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艺人王凤山自创的快板都有哪些特点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2收藏

清末艺人王凤山自创的快板都有哪些特点呢?,第1张

他的快板让人感觉非常轻巧明快、富有节奏感,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在艺人的快板表演中,每一次板起板落,都是半说半唱的形式,节奏明快,快而不乱,时急时缓,缓慢却不间,声音洪亮却不分散。在表演快板的时候,胸有成竹,整个表演一气呵成,不矫揉造作,不扭扭捏捏,从容自然大方,给人以舒畅的感觉。

表演时,台风稳健。说话时掷地有声,王派快板特点还讲究“气口”的运用,抑扬顿挫,节奏把握地很好,非常灵活。他的代表作有《张羽煮海》、《双锁山》、《单刀会》、《绕口令》,还有新编曲目《百山图》、《三只鸡》、《海河赞歌》等。

笔者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文章,是关于德云社于谦老师的。

这些文章中心意思就一个,那就是“于谦不在台上打快板是因为辈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由于他快板是跟高凤山学的,而高凤山是于谦相声门的师爷,一旦他打了快板就变成石富宽同辈了,舞台上打快板是对师父石富宽的不尊重云云。

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谣言,有多滑稽呢,比上次纲丝节郭德纲亲自辟谣的“他只喝烧饼给他拿的水”还滑稽,郭德纲自己都忍俊不禁:“我一年和烧饼就同台三回,没他给我拿水我得渴死!”

此外,连带着很多文章中还对郭德纲为什么不经常打快板做了“说明”,一是郭德纲于谦认为快板是要饭的玩意儿,不屑于打。二是快板已经没落了,打也没意思。笔者对于这种空码的文章简直是叔叔大爷都不能忍。

笔者就以上三个奇葩的观点一一聊一下。

一、于谦为什么在舞台上从来不打快板呢?

首先说,于谦在坐科的时候,教他的老师里确实有高凤山,跟着高凤山学过是没问题的。但是,高凤山只是曲艺团老师之一,同时教于谦的还有赵世忠等前辈呢,这怎么算?

相声界里学生和徒弟是泾渭分明的,没有拜师的,哪怕学再多也是学生,学生只是跟着学过,没有师承就不在乎辈分。最典型的如赵佩茹,他师父是焦寿海,但他很多时候是在焦家跟焦德海学艺,你不能说他一上台说相声就和师父焦寿海同辈了吧。还有赵津生,他相声启蒙是王凤山,也跟马三立学过,但他师父是范振钰,如果学过就算辈分,那赵津生一上台说相声岂不就成了范振钰的师叔?所以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观点。

其次,于谦为何在舞台上不打快板的原因他自己说过。应该是在德云社十五周年演出时说的,他当时原话大概是这样的:拜师石富宽之后他觉得作为高门再传弟子也得精通快板才行,于是他想找石富宽要副快板跟着学,石富宽当年是先学快板后学的相声,等于他是高凤山两门的弟子。但石富宽告诉于谦,你就别学这个了,我都不说快板了,你就好好说相声吧,再说我家里就一副板是高凤山给的,不能给你。于是于谦就回家买副板自己练,但按他自己说法是对乐器不太精通,一直没练成,能打快板但是水平不行,所以从来不去舞台上献丑。

简单说就是,谦哥不在台上打快板不是因为辈分,除了自己打不好之外,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师父和师爷的面子问题,一个正宗高门弟子如果把快板打得稀碎这有辱师门啊。

于谦曾经在台上由高峰和郭德纲贴板说过高派快板代表作《同仁堂》,从录像上看他确实没怎么练过,会说但节奏不好,跟郭德纲说贯口一样听着累。可见他说的不愿上台献丑是实话,谦哥这也是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二、 郭德纲不经常打快板是认为快板是要饭的玩意儿?

笔者敢肯定,郭德纲肯定没说过这话。很简单,数来宝在旧 社会 确实是要饭的玩意儿,但经过王凤山、高凤山改良之后在旧 社会 时快板艺人就能进入戏园子表演了。解放以后快板更是成为曲艺形式之一,和相声地位差不多,郭德纲西河门师父金文声就是王派快板传人,高峰是王凤山再传弟子,老郭怎么也不可能诋毁快板行业的,传这种谣言的可以休息了。

郭德纲之所以不经常打快板,一方面是他确实不擅长这个,从一些录像上看他打板确实比高峰和李菁有明显差距,他没必要非得拿自己的短板去表演吧。另一方面术业有专攻,相声演员没必要门门精通,你见侯宝林和马三立经常打快板吗?

三、 快板没落了吗?

说快板没落的人可能确实对快板了解太少了。快板艺术不仅没没落,相反其发展还越来越好。

首先是在部队里快板的 历史 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红军时期,解放后更是和山东快书一样成为部队文工团里的保留节目,来宝刚、李立山都是代表人物。有这么一块稳如磐石的阵地存在,快板艺术从来不缺人才和地位。

其次必须要提张志宽,在张志宽以及李立山等前辈努力下,快板艺术现在正经开始走向正规化开始和其他乐器接轨,现在快板行业有专门的教材,有考级委员会,也就是说人家快板都像钢琴一样有考级,每年参加考级的学员人山人海。在这一点上,连相声行业自叹弗如。

那些说快板艺术没落了,没地位的人,你就不怕燕双鹰给你警告吗?

快板,相当于中国传统说唱,古典RAP,民族嘻哈,怎么可能过时和没落呢。

经常听相声听曲艺的人,尤其是刚开始听相声不久的人,很多人一定对一个问题很困惑,那就是相声舞台上经常提到的数来宝、快板还有快板书、竹板书,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相对来说,山东快书由于伴奏工具的不同一眼就能认出来,但是数来宝、快板、快板书和竹板书在伴奏工具上一眼望去差不多,都是竹板之类的打击乐器,这就容易让人有困惑了。

再延伸一下,相声里尤其是快板表演中经常提到什么“言前辙、辙口、辙韵”是什么意思?还有快板三大流派之分是怎么回事,比如高峰和于谦的快板就是两个流派。

笔者就简单结合文献,再加上个人的理解说一下,如果不当之处还请各位相家担待。

一、 数来宝、快板、快板书和竹板书的区别

相对来说,数来宝是快板和快板书的祖宗,这个争议不大,数来宝是最早出现的,伴奏乐器也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牛胯骨,上面带着铁圈或者铃铛。还有一种叫撒拉几,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在数来宝艺术的基础上才发展出了七块板的快板和快板书。此外,快板艺人的师父师爷很多都是数来宝艺人,像高凤山的师父就是数来宝艺人曹德奎。

简单说来,数来宝和快板以及快板书的最大区别还不是伴奏乐器,而是辙口的运用和语言结构的不同。数来宝用的是“花辙”,可以做到每段一个辙口甚至每句一个辙口,最常见的比如“打竹板,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下一段就变成了了“叫我走,不能走,走到天黑空着手。”三三七的语言结构配上灵活的辙口,显得活泼俏皮,大家可以去听听马志明黄族民的相声《数来宝》,这是比较经典的。

而快板和快板书一是突破了传统三三七的语言结构,尤其是王派快板,不光是语言结构不同,中间甚至还有包袱。二是讲究一个辙到底,极少出现分段的辙口,比如高凤山的《同仁堂》就是“遥条辙”,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药,槽,条”之类的辙口。

快板书则是在快板之后出现的,加了一个“书”字,就证明它是讲故事为主,而不是单纯的炫技和说包袱。它在快板的基础上增加了类似评书的叙事结构和方法,一般来说都是长篇叙事。

竹板书原则上来讲和数来宝是有渊源的,但后来自己成了一个门类,有单独的艺术传承,和快板说为主不同,竹板书是以唱为主,配上和快板类似的伴奏乐器。

郭德纲曾介绍说竹板书这玩意儿要失传了,这话确实,目前唱竹板书的人越来越少。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岳云鹏,他算目前唱竹板书比较不错的艺人了,像央视在录制专题纪录片《百年板声》介绍到竹板书时,用的代表作就是岳云鹏的《水漫金山》,这个纪录片是很多专家如刚刚去世的高玉琮老师和央视合作拍摄的,能选择初出茅庐的岳云鹏的代表作,由此可见竹板书这个技艺确实会的人不多,这也算是岳云鹏的一个傍身法宝了。

除了数来宝、快板、快板书和竹板书之外,我国各地还有很多种类似的打击说唱艺术,比如四川金钱板、山东快书、天津快板等,但笔者认为天津快板应该算天津时调的一种,只是沾上了快板的名字。

二、 十三道大辙是什么?

快板艺术创作中最常用的就是辙口,不光是快板,绕口令,顺口溜,甚至是很多流行歌曲在创作时都要遵守和参考十三道大辙,当然,也许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但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用到了。

十三道大辙其实很简单:

发花辙:韵母a,ua,ia,对应的字如“发、家、大”等。

比如说: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梭波辙 :韵母e、o、uo ,对应的字如“哥、罗、多”等

比如: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乜斜辙:韵母ê、ie、üe,对应的字如“约,略,斜”等

比如: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姑苏辙:韵母u,对应的字如“福,路,苏”等

比如: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一七辙:韵母i、ü,对应的字如“衣,期,雨”等

比如: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怀来辙:韵母ai、uai,对应的字如“来,坏,怪”等

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灰堆辙:韵母:ei、uei(ui),对应的字如“飞,悲,吹”等

比如: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啊筛石灰

遥条辙:韵母:ao、iao,对应的字如:“药,靠,少”等

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油求辙:韵母ou、iou(iu),对应的字如“流,秀,藕”等

比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言前辙:韵母an、ian、uan、üan,对应的字如“先,冤,前”等

比如:忽见天上一火链,好象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人辰辙:韵母en in uen(un) üen(ün),对应的字如“村、君、孙”等

比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江阳辙:韵母ang、iang、uang,对应的字如“刚,江,狂”等

比如: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中东辙:韵母eng、ing、ueng(weng)、ong、iong,对应的字如“红,穷,灯”等

比如:看见地上一条缝,灌上凉水就上冻。如果不是冻化了,谁知这里有条缝

十三道大辙之外还有个小辙,韵母er,用在儿化合辙。

如果你想写快板、顺口溜、绕口令,甚至于写歌词,十三道大辙是必须首先要熟练掌握的。

三、 快板三大流派的区别

说到快板,就不得不提快板“王高李”三大流派,这是绝大部分学快板的人都绕不过去的,那么三大流派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高派快板,创始人高凤山,目前在世的传承人有崔琦、石富宽、李菁和于谦等人。

高派快板是距离传统数来宝最近的一个流派,特点是节奏快,口齿清脆,听起来速度快情绪很高亢,典型代表作如《同仁堂》。

王派快板,创始人王凤山,目前在世传承人有高峰等人(笔者知道的真不多)

王派快板是结合了竹板书发展而来的,听起来显得很轻松自然悠闲,端着个小板娓娓道来,情绪虽不高亢但连绵不断让你欲罢不能。经典代表作如《双锁山》。

李派快板,创始人李润杰,目前在世传承人有张志宽等人

李派快板就是快板书,特点是能大篇幅叙事,人物描写跟评书似的有开脸,叙事段落分明,中间动作比较多,看起来比较有意思,说白了就相当于打着竹板带辙口带动作的评书。

笔者个人理解啊,高派相当于摇滚范儿的快板,王派相当于婉约抒情派的快板,李派相当于嘻哈说唱风格的快板。

抛砖引玉,不喜随便骂,哈

分为三派:高派(高凤山)、王派(王凤山)、李派(李润杰)。

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快板最初是作为乞丐沿街乞讨时使用的一种要钱或者要饭的方式和手段,历史相当久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快板才真正作为曲艺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存在,建国后,快板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三大艺术流派,即:高派(高凤山)、王派(王凤山)、李派(李润杰)。

扩展资料

历史由来

快板早年唤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

快板最初是作为乞丐沿街乞讨时使用的一种要钱或者要饭的方式和手段,历史相当久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快板才真正作为曲艺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存在。

旧时的民间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本行业的祖师爷,以便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增光添彩,“数来宝”的民间艺人当然也不例外。

历史上,沿街乞讨的乞丐便把明太祖朱元璋奉为“数来宝”的祖师爷,云游客《江湖丛谈》说:敝人曾向彼辈探讨,为什么供奉朱洪武?据乞丐所述,朱洪武系元朝文宗时人,安徽省濠州钟离县人。

父朱世珍,母郭氏,生有四子一女,三子因战乱失散,女已出嫁,四子即洪武皇帝朱元璋,字国瑞,自幼异于常人,百姓们都说这个孩子不是寻常人物,将来定然出色。

洪武皇帝到了会说话的时候,叫爹爹亡,叫娘娘死,剩下他一人,跟王干娘度日讨生活,长大后,将朱元璋送往皇觉寺出家,长老给他起名元龙和尚。

长老待之甚厚,庙中僧人待之甚薄,长老圆寂后,僧人将朱元璋驱逐出庙,王干娘将他送到马家庄给马员外放牛。

放牛之处为乱石山,但他时运乖拙,牛多病死,或埋山中,或食其快板艺术快板艺术肉,被马员外驱逐。

王干娘又因病去世,朱洪武只得挨户讨要,因他命大,呼谁为爷谁就病,呼谁为妈谁亦生病,后钟离县百姓皆不准他在门前呼爷唤妈,朱洪武在放牛之处自己悲伤,十几岁人,命苦运蹇,至谁家讨要谁家之人染病。

不准在门前喊叫,如何乞讨?他忽见地上有牛骨两块,情急智生,欲用此牛骨敲打,挨户讨要,于是天天用此牛骨敲打,沿门行乞,钟离县人民皆恐其呼叫爷妈,每闻门前有牛骨声至,都将剩的食物拿至门前,送给朱洪武。

直传到今日穷家门的乞丐,都不向人呼爹唤妈,即其遗传也,社会人士管那牛骨叫牛骨头,穷家门的人管那牛骨头称为“太平鼓”,上有小铜铃十三个,亦为朱洪武所留,相传有一个铜铃能吃一省,有铃十三个能吃十三省也。

快板名家高凤山生平

六岁失去父母兄长,只身乞讨流落北京,七岁为“天桥八大怪”之一著名天桥艺人曹德奎收养,学习数来宝,饱受恶势力的欺压凌辱七年艺成后,又拜著名相声艺人高德亮为师,学说相声,打下深厚功底。

十四岁开始独立卖艺,先后与马三立、朱相臣、罗荣寿、王长友、孙宝才等搭伙,在北京、天津、唐山撂地卖艺,逐渐享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他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上演了二百多个快板书和数来宝段子,还与人合作出版了《快板书》研究一书。

一九四九年参加相声改进小组,积极编演新曲目,后专攻快板书、数来宝,并与高德亮、王学义合作,晚年主要从事曲艺教学工作,并与罗荣寿合作,登台演出《卖布头》、《黄鹤楼》等传统相声节目。

他功力深厚,在继承传统技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演唱快板书,吐字清晰,语言俏皮,节奏鲜明,气势流畅,唱段紧凑,一气呵成,板槽极稳而又富于变化。

在说、逗结合方面,尤有独到之处,其代表作有《同仁堂》、《数来宝》、《诸葛亮押宝》、《张羽煮海》、《武松打店》等。

高凤山对艺术精益求精,注意从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他的表演动作准确,神态逼真,吐字清脆,节奏俏丽,语言流畅,人称"高派"快板艺术,代表作有《同仁堂》、《杨志卖刀》、《黑姑娘》等。

-快板

-高凤山

清末艺人王凤山自创的快板都有哪些特点呢?

他的快板让人感觉非常轻巧明快、富有节奏感,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在艺人的快板表演中,每一次板起板落,都是半说半唱的形式,节奏明快,快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