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孙师的大宗世系
自颛孙子始,颛孙子大宗世系至光绪1年历73代。第73代世系,依《萧县志》而补。自73代以后世系,因资料缺乏而暂缺。 传说时期
世祖黄帝
世祖昌意
世祖颛顼
世祖穷蝉
世祖敬康
世祖桥牛
世祖瞽叟
世祖重华
世祖舜
世祖商均
西周至春秋时期
17世祖遏父(虞阏父),任周朝陶正
16世祖 陈满,陈胡公
15世祖 陈犀侯,陈申公
14世祖 陈突,陈孝公
13世祖 陈戎,陈慎公
12世祖 陈宁,陈幽公
11世祖 陈孝,陈釐公
10世祖 陈灵,陈武公
9世祖 陈燮,陈平公
8世祖 陈圉,陈文公
7世祖 陈鲍,陈桓公
6世祖 陈林,陈庄公
5世祖陈颛孙,与陈厉公子完(即陈完,一作田完)同出奔
4世祖 颛孙强
3世祖 颛孙健
2世祖(祖父) 颛孙齐
1世祖(父亲) 颛孙姜,生三子:子张、子莫、子英 世系
1世孙(儿子) 颛孙申详,生于鲁国,因名鲁人,师事子思,缪公尊以宾礼
2世孙(孙子) 颛孙钟,请学于申详
3世孙 颛孙文,博学强记,淹贯六经,魏召为相不受,著书万言,悉皆心性之学。生二子:江、河
4世孙颛孙河,文次子
5世孙 颛孙羡,仕于赵
6世孙 颛孙球,言行笃实,修书筑墓
7世孙 颛孙冲,字太元,因秦焚书灭儒,遂隐于三台山,藏书石室
8世孙 颛孙延庆
9世孙 颛孙浣心,为长沙太守
10世孙 颛孙茂春
11世孙 颛孙简,博学好古,纂修遗书,汉昭帝征为博士
(以下的代数,都错一代)
第13代 颛孙萃
第14代 颛孙湛
第15代 颛孙园,天姿明敏,正直不阿,因王莽纂位,避而不仕
第16代 颛孙永久
第17代 颛孙嘉善
第18代 颛孙标
第19代 颛孙宁
第20代 颛孙克柔,晋武帝泰和1年授太常寺
第21代 颛孙东
第22代 颛孙无欲
第23代 颛孙凤
第24代 颛孙应泰,事母孝,修筑祖墓
第25代 颛孙光,好为古文词,著书二十二篇
第26代 颛孙珙,恢廓大度,魏举孝廉
第27代 颛孙奎
第28代 颛孙良,晋秘书郎
第29代 颛孙寰
第30代 颛孙存,北齐天保2年封子张为萧伯,存奉祀生
第31代 颛孙源,周武帝改封子张为陈伯,授源博士奉祀生
第32代 颛孙燕,隋文帝时为泾州司户
第33代 颛孙椿,唐武帝1年召袭博士奉祀生
第34代 颛孙远
第35代 颛孙通
第36代 颛孙登,唐开元4年召为国子监博士
第37代 颛孙高
第38代 颛孙淳,唐元和10年授少府监主簿
第39代 颛孙泰,唐显通1年明经及第,授国子监博士
第40代 颛孙宣
第41代 颛孙循,当五季之乱,隐居躬耕
第42代 颛孙熙,聪明颖异,八岁能文,后为户部员外郎
第43代 颛孙允
第44代 颛孙宏毅
第45代 颛孙书绅,宋大中祥符1年追封子张为宛丘侯,给奉祀官一员世袭祀事
第46代 颛孙晋,袭封奉祀,重新祠宇
第47代 颛孙坎,奉祀,修墓
第48代 颛孙订,奉祀,筑堤护墓
第49代 颛孙孔臣
第50代 颛孙皞,金人陷徐州,入淮泗毁祖墓。宋康王南渡,遂避河南,隐姓西华县
第51代 颛孙问明
第52代 颛孙燧
第53代 颛孙应芝,辟释老之说,著《涤尘》十二篇
第54代 颛孙瑾,癖沈琴鹤,为范阳教谕
第55代 颛孙栋,仕元后退隐河南西华县,尝对子叹曰:“萧,吾故土也。先人之坟墓在焉,不可流离忘归,子其旋返世守,无失烝尝之祀”
第56代 颛孙志,不忘父训,明洪武2年回萧守墓,仍筑室于闵子御车制牛板之东
第57代 颛孙礼,生员。生四子:崇儒、崇治、崇书、崇学
第58代 颛孙崇儒,字象贤,生员,生一子:铨,无后,以崇治为宗。颛孙崇治,奉祀生员。生三子:仪、钊、海
第59代 颛孙钊,崇治次子,奉祀生员,生二子:禄、杲
第60代 颛孙杲,钊幼子,奉祀生员
第61代 颛孙守经,奉祀生员
第62代 颛孙岱,字华峰,廪生入监,善词赋,好山水,重修祠墓,袭奉祀官。生二子:承恩、承惠
第63代 颛孙承惠,岱幼子,字泽甫,号继华,儒学生员,袭奉祀官,筑堤修墓,建祠于邑治西门外。清康熙1年,以子佐圣官赠江西临江府峡江县知县。生四子:依圣、辅圣、翼圣、佐圣
第64代 颛孙依圣,承惠长子,字必孔,奉祀生员,言行敦笃。生一子:尊贤。 颛孙佐圣,字悦孔,奉祀生员,入学食饩,顺治8年恩贡,廷试推官改授江西临江府峡江县知县,5年复补吉安府泰和县知县。生二子:景贤、好贤
第65代 颛孙尊贤,依圣子,生子达道。 颛孙好贤,佐圣幼子,字乐只,儒学生员,生一子:诚道
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66代 颛孙达道,尊贤子,生子成德。 顗孙诚道,好贤子,清雍正3年恩诏为先贤颛孙子设立博士,查颛孙诚道委系嫡裔,奉旨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一子:明德
第67代 颛孙成德,达道子,生子宏绩。 颛孙明德,诚道子,乾隆21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一子:宏传
第68代 颛孙宏绩,成德子,生子开来。 颛孙宏传,明德子,因病未袭。生一子:开瑞
第69代 颛孙开来,宏绩子,生子奕桂。 颛孙开瑞,宏传子,查非大宗,不应承袭
第70代 颛孙奕桂,开来子,生子世增
第71代 颛孙世增,生子树勋
第72代 颛孙树勋,道光9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第73代 颛孙大猷,咸丰9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答案是有的。
颛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颛孙姓起源于春秋时的陈国。据《尚友录》载:“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颛孙氏是春秋时代的陈国公族,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颛孙从陈国到晋国去做了官,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称颛孙氏。
姓氏源流源流一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陈国公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尚友录》记载:“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颛孙,是春秋时期的陈国公族,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其后
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称颛孙氏。这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有记载:“颛孙氏出自陈公子颛孙。”但在史籍《左传》中则记载:鲁庄公二十二年
((前672年)“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鲁。”上述两种记载都说明颛孙是陈国的公子,只是“仕晋”与“仕鲁”的区别,而后一种记载似乎更据可信度。
春秋初期的陈国,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市一带,陈桓公妫鲍的弟弟叫妫佗(妫跃),他在周桓王十四年(前706年)陈桓公
死后,杀死了太子妫免,自立为陈厉公。太子妫免的两个弟弟合谋报杀兄之仇,就在周桓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趁陈厉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
为国君,就是陈庄公妫林和陈宣公妫杵臼。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就在周惠王五年(前672年)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妫御寇杀了。陈厉公有
个儿子叫陈完,他与妫御寇的私人交情非常好。在妫御寇被杀后,陈完怕被株连,便和另一位公子颛孙一起逃到了齐国。陈完即后来代齐称王的田氏始祖。而另一位
公子颛孙则从齐国又迁到了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大夫,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颛孙氏,得姓至今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之后的历史演
变过程中,颛孙氏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孙氏,因此颛孙氏族人就很少见了,但依然有颛孙氏复姓族人世代相传至今。
妫姓颛孙氏、孙氏族人皆尊奉公子颛孙为得姓始祖,与四千多年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并没有血缘关系。
源流二
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时期颛顼帝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熊国国君少典氏生的儿子中有一人姓公孙,名轩辕,就是后来的华夏炎黄两大部族首领之一的黄帝。
黄帝生昌意,昌意娶昌仆氏(蜀山氏之女)为妻生高阳。高阳就是后来的颛顼帝,简称颛帝,为当时炎黄部落联盟中的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裔孙叫女修,因为是颛
帝之孙,女修的后人便取“颛孙”为姓氏。随着时间的推移,颛孙氏家族不断繁衍生息,传至贡,贡有个后代叫女艾,为夏王朝少康时期(前1913年―前
1890年)的大臣。
后来,女艾的后裔子孙各迁异地,谱牒放逸,难以考证其所在与分布。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颛孙师,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颛孙师(前503―?),字子张,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颛孙师的六世祖叫强,曾在春秋时期的陈国邑阳城(今河
南淮阳)任过大夫。强生健,健生庆,庆生齐,齐生姜,姜生有三子:老大子张,老二子莫,老三子英。国学大师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子莫考》中说:“近
人罗根泽引钱大昕云因谓‘《说苑》虽未明载颛孙子莫为鲁人,然颛孙得氏日浅,战国之初当未散居各国……而颛孙既出于鲁,谓之鲁人亦不为过。’”史书记载,
颛孙师长相端正,容貌俊美,谈吐举止宽容文雅,待人接物友善从容,总之仪表行为都很出众。不过,史书中还揭示出颛孙师的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仍拜在孔子
门下,后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那时孔子有三千个弟子,他是其中很年轻的一个,比孔子小了有四十八岁。不过,颛孙师虽学乾禄,但未曾从政,后来以教授终
其一生。比之学识和外貌,孔子更加注重的是弟子们的学问,所以颛孙师并没有被排入“七十二贤者”的行列,但后人依然将他与子游、子夏等贤人并列而称。春秋
末期,各地诸候争相称霸,彼此攻伐。周敬王四十一年(楚惠王十年,前479年),楚国出兵灭了陈国,在兵荒马乱之中,子莫和子英的逃难中跑散而不知去向,
只有老大子张仍留居于陈国。
唐太宗曾追赠颛孙师为“陈伯”,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从祀孔圣。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追封“宛丘候”,后又再封“陈国公”,位列先哲,后世称其为“先贤”。此后,姬姓颛孙氏族人皆尊奉颛孙师为得姓始祖。[1]
2得姓始祖
颛
顼、颛孙、颛孙师(子张)。从《风俗通》和《尚友录》上的记载可推敲出,颛孙氏是春秋时代的陈国公族,推算起来,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颛孙,从陈国到晋
国去做了官,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称颛孙氏。春秋时代陈国位于今河南省的淮阳一带,这里应是颛孙氏家族的老家。据考证他和4000多年
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并没有血缘关系。颛孙氏得姓至今只有26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县一带)。故颛孙氏的得姓始祖就是春秋时陈国公子
颛孙。
3迁徙分布
颛
孙氏复姓或是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四十五位门阀,望族出丹阳郡。
《通志·氏族略》云:“颛孙氏出自陈公子颛孙”两种材料都说明颛孙是陈国的公子,只是仕晋与仕鲁的区别,后一种材料似乎更据可信度,《左传》载:(鲁)庄
公二十二(公元前672年)年云:“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鲁)。”,这里说得是陈国在春秋时期曾发生一起争夺王位的斗争,“陈人杀其大子御
寇”,王室的内讧导致陈完与颛孙在陈国无法安身,于是逃奔到了齐国。这个陈公子完(字敬仲)是陈厉公的儿子。即后来代齐称王的田氏始祖。另一位公子颛孙则
从齐国又逃到了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后代遂以颛孙为氏。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子莫考》中又说“近人罗根泽引钱大昕云因谓‘《说苑》虽未明载颛孙子
莫为鲁人,然颛孙得氏日浅,战国之初当未散居各国。……而颛孙既出于鲁,谓之鲁人亦不为过。’”。春秋时代过去之后,颛孙这个姓就非常少见了,在历史的演
变过程中,颛孙这个复姓有的改成单姓孙了。颛孙姓望出丹阳(今安徽省宣城一带)。
今山东省济宁市的兖州市、邹城市、汶上县,聊城市,安徽省的宿州市萧县、蚌埠市,河南省的商丘市,江苏省的徐州市、苏州市,山西省的运城市万荣县,湖南省的沅陵县,陕西省的西安市,北京市等地,均有颛孙氏族人分布。[1]
4历史名人
颛
孙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后来到鲁国去拜孔子为师。那时孔子有三千个弟子,他是很年轻的一个,比孔子小了48岁。古书上说,他长相端正,谈吐举止宽容
文雅,待人接物友善从容,总之仪表很出众。不过孔子更重学问,所以他没有排入七十二贤者。唐代赠“陈伯”,开元八年(720年)从祀。宋咸淳二年
(1266年)封“宛丘候”,再封“陈国公”为列哲位,称先贤。
5郡望堂号郡望
丹
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
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
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
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北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
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
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
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旁边,紧依长江,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颛孙氏郡望的丹阳,就是今安徽宣城。
堂号
丹阳堂:以望立堂。
6家谱文献
安徽萧县颛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续修刊印本,1989年再修手写、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王寨镇孙庄、吴大庄颛孙浩祖处。
山东汶上颛孙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初期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汶上县。
7字辈排行
安徽萧县、淮北、宿州、永城颛孙氏字辈:“圣贤道德宏开裔世勋猷祖宗恩勤永建万年大业言行思先训明达正家传书香诚致远兆献启荣堂”。
山东邹城、江苏徐州颛孙氏字辈:“继忠恩广大同孔”。
8通用联
六言通用联
陈国簪缨之后;
孔门游夏之俦。
——佚名撰颛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颛孙氏的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介绍)。
下联典指春秋时陈国人颛孙师,字子张,孔子弟子,容貌俊美,待人宽容,与子游、子夏等贤人并列。“俦”,谓同伴,同辈。
子张是孔子门下最著名学生之一。八儒之首。其派别主张多近似墨家而不同于墨家。
据《论语》和《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张曾从孔子周游列国, 在陈蔡间困 ;他秉性被孔子评价为孤僻偏激
1柴也愚。弟子高柴,字子羔。愚,尔小生,一问三不知
2参也鲁。鲁,蠢,乌龟爬,
3师也辟。孤僻偏激,怪物,学而不习,白学不学。
4由也喭。(野蛮 ) ,教而不学,管你不听。
( 师也辟 ),因为其为人宽容大度,朋友类型广泛,受到孔子的批评。“师也过”,“过犹不及”子张为人勤学好问,经常同孔子讨论问题,向孔子 问干禄 、 问行 、 问仁 、 问政 、 问明 、 问十世可知 、 问善人之道 、 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 、 问何如斯可以从政 。孔子死后,便成为儒家八派之一。子张之儒在道德伦理方面,明确反对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 ;提倡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 · 子张》)的理想人格。
答案是有的。
颛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颛孙姓起源于春秋时的陈国。据《尚友录》载:“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颛孙氏是春秋时代的陈国公族,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颛孙从陈国到晋国去做了官,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称颛孙氏。
姓氏源流源流一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的陈国公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尚友录》记载:“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颛孙,是春秋时期的陈国公族,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其后
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称颛孙氏。这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有记载:“颛孙氏出自陈公子颛孙。”但在史籍《左传》中则记载:鲁庄公二十二年
((前672年)“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鲁。”上述两种记载都说明颛孙是陈国的公子,只是“仕晋”与“仕鲁”的区别,而后一种记载似乎更据可信度。
春秋初期的陈国,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市一带,陈桓公妫鲍的弟弟叫妫佗(妫跃),他在周桓王十四年(前706年)陈桓公
死后,杀死了太子妫免,自立为陈厉公。太子妫免的两个弟弟合谋报杀兄之仇,就在周桓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99年)趁陈厉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
为国君,就是陈庄公妫林和陈宣公妫杵臼。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就在周惠王五年(前672年)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妫御寇杀了。陈厉公有
个儿子叫陈完,他与妫御寇的私人交情非常好。在妫御寇被杀后,陈完怕被株连,便和另一位公子颛孙一起逃到了齐国。陈完即后来代齐称王的田氏始祖。而另一位
公子颛孙则从齐国又迁到了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大夫,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颛孙氏,得姓至今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之后的历史演
变过程中,颛孙氏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孙氏,因此颛孙氏族人就很少见了,但依然有颛孙氏复姓族人世代相传至今。
妫姓颛孙氏、孙氏族人皆尊奉公子颛孙为得姓始祖,与四千多年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并没有血缘关系。
源流二
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时期颛顼帝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熊国国君少典氏生的儿子中有一人姓公孙,名轩辕,就是后来的华夏炎黄两大部族首领之一的黄帝。
黄帝生昌意,昌意娶昌仆氏(蜀山氏之女)为妻生高阳。高阳就是后来的颛顼帝,简称颛帝,为当时炎黄部落联盟中的五帝之一。颛顼有一个裔孙叫女修,因为是颛
帝之孙,女修的后人便取“颛孙”为姓氏。随着时间的推移,颛孙氏家族不断繁衍生息,传至贡,贡有个后代叫女艾,为夏王朝少康时期(前1913年―前
1890年)的大臣。
后来,女艾的后裔子孙各迁异地,谱牒放逸,难以考证其所在与分布。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颛孙师,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颛孙师(前503―?),字子张,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颛孙师的六世祖叫强,曾在春秋时期的陈国邑阳城(今河
南淮阳)任过大夫。强生健,健生庆,庆生齐,齐生姜,姜生有三子:老大子张,老二子莫,老三子英。国学大师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子莫考》中说:“近
人罗根泽引钱大昕云因谓‘《说苑》虽未明载颛孙子莫为鲁人,然颛孙得氏日浅,战国之初当未散居各国……而颛孙既出于鲁,谓之鲁人亦不为过。’”史书记载,
颛孙师长相端正,容貌俊美,谈吐举止宽容文雅,待人接物友善从容,总之仪表行为都很出众。不过,史书中还揭示出颛孙师的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仍拜在孔子
门下,后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那时孔子有三千个弟子,他是其中很年轻的一个,比孔子小了有四十八岁。不过,颛孙师虽学乾禄,但未曾从政,后来以教授终
其一生。比之学识和外貌,孔子更加注重的是弟子们的学问,所以颛孙师并没有被排入“七十二贤者”的行列,但后人依然将他与子游、子夏等贤人并列而称。春秋
末期,各地诸候争相称霸,彼此攻伐。周敬王四十一年(楚惠王十年,前479年),楚国出兵灭了陈国,在兵荒马乱之中,子莫和子英的逃难中跑散而不知去向,
只有老大子张仍留居于陈国。
唐太宗曾追赠颛孙师为“陈伯”,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从祀孔圣。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追封“宛丘候”,后又再封“陈国公”,位列先哲,后世称其为“先贤”。此后,姬姓颛孙氏族人皆尊奉颛孙师为得姓始祖。[1]
2得姓始祖
颛
顼、颛孙、颛孙师(子张)。从《风俗通》和《尚友录》上的记载可推敲出,颛孙氏是春秋时代的陈国公族,推算起来,上古圣君虞舜妫姓的后裔颛孙,从陈国到晋
国去做了官,其后世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颛孙,称颛孙氏。春秋时代陈国位于今河南省的淮阳一带,这里应是颛孙氏家族的老家。据考证他和4000多年
前的颛顼帝高阳氏,并没有血缘关系。颛孙氏得姓至今只有26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县一带)。故颛孙氏的得姓始祖就是春秋时陈国公子
颛孙。
3迁徙分布
颛
孙氏复姓或是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四十五位门阀,望族出丹阳郡。
《通志·氏族略》云:“颛孙氏出自陈公子颛孙”两种材料都说明颛孙是陈国的公子,只是仕晋与仕鲁的区别,后一种材料似乎更据可信度,《左传》载:(鲁)庄
公二十二(公元前672年)年云:“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鲁)。”,这里说得是陈国在春秋时期曾发生一起争夺王位的斗争,“陈人杀其大子御
寇”,王室的内讧导致陈完与颛孙在陈国无法安身,于是逃奔到了齐国。这个陈公子完(字敬仲)是陈厉公的儿子。即后来代齐称王的田氏始祖。另一位公子颛孙则
从齐国又逃到了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后代遂以颛孙为氏。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子莫考》中又说“近人罗根泽引钱大昕云因谓‘《说苑》虽未明载颛孙子
莫为鲁人,然颛孙得氏日浅,战国之初当未散居各国。……而颛孙既出于鲁,谓之鲁人亦不为过。’”。春秋时代过去之后,颛孙这个姓就非常少见了,在历史的演
变过程中,颛孙这个复姓有的改成单姓孙了。颛孙姓望出丹阳(今安徽省宣城一带)。
今山东省济宁市的兖州市、邹城市、汶上县,聊城市,安徽省的宿州市萧县、蚌埠市,河南省的商丘市,江苏省的徐州市、苏州市,山西省的运城市万荣县,湖南省的沅陵县,陕西省的西安市,北京市等地,均有颛孙氏族人分布。[1]
4历史名人
颛
孙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后来到鲁国去拜孔子为师。那时孔子有三千个弟子,他是很年轻的一个,比孔子小了48岁。古书上说,他长相端正,谈吐举止宽容
文雅,待人接物友善从容,总之仪表很出众。不过孔子更重学问,所以他没有排入七十二贤者。唐代赠“陈伯”,开元八年(720年)从祀。宋咸淳二年
(1266年)封“宛丘候”,再封“陈国公”为列哲位,称先贤。
5郡望堂号郡望
丹
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
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
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
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北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
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
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
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旁边,紧依长江,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颛孙氏郡望的丹阳,就是今安徽宣城。
堂号
丹阳堂:以望立堂。
6家谱文献
安徽萧县颛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续修刊印本,1989年再修手写、计算机排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王寨镇孙庄、吴大庄颛孙浩祖处。
山东汶上颛孙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初期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汶上县。
7字辈排行
安徽萧县、淮北、宿州、永城颛孙氏字辈:“圣贤道德宏开裔世勋猷祖宗恩勤永建万年大业言行思先训明达正家传书香诚致远兆献启荣堂”。
山东邹城、江苏徐州颛孙氏字辈:“继忠恩广大同孔”。
8通用联
六言通用联
陈国簪缨之后;
孔门游夏之俦。
——佚名撰颛孙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颛孙氏的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介绍)。
下联典指春秋时陈国人颛孙师,字子张,孔子弟子,容貌俊美,待人宽容,与子游、子夏等贤人并列。“俦”,谓同伴,同辈。
颛孙师的大宗世系
本文2023-11-09 04:09: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