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的来源
安姓,汉族姓氏。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
一、出自华夏族原有姓氏。秦朝时有安期生,一名安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师从河上公,是秦汉期间燕、齐方士活动的代表人物,黄老哲学与方仙道文化的传人。
二、出自他姓或赐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明朝时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另有唐时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三、以国名为氏。汉代有安息国王子入华改姓。唐代西亚、中亚有“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今甘肃省临泽县)有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回至中亚(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一带),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汉字音译为“安”的安氏。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河南安氏家谱部分、豫东中原安氏家谱、柘城安庙安氏家谱:
四、出自满族改汉姓而来的安姓。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在渤海国时即有此姓。改为安姓的满族固有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五、山东日照安姓起源一说最早源于云南,有正规记载是在明洪武年间(村立碑文),长支孀居夫人携子孙自山西迁至日照安家村,安家村的安氏族谱是从二世开始,次支男性长者携子孙自迁至江苏。
二说是相传明洪武年间,长支孀居夫人携子孙自江苏东海迁至日照安家村,次支男性长者携子孙自江苏东海迁至云南景洪。
楼 舒氏字辈
舒氏字辈
某支舒氏字辈:景祚文明启,光辉远秀新。学开方可进,敦厚永从仁。
溆浦舒氏字辈:国三成仕宗,文时智有登(通)。
湖北通山舒氏字辈:永朝由善德,靖献在忠诚。克思全美道,继续作良仁。
邵东舒氏字辈:孝忠宜显达,正大是光明。
湖南致和公后裔舒氏字辈:夏致光宗保,惟孟继凤心,一庚郝天有,正大单世应。
湖北麻城舒氏字辈:致光宗保惟万世,鼎文祀国功如空。登汝长洪盛仕厚,富贵荣华永远通。昌隆纪泽开新宇,汉晋熙元振亚东。卫泰安平经惠理,德智仁杰伟玉中。
湖南芷江舒氏字辈:乾坤符易象,孝友振纲常。
四川舒氏字辈:贤天廷子衷,正德永世隆。
湖北咸宁舒氏字辈:□尚建昌象,再耀安宗成,克诗严美道,继序(绪)祚良仁。
江西抚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江西赣州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能传世、文章定耀邦
江西赣州于都县舒氏字辈:志大思兰乾、所以宏自守、钦翼应明君、诗礼家传世、文章定耀邦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妈妈乡石垭村一组,湖北孝感迁来:大应万仕尚,宗继景奇芳。忠启仁良国,高洪永太昌。
四川雅安名山车岭舒弯:明学文成登开大,齐于永兴国太昌。光宗思显朝金泽,万代
湖北省随州广水市太平乡红日村:忠秀钱仁远,发祥庆泽长。文明逢盛世,继业爽平阳。
三江口字派元本必甫,守一时可。万祚懿则,懋有鸿基。宏斯伟特,秉道怀仁(1989因(淑)字太女性,改为(道)字)。永承良直,垂远熙隆。锺裼尔吉,宗族咸昭。新民正德,君子致诚。安邦定国,英士自立。公克生明,学乃受益。孝友之家,显耀祖风。
湖北崇阳肖岭,大概200年前从江西迁移过去:达士如龙韶祖辉宗鼎
湖北省麻城市舒家冲,先祖舒南谷是元末明初到此,至今已二十三世有多。我是二十二世。我们辈派是:南舜北子道,仲大端时桓。其兴光应彩,元裕永昌先。敬德明丰盛,开承克向前。礼崇仁厚贵,显达兆如贤。
安徽肥西泗洲岳大郢有一个村民组(6队)全是姓舒,族谱为(音意):益有良善玉,持志为岳仁,富贵双全兆
江苏灌南大圈龙武舒庄:国庭德生,强林善兆。姚征恩浦,瑞风洪门。
听长辈说我们是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牵到四川仁寿龙马元通的,当时来了舒氏八兄弟,后来来了一位送家谱的,也在那定居下来。共九兄弟,我们称为九大房。现在基本上每房都有子孙留下。在此把家谱排行写下,寻找同谱兄弟姐妹。此排行听说是从孝感乡来的,当时是最后一位兄弟送来的,还待考证。永朝由善德,靖现载忠成。克思全美道,继绩作良仁。盛世奇才会,忻逢景荣昌。赛洪昭达度,孝友焕洪彰。名:舒全军
安徽黄山黟县九都舒村字辈:立朝尊尧君,法天广其仁。秉志常公道,梦怀希纯乡。学成允升用,守令知子民。同年若与选,克家存忠心。
本村族记:自唐避安史乱时,兄弟三人由舒城庐江迁出一去太平,一去歙县,一者到了长宁了距今已二千余年本村其时名为"长宁里"昌盛时节族丁约五千余口今仍为舒姓者占80%村民800多户,二千余口
以下摘自《平阳五湖舒洪二宗家谱》引言:据平阳五湖舒洪二宗家谱载,舒氏世系行第排列次序依次为:前九世为禄、常、裕、本、原、胜、寿、昌。十至十八世行第各自门派自编自排,不拘一格。十九世起第合族统一,排列依次为:总(加绞字榜)、统、维、缘、绎、绥、求(加绞字榜)、纬、绣、绅、组、丝、玄(加绞字榜)、缵、绪、纲、纪、绍、经、纶、因(加绞字榜)、温、绵、川(加绞字榜)、绶、缯、绫、寅(加绞字榜)、宁(加绞字榜)、员(加绞字榜)。每代取一字以昭世系长幼,论辈份之别。讫今为止,我族子孙已繁衍至31世玄字行,尚有17字行第待子孙延续排列。
尝闻族者聚属而为族,谱者纪实以成谱族谱之设不可偏废也,苟无族谱详系,则人伦之道骨肉之亲不几泯灭乎考吾舒氏自桂,望,玉四三公当明末清兴之际迁居於洪湖,监利已二十一世也,人文蔚起子孙蕃昌,莫不谓食先代之福,饱前人之德矣为上顾渊源,下顾流长,前届修谱瞬转八十四载,难免残缺失序之虞应生续修燃眉之急,故族间父老酌商提议续修,将情告族老少欢悦,推举吾辈主修编写,是以我等戮力同心捐劳捐资而效诚也
自古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当续修之时,邀集蒲圻,嘉鱼,监北,石首等地舒氏合宗系平公下传二十六世,皆一脉之裔也,各地应邀已合,统一必立新派,并议自平公下传四十七世上新派之章,废老派之由遵前代之法规,踏先人之遗辙也,今续修告竣,付诸剞劂谱之所修其难其慎,谱之所藏宜谨宜肃,严防鼠损潮毁,勿轻置杂投以亵渎祖宗焉三系合订永矢传闻俾,吾族众照例执行,勿起肆改之意,生妄违之心也愧吾等才疏识浅杯水车薪力属难全,错误之处诚恐难免惟冀后世英才再加更正补续,此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是为序
裔孙先国定安氏谨撰
废老派上新派章程:
蒲圻嘉鱼以宗字派止鼎字派始上新派
监北石首老派以友字派止光字派始上新派
洪湖监利老派以先字派止升字派始上新派
新定派:本敦孝悌忠义传芳前功永耀瑞启世昌
国泰群乐辅治秉良从斯蕃衍长发其祥
公元一九八八年戊辰仲夏下瀚阖族敬刊
六盘水市地处东经104度19分~105度43分,北纬25度19分~26度55分,位于贵州西部。1964年7月在六枝组建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1966年由六枝、普定、镇宁三县划出八个公社置六枝特区,由盘县及云南省宣威划出十个公社置盘县特区,由水城、威宁二县划出十个公社置水城特区,三特区均属政企合一体制,隶属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1967年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迁水城,将原安顺地区的郎岱县、毕节专区的水城县、兴义专区的盘县划入,置六盘水专区,取三特区首字命名。1970年改称六盘水地区,并郎岱县入六枝特区,并盘县入盘县特区,并水城入水城特区,撤销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1978年12月改为六盘水市。辖水城、六枝、盘县三特区。
水城特区
水城地方建置较早,但开始置城是在清雍正十年(公元1733年)。因城建于水城盆地中心的下钟山麓,当春夏多雨季节来临时,水拱城垣,故名水城。又以河水暴涨时,盆地积水犹如海洋,城郭似荷叶飘浮其中,故又名荷城。雍正十一年置水城厅,1913年废水城厅置水城县,1966年划大河、汪家寨等十公社置水城特区,属西南煤炭建设指挥部,与县并存。1970年并县入特区,1978年建市为三特区之一。
六枝特区
原为郎岱县地,雍正九年(公元1713年)置郎岱厅,1913年废厅置县,1960年县政府迁六枝下云盘,改置六枝市,1962年撤六枝市置县,1966年六枝县店子、六枝、营盘、九龙及普定县大用、索考、抵簸、镇宁县木岗公社置六枝特区,六枝县复名郎岱县。1970年撤郎岱县并入六枝特区,1978年置六盘水市时为三特区之一。郎岱之名早于建置,明初之时就有称谓:一说是建城于古郎山之间,故名;另一说是土语转汉译而得名。郎岱本为彝族的世居地,据《郎岱县访稿》载:"郎岱苗夷(这里指苗族彝族)杂处,未设厅治以前政权操之土司,东部有温氏,南部有陇氏,西北有安、沙二氏,而以陇氏为最强。"这里的温氏、安氏、沙氏等应是彝族的家支或小支系名称。当他们以外表现自己时或者是被外界认识时,必是以强者出现,陇氏最初是以家支名出现,后来变成地名进而演变成行政建置名。这里郎岱应是陇氏的音转。关于六枝名称,"六"字当地不念"liu"而是念"lu"。 "lu"与彝语的"倮""落"等反映地理状况和方位的内容有关,即居住在某之上的地方,这是一种看法;另一种看法是,六枝特区在清朝时设有"枝"这种基层的行政区划组织,当地共设有六个枝,故名。以所辖基层组织数量及地域命名。
盘县特区
盘县单独建置始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在此之前属邻县地。比如,在唐天宝十年时属东爨乌蛮的于矢部,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属普安路,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属普安卫,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为普安直隶州属,十六年(公元1811年)为普安直隶厅属,1913年建盘县,1978年建六盘水市,为市辖三特区之一。关于盘县名称,主要是与地理环境有关,其说法有二:一说是在洪武十五年时置普安卫于盘钉山下,故名;另一说是,因特区属盘江区域,县城驻地四面环山,形态扁平如盘故名。
1、安姓起源于汉代西域国家入中原定居者,后又加入鲜卑、胡人等少数民族血统,是一个刚开始就象征民族融合的姓氏。
2、安姓名人多出唐代以后,如唐代有中书令安重晦、宋代有石匠安民、元代有四川提督参赞安慎、明代有宁国府通判安孝宗、清代有安致远等。
日照安姓家谱口诀:贤才培茂,郁乃可宏,丰宝熙亮,传在百纵,述作中继,肇利久清,建以常基,增尔元贞效金慎言,修其箴铭,光华克昭,美丽正廷,象举贰全,延善敦荣,德泽普耀,景庆升平,有志加益,兴起功成。四字为一辈。天下一个“安”,走到哪里都是一家人。
卯[卯,读音作máo(ㄇㄠˊ),亦可读作mǎo(ㄇㄠ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旦的第三子茆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从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史料记载来看,茆、卯二氏为同宗。茆氏的始祖为茆叔,为西周初期周公旦的第三子。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茆氏,后有简笔为卯氏者。
今山东省定陶、巢县、单县,以及河南省的民权县等地的卯氏族人,据传皆为周公旦第三子茆叔之后裔,姓氏读音作máo(ㄇㄠˊ)。
第二个渊源:源于 ,出自明朝时期 将领石纳,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卯氏 ,原为西北 石姓,明初随军迁居威宁。据威宁卯家沟《卯氏碑序》:“始祖石纳,原系东方鞑靼回,明倡义起兵,率众归……”卯氏后人传说,在先祖时期,因皇帝赐晏,封为卯氏。卯氏在定居威宁后,变教为汉族,是威宁和滇东北地区的大姓之一。
根据《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先祖石纳将军墓碑》记载:“吾祖原姓石,于明朝洪武十四年间(公元1381年)随大将军沐英征云南,从陕西平凉府迁居到云贵高原的乌撒,吾祖立有战功被朝廷封为将军,统领乌撒卫所,并赐三卯之地(一说三箭之地)屯田戍边,洪武皇帝赐姓卯。
历经六百多年繁衍生息,该支卯氏家族遍及云贵高原,至今人口近十余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威宁县、赫章县、纳雍县、织金县、大方县、修文县、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六枝县、镇宁县;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彝良县、会泽县、鲁甸县、永善县、镇雄县、富源县、宣威市、曲靖市;四川省金阳县、德昌县、西昌市。该支卯氏家族所在的乌撒,清朝以后改威宁府,是以彝族苗族为土著,元朝时期转入 ,故现在称威宁彝族苗族 自治县。现散居云贵川的该支卯氏子孙均从威宁县迁出。根据史籍《明实录》的记载,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农历1月,置乌撒卫,隶云南都指挥使司。明王朝统治西南地区时期,当地土著举行多次反叛朝廷的起义,卯氏先祖作为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曾被多次派往云贵高原周边平叛守城,故卯氏族人在征讨过程中散居于云贵高原各地。”
该支卯氏原为 石氏,出身元末明初朱元璋手下将领,后在镇守西南地区时,多次参与乌撒卫所(今贵州威宁)的镇压戍边战争,因功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卯”,因以改姓为卯氏,世代相传至今,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第三个渊源:源于轩辕氏,出自陆终第五子晏安的封地邾,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该支卯氏源出朱氏。朱氏出邑名,源于陆终第五子晏安封于邾,食采于曹;经二十四世传至曹侠,周武王姬发封功臣曹侠于邾子国;至四十四世,仪父仕齐桓公有功,被进爵为子爵,始平王为邾国之君;传至五十四世春秋时,朱茅荑鸿被楚国所并,子孙避乱于沛国,遂将“邾”去“邑”以单字为姓氏,称朱氏。
朱氏传至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己吊死在煤山(今北京景山公园)后,部分皇室族人从北京逃出后,躲到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落户于此。由于朱氏族人们大都能识文断字,常为邻居代写家信、春联等,因此很受邻里的尊敬。
传说,有一次一位朱氏族人与邻友喝酒,酒后失言,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回家后越想越怕,怕消息传出去招来杀身之祸,便决定离开曹州。为了减小目标,族人们分开迁逃,在分离之时,正好是早晨的卯时(清晨5:00~7:00之间),于是大家共同约定,改姓为“卯”,以后遇到姓卯的,就是一家人,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据说,当时曾有一部分人去云南投奔吴三桂了,其余的多数人皆迁至今山东单县蔡堂镇的卯楼。
当时,大太监王承恩的母亲带着一部分朱明皇室族人来到了卯楼安居下来,因此,该支卯氏族人皆奉王承恩的母亲为卯家恩人,其逝世后被卯氏族人安葬在今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现在每次卯氏族人祭拜先人,都要先祭拜王老夫人。
当时卯氏族人在山东单县蔡堂镇也是大户人家,但却有一条严厉的家规:所有的族人皆不得考取满清功名,永不为官。
卯时族人原来都住在卯楼,后来由于战乱、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许多人都陆续搬走了,没走了的人后来也搬迁到不远处的郝庄,卯楼现在只剩下一些破房子和一个老枣树林。但周围县市的卯氏族人一直都互有联系,包括山东的单县卯庄、定陶、安徽临泉、江苏的铜山县、丰县,以及山西等地。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臣子于则,属于以历史事件改姓为氏。
于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因功大被封在于邑(今河南内乡),称为于则。于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于氏。通常认为于则是于氏的始祖。
于氏一族传至北宋末期著名宰相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任御史,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升兵部左侍郎。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季,在与蒙古瓦剌部也先军的决战中,明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
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果断拱推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稳定了朝堂。于谦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他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明英宗回朝。
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农历1月中旬,明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他们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农历1月22日卯时,于谦在京师被杀害。于谦被害当天,京城百姓哭声震天,行刑之时,乌云蔽日,可谓是天怒人怨。
锦衣卫的官兵在抄查于谦的家产时,什么罪证也没查出来,只看到于谦家的房屋仅能挡住风雨,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书籍之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一间正室的大门锁得很牢固,打开一看,里面是明景帝所赐的蟒衣、剑器等,密封得很严,从来没有动用过。锦衣卫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禁失声恸哭。
皇太后听到于谦被处死的消息后,叹息、哀悼了好多天。事后,明英宗自己也后悔自己错杀了一位忠臣。而那些诬陷于谦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接二连三地被明英宗以贪污或谋反罪落狱,使于谦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
明宪宗成化二年,于谦的冤案昭雪,明宪宗在诏书中赞叹于谦道:“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诏书被天下人传诵,历史终于还忠臣以公道。于谦留下了惊世千古的名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痛感于一代“救时宰相”于谦被害的日子,有于谦的后人以其被害时刻“卯”改姓为卯氏,姓氏读音作mǎo(ㄇㄠˇ)。
二各支始祖:
卯纳(石纳):一世祖,祖籍明陕西省平凉府人,迁封定海将军,镇守乌撒卫。娶刘氏。生二子:长子卯京,次子卯东。
卯 京:二世祖,封标骑将军,娶李氏镇守云南长官司。坟基在卯家沟(草海边)坐北向南。次祖卯东,娶安氏居住在官庄卯官屯(离草海不远处)坟基卯官屯。坐东向西有碑记。
卯世尊:三世祖,京卯之长子,文生。娶蒋氏,住威宁府卯官屯。生二子一女,坟基在卯家沟坐北向南。
卯世耀:三世祖,京卯之次子,武生。娶刘氏,生二子一女。移居鲁安州。
卯世夺:三世祖,京卯之三子,贡生。娶妻陈氏。
卯建宗:四世祖,卯世尊之长子,娶管氏生四子职千总住石河。
卯成宗:四世祖,卯世尊之次子,娶殷氏职守都司调云南海司生二子。
卯德宗:四世祖,卯世耀之子,教授。娶张氏移居普安州。
卯升阳:五世祖,卯建宗之长子,娶管氏生三子。
卯升云:五世祖,卯建宗之次子,娶赵氏生二子。
卯升龙:五世祖,卯成宗之长子。
卯升朝:五世祖,卯成宗之次子。
卯升科:五世祖,卯成宗之三子。
卯升堂:五世祖,卯成宗之四子。俱随调云南望海司。
卯应奎:六世祖,卯升阳之长子,娶刘氏,职务副总兵,调云南楚雄镇守。坟基在卯官屯坐东向西。
卯应夺:六世祖,卯升阳之次子,文生。
卯吉祥:七世祖,卯应奎之长子,娶贺殷马氏生三子。
卯 祯:七世祖,卯应奎之次子,娶李氏。
卯闻序:八世祖,卯吉祥之长子,娶施氏生一子一女。
卯闻学:八世祖,卯吉祥之次子,娶殷氏生一子。
卯闻重:八世祖,卯吉祥之三子,娶陈氏生一子一女。
卯建国:九世祖,卯闻序之长子,娶耿氏。
卯建成:九世祖,卯闻学之长子,娶苗氏。搬贵定县。
卯建栋:九世祖,卯闻学次子,娶邹氏。移居宣威后所。
卯建梁:九世祖,卯闻学三子,娶吴氏。居云南,阵亡。
卯建高:九世祖,卯闻重之长子,娶李氏。生一子向阳。
卯向阳:十世祖,卯建高之子,娶戚李氏生四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南向北有碑记。
卯有忠:十一世祖,卯向阳之长子。娶马氏,生一子一女。住阁下。坟基在卯家山坐西向东有碑记。
卯有广:十一世祖,卯向阳之次子,娶陈氏,过继毕节陈门,名自新。坟基在威宁鲁章。
卯有箕:十一世祖,卯向阳之三子,娶李氏。住母打鹿,即现今的卯大路。
卯有明:十一世祖,卯向阳之四子,娶管氏。生三子二女。
卯沾荣:十二世祖,卯有忠之子,娶王氏。
卯启琏:十二世祖,卯有箕长子,娶王氏。生三子。封武略将军,阵亡。坟基在阁下坐西向东有碑记。长子卯级寅,次子卯钢寅,三子卯统寅。
卯加荣:十二世祖,卯有明长子,娶李氏。
卯升荣:十二世祖,卯有明次子,娶赵氏。
卯德荣:十二世祖,卯有明三子,娶刘氏,生一子。移居鲁甸。
三分布
今山东省的菏泽市单县蔡堂镇郝庄、卯庄,定陶市,安徽省的临泉县,江苏省的铜山县、丰县,山西省,贵州省的毕节市翠屏村西安组、威宁县,四川省的金阳县对坪,河南省的三门峡市灵宝市焦村镇卯屯村、民权县,云南省的曲靖市富源县竹园乡的大假角村、彝良县、卯雄、昭通市鲁甸卯家竹林、东川市会泽县可河二道桥石嘴子尹家湾,甘肃省的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庆坪乡龚家沟村等地,均有卯氏族人分布。
四郡望:
武 州:一称阶州,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武都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游地带。
威宁县:元明时期称乌撒卫(乌撒军民府治),亦称乌蒙。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乌撒者,蛮名也。所辖乌撒、乌蒙等六部,后乌蛮之裔,尽得其地,因取远祖乌撒为部名。
五家乘谱牒:
山东单县卯氏宗谱,著者待考,1963年油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单县的蔡堂镇卯楼村卯氏宗祠。
贵州威宁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贵州省威宁县郊草海边卯家沟卯氏宗祠。
六字辈排行:
山东,安徽卯氏字辈:“崇德宏广万元明金其福俊文思学继庆贺建国昌”。
贵州威宁卯氏字辈:“世宗升应祥闻建阳有荣启寅文开岱廷昭照时昌升明光永亮钟龄祯毓秀兴国复安邦洪龙跃海宇武德树朝纲良翰培贤士奇才献法章春锦继远煜嘉晏庆云洲孝贵承志睿俊鹏广积辉”。
七历史名人:
卯在东:(生卒年待考),阶州人。著名明朝官吏。其人美丰仪,善谈论,志操轶群。授中城兵马左右,录请不避权贵。后迁河南府。
卯晓岚:(公元1939~今),甘肃武都马街乡人(今甘肃陇南武都)。著名大型真菌分类学家
卯稳国:(公元1956~今),云南富源人。著名 地方党务工作者。迪庆州委书记。
贵州名胜、古迹 跨地区 梵净山 在江口、印江、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交界处。 大小金顶 在梵净山巅。 九龙池 在梵净山上金顶与凤凰山之间。 定心池 在梵净山上。 浯阳河三峡# 发源于瓮安县境,经黄平、施秉、镇远至湖南黔阳注入沅江。 盘江铁索桥 在关岭、晴隆二县交界的北盘江渡口。 侗寨鼓楼 在黎平、榕江、从江、天柱等县侗族聚居的村寨中。 百里杜鹃林 在大方、黔西两县交界处。 郎德寨 在凯里市与雷山县交界处,距县城30余公里。 赤水河# 在贵州、四川两省边境。 安顺市 西秀区 宁谷遗址 八番六朝壁画墓 西秀山石塔 王若飞故居 文庙 在安顺市区东黉学街。 安顺龙宫# 在安顺市马头乡龙潭村。 普定县 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白岩脚洞古文化遗址 平讼摩崖 马官镇: 玉真山寺、翔凤寺 平坝县 高峰山 天台山 在平坝县城西南13公里滇黔公路右侧2公里。 城关镇: 清建钟鼓楼、西门坡信泉、五里喜客泉 白云镇: 飞虎山新石器遗址 夏云镇金银山村: 金银山汉墓群、观音洞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犀牛洞 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约1公里东坡山。 扁担山 在县城西15公里。 黄果树瀑布# 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南15公里白水河上。 天星桥石林景观 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黄果树下游6公里。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高寨、格必河、五峰山洞穴群 松山镇: 印山“仁者寿”石刻、紫云洞、塔山石塔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灞陵桥瀑布 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5公里。 红岩碑 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10公里龙爪树后面晒甲山。 关索岭 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22公里,与“鸡公背”对峙。 毕节地区 毕节市 七星关摩崖石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 抗日救国军司领部旧址 田坝桥镇:黑穿洞,长10余公里、有较高开发价值。 青场镇: 猪拱箐清代苗族起义遗址、青场新石器古文化遗址 大屯彝族乡: 余氏土司庄园 黔西县 城关镇: 水西园、观农台、文笔塔、王三善碑、李世杰墓碑 素朴镇: 古胜城遗址 大关镇: 大关盐号 雨朵镇扯泥坝: 清乾隆年间兵部尚书李世杰及夫人墓院 甘艳乡: 甘棠汉墓 沙井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观音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金坡苗族彝族满族乡: 百里杜鹃林 大方县 大渡河桥 在大方县城东南35公里的大渡河上。 千岁衢 在大方县城西南20公里白布河右岸。 织金县 东山 在织金县城东05公里。 织金洞 在织金县东北官寨乡东街口,距县城23公里。 乾宏洞 在织金县城东北。 奢香坟 在大方县城边雾笼坡上。 金沙县 后山古墓 石场敖家坟摩崖 清池镇: 钟灵塔、万寿宫、禹王宫、节孝坊 后山乡: 宋代古墓群 赫章县 可乐古人类文化遗址 辅处汉墓 六曲河镇: 拉乐汉墓 可乐彝族苗族乡:可乐古墓群,近年先后发掘出土新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石器及秦汉时期文物2,000余件。镇内经考古发掘,疑为秦汉阳县治,是当时西南大城市之一,至隋而衰。 古达苗族彝族乡大石板村:石板古彝文“弧耳岩碑”有汉、彝文碑2方,记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汉、彝族人民勘山开道事迹。 纳雍县 六冲河九洞天风景区 乐治镇:明建宣慰府第,为贵州宣慰使行辕。 维新镇: 清建万寿桥 董地苗族彝族乡乌路开村:沙落宣慰洞,深达4公里。 董地苗族彝族乡沙落村:沙落硅化木-森林化石,生长年代距今约15亿年。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草海 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附郭。 铜仁地区 铜仁市 东山 在铜仁市区东南隅。 九龙洞 在铜仁市区东17公里麻龙溪。 德江县 木叶乡马兰底“都军万户侯”张义源墓 煎茶溪宋墓群 潮砥“黔中砥柱”石刻 梅林寺清咸、同起义遗址 江口县 白水洞地下河 梵净山 思南县 瓮溪镇荆竹园 杨家坳岑头盖清咸同农民起义军遗址 石阡县 石阡温泉 在石阡县城南隅松明山下。 松桃苗族自治县 梵净山原始森林 城东云落屯西晋悬棺葬 长兴虎渡口古文化遗址 永安红三军军部旧址 甘龙镇: 麻兔(乌罗长官司副司)土司故城 万山特区 城郊仙人洞古代汞矿坑道遗址 中华山 米公山佛教庙宇遗址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乌江洪峰标记石刻 毛渡唐务州故城遗址 麻竹溪唐城乐县故城遗址 洪渡镇唐洪杜县城遗址 蛮王洞、观音崖、龙头山摩崖 土地湾“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石坡苏联红军金角洛夫墓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碑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左侧将军山腰,前临横河。 玉屏侗族自治县 玉屏风光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湘黔铁路玉屏站附近。 贵阳市 文昌阁 在贵阳市东门月城上。 东山 在贵阳市东门外。 扶峰山 在贵阳市东门外。 甲秀楼 在贵阳市南明塘。 地下公园 在贵阳市南小车河畔。 森林公园 在贵阳市区南约25公里。 黔灵山 在贵阳市西北角,距市区约15公里。 宏福寺 在黔灵山顶。 麒麟洞 在黔灵山麓。 花溪 在贵阳市城南17公里。 清镇市 红枫湖# 在清镇市区附近,距贵阳市33公里。 百花湖乡: 百花湖、云归山 开阳县 画马崖摩崖 双流镇: 民国钟昌祚墓 马场镇谷坪村: 唐代杨威将军墓 宅吉乡: 曙云洞 米坪乡: 响水洞、观音洞、麻娘洞 修文县 阳明洞 在修文县城北15公里龙岗山。 三潮水 在修文县城北2公里观音山下。 息烽县 息烽集中营旧址(包括玄天洞、猫猫洞) 息烽温泉 在息峰县东北天台寺山下,距县城40公里。 永靖镇阳郎坝村: 息烽集中营旧址(包括玄天洞、猫猫洞) 九庄镇: 多缤洞 西山乡底寨村: 文昌阁、水口寺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兴义市 鲁布革风景区 猫猫洞 张口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刘氏庄园 查氏宗祠碑 “西南屏障”石刻 鲁屯石牌坊 马岭河峡谷 在兴义市境南盘江支流马岭河。 望谟县 平绕老屯 桑郎双鼻洞 董万洞 兴仁县 交乐汉墓群 雨樟镇交乐:交乐汉墓群,1987年在此发掘出土铜车马、摇钱树、玛瑙、陶器、巴郡守丞鎏金铜印和巨王侯印等大批珍贵文物。 普安县 铜鼓山古文化遗址 白沙烽火台 青山清真寺 江西坡碧云寺 册亨县 燕子洞 郭家洞 晴隆县 莲城镇明代“天堑惊虹”碑 大厂镇石膏晶洞 贞丰县 清代“马二元帅府” 文昌宫 明代定头城 三岔河 安龙县 十八先生墓 在安龙县城北关马场。 招堤 在安龙县城北门。 六盘水市 钟山区: 龙凤地宫、硝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剑齿象化石遗址 水城县 高家渡铁索桥 盘县特区 碧云洞 在盘县城关。 六枝特区 郎岱木城碑记 平寨镇: 桃花公园、桃花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纳骂村: 纳骂洞 牛场苗族彝族乡: 安健墓 牛场苗族彝族乡上官寨:清以前为安氏土司官邸,土司碉楼尚存。 遵义市 桃溪寺 在遵义市西郊,距城5公里。 湘山寺 在遵义市城边。 遵义会议会址 在遵义市老城子尹路。 中共中央负责人遵义寓所 在遵义新城古式巷。 赤水市 十丈洞瀑布 在赤水市东南38公里黎明乡境内。 葫市摩崖造像 在赤水市赤水河戎市滩右岸石壁上。 仁怀市 鹿鸣塔 怀阳洞摩崖石刻 红军“四渡赤水河”茅台渡口纪念碑 中枢镇: 鹿鸣塔 坛厂镇:怀阳洞为仁怀名胜之一。 茅台镇:红军“四渡赤水河”茅台渡口纪念碑,在仁怀市赤水河畔。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第三次由茅台渡口通过。 茅台古井 遵义县 扬粲墓 在遵义县龙坪永安乡皇坟嘴,北距遵义市约10公里。 禹门山 在遵义县东禹门乡。 海龙囤 在遵义县太平乡龙岩山东。 娄山关 在遵义县大娄山中。 绥阳县 宽阔水风景区 洋川镇神仙洞 桐梓县 夜郎坝宋墓 周市石棺墓 蟠龙洞摩崖石刻 张学良囚禁地 娄山关镇: 天门洞、小西湖、蟠龙洞、周西城祠 九坝镇九坝街村: 岩灰洞古人类遗址 娄山关镇蒙渡村: 清黎纯斋书“蒙渡”摩崖石刻 夜郎镇: 太白故宅、望月台、怀白台、白碑台等遗迹 习水县 望乡台摩崖造像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土城渡口纪念碑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土城镇浑溪渡口抢渡赤水河(即著名的四渡赤水第一渡)。 三岔河乡三岔场: 袁绵道墓 凤冈县 太极洞 文峰塔 龙泉石刻 正安县 新州“尹道真务本堂” 宋武略将军墓 鱼塘摩崖 余庆县 他山 在余庆县南松烟铺的蒲村。 湄潭县 金桥宋墓群 水源洞瀑布 清虚洞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旧城镇明真安州城垣 复兴崖墓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瓮溪桥 濯水万寿宫 大坪汉墓 金银洞宋墓 燕龙山明墓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凯里市 香炉山 在凯里市西15公里。 施秉县 云台山# 在施秉县城30公里沅阳河北岸。 从江县 增冲侗寨鼓楼 在鼓楼顶部悬有皮鼓,鼓声一响,全寨皆闻,村民立即赶来,共商族中大事。增冲鼓楼有“鼓楼之王”的美誉。 西山镇陡寨村:陡寨风雨桥,保存著侗族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 往洞乡信地村: 信地鼓楼 锦屏县 飞山庙 龙大道烈士故居 镇远县 青龙洞 在镇远县城东中和山。 新桥聋子河大溶洞 在镇远县,距青龙洞约4公里。 麻江县 碧波乡平田写字岩摩崖石刻 杏山镇千河山养鹅土司界碑 台江县 施洞口 在台江县城北30公里清水江畔。 天柱县 “石柱擎天” 三棒岩 金凤山洞穴 九龙山 钟鼓洞 黄平县 岩门司古城 飞云崖 在黄平县城东10公里东坡山。 榕江县 红七军“五一”集会旧址 红七军军部旧址 剑河县 南明镇“天河洗甲碑” 翁座乡南加“例定千秋碑” 三穗县 永宁山文笔塔 武笔塔 雷山县 雷公山 雷公坪清咸同起义遗址 西江“千户”苗寨 报德乡郎德村: 古城堡、碉卡 黎平县 地坪风雨桥 在黎平县城南110公里地坪上、下寨与甘龙之间。 岑巩县 回龙寺 文笔塔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 明代思州宣慰司副使墓 丹寨县 打鼓井 金瓜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都匀市 张翀摩崖 在都匀市东北角红叶山左之石壁上。 福泉市 竹王城 在福泉市杨老驿,距市区23公里。 贵定县 仰望抗贡碑 甘塘乡规碑 牟珠洞摩崖石刻 惠水县 羡塘燕子洞 罗甸县 拉来寨崖墓 董当乡大、小井洞穴群 瓮安县 偏岩摩崖 江界河红军抢渡乌江遗址 玉华山咸同起义遗址 高庄冷少农故居 雍阳镇天生桥 荔波县 樟江风景区# 在荔波县境。 小七孔 在荔波县西南30公里樟江风景名胜区。 龙里县 城南莲花洞 城内冠山紫虚宫 平塘县 者密镇: 喀斯特地貌洞穴 长顺县 白云山 在长顺县广顺东20公里。 独山县 上道神仙洞 三都水族自治县 都江镇布仰摩崖 引朗石板墓群 九阡水族起义遗址
安姓的来源
本文2023-11-09 06:00: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