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由来
冯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为序的中国姓氏中排名第27位,在台湾省名列第七十二位,人口约八百六十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的064%左右。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和云南等地。
姓氏起源:
1、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 。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归姓的一旁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进入夏朝帝芒时代,河伯族首领冯夷后人在冯地(今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周初,冯夷国分裂为冯、河宗、邯三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
2、出自姬姓,为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一说今河南省荥阳县,一说今陕西省大荔县)。于是这一支子孙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3、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号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裔孙拓拔穆泰的后裔子孙中,其长子拓拔遂留接续冯翌侯之爵,后成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者,汉化称冯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冯氏,逐渐融入汉族。
4、源于蒙古族盖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尔虎部嘎拉珠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5、源于满族乌苏氏和富思库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以为氏。
汉族冯(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归姓。其他冯姓则由外族改姓而来,包括汉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百济人,元明时期两广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满蒙人等。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归姓的一旁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进入夏朝帝芒时代,河伯族首领冯夷后人在冯地(今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
周初,冯夷国分裂为冯、河宗、邯三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
出自姬姓,为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一说今河南省荥阳县,一说今陕西省大荔县)。于是这一支子孙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扩展资料
汉代冯姓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冯姓郡望的逐步形成。两汉时期冯姓的分布基本上覆盖了当时华夏大地的所有重要区域,并且在一些地区,由于冯姓豪杰名士的大量涌现,形成了以冯姓为主体的聚族性居地。汉代冯姓辉煌之发端者为安陵冯氏,其代表人物首推冯唐。
汉兴置国,出于安全及施政考虑,实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政策:一方面为了充实关中人口,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六国宗室及大族豪门坐霸一方。汉廷访得代北冯氏为豪杰之后,于是特迁其大部再入关中,定居安陵。冯唐,正是生长于代北而后迁入安陵的。
此外,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到了东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者。
-冯姓
冯氏家谱
冯氏三修族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冯德錡主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湖南省湘潭市图书馆。
冯氏四修族谱六卷,(民国)冯新交主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宁乡。
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不详吴氏冯墅分宗听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清)段成鸾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段殿甲手抄本。现收藏在山西省洪洞县档案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爱恒主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宝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主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惠芳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冯向荣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八卷,(清)冯伯奇等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冀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清)冯祖恩辑,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奉化吉奇冯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胡次乾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海宁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清)冯秉良等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十八卷,(清)冯锦堂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冯奕瑞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桐乡冯氏重修支谱六卷,(清)冯浩等纂,清朝时期手写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冯氏家谱不分卷,(清)冯锡曾修辑,清乾隆年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柯桥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冯文金等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继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冯氏宗谱四卷,(清)冯焕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王显冯氏宗谱六卷,(清)冯宾皱、冯尧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兰溪冯氏宗谱一卷,(民国)冯金昌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民国)冯一枝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十二卷,(清)冯景铭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手抄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八卷,(民国)冯百川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绩邑冯氏族谱十卷,(民国)冯景坡续修,清光绪至民国时期钞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山东栖霞冯氏本分世谱一卷,(清)冯惠堂、冯绍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铅印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山东栖霞冯氏西族谱书一卷,(民国)冯义民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五修族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六修族谱三十七卷,首两卷、末一卷,(民国)冯秩词、冯敦澍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乡山田冯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冯运开修,冯家典纂,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广州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冯氏宗谱十卷,(明)冯楷纂修,明朝嘉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冯氏宗谱,(清)冯嗣英纂修,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封鄂冯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后昌冯氏宗谱十四卷,(清)冯仁均、冯义址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冯氏宗谱,(民国)冯焕文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民国)冯曦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代州冯氏族谱四卷,(民国)冯羲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石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如皋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震纂修,清同治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翼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家谱,(清)冯国鑫纂修,清朝末期抄本一册。记事至宣统止。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重修支谱六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冯功名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天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冯振邦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三元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缺第五卷、第十卷、第十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冯氏三修族谱二十二卷,(清)冯清峻等修,清光绪八年继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四山家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作安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甲子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家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虞永丰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田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百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冯氏宗谱,(清)冯士煜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公元1936年)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重修花溪上熏冯氏近谱十一卷,首一卷,冯翼云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西人纂修,清咸丰九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朝雨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中湘油麻岭冯氏三修支谱十八卷,(清)冯绍霖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油麻岭冯氏四修族谱,(清)冯芳绥等修,清同治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八卷、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油麻岭冯氏六修族谱二十七卷,(民国)冯镇嵩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卷、第十二~二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湖南中湘石潭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四卷、第七卷、第十三卷、第十八卷、第三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裕家湾冯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瑞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六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三元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浣锦冯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义圭等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冯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冯圣任纂修,清光绪元年孔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嘉庆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孝冯氏宗谱,(民国)冯谦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慈溪冯氏家谱一卷,冯瑚编,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字辈排行
山西大同冯氏字辈:“盛时天恕仕绪云恩毕振”。
河北定州冯氏字辈:“百千万亿云仍盛富贵荣福禄增知仁圣义和德中”。
荆楚冯氏字辈:潜江龙湾清公支系字辈:润字截止,以润字改用圣字。沔阳胜公支系:天字截止,以天字改用圣字。汉川史公支系:先字截止,以先字改用圣字。汉川高庙支系:训字截止,以训字改用圣字。监利冯家门支系:泽字截止,泽字改用圣字。湖南华容支系:百字截止,以百字改用圣字。岳阳、监利朱河支系:希字截止,以希字改用圣字。石首支系:昌字延伸四代后启用录新派圣字,如石首辛酉年续谱派已用,即诒字改用圣字。潜江总口支系:已用派不明,与潜江龙湾锦字派品列延伸五代后启用圣字。孝感支派福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该支系贤良二字已用,因大局已定,只限该支系:成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其他支系按原字派不变。钟祥冯家岭卓公支系:成字截止,以成字改用圣字。各支原字辈:
潜江龙湾冯氏清公派字辈:“锡泽相光培铭源本辉增锦清桂耀先鉴润极烂垣钧滋权烈型铁治枢焕玉铤洁茂炳坦世藻束渭田”。
沔阳冯氏胜公派字辈:“泽树学士大启振立纲常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史公派字辈:“臣宜作纯子尚致顺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高庙派字辈:“智伯水秀初天希以盛也万家十年远金佑爵德实仰承先训敦品贤良大体从正家道克昌”。
监利冯门派字辈:“文彰新图选诗礼振家声世业隆长泽维遵忠孝名”。
湖南冯氏华容派字辈:“本裔荣耀支孙辉煌百年传芳”。
冯氏钟祥派字辈:“士光本毓明道正德成家开国大启景运昌昭世泽”。
冯氏一支字辈:“孝友家昌达文章业显荣贤人常继起本立树芳名”。
四川南充冯氏字辈:“文高师书昌仪维树德用国正天心顺大清明治安”。
资料有待补充。
冯氏字派汇编
我个人以为,字派研究,应该先按地域收集整理,这样事半功倍。希看本版版主将各地字派不断整理。各地字派搞清了,就可以整理全国的了。
冯氏字派 目录:
1,河南;2,河北;3,山东;4,江苏;5,湖南;6,湖北;7,广东;8,四川;9,广西;10,江西;11,北京;12安徽;13,吉林;14,浙江;15,甘肃;16,贵州;17,重庆;18,天津;19山西;20陕西;21,辽宁。
一,
河南 1,
河南安阳世系字辈:先祖,冯邦堂;字辈是:天,上,国,玉,昌,三,大,日,文,明,际,田,元,林,景,成,华,绪,宪,治,振,作,兴,生。 2,
河南新郑冯氏家谱,编辑于道光23年,可以给大家看看。
他记录了自1369年至1844年前后,河南新郑冯氏家族的历史。
自1369年前后称为冯氏始祖,有60字族谱:
圣帝皇天秉,本姓德自安;永承万世法,克绍祖广先;
纯修中正守,道理智化端;文明俊秀立,心志钦敬传
精英伟豪杰,谦恭兴隆昌;仁义衍家远,贤孝福泽长
另《新郑县志》记载:"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因战略冬新郑民多流离失所。县令余圭张榜招抚他郡流民进新郑籍,令其开田,种桑,麻,棉"。这和家谱记载的始祖由山西平洪洞于洪武二年(1369)迁至新郑相吻合。3,
河南许昌县小召乡:。,只应进大船,新法全体用,实得可万年。(冯银亭)4,
河南济源县大峪镇,清顺治年间:邦志三振玉,成进章曰希。5,河南驻马店:如、景、丙、应、世。6河南西平冯诚后代,从16世字派:永廷乃宝庆,世明民建邦;修家在立志,惠德树泽长。
二河北, 1,
河北长乐冯氏 名行:名任英贤士;钦承孔孟光;伯仲昭忠孝;
皇君允义仁;太宗迪敬让。
字行:天子诏铨徽;文武全功德;朝且作信强; 宠建均方国;荣华启万春。
此长乐冯氏不是北魏天子冯跋、冯弘公的后人
三山东,
1,山东金乡迁到河南的一支派系:、振、书、玉、彦、明、显、
2,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目前我所知道的辈份排列顺序是:
忠清兆玉爱,崇尚周帮典。3,山东青州、巨野及冯氏宗族行辈六十字
我族人丁众多,为防世系舛错,名讳相重,有犯尊长,于二十四年(公元1934年)洪洞、青州支派会集巨野县冯楼村,公元1998年会集于巨野县北关冯庄村续谱时,公议排出行辈六十字,凡我族人宜共守之:
前续三十字:
龙虎风云会,乾坤岁月长,
永保知锡其,德勋兴建昌,
忠厚延泽远,安乐有余光。
后续三十字:
礼义恭俭让,昭宗继典芳,
孝弟宜先敬,和睦兆吉祥,
立业治家广,万事全发扬。 4,山东邹县太平镇冯家楼冯氏字辈
焉作维遵芝,贻冶常崇方。
(传说来自山西洪5山东东平冯氏字辈
富贵庆久长,
道德传家后 四,江苏1,江苏阜宁从今江苏东海县平明镇迁到今江苏省阜宁县,已经历14代,1862年老谱丢失,祖先信息很少。字辈:德可廷来,文恒正之,复述宗绍,斯守古训,鸿程大业,伯仲同仁2,
江苏邳州冯氏,始祖冯思孝,明洪武初从山东临朐迁江苏省邳州市授贤村。子孙繁衍,现已发展到十万之众的大姓。清光绪丁未年第四次续修谱,从十六世开始同一字辈:大树昌昭宪,遵仰英彦芳,嘉祯隆光耀,群超毓显扬。 1993年修谱又续四十字
源贯贤联劭;旨承令衍昂。
宏居尚达者;岐肇聿绵长。
荥基延周汉;华泽可善良。
乾坤阶秀睿;秉道志为纲。 五,湖南1,湖南临湘冯京支脉世系字辈
京(冯京京(公)。桷。上。良(良卿公)升。伯。长。仲。克。应。绍。元。真。文。晋(晋卿公)。孟。
升公七兄弟字辈待考。胜。星。士。惟。大。忠。学。良。以。宗。一。本。相。传。盛。同。源。广。义。荣。家。承。先。德。远。国。美。治。安。平。 2,湖南沅陵冯氏
一世┑鹿幽舷榉恕W峙桑自十八世始)凌云志士本,宗泽丕承祥,绍祖光恒永,启贤克正昌,家安邦国泰,朝盛治明良,敦祚应先兆,继兴万代长。
3,湖南芷江致和坊冯氏鼻祖暹公,字显泗,原籍江苏常州府无锡县景云乡,以明御史巡按云南,居芷江城北致和坊。字派:(从九世始)大国师仁德,文龙启俊英,永嗣宗祖义,昭代维昌明,登朝陈五典,佐士振千春。
4,长沙冯氏
始祖有运公,字秉枢,元末人,世居江西丰城县冯家圳上,因避兵略冬挈子来楚。,1933年三修族谱。宗派:学希国世大,正开修祖德,孝友家昌达,文章业显荣,贤人常继起,本立树芳名。
5,浏阳龙船湾冯氏
始迁祖千五公,派语:千安成其盛,旸水尚木时,光玉文明开,国运孝友振,家声定显隆,士业启英俊,辅世本忠纯,与人思笃信。
6,湘潭石潭冯氏
该族祖贯江西,派语:秩典敦先德,传家裕秀良,祥和徵孝友,瑞锦辅荣光。
7,湘潭裴公市冯氏
迁湘始祖亮公,老派:亮琼信亻玉言国讳应吉时逢世仕,正大光明,承先启后,祖泽维新,人文毓秀,忠孝贤良,家修廷献,万代传芳。
8,湘潭冯氏
迁湘始祖有运公,行派:(前十三派)有斗文万添渌仓国邦相楚君之。(自十四派始)廷振开新,运启光华,诚修名达,泽厚传家。
9,湘乡山田冯氏
始迁祖益公,官居总辖,益公九世孙子振,字海粟,元时官承事郎、集贤院学士,著述甚富,尤以《梅花百咏》为最。班序:(自二十四派始)廷家添运盛,世代永传声,大树名芳远,新枝毓秀荣,先哲诗百咏,继述在奇英,勋业同光显,昌期庆治平。
10,湘乡铜梁都冯氏
鼻祖桦一,行一,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世居鹅颈大岗,明洪武3年(1370)携子必文、必祥偕胞弟桦二、桦三、桦四卜迁衡阳西乡,桦一落居重江东庄,编籍八甲。派行:桦必政思应嗣友宗祖世荣华维添德大盛昌名绍时嘉…。[url=]传奇私服[/url] 11湖南石门冯氏(冯乾一冯乾二支系)字辈
祖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大栗树土地。始祖冯乾一,冯乾二。
字辈为:乾廷益宗锡,世祖承应大,永兴先代光,德继元启后。
12,湖南湘潭冯氏家族辈份"字辈"排列歌
我始祖斗虚公与"下湾"斗牛公和"油麻岭"斗祥公,原为三祖公一脉相承,因三房人家谱未合修,故字辈排列亦异,我房老谱排列顺序为"文见仕嘉再又世之清泽大"字辈排列起源于第八代。斗牛公和斗祥两房族人字辈排列顺序自十四代起为"承芳植本、维先树德、继起日新、振家辅国"先祖三房人等不忍同源异派,共议相合冯氏家族各房辈份排列同一将上句共同脱往,形成共四句十六字歌,值续五修大典之时,同族合议增加后二句八字,共六句二十四字,这二十四字也源于祖训而来,接成四字韵语,以达同宗字辈排列回大统,以敦冯氏家族各房人等,源远长流之谊,字辈排列歌曰;
维先树德,继起日新;
振家辅国,积善修身;
兴旺门庭,光耀宗亲。
二十代孙"先字辈"志安选录
二00五年五月重刊
注;
油麻岭;[在射埠镇碧泉乡船形山辖内],
下湾;(又一说是霞湾);小地名不详,缺少资料,无从考证
本章节内容源自《湖南湘潭冯氏(凤谱列字号分支五修)谱》 六,湖北
1,湖北大冶
公元二00七年在湖北省大冶市参与合修冯氏大成宗谱的大小庄门近四百,启用新字辈
联和远丰旺
;周雄炫宋唐
;科铭久卓越
;诗书益裕香 老字派:。大道,从志以正,祖德发祥,进美加光;祖德发祥,进美加光,贤才蔚起,后代延长。
2,湖北省荆门市冯姓本家字辈:
士克希贤,以圣见天,家孝朝衷冬光荣祖先,
广仁厚德,大成裔元,安邦定国,道传万千。3,湖北广水冯氏字辈表
柴冯支系:盛启存全福堂开万年祥尊清大保本书香永世昌;
章冯支系:儒封远振明德维馨文章华国万世争荣学智端正道德昌明世光作曲继志传兴
九经九茂支系:世泽东林远家声建理长朝端崇道义庭继有如光谷冯支系迁陕西洪洞,不详。
4,我叫冯友良,是湖北保康人,我们的家谱是:永世万年,宗祖友德,开可运月。,永字辈以上就不知道。 七,广东
1,
广东恩平戏班岳孔房字辈 复积天竺日圣文仲诚恕月德
惟汝卿岳相绍作远奕显宏昌
缵承传道学继述启名贤 2,
广东七九郎公从十二世始排世糸字辈:
十二世(下以此类推世糸)奕、世、维、焕、缉、熙、承、乾、祖、
尧、宗、文、道、德、配、天、盛、嗣、贤、达、名、显、祚、光、魁、元、翰、相、继、启、朝、堂(四十三世)3,
广东清远佛冈汤塘本系字派。 有华时开泽瑞昌,永成衍庆广祯祥。
绍业光明宜俊德,昭常效学佐朝廷。 4,广东紫金冯氏辈份
从资料分析我以为:荣(8)华(9)福(10)贵(11)家(12)声(13)振(14)
5,广东五华:
奕世维焕;缉熙承乾;祖尧宗文;道德配天;
盛嗣贤达;名显祚光;魁元瀚湘;继起朝堂 八,四川
1,
四川眉山: 怀朝文登正,天益山崇兴,全世国家成,中元富子均。
全字辈:冯全(泉)博;电话:(2008,11)
本支系成都冯氏一支,湖广填川到来,后因继续眉山祖家婆遗产,一支到眉山定居。
2008。1122夜 2,四川中江县冯氏一支
清朝湖广填川时由老祖冯正达一人迁至四川中江县
(据说是由当时的长沙府麻城县孝感乡柳沟村迁出)
字辈为:
国正天心顺;关青民自安;诗礼传胜得;成仁世代宽;云发富贵兴;
朝庭金相应;中孝令家生。 3,四川雅安舒家坡字派诗曰:
月有文万金仕学;永玉以钧泽汉朝
国中华堂培德才;山川秀毓定乾坤
4,四川武胜字辈:
兆一生清世,大开钟玉庭,光宗传万代,述祖定昌荣
5,四川省巴中市,祖先是福建上杭的,字辈是
云发定登一品高,
安邦相治重贤毫; 文华观光成功大,万世诗书辅盛朝。
6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土门乡湖北孝感迁移过来的冯氏字辈:
汉国文天之,万年久正邦;朝廷登俊秀,世代显忠良。
7,四川资阳
明丹玉为贵,学士坐朝庭,大开天兴喜,
祖先叫冯明煌,他的四个后人叫冯士佐,冯士伦(其余两个不知道)清朝从湖南到四川,其它就不清楚了
九,广西1,广西昭平县巩桥乡冯氏排辈
敬性正志,文捷成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听老人们说,我的祖先是从山西那边迁来的,当时来了弟兄三人,都在我们济宁地区生存了下来,其中我的祖先是兄弟中的老二。目前我所知道的辈份排列顺序是:忠清兆玉爱,崇尚周帮典。可;
绮上大仁,德建名杨。
堂号:始平堂 十,江西。
1,
江西抚州崇仁和南昌的字辈:
傅泰辰北平
;达道英贤事业;
奇猷缵述家风
;为仁克复有日;
元国万世来荣
;经治本由学积
;兴朝民士悦从;
赉弼奠安寰宇
;良才允奏敷功;集聚浩杰神威。
2,江西都昌冯氏81至120世派行字(延鲁公支系) 太平镇冯屋村位于太平镇东一公里左右。冯弦育先生于1377年从江苏南京市珠玑巷迁移到此并定居下来,创建了冯屋村。经历六百多年历史后,村中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人口四百多,村中建设有"冯氏宗祠"、[url=]传奇私服[/url]"福德祠"、"张候祠"、"文昌阁"等古迹。村中人勤劳勇敢
冯氏光绪九年统二十字派(字辈)
(八十一世至一百世)
上绍唐都尉;灵芝秀复钟
水流桥建石;山立桂名峰
都昌冯氏再统二十字派(2008年)
(一百零一世至一百二十世)
美看越凡境;恒心定浩功
品齐椿冠发;宇健久英聪3,江西省,九江, 树立庄,尊贤公为一始,由赣瓦屑坝迁进九江市郊,公元一九四八年以前的字辈:
文章华国;诗礼传荚痘建邦立业;永远荣昌;
从烈泰盛;进运朝堂 十一,北京
1,
我始祖冯有亮及一部份人,明朝从大槐树下来到现在的北京地区,在京南王各庄落户。辈分排序:有义应三(单字)之世元志在太殿克振继广瑞 十二,安徽
1,安徽省巢湖市关冯村冯氏字辈
邦昌文仕加时顺亚仁(ren)辅fu)
2,冯玉祥将军一支先祖于明万历年间从河南开封府陈留县迁安徽潜山县,潜山迁祁门,迁石台县,又迁巢县。以石县为中心的冯氏分为四支,冯玉祥将军为东支。
字辈:中玉宗风远,西江祖泽长,大同敦古谊,和合(可能有误,有待进一步了解)焕新章"。 3,安徽绩溪冯村世系字派
始祖:(唐)蘩公,字子华。始迁祖:(唐)延普,字可道。因过白沙街爱其山环水秀,遂筑室而荚冬以姓为村曰冯,即今冯村。本谱记事至10年(1921)。
本支派排行字:
(老排行诗)庆求祖孙永,伯祥恩德光;启惇成景运,如龙宝传芳。
(新排行诗)继序惟期善,友义自绍良;崇文先笃厚,世守尔恒昌。
4,安徽寿县、霍邱、颍上部分支派的字辈:
兆尚增希,春树祖传庆,同心继世昌。 5,安徽宿松字辈
安徽安庆宿松县冯氏字辈:
培福(清末老谱载始祖来自江釉冬具体还待寻根求源考证!)
恭敬仁义行举言扬
重文章邦国有贤士应时
珠联璧合桂馥兰馨
(以下1992年续增)
诗礼克绍永振家声
根丰叶茂源远流长
承先启后代代祯详
目前宿松已传至三十世,本人二十六世"馥"字辈。
另请本家们留心一下以下字辈(宋元清朝):培、福、厚、日等。 十三,吉林1,吉林德惠冯家店40字辈
月举文言殿,玉立九克昌
国振复兴汉,永耀庆云祥 十四。浙江1,浙江慈城冯氏字辈
慈城乃文学泰斗冯骥才的故乡,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的故乡。
浙江慈城冯氏字辈以迁句章始祖忠贞公编有的九十六字,唐忠公以"助"字开始。
助、庆、千、载、元、亨、利、永、贞、在、中、至、道、舆、世、昌、宁、绍、茂、新、福、应、寿、臻、乾、坤、德、厚、华、岳、昆、仑、广、惠、宏、勋、崇、爱、尚、勤、忠、孝、恭、肃、完、保、性、真、公、美、化、普、和、敬、流、津、名、宗、显、胄、遐、迩、相、因、恩、光、满、齐、闻、誉、昭、馨、心、合、志、同、礼、羲、绸、絪、麒、麟、徵、川、岫、呈、云、子、孙、奕、叶、汀、兰、泮、芹 十五。贵州1,贵州省贵定县冯氏(冯诚支系)字辈
贵州省贵定县的,明初,祖冯诚(冯国用祖的儿子)迁徙到贵州
字辈顺序是:
国志永耀;添承春时;文可应世;
绍其尚德;正有大名;万士光廷。 十六。甘肃
1,我老家住在甘肃省康县哉龚镇,老家有几个村全是姓冯的。
我们的辈分是(祥光荣昌继大德、(一个字,明本)永宗兴万治彦,国富宝林秀,仁德志发祥。) 十七。重庆1,重庆合川一冯系字辈
我的祖辈冯汪宗是湖广填四川时进川的,从家谱上知来自湖北麻城孝感,字辈是:
汪登朝必天;文仕正光先;德应开大运;世代齐英贤2,重庆北碚(原重庆巴县)一冯系字辈 只听说是湖广填四川来的
字辈如下:
应学三年富;世代永存祥。
忠厚传家泽;德业裕国光。
圣朝申明茂;长远庆荣昌。
现在最多到"泽"字辈(2009年) 重庆巴南
我们的字辈是:天开学大成、贤达乔宗永
十八。天津
十九。山西。
二十。陕西。
31、堂名三元。派语:
本裔荣耀,支孙辉煌,
百年传芳,世绪隆昌。二十一。辽宁
沈阳桃仙冯氏寻山东蓬莱岳子庄宗亲字辈 我家住在沈阳桃仙,我家祖上原籍是从山东蓬莱岳子庄,清末山东连年灾荒,冯国泰兄弟三人携家口来到东北
落籍辽阳县耿家屯,后到本溪歪头山松木堡。我家字辈排序是"国德显锡绍福", 海涛辛劳了,敬佩,敬佩,搜集整理这么多资料真是不轻易。
冯姓是中国第二十八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河南和四川、当今冯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总人口大约有818万。
得姓始祖毕公高,姬姓,毕氏,名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因助其兄武王伐纣,受爵于毕,称毕公高。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得封魏地,是为魏武子。公元前四〇三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一说今河南省荥阳县,一说今陕西省大荔县),此支子孙遂以邑为氏改称冯氏,史称冯氏正宗。后世子孙遥尊毕公高为冯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冯,马疾行也。其本义是奔马马蹄踏地有力的声音。甲骨文中冯字的左边是“仌”,仌为古冰字,像水凝之形,后来字形演变成“冫”,冯人当以牧马为生活方式的氏族,一直活跃在北方沿河地区,以马和冰为其氏族的原始图腾,并作冯字小篆为氏族名和族徽。冯人长期居住的地方称冯,筑起围墙的地方称冯邑,最终建立冯国,出现冯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第一支源出归姓,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东夷中有一支以白头翁为氏族图腾的归夷,原居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归姓的一旁支东迁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以荷为图腾的河伯族。进人夏朝帝芒时代,河伯族出了一位杰出的首领冯夷,在河洛地区称霸一时,后为夏有穷氏所迫,向北过黄河,其后人在陕西大荔县建立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周初,冯夷国裂解为河宗,冯、邮三国。周武王灭此三国后,三国后裔均以国名为氏。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为归姓冯氏第一名人归姓冯氏的历史至少有3100年。
第二支源出姬姓。周武正封其亲族于冯夷散地,仍称冯,春秋初被晋国吞并,冯邑后人也以冯为氏。公元前661年晋灭魏,大夫毕万封魏,毕万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毕万的旁支裔孙长卿(即文孙)食采于冯邑,故城在今河南荥阳西,子孙遂以封邑名为氏,此为姬姓冯氏。姬姓冯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当代汉族冯姓均认为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胤。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冯姓长期活动在北方地区,不断地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汉初的匈奴人,南北朝时百济人,宋元明时期两广南部的俚人均有冯姓。清朝满洲人和蒙古人也有改姓冯的。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冯姓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春秋以前,冯姓名气很小,仅仅在发源地陕西渭河流域活动。春秋战国时,冯姓已迁移到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汉唐之间,冯姓繁衍迅速,支派甚多,最著名的有:出自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颍川冯姓,出自汉宜都侯冯参的上党冯姓,出自汉燕王冯宏的京兆冯姓,出自西魏宇州刺史冯宁的弘农冯姓,出自唐朝监察御史冯师古的河间冯姓。唐宋时期,冯姓巳经播散全国各地清初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冯姓大约有5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2%,排在第二十八位冯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冯姓总人口的2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和河南,大约占冯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湖北,广东、山东、河北,集中了全国冯姓人口的27%,全国形成了以川鄂、广东、鲁冀为中心的三大块冯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冯姓大约有6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72%强,为明朝第二十五位大姓。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冯姓人口增长速度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略高,600余年中冯姓人口纯增长率达22%,净增12万。主要分布于浙江、山东,广东,大约占冯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苏、江西,河北、四川,集中了冯姓总人口的32%浙江一跃成为冯姓第一大省,占浙江省总人口的1,1%东南和广东地区的冯姓在这600余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宋朝的冯姓第一大省四川,在明朝发展较慢,冯姓人口古四川省总人口的09%,减少了一半。冯姓人口主要向东南、东部和南方迁移,而四川地区冯姓人口主要向广东和湖南流动,全国形成了浙苏、鲁、粤、晋四大块冯姓人口聚集区,重心由北部转向东南部。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冯姓人口已达到818万,为全国第二十八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冯姓人口由67万增到818万,增长了12倍多,冯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朱朝至今1000余年,冯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人形。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河南、四川、河北、山东五省,大约占冯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江苏,山西、陕西、广西、湖北、安徽,这六省区集中了冯姓总人口的246%广东为当代冯姓第一大省,约占冯姓总人口的11%。全国形成了广东、豫冀鲁两大冯姓聚集中心、在近600年中,冯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表现为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有力的回迁,已经超过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冯姓的郡望主要有杜城、杜陵、长乐、始平,颍川、上党、京兆、弘农、河间等。冯姓的堂号除与郡望同名的以外,主要还有同舆、三同、市义、叙伦等。“市义”堂号典出战国时冯,冯骓是孟尝君的食客起初冯一再弹铁,抗议孟尝君对他的不重视。孟尝君为满足他的要求,派他到家乡薛地去收债息。冯驩得钱十万,但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给烧了,并向孟尝君说“讨来的钱中一部分替你买了’义'给带回来了”,孟尝君当时困没有收到债钱而一脸不高兴,并对冯骓大为不满,碍于众多门人的情面,也就罢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孟尝君被罢官回薛地,他万万没想到,薛地的父老乡亲到几十里外夹道迎他回乡。孟尝君这才想起冯骥那年替他收债息之事,于是十分感激地对冯说:“今天我尝到了你替我买的珍贵物品“义',这可是万金难买啊!”市,就是买的意思。
2、宗祠楹联
焚券市义;倚树让功。
郑国名城:西京旧派。
抚蛮单骑平寇;挡熊弱质表忠。
复旦光华欣有象;新年宴会傲无鱼。
道德可师教育骊山之下;端凝若植禁中瑞锦之呼。
3、族规家训
循祠规十韵
家约宜守训宜遵,惟有祠规应更循;
祭物务祈精洁美,衣冠无论朴华新;
春秋祀祖昭诚敬,肃静迎神贵清晨;
老少馂余依次坐,宗堂整饰戒觕陈;
严惩盗卖贪金嗣,禁伐公山坟境薪;
欺幼慢尊加警触,求昏选婿莫嫌贫;
岁租谷硕清明缶,算账盈亏逐日申;
经营择贤殷食辈,照名领谱爱如珍;
三年盖戳均须计,生没咸登墨册真;
我族修谱经费浩,仍从源远别疏亲。
日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冯姓族谱247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冯姓历代名人254名,占总名人数的05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六位。冯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7%,并列排在第三十三位;冯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52%,排在第四十二位;冯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58%,排在第三十八位。
历史上重要的冯姓人物:春秋郑大夫冯简子:战国韩国大将冯亭,孟尝君门下食客,齐国名士冯驩;西汉左将军冯奉世,宣都侯冯参;东汉武帝时征西大将军冯异:十六国时北燕国君冯跋;唐朝监察御史冯师古;五代时列任五朝首辅的冯道;北宋名臣冯京;明朝开国名将冯国用,文学家兼戏曲家冯梦龙;清末名将冯子才,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民国初代总统冯国璋,名将冯玉祥,史学家冯承钧。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著名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绘画造诣深厚,并痴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以及《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中华姓氏家谱》三百余部。
冯姓由来
本文2023-11-09 04:43: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