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氏族谱的参考文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3收藏

古氏族谱的参考文献,第1张

⑴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⑵古军喜、古小彬编著《古姓史话》,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刊载于《图书馆论坛》第24卷第1期(2004年第一期增刊)

--------------------------------------------------------------------------------------------

古小彬百谱斋珍藏族谱文献目录

1 江西宁都宁都新安古氏三修房谱 一册、线装 古奇洋主修 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残本。

2 广西贺县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清代乾隆年间手抄本,后裔历次手抄增续。

3 海南儋州邓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抄本复印。

4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族谱首二卷 二册、线装 清代道光甲辰年(1844年)梅右文堂活字版复印本。

5 四川宁南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兴祥重抄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夹邑临泰祥自造版复印本。

6 重庆荣昌盘龙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宗九编 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复印本。

7 广东南海西村古氏家乘 一册、平装 古硕元修撰 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抄本复印本。

8 四川三台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咸丰年间刊本复印,后裔历次手抄增续。

9 陕西宜川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线装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古丽中编 后裔历次手抄增续复印本。

10 四川璧山四川省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天池古氏谱 一册、平装 古洪兴编 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抄本 1994年复印。

11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续修族谱首卷、三卷 二册、平装 古耀金编 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龙邑梅友文堂木活字版复印本。

12 四川合江古氏家乘(部分) 一册、平装 古文田编 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手抄本复印本。

13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抄本复印本。

14 广西荔浦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5 海南屯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6 重庆江津新安堂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复印本。

17 重庆荣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良翰编修 清末手抄本复印本。

18 广西鹿寨广西钦州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清末手抄本,近代增续复印。

19 重庆永川古氏家乘 一册、平装 古忠良编 民国二年(1913年)刻印本复印本。

20 四川隆昌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贵三编 民国六年(1915年)手抄本复印本。

21 广东番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正昌编 民国六年(1915年)手抄本复印本。

22 海南儋州钟氏族谱 一册、平装 钟显扬、钟毓兰撰书 民国十一年(1922)刊本复印。

23 广东梅州古氏族谱 十六册、线装 古善愚、古骚生编 民国十五年(1926年)铅印本复印本。

24 江西南康古氏四修族谱 存一册、平装 民国十五年(1926年)石印本复印本。

25 重庆江津新安世系(部分) 一册、平装 古贤香编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刻印本复印本。

26 广东连县古氏年庚谱 一册、平装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手抄本复印本。

27 四川金堂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民国时期抄本复印本。

28 四川隆昌五坡场古氏族谱 一册 民国时期手抄本复印本。

29 安徽繁昌繁昌古氏宗谱 一册 民国时期石印本复印本。

30 广东封开古家宗族谱 一册 复印本。

31 四川富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59年手抄本复印本。

32 台湾台北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焕谟、古贵训等编 1972年印刷本。

33 台湾台北新安堂古氏宗谱画集 一册、精装 古焕谟编 1982年印刷本。

34 印度尼西亚古氏宗谱简录 一册、平装 古梯云整理 1982年手抄本复印。

35 广东蕉岭古氏新安堂族谱 一册、平装 古超桂编 1985年油印本。

36 四川泸县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富田编 1985年抄本复印本。

37 四川邛崃古氏宗嗣 一册、平装 古芝光、古代全主编 1986年油印本。

38 四川隆昌(周兴)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86年手抄本复印本。

39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三卷、平装 古广麟编 1988年油印本。

40 广东惠东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维华、古簪寰编 1988年抄本复印本。

41 广东梅州上岗户古氏源流稽考 一册、平装 古敬仁编 1989年抄本复印本。

42 广东梅州古田上村伯公凹下古氏源流概述 一册、平装 古天芳整理 1989年刊本。

43 中国香港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剑锋编 1990年印刷本复印本。

44 陕西延安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平装 古世觉、古国杰等编 1990年印刷本。

45 广东梅州嘉应古氏源流考 一册、平装 古勇辉编 1990年铅印本。

46 广东高州古氏高州房世系图八卷 八册、线装 古应天1986年编 1991年油印本。

47 重庆垫江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光辉等编 1991年电脑打印本。

48 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家信、古家万等编 1992年手抄本。

49 四川富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彬编 1992年手抄本复印本。

50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家谱 一册、平装 1992年编 电脑打印本。

51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1993年编 油印本。

52 广东高州高州古氏宗支概览 一册、平装 古元编 1993年抄本。

53 台湾新竹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编 1993年印刷本。

54 台湾台中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子隆编 1994年印刷本。

55 重庆梁平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铭声编 1994年印刷本。

56 江西安远古氏宗谱 二册、线装 古清沅主编 1994年印刷本复印本。

57 江西安远江西定南安定邑古氏族谱 三卷、线装 古今模、古炎煌主编 1994年胶印本复印本。

58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赖氏族谱 一册、精装 赖国松主编 1994年印刷本。

59 江西瑞金福建宁化新安古氏八修谱 十册、线装 古芳清、古小彬主编 1995年印刷本。

60 江西萍乡湖南醴陵古氏族谱六卷首卷 一册、精装 古均桃、古英杰编 1995年铅印本。

61 广西钦州续增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秀礼编 1995年打印本。

62 重庆璧山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大志、古大田编 1995年印刷本。

63 中国台湾台湾古氏源流系统表 一册、精装 古娘渊编 1995年印刷本。

64 广东五华五华肇塘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富光主编 1995年印刷本。

65 广东连南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问松编 1996年铅印本。

66 广东河源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演凡主编 1996年印刷本。

67 广东汕头达濠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古增强编 1996年抄本影印本。

68 广东五华文葵镇藕塘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汉中主编 1996年铅印本复印本。

69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刘氏族谱 一册、平装 刘添元主编 1996年印刷本。

70 江西上犹古氏五修族谱 一册、精装 古章文、古翰玖等编 1996年印刷本。

71 江西南康古氏宗谱 一册、平装 古启运主编 1996年电脑打印本。

72 广西宾阳新安堂历代世系宗支图 一册、平装 古展流编 1996年稿本。

73 广西昭平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锡猷等编 1996年手抄本。

74 中国大陆古氏渊源暨分支(大陆版) 一册、平装 古小彬主编 1997年印刷本。

75 台湾中坜古氏渊源世代表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1997年印刷本。

76 江西兴国古氏族谱上、下册 二册、精装 古远亮、古祖苍主编 1997年印刷本。

77 江西会昌梅州古氏族谱江西会昌咸宁户 一册、平装 古红光主编 1997年电脑打印本。

78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荣、古世喜主编 1997年印刷本复印本。

79 四川甘洛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新民主编 1997年电脑打印本。

80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滂溪(简明)古氏支谱 一册、平装 古迪生、古海华编 1997年印刷本。

81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暨狮子浪口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增富、古添贤等主编 1997年印刷本。

82 海南儋州邓氏族谱 一册、平装 邓世华修撰 1997年电脑打印本。

83 广东兴宁蓝田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胜祥、古哲谋等编 1997年铅印本。

84 广东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世怀编 1997年抄本。

85 广东五华五华县梅林镇梅南乡洋塘里上寨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古启良编 1997年抄本。

86 广东番禺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苏记1997年抄本复印本。

87 四川隆昌古氏珂瑛支系族谱 一册、平装 1997年手抄本复印本。

88 广西贺县塘面村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文辉、古国奎编 1997年印刷本。

89 广西贺州古氏瑜珍公房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思雄编 1998年手抄本。

90 广西贺州古氏宗历 一册、平装 古正民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1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宗成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焕贵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2 广东兴宁广西荔浦古氏谱系 一册、平装 古启森、古尚隆整理 1998年手抄本。

93 广东信宜古氏茶山分支族谱 一册、平装 古万年编 1998年稿本。

94 广东蕉岭蕉岭县古氏概况 一册、线装 古乃裕编 1998年电脑打印本。

95 广东五华古氏族谱南宝公分谱 一册、平装 古广麟主编 1998年印刷本。

96 广东番禺古氏系统表 一册、平装 古树华编 1998年手抄本。

97 江西寻乌寻乌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显道主编 1998年印刷本。

98 江西寻乌新安堂寻乌篁乡古氏三修宗谱 一册、精装 古安健主修 1998年印刷本。

99 江西寻乌晨光镇塘背村古氏必振公房谱 一册、精装 古显衡、古邵华等编 1998年印刷本。

100 江西寻乌赣南古氏族谱 一册、线装 古明丰编 1998年稿本。

101 江西南康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菁华编 1998年印刷本。

102 台湾桃园古氏今英公派下谱系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1998年电脑打印本。

103 台湾苗栗苗栗县古氏宗亲会会刊上下集 一册、精装 古奠基主编 1998年印刷本。

104 河南濮阳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1998年追远堂电脑打印本。

105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谱 一册、平装 古烈编 1998年稿本。

106 重庆丰都重庆市丰都县理明乡古氏宗族谱 一册、平装 古乾勇编 1998年打印本。

107 重庆奉节重庆市奉节县公平古由才公族谱 一册、平装 古恒昭编 1999年手抄本。

108 陕西延安延安地区古重义支系吊线谱 一册、平装 古玢整理 1999年稿本。

109 江西宁都古氏全规公派下宗谱 一册、平装 古兵编 1999年稿本。

110 江西崇义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性科等编 1999年稿本。

111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克赞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承宗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2 广西贺州古氏31世宗仁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思伦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3 广西贺州古氏31世瑜新公派下族谱 一册、平装 古正民、古海宗整理 1999年手抄本。

114 广东梅州宋进士古革支系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0年稿本。

115 广东五华宋进士古巩支系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0年稿本。

116 江西寻乌新安堂寻乌篁乡古氏家谱 一册、平装 古新尧主修 2000年印刷本。

117 江西遂川南迁二十六世声亮公裔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以志编 2000年印刷本。

118 广东五华琢贯公房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编 2000年印刷本。

119 台湾中坜古氏源流系统图 一册、平装 古国瑞编 2000年印刷本。

120 中国古氏史志(第一卷) 一册、精装 古培才、古小彬总编 2000年刊印本。

121 中国台湾古氏渊源暨分支 一册、精装 古国瑞、古小彬主编 2000年印刷本。

122 贵州桐梓重庆綦江古氏谱系 一册 古小彬 2000年手抄本。

123 台湾苗栗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长锦编 2000年印刷本。

124 中国台湾台湾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国瑞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5 广东蕉岭蕉岭县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乃裕、古汉金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6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金发主编 2001年印刷本。

127 江西瑞金古青淦家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编 2001年印刷本。

128 广西荔浦南方古氏宗族移居情况 一册、平装 古世雄编 2001年电脑打印本。

129 台湾新竹古氏宗谱补遗( 第二版)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2年印刷本。

130 湖南岳阳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朝阳主编 2002年印刷本。

131 北京朝阳北皋古氏族志 一册、平装 古庆辅编 2003年电脑打印本。

132 广东五华文葵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赐金(换新)主编 2003年2月印刷本。

133 台湾新竹古氏宗谱补遗(第三版)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3年9月印刷本。

134 广东兴宁广东兴宁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添水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5 四川三台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古松元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6 四川新都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小彬、古松元主编 2003年印刷本。

137 台湾新竹古氏历代系祖及人物略传 一册、精装 古焕球编 2004年2月印刷本。

138 广东蕉岭蕉岭县黄土老古屋族谱 一册、精装 古政明主编 2004年10月印刷本。

139 四川隆昌柿梓湾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昭平整理 2004年电脑打印本。

140 四川宁南云南巧家川滇古氏宗谱 一册、精装 古代贵、古代和主编 2004年12月印刷本。

141 广东梅州古氏族谱(革公系) 五册、精装 古国檀主编 2004年10月印刷本。

142 四川甘洛田坝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新民主编 2005年5月印刷本。

143 广西贵港广西柳州古氏族谱 一册、简装 古倩如编 2005年9月电脑打印本。

144 海南儋州李氏宗族吊线谱 一册、平装 李芳编 2006年稿本。

145 中国台湾新安堂古氏谱系(上册) 一册、平装 古焕球编 2006年印刷本。

146 四川新都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声淦主编 2006年印刷本。

147 河南唐河古氏宗族家谱 一册、平装 古兆亮总编 2007年印刷本。

148 海南儋州廖氏族谱 一册、平装 电脑打印本。

149 重庆綦江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财全主编 2007年7月印刷本。

150 广东高州石兰村古氏族谱 一册、平装 古积进、古海兴主修,古小彬、古军喜主编 2007年12月电脑打印本。

151 中国新安堂古氏大宗谱 一册、精装 古焕球、古国瑞、古小彬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2 四川隆昌古氏族谱 一册、精装 古家湘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3 江西遂川新安堂古氏六修族谱 三册、精装 古建林主编 2008年印刷本。

154 中国古氏史志·第二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古军喜、古昭平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5 中国古氏史志·第三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古军喜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6 中国古氏史志·第四卷 一册、精装 古小彬总编 2009年印刷本。

157

钟姓,起源有: 出自子姓。如《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锺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晋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犂仕楚,食采于锺离,因以为姓楚。汉时有锺离昧为项羽将,有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子接,居颍川,长社为锺氏。

晋伯宗之後。伯宗,晋之贤者也,为郤氏所谮,被杀。子伯州犁奔楚,邑於锺离,今濠州也。子孙以邑为氏,或言锺,或言锺离。楚有锺仪、锺建、锺子期,与伯牙为友。项羽将锺离昧,昧有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曰接,居颍川长社,为锺氏。南唐有锺传。 源于羌族 和吐谷浑部落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汉甘肃临洮的钟羌,以族名汉字音译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时期,有羌族人内附,北魏孝文帝特赐其姓钟氏,全名为钟岂。其后裔子孙世代为钟氏至今。 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浑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钟姓 源于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少数民族中钟氏最多的是畲族,传说是高辛氏后裔伯夷的后代。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氏(盘庚)、蓝氏(蓝光辉)、雷氏,一女名叫龙郎公主。后来,有一个叫钟志深的汉族青年入赘,与龙郎公主结婚,因而由汉族改为畲族,并将汉姓钟氏带入畲族,钟志深遂成为畲族钟氏的始祖。 隋朝岭南临贺的俚人有钟姓,临贺大概在今广西钟山和贺州地区。畲族钟姓的先民,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汉化程度较高。

畲族钟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桂数省之地。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钟吉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抚顺(今辽宁抚顺)、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ngg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钟吉氏所冠汉姓即为钟氏。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宗佳氏,亦称周佳氏,或音译作钟吉氏,满语拼音为Jo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河(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钟氏、周氏等。

⑵满族觉罗氏,满语为Gioro Hala,后有冠汉姓为钟氏者。 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钟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钟里氏、钟拉氏。后在名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省改为单字汉姓钟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裕固族,起源于唐朝时期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丁零、公元四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该民族曾称自称为“撒里维吾尔”。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其本民族的意愿,确定以同明朝时期的称谓“尧呼尔”谐音相近的“裕固”(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民族称谓。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肃省建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钟氏,源出贺郎格家部落钟鄂勒氏族,世居甘肃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汉姓为钟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白族、回 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江苏靖江钟氏字辈:成宪宾廷,锡泽树勋,荣永休昌,允隆祥瑞。

山东临沂钟氏字辈:方起士相右继成。

山东滕州钟氏字辈:文武世家,以汝继承,懋昭令德,永延昌明。思本赣源,安康相传,志坚道盛,立建新业。(祖籍江西赣州南康)

四川邑中钟氏原字辈:应景善远虔,里叔永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续字辈: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运会长。再续字辈: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

四川内江钟氏字辈:高山德俊,世守传芳。元会衍庆,贻呈有光。兰胜桂发,凤兆麟祥。嘉乐申锡,泰华永章。

四川隆昌钟氏字辈:文世绍思,子德庆光辉,正是其才,建华立国定邦家。

四川江津钟氏字辈:泽永昭崇德,源长立世芳。光前绳祖武,裕后发祯祥。

四川某支钟氏字辈:元能毓奇寿,荣钟正兴发。芳名应远兆,福大万年有。先人家道训,族众喜气洋。建勋立业旺,齐献增国强。颍川源流地,闽汀武平居。修谱乃廷凤,毅密刚察裕。子文启汝志,豪华富贵昌。亿代传祖德,功禄永安康。勤学高贤士,俊杰振伦常。继承需诗礼,吉祥同天长。

四川另一支钟氏原字辈:元盛世为茂,忠训显远久。毓寿再加增,福大万年有。续字辈:承继业宏昌,克俭族兴旺。春催浪涛涌,廉助贤良光。择捷登科峰,学思定吉祥。濒传智慧路,永恒序安康。裕煜笃丹青,繁茂照群芳。金鹏展翅宇,鸿鹄创辉煌。功勋振五洲,仁伦流远长。德孝谦恭让,楷模后世仿。

湖南长沙钟氏字辈: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礼乐家声远,诗书世德长,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

湖南益阳钟氏原字辈:大海生金,国泰联荣,紫受龙应,祖景系廷,时朝明日,本立邦宁,道超德裕,发达文清。续字辈:世泽广远,敦厚继承,庆登灵瑞,秀拔奇英,肇祥有自,锡福维钧,宏功允著,荫翼昌义。再续字辈:敷志能昭敬,方声定启贤。典章隆代守,孝友合家传。修业希名士,怀才会盛年。高科逢上选,光显焕宗先。

湖南平江钟氏字辈: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礼乐家声远,诗书世德长。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

湖南醴陵钟氏字辈:正明裕文瑞,开发绍家声。为善培根本,敦书道义崇。英贤钦继起,万世庆昌隆。

湖南浏阳钟氏字辈:四维六念万,日明国益青。源伯锡文福,传书受善名。学优昭世训,道德振家声。继绍期宏久,贤能定可成。

湖南湘乡钟氏字辈:昌大文明,贤才蔚兴。羽仪圣朝,光辅紫震。诗书继美,先泽维新。科第承远,湘宁长隆。

湖北利川钟氏字辈:金崇贵铭钟,音良邦华秀,宣应英彦仕,声传万世昌,仁和承景象,义顺兆家祥,懋德昭庭训,怀猷觐国光。

湖北某支钟氏原字辈:清溪五世下,应庆谷智淑。一廷仕玉成,文才远天收。续字辈:本友声大志,道显仰昌期。德以敦修懋,行田植定基。荣名归盛世,美誉重熙时。丕显辉煌启,贤才作育宜。秉义建邦治,尊贤立国长。昂和延寿庆,吉善有绳良。诗书扬名远,尚武功辉煌,厚培颍川泽,奕叶万年昌。

江西宁都钟氏原字辈:志仲伯叔大,宏金见文明。续字辈:启发圣人盛德,奇英道达世荣,贤良君臣交泰,永享高福昌隆。再续字辈:承先继前裕,光腾蔚钰国,仕廉杰卓誉,令正庆昭传。

江西兴国钟氏字辈:祖德绵延远,孙支似绩长。传家惟孝友,继世有文章。懋聩昭秦汉,丰功耀晋唐。调元思越国,赞化仰平阳。智勇宏谋济,明良庶事康。勋猷标宇宙,品望重乡邦。正直清仁让,端方笃敬庄。修齐崇治道,节义迪前光。允协捞谦吉,旋占祝履祥。融和联族谊,谆睦叙伦常。宗法千秋在,嗣徽万载芳。颍川垂厚泽,奕叶庆荣昌。

江西靖安钟氏字辈:子孙永昌,宗先福长。顺龙有庆,发荣万方。

江西瑞金钟氏原字辈:应景善远虔,里叔允世华,仲子定懋吉,宏敷盛道观。续字辈:光腾文蔚起,先德益鸿章,衍庆家声振,祥开运会长。再续字辈:兴隆承国泰,英才显大邦,俊秀逢时发,崇伦必久昌。

浙江鄞县新江钟氏字辈:一德贻昭穆,家齐全百福。懿修法圣功,大雅崇儒朖。伦克尚尊亲,行能敦作肃。学高世可经,道裕容咸淑。祖述得英材,孙绳勤茂毓。嘉谟永乃传,吉兆承天禄。

浙江遂昌高棠钟氏字辈:国成世泰,邦奠朝熙。德建功扬,恩崇庆锡。

广东鮜溪高陵祠钟氏字辈:凑捷明其用,逢时显科名。冶传思广启,衍庆善君臣。祖德双纯武,通族和顺长。恩荣宜锦秀,百代记书章。

辽宁与黑龙江支系:代表人物钟洪远

安徽舒城钟氏字辈:修子常吉庆,诵德玉金林。代表人物:钟咏三

中国钟姓名人 当今在以人口多少为序排列的中钟姓居于第56位钟姓历史名人春秋时有音乐家钟子期东晋有御史中丞钟雅三国时有书法家钟繇元代有戏曲家钟嗣成明代有文学家钟惺等等

历史名人: 1 钟兴 诏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及诸藩王子地敕封阁内侯谥好曰:颖川公原配杜氏浩封夫人子二 文昌 文荣 2 钟瑾 字延瑜 汉建和间为博士 子一: 玺 玺后裔 秀 迁陇西 3 钟皓 字季明汉建和年间举为孝廉迁颖川郡功曹越数年诏授司徒府九辟不就生平喜读经史子书 谈琴乐道啸傲林壑以陈实等齐名当时号称颖川四长 配刘氏 子一: 繇 4 钟繇 字元常 (151-230年)魏黄初间擢为太傅善草隶二体 至今海内宗之 配吴氏子二: 毓 会 5 钟毓 字秉衷智慧机敏议论侃匕颇有文风为魏青龙间中书令 配荀氏子一: 司 6 钟会 字士季 (225-264年)为魏镇西将军 后为邓艾争功为司马昭所害 7 钟司 字异常晋泰始六年主薄 配王氏子三: 熹 焘 照 8 钟熹 字日晖晋大康无年召为司隶校尉 配晏氏 子一: 颖 9 钟焘 字星曜西晋建兴二年为焦州刺史 配司马氏后裔颛迁居山西太原府 10 钟照 字容光东晋永昌元年授司隶校尉 配陶氏 子二: 颜 项 11 钟颖 字超群晋永嘉六年召为侍中 配王氏子二: 昭 晖 12 钟颜 字惟渊东晋建武四年为江州司马 配陶氏后裔明迁居成都 13 钟项 字继祖为东晋大宁三年荆州别驾 配谢氏子一: 晟迁居凌江南雄府 14 钟昭 字纪明晋建武二年授陈留太守 配刘氏 子一: 雅 15 钟晖 字孔光东晋大宁三年召为T州刺史 配司马氏子一: 稚 迁居江夏 16 钟雅 字彦胄仕东晋咸和五年侍中累官至大中大夫 配刘氏封夫人子二: 隆英 隆武 隆武迁居 青州 17 钟隆英 字崇高东晋隆和三年授散骑常侍配董氏子四: 景仁 景冬 景纯 景贤 (景纯迁居山西 贵阳府) 18 钟景冬 为东晋安帝元年柳州长史 配徐氏后嗣志尧迁居云南大理府 19 钟志学 字尚书东晋咸兴八年授琅琊郡刺史配阮氏迁居滇南昆阳州(其兄志元迁居广西桂陵府) 20 钟志淳 字以朴宋文帝时官授中郎将 配张氏子一: 辅 迁居南阳 (志淳弟 志冲迁居青州寿元县) 21 钟朝 字维斗仕宋武帝永初元年豫章太守 配宋氏子一: 辐 22 钟辐 字士衡号靖节博通经史学富二酉为金陵才士孝建间登高第官至今紫光禄大夫见时政日 下遂致仕归田隐居于终南山 配梁氏子一: 嵘 23 钟嵘 字仲伟号陶恭少思理敏慧工于词赋比齐建武初年授记室掌文翰内史后勒枢密史 配齐氏 子一: 宿宗 24 钟宿宗 字继先性恬静寡欲不愿仕进惟陶情于山水间号为林泉逸叟 配甘氏子二: 世翰 世藩 25 钟世翰 字绂堂陈大建二年辟为国子祭酒不就隐居桃源之阳自号葛天逸士 配汤氏 子五: 国珍 国宝 国器 国栋 国翰 (国宝后裔迁居兖州之钜野) 26 钟世藩 字牧之隋大业二年举为镇江太守 配杨氏子一: 国桢迁居广州新宁县 27 钟国珍 字上选公性潇洒高尚其志不仕王侯克绍祖父之风隋炀帝屡征不起 配宇文氏子二: 开 泰 开秦迁居柳州 28 钟国器 字君选唐武德元年授中书舍人 配李氏子一: 开和 迁居晋州之赵城 29 钟国翰 字良材唐永徽二年举为国子监正 配唐氏子一: 开祥 迁居汀州之清流 30 钟士贞 字以正唐>>

姓钟的名人有哪些 zh /wiki/

名人

锺子期 - 春秋时期楚国名士

锺离昧 - 项羽部将

锺繇 - 三国时魏颍川郡人,入魏升太傅,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其书法尤精於隶楷,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书圣」王羲之齐名,并称「锺王」,被尊为楷书的鼻祖。

锺绍京 -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江南人宰相;史称「江南第一宰相」。同时也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园林艺术家。[1]

锺会 - 三国末期名将

锺云 - 1944年5月任命为美国主力驱逐舰之一「西格斯比」号(DD502)的舰长。二次世界大战时获颁美国海军十字及银星勋章。1959年担任夏威夷州农业厅长。2000年10月10日,为纪念锺云这位二战英雄,美国海军司令部决定以锺云少将的名字为美国最新型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命名,成为首艘以美国华裔命名的军舰。

锺敬文 - 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锺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新的驿程》、《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锺敬文民俗学论集》等。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锺兆琳 - 20世纪30年代指导并参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

锺士模 - 中国计算机系的创始人,清华大学教授及著名电机工程和自动控制工程学家。

锺期光 - 新四军将领,中国人民 上将

锺理和 - 台湾作家

锺肇政 - 台湾作家、学者

锺廷森 - 马来西亚金狮集团董事长,集团所属有320家公司及关系企业。其企业钢铁产量占马来西亚60%的份额而被称为「钢铁大王」。

锺丹 - 以2000年11月6日在英国北约克郡拍摄的新闻照片,获得「尼康」年度最佳摄影殊荣。

锺彬娴 - 雅芳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CEO(首席执行官)及连续四年被美国的《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商业女性之一。

Roger Chung - 2004塔省最杰出澳洲青年,现为塔斯曼尼亚大学神经学科学家。於2005年期间研究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将有助於多种脑部受伤的治疗。Roger Chung博士,已识别出脑部一种蛋白质,可以在脑部受伤後,自然治愈伤口。他曾将这种蛋白质注射入动物体内,发现有助脑部治愈。他希望能够将这种蛋白质发展,用来治疗脑部有关损伤,如中风和脊骨受损。

锺富喜 - 2002年及2004年两度当选澳洲白马市市长。曾任维省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

锺南山 -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道疾病研究所所长,有「抗SARS英雄」之称

锺士元 - 香港政治家,前行政立法两局首席非官守议员,前行政会议召集人

锺期荣 - 香港树仁大学(即前香港树仁学院)创办人及现任校长

锺景辉 - 香港演艺学院辖下的戏剧学院创院院长,现任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文学会顾问、香港话剧团艺术总顾问、中英剧团顾问、赫垦坊剧团董事会主席、香港戏剧协会会长

锺树根 - 香港东区区议员,曾任香港市政局议员,现任东区区议会副主席,香港太平绅士。

锺仁 - 香港岭风画会理事,香港美术研究会秘书长。

锺郝仪 - IBM亚太区业务夥伴副总裁。香港美国总商会副会长,香港特区 资讯基建谘询委员会委员、封闭令(对健康的即时危害)上诉委员会委员、香港廉政公署社区关 市民谘询委员会委员。香港艺术>>

钟的钟姓名人 春秋时代有伯牙为之“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为后世留下了“知音”、“高山流水”等佳话的钟子期;被晋国范文子称赞为“仁、信、忠、敏”的钟仪战国时代齐宣王那位其丑无比,却又贤德无双,宣王曾因她的建议而毅然“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使得齐国大安的王后“无盐君”钟离春等等,都是备受后世称颂的人物。钟繇的大名,更是如雷贯耳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被张怀所著的《书断》称为“隶行入神,八分入妙”。他的名气随着传统文化而永垂不朽。钟绍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字可大,唐代兴国清德乡(今江西省兴国县)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历史上把钟姓这两个著名书法家,钟繇称“大钟”,钟绍京称“小钟”。江西地方志列“十大乡贤”之一。官至中书令,越国公。有《灵飞经》等作品传世。锺家佐(1930~),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今贺州市)人,畲族,1930年5月生。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锺家佐大半生从事笔墨耕耘,诗书为其业馀所好。其诗朴实恬淡,通俗自然,寓情于景,风云入怀。其书注重传统法度,由楷入手,擅长行草,功底在颜,骨力在魏,融二王之神韵,师赵(孟\)于(右任)之风姿,博采诸家,自成面目。近十年来,其书法多次参展和发表,并流播至日本和东南亚等地。近年来先后在南宁、桂林举办独具特色的诗书个展,钟南山:抗击非典第一功臣。“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历史上钟姓的名人 钟子期

春秋时期楚国人。精音律。相传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他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弹了一次琴后就不复鼓琴。

钟会

(225-264)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魏国谋士、将领,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

钟嵘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

钟姓名人,最好是历史的,出名的! 钟天纬:江苏华亭人,清代著名翻译家,译书数十种,著有《则足集》。

钟荣光:广东香山人,清光绪二十二年加入兴中会,并创办宣传革命的报纸。1928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任第一校长。次年改任岭南大学荣誉校长。

钟世铭:直隶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绪进士。光绪三十二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充直隶高等工业学堂英语教员、教务主任。1921至1925年间,先后任北洋 盐务署署长、财务处长及总代长。后调任奉天交涉员,未几辞职。

钟芳礼:清代广西人,一说广东花县人。一说原名芳球。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为御林侍卫。咸丰三年,在天京被封为丞相。

钟颖:清代满州正黄旗人,爱额觉罗氏。曾充四川陆军小学工程处提调〉光绪三十三年继任四川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统,兼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辛亥革命后奉调入藏,为办事长官。数年后回川。

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精音律。相传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他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弹了一次琴后就不复鼓琴。

钟离春:战国时期齐国人,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才取胜的皇后。本来就是齐国人,相貌奇丑无比,40岁了还没有嫁人。于是她自己去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的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被齐宣王采纳,并立为王后。

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颖罚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姓钟的伟人 钟姓历史名人很多,但还称不上伟人

春秋时有音乐家钟子期东晋有御史中丞钟雅三国时有书法家钟繇元代有戏曲家钟嗣成明代有文学家钟惺等等

历史名人: 1 钟兴 诏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及诸藩王子地敕封阁内侯谥好曰:颖川公原配杜氏浩封夫人子二 文昌 文荣 2 钟瑾 字延瑜 汉建和间为博士 子一: 玺 玺后裔 秀 迁陇西 3 钟皓 字季明汉建和年间举为孝廉迁颖川郡功曹越数年诏授司徒府九辟不就生平喜读经史子书 谈琴乐道啸傲林壑以陈实等齐名当时号称颖川四长 配刘氏 子一: 繇 4 钟繇 字元常 (151-230年)魏黄初间擢为太傅善草隶二体 至今海内宗之 配吴氏子二: 毓 会 5 钟毓 字秉衷智慧机敏议论侃匕颇有文风为魏青龙间中书令 配荀氏子一: 司 6 钟会 字士季 (225-264年)为魏镇西将军 后为邓艾争功为司马昭所害 7 钟司 字异常晋泰始六年主薄 配王氏子三: 熹 焘 照 8 钟熹 字日晖晋大康无年召为司隶校尉 配晏氏 子一: 颖 9 钟焘 字星曜西晋建兴二年为焦州刺史 配司马氏后裔颛迁居山西太原府 10 钟照 字容光东晋永昌元年授司隶校尉 配陶氏 子二: 颜 项 11 钟颖 字超群晋永嘉六年召为侍中 配王氏子二: 昭 晖 12 钟颜 字惟渊东晋建武四年为江州司马 配陶氏后裔明迁居成都 13 钟项 字继祖为东晋大宁三年荆州别驾 配谢氏子一: 晟迁居凌江南雄府 14 钟昭 字纪明晋建武二年授陈留太守 配刘氏 子一: 雅 15 钟晖 字孔光东晋大宁三年召为T州刺史 配司马氏子一: 稚 迁居江夏 16 钟雅 字彦胄仕东晋咸和五年侍中累官至大中大夫 配刘氏封夫人子二: 隆英 隆武 隆武迁居 青州 17 钟隆英 字崇高东晋隆和三年授散骑常侍配董氏子四: 景仁 景冬 景纯 景贤 (景纯迁居山西 贵阳府) 18 钟景冬 为东晋安帝元年柳州长史 配徐氏后嗣志尧迁居云南大理府 19 钟志学 字尚书东晋咸兴八年授琅琊郡刺史配阮氏迁居滇南昆阳州(其兄志元迁居广西桂陵府) 20 钟志淳 字以朴宋文帝时官授中郎将 配张氏子一: 辅 迁居南阳 (志淳弟 志冲迁居青州寿元县) 21 钟朝 字维斗仕宋武帝永初元年豫章太守 配

姓钟的名人有哪些 钟烈 宋国未代君主宋康王之子,宋微仲衍二十七世孙,生于战国周显王(姬扁)三十五年丁亥(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18年,宋康王自立为王后封烈公为“锺邑大夫”(锺邑为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掉曹国之城邑)。公元前286年,宋国亡,宋王偃出逃,后死于魏国温邑(今河南省温县);烈公奔豫州锺离山(河南许州宗昌县安邑乡店前里)定居,因曾封“锺邑大夫”,遂以封地“锺”为姓,成为锺氏烈系受姓太始祖。

钟繇  (151-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大书法家。颍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子期  春秋时期楚国人。精音律。相传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他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弹了一次琴后就不复鼓琴。

钟会  (225-264)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魏国谋士、将领,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

钟嵘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钟若玉清  (1737-1802)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女,字文贞,号元圃。工写墨梅。画临崔白,字学钟、王,诗宗韩、柳。以鬻字自给,腕力苍老,不类闺阁人书。晚依婿家藩氏,以训女生为业。卒年66。《墨香居画识、明斋小识、墨林今话》

钟天纬  江苏华亭人,清代著名翻译家,译书数十种,著有《则足集》。

钟荣光  广东香山人,清光绪22年加入兴中会,并创办宣传革命的报纸。1928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任第一校长。次年改任岭南大学荣誉校长。

钟世铭  直隶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绪进士。光绪三十二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充直隶高等工业学堂英语教员、教务主任。1921至1925年间,先后任北洋 盐务署署长、财务处长及总代长。后调任奉天交涉员,未几辞职。

钟芳礼  清代广西人,一说广东花县人。一说原名芳球。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为御林侍卫。咸丰三年,在天京被封为丞相。

钟颖  清代满州正黄旗人,爱额觉罗氏。曾充四川陆军小学工程处提调〉光绪三十三年继任四川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统,兼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办。辛亥革命后奉调入藏,为办事长官。数年后回川。

钟离春  战国时期齐国人,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才取胜的皇后。本来就是齐国人,相貌奇丑无比,40岁了还没有嫁人。于是她自己去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的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被齐宣王采纳,并立为王后。

钟绍京  钟嵘之弟钟屿的玄孙,唐代宰相、书法家、藏书家,善书直凤阁,时号小钟。

历史上姓钟的名人故事 钟姓历史名人

1 钟兴:诏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及诸藩王子地,敕封阁内侯,谥好曰:颖川公,原配杜氏浩封夫人,子二:文昌、文荣。

2 钟皓:字季明,汉建和年间举为孝廉,迁颖川郡功曹越数年诏授司徒府九辟不就,生平喜读经史子书谈琴乐道啸傲林壑以陈实等齐名,当时号称颖川四长。配刘氏,子一: 繇。

3 钟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颖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东汉末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 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配吴氏,子二: 毓、会。

4 钟毓:字秉衷,智慧机敏,议论侃匕,颇有文风,为魏青龙间中书令,车骑将军。配荀氏,子一:司。

5 钟会,生于公元二二五年,死于公元二 年,魏国儒将。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 东)人,曹魏大臣钟繇的第二子。少年时博览群书,有才艺,志向远大,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儒将,通晓兵法,机谋深远,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二年)与邓艾分兵灭蜀。谋做西川王时,事发败漏,为司马昭所害。

6 钟司:字异常,晋泰始六年主薄。配王氏,子三:熹,焘,照。

7 钟熹:字日晖,晋大康无年召为司隶校尉。配晏氏,子一: 颖。

8 钟焘:字星曜,西晋建兴二年为焦州刺史。配司马氏后裔颛迁居山西太原府。

9 钟照:字容光,东晋永昌元年授司隶校尉。配陶氏,子二: 颜 项。

10 钟颖:字超群,晋永嘉六年召为侍中。配王氏,子二: 昭 晖。

11 钟颜:字惟渊,东晋建武四年为江州司马。配陶氏,后裔明迁居成都。

12 钟项:字继祖,为东晋大宁三年荆州别驾,配谢氏,子一: 晟。

13 钟昭:字纪明,晋建武二年授陈留太守,配刘氏,子一: 雅。

14 钟晖:字孔光,东晋大宁三年召为T州刺史,配司马氏,子一: 稚。迁居江夏。

15 钟雅:字彦胄仕,东晋咸和五年侍中累官至大中大夫。配刘氏,封夫人。子二: 隆英 隆武。 隆武迁居青州。

16 钟隆英:字崇高,东晋隆和三年授散骑常侍。配董氏。子四: 景仁 景冬 景纯景贤。

17 钟景冬 为东晋安帝元年柳州长史。配徐氏。后嗣志尧迁居云南大理府。

18 钟志学:字尚书东晋咸兴八年授琅琊郡刺史,配阮氏迁居滇南昆阳州。

19 钟志淳:字以朴宋文帝时官授中郎将。配张氏。子一: 辅。

20 钟朝:字维斗仕,宋武帝永初元年豫章太守。配宋氏,子一: 辐。

21 钟辐:字士衡,号靖节,博通经史学富二酉,为金陵才士,孝建间登高第官至今紫光禄大夫,见时政日下遂致仕归田隐居于终南山。配梁氏。子一: 嵘。

22 钟嵘:字仲伟,号陶恭,少思理敏慧,工于词赋比齐,建武初年授记室掌文翰内史,后勒枢密史。配齐氏子一: 宿宗。

23 钟宿宗:字继先,性恬静寡,欲不愿仕进,惟陶情于山水间,号为林泉逸叟。配甘氏,子二: 世翰 世藩。

24 钟世翰:字绂堂,陈大建二年辟为国子祭酒不就,隐居桃源之阳,自号葛天逸士。配汤氏,子五: 国珍、国宝、国器、国栋、国翰。

25 钟世藩:字牧之,隋大业二年举为镇江太守。配杨氏,子一: 国桢。

26 钟国珍:字上选>>

钟氏家族的来;1、钟姓的渊源?~2、历史有哪些有名人物姓钟! 远祖钟烈,黄帝五十九世孙,黄帝十七世孙商汤的後裔,武王伐纣,微子启持宗庙祭器跪于军前请罪,武王扶起安慰说:“都是纣的罪过,与你们兄弟没有责任”。微子启、微仲衍兄弟仍回原封地东海(今江苏沛县);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丘,以继殷祀;并封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武庚周围,史称“三监”。三监之乱后,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发兵平叛杀武庚,废“三监”,派人到东海迎来微子启,将其封在商丘,国号宋,位公爵,为周王室分封的五大公爵之一,从此有了宋国,宋国于宋偃公时分封宗室为大夫,食采钟邑。宋国虽有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却不过是昙花一现,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国破之后,烈公前往许州襄城(始皇设为颍川郡)隐居,以封邑为姓,是为钟姓,堂号颍川堂,祖山为中岳嵩山。发祥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钟姓诞生了钟繇,钟子期等一批历史名人。

钟姓的起源

起源一

源于子姓,出自战国时期宋国末代君王偃的三弟公子烈,属于避祸改姓为氏,之后公子烈称钟烈,为钟姓始祖。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攻灭,公子烈奔至许州(今河南许昌)。为避祸,他以自己曾被封为“钟邑大夫” 改子姓为钟氏世代繁衍至今。戴偃为宋戴公之后裔,戴公往上溯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微子启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分别是帝乙的长子和次子。从微子启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尧的同父异母兄弟,即帝喾的儿子。帝喾的父亲是娇极,娇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轩辕皇帝。

起源二

源于赢姓,为复姓钟离所改。出自周王朝时期伯益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发将远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后人封在钟离邑,后建有钟离国,亦称童鹿国,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子爵,国君称钟离子。钟离国最初的国址在山东地区,后来在东周初期迁到淮河中游流域(今安徽蚌埠)。到了春秋中期,钟离国被强大的楚国在周景王姬贵七年(楚灵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攻占,钟离国灭,楚灵王分改钟离国故地为濠州、舒城,钟离子被迫成为楚国的下臣。后楚灵王又允许其复国,但成为了楚国的附庸小国,钟离国君的爵号降为“君”,国境限于钟离城一带(今安徽蚌埠小蚌埠镇双墩村)。

另一种说法认为,钟离姓出自子姓。如《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锺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晋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朗顺,食采于锺离,因以为姓楚。汉时有锺离昧为项羽将,有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子接,居颍川,长社为锺氏。 该记载存在比较多疑点。比如,为何大多史料认为伯州牢S氏旁支(姬姓);还有锺离昧二子为何不一齐改姓。它更像是在揉和子姓钟氏(颍川钟氏)和赢姓钟离氏(九江钟氏)以寻求一个共同的起源。

起源三

源于芈姓,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国,其后为钟吾氏,后简写为钟氏。东周时钟吾子爵封地,建立“钟吾国”,在今江苏新沂市。宿迁为钟吾子国,后归附楚国。公元前512年钟吾国被并入吴国。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国夺回。

起源四

源于羌族 和吐谷浑部落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汉甘肃临洮的钟羌,以族名汉字音译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时期,有羌族人内附,北魏孝文帝特赐其姓钟氏,全名为钟岂。其后裔子孙世代为钟氏至今。 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浑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钟姓

起源五

源于>>

古代有哪些姓钟的历史人物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钟繇字元常

钟会字士季

钟嵘

钟绍京字可大

钟传字弱翁

钟相

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钟期光曾用名钟昱

钟氏远祖钟烈,黄帝五十九世孙,黄帝十七世孙商汤的後裔,武王伐纣,微子启持宗庙祭器跪于军前请罪,武王扶起安慰说:“都是纣的罪过,与你们兄弟没有责任”。微子启、微仲衍兄弟仍回原封地东海(今江苏沛县);将纣之子武庚封于商丘,以继殷祀;并封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于武庚周围,史称“三监”。三监之乱后,周公旦奉成王之命发兵平叛杀武庚,废“三监”,派人到东海迎来微子启,将其封在商丘,国号宋,位公爵,为周王室分封的五大公爵之一,从此有了宋国,宋国于宋偃公时分封宗室为大夫,食采钟邑。宋国虽有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却不过是昙花一现,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国破之后,烈公前往许州襄城(始皇设为颍川郡)隐居,以封邑为姓,是为钟姓,堂号颍川堂,祖山为中岳嵩山。发祥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钟姓诞生了钟繇,钟子期等一批历史名人。

起源一

源于子姓,出自战国时期宋国末代君王偃的三弟公子烈,属于避祸改姓为氏,之后公子烈称钟烈,为钟姓始祖。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楚、魏三国联军攻灭,公子烈奔至许州(今河南许昌)。为避祸,他以自己曾被封为“钟邑大夫” 改子姓为钟氏世代繁衍至今。戴偃为宋戴公之后裔,戴公往上溯是宋国开国始祖微子启之弟微仲衍。微子启和微仲衍同是商代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分别是帝乙的长子和次子。从微子启再往上溯三十代是商代始祖契。契是帝尧的同父异母兄弟,即帝喾的儿子。帝喾的父亲是娇极,娇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轩辕皇帝。

起源二

源于赢姓,为复姓钟离所改。出自周王朝时期伯益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发将远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后人封在钟离邑,后建有钟离国,亦称童鹿国,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子爵,国君称钟离子。钟离国最初的国址在山东地区,后来在东周初期迁到淮河中游流域(今安徽蚌埠)。到了春秋中期,钟离国被强大的楚国在周景王姬贵七年(楚灵王熊虔三年,公元前538年)攻占,钟离国灭,楚灵王分改钟离国故地为濠州、舒城,钟离子被迫成为楚国的下臣。后楚灵王又允许其复国,但成为了楚国的附庸小国,钟离国君的爵号降为“君”,国境限于钟离城一带(今安徽蚌埠小蚌埠镇双墩村)。

起源三

出自子姓。如《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锺氏出自子姓,与宗氏皆晋伯宗之后也,伯宗子州犂仕楚,食采于锺离,因以为姓楚。汉时有锺离昧为项羽将,有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子接,居颍川,长社为锺氏。"

晋伯宗之後。伯宗,晋之贤者也,为郤氏所谮,被杀。子伯州犁奔楚,邑於锺离,今濠州也。子孙以邑为氏,或言锺,或言锺离。楚有锺仪、锺建、锺子期,与伯牙为友。项羽将锺离昧,昧有二子,长曰发,居九江,仍故姓,次曰接,居颍川长社,为锺氏。南唐有锺传。

起源四

源于芈姓,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国,其后为钟吾氏,后简写为钟氏。东周时钟吾子爵封地,建立“钟吾国”,在今江苏新沂市。宿迁为钟吾子国,后归附楚国。公元前512年钟吾国被并入吴国。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1年),又被楚国夺回。

起源五

源于羌族 和吐谷浑部落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汉甘肃临洮的钟羌,以族名汉字音译为姓。

北魏高祖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时期,有羌族人内附,北魏孝文帝特赐其姓钟氏,全名为钟岂。其后裔子孙世代为钟氏至今。 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南北朝北魏吐谷浑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钟姓

起源六

源于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少数民族中钟氏最多的是畲族,传说是高辛氏后裔伯夷的后代。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氏(盘庚)、蓝氏(蓝光辉)、雷氏,一女名叫龙郎公主。后来,有一个叫钟志深的汉族青年入赘,与龙郎公主结婚,因而由汉族改为畲族,并将汉姓钟氏带入畲族,钟志深遂成为畲族钟氏的始祖。 隋朝岭南临贺的俚人有钟姓,临贺大概在今广西钟山和贺州地区。畲族钟姓的先民,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汉化程度较高。

畲族钟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桂数省之地。

起源七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钟吉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抚顺(今辽宁抚顺)、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nggi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钟吉氏所冠汉姓即为钟氏。

起源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宗佳氏,亦称周佳氏,或音译作钟吉氏,满语拼音为Jo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河(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钟氏、周氏等。

⑵满族觉罗氏,满语为Gioro Hala,后有冠汉姓为钟氏者。

起源九

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彝族钟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钟里氏、钟拉氏。后在名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省改为单字汉姓钟氏,世代相传至今。

起源十

源于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裕固族,起源于唐朝时期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民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丁零、公元四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该民族曾称自称为“撒里维吾尔”。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其本民族的意愿,确定以同明朝时期的称谓“尧呼尔”谐音相近的“裕固”(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民族称谓。1954年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在甘肃省建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钟氏,源出贺郎格家部落钟鄂勒氏族,世居甘肃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汉姓为钟氏。

起源十一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白族、回 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始祖

编辑

得姓始祖

Y-DNA单倍群检测结果

钟烈、微子启、钟离接、钟建、钟子期、钟岂、钟志深。

各支始祖

钟孟和:字纯一,号丹山,原籍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六十五都桃林保钟家坊始迁湖南益阳常乐街遂成家而启后焉,明永乐二十年壬寅九月十九日子时生,成化三年丁亥二月十八日茂时没,年四十六岁,葬北郊马良湖萧家园夫妇合冢。是为湖南益阳钟氏忠孝堂始祖。

钟 尚:大治公长子,宋赐进士出身,诰封通奉大夫。元配:郑氏;邹氏。勅封夫人。子三:山;岱;峦。是为钟氏颍川堂始祖。

郡望

编辑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后为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竟陵郡:秦、汉时期的竟陵县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北。竟陵郡始建于西晋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是由江夏郡分置的,治所在石城(今湖北钟祥),其时辖地在今钟祥、天门、京山、潜山、沔阳等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齐国以后,其辖境渐小,治所屡更,北魏时期改名为石城。东晋时期略为更动竟陵县治所在,位于今湖北潜江西南。梁末撤销。北周时期再置竟陵县,在今糊北天门旧县东北。竟陵郡,隋朝时期称郢州,今湖北天门之竟陵县在复州沔阳郡内。唐朝时期为复州竟陵郡。五代后晋时期,改竟陵县为景陵县。清朝时期改为天门,直至今天。竟陵地处江汉平原,一马平川,北倚大洪山,南挽汉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这里名人辈出,有明朝的文学流派“竟陵派”,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群体“竟陵八友”等。

堂号

编辑

颍川堂:以望立堂。

竟陵堂:以望立堂。

四德堂:春秋楚国、郑国交战的时候,楚国钟仪被郑国俘虏献给了晋国。晋国公(景公)在军府见到了他,便问:“那个被绑着,戴着楚国帽子的人是谁?”钟仪说:“楚国的俘虏。”晋景公又问:“你姓甚?”钟仪说:“我父亲是楚国的大臣。”晋景公命令手下的人给钟离松了绑,叫他弹琴,他便弹了一首楚国的音乐。晋景公又问:“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钟仪说:“楚王作太子的时候,有太师教导他、太监伺候他。清早起来以后象小孩子一样玩耍,晚上睡觉。其它的我不知道。”范文子对晋景公说:“这个楚国俘虏真是了不起的君子呀。他不说姓名而说他父亲,这是不忘本;弹琴只弹楚国的音乐,这是不忘旧;问他君王的情况,他只说楚王小时侯的事,这是无私;只说父亲是楚臣,这是表示对楚王的尊重。不忘本是仁,不忘旧是信,无私是忠,尊君是敬。他有这四德,给他的大任务必定能办得很好。”于是晋景公以对外国使臣的礼侍他,叫他回楚国谈判和平。

迁徙

编辑

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四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四十一万五千余,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34%左右。无论是复姓钟离氏、还是单姓钟氏,大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着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

钟姓发祥地平江

先秦时期,钟姓主要活动在楚国境内的湖北、湖南以

古氏族谱的参考文献

⑴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⑵古军喜、古小彬编著《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