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师帮忙取!李姓,男孩。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请大师帮忙取!李姓,男孩。,第1张

公历:2008年3月6日(星期四)15点

农历:戊子年正月廿九日申时

春节:2月7日

节前:丁亥年

节后:戊子年

八字:戊子 乙卯 乙巳 甲申

五行:土水 木木 木火 木金

方位:中北 东东 东南 东西

生肖:鼠

孩子五行木旺;日主天干为木,生于春季;必须有火助,但忌土太多。五行讲究平衡,以不偏不缺为佳,李字属火,孩子属木金,八字喜火,火是孩子的喜神,孩子八字过硬。孩子是春天的木,春天的木,还带有剩余的寒气,如果遇到火来温暖,才能避免盘屈弯曲的祸患,如果是遇到水来滋润,就会觉得有舒畅的美妙,但如果水太多树木就会潮湿腐烂,水太少树木就会枯毁,因此,必须水火都适度才好,至于如果土太多了,就会损耗树的内力,也是值得忧虑的,如果土比较稀薄,那么树木就会繁荣茂盛,如果这时的木遇到金,就会变得坚硬,遇到火也没有大的伤害,假若木已经得强壮了,遇到金也不怕,一样生长,由于李字属火,所以宜补金水。

姓名:李保成

  笔画分别是:7(火) 9(水) 7(金)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8(金) 16(土) 16(土) 23(火) 8(金)

  总评数理得分:94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8(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 (半吉)

人格数理 16(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厚重)厚重载德,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吉)

待人和蔼易处,在外人缘相当好,受人拜托之事能够尽力去帮助,意志格相生时,必能得到发展的运程,即使是薪水阶层,亦能平步青云,财运或大运受克则减福。

地格数理 16(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厚重)厚重载德,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吉)

总格数理 23(火)[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壮丽)旭日东升,壮丽壮观,权威旺盛,功名荣达。 (吉)

外格数理 8(金)[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 (半吉)

天、人、地三才 8 6 6(金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吉)

  1、总论:一生平安平稳之配置,比较适合一些轻松的工作,早年平顺中小有发展。在扩展事业时,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2、性格:比较要强、不服输,有远大的理想。外表和蔼安详,给人一种易处的感觉。总体经济能力不错,如能抓住时机可以富贵。要注意从小事做起,防止眼高手低之缺点,抓机良机,定能成功。

  3、意志:意志坚定,做事稳扎稳打,要防耐心不足,虎头蛇尾的倾向。

  4、事业:比较适于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性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较平稳。

  5、家庭:家庭比较圆满,父妻双方个性比较强,要注意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要争吵。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夫妻和睦;女嫁才华温良之夫,婚后家庭美满。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有责任感,长大后能孝顺父母,并得社会上的好评。

  8、社交:人缘很好,举止谦恭有礼,待人有诚意,但有时不得要领而尴尬。

  9、精神:上进心强,求知欲高,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但在失利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不满现实。

  10、财运:财运较稳定,收入平稳长久。应多节俭,减少意外损失。

  11、健康:健康长寿,注意胃肠及肾、膀胱等症。

  12、老运:晚景比较勤快、平安,也不要企求有过多的收获,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人格与外格(六八)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性温和而有勇气,忍耐力强,临大难也不动声色,外表显得沉默、朴实,不惜生命。数不吉者,易患胃腹之疾。 (半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16 暗示性格为:

其表面温和,内心刚毅,外表厚道,能得相当成功,而享受家庭幸福,富有侠义同情心。也要注意人生漂浮不定,常有磨难而不能平静。

人格与天格搭配(六八)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六六)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3、13、16、21、23、31、33、41等首领诱导之数(智仁勇德全备,能领导众人)。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

地格数有 5、6、11、13、15、16、24、32、35,如果是女性,则德行优良,助夫爱子。

-----

姓名:李奂孜

  笔画分别是:7(火) 9(水) 7(金)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8(金) 16(土) 16(土) 23(火) 8(金)

  总评数理得分:94 分 (吉)

-----

姓名:李施汝

  笔画分别是:7(火) 9(金) 7(水)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8(金) 16(土) 16(土) 23(火) 8(金)

  总评数理得分:94 分 (吉)

-----

姓名:李思宏

  笔画分别是:7(火) 9(金) 7(水)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8(金) 16(土) 16(土) 23(火) 8(金)

  总评数理得分:94 分 (吉)

-----

姓名:李思翰

  笔画分别是:7(火) 9(金) 16(水)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8(金) 16(土) 25(土) 32(木) 17(金)

  总评数理得分:93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8(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 (半吉)

人格数理 16(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厚重)厚重载德,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吉)

待人和蔼易处,在外人缘相当好,受人拜托之事能够尽力去帮助,意志格相生时,必能得到发展的运程,即使是薪水阶层,亦能平步青云,财运或大运受克则减福。

地格数理 25(土)[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荣俊)资性英敏,才能奇特,克服傲慢,尚可成功。 (半吉)

总格数理 32(木)[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宝马金鞍)侥幸多望,贵人得助,财帛如裕,繁荣至上。 (吉)

外格数理 17(金)[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天、人、地三才 8 6 5(金土土)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获得意外成功发展,有名利双收的运气,基础稳固,平静安康,免于种种灾祸,可得幸福长寿。(吉)

  1、总论:一生平安平稳之配置,比较适合一些轻松的工作,早年平顺中小有发展。在扩展事业时,要注意注意量力而行,精打细算。

  2、性格:比较要强、不服输,有远大的理想。外表和蔼安详,给人一种易处的感觉。总体经济能力不错,如能抓住时机可以富贵。要注意从小事做起,防止眼高手低之缺点,抓机良机,定能成功。

  3、意志:意志坚定,做事稳扎稳打,要防耐心不足,虎头蛇尾的倾向。

  4、事业:比较适于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性工作,生活和工作比较平稳。

  5、家庭:家庭比较圆满,父妻双方个性比较强,要注意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不要争吵。

  6、婚姻:男娶贤淑持家之妻,婚后夫妻和睦;女嫁才华温良之夫,婚后家庭美满。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有责任感,长大后能孝顺父母,并得社会上的好评。

  8、社交:人缘很好,举止谦恭有礼,待人有诚意,但有时不得要领而尴尬。

  9、精神:上进心强,求知欲高,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但在失利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不满现实。

  10、财运:财运较稳定,收入平稳长久。应多节俭,减少意外损失。

  11、健康:健康长寿,注意胃肠及肾、膀胱等症。

  12、老运:晚景比较勤快、平安,也不要企求有过多的收获,注意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人格与外格(六七)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温厚老实,往往为人打抱不平,舍己成仁而自己吃亏。其反面是缺乏进取心。易生胃腹之疾。数吉者可望平安。 (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16 暗示性格为:

其表面温和,内心刚毅,外表厚道,能得相当成功,而享受家庭幸福,富有侠义同情心。也要注意人生漂浮不定,常有磨难而不能平静。

人格与天格搭配(六八)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六五)暗示基础运:

性格稳重,成功迟缓,总体能够成功幸福。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3、13、16、21、23、31、33、41等首领诱导之数(智仁勇德全备,能领导众人)。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

-----

姓名:李明睿

  笔画分别是:7(火) 8(水) 16(金)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8(金) 15(土) 24(火) 31(木) 17(金)

  总评数理得分:91 分 (吉)

 详细解说如下:

天格数理 8(金)[又称先格,是祖先留下来的,对人生影响不大],暗示:

(八卦之数)八卦之数,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无穷无尽。 (半吉)

人格数理 15(土)[又称主格,是姓名的中心点,主管人一生命运],暗示:

(福寿)福寿圆满,富贵荣誉,涵养雅量,德高望重。 (吉)

性情温和,表面斯文,对部属宽厚雅量,能受到尊敬与欢迎,此格适合公职人员或薪水阶层者,若想经商应从事小资本之行业,为难成大事之数,但精神生活较佳。

地格数理 24(火)[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暗示:

(掘藏得金)家门余庆,金钱丰盈,白手成家,财源广进。 (吉)

总格数理 31(木)[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暗示:

(春日花开)智勇得志,博得名利,统领众人,繁荣富贵。 (吉)

外格数理 17(金)[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暗示:

(刚强)权威刚强,突破万难,如能容忍,必获成功。 (半吉)

天、人、地三才 8 5 4(金土火)暗示健康、生活是否顺利为:

  可得意外成功发展,名利双收,境遇稳固,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半吉)

  1、总论:表面似乎安定,其实运限不佳,但能平稳。自己创业时有眼高手低的倾向,不耐吃苦烦重的工作,容易放弃好机会,天运五行属火时,中年可成功,

  2、性格:性情温和有礼,严守社会秩序、公共道德,好施要领且好面子,但意志较弱,缺乏决断力,工作态度很认真,但不耐太繁重的工作,成功是有限的。

  3、意志:意志坚定,稳定中求发展,忍耐亦佳,处事不易冲动,考虑较为周祥。

  4、事业:如为薪水阶级或从事稳定收入的小资本生意,可平安发展,投资较大或投机生意都不合适。

  5、家庭:注意妻子与长辈不和,夫妻注意不要争吵,否则容易产生矛盾。

  6、婚姻:男娶懦弱寡和之妻,婚后大致圆满幸福;女嫁多才温厚之夫,婚后家庭生活甜蜜。

  7、子女:女孩多于男孩,聪明而性稍顽固,长大在社会上会有成就。

  8、社交:为人忠厚老实,做人处事很守原则,做事不够积极,缺乏果断力,容易受人拖累。

  9、精神:表面似乎平安无事,但凡事少成,不愿表现自己内心问题。

  10、财运:财运一般,有小财利时应该满足,守则安,动则凶。

  11、健康:要注意心血管疾病。

  12、老运:一生比较勤劳,晚景尝可平安,注意精神上要开朗。

人格与外格(五七)搭配,暗示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事业等信息为:

不轻易妥协,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在以后的行动中依然如故,无法改变。活动力强。能和气从事者,可获得大发展。 (大吉)

 更多信息:

人格数理 15 暗示性格为:

心多洗练,容易亲近,温和沉着,有雅量,对人有同情心,荣誉心强。属于能享受家庭幸福的命运。其内心有刚毅心肠,却不显于外表。有易亲近的一面,又有易疏冷的缺点,其嫉妒心稍强。

人格与天格搭配(五八)暗示成功运:

成功顺利,能平安达到目的。 (上)

人格与地格搭配(五四)暗示基础运:

安定、能避开灾祸,能获得意外进展。 (上)

人格或地格中有15、16、23、24、32、33、41、42等财运诱导之数(多钱财,富贵)。

地格数有 5、6、11、13、15、16、24、32、35,如果是女性,则德行优良,助夫爱子。

正史记载李建成的有五个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玄武门政变之后全部被处死

以下是上的介绍

李建成

(589~626)

唐高祖李渊长子。小字毗沙门。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起兵反隋,密召他与其弟李元吉至太原援助。授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侑为恭帝,改元义宁。恭帝封李渊为唐王,封建成为唐王世子,开府置官属。义宁二年(618),李渊即位,立建成为皇太子。李建成为人豁达宽厚,喜好饮酒、女色、打猎,长期在京辅佐李渊确立唐初大政。

建成他虽为太子,而其弟秦王李世民功绩卓著,人心所归。他清平刘黑闼的反叛,以求立功树威。相传又与其弟李元吉合谋,加毒于世民酒中,世民未死。但历史上对李世民中毒一案颇有争议,因为当时太子与秦王争斗激烈,并无理由在自己的东宫下酒毒害惹人非议。有一说法,李世民中毒与当时他参加编著史书有关。

世民于武德九年(626)六月,告建成、元吉*乱后宫之罪,翌日李渊召二子入宫,同众大臣审核,至玄武门,建成被世民所杀,时年三十六岁。元吉为尉迟敬德所杀。建成长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隐太子”。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越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719%。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第一个来源:源于嬴姓

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因此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人(今河南淮阳),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部)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第二个来源:他族改姓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十三世纪以后又有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在与汉、维吾尔、蒙古族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族,又称“回回”。回族散布面广,主要与汉族杂居,以西北地区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安徽、辽宁、北京等省、市分布较多,约有七百三十万人。李氏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较高,有些直接来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来中国后留居梓州(今四川三台)。

第三个来源:他姓改李氏

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回族

回族中的李氏,主要源自赐姓。

据《中国历代回教名贤事略》中记载:唐朝时的“李光颜,本阿跌失,敕勒十五部落之一也。因世有武功,赐以国姓荣之。”

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条证据: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越为1亿,其中中国大陆有李姓92074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719%。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第一个来源:源于嬴姓

源于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后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属于以官职名为氏。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概括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因此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人(今河南淮阳),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部)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第二个来源:他族改姓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十三世纪以后又有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在与汉、维吾尔、蒙古族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族,又称“回回”。回族散布面广,主要与汉族杂居,以西北地区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安徽、辽宁、北京等省、市分布较多,约有七百三十万人。李氏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较高,有些直接来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来中国后留居梓州(今四川三台)。

第三个来源:他姓改李氏

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苗族

苗族居住在南方,半数以上在贵州,其余分布于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与其他兄弟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约有五百一十万人。李氏在苗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黔西威宁地区的苗族中为大姓之一。汉姓为“李”、苗姓为“孟恩路”,这是他们实行“子父连名制”的一种特殊写法。苗族中的李氏,有些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有的已与李氏的原义无关。例如,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民起义中有个起义军将领叫李洪基,但他并不姓李,“李”系他的苗语名字“拟”的讹写,而“拟”在苗语中意为水牯牛,“洪基”为“弯角”之意,故“李洪基”即“弯角水牯牛”。据有关学者考证,清朝官府在登记户籍册时,用同音的汉姓代替男性户主的苗名,因而形成了苗族汉姓。苗族中的一些李氏,就是这样产生的。

(2)壮族

壮族系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成,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约有一千三百四十万人,其90%以上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部分居住在云南、广东等省。李氏在壮族中人数较多,曾出过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如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开芳、李锦贵、李文彩等,均为壮族李氏人。

(3)瑶族

瑶族主要由古代“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成。约有一百四十五万人,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五省区的山区,其中广西瑶族人数约占总数的70%强。李氏为瑶族主要姓氏之一,在瑶族原有十二姓中居于第五位。瑶族李氏根据血缘远近,分有若干“房”;各房都有称呼,辈分称谓有“本头”、“巴比”、“九古”等。瑶族李氏具有反抗封建压迫的精神,清朝有广东八排瑶民反清首领李英,还:有湖南瑶民起义首领李元发。

(4)白族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并散居于云南省碧江、元江、昆明、昭通及贵州省毕节等地,1982年统计约有一百十三万余人。唐朝史学家杜佑,曾任岭南节度使,熟悉南方少数民族情况,他所撰写的《通典》中记载有白族的姓氏:“其地有数十部落……有数十姓,以杨、李、赵、董为名家,各据山川,不相役属。”从中可以看出李氏是白族中的大姓,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再往前追溯,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在赐给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以张姓时,又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这又说明一千七百多年前云南白族已有李氏。三国以后,有不少李氏汉人徙居云南,久而久之,与白族融合在了一起,如唐朝贞观年间的“西洱河蛮”中的杨、李、赵等姓,都自称本来是汉人。难怪有人说云南的李氏不容易分清谁是汉族还是白族。在历史上,白族李氏曾涌现出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如宋朝大理国有大臣李紫琮,明朝有文学家、史学家李元阳,清朝有学者李倬云、李根云、李崇阶等。现在,李氏仍为白族四大姓之一。

(5)畲族

畲,意为烧榛种田,即在播种之前将田中的草木烧去,以灰作肥料。畲族因从事畲耕(即刀耕火种)而得名,他们自称“畲民”或“山客”,约有三十八万人,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省六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以福建、浙江两省为最多。他们通用汉语,主要从事农业,长期和汉族人民杂居,关系十分密切。福建霞浦县畲族族谱中记有“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盘、蓝、雷、钟、李有三百六十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为乡道官,由海来闽”,这说明唐朝末年福建有畲族李氏。元末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据说就是畲族人。

(6)犹太族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公元前十三世纪曾在巴勒斯坦居住,用希伯来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公元前十一世纪建立以色列王国,创犹太教。公元一至二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被赶出住地,其中散入欧洲的受到迫害屠杀,或与当地民族结合。犹太进入中国,约始于唐朝;有较多的人来中国,是在北宋中叶。北宋时进入中国的这一批犹太人,其先祖在公元前二世纪七十年代离开犹太本土,流徙到印度的孟买地区,在那里定居了一千一百多年之后,于十一世纪中叶或后叶,又循海道向东推进,到达了中国。他们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向皇帝殷勤致意,并进贡西洋布。皇帝接受了他们的贡品,同意他们“留遗汴梁”。于是,这一支犹太人就在开封定居下来,并分别取了汉人的姓。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犹太人散居于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等地,但人数最多是住在开封的犹太人。住在开封的这一支犹太人移民,以李氏为首,共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聂、金、张、左、白等十七姓,其中两李、两金、两张为“同姓不同家”。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在开封上市子东南(今河南开封南教经胡同)购置土地,建筑寺院,取“清者精一无二,真者正而无邪”之意定名为清真寺,通称礼拜寺,作为开封犹太人宗教活动的中心。这所寺院是中国历史上创建最早、保存时间最长、最为著名的中国犹太人的礼拜寺。到了明朝,开封犹太人进入鼎盛时期,教徒发展到五百余户,约四千余人。明崇祯皇帝十五年(公元1642年)9月明军掘黄河堤放水淹李自成起义军,使开封沦为泽国,开封犹太人逃亡各地,直到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重建开封城时,幸存的犹太人才随同汉、回民返回开封,后又在寺院旧址上重建了清真寺。清初,开封犹太人有李、艾、赵、张、高、金、石七大姓,李氏仍居首位。现在开封犹太人尚有四姓,仍有李氏,他们已完全接受了汉族文化。

(7)蒙古族

源于陈蒙古八旗李雅拉氏,原居于丹东岫岩奇风岭地区,后取其姓首字谐音汉字“李”为氏,隶属镶红旗蒙古。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奉命驻守岫岩奇风岭一带,今后裔散居于岫岩汤池、凤城赛马等地。

(8)回族

回族中的李氏,主要源自赐姓。

据《中国历代回教名贤事略》中记载:唐朝时的“李光颜,本阿跌失,敕勒十五部落之一也。因世有武功,赐以国姓荣之。”

五代十国前蜀的李舜弦(诗人)、李徇(文学家、药物学家)、李成三兄妹,本波斯人,其先于隋朝时来中国经商并定居,后封官入仕后赐给了李氏。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经宣武军节度使卢钧荐举入朝策试,并于次年被授进土及第的李颜升;唐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被封为怀化将军的李珂末均大食国人,其姓也是及第受封后的赐姓。唐朝时,门第森严,等级分明,姓氏族谱志书均是皇帝“颁诏册定”的,故“国姓”是不敢冒用的。

赐予回族的李氏,不仅唐朝有,明朝也有。如初以翻译外国文书后被升为锦衣卫指挥的哈只,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朝廷浩封时,因无中国名,故赐姓李(诚)。

此外,有个别的李氏则是源于改氏。《闽书方外志》中记载:明朝的李蛰,原本姓林,但祖上“性刚正不挠,为执政所嫌,从容毕命于福州”,其后便改氏“李”了。在清朝,内务府回回族人尼亚咱改氏为李,这也是回族李氏的又一支。

得姓始祖:李利贞。

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皋陶断案非常准确,从未出过差错,在当时名声很大。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木子即李树的果实)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记住“木子”的救命之恩,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氏的得姓始祖。

李氏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北、西北和东北地区。

第四个来源:虎图腾说

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著《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第五个来源:老姓说

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据当时人普通的称谓,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唐兰:《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古史辨》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

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条证据:

1李姓的名人故事

1、李白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

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李世民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与敌对战前,仅率领一名骑兵一起充当侦查工作。途经一处草原高地,因为太累与士兵一起睡着,被敌人发现,本来意欲围杀李世民。

此时突然有一条蛇追老鼠,奔到骑兵脸上,惊醒骑兵,才发现身边都是敌人,于是李世民与骑兵上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开弓,百发百中,终于逃出追击。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对尉迟恭说:“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马槊相随,即使有百万大军又奈我如何!”足见他对自己箭术的自信。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设天策府。李世民继位后在苑囿内狩猎,有一群野猪奔了出来。

李世民四箭射杀了四只,但还是有一头雄壮的公野猪冲到近前。吏部尚书唐俭慌忙下马,与之搏斗。

李世民拔剑砍死野猪,笑着对唐俭说,“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耶?何惧之甚!”原来唐俭曾任天策府长史。唐俭当即回答道:“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

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李世民觉得唐俭说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猎。3、李靖 李靖明察事件,善于见微而知著。

唐太宗要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唐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

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

此时,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迹,唐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

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至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乾谋反,事情败露后被杀,证明了李靖的预见准确无误。

4、李冰 关于李冰治水的传说,东汉以后不断有所增附,唐代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已建李冰祠。北宋开始流传所谓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治水等神话。

在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太平广记》有传,范成大指称冰擒神锁镇于伏龙观。南宋朱熹《朱子语类》说:“梓潼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

该书又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

1974年在都江堰市岷江(外江)发掘出一尊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雕刻的李冰石像。5、李广利 敦煌沙州附近有贰师泉,又名悬泉,泉水从石头中间涌出,出水量可以随着饮水人的多少而变化。

传说这个泉是当年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大宛的时候路过此山,人困马乏又没有水喝。贰师将军以手拍石,对天盟誓,又拔出佩剑刺向山体,山时间立即有一股泉水喷涌而出,解救了三军的干渴。

为纪念这件事,当地人将这个泉水命名为贰师泉。在20世纪初发现的敦煌遗书中,有《贰师泉赋》与《贰师泉咏》两篇文学作品赞颂李广利开山引泉的事情。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李姓。

2李姓的传说故事[简要]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3李姓的名人故事

1、李白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 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

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李世民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与敌对战前,仅率领一名骑兵一起充当侦查工作。途经一处草原高地,因为太累与士兵一起睡着,被敌人发现,本来意欲围杀李世民。

此时突然有一条蛇追老鼠,奔到骑兵脸上,惊醒骑兵,才发现身边都是敌人,于是李世民与骑兵上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开弓,百发百中,终于逃出追击。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对尉迟恭说:“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马槊相随,即使有百万大军又奈我如何!”足见他对自己箭术的自信。

李世民继位前曾任天策上将,设天策府。李世民继位后在苑囿内狩猎,有一群野猪奔了出来。

李世民四箭射杀了四只,但还是有一头雄壮的公野猪冲到近前。吏部尚书唐俭慌忙下马,与之搏斗。

李世民拔剑砍死野猪,笑着对唐俭说,“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耶?何惧之甚!”原来唐俭曾任天策府长史。唐俭当即回答道:“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理之。

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李世民觉得唐俭说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猎。 3、李靖 李靖明察事件,善于见微而知著。

唐太宗要他教侯君集兵法,后来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将反,因为每到精微之处,李靖则不教授。唐太宗听后责备李靖,李靖却回答说:“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

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 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

此时,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迹,唐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后回尚书省,侯君集骑马越过省门数步尚未发觉。

李靖见到这种情况,便对人说:“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将谋反。”至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侯君集果然与太子承乾谋反,事情败露后被杀,证明了李靖的预见准确无误。

4、李冰 关于李冰治水的传说,东汉以后不断有所增附,唐代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已建李冰祠。北宋开始流传所谓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治水等神话。

在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太平广记》有传,范成大指称冰擒神锁镇于伏龙观。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说:“梓潼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

该书又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

1974年在都江堰市岷江(外江)发掘出一尊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雕刻的李冰石像。 5、李广利 敦煌沙州附近有贰师泉,又名悬泉,泉水从石头中间涌出,出水量可以随着饮水人的多少而变化。

传说这个泉是当年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大宛的时候路过此山,人困马乏又没有水喝。 贰师将军以手拍石,对天盟誓,又拔出佩剑刺向山体,山时间立即有一股泉水喷涌而出,解救了三军的干渴。

为纪念这件事,当地人将这个泉水命名为贰师泉。在20世纪初发现的敦煌遗书中,有《贰师泉赋》与《贰师泉咏》两篇文学作品赞颂李广利开山引泉的事情。

参考资料:

-李姓。

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6单元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我曾了解到许多人姓王,这引起了我追溯其源头的兴趣它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逐渐壮大?现在王姓的数量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展开调查和研究二、拟定计划1、王姓人口数量2、王姓的先祖3、王姓的名人4、王姓的名人故事三、资料整理王姓数量资料:王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排列第二,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一,分布很广王姓先祖和发展:王姓先祖都是商代、周代国君的后裔,都是王族,当时称“王家”,后世子孙就以王为姓王姓历史名人:王充、王羲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夫之等名人故事:王羲之书法笔势雄健、潇洒,从小勤学苦练,最终取得成就,风格自成一派,作品一直为后代临摹“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就是赞颂王羲之的书法的四、结论1、王姓最初源自商周时代名门望族先祖有好几支,如商代王子比干,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战国时魏国的信陵君,都是王族,被称为“王家”,其子孙就以王为姓2、王姓在我国汉族人口占很大比例,是我国第二大姓氏,百家姓中排列第八位,占汉族人口约百分之七点四一3、王姓历代涌现出许多名人如东汉的哲学家、思想家王充,晋代“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维,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曾主持变法的著名诗人王安石,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他们都是后人瞻仰的榜样

参考资料:

自己。

5李姓的传说故事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6李氏故事知多少

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他在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为“大理”。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妻儿和儿子开始逃亡。因为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母子俩摘取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很长一个时期,李姓还是个小姓。但到了唐代,一部分其他姓氏的臣民因助李渊,李世民建国有功而被李氏皇族赐姓李。这样,李氏宗族便庞大起来,一跃成为中国的大姓。古代李姓中最早建立起名望的家族多住在西陇(今甘肃兰州、巩昌、秦川一带),因此西陇便成为李姓家族的郡望源地。现赣南许多李姓客家人都以西陇望族而自豪。

这应该也算是个小故事吧!

7李氏的由来有什么故事么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

《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

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 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

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

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

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

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楚穆王灭之,无谱。

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

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

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

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

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

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由上可知,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

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

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皋陶作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功德高深,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

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3改姓为李 唐朝以来李姓鼎盛,附姓与改姓之风兴起,不少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赐之李姓。

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天下诸胡都改姓令狐。呜呼!宰相之势不过10年,而人竟改姓附之。

况堂堂一统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几百千万矣。” 从温庭筠的文辞中,我们得知在唐朝赐姓之外,还有不少非李姓氏,因羡慕大唐国姓,而改姓、冒姓李姓的。

另外,还有由汉化改李姓,或因其他原因改李姓的。 后魏《官氏志》载:有叱李氏,改为李氏。

这显然是鲜卑拓跋氏的汉化政策所造成的结果。后魏叱李氏改李氏后,人们以其居地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县),而称其为河南李氏。

柳城,前燕胡人慕容(皇光)曾在此筑城,治今辽宁朝阳南。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柳城李氏有两族,一族为奚族之李氏,即张琐高养子张忠士所改之李氏,后奚族渐融于契丹,故将其归于柳城李氏之一族;另一族柳城李氏,则是李光弼家族,这一家族世代显达,知名于有唐一代。

李光弼祖上均是契丹酋长,其一世祖先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逐渐汉化,改姓为李,此后又世居柳城,因又称"柳城李氏"。 李光弼的曾祖父李令节曾经是唐朝的大将军及幽州经略军副使;其祖父李重,任唐朝鸿胪卿兼檀州刺史;其父李楷落(洛),被封为蓟郡公。

李光弼本人则为唐朝名将,战功显赫。这一柳城李氏家族,世代出将人相,在高宗朝、武后朝、玄宗朝、武宗朝及宪宗朝,都有这一家族的子弟出任宰相。

柳城李氏为李氏宗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柳城李氏两族,均出于契丹。

契丹族原属于东胡种,因此,柳城李氏当属东胡人后裔。契丹李氏还有李失活、李过折、李吐干、李尽忠、李邵国、李郁干、李婆固、李窟哥等,均为契丹大贺氏部落首领。

4谕赐国姓 唐朝大规模的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 受唐朝赐姓者,见诸史籍之人数颇多。

据《路史》及《唐书·审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从此,李氏宗族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安息人李氏即武威李氏。

8姓李的名人故事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讲李白小时候的事。

他曾经在昌隆县的象耳山中读书,有一天,读书遇到了难处时,屋外传来一阵欢笑声。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小伙伴在做游戏。

他立刻丢下书,奔了出去。 春天里,野花满山,蜂飞蝶舞。

李白一边采野花一边扑蝴蝶,来到一条小溪旁,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溪边的石头上磨一根铁棒。他走上前去,好奇地问:“您磨这个做什么呀?” 老奶奶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做针呐。”

“做针?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李白惊讶地问。 “孩子,这铁棒虽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一直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的。”

老奶奶说完,又埋头磨起来。 李白摸了摸脑袋想,老奶奶说得对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不下功夫,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读起书来。 离家远游 二十五岁的时候,李白已经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能诗善文,而且会击剑骑马,还喜欢弹琴唱歌。他决心为国家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就对父亲说:“孩儿打算离家到外面去长长见识。”

“还是在家读读书,有机会找个事做吧,何必远离家乡外出呢?”父亲说。 李白满怀豪情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该志在四方,胸怀天下。

待在家乡怕是没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后,一来可以游历各地,结交名士;二来也可以寻找机会,辅助皇上。”

父亲听了,乐呵呵地笑着说:“好,你既然有这样的抱负,那就出去闯闯吧!” 过了几天,李白告别父母,身佩宝剑,上路了。乘船沿着长江东下,过三峡的时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头,望着两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动。

后来他写过好几首描写三峡风光的诗。

李姓起源

来源有六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4、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车,其后以李命姓。

5、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

6、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李姓迁徙史

先秦时期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老子,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的史官),是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家的创始人,传为《老子》一书的作者。古书有的说他是周平王时(春秋初期)人,又说春秋末期的孔子曾向他问礼,于是就说他活了160多岁或200多岁,是因为修道养寿才活了那么大岁数。《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着某些朴素辩证法因素,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来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

据《新唐书》记载:李姓始祖李利贞也是娶陈国契和氏家的女儿,生儿子叫李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住在苦县。李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叫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隶社会时期帝王或诸侯封给卿、大夫的连同土地上劳动的奴隶在内的土地。)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李耳的父亲和母亲。李耳的后代李宗,字尊祖,在魏国做官,被封于段,为干术大夫。李宗之子李同为赵国大将军,孙李兑为赵相,曾孙李跻为赵国阳安君。李跻有两个儿子:李云、李恪。李恪的儿子李洪,任秦国(在今甘肃、陕西一带)太子太傅,其孙李兴族为秦将军。李兴族之子李昙,字贵远,在赵国做官,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后又入秦,任御史大夫。李昙有4个儿子:崇、辨、昭、玑。他们及其后代因分别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玑,战国末任秦国太傅,李玑的二儿子李牧在赵国做官,定居在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为赵郡房。后来,陇西房又分为39房,赵郡房又分为东、南、西3组。

李耳以后,李姓人口逐渐增多。春秋时晋文公(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理狱官李离、战国时魏文侯(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相李悝,都是早期迁入今山西境内的李姓人;战国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守的李冰,是最早迁入今四川的李姓人;李耳之孙李同,到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做官,是最早迁入今河北的

请大师帮忙取!李姓,男孩。

公历:2008年3月6日(星期四)15点农历:戊子年正月廿九日申时春节:2月7日节前:丁亥年节后:戊子年八字:戊子 乙卯 乙巳 甲申五行: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