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氏宗祠对联和家谱记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4收藏

申屠氏宗祠对联和家谱记载,第1张

  有关对联举例如下:

  人称强项;

  简析神明。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屠文少事典。下联典指明·屠大山事典。

  言高操洁;

  声重士林。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屠侨事典。下联典指明·屠隆事典。

  屠国启姓;

  陈留阀阅。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屠姓的源流和郡望。

  传奇三记;

  诗赋一雄。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浙江省鄞县人。万历年间进士,曾任颍上、青浦知县,常与名士饮酒赋诗,纵游山水而不废政事,官至礼部郎中。晚年家贫,以卖文为生。作有《昙花记》、《修文记》(写修道成仙的故事)、《彩毫记》(写李白生平),诗文有《白榆集》、《由拳集》、《鸿苞集》、《南游集》等。下联典指明代浙江鄞县人屠俓,正德年间进士,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中。有文才,诗、赋、书、翰,称雄一时。

在古代,马的多少,象征强盛和地位,如“千乘之国”。千军万马比拟强大富有,又如驾车的马多少,也代表身份的贵贱,又如天子八马驾车,公侯六马。

马匹反映地位

《汉官仪》载:“四马载车,此常礼也,唯太守出则增一马。故称五马”。

明朝有位太守,名冯驯。有人以其名出了一上联。“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冯”字由两点水旁加马组成,就是“冯二马”;“驯”由三个竖加马组成,就是“驯三马”。“冯驯”合一起,就是“五马”;而这“五马”是对太守的美誉。

有一童子,对出下联:“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

“伊”字有个“人”字旁,是说“伊有人”;“尹无人”,“尹”字无人字旁,是“尹无人”;“伊尹”两个字合在一起,是一个人名,是“伊尹一人”。

而这“伊尹”是商朝开国贤相,商朝始祖成汤,三聘伊尹协助,灭了夏朝昏君桀。以贤相伊尹,对太守冯驯,既严谨又恭敬。

以马喻人

顺便谈一下,对联应注意的字,如“人”字。“人”是高级而尊严的动物。如作对联,动物对动物,无可非议,但看“人”字对甚么动物,如“人”字对龙、凤、虎、麟,只要意通就行,因为这些动物是瑞兽,是人们喜爱的。

上面“冯驯五马”的“马”字对“伊尹一人”的“人”字就允许,因为“马”是与人类相亲相近之动物。

又有一副对联与“马”字有缘:“闯贼无门,匹马横行天下”;“元凶有耳,一兀直捣中原”。

这副对联贴在马士英家门口,好象骂李自成,李闯王是“闯贼”,其实是,“闯”字无门,就剩一个马字,这是骂南明奸相马士英横行霸道;“元凶有耳”是“元”字旁有个“耳”,指:南明兵部尚书阮大成。阮大成勾结马士英误国乞降,确实是祸国元凶。“一兀”的“兀”字,兀作一条腿解:阮大成有腿疾,所以说“一兀直捣中原”。

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副上联:中也有一个“马”字:“风吹马尾千条线”,他的孙子朱允炆,对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毡”。虽然工整,但欠气魄。

他的四子朱棣对:“日照龙鳞万点金”,这表面是夸龙的光彩,其实是炫耀皇帝“真龙天子”的神采威风。朱元璋极为首肯。

旧时戏台有一联:“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六七步如行四海五洲”。

此联把舞台艺术画龙点睛了,人类离不开马,人类爱马,形诸文字,经常有“马”字,而大部分都是褒义。

1

南渡声名曾降疏

东平窜粤史流芳

2

石可点玄机伏阙上书一片丹心昭日月

梁能胜大任科场登仕千秋俎豆照山河

3

西雍龟山常毓秀

南盘蛇转默吐馨

4

东回蛇诞濒藻洁

西山长乐远朝宗

5

青史杨名历代先贤留雅韵

云门献瑞满园桃李育芬芳

6

沙岸分派源流远

益敬宗枝奕叶长

7

望族肇中州祖德长流礼乐诗书荣百代

嘉苗蕃粤海宗风永继衣冠孝弟耀千秋

7

延绵世泽祖德功宗流芳远

威振家声子孝孙贤奕叶长

9

益泽子孙祖砚文田垂燕翼

敬怀先贤阶兰庭桂肇鸿图

10

益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

敬贤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11

祖脉溯源文英流芳远宗枝

宗枝默本魁首家声继世长

12

祖灵穆乎不远水源木本承先泽

旧德焕然其新春露秋霜展孝恩

13

系承伯国礼乐家声祖功宗德流芳远

派衍莘村士农工商子孝孙贤世泽长

14

奉之以乐满门忠节传宇内

家规有训世代宗亲在人间

15

启宇自南天望族尊荣安定群

发祥源汉代名门富出黄歧乡

16

曼声流广海

硕厦响塘溪

17

世代源流远;

宗枝奕叶长。

18

宗祖千秋长祀典;

儿孙万古绍书香。

19

胙土自赢康上承伯益衍夏阳万派之本;

奠居从朝请下绍修武开魁冈奕叶之源。

20

宗族自有权衡派别分支醮子姓讲前贤首诵退思理学

家声何其显赫源流绵远念所生思世系先言修武功勋

21

曼支衍奕凭祖德涵濡安定长塘八百载春秋瓜瓞繁盛

硕果传承赖宗亲泓灏夏阳贵胄三千年手足情谊挚诚

22

安定发宗枝德业长兴情系炎黄同一脉

夏阳传祖泽心香永继心连华萼及千秋

23

道德传承家庙新姿安定繁荣今胜昔

书香世代塘溪焕彩文明昌盛锦添花

24

安定溯源一脉相承尊祖敬宗传礼乐

繁荣奕禩千秋共庆承先启后铸辉煌

25

家庙喜光重春祀秋尝祖德流芳开泰运

塘头开淑景兴家创业先贤荫泽展新猷

26

日转星移家谱犹记八百载时六天兄弟同一脉

朝更代换族系长存十万尺间五地裔孙贺千祥

27

南粤风光朝秀色三千年承前启后曼硕云祁绵世泽

塘溪气象沐新枝八百载继往开来澹齐奕叶壮鸿图

28

堂构焕新猷大宇恢宏从此桂茁兰芬咸仰宗功祖德

源流仍旧贯千枝蕃衍于兹竹苞松茂共贻子孝孙贤

29

宗枝泓灏广通四海络绎渊流开地运

世代兴隆宏达九州欣荣润裔得天机

30

簪缨世胄

钟鼎家声

31

兴怀前代入圣门登鼎甲继继绳绳更有宰辅力持国政

福庇后人辉武库耀文魁跄跄济济不独大夫隆祀乡贤

32

长远安定世泽

堂皇大都风光

33

东平世泽长

安定家声远

34

闽粤萃一堂自宋迄今千载旌常昭炳蔚

衣冠排两祀远追近溯万年俎豆荐馨香

35

聚朝穆于一堂有眷有伦允矣享祀不忒

集衣冠于两祀即匡既敕洵哉威仪孔时

36

庙庆重新恩施远近

社开盛会义结西东

37

源通吉水

派衍名山

38

宗联岭表

祠起坡头

39

宗功昭日月

祠宇祀千秋

40

五岭书香胤育精英扬祖德

名家风范传承孝悌振纲常

41

同敦孝友

福荫贤孙

42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43

笔架山朝呈秀色

贪狼星照显文章

44

安邦定国宏图振业家声远

定海图基大志兴华族望高

45

道范仰尼山千乘侯封光史册

勋名昭大地七星魁焕耀青云

广东怀集县梁村梁氏大宗祠:

46

祖德威灵礼乐颂风雅

宗恩显济诗经易春秋

47

功酬社稷根立夏阳西征跃马雄风在

德效贤良志存寰宇后继腾龙浩气长

48

乔木发千枝无非一本

长江分万派总是同源

49

儒林登第洊水升荣惠风仁政诗书永;

庚子肇基清山振业和族睦邻世泽长

50

绳其祖武永怀千乘

慎终追远源系珠玑

51

脉本夏阳安徒岭南均共祖

源流怀邑定居洊水总同宗

52

宗族垂衍泽南粤兰桂腾芳族强

祖德绍长远分支鼎盛峙振箕裘

53

欣逢盛世太庙重光肯构肯堂能承祖业

喜庆升平安定再造美轮美奂复振家声

54

祖堂重光福禄寿三星永拱照

宗宅焕彩丁财贵万代源流长

55

庆梁氏大典文人蔚起能治国

贺宗祠落成武杰腾飞安定邦

56

宗庙呈胜概众志成城安富贵

祠堂籍英灵光前裕后定荣华

57

庆太祖升座人杰地灵千秋盛

贺群宗登殿竹苞松茂万代兴

58

宗功昭日月流芳不息永千秋

宇貌仰巍峨轮奂常新垂万古

59

庙貌庆新成喜羡竹苞松茂

堂阶初上进欣观桂馥兰馨

60

安定国泰爱人人尊祖敬祖宗族和睦

梁氏族气愿世世孝子贤孙长爱亲恭

61

杕盛经典文章才学传万古

笃志业儒诗书礼乐载千秋

62

安踞龙盘人杰地灵芳千古

定德爱国门第风骚庆万年

63

梁氏祖座气象鼎新定卜文人蔚起

宗祠华堂规模雄伟依然杰士频兴

64

栋宇更新万家衣冠赛玉步

庙堂安定四时风月粲琼楼

65

大宇重新更宜儏构竹苞松茂

高堂焕彩尤是鸿图乌革巩飞

66

列祖上瑶台宗祠增新龙腾凤舞

群仙登宝座堂宇衍庆麟趾螽斯

67

庆祖座基开人杰地灵千秋盛

贺庙堂奠启物华天宝万代昌

68

竹木可参天雨露滋生成国栋

中华普丽日和风竞送蔚人文

69

绕祥云丁财两旺

生瑞气富贵双全

70

安祖隆基硕德传世代

定宗胜地宏恩贯春秋

71

禴祀蒸尝千秋盛

兴邦敦化万代香

72

勅旨红门弘世系

赐扬丹柱振宗邦

73

立志步蟾宫金榜题名绵后叶

回瞻应顾祖丹墀受爵振先声

74

举步重辅家喜遇登堂荣祖德

进身堪弼国欣瞻题柱耀宗祊

75

根从夏阳源远流长基永固

族开怀邑枝繁叶茂泽龙田

75

安定溯本源源复溯源继继绳绳世系均从千乘派

龙田开望族族又开族跄跄济济芳辰工祝十三公

76

庆盘桃以祝嘏螽斯赫赫荣祖诞

采椒花而献颂孙子源源获先灵

77

端月庆悬孤祝嘏盘桃且喜坊坊凝骏福

元阳庚纪箕馨香俎豆还欣处处结祥光

78

祖诞值元春春酒介眉庆祝辰春不老

孙枝承令德德音在耳颂歌明德流芳

79

昆仑发迹千秋盛

山韵呈祥万代昌

80

迎宗进楼集千祥

接祖归座添百福

81

祖德巍峨源远流长千秋盛

宗恩浩荡枝繁叶茂万代昌

82

祖座重新人旺财兴福星长高照

厅堂焕彩孙贤子孝英气永留存

83

大启中门迎贵客

宽开走道接宗亲

84

祖泽滋玉叶棣萼联芬长富贵

孙枝撒金花竹林竞秀永祯祥

85

先祖建基德智流芳千世著

后人立祠丁财并进万年兴

86

祖座重新功高昌百世

厅堂焕彩德厚耀千秋

87

情浓凉棚宴贵客

意深随地酬嘉宾

88

祖座英灵启后裔

宗祠焕彩振前声

89

宗功赫赫千秋庆

祖德隆隆奕世长

90

祖座迎春春常在

孙枝接福福频临

91

柱石巍峨添祠貌

河山壮丽萃人文

92

宗族耀华邦武蔚文兴绵世代

堂皇新祖座丁添财进振家声

93

旧址创宗宫龙气回旋房房发达宏骏业

元针营祖座地灵人杰代代兴隆展鸿图

94

祖座复维新祖荫嗣昌兴万代

宗功添焕彩枝繁叶茂旺千年

95

祖德显宗功兄弟怡怡欣顾祖

宗堂绵后裔人丁赫赫喜朝宗

96

香火呈祥兴富贵

烛光耀彩旺丁财

97

香烟篆出平安宅

烛蕊生成富贵花

98

问祖寻根郴州源流远

承前启后安定世泽长

99

太祖喜登龛金枝永发荣华叶

列宗欣就座银树常开富贵花

100

千秋伟业儿孙志

万代宏图祖德荣

101

回进新居扬和谐

龙焕醒颜乐民生

102

新居新造新景新荣华

进宅进丁进财进富贵

103

新居焕彩幸得和谐结硕果

兄弟浓情深蒙庆贺谢热心

104

祖座重建祥光满院丁财两进

宗宇再修瑞气盈庭富贵双全

105

回发新枝开芬芳远景

龙吐瑞气创美好明天

106

叔侄盈门欣添喜

兄台满座乐增光

107

清茶薄酒酬雅客

粗饭淡蔬待亲朋

108

弘管奉齐五福临

笙笛追足三多进

109

文光万丈凌霄汉

武气千秋冠斗星

110

三清居士

七序名言

111

夏阳绩绪

沂谓流源

112

眉齐鸿案

庐结石门

113

建阙修宫周翰献五凤楼赋

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

廖氏祠堂威武对联

 “宗祠”是每个姓氏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或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下面是关于廖氏祠堂威武对联的内容,欢迎阅读!

 万石家声远

 三州世泽长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蓼国起源绵万代

 郭坊发迹盛千秋

 ——廖氏花公祠联

 石福攸同,祥绵世泽

 源泉有本,派衍叉溪

 ——福建上杭县古田廖氏宗祠对联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谟昭后代

 肇冠堂兴南宋,家声世彩振千秋

 ——清嘉庆帝爱新觉罗·顒琰撰廖氏宗祠联

 祖德溯三洲,源远流长,看此日人文蔚起

 宗功承万石,根深叶茂,喜今朝景运维新

 ——广东梅州东厢月塘面廖氏祠堂联

 武不屈,文不惊,须立丈夫志气

 威可畏,仪可象,乃为君子规模

 ——鹤顶格廖姓宗祠联

 弓治箕裘缵万石之休风绳其祖武

 诗书礼乐衔九英之气脉贻厥孙谋

 ——广东深圳山廖氏谷仓世居楹联

 “绳其祖武”:《诗经·大雅·下武》:“昭之来许,绳其祖武。”

 “贻厥孙谋”:《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诒”通“贻”。

 源出武威汝南,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世推望族

 派盛楚豫闽粤,数公侯卿相台垣督抚,代显伟人

 ——福建永定县廖氏宗祠对联

 崇连祠堂,诏邑山连鲲岛峙

 远寻地脉,官陂水合虎溪流

 ——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廖氏宗祠崇远堂鹤顶格联

 世系平阳,作君作师,亿万年家声丕振

 支分元亮,乃文乃武,千百载组泽长流

 ——广东梅州三角塘廖氏平阳堂联

 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

 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福建上杭县古田廖氏宗祠万源祠联

 拓历代之精神,倚笔架,朝天虹,礿祠蒸尝光祖德

 裕后裔以文武,进黉宫,游泮水,诗书礼乐启孙谋

 ——广东梅州大埔县湖寮廖氏拓裕会祠堂联

 承继仰先谟,忝不才劳苦半生,始创家居叨祖德

 启传期后进,愿尔辈勤求四业,永垂模范裕先谋

 ——广东梅州大埔县湖寮廖氏承启堂联

 由宁化来梅州,贻谋后裔,百代簪缨,声扬世彩荣万石

 始水南居莆里,体念先人,一堂昭穆,名垂俎豆享千秋

 ——广东梅州水南莆里廖氏祠堂联

 学裕五经应首选,又步元重耀儒林,为本诗书光祖考

 绩昭两省为分符,曾制锦誉扬父老,长留德业大云礿

 ——广东梅州大埔县湖寮长教廖氏双桂堂对联

 一笔现尖峰,看山川形势,毓秀钟灵,远溯宏基开六世

 座门环带水,迎日月光辉,承先启后,长期敦睦颂先芬

 ——广东梅州三乡镇廖氏祠堂联

 源远流长,自唐代为刺史,中丞祖德宗功,当思发扬光大

 溪清水秀,由博州迁豫章,南墅瓜繁椒衍,勿忘老友新朋

 ——江西上犹县仔阳乡源溪村廖姓宗祠联

 得姓经三千载,派别支分,自汉迄明,代有忠良华国史

 合基历十余载,宗绵谱序,从兹以往,长期敦睦颂先芬

 ——广东梅州梅江区大塘面廖氏祠堂联

 北国肇先贤,帝泽龙恩,封武威,赐世彩,忠孝荣褒,祠宇耀祥光,展一派豪情,际会风云长发达

 南疆繁后裔,宗功祖德,宦百越,居岑溪,昙容济美,都宫钟毓秀,聚九州灵气,昌期兰桂永腾芳

 ——广东梅州大埔县水车镇廖氏光景公祠堂对联

 尧时著姓,周代分支,念先人志砺雄师,树侯封于德庆,疏陈大本,倡忠义于公庭,骏声振播而骏业开,早负千秋才望

 籍隶漓江,宦游贺水,喜此地瑞云毓秀,绍世彩之明堂,桂井飘香,荐宗功之庙食,燕翼贻谋则燕毛聚,律成万古家风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廖氏宗祠正堂楹联

;

对联溯源

对联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符换旧符”,正是古人为庆祝佳节,更换张贴对联的真实写照。据史书记载,古代过年的时候,人们会用桃木板摆在门户两旁,称为“仙木”或“桃符”,上书“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神荼和郁垒是专管惩治恶鬼、邪神的仙王,用二人名讳以避邪增福,这样上下联字数相等,姓名互对,形成两言对联,这是出现的最原始的对联了。

     到了东汉时期,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人们每年佳节开始在纸上书写对联,从而代替了桃木。对联在意义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至五代,后蜀国君孟昶喜爱文学,经常吟诗作对,有年年末,他命十几位学士为其撰联对句,但没人能作出令他中意的对联来,遂亲笔题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写罢,命儿贴于门旁,众学士见之无不拍手叫好,自愧不如。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随着文字的发展,春联的内容、形式、对仗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到宋朝以后,春联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只是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受到冷落,但是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欢对联,并重视对联的作用。公元1368年,朱元璋定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除夕那天,他传旨,令除夕之夜,凡公卿士庶之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以庆建国开朝。当晚他乔装改扮成庶民百姓,去京城的大街小巷观联,当他看到家家门框贴着红彤彤的对联吉句与门前悬挂的红彤彤的灯笼相映成辉,整个京城显现出一派国泰民安的喜庆气氛时,内心十分高兴。但当他来到一家铺子前,却发现没有春联,便上前询问,原来该店主是个阉猪的,店内上下无一人识字,值此除夕又找不到人写。朱元璋叫人拿来纸墨,挥笔写出“双手辟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横批:祖传技艺。此联将店铺的生意巧妙融入对联之中,写罢,朱元璋大笑,扬长而去。正是在朱元璋的提倡和重视下,使得春联不仅在京城而且在全国各地都兴盛起来。每逢岁末年初,贴春联庆新春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风俗习惯。当时名人名联不断,如唐寅,徐文长等人的对联作品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及至清朝,随着清统治阶级对汉文化的融合吸收及推广,许多清皇帝在游山玩水之际,都喜欢触景生情,附庸风雅地题上一两副对联。在皇帝的倡导下,对联被列入科举考试必备内容之一,因而更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重视,他们细心研磨,务求精益求精。所以使得那个时代,对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名联名士层出不穷。当时出名就有纪昀、蒲松龄、李调元、何谈如等。

    时至今日,对联的用途更加广泛,不但在春节时要用,而且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著书立说,以及楼台亭阁的装饰上都需要有对联来助兴、来抒情。它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经久而不衰,正所谓:千古传神韵,万世留华章。中华一奇葩,源远永流长。

;

平章卓识;

补阙高风。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大臣武元衡,字伯苍,太原人,进士出身。德宗对他很器重,任为御史中丞,并对群臣说:“武元衡是真宰相器。”宪宗时,历官户部侍郎、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时,,因四川不太稳定,他就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为政廉明,生活节俭,尽力抚慰少数民族,政绩卓著。后入朝为中书知政事,极力主张平定武元济叛乱。下联典指武元衡的堂弟武儒衡,字廷硕,宪宗时官至户部尚书,兼知制诰。刚直而有气节,又官补阙(对皇帝规谏并举荐人员的官),将大用时,终因为疾恶太分明而不得重用。

祥开国胄;

庆衍奇文。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武氏起源之一,周平王有个儿子,出生时掌中纹路有像个篆文的“武”字,周平王因此赐他姓武氏,后曾任大夫。

嵩山高隐;

练湖著名。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并州文水人武攸绪,武则天的侄子,恬淡寡欲,不求仕进。武则天执政时,他请求弃官归隐于嵩山,优游岩壑间,武则天赏赐给他的衣服器具,都闲置不用。后买田耕种,与百姓-样。到武氏遭祸时,只有他得以避免。下联典指宋代高安人武允蹈,字德由,自号练湖居士。刻意苦苦吟诗,每有诗句写出来,往往脍炙人口,著有《练湖集》。

嵩山高隐;

练湖著名。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武攸绪言弃官隐于嵩山之阳。下联典指宋·武允蹈自号“练湖居士”,著有《练湖诗集》。

嵩隐家风远;

太原世泽长。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武姓的宗祠“太原堂”的通用堂联。上联典指唐·武攸绪言弃官隐于嵩山之阳。下联典指武姓的望郡。

武班尚留遗墓;

皇后竟号则天。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武宅山有汉从事武班墓,有《武班碑》记载武氏的起源和武氏的始祖武丁(参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3-①》和《得姓始祖》的介绍),清时重修。下联典指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

苦吟精著练湖集;

诚心饱领嵩岭霞。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诗人武允蹈,字德由,自号练湖居士,高安人。两贡于乡,刻意苦吟,每一联出,辄脍炙人口,有《练湖集》。下联典指唐代隐士武攸绪,武后兄子,恬淡寡欲,武后秉政,攸绪求去官隐于嵩山之阳,与民无异。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良冠非冕旒。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武则天庙联。武则天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北五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名胜地。中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等三十多间殿宇,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以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则天庙的始建在唐天宝七年(747)之前,清朝初年,被改名为“水母庙”。为何改名?究其原因有两个:其一,宋代以后至明清统治者对武则天谩骂最甚,故官方把她的把庙改掉以示贬责与除灭;其二,武则天与水有关。南徐村东南有条小河称为泌水,是从武氏深井自流而成,千百年来浇灌农田数百顷,造福一方。因此,人们把这一井泉称为神福泉,认为是则天圣母赐给家乡的福水,所以改武则天庙为水母庙,或称“则天水母庙”。到宣统元年,才恢复了“则天皇后庙”的名称。相传,则天庙原计划建于南徐村东南的泌水源头,正当人们作好地基立起梁架时,一夜大风,把全部木架刮到村子西北。村里人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知县看后也百思不得其解。正在疑惑之时,走来一位老翁,他说:“神皇一朝天,修庙该占乾。”在场人等如梦方醒,于是决定斋戒三日,就地建庙,即则天庙现址。地处南徐村西北,正当乾位。

掩映叶光含翡翠;

参差石影带芙蓉。

——唐·武三思撰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武三思《奏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句联。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撰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四川省广元市皇泽寺联。寺祀历史上著名的女皇武则天(皇泽寺简介见下“立地顶天……”联联释)。上联“贞观”,为唐太宗的年号;“开元”,为唐玄宗的年号。这两个时期是唐代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武则天在位时,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故上联称“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下联“剑阁”之名,多见于史籍,成为蜀地的象征。“利州”,辖境即今广元。下联称女皇之美名流传蜀地,是蜀地的骄傲,利州更被其荣光所覆盖。联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武则天的非凡才能和政绩予以了肯定。

孝子办义学,御赐武训;

巾帼操帝业,著名女皇。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名人武训,山东堂邑人。排行第七,事母至孝,又称武七,“训”是清王朝嘉奖他兴办义学的赐名。他终身集资办教育,清廷授以“义学正”,赏穿黄马褂,他没有接受。1896年死于临清义学中。陶行知也赞扬他的办学精神。下联典指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唐代山西文水人。太宗时入宫为才女,高宗时为皇后。后临朝称制,改国号“大周”,称皇帝。有权略,善用人,名相辈出。年寿81岁,是武姓名人中的寿星之一。

立地顶天,巾帼胜操唐帝业;

依山临水,利州留置武家庄。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四川省广元市皇泽寺联。全联典指武则天,生于广元,后人为了纪念她,清代修皇泽寺,取“皇恩浩泽”之意。皇泽寺位于广元市西郊嘉陵江畔,背依乌龙山,旧称乌奴寺,又名川主庙,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后因武则天生于广元,又当了皇帝,把川主庙改名为皇泽寺,1961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是清代修复的一座依山取势,古朴典雅,气势巍然的古建筑寺院。寺内保存着从北魏时期至清代的丰富摩崖石刻造像、这些珍贵文物现仅存6个窟群,50个龛窟,大小佛像1203躯,大部分为盛唐时期的作品,分布在寺中“则天殿石龛”、“迎辉楼石龛”、“大佛楼石窟”、“中心柱石窟”、“五佛亭石龛”内。则天殿正中龛内,是“武后真容”石刻坐像,刻于唐代。龛旁左边壁上有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1963年5月题的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大殿内还陈列一块1955年出土的五代后蜀王孟昶广政二十二年(959年)的石碑,碑名为“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碑阴还刻有“则天坝白沙里”等字样。

申屠氏宗祠对联和家谱记载

  有关对联举例如下:  人称强项;  简析神明。  ——佚名撰屠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屠文少事典。下联典指明·屠大山事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