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书法家100名名单
国家一级书法家100名名单如下:
田英章,焦永堂,臧科,杨宏敏,吴前琪,左太行,苗再新,李永刚,张志刚, 张瑞敏, 卢汝福,陈远鸣,刘玉鼎,崔振杰,张海龙。
张家振,国家一级书法家, 1949年6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十岁开始练习书法,至今已有50余年。现为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书法研究院会员、广东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曾两次赴海外办展。
胡隆基,字治邦,号墨人居士,教授、中国著名一级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华书法研究会研究员。
196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出身书香门第,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国际金奖,作品和书籍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本人也被收入《世界名人大辞典》(中国部)和《名家辞海》。现任中华书法进修学院顾问、河南墨人书画院院长、教授。
马子明,男,1958年1月出生,大专文化,大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咨询中心主任;现任大同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青年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西大同大学书法专业兼职教授;国家一级书法家。
曾获1997年山西省中青年书法作品展优秀奖、2000年新世纪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赛金奖、全国首届个体私营(民营)企业书法展二等奖、未名骏马闯艺坛全国书画大赛骏马金质奖等多项大奖。
书法作品分别被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环球诗书画学会、香港硬笔书法协会、比利时华夏书画研究院、菲律宾、台湾等世界书画家协会收藏。
历代书法家(秦汉)--李斯
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他不仅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而是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创新者。对汉字书法的发展起了先驱作用。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李斯同时也是秦著名书法家。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历代书法家(东晋)--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他的《兰亭序》书法遒媚劲健,端秀清新,纯出与自然。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代书法家(唐朝)--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世称欧阳率更。世人称他的字为“率更体”。虞世南说他 “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 》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贴》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
历代书法家(唐朝)--颜真卿
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东方朔画赞》《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等皆为其名作。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书墨迹。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元和初进士,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他生活在中堂时期,历穆、敬、文宗三朝,此时,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高成,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取得“颜筋柳骨”的历史论顶,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书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书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币,曰此购柳书。”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世称“颜筋柳骨”,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 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历代书法家(宋)--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我们看他的《花气诗》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请上座帖》“笔势飘动隽逸”更是稀世佳作。
历代书法家(宋)--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老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书法萧散简远,深得晋宋间人用笔之妙,常为土大大所仿效。 《椤严经旨要》卷,纸本,纵299厘米,正书,凡二接,经文计七十二行,行二十三至三十六字不等。《椤严经》唐般刺蜜帝译。十卷。王安石摘录其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从闻思修。此卷,于正书中间有行书,淡墨疾书,笔画清劲,虽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并无缭乱之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历代书法家(宋)--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 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作。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历代书法家(宋)--赵孟頫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赵氏楷书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历代书法家(明)--唐寅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俯,更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历代书法家(清)--邓石如
邓石如,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出生寒士之门,祖辈的“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以及骜岸不驯的性格对他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之功。20岁左右即开始了一生的游历生涯,浪迹江湖,到处寻师访友。他的一生,伴随着刻苦自励,倾注艺术的全部生活内容几乎就是“交游”二字。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这完全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遥”人生。
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隶书则从长期浸*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比较而言,他的行草书不如篆隶功力深厚,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这里不再赘述。邓石如的篆刻艺术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留在古代篆刻里再和你一起探讨。
历代书法家(清)--吴昌硕
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揉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的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
历代书法家(近代)--李叔同
李叔同,弘一大师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笔名和别号甚多,达250多个。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是我国著名的书画篆刻家、音乐家、戏剧家、教育家、诗人、学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二十世纪中国十大书画家之一,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其把诸多科门类集归一身,登峰造极,在中国五千 年的历史长河中是空前绝后的,并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是中国绚丽至 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更是一位旷世奇才,享誉世界。
李叔同自幼聪颖过人,五岁时丧父,从其母王氏习诵名诗格言。十岁时始读经史诸籍,后从 唐静岩、赵幼梅学诗词、书画 和篆刻。
李叔同先生的书法早已享誉近代中国书坛,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的一幅 字为无尚荣耀。李叔同书法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出家前,第二时期出家后
比较著名的画家名人有毕加索、梵高、达·芬奇、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昌硕、黄宾虹、蒋兆和、李可染、傅抱石等。
毕加索: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全名: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诺·玛丽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鲁伊斯·毕加索)。
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 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九十二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 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 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 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 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 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89年创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梵高的十大著名画作:
《星月夜》、《向日葵》、《鸢尾花》、《乌鸦群飞的麦田》、《罗纳河上的星空》、《夜晚露天咖啡座》、《夜间咖啡馆》、《吃马铃薯的人》、《加歇医生》、《凡高在阿尔丁卧室》。
达·芬奇: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享年67岁),意大利学者、艺术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达·芬奇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逝。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男,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干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着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1983年),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因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影响巨大,又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他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开创泼墨与泼彩,发展了中国画新的艺术风格。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他是中国画史上少见的最具全方位的画家。由于其技法独到,创立了名闻尔的大风堂画派,俗称“大千画派”。
吴昌硕: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等,汉族,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吴昌硕个人生平: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8月1日,生干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一个读书人家。幼时随父读书,后就学于邻村私塾。10余岁时喜刻印章,其父加以指点,初入门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全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21岁时回到家乡务农。耕作之余,苦读不辍。同时钻研篆刻书法。
同治四年(1865)吴昌硕中秀才,曾任江苏省安东县(今涟水县)知具,仅一月即去,自刻“一月安东令”印记之。同治十一年(1872),他在安吉城内与吴兴施酒(季仙)结婚,浙江归安具(今属吴兴具)募湖镇人。结婚后不久,为了谋生,也为了寻师访友,求艺术上的深造,他时常远离乡井经年不归。光绪八年(1882),他才把家眷接到苏州定居,后来又移居上海,来往于江、浙、沪之间,阅历代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
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声名大振,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季,与篆刻家叶为铭、丁二、吴金培、王等人聚于杭州西湖人倚楼,探讨篆刻治印艺术,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艺名益扬。七十岁后又暑大聋。中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家,是当时公认的上海画坛、印坛领袖,名满天下。
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 原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号予向。安徽歙县人。自幼酷嗜丹青,曾从陈崇光、郑珊等学画。1908年起在沪京等地从事书画编辑、鉴定和教学。1948年来杭,应聘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后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所所长、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荣获华东行政委员会所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黄宾虹特擅山水。初从明人入手,继攻宋代马、夏、二米与元四家,又上溯五代之荆、关、董、巨,下取清代之程邃、髡残,兼综并蓄,旁收博采,尽窥古人之深心。平生又喜游历,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实地写生,积稿盈万。故其画融会古今,穷极变化,自成浑厚华滋之独特面貌。用笔融入篆籀之意,凝重高古,刚健婀娜;又精墨法,好用破墨、积墨、宿墨;其章法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繁而不闷,疏而不空,尤善以"黑、密、厚、重"之繁体抒写山川浑然之气趣。间作花鸟虫鱼,妍雅清逸,别有水流花开之妙。黄宾虹学养渊博,著述宏富,出版有《黄宾虹美术文集》等,另有《黄宾虹画集》等多种画册行世。黄宾虹是现代中国画坛的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蒋兆和学贯中西的代表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大师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
蒋兆和是“五四”运动以来极具变革思想的艺术家之一,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为徐悲鸿写实主义绘画体系的重要人物。在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下,他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造型手段于一体,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由此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中国的水墨人物画由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迹化转换为表现人生、人性,表达人文关怀,呼唤仁爱精神的载体。蒋兆和在水墨人物画领域中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
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 江苏徐州人。早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从林风眠、克罗多学油画。1937年进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创作抗日救亡宣传画。1943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职。李可染积极从事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主张"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既取法前代范宽、李唐、龚贤及黄宾虹等大师,又适当吸收西方绘画技法,而更重实地写生。他认为山水画创作是"为祖国河山立传",多年来行程十数万里,走遍大江南北,饱游饫看,深入探求自然山川之奥妙。其山水画浑厚凝重,深沉茂密,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独创性。所作写意人物与牛,形象生动,笔墨简劲,富于生活情趣。有《李可染书画全集》、《李可染论艺术》等行世。李可染是当代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喻,家境贫寒,幼时在邻居裱画店里接触到清代大画家石涛的作品。在当时山水画盛行的是“四王”画风,傅抱石却偏爱石涛的画,并且受石涛绘画理论的影响,所以18岁时改名抱石。此外研习梅清、程邃等的画法。1933年在徐悲鸿的帮助下到日本留学,吸收横山大观、竹内栖风、小杉放庵等日本画家的画法。抗战时期,傅抱石到了重庆,在蜀地写生作画,形成散锋笔法和抱石皴,个人面貌初见端倪。建国后,傅抱石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1957年筹建江苏省国画院。1959年赴北京与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1960年3月,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长,9月率“江苏国画工作团”写生。可以说,在“新金陵画派”出现之前,傅抱石就已经在画坛享有声誉,他那时已56 岁,个人风格渐趋成熟。以《茅山雄姿》、《山阴道上》为其代表作品。
油画的简介:
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后经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 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后人因扬·凡·艾克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誉其为“油画之父”。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逐渐生活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丽莎》表现的一个普通妇女并广为流传。油画是欧洲人发明的。约在公元10世纪时就有了油画的形式,经过各方面的改进,终于在公元15世纪形成了油画艺术。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厚纸和墙壁上绘制而成的图画。
油画由于其自身的三大特点:色彩丰富,表现力强,最善于再现周围世界的真实;颜料覆盖力强,便于修改,作画自由;色彩稳定,不易霉变,可长期保存等,而成为绘画艺术中一个最重要的画种,在全世界普遍流行。许多世界画库中重要的、著名的绘画题材都是用油画来表现的。油画的颜料是用油来溶和颜料制成的。油画常用的油有:亚麻仁油、松节油、上光油等。油画笔一般都是猪鬃扁笔,较硬。制作油画还需要用到油画刀、油画布或油画纸板。画布一般要求不吸油和不渗透颜色,这些都可以自制。
油画的基本技法可分为两大类型:单层画法和多层画法。单层画法是直接调好颜色完成作画,其最大特点是色彩新鲜明朗,笔调流畅。多层画法是一层层地复加色彩,可以很好地表现物体的质感或空间感,色彩丰富而又含蓄。
谈到油画,不能不提及14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一些最出色的画家如达·芬奇、桑特洛·波提切利、米开朗基罗·波纳罗提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一些著名油画如《蒙娜丽莎》(达·芬奇)、《春》(波提切利作)、《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作)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
油画的特点:
油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越性:
绘画中的各类造型因素色彩、明暗、线条等等都可以获得综合的、充分的运用。油画可以极度具体地、细致地表现工具的全部造型和视觉的特征——即再现对象在具体的时间、空间里的光色关系、明暗层次、形体结构、空间感和质量感,使画面形象达到非常真切的地步。油画颜色干透后,十分坚固,不易损坏,可以长期保存。韩默藏画在我国展出时,其中有鲁本斯、伦勃朗的原作,虽然已经历了数个世纪,仍色泽夺目,恰似新画一般。画面丰富、厚重、沉着和有光泽感。画面总的效果来看,如果说水彩画给人以通明、轻快、流畅的感觉,水粉画给人以鲜艳、柔润、浑厚的感觉,那么油画的特点是丰富、厚重、沉着和有光泽感。由油画的色彩、笔触和色层厚薄相间所构成的油画画肌显示出油画独特的质地感、质地美,并且十分丰富多变。
水墨画简介:
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指用水和墨所作之画。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有独到的艺术效果。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水墨画的艺术特征:
水墨画是中国汉族特色较强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借助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毛笔、宣纸和墨),表现具有意象和意境的绘画。其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工具材料上来说,水墨画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
具体地说就是将水、墨和宣纸的属性特征很好地体现出来,如水墨相调,出现干湿浓淡的层次;再有水墨和宣纸相融,产生溵湿渗透的特殊效果。
二水墨画表现特征,由于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即意象。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
赵伟, 世界名家、一代宗师,龙形山水画创始人,龙形山水画派创始人,回圆格发明人,六吉定位风水法创始人、六吉派风水创始人、(赵派风水创始人)、专业题写企业文化第一人、中国艺坛五岳之一,著名中国画大家、艺术思想家、书法家、发明家、见证家、诗人、书画艺术评论家、艺术签名设计家、易学大家、特级书画师。1971年生于“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江苏省徐州沛县,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会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特聘书画师,《中国名家艺术》精品集艺术顾问,《中国艺坛五岳》精品集艺术顾问,《中国风格·时代丹青》精品集艺术顾问,《中国书画传奇人物》精品集艺术顾问等。CCTV—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邀请赵伟先生到中央电视台演播室高端访谈,2015年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了2015联合国中华文化交流大会,曾经受到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亲切接见。
赵伟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精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以楷、行、草见长,书画创作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从1992年开始研究龙形山水画,在绘画艺术上主张“立足传统,科学创造新文化”为目标宗旨;采用了中国龙文化和山水文化的融合,在技法上创造出“龙形山水”的画法;在理论上提出“画山水构图时好像龙的身形,体现了山水画的形式美”等新的美学思想,创造了“龙形山水画”。“龙形山水画”以它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构图方法,表现大好河山的秀逸之美或雄壮之美,也传达出“龙形山水画”美学的核心思想,使传统山水的构图,用好像龙形的方法表现,创立了“龙形山水”的体系。其举世首创的“龙形山水画”和“龙形山水画派”,开一代画风,古今中外皆无。“龙形山水画”的创造,填补了山水画的空白,发展了绘画的构图和技法。“龙形山水画”的画法,在画坛上独树一帜,被誉为“赵家山水”。此创举受到了画坛的瞩目和推崇,由于创造了“龙形山水画”震惊画坛,而一举成名。
赵伟先生在参加国内或国际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银奖。历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900余件,被多家单位和私人收藏。在从事科研和书画教学中,曾获得科技成果奖和国家专利数十项,并多次受到政府的表彰。现已著书20余部,其中有“赵伟回圆格硬笔书法教程”系列教材,有部分书画作品收录《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中国收藏博览》、《中国书画家志》、《中国名家艺术》、《中国艺坛五岳》、《中国风格·时代丹青》、《中外画刊》、《中国书画传奇人物》等书画集,个人业绩被载入《2007年度中国时代人物》、《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世界艺术通史》、《世界美术家大辞典》等60余部大型典籍。并被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当代中国书画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世界艺术大使”“联合国中华文化传播大使”等荣誉称号。当选为“2007年度中国时代人物”、“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和“世纪德艺双馨艺术家”。30余年来,本人画品注重笔墨,强调造型,所绘山河秀美,气势磅礴,突显山水画的精神风貌。
赵伟先生创造的“龙形山水画”一是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二是增添了中国山水画中新的境界,新的光彩;三是在山水画中充分体现了它的独特样式和新的美学思想。“龙形山水画”它是独特的艺术创造,不是重复古人或现代人的艺术作品,表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形式和中国龙的精神,它具有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从而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赵伟先生创造的“龙形山水画”它符合绘画艺术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意识,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感。“龙形山水画”一是绘出了自然之美;二是表现了时代精神;三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美,它是人类美术史上从来没有的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赵伟先生创造的“龙形山水画”是在中国画中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山水文化。它被赋予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腾飞,山河的壮丽,社会的和谐,人们生活的幸福。
赵伟先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贡献,一是“龙形山水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描绘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二是因为创造了古今中外皆无的“龙形山水”的样式;三是填补了中国画的空白,它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新品种。由于他发明创造了“龙形山水画”和“龙形山水画派”对画坛的影响和贡献,他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从此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又一个高峰。所以说“龙形山水画”的发明创造,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著名画家、龙形山水画创始人,易学大家,六吉定位风水法创始人赵伟先生,现有部分书画作品收录《中国书法家作品选集》、《中国收藏博览》、《中国书画家志》、《中国名家艺术》、《中国艺坛五岳》、《中国风格·时代丹青》、《中外画刊》、《中国书画传奇人物》等书画集,个人业绩被载入《2007年度中国时代人物》、《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世界艺术通史》、《世界美术家大辞典》等80余部大型典籍。
赵伟, 世界名家、一代宗师,龙形山水画创始人,龙形山水画派创始人,回圆格发明人,六吉定位风水法创始人、中国艺坛五岳之一,著名中国画大家、书法家、发明家、见证家、诗人、书画艺术评论家、艺术签名设计家、易学大家、特级书画师。现已著书有《赵伟回圆格硬笔书法教程》系列教材,《龙形山水画作品集》、《龙形山水画技法》、《教你画龙形山水》、《赵伟山水画作品集》、《赵伟书法作品集》、《赵伟硬笔书法选集》、《赵伟骏马作品选》、《赵伟花鸟画作品集》、《赵伟书画作品评论集》、《龙形山水画与家居装饰风水》、《六吉定位风水法》、《六吉定位化煞三步法》、《龙形山水画六吉定位调理房地产风水与营销》、《龙形山水画六吉定位调理家居风水》、《人生年份生旺住宅查询法》等60余部。
世界著名画家、龙形山水画创始人赵伟,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精通山水、花鸟、人物。书法以楷、行、草见长。他从1992年开始研究龙形山水画,采用了中国龙文化、山水文化的融合,在技法上创造出“龙形山水”的画法;在理论上提出“画山水构图时好像龙的身形,体现了山水画的形式美”等新的美学思想,创造了“龙形山水画”。他举世首创的“龙形山水画”,开一代画风,填补了中国画的空白,发展了绘画的构图和技法,在画坛上独树一帜,此创举受到了画坛的瞩目和推崇。他发明创造的“龙形山水画”为中国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美,他是一种新的文化。赵伟的龙形山水画艺术作品,其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等,现已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收藏家的欢迎。
赵伟,著名画家、龙形山水画创始人、六吉定位风水法创始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精通山水、花鸟和人物。书法以楷、行、草见长。数十年来,笔耕不辍,精心研究历代名家大师绘画作品和多种画谱,在书画创作上,发明创造了“龙形山水画”艺术,在画坛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国家一级书法家100名名单
本文2023-11-09 06:31: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