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两个黄袍加身的皇帝,他们分别有什么结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2收藏

历史上两个黄袍加身的皇帝,他们分别有什么结局?,第1张

历史上两个黄袍加身的皇帝,一个没有后人继位,一个死得不明不白。说起黄袍加身,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故事,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赵匡胤其实是有样学样,在效仿他人。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过两位黄袍加身的皇帝,赵匡胤只是其中之一。

那么,历史上第一位黄袍加身的皇帝是谁呢?其实这个人就是对赵匡胤有知遇之恩的老上级,后周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

郭威家庭出身还不错,父亲郭简曾担任晋王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老爹,史称后唐太祖)的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州委书记兼任州长。只是好景不长,郭威还不懂事时,父亲就被军阀“刘窟头” 刘仁恭所杀。母王氏在带着他前往潞州(治所在今 山西省长治市)投亲的路上,不幸染病身亡。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郭威的成长历程可想而知。十八岁那年,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郭威前去应招,由于身材魁梧,又有一身死力气,在缺少父母管教下打架斗殴更是一把好手。李继韬一见之下就喜欢上了,将他留在身边做“牙兵”(藩帅的亲兵)。

就像《亮剑》里的魏和尚,仗着有李云龙惯着,一个小小警卫员比谁都牛。郭威在李继韬身边当警卫员期间,赌博喝酒是常态,还时不时的跟人练练,李继韬是睁只眼闭只眼,让他更加目空一切。

据说有一次郭威吃饱喝足了撑的,又到街上瞎溜达,听说市场上来了个卖肉的摊贩,不但短斤缺两,还欺压同行,十分蛮横,大家都不敢惹他。郭威好勇斗狠的脾气上来了,仗着几分酒气来到了摊贩跟前,先是让摊贩割肉,然后百般挑剔,继而是污言秽进行辱骂,那肉贩子看到郭威穿的行头,还以为是城管队的,点头哈腰,尽量克制。可最终还是忍不下去,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自己的肚子喊道:“我知道你是来找茬的,来啊,有种你就照这儿捅一刀!”

面对威胁,郭威可真对得起自己的名字,抄起刀子就照着对方所指的地方捅去:这可是你叫我捅的!

肉贩子当场一命呜呼,郭威因故意杀人被送进了监狱。李继韬对他的勇气和胆量更加佩服,命人将他领了回来。 后来,李继韬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打败,郭威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还被李存勖选进了亲军“从马直”。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李存勖死于叛军的乱箭之中,从马直被解散,郭威成了下岗人员,又回到了当初食不果腹,衣不敝体的境况。

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郭威最落魄之际,老天安排他遇上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贵人。此人也是一名下岗的人员,姓柴,之前是李存勖皇宫里的一名嫔御(地位较低的妃嫔)。

原来,李存勖死后,取代他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搞后宫裁员,遣散了部分宫女,柴氏就是其中之一。柴氏老家在邢州(今河北邢台市)龙岗,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父母听说女儿被买断工龄下岗后,专车来接她回家。一家人走到孟津渡口,准备过黄河时,遇上暴雨,黄河水面浊浪滔天,只好找旅馆停下。

一连几天,大雨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一天,柴姑娘正无聊地凭窗观看雨中迷蒙的天地之时,暮然间看到一个彪形大汉冒雨踏进了旅馆,虽然浑身湿透像个落汤鸡,但掩不住一身英豪之气。柴姑娘不愧是在皇宫大院呆过的人,一眼看出此人绝非泛泛之辈。

柴姑娘从服务员口中得知,来人也住在这间旅馆,名叫郭威,住宿登记也是河北邢州人,曾在部队服役,警卫员出身,如今下岗了正不知何去何从。柴姑娘听到这里,不禁怦然心动,当即决定托付终身。

柴家父母当然极力反对,说:“你曾经是皇帝身边的人,最起码也要做个封疆大吏的夫人,怎么能嫁个一无所有的下岗士兵呢?”

柴姑娘说:“正因为我在宫中呆过,见过的达官显贵多了去,一见此人就知道他将来贵不可言,机不可失,你们要拦我跟你急!”

父母知道女儿决心已定,只好依着她。于是帮助两人在旅馆里举办了婚礼。拜过天地父母后,柴姑娘将宫中得到的金银珠宝分成两分,一份孝敬父母,一份自己着。

送走父母后,柴姑娘,不,应该是郭夫人了。郭夫人对老公说:“老公,以后我依靠你了,你以后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出人投地的,你继续投军去罢,我会做你的后盾,并大力资助你的!”

郭威一个穷光蛋白捡了个白富美,一下子舍都有了,当然惟老婆的命是从。于是再次从军,投奔了石敬瑭的帐下。之后被调到侍卫马步都虞侯刘知远身边,从此跟随刘知远征战天下。由于他办事干练,头脑灵活,很快得到刘知远的信任,视为左膀右臂。

刘知远的动静越闹大,成了割据一方的实力派人物。郭威等人趁机劝他称帝建国。刘知远遂于天福十二年(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打下开封城后,改名汴京,定为都城。

郭威因力助刘知远称帝有功,擢升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位至宰相。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同时受命,立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不久后汉爆发了三镇叛乱,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乾祐元年(948年),郭威率奉命率兵平叛,正是在这次平叛中,郭威接收了前来投军的老同事的儿子赵匡胤。

李守贞在郭威的四面围攻下,带着老婆一道自焚身亡。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后汉隐帝刘承祐才过了几天太平的日子,就像很多自取灭亡的君王一样,听信谗言,搞怀疑一切打倒一切那一套,大肆诛杀功臣。乾祐三年(950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密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人;又命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

李弘义是个有正义感的人,将刘承祐的密令出示给了王殷,王殷即刻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此时想不反都不成了,经与谋士魏仁浦商量,以假乱真,伪造诏书,说是刘承祐让他在军中实行大清洗,并将假诏书出示给诸将领过目,导致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要郭威当带头大哥,打回京城,以“清君侧”。

郭威担任邺都留守时,并没有带家属上任。他这一起兵造反,导致留在汴京的家眷也全部遇害,包括他那白富美夫人柴氏,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新五代史》:“婴孺无免者。”)。

不过郭威很快替他们报了仇。他挥师直指京城,势如破竹,隐帝在出逃途中被乱军所杀,郭威带兵入京,从容觐见李太后,假意商议由太后临朝听政、拥立刘知远的侄子刘斌入继大统。随后突然收到紧急报告,说是契丹南下犯边,李太后遂命郭威率军出征。

郭威率军北上到达澶州,官兵突然闹腾起来,要拥立郭威称帝,由于事发仓促,来不及赶制黄袍,大家心下急之下扯下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三军将士齐齐跪下,在几声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山呼中,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就此完美收场。郭威回师汴梁,逼李太后任命他为“监国”,夺得国政。

第二年开春(公元年 951年),改元广顺,这一年就定为广顺元年。郭威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追封死去的柴氏为皇后,收柴皇后的侄儿柴荣为养子。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由于全家“婴孺无免者”,由柴荣继位为帝,史称周世宗。

柴荣只在位六年,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周世宗,年仅39岁就突然病逝,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后周恭帝)继位。这时已升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开始闪亮登场。

第二年(960年)正月初一,相同的一幕出现了。又有将领上报假军情,说是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进犯,赵匡胤同样领到了统率诸军北上御敌的任务。正月初二,赵匡胤率领大军来到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着手实施兵变计划。当天晚上,先是赵匡胤的亲信在官兵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官兵们的情绪很快被煽动起来,兵变计划水到渠成。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再复制当年郭威时的情景。不同的是,几万将士呼喊万岁的声音数公里外都能听到。赵匡胤却装模作样的说道:“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大家也陪着一起装,大声回答 “惟命是听”。

赵匡胤兵不血刃当上皇帝后,改国号为“宋”,史称“宋朝”、“北宋”, 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如果说郭威当年对后汉有深仇大恨,不得不反的话,那赵匡胤纯粹是知恩不图报,欺负你人家后周孤儿寡母。

不过他的报应也来了。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被称为功夫皇帝、一向身体健壮的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饮酒,第二天清晨就暴毙了,享年五十岁。关于赵匡的离奇去世,至今还是一段历史公案,最流行的说法是《湘山野录》中记录的“烛影斧声”, 赵光义为了篡位谋杀了皇帝哥哥。

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第 1 条记录

题名 镇海柴桥曹氏宗谱

作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民国9年(1920),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镇海

堂号 敦本堂

先祖/名人 始迁祖:[元]曹祖凤

摘要 始祖凤,元延皊间进士,原籍平江路吴县,官至直讲学士,后左迁庆元路定海县儒学司训,解职后遂居于芦江东之海晏乡。柴桥为海晏之村名。卷十至十五上行传,十五下艺文,卷末祀产。

索取号 JP974

第 2 条记录

题名 乐东柴岭脚张氏宗谱: 不分卷:[乐清]

作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民国, 稿本

居地 浙江,乐清

先祖/名人 始祖:[宋]张渚; 始迁祖:[清]张志英

摘要 始祖渚,宋室南渡时迁居黄砶土屿,为土屿之始祖。至十五世孙志英,时值清初,又迁居乐邑之柴岭脚,为柴岭脚始迁祖,是谱载世系图、行传等。

索取号 1369

第 3 条记录

题名 柴氏家乘: 不分卷:[太仓]

作者 (清)柴桂纂修

版本 清, 稿本

居地 江苏,太仓

先祖/名人 始迁祖:柴廷富; 先祖:[宋]柴璧; 先祖:[宋]柴公望; 先祖:[宋]柴硕; 本支祖:[宋]柴孟肤

摘要 参见清钞本《柴氏家谱》(嘉定)条目。四世祖璧,生三子,第三子孟肤,元初由嘉定徙居太仓武陵桥,是即其支谱。谱载家乘题辞、实录、世谱、墓铭、传、寿诗、睝诗、仪盰、祝文。有清吴伟业诗。

索取号 31313

第 4 条记录

题名 江阳嵩高柴氏宗谱: 三十九卷,首一卷:[江山]

作者 柴汝澜等纂修

版本 民国8年(1919),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江山

先祖/名人 始迁祖:[唐]柴仲苏; 始迁祖:[唐]柴仲珍; 始迁祖:[唐]柴仲紧

摘要 先祖自河北迁建康。传至二十二世祖仲苏、仲珍、仲紧,唐末由建康徙衢州江山。仲苏、仲紧居嵩高,仲珍居緅峰。卷首谱序、凡例、断谳、仕宦等,馀卷皆为世纪。

索取号 2549/A

第 5 条记录

题名 江阳嵩高柴氏宗谱: [江山]

作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清,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江山

先祖/名人 始迁祖:[唐]柴仲苏; 始迁祖:[唐]柴仲珍; 始迁祖:[唐]柴仲紧

摘要 参见柴汝澜修《江阳嵩高柴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纪。

索取号 2549/B

第 6 条记录

题名 峿峰柴氏宗谱: [江山]

作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民国,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江山

堂号 翼经堂

先祖/名人 始迁祖:[唐]柴仲苏; 始迁祖:[唐]柴仲珍; 始迁祖:[唐]柴仲紧

摘要 参见柴汝澜修《江阳嵩高柴氏宗谱》条目。是哦迁江山緅峰之仲珍派谱。存卷哦系图、流芳志(行传)。

索取号 2550

第 7 条记录

题名 柴氏八修宗谱: 七十卷:[浠水]

作者 柴守翥纂修

版本 民国26年(1937),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北,浠水

堂号 强恕堂

先祖/名人 始迁祖:柴中宪

摘要 始迁祖中宪公兄弟,由贵溪宦居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后裔有适商城者,有住六安、太湖、英山者,是悉萃而谱之。存卷�序、家训、封诰、服制图、家规等。

索取号 JP338

第 8 条记录

题名 锦里柴氏宗谱: 四卷,首一卷:[鄞县]

作者 (清)柴明煜纂修

版本 清道光29年(1849), 钞

居地 浙江,鄞县

堂号 学愚堂

先祖/名人 始祖:[明]柴隆观

摘要 始祖隆观,明正统间来居鄞邑。六世后,迁居锦里。卷首、卷一序、彩色墓图、姓源考、祠堂记、系图,卷二、三名纪、世传,卷四为九世渔山公诗文集、赠言、坟茔、祀典。

索取号 JP1255

第 9 条记录

题名 柴氏家谱: 不分卷:[嘉定]

作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清, 钞本

居地 上海,嘉定

先祖/名人 始迁祖:柴廷富; 先祖:[宋]柴璧; 本支祖:[宋]柴公望; 先祖:[宋]柴硕; 先祖:[宋]柴孟肤

摘要 一世祖廷富,其先太原人,宋靖康间南渡居浙,历传至廷富,仕元为海道水军万户,始居嘉定。曾孙璧,三子:长公望仍居嘉定,次硕居昆山,季孟肤居太仓北门外古塘,衍为三大派。谱载序、系图、行传等

索取号 911580

第 10 条记录

题名 暨阳西安柴氏宗谱

作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清,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诸暨,暨阳

堂号 萃涣堂

摘要 谱存世系、行传。

索取号 2548

第 11 条记录

题名 暨阳里亭柴氏宗谱: 不分卷

作者 (清)柴华玉等纂修

版本 清咸丰9年(1859),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诸暨,暨阳

堂号 斯聚堂

先祖/名人 始祖:[唐]柴绍; 先祖:[后周]柴荣; 始迁祖:[元]柴伯茂; 先祖:[元]柴伯; 本支祖:[明]柴广爱

摘要 有始迁祖讳伯茂者,谱称其系出唐初名将柴绍、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之后,元大德间由江山徙居诸暨黄潭,为黄潭始祖。伯茂三子同迁孤山,长子伯曾孙广爱,明初入赘本邑义安乡里亭,是为里亭始祖。是书依次载谱序、凡例、祖系源流、伯茂墓志、里亭图及诗、祠记、祀产记、本族名人传记、闺范传记、艺文、行

传。

索取号 2547/A

第 12 条记录

题名 姚江云柯柴氏宗谱: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馀姚]

作者 (清)柴载清主修

版本 清宣统2年(1910),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馀姚

堂号 翼庆堂

先祖/名人 始祖:[宋]柴洪先; 始迁祖:[明]柴明益; 本支祖:[明]柴秉伦; 本支祖:[明]柴秉孝

摘要 始祖洪先,南宋初徙绍兴。始迁祖明益,洪先十一世孙,明中叶徙居姚北云柯。二子秉伦、秉孝,分别�东柴下宅、西柴上宅祖。卷首至二序、渊源考、诰命、像图、传记、墓志、杂记,卷三、四系图、世表,卷末跋。有范必大、谢迁、赵锦、翁大立序。

索取号 921058-61

第 13 条记录

题名 监桥柴氏小家谱: 不分卷

作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民国, 钞本

居地 监桥

先祖/名人 始祖:[明]柴肇成

摘要 始祖肇成,约元明间人。谱载行传。�

索取号 JP337

第 14 条记录

题名 湘衡拗柴胡氏续修族谱: 十三卷:[湘潭]

作者 (清)胡心懋等纂修

版本 清乾隆60年(1795),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湘潭

先祖/名人 始祖:胡安国; 先祖:[明]胡德祥; 始迁祖:胡道权; 始迁祖:胡道衡

摘要 始祖安国。迁楚始祖德祥,明洪武初自闽迁兖,复自兖迁楚,二代至道权、道衡迁至潭邑拗柴岭衡山桥。卷一诰敕、谱序、目录、先儒修谱辨论、显祖十劝、敬亭祖修谱凡例、敬亭祖履历奏眆、仲营祖建宗祠用数碑等,卷七齿录。

索取号 4681

第 15 条记录

题名 拗柴胡氏五修谱: 三十卷,首四卷,末六卷:[湘潭]

作者 (清)胡亭午等纂修

版本 道光28年(1848),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湘潭

堂号 务本堂

先祖/名人 始祖:胡安国; 先祖:[明]胡德祥; 始迁祖:胡道权; 始迁祖:胡道衡

摘要 参见清胡心懋修《湘衡拗柴胡氏续修族谱》条目。卷首一续修条规、祠规、系原纪略、名派等,卷十九至二十六齿录。

索取号 4683

第 16 条记录

题名 中湘拗柴段氏五修族谱: [湘潭]

作者 [作者不详]

版本 民国, 钞本

居地 湖南,湘潭

堂号 集美堂

摘要 存卷为齿录。

索取号 7012

第 17 条记录

题名 世恩堂柴氏家谱: :十六卷:[鄞县]

作者 柴志潮纂修

版本 民国23年(1934),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鄞县

堂号 世恩堂

先祖/名人 始迁祖:[宋]柴荣

摘要 始迁祖荣,宋代由大梁辗转播迁於四明。明柴经出此族。卷一至三谱序、历世牌坊、历世诗选、科甲、仕宦、诰赠、选举、迁徙记,卷四世系,卷六、七世次。

索取号 JP339

第 18 条记录

题名 暨阳里亭柴氏宗谱: 不分卷

作者 (清)柴华玉等纂修

版本 清咸丰9年(1859),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诸暨,暨阳

堂号 斯聚堂

先祖/名人 始祖:[唐]柴绍; 先祖:[后周]柴荣; 始迁祖:[元]柴伯茂; 先祖:[元]柴伯; 本支祖:[明]柴广爱

索取号 2547/B

2547/C

第 19 条记录

题名 柴氏世系谱: 不分卷:[山西襄汾]

作者 (清)柴珽等编

版本 清乾隆9年(1744), 钞本

居地 山西,襄汾

先祖/名人 始祖:柴遵恕

摘要 是族世居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襄汾县)治东十五里连村庄。始祖遵恕。谱载谱序、世系。世系记至十二世。

索取号 930368

第 20 条记录

题名 柴氏世系再复续家谱册: 不分卷:[山西襄汾]

作者 柴隅隆等纂修

版本 民国20年(1931), 钞本

居地 山西,襄汾

摘要 参见清柴珽修《柴氏世系谱》条目。谱载世系(自十三至十九世)。

索取号 930369

第 21 条记录

题名 澬阳柴氏支谱: 十卷,末一卷:[湖南益阳]

作者 柴典璠等主修

版本 民国28年(1939), 木活字本

居地 湖南,益阳

堂号 平阳堂

先祖/名人 始迁祖:[明]柴开咏

摘要 始迁祖开咏,字学海,号迢源,明洪武间自河南徙益阳治东坞土湾,复徙湾之南千家洲。卷首(即卷一)序、派语、传赞、墓志、例言、家训、行述、寿文、寿诗、祭文,卷二至十世系,卷末祠图、墓图、跋。

索取号 946220-29

第 22 条记录

题名 中华柴姓宗谱: 二编,附录

作者 柴文清主编

版本 1999年, 电脑排印本

先祖/名人 始祖:[战国]柴举

摘要 此是柴姓之全国统宗谱,以战国时齐国人柴举为得姓始祖。柴氏是姜姓后裔,举祖父为孔子弟子高柴,举以皇父字为氏。书上编《柴氏家族追本溯源》追溯炎帝至柴举之历史。下编《柴氏家族分布现状》介绍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江苏、河北、陕西、江西、北京柴氏各支的简况。

索取号 XP942

因为大宋江山是宋太祖赵匡胤迫使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他的。

柴家是后周皇族后裔,赵匡胤原为后周点检,后于陈桥驿发动兵变,迫使周恭帝柴宗训退位,赵匡胤称帝,建立了大宋,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

宋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做天子,史称“陈桥兵变”。历史记载中说,959年,后周世宗去死,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恭帝,太后监朝。

第二年,即显德七年,后周的边境地区,真州(今正定)、定州官员报告说,辽国派兵打过来了,请中央赶紧支援。

孤儿寡母一听,顿时没了主意,于是让赵匡胤领兵去御敌。

军队走到陈桥驿,就发生哗变。

《宋史》中说: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

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

就这样,赵匡胤做了天子。

扩展资料

陈桥驿兵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朝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当天下午,到达了离开封几十里的陈桥驿。

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说:“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赵匡胤的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管好京城内外大门。

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

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而睡,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

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回京城。

-柴宗训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需要报家谱。

当时科举分南北榜。因为如果混在一起考,可能上榜的人都是南方人。于是从明初开始,就分南北榜。南方人和北方人各自单独考试,单独录取。就像现在高考,京、津、江、浙四地是单独命题的一样。

因为分南北榜,所以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家谱上的做法严格程度不一样。再加上北方人,胡汉杂居,许多人追溯几代就不知祖先是谁了。所以北方人的族谱,非常松散。逐渐的,随着满清灭亡,北方人的族谱大多都断了。

而南方人的族谱,至今仍保留。南方地区,许多宗族至今仍在续编族谱。

但随着城市化,南方许多族谱可能也慢慢会断绝了。。。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赵匡胤于是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

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开封。

这时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

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史称“宋朝”、“北宋”。

扩展资料:

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宋朝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

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赵匡胤

历史上两个黄袍加身的皇帝,他们分别有什么结局?

历史上两个黄袍加身的皇帝,一个没有后人继位,一个死得不明不白。说起黄袍加身,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