的。
由此可见朱元璋诛杀功臣的顺序,也非常有意思。朱元璋第一次诛杀功臣,是从廖永忠开始的。之后一路杀下去,基本上就是按照私人关系的远近了,关系越远,被杀得越早。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的濠州旧部,还继续扩大着优势地位。直到朱元璋这一朝终了,功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这个格局基本上也没怎么改变。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昭告天下,封赏开国功臣,其中六人被封为国公,二十八人被封为侯爵,还有两人被封为伯爵,这些人都被授予了免死铁券。然而,仅仅过了五年,朱元璋就对开国功臣举起了屠刀,将可以免去死罪的德庆侯廖永忠打死!
廖永忠是何许人也?据史料记载,廖永忠是安徽巢湖人,他的兄长名叫廖永安,兄弟俩在元朝末年也拉起了一支队伍,盘踞在巢湖中,“屯湖中水寨”。此时,朱元璋刚刚起兵不久,正想渡江攻取金陵,但却没有水军。就在这个时候,廖永忠兄弟率领水军,归顺了朱元璋。
在廖永忠兄弟的支持下,朱元璋这才得以渡江,攻取金陵,获得发展的空间。廖家兄弟作战勇猛,“拔采石、太平,擒陈野先,破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定集庆,克镇江、常州、池州,讨江阴海寇,皆有功”。不过后来,廖永安被张士诚捉住,但他并不屈服,最后死在苏州。
再说廖永忠,他跟随朱元璋参加鄱阳湖之战,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接着又亲自率领六只战船冲入敌阵,左右冲杀,“敌惊为神”。接着,廖永忠又大战泾江口,射死陈友谅。
在平定陈友谅的势力后,朱元璋亲笔写下“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字牌,送给廖永忠。在灭掉张士诚后,廖永忠被封为征南副将军,率领水军讨伐方国珍、陈友定,先后攻取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洪武三年,廖永忠因战功被封为德庆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其实在此之前,廖永忠还帮过朱元璋一个大忙,除掉了小明王韩林儿。朱元璋在元朝末年,也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名义上隶属于小明王的。可是后来小明王战败,被朱元璋接到了滁州。之后,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接小明王,然而在过长江的时候,廖永忠命人将船凿琛,将小明王活活淹死。
按理说,廖永忠是帮了朱元璋的大忙,可没想到朱元璋却归咎于廖永忠。到后来封赏功臣的时候,按照廖永忠的资历、战功,完全是可以封国公的。朱元璋却这样解释道:“永忠战鄱阳时,忘躯拒敌,可谓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朱元璋说“傅一廖二”,为什么廖永忠排在傅友德之后?
明朝开国名将中,这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 因为他不是和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而是长期为朱元璋的敌人工作。 但是,他始终凭借辉煌的战功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名将,功封鄂国公,封太子太师。
他叫傅友德。
傅友德是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世代务农。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大军从这里起起伏伏,风起云涌。 傅德初投靠刘福通的红巾军,后成为徐寿辉部明玉珍的手下。 由于没有被重用,傅云德很快来到武昌投奔陈友良。 但是,在陈友谅那里还没有武地。
1360年,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即位称帝,国号为“大汉”。 傅友德对陈友谅的行为不满,想去。
次年夏天,朱元璋率部攻击陈友谅。 傅友德早就听说朱元璋的名字了,大喜过望。 “终于找到了真正的主人! ”。 带领朱元璋投降。 朱元璋立即被任命为大将,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
是金子,总是发光。 在朱元璋手下,傅友德大放异彩。 他沉默寡言,作战非常勇敢,总是以身作则,以“创,但战益力”,为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被提拔为江淮行省参知政事。
之后,傅友德又参加了北伐之战。 作为前锋,傅友德赫赫有名,势如破竹,前无古人的元朝军队闻风丧胆。
1370年,朱元璋大力封功臣。 傅德封于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又被授予免死铁票,子孙世袭。
普通人的话,足够在功劳簿上大睡一觉了。 但是傅友德,他继续在前线冲锋,为大明帝国开拓领土。
他西伐巴蜀、北征沙漠、南平云贵,几乎参与了明朝立国后的所有重大战役。 他北征沙漠时七战七胜,创造了传奇战功。 他只用了一百多天就征服了贵州、云南。 特别是平定西蜀一战,干净、爽快。 捷克报纸报道,朱元璋大悦曾写过《平西蜀文》,说过“论将功,傅一廖次”,说傅友德功劳第一,廖永忠都要位居第二。
1384年,朱元璋论功行奖,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食禄为三千石,再次颁发免死铁票。
免死铁票,也就是所谓的“免死金牌”。 如果免死铁票所有者犯了死罪,将被赦免。 朱元璋这样做,表示了对功臣的奖赏。 傅友德两次获得免死金牌,充分看到了他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朱元璋把女儿嫁给傅友德的儿子,让孙子娶傅友德的小女儿笼络傅友德。但是,之后的事实证明,免死铁票没有卵用。 李善长、冯胜、陆仲亨、费集、赵庸等获得无死铁票的功臣,最后被朱元璋杀害。 所以,这不是免死金牌。 很明显是赐人死亡金牌啊。
1393年,朱元璋制造了“蓝玉案”,开国名将凉国公蓝玉因谋反罪被杀,剥去实草传到各地。 被牵连死亡的人达到了1万5千多人。
傅友德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蓝玉事件”,但与蓝玉的关系很好,也被朱元璋所左右。 对此,傅友德自然知道腹明。
有一次,朱元璋举行宴会,请文武百官吃饭。 他看到门口的护卫没有按规定戴剑囊,很生气,但没有当场发作。 这样的护卫不是别人,所以是傅友德的次子傅詹。
宴会上,朱元璋把这件事告诉了傅友德。 傅友德立即站出来认罪。 朱元璋也不好说什么了。 本来这件事结束了,但宴会结束时,朱元璋发现傅友德什么也没吃,勃然大怒:“蔬菜都吃不完。” 因为皇帝给大臣的饭,大臣要感恩吃。 否则就是“不敬”。
朱元璋谴责傅友德为“大不敬”,要求邀请次子傅进宫。 傅友德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
不久,傅友德回到宫中,大家都吓了一跳。 傅友德浑身是血,手里提着头,所以是傅让头。
朱元璋一生都在看着腥风血雨,看到这种情景也相当惊讶。 他问傅友德:“为什么突然要容忍别人呢? ”
傅友德说:“但是,欲吾父子会倾听的! ”。 你不是在追求我们母子的生命吗? 给你了。
于是,更意外的一幕发生了。 看到傅友德从袖子里掏出匕首,自杀了。
朱元璋怒不可遏,他知道这是傅友德为了反抗自己而死的。 “你臣必死,臣必死”,但你臣不死,臣不死! 他立即将傅家所有的男女分发到辽东、云南,表示对傅友德的惩罚。
小明王韩林儿是谁的后代
本文2023-11-09 07:14:5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