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4收藏

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第1张

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

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人活一世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在我们存留的印象中去世的老人是会保佑子子孙孙,但其实,这是我们对去世的亲人残存的记忆浮现,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吗?

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1

经常能看到逢年过节,人们买了许多烧纸(还有“金元宝、金砖”之类),在路口道边焚烧,祈求死去的先人保佑活着的后人。老头常常想“死去的先人真的能保佑他的后人吗?”至今仍茫然,不甚了了。

君不见某某人一旦升做高官,大多都要大修祖坟,大祭先祖,说是先人保佑了他,得以升做高官,光宗耀祖。还要重修家谱,记载下这段“光荣”。这些事,听到、见到的多了,久而久之,也从将信将疑变得真有点儿要信了。然而,几年之后,有的人又从高位上跌落下来,现在叫“落马”。老头又疑惑了:“先人能保佑升官,应当也能保佑不落马”。为什么保佑了升官,却不保佑不落马?也许“先人只保佑升官,不保佑不落马”?

老头常常想,我现在还活着,真要是有一天,我“走了”,我的阴魂还在的话(管他在哪啦,在天上?在地下?也许在半空里游荡?),我能保佑我的后人,我肯定会不遗余力地保佑他们。不管他们给不给我烧纸,修不修坟,我都会保佑他们。其实,我活着时也没保佑他们,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发达的。活着时都没能力保佑他们,死了,即没职又没权,连人气人情都没了,何谈保佑?别人大概也是如此吧?阴魂真能保佑后人,谁都会保佑的,无论他的后人给没给他烧纸,给没给他修坟。

一个人发不发达,在于自己的努力,当然也有机遇和侥幸,还得有“高人”的提携,和先人的保佑根本不着边儿。倒是长辈还活着时,既有权又有势,他才能提携自己的子女升官发财。或者有人借势拍马,提携你的子女。这样的人,大多还没死,就犯事儿了。不是自己先倒台,就是被子女拉着倒台了。或者拍马的人倒了,把你供出来了。那和烧纸修坟也没关系。而且烧纸修坟,大多都是在发达了之后,才想起来做的事。就如同活着时不孝,死了才哭天抢地一样。这样做,或许先人会生气的。至于先人不保佑“不落马”,那是因为你做了坏事,自作孽,谁也保佑不了。

还是李白明白,他劝友人说:“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当然,李白的话又是宿命论了。哈哈!依旧茫然,不甚了了。

人死后第一天会去哪里

比较多的说法是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换衣、化装等,也有少数人16小时后才会完全离开。这是佛教的说法,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刽子手把人头砍下,他们约定好如果有意识还可以眨眼,结果这个人眨眼7次,说明人死了还是有意识的

人在去世之前都是有征兆的,比如说临终交代一些事情,有一些回光返照的现象等等,老人说人死7天他还不知道自己死,所以和活人还生活在一起,会回他最挂念的人生边,然后过了奈何桥,喝完孟婆汤,便走上黄泉道了!相传在人死后,就会有黑白无常来勾魂,然后三魂五魄交由牛头马面带到鬼门关,过了鬼门关之后,就是黄泉之路,俗语有云:一天不吃人间饭,两天就过阴阳界。过了黄泉之路,就是地府中鬼魂的一员了。

人死了灵魂在家待几天

在我们国家,人死后灵魂会立刻被驱赶出身体,到头七的时候才会回来,而在有些国家的传说中,人死后灵魂还会在身体中待一段时间,三天之后才会离开身体。

其实人走后在哪里都无所谓了,只要我们怀念我们最爱的亲人,他们就永远在我的心里。

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3

中国有很多人都相信人死后是会变成鬼魂的,但是人死后会保佑家人吗,这无疑是许多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人死后是会时刻保护着家人,当家人倒霉的时候也能为其带来好运,那么人死后鬼魂跟着亲人吗,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只有在人死后的前七天才会跟着家人,之后就不会在跟着家人,因为头七过后就要去人死后的世界投胎转世。

每当清明节来临的时候,人们都会去祖先的坟头上烧纸保平安,因为不少人都相信鬼魂真实存在,而且时刻都陪伴在家人身边,这种事情只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

但是人死后灵魂回家真实现象也时常发生,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鬼魂可能真的存在,可能许多人就会问人死后会保佑家人吗,按常理来说是会保佑家人的,传说人死后有头七的说法,这七天鬼魂会一直跟着家人。

如果头七是真的',那也就证明灵魂真的存在,死去的亲人并没有消失,也许他们只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快乐的生活着,也许有朝一日,我们还可以相聚,祝福故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安康幸福!         不过当家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鬼魂也会从另一个世界跑出来帮助自己的亲人,你也会发现在你运气非常差的时候,突然就会转好运,所以你不用怀疑人死后会保佑家人吗,这其实就是你的祖先在保佑你。

一般来说,人死之后,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记忆的减退,人的亲情会越来越淡漠,会逐渐忘记前世的亲人。但是在刚死去的前七天是绝对不会忘记亲人的,因为这七天死者对人间充满了怀恋。

每天都有可能跟在家人身后,当这七天过后就要去阴间,以后也不能在来到人间,所以对于人死后鬼魂跟着亲人吗这个问题来说,其实是会的,不过对于无神论者来说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因此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因人而异,只要你相信鬼魂的存在,那么去世的家人则时刻的陪伴在你身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会在暗处帮助你,只是你发觉不到而已。

活了443岁!的确太奇了!的确难以相信。

但,科学是严谨的。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视点,作为 社会 科学的一个去伪存真,有必要由权威部门作一次考证,以正视听,作为再思考的起点。

第一,调研福建永泰县志,弄清它的编撰流程,是严谨的县事记载,还是搜奇猎怪的虚心作怪。

第二,查找家谱。找到陈俊的直系亲人和旁系亲人,捋顺瓜蔸世系,一代一代的对,看能否对上齿序。

第三,找到陈俊的坟墓。取骨殖作碳14检测。

只有得到了确证,消除了疑云,认识的步伐才会踏实。

如果已无法考证,应注明“地方传说故事”。不能作为一个“事实存在”。

这应成为我们面对世事、事物的基本态度。

我认为此种可能性甚微,即便是县志记载的,亦未必就千真万确实有其事。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甭说是那个时候,就是医学科学长足发展,公众 健康 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能活到一百二三十岁者,便是长寿中的长寿了。据说药王孙思miao 很可能活了一百四十多岁,但是按记载却还不到一百三十岁。

这个记载不能算作 历史 证据,而只能当成 历史 传说,至于传说是否真实,譬如说这个活了443岁的福建人士陈俊,就要用生命科学来分析一下就一清二楚了。现在这是个常识性的科普问题,有个初中文化就可以理解,不用颇费周折地去论证,更不会象陈景润那样去1+2的去论证哥德巴赫猜想,即使大学教授都弄不清楚其中的原理一样;这个问题容易弄清楚。

长生不老是个人都有这个奢望。作为封建 社会 的帝王更是这样,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也想千古不死,口称万岁,心里也想活过万岁。有什么办法达到这个目的呢?

他的办法就是命人:一是请高人道观炼仙丹,七七四十九天炼成,吃下就身强力壮,长命何止百岁,岂不知长期食用仙丹,慢性中毒很深,结果长命不得,害己短寿才是真的。二是命人渡海求仙,著名的方士如卢生、徐福、侯公等率队乘船去海上寻仙,找长命之药。这些人有的到了韩国,有的到了日本,还有的不知所终,可能早葬身大海了吧。但结果呢都是有去无回,因为即使回来若两手空空也是必死无疑。据说现在的日本人就是徐福的后裔,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在日本列岛上居住下来,传综接代,现在日本文字足可以证明。秦始皇的长命目的未达到,把中华文化却远播海外,文明了海外岛国倒也是功德一件。

即使这些方士寻回了仙丹,找到了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就能不死么?不可能的。我到过四川,路过彭县,此处有彭祖雕像,传说他是中国寿命最高的人:800岁。比福建那个县志记载的陈俊还多活了357年。传说陈俊到443岁时,巳缩成小孩大小,重量只有十几斤,放置蓝子中,要人抬着方行。如若真有那么高寿,这个真可以有。我当年去九华山,看过真人和尚圆寂后的不朽渡金塑像,确是缩成干瘦的小孩大小,寿命大概超百岁了吧。这个倒象是真的。

用现在的生命科学解释就比较好理解了。人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通过细胞分裂而展开生命活动;但细胞分裂的次数,据科学家说,大概最多是50次左右,而每次分裂的时间是25年左右,50次分裂结束大概在125一130年,也就是说人的极限寿命不会超过130岁。这和现在世界上发现的最长寿老人的寿命倒很符合。现在条件这么好,饮食、医疗、 养生 、锻炼方法较之古代,那优越多了,也未见超过130以上的高寿老人。而古代的条件那么差,反倒长寿443岁乃至如彭祖那样800岁,可能吗?这简直就是胡弄人间,胡弄 历史 ,胡弄后代吧?

过去所说高寿之人的记载,不论是正史、野史,还是地方志、县乡志乃至家谱,如是百岁左右可以相信,超过150岁,吹牛的几百岁,千岁的,那都是传说,万不可信的。万岁就更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了,当不了真的。

人类发展到如今,科学发展观应该树立起来,什么事只要科学分析一下,就清楚明白了。人类的寿命既然有限,最长百十年,且只有极少数人达到,大多数是”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均在往奔八努力了,巳经不错了。”人生苦短”,终归要寿终正寝。因此拼力去长命百岁甚至更长寿命毫无意义,还不如过好当下:有意义的 健康 生活才是。

生命的意不在长短,而在于价值,和意义!活着就要做自己想干的事!和努力做到极致的事!

陈俊活到四百多岁的时候,整个体重,只剩下不到十斤。行动十分不便,于是众乡邻就用麻竹编制了一个特大的菜篮子装着老人,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出家门,因此乡邻们都称他为菜篮公。

汤泉村人看到陈俊老人这样高寿,感到非常稀奇,都把他当成世间宝贝来供养,甚至是当成神明附体来看待。

平时,乡亲们连到田间劳动,怕老人孤单,都喜欢把老人带到田边地头,一边劳动,一边与之聊天,饿时喂以人乳,彼此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有可能!得道了。

绝无可能

乾隆年间的《永泰县志》记载,陈俊从881年活到了1324年,享年443岁。虽然县志是这么记载的,但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相传陈俊老年之时,没有办法自己照顾自己,他的子孙也没能熬过他,都去世了。他的肌肉开始萎缩,躯体渐渐变小,到四百多岁时,体重不足十斤。由于无法行走,村民就将他放在一个篮子里,有村子里的人轮流供养他。

陈俊之所以能活四百多岁,据史料记载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常年泡温泉

在陈俊居住的地方有一个温泉,陈俊每天都要到那个温泉泡一会儿。常年泡温泉改善了他的体质,身体不生病,故而能延年益寿。

2、神话传说

泡温泉固然能延年益寿,但是能活四百多岁,只泡温泉可能还不够。因此古代的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有一个小鬼不小心把穿生死簿的绳子弄断了,就撕了一页生死簿上的纸揉了一根绳子,这张纸上恰好是陈俊的名字。生死簿上没有了陈俊的名字,他就一直活下来了。

阎罗王是个做事认真的人,他为了找出这个漏掉的人是谁,就让两个小鬼化成小孩的样子,在温泉旁洗煤炭。陈俊看见了就问:“你们两个小孩干嘛呢?”其中一个回到:“我们在把煤炭洗白呢。”陈俊听后哈哈大笑:“我活了443岁,还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能把煤炭洗白呢。”这天中午陈俊就去世了。

总结:

陈俊在 历史 上应该是个长寿的人,但活了443岁几乎不可能是真的。也许人们一直都有长生不老的愿望,编撰出这样一个故事,来寄托自己的那种想长生不老的愿望吧。记录陈俊故事的石碑从元朝一直流传到清朝,广为流传,至于真假,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陈俊活到443岁,只是县志中的记载,至于科学性如何,现在就不得而知了。但陈俊的奇特高寿,不管属实与否,至少给我们今天探讨的长寿问题留下了一片美好的憧憬。

陈俊(881-1324),福建永泰人。《永泰县志》:晚年肌体萎缩形如小孩,装在竹篮中轮流供养,人称菜篮公。莆田地区建于1971年至1983年,当时辖区莆田、仙游、福清、闽候、闽清、长乐、平潭、永泰八县。

陈俊为人正直,乐为乡里做好事,受到乡人敬重。到了晚年,他无法自食其力,“子孙无有存者,乡人轮流供养”。后来,老人年岁不断增高,肌体逐渐萎缩,身躯变得愈来愈小,“形如小孩”,行动十分不便。

于是众乡邻就用麻竹编制了一个特大的菜篮子装着老人,由供养人轮流抬着进出家门,因此乡邻们都称他为“菜篮公”。陈俊去世后,乡邻们将他的遗骨塑像安放在汤泉庙作为纪念,并誉称为“小彭祖”(传说彭祖活800多岁)。

陈俊生平事迹被刻在一块木牌上,从元朝一直保留到清代。人活百岁,亦属罕见,被称为人瑞,而被民间誉为“小彭祖”的陈俊竟活到443岁,岂非是近代人间奇迹。

有关陈俊的故事:“菜篮公”的名字和传说至今仍在永泰县一带广为流传。

这只是个传说!但不是谣言。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相传也是享年数百的寿星,甚至有少量文献可以考证;一般认为这是几代甚至十几代黄帝的总和。陈俊应该是某个行业或者谋个职位的杰出代表,陈俊成为一个符号,他的后代或者继承人,继承了他的职业或职位,也被世人沿用了这个符号;在民间口口相传的传说中,甚至地方野史文献中,几代或几十代陈俊,并没有被标注陈俊一世、陈俊二世加以区分。陈俊,是在人民心中活了几百年。

当你在提问中强调"几个月的宝宝""十个小时"这些关键字的时候就能看出你不想回去,你是嫌麻烦,而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不谢

家里爷爷去世了,所有的后代必须送上最后一程,虽然路远坐车辛苦,但是死者为大,还是不要找借口推托了事,不然你会为此内疚一辈子。

爷爷还活着,念着你叫你回,那就必须回。如果已死,那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你父母也是因为面子才叫你回,八个月的孩子路上出点事你担的起吗?也就不不把你当回事,心疼你的父母不会叫你回去的

如果是我妈,肯定说:宝宝太小,你千万不要回来了。

你爸妈有毛病吧?农村葬礼人本来就多,你爷爷儿孙又多,你还是个孙女儿,不差你这一个。别犯傻带着孩子回去遭罪。八个月的孩子经不住这么折腾。

我的观点 ,要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毕竟是路程太远了 ,几个月的宝宝经不起颠簸 ,不回去的话, 亲人们也会理解 。

你不回去, 你老公必定要回去 ,老公可以代表你们送老人最后一程 。

老人在世的时候, 作为子女一定要好好孝顺 ,死了,死了 人都走了 ,那些葬礼那些仪式 ,还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如果怕小孩小,考虑到路途太遥远 ,可以把这个情况说给婆婆 ,相信婆婆会理解你 ,也会给亲朋好友做出合理的解释。

当然这要跟你老公协商好 ,这毕竟是家事 ,外人只是起到参考的作用 。

我见过一个儿子,亲妈死了都没有回来送最后一程。

一看这个问题,就是不想回来的意思。如果想回来,不问为什么?有这时间,早就去准备回家的行李了。

爷爷奶奶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爸亲妈,因为隔着一个辈分,亲情自然淡了许多。

与其在这种事上纠结,还不如问一下自己的父母,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很理解这些远嫁的女儿们,大多都是有心无力,所以,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就自己定夺不了了。

拿这事问网友没有错,但是别人又怎么知道你们家的内情呢?

这种情况,都是根据各自家庭而言的,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公式的。

从小跟爷爷奶奶亲近,不来就觉得是终身遗憾,如果能来的话,自然想尽办法回来。但是,如果跟爷爷奶奶的关系一般,或者是不好,只是为了堵别人的嘴。长自己的面子,那还是别回来了。

来了也没有什么意义,还带着孩子,路途遥远,大家也都理解。

我们村里的一个老人死了,她的儿子都没有回家。

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更理解。因为儿子有出息了,读书读到研究生博士生,最后走出国门,去加拿大了。

如果他要回家的话,要坐三天的飞机,落地还要在当地隔离十四天,因为疫情没有彻底根除,这是规定。

这样,儿子回来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他老母亲去世了,信都没有给他,让他知道了除了涂增悲伤,也没有什么意义。

说实话,爷爷奶奶去世了,真正悲伤的又有几个?回家来也都是走走形式而已,来不来的也不要紧,离家那么远,还带着小宝宝。

宝宝太小,举行葬礼的时候,人多嘈杂,哭声一片,确实对小宝宝不利。万一惊着吓着,长病生灾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建议那些有爷爷奶奶的远嫁的,在外地工作的孙子孙女们,尽量在老人家 健康 的时候,能来就多回家看看老人,不能来就经常打电话开视频问候一下老人。想给老人买东西别找借口,网购快递方便的很,不用亲自回家面对真人的。

如此以来,万一老人家哪一天突然归西了,也不致于因为没有尽到孝心,就后悔得哭天喊地,抱恨终身。

别说那么多废话,你想回去就回去,不想回去就不回去,孩子太小真是真的,活着的时候只要你孝敬了,你心里会心安的,如果生前没有尽孝心,你回不回去都没用。

问:老人去世,孙子辈一定要回去奔丧吗?

老人去世,能称上老人,就一定要过六十岁,如果是六十岁的老人,孙子最小也应该是入学的年龄了,去世的老人如果是七十岁呢?孙子就高中将毕业或已上大学了。六十岁的老人孙子还不会爬,这现象会极少的。

爷爷去世,十来岁或二十多岁的孙子能够奔丧而不去奔丧,你说合适吗,如果六十岁的爷爷去世,孙子在冬天还不会爬,而且和他妈在三百里之外,这和他妈不去给爷爷奔丧,倒也情有可原,必竞婴幼儿是怕感冒的。

如果孙子已经懂事,他的脑子里是有爷爷这个形象位置的,现在不之上他去奔丧,他 情感 上过不去是一回事,等他长大成人后,他会一辈子对爷爷有内疚的,不要给幼小的心灵埋下对亲人的忠憾。如果是做儿媳妇的不愿意去奔丧,不要把下一代给带坏了,必竞孙子是爷爷的后辈人,是爷爷的一条根脉,与爷爷是血浓于水的。

孙子穿的是花花孝,孝帽上要缝一个红布葫芦的。

孙子如果是二十左右岁,已是成人,有了独立的认识,他更应该去给自己的爷爷去奔丧了。爷爷去世,成年人的孙子除去父亲叔伯外,孙子就是主孝子,如果是长孙,头孙是顶一子的。长孙在父亲不能扛幡时,长孙就要顶起父亲扛幡。

所以,爷爷去世,已经记事的孙子,是应该去奔丧的。

奶奶过世了,所有儿孙都急忙回去祭奠,唯独堂姐没有回去,当她说出不回去的理由,所有亲戚朋友都对她唾骂,还说以后不认她这个侄女了

奶奶是在10年前过世的,当家里通知我奶奶过世了,第二天,我哥、我以及堂弟他们都急忙赶回老家。当我赶回家时,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了,奶奶当时已经入殓了。奶奶是在我家过世的,是母亲在临终前一直照顾她直到离世的。在房子前面的空地上,用蛇皮纸搭建的一个很大的棚子,用来办理丧事。

依据家乡的风俗,家里老人去世,子孙们需每天晚上守灵,直到下葬。尤其是出殡前的晚上最重要,有些人家为了将丧事办得风光,还会请人来哭灵,唱戏,为逝去的亲人长脸,算是对亲人尽最后一份孝心。

白天,大伯、父亲以及小叔他们已经商量与计划好了丧事的相关事宜,并请来了道士给奶奶超度,也请地仙看了下葬地点,看好了下葬日子,在奶奶去世后的第六天准备下葬。当时这个日子的话,合配每个家人的生辰八字,相冲的影响最小,只有我和大伯的儿子两个人需在出殡前,不要在棺材前出现,避免煞气冲到我们两个。

我们几位孙子都早已回家了,为奶奶的丧事忙前忙后。农村办白事也讲究一个脸面,从丧事的举办情况可以反映子孙后代们是否孝顺。父亲、叔叔他们出钱出力,我们5位孙子辈每人出了800块钱用来买鞭炮,买花圈,以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在农村 ,鞭炮的声音就是脸面。鞭炮声音是否响亮,放的时间的长短,是一项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然而在临近出殡的前一天,堂姐却还未回来参加奶奶的丧事。堂姐是大伯的女儿,我们请大伯打电话问堂姐,为什么奶奶过世不回来,大伯转告说,堂姐以及堂姐夫都请不到假,公司不批。听到这句话,小叔以及姑姑他们马上生气了:

堂姐是大伯的长女,大伯还有一个儿子,堂姐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唯一的一个孙女,三叔、小叔生的都是儿子,所以当孙子众多的时候,孙女反而成为家族的团宠。整个家族以及姑姑他们都很重视侄女,不像别的家族一样,重男轻女排斥孙女;奶奶也是对堂姐照顾有加,给予了很多的关爱。

可以说我们几姐弟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小时候还是缺吃少粮的时候,父亲、大伯他们这些顶梁柱,长期在外地搞副业,经常是很长时间都不在家,母亲以及婶她们平时也是忙于农田里的农活,没有多少时间来照顾我们,我们就是被奶奶一手拉扯大的,想起以前奶奶将堂姐以及我们背在身上,还要去干农活的事情,一切还历历在目,仿佛是不久前的事情。

大伯对堂姐也是很生气,由于堂姐不回来,被亲朋好友们骂不孝孙女,还让自己脸面无光,在亲戚朋友间抬不起头来。大伯多次打电话给堂姐,可她还是坚持不回来。自己的奶奶过世,我想不管哪个公司,碰到员工家里出现丧事,不会拒绝请假吧,谁还没有亲人,谁还没有经历过亲人的去世呢?

所以堂姐表面上说是请不到假,实际是怕回来要花钱,而且请假会扣除很多的奖金。在堂姐的眼中,钱比奶奶重要,比亲情还重要,为了挣钱,可以不参加自己奶奶的葬礼。事已至此,我们也不愿再提及堂姐。

在亲人过世,准备封棺前,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那就是所有家人要剪自己衣服的一小块布,再用布包在一起放在逝者的胸前,作为逝者与子孙后代的沟通纽带。村里的老人说,这样逝者可以托梦给亲人,保佑亲人。堂姐没有参与奶奶的丧事,自然就没有剪衣服上的布,不知道奶奶会不会介意这个从小带大的孙女为何没有送自己最后一程。

在出殡后,儿孙这些男丁们会戴着孝布,在棺材前面,依次排队进行跪拜,直到扶灵的人走到身前,才起身往后走,继续跪拜,以感谢奶奶的养育之恩;女儿、儿媳,孙女等女眷们会披着麻布,在棺材的后面弯着腰,低着头拉着一块很长的麻布进行吊唁,代表依依不舍奶奶的离去,从家里出殡开始,一直沿续到下葬的地方。

我们将奶奶的丧事办得很风光。我们也请来了哭灵的人来增加气氛,还请了人来唱戏,因为奶奶喜欢热闹,喜欢听戏;还请了乐队来助阵,我们请了一个乐队,姑姑她们也请了一个乐队,洋鼓洋号很是热闹。鞭炮从家里一直摆到了下葬的地方,基本是三步放一箱鞭炮,鞭炮是那种冲天的鞭炮,整个过程差不多鞭炮声不断。没有堂姐在,奶奶的丧事照样办得体面。但是通过奶奶的过世,让我们看清了堂姐的为人。

后来过年的时候,堂姐回娘家拜年,给我们家以及小叔,三叔他们拜年,三叔以及小叔他们将堂姐、堂姐夫她们提过来的东西丢出门外,不让她们进屋,“你们还有脸回来,你不是挣钱比奶奶过世还重要吗,以后不要再来了”。

堂姐后来知道自己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后来再三请自己的父亲:大伯出面来说好话,看在大伯的面子上,三叔以及小叔他们让步了。来年堂姐与堂姐夫来拜年,也不再赶她们走,将她们的东西丢出去,但是也不去堂姐家走动,曾经叔叔、姑姑他们把堂姐当亲身女儿一样看待,可堂姐伤了他们的心。一直到现在,叔叔他们与堂姐的关系都没有恢复到以前,亲情一旦出现了裂缝,就无法再弥补。

通过堂姐的事情可以看出,自己的爷爷与奶奶去世,孙子辈必须要回去,说请不到假的话纯粹是借口,只会招致亲朋好友的唾骂,被村里人瞧不起。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前不能尽孝,在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孙子辈送他们最后一程是最起码的尊重,何况还是最亲的人。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去世可以不闻不问的人,也不值得交往。

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心,也照出了堂姐内心的丑陋一面。钱没有了还可以再挣,但是亲人失去了,是再多的钱都无法弥补的,何况还是将自己带大的最亲的奶奶。希望天下的爷爷、奶奶能 健康 长寿,所有的儿孙都能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头七灵魂会回来都看谁

头七灵魂会回来都看谁,民间对于喜事丧葬这些事情都是有非常多的习俗风俗的,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传统丧殡习俗之中呢,头七是是很重的一件事,以下看看头七灵魂会回来都看谁。

头七灵魂会回来都看谁1

1、头七死者的灵魂要是返家的话,当然会先去看自己的亲人,然后在去看自己死去的遗体,最后才能去转世投胎重新做人,不过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当看到家人过于伤心的时候,自己也不愿意离去。

2、但是民间传言灵魂要是在世间停留的时间过长的话,到了阴曹地府也不会收你的灵魂,到时候就会变成孤魂野鬼,飘荡在人世间,到时候永世都不得超生。

烧七习俗都有什么

1、叨念烧七。老人入土时,儿女至亲要反复叨念,告诉他:“(称呼)×月×日是你的头七,别忘了回来拿钱”之类的话。

2、守房守床。老人入土后,头七前,儿女身带重孝一般不会出门,怕给人带来晦气。要在家为老人守房守床(睡在老人的床上)。据说,这时候,老人的魂魄还没有完全离开这个家,守在家里是为了不让他恐惧和孤单。

3、不刮胡须不理发。七七四十九天内不刮胡须不理发,以示对故去的老人的思念与敬意。

4、五七三周年,儿女要周全。“五七”泛指一、二、三、五、七这5个“七”;特指第五个“七”,亦称之为“大七”。“ 五七”和“三周年”这都是大的祭日。这句俗话,也表明了烧七的重视程度及参加人员的范围——儿女必到,至亲好友也可前来陪同。

头七灵魂会回来都看谁2

五七灵魂会回来都看谁?

五七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说死了的人会在这一天回家,最后看看他的家人,然后去投胎,或是去阴司居住。

我国民间一直有烧五七,七七的习俗,据说人死了以后,灵魂眷顾家人子女,不忍离去,要过了五七35天,有的地方是七七49天才肯离开去天堂,因此五七成了我国丧葬文化的重要环节而倍加重视。

乡下有这样的说法:一开始魂灵浑浑噩噩的',没有离开身体,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等过了一个月,他想起来却发现身体里的骨头都松开了,再也起不来的时候,终于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死了,于是那个魂灵长叹一声,爬出坟墓,来和家人做最后的告别。

扩展资料:

五七的仪式很讲究,要在灵堂摆一桌菜,倒上酒倒上茶,在生前住的房间里摆好洗脸水和洗脚水,在生前睡的床上放好生前常穿的衣服——总之就是为他最后一夜的休息做好准备。

到晚上10来点,召唤的仪式就开始了,大儿子拿着灯笼爬到灵堂的屋顶上,掀起三张瓦片,向着夜空大叫几声“爹爹你回来啊~~”之类的话,余下的人则在梯下跪成一排,该哭的哭,该叫的叫。

头七灵魂会回来都看谁3

头七灵魂回来和亲人进行最后的告别

在民间的说法中,头七是灵魂最后一次回到阳间,这一天灵魂将会来到阳间和亲人进行一个最后的告别。但是这个时候亲人是看不见灵魂的,亲人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些亡魂生前最喜欢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让亡魂感受到亲人的温暖,另外互送亡魂的牛头马面也会吃这些贡品,这也是为什么头七的时候会上贡品的原因。看完了头七灵魂会回来都看谁之后相信大家对另外一个问题也十分感兴趣。

头七,要注意为死者准备一顿饭,这天早点休息,不要在家里或者外面活动。

头七,一种中华民族的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头七如何证明回来过

这是很多人也在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方法也十分的简单,只需要在供桌上撒一点灰就可以了,据说亡魂会骑着公鸡来到阳间,要是灰上有鸡脚印的话则证明亡魂是回来过的。另外贡品也会少一些,因为这是亡魂吃了。当然了,头七的一些禁忌大家也要知道,不然会影响死者的投胎,例如贡品中不能有牛肉马肉

如何处理老人遗像有很多讲究,遗像本身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怀念,这既是对老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所以不可随意摆放。

能让我们纠结挂不挂遗像的都是至亲之人,他们生前希望我们过的好,他们去世也不希望我们过度伤心。古人言“睹物思人,思久而神伤”,所以如果家中老人去世了,还是不要在家中悬挂遗像为好,最好的怀念不是形式而是放在内心。

有人说活着的人是“阳人”,故去的人是“阴人”,家中悬挂遗像对风水不利,虽然这是迷信的说法,但从个人心理上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奶奶家客厅里挂了一个硕大的爷爷的遗像,我每次去看到爷爷的遗像都会起鸡皮疙瘩。我知道爷爷生前很疼我,我也很爱爷爷,可看到爷爷的遗像总有一股说不出的感觉。

老人的遗像最不该挂的两个地方

1卧室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很孝顺并内心强大的人对老人的故去不能释怀,会把老人的遗像悬挂在卧室,其实这是不可取的。

卧室是人睡觉的地方,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觉前多次看到遗像难免会做梦梦到老人,不管是好梦还是噩梦,经常梦到死去的人对身体总归是不好的。

如果把老人遗像放在卧室,每天醒来睁开眼第一眼就能看到,那一天的生活就会从哀伤开始,心情不好做什么事就会心不在焉,长此以往运气也会衰落。

2杂物间

杂物间是堆放杂物的地方,把老人遗像挂在杂物间是对故去老人的不尊重。

我们该如何处理老人的遗像

1挂在客厅

把老人遗像放到客厅的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唯一不大恰当的就是当家里来了客人,别人看到客厅悬挂着遗像会有点不舒服,拜也不是不拜也不是。

建议:

老人的遗像可以挂在客厅,但最好不做把遗像做太大,也不要把客厅墙上光溜溜的只挂着一个遗像。

处理意见:

(1)把遗像缩放一个小一点的,挂在不显眼的位置,这样既可缅怀老人又不会给客人不舒服的感觉。

(2)做成一个照片墙,上面挂很多家人照片,把老人遗像放在其中。

2收藏起来或做成电子相册

其实把老人遗像收藏起来或做成电子相册是较为合适的,也是笔者最推崇的。

照片是个念想,想念老人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看完了再收起来,这既可以缅怀先人,也不会给活着的人留下“心理负担”。

3周年过后烧掉

这个处理方法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赞同,之所以笔者会把这个处理方法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曾听过舅舅说过一段话,我深表赞同。

给姥姥上周年坟的时候,舅舅把姥姥的遗像拿到坟前烧了,当时母亲和小姨都很不赞同,舅舅说:“我们兄妹几个当然都很舍不得她离开,现在我也70多了,说不定哪天也跟着走了(舅舅身体不好),我和小军(舅舅儿子)能把俺妈的遗像供起来,那我死了以后呢?说不定会被放到哪个犄角旮旯,与其后面被扔掉,还不如我自己烧了干净。”

想想也是,很多人会把父母的遗像供起来,也有很多会把爷爷奶奶的遗像供起来的,但很少有人会有把太爷爷的遗像还留着。

结束语

老人的遗像有人愿意供起来缅怀,有人愿意收藏怀念,还有人干脆烧掉,想法不同、 情感 不同、角度不同处理起来当然也各有不同,这都没什么问题。

人去世了,再多伤感再多形式都是枉然,老人生前不闻不问,死后又是烧“别墅”、又是烧“跑车”那只不过是做给活人看罢了,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多多尽孝胜才是当下人最应该做的。

这个时代的观念虽然变化了很多,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仍是我们深藏心底的永恒情愫,不仅伴随此生,也值得流传下去让后人忆根念祖。一点愚见,在遗照的处理上,不必刻意随俗,但也不要草率处置,最不可取的就是统统丢弃。

说说城市家庭吧。小时候虽然和爷爷奶奶同住,感情也深,但孩子对死亡、先人等观念的认知是浅薄简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他们的印象也越来越淡漠。等到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血脉、亲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对遗照的看法也发生着变化。记得世纪初有一次回上海,在父母的收藏铁盒里看到几张爷爷奶奶的小照,种种往事突然涌上心头,令我对生命竟有了与前不同的很大触动,再找已没有更多了,当时就觉得很遗憾,想着乡下过去有的宗祠和祖庙也很不错,留存照片不仅可以看到同处过的长辈的音容笑貌,还可以看到上上上一辈未曾谋面的祖先的样子,直观地体会到生命延续的奇妙,这种潜入心底的冲击至今难忘,我想,它的教育意义胜过了千言万语。

如今,家中有长辈过世,一般家庭会在大殓期间在家中设立简单灵位,安放遗照供亲朋祭奠,白事过后多数会取下遗照,有的则还会安挂一段时间,有的甚至几年。个人觉得各种做法因人而异,无可非议,不必计较别人议论,如何安排自己心安是最重要的标准。

但假如安挂遗照,不建议太过死板,如黑边相框的标准像、黑白照等等。现在照片很多,选用生活化的或合家团聚的照片会更合宜。太过肃穆的遗照会给家居带来一些阴郁气氛,而时下更加独立自由、 社会 化程度更高的孩子看了也反而会心生敬畏,产生心理距离。要知道,逝去的亲人也曾是活生生的个体,与我们朝夕相处,乐于看到我们幸福快乐。即使阴阳两隔,如在天有灵的话,他们也一定不愿意让我们望而生畏,而是更希望与我们亲密无间、平等相待吧?

还有一个重要的建议,是建立一个专门相册,选出一定量、有纪念价值的照片,细心整理,按照时间顺序保存,有条件的还可以添加说明,也可以制成电子相册更加便于长久保存。这不仅妥善保存了过世亲人的遗照,可以时时翻看寄托哀思,也是一本直接记载家庭成长变迁的故事记录,可以代代流传,让后代的孩子可以从中耳濡目染感受中华民族的孝道和家庭观,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是一份弥足珍贵的馈赠。

对老人遗像的处理和保存,反映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智慧,处理妥当的话,是对亡人的思念和尊重。

普通人有遗像,该是近现代的事。我印象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些好家儿和孝道的子女,在老人生前,就把县上照相馆里的师傅,请到家里为老人照像,那时候照相技术没有普及,还是精神矍铄的老人,明知是照“遗像”,因为在他们那一代享受到了照像的待遇,已经是无比幸运,他们穿上寿衣摆拍照像,不但不忌讳,反而非常开心。

自有了遗像后,流传几千年的祭祀文化,注入了时代的符号,由遗像代替了过往的纸制或木制神牌来供奉和祭祀。随着 社会 的发展,照像技术飞速发展,如今一机在手,人人随便摆拍,在日常生活中,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瞬间和视频,好多人还建有影集或保存在U盘和电脑里,老人生前不再专门照那“遗像”,迟早一过逝,从生前精彩的图库或自拍中提取、放大成专门的遗像。

遗像,不同于普通的照片,显得庄重肃穆,是用来专门供奉和祭祀亡灵的,在祭祀文化中,有好多讲究和规矩,遗像不随便挂,也不经常挂,以示对亡灵的尊重,也不影响后人的情绪和正常生活。遗像在我们当地的祭祀文化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乡俗和用处:

一是置于灵堂祭桌的正中央。老人过逝后,为了方便亲朋好友的吊唁,要设置灵堂,灵堂中央设有专门的祭桌,祭桌正中央摆放亡人的遗像,前置供品和香炷,以供人们吊唁和祭祀。

二是出殡时,由长孝子手执引魂符,怀里捧着亡人的遗像,走在灵柩的前面,将亡灵引领到墓地。下葬后,遗像从墓堂中的棺头上移出来,再由长孝子捧回家中,置于堂屋桌子的正中央。遗像,在出殡和葬礼中,用于引领亡人的灵魂。

三是在“七七”(七天一个祭祀日)四十九天内,家人要以香炷纸礼供奉亡灵,“七七”之后,做一个专门的盒子,把遗像收起来,置于堂屋的桌子上或放于书柜之中,一般不翻动,也不观看。

四是逢百日、一年、二年、三周纪念日和逢年过节,请出又供在桌子上,供祭祀和悼念,活动结束后归于原保存处。

五是三周纪念日的当天,原由长孝子把亡人的遗像带到坟头,和冥票一同火化于茔前,不再永久保存,现代人在影集或电脑中可以留存原件。随后在家谱或神案上迁入亡人的神位,供于祠堂,没有祠堂的家族由上年纪的专人,保管家谱或神案,逢年过节或在族中的红白事上,请出家谱或神案供奉。

题主,你的老人去逝多年了,由于你不懂祭祀方面的礼数,老人的遗像还在,不知你是怎么保存的?挂堂屋,睹像思亲,容易引起后人的念想,影响子孙后代的正常情绪和生活;挂卧室,有不敬之嫌,毕竟卧室是私秘空间;送祠堂,是你的老人,族中没有其他老人的遗像在祠堂中供奉,单有你老人的遗像,族人不一定同意。

如果不再保存老人遗像的话,我给题主支一个法子,于明年清明节,扫坟拜墓之时,把老人的遗像送于坟茔前火化,在影集或电脑中留有原件就行。若是非要保存的话,你因思念老人能够保存好,而你的儿孙后代不一定能做得到。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是世间的自然规律,花花世界虽然好,凡人迟早有一死。俗话说得好“人死如灯灭”,正常亡故的老人,三周纪念一过,后人已经从悲恸中走了出来,对老人的思念之情不知不觉淡化。活着的人,生活还得继续,没必要留着老人的遗像,如影子一样在眼前晃来晃去,搅得家人心神不宁,影响了过日子。眼不见心不烦,只要把想念留于心间,在清明节、中元节和寒食节的祭祀活动中,正常缅怀老人就行。

这个问题也是因人而异呢!我的父母去世后是埋葬在老家的地里,老家在农村,父母等于是埋在老家堂姐家的地里,所以在老家堂姐的屋里还有我大伯,我奶奶,我父母的照片,每次回去上坟就能看到他们的遗像。我感觉我的堂姐并没有啥忌讳的,她的孩子们也不说啥可能是习惯了。而我和姐姐住在城里,不习惯家里摆照片就连我们自己的照片也不挂,墙上挂的都是风景照。也曾想过把父母的遗像挂墙上,但是我这个人比较多愁善感,每当我看到父母的遗像我的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控制不住,到现在母亲去世三十多年了,父亲去世也五年了,每当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他们。我想如果我总是这样可能对我的身体也不好,所以我都是把父母的遗像包起来放在柜子里,估计父母亲也不会抱怨我们没有把他们的遗像挂起来吧!有时候我还会拿出他们的遗像看看他们。所以我认为遗像挂不挂没所谓,只要时常怀念他们把他们放在心里就好了。父母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在过去,农村里条件差,照不起像,老人在生的时候没条件照相,去世以后,基本上没保留什么照片,那年代,老人去世是没有遗像的。

到后来,有的家庭条件慢慢的好了,为了给后人留个念想,就从家里翻出老人生前的一些照片,从里面选一张好看的,拿到城里照相馆扩大,用那时候的专业语言,叫“翻拍”、放大;有的家庭,为了省钱,于是就拿着照片,找到城里或者镇上摆摊摊的“画师”,画一张8开纸那么大的“炭精像”,作遗像保存。

而今农村里,老人去世了,家家户户都保存有老人的遗像。

有的是老人生前就准备好了的,在满了60岁、打棺材的时候就照好了相,并且是从几张照片里面选了又选的标准像;

有的是老人去世的当天,赶紧从老人生前的照片中选一张拿到镇上照相馆或者广告公司放大,这种情况,属于临时赶的。

现在的老人遗像,都是清一色的彩色照片,还配了好看的相框。

我们家是这样放的:

老父亲5年前过世的,除了“五七”(就是去世后的五七三十五天)期间要摆在堂屋上方香案桌上,过了五七就收捡到箱子里,放在箱子里的最底层,压箱底。

每逢换季,家里清理衣物、被子什么的,见母亲一个人整理东西时、就会从箱子底下拿出父亲的遗像,看了又看,然后又小心的放回原处。

我就晓得,这个时候,母亲惦念父亲了!

所以,对于:家中老人去世多年的遗像、应该放在箱子底下好!

这样的话,只有当你不经意的、整理东西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思念亲人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感觉是最好的!

如果挂在墙上,平时经常看到,就不好了。

比如,家里要是搞什么庆祝活动,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要是突然看到墙上的遗像,就使得大家心情沉重起来,这就不好了,这不就扫了大家的兴了吗?

対此,你是如何看?你又认为放在哪里好呢?

存放先人遗像,是子孙对先辈怀念的一种方法。但是,长时间各种遗像摆放家中,民俗认为,容易产生阴气,不利 健康 ,一般放置3至7年要妥善处置的。处置方法一,放祠堂里祭拜。方法二,送化其墓前。方法三,也是最好最有永久纪念意义的方法,做成瓷像,帖在墓碑上,永不退色,放个几百年都没事,子子孙孙年年祭拜时,都能再见遗容。

老人去世后,遗像不要挂在家里任何墙上,也不要摆在桌子上,应放在经常不动的柜子里或者抽屉里,不在于把遗像挂在家里就表示为孝为敬,老人在世时多孝敬多陪伴少顶嘴不叫老人生气比什么都好,遗像挂在家里会影响家里有些大人小孩的心里阴影,也会影响正常的生活状态,人已经走了想开了也是正常的事,其它人要继续工作学习生活!下一代的人愿意留照片或不愿意留或烧了撕了也都正常,人就那么回事!

我去世父母的遗像,五年前便一直保存在我的手机里。

我的父亲去世15年,我的母亲去世12年了。当时父母的遗像一直放在我老家弟弟的家里。因为我和弟弟都在外地,弟弟家的房子也是外人在住着,因此,五年前我回去时便把父母的遗像带回我家。由于各种原因,父母的遗像没有挂出来,我便把父母的遗像拍下来,存放在我的手机里。什么时候想念二老,我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父母永远都在我身边,我也一直陪伴着二老。

我父亲去世有快20年了,最初的几年,父亲的遗像我是挂在堂屋侧面墙上的,打开门就能看见;我每次回老家,开门就会对着照片中的父亲说一句:“爸,我回来了”;走的时候我还要说一声:“爸,我走了,您要帮我守好家哟”;宛如父亲在世一般……。

我是快乐的大姐姐,朋友们对这问题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谢谢。

我父亲1997年去世,母亲1999年去世,相隔不到两年,母亲去世后,我把父母的遗像装在同一个镜框里,挂在客厅中央,并在双亲的遗像下端写了一行字:只要我的生命还在,父母就永远活着!挂在墙上的父母遗像从未想过取下,天天看到面带微笑的父母真感觉他们并未离去。2015年矿区棚户区改造我搬了新家,离老房子3O多里,老房从此就空着,房里的东西基本没动,也想过把父母的遗像取下来带回新家,哥姐也提醒过两回,但终究没取,不曾想2017年在没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老房子全部被撤了,整个旧家什连同挂了十多年的父母遗像不知所踪,这也成了我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遗憾。

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

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 去世的老人会保佑后人,人活一世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在我们存留的印象中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