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姓的由来
一、寻根溯祖 1、出自隗姓,以国名命姓。
隗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赤狄人的姓。
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齐、鲁、宋等国之间,称为翟姓。
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灭掉翟国,翟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
翟人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翟姓。
2、出自祁姓,是黄帝的后代。
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
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
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
在这长期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
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狄",迁居南方者读"宅"。
二、郡望堂号堂号"传诗堂":汉朝时翟辅,四世皆传授《诗经》,征拜教郎,迁侍中,策试第一,官拜尚书。
安帝宠信外戚,翟辅极力上谏。
宠臣虽然厌恶他,但又怕他,所以又叫"宠畏堂"。
郡望南阳郡:战国时秦国置郡。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三、历史名人翟 公:西汉时人。
初为廷尉,宾客盈门;被贬后,门庭冷落;后复职,宾客又欲前往。
翟公于是在大门张贴告示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 翟 义:汉朝人,为翟公之孙。
20岁时即任南阳都尉,后升任弘农河内东郡太守。
平帝死后,王莽摄政,称"摄皇帝",翟义起兵讨伐王莽,立刘信为帝,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
移檄郡国,国人达10余万。
后被王莽击败,被杀,夷灭三族。
翟 汤:晋代名士。
笃行纯素,仁让廉洁,不屑仕事,耕而后令。
馈赠一无所受。
康帝以散骑常侍徵,不至,卒于家。
翟大坤:清代嘉兴人,与其子翟继昌皆为山水画家。
其女翟曹娥为女书画家。
西汉有丞相翟方进,隋末有瓦岗军领袖翟让,唐代家翟琰,宋代有古董鉴赏收藏家翟敦仁、副宰相翟汝文,清代有学者翟灏。
始祖轩辕黄帝姓公孙,轩辕氏,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是翟族(黄帝族)首领,原本游牧于翟地(内蒙南部、黄土高原一带,狭义翟地是陕北,广义的翟地包括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北翟、中原北部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翟南)。
“翟”字在古语中意思是天,古代是以翟鸟来象征天。
翟鸟又叫天翟、夏翟鸟、又单称作夏。
翟狄相通,所谓狄,据民族史研究表明,是阿尔泰语系tengri的音译,意为天 。
轩辕黄帝的天族一度活动于天水一带,姬姓是后人白翟人周王室加上去的,天水又叫姬水了。
轩辕黄帝的元妃鬼方氏嫫母姓隗,不要说西陵氏嫘祖是轩辕黄帝的老婆,嫘祖比轩辕大90岁,他们的长子叫苍林,苍林生始均,始均生北狄。
轩辕黄帝入主中原,与姜族(炎帝族)形成华夏族(中华与夏翟的合称)。
黄帝陵位于黄帝故土,黄帝城附近,当年翟族人居住的地方,古称翟道县,今日叫黄陵县。
轩辕黄帝的孙子始均在老家北翟建立翟国。
翟的解释
姓翟的翟是译音,除翟外另有多种译法,看字典的解释是不全面的。
翟有多种读音(主流以下两种):
一、Di
1、原本意思是天、天神。
对应译法有:帝、狄、易,狄历、狄力、铁勒、颠连、丁宁、丁灵、丁令、丁零等等。
匈奴语颠连为天,源于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
祁连山即颠连之音变,是谓“天山”。
狄,来源于狄历,简称北狄,是北方民族的统称或泛称。
古音“颠连”是匈奴语“天”的象征,是北方民族至高无上的天神。
皇、帝之本义,即凤凰、天翟之义,亦即太阳鸟、三足鸟、神鸟。
引申出“美大”之义,古代是以翟鸟来象征天的,又借代为天帝。
2、引申意思是住在林中的人。
对应译法有:狄、德国的条顿等等。
上古我们祖先翟族的聚居地翟地(黄土高原与内蒙南部一带,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遍布原始森林。
3、引申意思是一种长尾的雉鸡,凤凰的原型。
翟又引申为翟鸟的羽毛之义。
古代是以翟鸟来象征天。
翟鸟又叫天翟、夏翟鸟、又单称作夏……华夏是由中华与夏翟的合称,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是翟族(黄帝族)首领,入主中原与中 姜族(炎帝族)形成华夏族。
二、Zhai
1、原本意思是天、天神。
对应译法有:祁连、撑梨等等,拉丁语的“天”字也接近。
“天”-北方民族至高无上的天神。
2、引申意思是住在林中的人。
对应译法有:苍林,始祖轩辕与嫫母的长子叫苍林。
3、引申意思是苍狼。
对应译法有:敕勒、赤那、China。
苍狼,即天狼,北方民族的图腾。
注:上古的语言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只是汉字的推广应用,变成了单音节。
翟字的本意是天。
翟氏宗谱
我是泾县水东翟氏十九代孙现在着手进行《水东翟氏宗谱》的网页制作工作。
此谱为明嘉靖年间翟台合族人之力所修。
谱系为始祖——翟敬六、再生公——常元公(再生公六子)——铁孙公(长子)——琨昌公(三子)——台祥公(翟台)(明万历年间因国儒公为国捐躯、将翟氏总祠昼锦堂更名为忠孝堂)
翟氏谱系为——敬、德、缘、孙、新、俊、安、廷、昌、祥、百、世
昌、祥、然、世
昌、祥、和、世、文、时、尚、思、永、守、一、本、其、中、大、光、笃、厚、承、庆等四十字辈、不知你是何辈,你那里是从什么地方迁去的?是从泾县迁去的?是老翟家?老翟氏至西汉迁至水东,总堂“孝义堂”,老翟氏为洪武年为大水所冲走,元未明初翟氏始祖敬六公给老翟得姓,翟氏三世祖也曾过继给河南翟氏后归依 。
如联系:请信安徽泾县城关一小翟军收
qq:328120584
Email:changguanmen@yahoo
盘古开天,三皇五帝。
大禹多子,其一封翟。
翟被晋灭,国民流离。
以此为姓,至今沿袭。
战国翟璜,魏国大臣。
功绩卓著,封土千里。
黄河以内,尽归于己。
公子方进,璜之后裔。
方进汉相,治鸿隙陂。
奸佞陷害,被逼自尽。
怎奈其子,长宣次义。
反莽灭族,姻亲托遗。
隐姓埋名,姚楼暂避。
方进挚友,子焕养育。
汉尽景迁,世道平息。
世代繁衍,回归故里。
修坟建祠,铭文碑记。
今之大翟,进之祖籍。
千年宗祠,倍述其理。
祠有所供,墓有遗迹。
翟氏后人,欢迎垂询。
寻根问祖,众心所依。
QQ群:
大翟门:12841738;翟氏家族:14455955;翟氏宗亲:11001263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2、来自外族的改姓。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北方汉人中开始融入了大量外族基因。
加入苏姓群体中的外族主要有: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的苏姓人,金国女真族的苏姓人。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改为汉族苏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苏址汉族。
扩展资料:
苏氏受姓后至周朝周武王时,出现苏忿生。他是西周开国功臣之一,得到周公旦的称赞,因此被封于黄河流域一带,家居其封地,从此黄河以南及河南省黄河以北有了苏氏。
春秋时,苏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战国时,苏氏族人外迁的主要聚居地在洛阳,并涌现出纵横家苏秦一族。
汉初,苏氏始徙于秦,自此,苏氏由黄河河南以北迁入陕西。汉武帝时,苏建于元朔二年以校尉跟随卫青击匈奴有功,卒后,葬于陕西武功大犹乡,从此,苏建成为苏氏武功派始祖。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
—苏姓
方氏聚居于岳阳县高垅石墨港竹山坡一带,清朝中叶人才辈出,出了不少官场人物。该谱仕进表中,记有清朝以来的进士、举人及贡生、监生、庠生名录189人;自巡检、县丞至京官、封疆大臣各类职官383人;荫袭、封典(文职封奉政、中议大夫等,武职封武功、建威将军等)107人;晚清以来,中学、大学毕业生22人。其中四川巡抚方显、广东盐运使方功惠、浙江宁绍台海防道方桂、山西雁平兵备道方应清、广东惠潮嘉兵备道方应元、江南道监察御史方雪浦、山西布政使方大氵是、甘肃总兵方秋帆、兵部主事军机章京方稼轩、开封知府方宗钧等均有传。
湖北黄冈立本堂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元末)。兄弟九人方万二、方万三、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方万八、方万九因避元末战乱,自江南豫章丰城迁至黄州府。后因韩福通倡乱,屠陷蕲黄等处,兄弟星散仅万一公、万二公、万七公之后人仍居于黄。万一公支下流传字派1至60世:01世至10世:万省元福钜,志胜添凤一;11世至20世:应逢希世思,懋极道昌华。21世至30世:大学先明德,继之以新民;31世至40世:其成在止善,宗绪乃克行。41世至50世:物格后知至,身修必意诚;51世至60世:齐家治国本,天下乐太平。万七公支下流传字派:01世至05世:万召太人广;06世至12世:仕欲本绍目隐瞪,13世至19世:仰献观之日从轮,20世至26世:一恭志同修显尚,27世至33世:来迟进作四逢成,34世至40世:衣冠叠侣天颜观,41世至47世:甲第联绵海内名,48世至54世:运会璇推尊道德,大训堂:浙江奉化大桥方氏
六桂堂: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
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友庆堂:安徽桐城桂林方氏
立本堂:湖北黄冈方氏,始迁祖为方万一(明初)。兄弟九人方万二、方万三、
方万四、方万五、方万六、方万七、方万八、方万九自江南豫章丰城
迁至黄州府,元至正十一年韩福通以红巾倡乱,蕲黄等处尽为屠陷。
兄弟星散,万一、万二、万七遂居于黄冈。其另六兄弟不知所踪。此
为万一子孙堂号。
永锡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焕,唐乾符间,避兵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南
墩,再迁县城进士坊。
永思堂:浙江诸暨,暨阳。始迁祖度,世居诸暨花山白门里,南宋淳皊元年赘高
湖汤家塾汤氏,遂别为高湖支。暨阳卢家溪方氏始迁祖堂,明后期自诸
暨陡徙居本邑卢溪。
白云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
玉粹堂:湖南,临湘,湖北,嘉鱼。始迁祖皅,吴越钱氏光禄大夫,避难携族散居
鄂岳属邑,皅自家於临湘小源堡天井村。传八世岳,迁居嘉鱼。
发祥堂:浙江,淳安
世恩堂:河南方氏
壮猷堂:安徽,潜山。始迁祖渊,元至正间陈友谅屯兵鄱阳,避战火,由江西鄱
阳之瓦屑坝渡江,迁安庆�山车辋坂。
观礼堂:浙江淳安山路口方氏
阳牧亭:浙江临安,於潜
伦叙堂:1、浙江,宁波。始迁祖季仁,世家慈溪金川乡,南宋淳皊间入赘四明孙氏,
因家焉。
2、湖南宁乡方氏始迁祖孔成,原姓李氏,明宣德间由江西永新县徙居
楚南宁乡一都三区赵家河,传至四世,值明清鼎革之际,以李姓差
徭繁重,乃改姓方。
光远堂:
光启堂:醴西黄岗方氏
孝恩堂:桂林方氏
河南堂:1、福建湄州、台湾(彰化芳苑)河南堂方氏始迁祖方义。
2、福建平和、台湾嘉义始迁祖方民敬(五世来台祖)、方苞(十五世)
3、长沙柞山方氏始迁祖竹泉,先世居江西浮梁县,明朝中叶徙居长沙。
4、岳阳方氏之始迁祖澄,五代后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迁岳阳;至六
世别而�沙陂、潼溪、杨林三派。
松柏堂:湖北新洲县绿化乡谢店邨
忠孝堂:江南方氏统宗谱。该宗望出河南,远祖弦,官吴中,避王莽乱,因家歙
县东乡(即后世之淳安)。孙储,三子,遂启严、衢、徽、滁、婺、九江、
宣、池、秀州及莆田等诸派。
忠恕堂:始迁祖轸,北宋徽宗时以劾蔡京贬官鄞县令,后谢事,挈家由闽之莆田
迁居慈溪北凤浦;传至十一世复由凤浦迁居堰头。又十世,应凤公迁镇
海庄市。
忠贞堂:始迁祖万镒、禾(一名嘉禾),明清之际由歙县罗田乡同迁江阴周庄镇。
诵芬楼:始迁祖李,明洪武初年自蜀地以军职随西平侯沐英入滇,后释甲归农,
卜居晋宁州治西之�睢厂。
思福堂:安徽休宁珊溪方氏分支
重庆堂:安徽河南方氏,该族散居歙县、泾县等地。
恩诚堂:安徽绩溪城南方安湾方氏
积庆堂:浙江临安唐昌天水方氏
乘裕堂:浙江慈溪慈东方堰方氏
萃涣堂:安徽歙县,浙江淳安,两地方氏十二派
崇孝堂:湖北黄冈方氏
崇让堂:湖北方氏,始迁祖方万一(明)
崇本祠:
逸河堂:始迁祖彰德,南宋景炎中,见国危势蹙,遂由杭州移家上虞县清潭里。
历世既长,支分派衍,进而扩散至虞、嵊二县各地。
滋本堂:江苏常州毘陵芳茂里方氏
敦义堂:始迁祖谕(智盳),宋太祖乾德间自睦州桐庐白云源(或云自江西新建县白
云源)迁居祁门竹溪墩。建桥於水口山下,名赤桥,之后支分派别。
敦睦堂:桂林方氏
敦伦堂:始迁祖秩,明洪武间以武功尉州卫百户,由茶陵改屯湘潭县九十二都。
敦叙堂:始迁祖沉,北宋末年自淳安白云源迁至义乌川塘。
敦厚堂:船溪方氏,始迁祖方台生(明)。该族散居太平、祁门、黟县、石棣、贵
池等地。
敦本堂:安徽歙县府前方氏
敦雅堂:始祖干,晚唐诗人,世居桐庐白云源。
敬义堂:始迁祖鳽,元朝初年自淳安梓桐源徙居寿昌城后街。
敬投堂:安徽歙县歙西拓源方氏
聚远堂:始迁祖景珍,北宋初年自严州桐庐白云村迁至永康长安乡化街。
聚乐堂:安徽怀宁,始祖睴,明洪武初由豫章领部颁印照下屯池州东流县八都乡;
传十数世至讳德先者,复於清雍正元年由东流徙居怀宁县西门,别为怀宁
始祖。
德馨堂:浙江淳安,遂安,始迁祖琼,北宋咸平间自桐庐白云源徙居遂安凤林乡罛
霄里大墅。
德盛堂:安徽歙县瀹坑方氏仙源德盛堂,街川吴公岭仙源支方氏
榴耕堂:先族为苏州人氏,明朝洪武年间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兵荒马乱,
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传至
十六世,由于文化大革命,谱牒被焚,遂亡其先世记载。1998年乃公议从
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简要分三大门重修家谱
根据公元1924年(民国十三年)湖北黄冈籍方本仁将军倡议创修之《方氏联宗
统谱》,1995-1997年湖北孝感方××、方××等发起编纂之二修全国《方氏联宗统谱》为线
索,参考福建省云霄县云阳联谊会方福林、方建寅、方赋水等编纂之《云阳方氏谱牒》,福建
福清市龙田方氏宗祠理事会、方氏宗亲联谊会方守祥、方友彬、方家章等根据明代方元会重修
《莆阳金紫方氏族谱》及福州十邑方氏宗亲联谊会提供的各地谱牒世系等编纂的《六桂方氏源
流》,河南固始《金紫方氏族谱》,河南禹州河南堂《方氏源流总图》、湖南平江《方氏光源
族谱》、湖南郴州桂东文房《方氏族谱》、江西广昌致申公支系《方氏六修族谱》、《南昌方
氏支谱》以及几十个省市有影响力的《方氏宗(族谱》若干套等为骨架,加上此次参与之支系
提供的本支《方氏宗谱》,按统一要求整理到位之谱料为主要内容,上溯至清代方祖善、方大
成等编纂的《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宋代方桂森公纂修之《汉歙丹阳河南方氏衍庆
统谱图谱》、西晋方藏公纂《西晋诏定方氏历代谱志》,等历朝钦定的《方氏宗谱》,并依据
史籍、方志和参考国家珍藏的吾族历史资料编纂而成,全书约400万字
方氏新修家谱序 前言
方氏家族日早在三十年前,先辈们就建过谱,也做过家谱会,聚过多次会,本谱在文化
大革命期间已散失。
方氏家族这次修谱,充分说明了本族继祖的生活习惯,更是反映了这代人继祖国统一的
优良传统。
方氏家族人多盛广,难以统计,公从安徽的龙岗,江苏的卞塘、岗坂、南望三地始绪,
简要分三大门,初步为下代开了一个头,作一曲,望本族永远流传下去。方氏家族门庭极
盛,对于左邻右舍的本族由下代人续修。
志同道合青春美 地久天长幸福多
自唐到清,世代相传,门庭及盛,眉前世系已尽,子孙命无绪,余亲族之情,加之本族
之需,故新建家谱,修谱者,亲亲也,亲亲必尊祖,尊祖必敬宗,敬宗必聚族,聚族必理
绪。人之有祖宗,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人之有子孙,古人云:而知其思本思源,岂无追先
祖之德也,启示后人之道焉。方氏乃世方族大,遍及中华,祠堂较多,据历史记载,方门家
族和睦相处,松菊同盟,克勤克俭,惟读惟耕,治家有法,教子有方,子教孙贤,以忠以
信,不求非份,不作非为,受人称赞,名扬于世。
吾宗先祖曾遗谕,明朝洪武(朱元章)为除害平辽,引起本地为战场,那时已兵荒马
乱,加之黄水夺淮,遍地无收,人逃散与伤亡。本祖宗是苏州人,被洪武赶散于全国各地。
据十六世系的传说:本族人多盛广,一时难以统计,要划一年之久,才略有大概。
这次修谱本族鸿喜提出看法:从十六世系始绪,公从安徽的龙西,江苏金湖南望、岗坂
两地遥远,交往不便,延年月久,各行其是,字辈泛上,怡笑大方。为此,本宗子孙,慎终
不忘先人志,追远常怀一片心。尊本宗之意,以解毋误,分清长晚世辈依据,流传万年。
此本族修谱有愧,上有先祖名讳不全,加之其它地区无访,信立龙西、卞塘两地之谱。
这次绪谱,本族子孙多者热忱,献计献策,吾本才疏学浅,负本族之任,继承祖业,义
不容辞,与本族共商集众献智,晓荒,聊写之序,望本族长晚辈多谅解。
方氏家族建谱重申:
1、本族子孙应奉公守法,不得度之法外,更不得借此家谱生端,搞封建宗族主义,私立法
章,集会迷信活动。如尚有所发生,应受法律惩处。
2、本族建谱根据国家婚姻与计生有关规定精神,纠正重男轻女封建意识,生女入赘照入
谱,生男赘入她方当女儿看待,如生二女者尚未成人,二女同时入谱。以后由自已选择
入谱,对无子女者,抱养他姓子女同亲生一样看待,本族子女被他人抱养,不予入谱。
3、本族建谱早在几年前就提出聚会建谱,因祖上老谱在广文化大革命期间已散失,建谱难
度较大,无法作手,经两地聚族合议,采取重建措施。组织人员专人调查研究,深入各
门登记,走访老人,核实较对,仅能从十六世祖始编,但还不全面,对不在紧门尚未入
谱之家族甚表歉意。
4、本族从授谱之日起,希认真自录,世代相传,生枝添叶,应按世系排列填入本谱,如在
发生逝世者,可在此人名字右边划一竖,表示此人名讳。对于出生或逝世,可见本谱最
后两种表格,两者做到,以便后裔修辑。
5、本族所建谱,至授予谱之日后,要妥善保管,世代相传,切勿散失。
公元一九九八年
明永乐2年,从江西赣县迁到山东德州的谢氏宗谱
1谢氏宗谱叙
如此者,谓安危利灾之可翘足而待者,犹得饮和食,德于天地之间也,祖宗之积善累仁,泽未斩而庆有余(之)故也。若更不复改吾尤,安知其所终何如耶凡吾宗祖之人,自今以往如前所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归祖宗之泽,以延后嗣之庆。是则吾祖之厚幸也夫。
八十岁孙庠生应元手著
2重叙
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纪事,谱以序支。其不可偏废明矣。吾家世籍江西赣州府赣县,迁山东济南府德州卫。明永乐二年间,徙海内大姓,置畿辅。始祖谦爷绶爷兄弟者,遂迁于德州之北左所三屯而家焉。递传以后,子孙繁衍,且掇巍科、登生员者,踵相接也。孰非我祖宗一人之身所荫庇,而启佑者耶生齿渐盛,木源渐远,询及支派半谢不知,问其名字叠相重犯,乃谱之不修以至于此。用是(因此)从各支各辈考增人数,以正其尊卑,书其名字,有徙于他乡者,或志(记)其地或记其人以备他日考验。其或无后或借嗣他姓者,名下宜书绝字,恐乱宗也。且使比户各书一册,展卷了然。庶知家之本支如国之世系,伦叙之不可或紊。而又以知百世之繁昌,实(为)一人之遗体,而分疆绝界之,则尤为凉薄而不仁也,孝友之心可以自此而生矣。
时康熙四十五年岁次丙戍吉辰七世孙擢庠生重叙
3又叙
余家自始祖来存有旧谱,惟书讳者书字余阙焉。同源异流者固然已即,高祖以上亦未备载,余自上馆于外,因老告归林泉之暇,多稽庙主,访之于先人,自我高祖坤配故氏,子女姻娅皆详注之,即甥舅之族亦未至视为路人。然支派繁衍不及尽悉,愿吾宗族各录一册,待后稍有力者付之剞劂俾(bǐ使,把)世世子孙展卷了然。则世系永垂不紊矣。余窃望之!
时康熙五十九年小春望月四日九世孙恪字敬一谨识
4重修祖谱序
谢氏旧有族谱,余从祖,考后重修之,先人又从而叙之。逮及于今有数十年矣。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百世子孙未有忘乎祖者。而祖则既往矣,虽曰追远,卒不可得而追矣。然其一气之所传,子孙之继继承承于千万年者皆其一人之身也。故余不忍一人之身,今得至于途人,而有祖谱之作。先考与余,从祖之志,亦余之志也。今数十余年而族人益众,余每观吾族人中有孝悌廉让者,则以为祖宗之仁厚,宜有是子若孙也。而余亦与有荣焉,其或有反乎是者,则以为吾祖宗之仁厚,不宜有是子若孙也。而余亦与有辱焉,故余惧其善不相劝,过不相规,有至于途人之势。复为之取其谱而重修之。余之志盖亦先人与余从祖之志也。至其渊源之所自,与其所以由微而著之始终,先人叙之详矣,故不复赘云。
时雍正十三年岁次癸丑孟春月十世孙子宝撰
5修刻祖谱序
余先世祖籍江西赣州府赣县,远祖年久无考。自始祖讳谦(绶)兄弟者,明永乐二年,迁山东居德州城北左所三屯,以耕以读、克勤克俭,历今三百余年,相传一十四世。其间掇入泮、登士贤、乡饮入贤祠以及中悃中之节孝贞烈者,代有其人,此固盛世之洪仁,亦祖宗之垂荫也。余幼龄时备聆先人遗训,与祖考,以家谱虽修而刊刻未举心常缺然。及余长而诗书略有,学业倍增,簿书弗克,追求先志者,每以刊谱为念。思筑家庙以立主位,犹嘱后世子孙远致斯意于余,余因此益有感焉。余远考先人及宗党,又阅十五年展墓之日,少长咸集,见老少之盛,生齿之繁,信可乐也。但谱牒久未增修内多遗缺,间有迁于他乡者,恐日久变迁,徴考无由,甚至交臂相失视一本如秦越人,诚可虑耳,且以间暇之日手叙成册。余因作馆于外,不得详叙,耿耿于心,当静处家庭之间逐篇翻阅,谱内诸序已详,无复重赘。伏思吾祖宗数百年来忠孝传家、淳朴相尚,是以克昌厥复,余庆攸长。余今退归林泉,将谱牒刊刻成册,携分族众,惟望不时翻阅,咸知支派虽繁,各出于一本,各宜敦睦宗族,共相式好。追思水木根源,恪守先人遗训:“穷则孝悌力田,仕则鞠躬尽瘁。顾礼义廉耻,知尊卑名分,毋荡险无遗,乐名列史册,以光前列。”是则吾之志也,实吾所深望也。本族未尝有出仕者,倘窃食君禄者观此谱,可以知其大概矣,是为序。
时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孟春九世孙尚修 谨撰
6
夫礼莫大于祀先!春露秋霜谁无怵惕凄怆之心,而世系尤不可不详,而一本,而九族,推而上之始祖为木本水源,尤其所当体念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亦见人心之淳,风俗之隆,端必由乎是也。但世远年淹而世系有不可以尽传者,惟以所得乎先人者,谨薰沐以志之。
时道光二十一年岁次壬午孟春十二世孙士公重叙
7
原籍江西赣州府赣县清小伞谢人明,永乐二年初本运丁、习训典,迁于德州北三十里屯曰第三左所皆谢氏无他姓,遂占籍焉。赣水名在豫章,章贡二水合流立邑于此故名赣。
且族谱所关亦甚重矣,自道二十一年叙修已经五十余载。至今门户益多,族丁愈众,如不再叙甚至相遇不识,一脉成路人矣。余承先人之志,决意重叙家谱各藏一册,见是谱者如见高曾祖焉,如见子孙名目焉,诚祖宗之功臣,族中之盛事也。如刊刻再叙以待后之富且贵者。
时光绪二十三年岁在丁酉仲春十四世孙邦林谨识
祖茔地基阔步:东西横阔一百步,南北长阔一百步。成地四十一亩六分。
次支的长支,世祖秋元拨坟于老茔地与此支无干。
8
且念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慎终追远,此仁子之道也。概因十数载中,颇受形势的动荡,阻碍对祖宗的扫墓和祭祀,诚存不聊生,殁不得安。目前,转危为安,畅通无阻,形势大好。余在德州建筑公司工作,悠久有时。来家时间苍促,操持家务,聊聊无几。八零年孟冬之际,承上关怀,退休还梓。时当形势大好之际,吾奠定百倍信心,将吾谢氏老幼四代在团结的基础上,存有不足之地,进行校正,增强团结,制定的原则和方向:入则孝,出则悌,永持忠厚传家,代代诗书继世,勤俭持家,廉洁奉公,恪守法纪,大礼当先,和睦待人,以光祖宗之遗德,以裕后代之荣誉。余望老幼四代,认真执行,切不可有违也。吾朝思暮想,祖谱失修断叙,相传六代之久,百载有余,使我不得不深虑也。人口发展愈来益盛,门户愈来益多,倘不及时修叙,则形成遐迩不识,交背不语,本一脉相传而视为路人,岂不令人耻笑乎。值渴不及待的情况下,吾承祖宗遗志,不使谢氏宗族发生紊乱,决意即将祖谱重新修叙。以资户户持谱一册,展卷了然,此祖宗之志,亦余之志也。并期后代富有才华者,再详叙之,为吾至望焉。
公历一九八一年岁次辛酉仲春之月
十七世孙恭谨叙
勘察祖谱,原自一四一七年即明朝永乐二年,历往年数是五百七十五年。为响应平坟的基本国策,以利开发土地,故将先人之遗骨深落地下,永保窀穸。水源木本世代相传,现人口众多乃祖宗一脉真传。以慎终追远之风,略表寸诚而立此碑,标志千秋永垂不朽。
谢氏始祖之墓
岁次一九九二壬申年之秋为记永垂千古
1始祖讳寅谦(绶)配 氏,生子一:敬。
1二世祖讳敬配 氏,生子一:宁。
1三世祖讳宁配 氏,生子一:宗俊。
1四世祖讳宗俊配邱氏,生子二:长现、次瑶。
五世2--3
1五世祖讳现配马氏,生子一:应元。
2五世祖讳瑶配俞氏,生子二:长秋元、次经元。
。。。。。。。
1始祖讳寅谦(绶)配 氏,生子一:敬。
1二世祖讳敬配 氏,生子一:宁。
1三世祖讳宁配 氏,生子一:宗俊。
1四世祖讳宗俊配邱氏,生子二:长现、次瑶。
五世2--31五世祖讳现配马氏,生子一:应元。
2五世祖讳瑶配俞氏,生子二:长秋元、次经元。
六世3--61六世祖讳应元(庠生)配宋、叶氏,生子四:长擢、次拔、三振、四挺。
2六世祖讳秋元配王、张、邓氏,生子一:捷。
3六世祖讳经元配罗氏,生子一:恒。
七世6--101七世祖讳擢(庠生)配王氏,生子一:嘉禧。
2七世祖讳拔配张、刘、方氏,生子三:长嘉祯、次遇彬、三遇彰。
3七世祖讳振配梁氏,生子一:遇知。
4七世祖讳挺配封氏,生子二:长遇盛、次遇美。
5七世祖讳捷配俞氏,生子二:长遇泰、次遇春。
6七世祖讳恒配罗氏,生子一:遇奇。
八世10--201八世祖讳嘉禧配氏,生子二:长凤、次英。
2八世祖讳嘉祯配叶氏,生子二:长佩、次瑜。
3八世祖讳遇彬配李、袁氏,生子三:长亮、次恺、三悌。
4八世祖讳嘉彰配方、张氏,生子三:长前、次素、三恪。
5八世祖讳遇知(号来聘庠生)配俞氏,生子二:长曾、次鲁。
6八世祖讳遇盛配缪氏,无嗣生女二:长适李、次适方。
7八世祖讳遇美配申氏,生子三:长惠、次德、三荣。
8八世祖讳遇奇配王氏,生子二:长尚、次宏。
9八世祖讳遇泰配李、方氏,生子二:长秀、次镇。
10八世祖讳遇春配杨氏,生子一:瑞。
九世20--231九世祖讳凤 外出。
2九世祖讳英 无嗣。
3九世祖讳佩配王、张氏,嗣朴宝。
4九世祖讳瑜配夏氏,生子二:长朴宝、次有宝。
5九世祖讳亮配李氏,生子二:长乃宝、次果宝。
6九世祖讳恺配刘氏,生子二:长鼎宝、次秀宝。
7九世祖讳悌配王氏,生子一:银宝。
8九世祖讳前配刘、冯氏生子一:重宝。
9九世祖讳素配叶、刘氏,无嗣生一:女适周。
10九世祖讳恪配祝氏,生子二:长子宝、次彦宝。
11九世祖讳曾配李、段氏,生子一:维宝。
12九世祖讳鲁配李、丁氏,嗣孙维宝次子知。
13九世祖讳惠配氏,生子一:侯。
14九世祖讳德配氏,无嗣。
15九世祖讳荣配祝氏,生子二:长俨、次仪。
16九世祖讳尚配王氏,生子三:长维翰、次维藩、三维城。
17九世祖讳宏配田氏,生子三:长维屏、次维恒、三维宁。
18九世祖讳秀配李、杜、纪氏,无嗣。
19九世祖讳镇配吕氏,生子一:维正。
20九世祖讳瑞配纪氏,生子二:长维新、次维明。
十世23--331十世祖讳朴宝配张氏,生子二:长龙、次虎。
2十世祖讳有宝配氏,生子一:相。
3十世祖讳乃宝配李氏,生子二:长贵、次荣。
4十世祖讳果宝配许氏,生子二:长富、次华。
5十世祖讳鼎宝配氏,生子二:长广、次友。
6十世祖讳秀宝配胡氏,生子一:熹。
7十世祖讳银宝配李氏,无嗣生女一:适韦。
8十世祖讳重宝配牛氏,生子一:勷。
9十世祖讳子宝配俞、王氏,生子一:勋。
10十世祖讳彦宝配管氏,嗣孙士瑞。
11十世祖讳维宝配何氏,生子三:长礼、次智、三信。
12十世祖讳侯配苏氏。
13十世祖讳俨配陈氏。
14十世祖讳仪配王氏。
15十世祖讳维翰配曾、田氏,生子三:长瑜、次玮、三琏。
16十世祖讳维藩配王氏,生子四:长瑁、次升、三珩、四璜。
17十世祖讳维城配崔氏,生子二:长玟、次瓒。
18十世祖讳维屏配刘氏,生子二:长彦、次官。
19十世祖讳维恒配王氏,生子二:长珍、次琪。
20十世祖讳维宁配李氏,生子二:长琮、次琨。
21十世祖讳维正配李、方氏,生子二:长钦、次钿。
22十世祖讳维新配 氏无嗣。
23十世祖讳维明配马、刘氏,生子一:镈(bó古乐器,大钟;古代锄类农具)
十一世33--231十一世祖讳龙配氏,无嗣。
2十一世祖讳虎配氏,无嗣。
3十一世祖讳相配氏,无嗣。
4十一世祖讳贵配祁氏,
5十一世祖讳荣配叶氏,
6十一世祖讳富配陈氏,
7十一世祖讳华配氏,无嗣。
8十一世祖讳广配俞氏,生子一:士全。
9十一世祖讳友配刘氏,无嗣。
10十一世祖讳熹配刘氏,生子一:士忠。
11十一世祖讳勷配吕、赵氏,嗣勋长子士哲。
12十一世祖讳勋配周氏,生子三:长士哲(出嗣)、次士聪、三士瑞(出嗣)
13十一世祖讳礼配韩氏,生子一:来有。
14十一世祖讳智配侯氏,生女一:适张庄卢。
15十一世祖讳信配尹、张氏,生子二:长士周、次士文。
16十一世祖讳瑜配孙氏,生子一:士友。
17十一世祖讳玮配苏、罗氏,嗣孙大宝。
18十一世祖讳琏配朱、杨氏,生子一:士伦。
19十一世祖讳瑁配杨、李氏,生子二:长士玉、次士来。
20十一世祖讳升配景氏,生子一:士兰。
21十一世祖讳珩配王氏,无嗣。
22十一世祖讳璜配曾、魏氏,生子一:士惠。
23十一世祖讳玟配李氏,生子一:士曾。
24十一世祖讳瓒无嗣。
25十一世祖讳彦配王氏,生子一:士勇。
26十一世祖讳官配魏氏,生子一:士昌。
27十一世祖讳珍配 氏,嗣琪之子士魁。
28十一世祖讳琪配陈氏,生子一:士魁(出嗣)
29十一世祖讳琮配赵、夏、杨氏,生子一:士德。
30十一世祖讳琨配刘、杨、封氏,生子二:长士公、次士平。
31十一世祖讳钦配徐、俞氏,生子一:士珍。
32十一世祖讳钿配吕氏,生子一:士礼。
33十一世祖讳镈无嗣。
编辑本段
江苏省谢氏族谱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 (清)谢大才等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江苏镇江市博
江苏丹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 (清)谢公文等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玉树堂活字本
江苏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 (清)谢圣池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活字本 三册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谢顺德 谢楚宝等主修清光绪二年(1877年)木活字本 国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3、11) 日本 美国
江苏常州·谢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谢迎梅等续修清光绪六年(1880)宝树堂活字本二十二册 国图 人民大学(存卷1—14) 美国
江苏常州·谢氏源流一卷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毗陵谢氏瑞云堂刻酌古准今本南京大学 美国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谢光照等纂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二十八册 书名据书名页、版心题 上图:901885—912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八卷谢承恩纂修民国六年(1917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三十二册 书名据书名页、版心题 上图:921786——817
苏姓的由来及分布 分类:默认栏目2007218 01:03 作者:福清阿太 | 评论:0 | 阅读:1025
一、姓氏源流苏(Sū 苏)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
为氏。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
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
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2、出
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
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3、出自古代
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
鲜卑族代北复姓跋略氏单姓苏。② 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
苏木尔氏,汉姓为苏。③ 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④ 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⑤ 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得姓始
祖: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
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
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
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
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二、迁徙分布苏姓发
祥于河南温县,后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天子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苏姓为官者随之
迁徙洛阳,并在当地形成望族。春秋时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汉
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侯,此
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群雄 割据,有苏
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
苏姓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省)
相,而居山东。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治
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
苏姓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
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威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
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
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
敦平定梅山蛮,杀戮过甚,苏姓之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
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
一支由闽入粤。苏姓入台始于宋、明时苏姓入台,其因有二:一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二
是逃荒谋生。此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居于福建沿海的苏姓则有飘洋过海,侨居
海外者。满清时,苏姓人已广布全国。如今,苏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省为
多,广东省的苏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
排行第四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三、历
史名人苏 秦:河南洛阳人,战国时的纵横家,曾成功地劝说六国国王联合抗秦,身
佩六国相印,可谓三寸不烂之舌能抵百万雄兵。苏 武: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人,
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匈奴羁留十九年,牧羊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
啮雪吞旃,而仍杖汉节,为保持民族气节树立了榜样。苏 章:扶风平陵(今陕西省
咸阳)人,东汉名臣,少博学,善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历任冀州、并州刺史,后
因抑制豪强,不徇私情而被罢职。苏 惠:始平(今陕西省兴平)人,十六国时女诗
人,以回文璇机图诗著名,此诗今人仍寻解不疲。苏 林:外黄人,三国时魏大臣,
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苏 颂:福建省泉州人,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右
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他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有《新仪象法要》遗
世,叙述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制造。在医药方面,编著了《图经本草》,对药物学
的考订有很大的帮助。苏 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人。深得欧阳修推誉。
以文章闻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张抗击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
政治特权很不满。由于文学上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北宋文学家。
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而入狱。哲宗亲政时出任知州,其后多
次被贬,元符三年病死于常州。与父洵弟辙称三苏。他写的文章挥洒畅达,因此他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雄放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与辛弃
疾合称苏辛。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
易传》、《东坡书传》等。苏 辙: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由。嘉佑进士。
与父洵兄轼称;三苏。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上的
成就不如其兄。苏忿生:周初大臣,官至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后被封于苏国(
甘肃省的河内)为王。苏小妹: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老泉女、东坡的小妹。聪
明异常,在民间的许多小故事中都有她的出现。苏定芳: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
人,唐初大将,在抗击突厥、援救新罗的战斗中战功卓著,使大唐势力西至中亚,
东至朝鲜半岛,因功封邢国公。苏味道:赵州栾城(今属河北省)人,唐代文学家。乾
封进士,武则天圣历初官居相位,当时武则天任用酷吏,政治环境险恶,朝官宰相
动辄遭杀身灭族之祸。苏味道为达到辅佐武则天治国安邦的目的,处世谨慎小心,
后人不理解苏味道所处的实际环境,贬称他苏模棱。模棱两o这一成语即出自《旧唐
书苏味道传》。其诗文与李峤齐名,号&苏李;;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号称初唐;文
章四友。苏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唐朝文学家,袭封许国公,曾与宋
王景合作,共理政事。文学上,时人有与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后人
辑有《苏廷硕集》。苏舜钦:四川省三台人,宋代高士,其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
诗歌,隐读以终,著有《苏学士集》。苏廷煜:安徽蒙城人,清代画家,其墨梅兰
竹菊及书法,为时称;双绝。苏六朋:字枕琴,号怎道人、罗浮道人、南水村老,清
代广东省顺德县南水人,岭南著名风俗画家。幼年从罗浮山宝积寺德堃和尚学画,后
在广州石亭巷设石亭池馆,以卖画自给。善画人物,早岁精细之作多仿宋、元画法,山
水作青绿重彩,晚年专攻意笔人物,略有黄慎之风,常写道释、仙人及民间生
活与市井风俗,形象生动逼真,运笔流畅,颇具奇思,作细笔者尤佳。画有《群盲
聚斗图》为时人所赏。苏长春:字仁山,别署静甫、教圃、夤珊、七祖、栖霞等,
自号菩提生身尊者鱼潺,玄妙观道士,清代广东顺德县杏坛乡人。个性刚强,不合
流俗。善画人物、山水,兼写花卉。作画不泥古人法度,自辟蹊径。用笔构图冲破
传统,能自成一家。与同乡苏六朋称;二苏写仙道人物用干笔焦墨,以线条和白描法
,偏重写意,逸笔草草却能表达精神特性。论者谓其;白描有如石刻造像,苍劲古朴,
气韵淳厚。苏曼殊: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近现代文学家,其小说以男女爱
情为主,描写细腻生动。通英、法语和梵文,亦工绘画。后削发为僧,号曼殊,有
《苏曼殊全集》传世。 苏兆征: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共早期工运领袖之
一,曾组织过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1929年病逝于上海。四、郡望堂号1、郡望武
功郡:战国时秦孝公置武功县,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四十里、渭河北岸。扶风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蓝田
县:秦(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
得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在今河南
省洛阳市一带)。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隋
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河内
郡:春秋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武陟西南)。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西
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
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相当于今河
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洛阳郡:东魏置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
汉水北岸。 2、堂号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芦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
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象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600年
,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苏姓以;芦山;为堂号。此外,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
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五、宗族特征
1、在我国历史上,苏姓可谓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早在三千多年的春秋时代,
便显赫一时,此后苏姓人材济济,俯拾皆是。 2、宋代时,整个文坛似乎都成了苏
姓士的天下 ,为他姓所不能比。除三苏外,还有苏门四学士(或苏门六君子),皆
名垂千古,光照史册。 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二年苏晋生等修《苏氏族
谱》,陕西长安县苏姓一支字行派语为:洪华正昌佐,庆炳宗才贤,善成垂鸿章,
绪克笃长
http://fuqingshibokeecom/viewdiary15079408html
翟姓的由来
本文2023-11-09 01:05: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4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