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五龙口镇化村郭家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9浏览:1收藏

河南济源五龙口镇化村郭家家谱,第1张

姓氏起源:

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以后并有部分人从台湾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台湾郭姓以台南最多,次为台北和嘉义。在台湾百家姓中名列第十四位。据史载,大陆郭姓迁居入台始于明末清初,最早是福建和广东两地的郭姓后代,随大陆人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而成行于台的,以后入台郭姓日渐增多,遂使郭姓在台世代相传。

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有招贤,先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郭姓另外还有"太原"、"华阴"、"冯翊"、"汾阳"等堂号。

历史名人:

郭子仪:唐朝名将,在中唐平息安史之乱,德宗时被尊为尚父,亦称郭令公。

郭守敬:元代科学家,为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之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死时年仅38岁。

郭 璞: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解:西汉游侠。折节以俭,以德报怨。

郭 纵:战国时,大工商业者。因经营铁冶炼铸造业而成为巨富。

常——遁将蜀中一才子,华阳国志垂青史。

一、 姓氏源流

1、 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 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2、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3、 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据《姓氏考略》所载:“吴后有常姓”,是为江苏常氏。

4、 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北宋真宗名赵恒,古时“恒”“常”义相近,故因避皇帝讳,改恒姓为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所云“又有恒氏避宋讳亦改为常”,主要繁衍于今江苏省东海沿岸一带。二、 迁徙分布 常姓发源于今山东西部,最初,常姓是以此地为主要的繁衍中心的。战国末年,常姓主支便繁衍于今河南、河北南部等地,并已散居于大江南北。汉初有一支常姓迁入山西,形成以太原郡为中心的一大望族。同时,山东西部常姓起源地也形成了一大望族。汉末至三国时,常姓有一支迁入四川。魏晋南北朝时,有常姓迁入甘肃。隋唐时,新丰(今陕西临潼)人常衮迁居福建。宋代,常姓已多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有常姓迁居福建、广东,最后到达云南、贵州等地。至明清,常姓已广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清代以后,又有部分满族人融入常姓。从历代繁衍迁徙情况看,常姓在北方的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河北、甘肃分布最广,江苏、四川、浙江次之。

三、 郡望堂号

1、 堂号

“知人堂”:唐朝常何,贞观时为中郎将。太宗要百官上书议论国事,常何是武人,不会写,只好请门客马周代写了三十多条。太宗看了很高兴,表扬常何写的好。常何不愿偷功,就告诉太宗说:“我不识字,这是门客马周代写的。”太宗马上封马周为监察御史,并表扬常何知人,赐予绸缎三百匹。常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2、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县,大致为今山东西部地区。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县西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西晋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

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四、 家乘谱牒

山西:常氏宗谱一百五十卷、太谷常氏家乘不分卷、夏县常氏五房谱不分卷 江苏:丰县常氏家谱六卷江西:万载大北门常氏族谱(卷数不清) 山东:泰安常氏族谱十一篇 湖南:长沙欧塘常氏六修家谱首一卷(卷数不清) 河北:滦县常氏八代族人族谱一卷五

请问您祖籍哪里?

『常』 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常佳氏、觉尔察氏、周延氏等。

该姓著名人物有:常宝坤(1922—1951)张家口人。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自成“常派”,代表作《卖估衣》。

================== ========================

常佳氏Cang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本蒙古族姓氏,世居巴林,后冠汉字姓常。

周延氏 Joyan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姓氏,世居讷殷,后冠汉字姓周、常。

瓜尔佳氏Guuwalgiy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著姓,清初750户,满族最古老的姓氏,详见《满族八大姓》。

居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姓常。

瓜尔佳氏按不同的地区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入关后又有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分支。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代旧姓夹谷氏、加古氏、古里甲氏。俄国学者史禄国说,对于瓜尔佳的含义,满族人也不甚了然。他认为与满语“捣乱、懦弱”有关,还可以翻译为"围绕菜园的水沟"。他说,这个氏族与奇塔尔(喜塔腊氏)、尼马齐氏族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阔雅里满洲,他们同时用猪和羊祭祀。还有一种说法,瓜尔佳是地名。

[编辑本段]简介

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明朝末年,瓜尔佳氏散居在苏完(吉林省双阳县境)叶赫(吉林省梨树县境)、讷殷、安褚拉库、尼马察、哈达、瓦尔喀、嘉木湖(辽宁省新宾县境)、蜚优城(吉林省珲春北)、辉发、长白山等地。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瓜尔佳氏所冠汉字姓多为关,还有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等。世居苏完者,多姓苏。世居叶赫者,姓叶、关。内大臣华善之后,姓石。川陕总督音泰之族冠汉字姓“胡”。车克之后,姓果。居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姓常。

觉尔察氏Giorc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满族大姓,以地为氏。世居长白山、佛阿拉、觉尔察等地,另有清太祖祖父的兄长德世库后裔,后被革退、系紫带子者,沿用祖名觉尔察为氏的。所冠汉字姓赵、肇、孙、常、陈(丹觉尔察氏,备考)。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希尔根] 满洲正黄旗人,世居长白山,太宗护卫,天聪八年从征巴林,授骑都尉世职,后以虎劲参领征明,累加世职一等男,仕至领侍卫内大臣。子护军参领、云骑尉喀西泰,孙一等男尚士特。其家族知名者有,国初创立佐领雅拜,护军参领喀石泰,黑龙江副都统陈泰,齐齐哈尔协领保住,一等轻车都尉得禄,西安副都统八十。

[爱隆阿] 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十二年以副都统、领队大臣西征,以平定准噶尔功,授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累官伊犁参赞大臣。弟巴灵阿,仕至领队大臣、云骑尉。

[苏喇岱] 满洲正黄旗人,生而勇敢,天命六年从征,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子巴锡,加世职二等轻车都尉。

[巴穆布理] 满洲正黄旗人,姓塔查觉尔察,少侍太祖,有马尔屯人欲设“鸿门宴”,太祖将赴,巴穆布理力阻,命五人往,皆遇害,追授骑都尉,孙浑塔袭。

[阿巴泰] 开国十扎尔固齐之一。满洲正白旗人,世居完颜,从额亦都招抚东海四部,复取雅兰路,阵亡。累官纛章京,加授游击世职。子辛泰,以护军统领、三等轻车都尉从征明朝,阵亡,加世职三等男。其家族知名者有,工部尚书、二等男星讷。

[锡尔根] 满洲正白旗人,累官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其孙珍泰,仕至齐齐哈尔将军。

[牛钮] 满洲镶红旗人,世居觉尔察,以佐领从征耿精忠,仕至副都统。其家族知名者有,骑都尉巴智宜喇赤,江宁将军雍极纳。

[达海] 满洲正蓝旗人,世居觉尔察,祖博洛国初来归,父散秩大臣艾密禅。达海九岁读书,通晓蒙、汉文字,初掌词命,后为满文加圈点,特加世职三等轻车都尉。达海以增定国书,满洲推为圣人。其子孙男子系紫带,亚于宗姓;女子不选秀女。其家族知名者有,内国史院大学士雅秦,内秘书院学士禅布,前锋统领喇们。

[安费扬古] 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满洲镶蓝旗人,世居瑚济寨,父完布禄效忠太祖,安费扬古少从太祖征四方,灭哈达、乌喇,功劳最大,列五大臣,佐理国政,赐号“硕翁科洛巴图鲁”。其家族知名者有,十六大臣硕尔辉,三等轻车都尉阿尔岱,一等轻车都尉达尔岱,三等轻车都尉敦兑,二等轻车都尉赫色,工部尚书兼都统、一等男兼一云骑尉逊塔,副都统、一等子马锡泰,一等男德彝,一等男、议政大臣杜尔德,三等轻车都尉翁义。

[额勒和布] 满洲镶蓝旗人,咸丰二年进士,累官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木讷寡言,廉洁自守。

·中国家谱发布与检索中心·让你找到亲人或家谱或诸多未知内容国际搜索 查正文 查标题

·首页>>家谱总目>>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 >>〔续发此主题文献〕 〔发布属于本分类新文献〕[返回栏目] 〔精华贴列表〕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

第1篇/章/节/段·发布人: 游客 发布时间:2005-12-10 3:53:19 相关文献再查询〕〔[登陆][注册][返回栏目]

--------------------------------------------------------------------------------

欢迎来自:61152161153的访问者[代理IP后台自动抓取真实IP]

--------------------------------------------------------------------------------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使用说明

《陕西地区收藏家谱临时目录》共收录家谱目录543条,由三部分组成:

1 《全国家谱总目》中收录的家谱目录400条。收藏者项标为“收藏地区+序号”。

2 陕西各地区县志中记录的家谱信息109条。收藏者项标为“线索+序号”。

3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及《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中收录的陕西地区家谱34条。收藏者项分别标为“综合、上海+序号”。

读者可利用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和查找功能,从谱籍、姓氏、谱名、出版年、收藏者等检索途径进行检索。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种方法:利用电子表格的排序功能。选中全表,单击数据→排序,此时可用浏览方式检索。如将姓氏、谱籍1、谱籍2分别设为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这时同一姓氏的家谱将排列在一起,并按地区集中。著录表项(即最末一项)为家谱著录表等相关详细资料,光标指向该列图标,指针变为十字箭头时双击,可查看有关该家谱责任者、版本、始祖、收藏者等内容。

第二种方法:单击编辑→查找→输入查找内容 →搜索方式选“按列”,单击“查找下一个”,这时将选中相关单元格,不断单击“查找下一个”,找到所需条目后,双击该条目著录表项图标,即完成一项检索。

谱籍1 谱籍2 姓氏 谱名 出版年 收藏者 著录表

陕西 米脂 常氏 [陕西米脂]米脂常氏家志四卷 1998 陕图1

陕西 横山 冯氏 [陕西横山][陕西子洲]冯家寨则•冯家渠•冯家老庄冯氏族谱(续修本) 1999 陕图2

河南 淅川 杨氏 [河南淅川]杨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1872 陕图3

河南 邓州 唐氏 [河南邓州]春风唐氏家谱一卷 1882 陕图4

四川 射洪 杨氏 [四川射洪]射洪古绳乡杨氏族谱 1901 陕图5

陕西 朝邑 杨氏 [陕西朝邑]西野杨氏壬申谱附续一卷 1891 陕图6

陕西 蒲城 李氏 [陕西蒲城]蒲城李氏先德志传彚编一卷 1932 陕图7

朱氏 [ ]四明朱氏支谱内外编二十六卷 1936 陕图8

湖南 平江 陈氏 [湖南平江]平江义门陈氏新符公家乘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8 陕图9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滕冲]滕冲叠水河李氏家谱不分卷 1928 陕图10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滕冲]滕冲青斋李氏宗谱五卷增编一卷 1931 陕图11

云南 腾冲 李氏 [云南腾冲]腾冲叠水河李氏家谱不分卷 1913 陕图12

广东 南海 朱氏 [广东南海]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 1869 陕图13

江苏 常熟 邹氏 [江苏常熟]常熟小山邹氏支谱一卷 1908 陕图14

山东 济宁 公冶 [山东济宁]戊辰续修公冶族谱五卷 1932 陕图15

广东 南海 黄氏 [广东南海]南海学正黄氏家谱节本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图16

江苏 苏州 滕氏 [江苏苏州]吴门滕氏世略抄 1935 陕图17

浙江 奉化 蒋氏 [浙江奉化]武岭蒋氏宗谱三十二卷 1948 陕图18

湖南 湘潭 王氏 [湖南湘潭]湘潭泉冲王氏五修族谱本原志一卷 民国间 陕图19

陕西 潼关 张氏 [陕西潼关]张氏著存堂族谱 八卷 1908 陕图20

广西 武缘 黄氏 [广西武缘]粤西武缘起凤黄氏家乘不分卷 1934 陕图21

浙江 杭州 钱氏 [浙江杭州]钱氏家乘图像考赞不分卷 1924 陕图22

福建 福州 王氏 [福建福州]西清王氏族谱不分卷 1934 陕图23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图24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韩城解家村解氏家谱图 2000 私藏1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750 私藏2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838 私藏3

陕西 韩城 解氏 〔陕西韩城〕解氏家谱图不分卷 1920 私藏4

山西 稷山 解氏 〔山西稷山〕解氏家谱不分卷 1980 私藏5

江苏 吴县 吴氏 〔江苏吴县〕吴氏宗谱不分卷 1871 私藏6

陕西 汉阴 张氏 〔陕西汉阴〕清河堂沙坝张氏族谱不分卷 1997 私藏7

陕西 汉阴 张氏 〔陕西汉阴〕张氏宗谱不分卷 1998 私藏8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698 私藏9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812 私藏10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822 私藏11

陕西 澄城 刘氏 〔陕西澄城〕刘氏家谱不分卷 1943 私藏12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一卷 1895 私藏13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 1997 私藏14

陕西 华县 刘氏 〔陕西华县〕新辑大涨刘氏族谱十卷 民国间 西大1

陕西 汉中 李氏 〔陕西汉中〕西乡李氏家谱三卷 1889 西大2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西大3

辽宁 沈阳 曹氏 〔辽宁沈阳〕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不分卷 1990 西大4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西大5

河南 许昌 黄氏 [河南许昌]大元后裔黄氏家谱一卷 2001 铜川1

陕西 米脂 李氏 [陕西米脂]米脂太安二甲李氏宗谱一卷 1992 铜川2

河南 郾师 田氏 [河南郾师]杜篓田氏家谱不分卷 1998 铜川3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铜川4

陕西 歧山 宋氏 [ 陕西岐山]岐山宋氏族谱续稿不分卷 清末民初 宝鸡1

陕西 歧山 崔氏 〔 陕西岐山〕北庄崔氏家谱不分卷 宝鸡2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不分卷 1883 宝鸡3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续增郭氏族谱不分卷 1914 宝鸡4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不分卷 1914 宝鸡5

陕西 歧山 郭氏 〔 陕西岐山〕岐山郭氏族谱四卷 2000 宝鸡6

陕西 扶风 王氏 〔 陕西扶风〕扶风王氏族谱不分卷 1990 宝鸡7

陕西 扶风 李氏 〔陕西扶风〕李国玉家谱不分卷 2000 宝鸡8

陕西 扶风 李氏 〔陕西扶风〕李国玉家谱存稿 2000 宝鸡9

陕西 扶风 赵氏 〔陕西扶风〕小留村赵氏家族史略不分卷 1995 宝鸡10

陕西 关中 温氏 〔 陕西〕关中温氏丛书族谱不分卷 2001 宝鸡11

陕西 千阳 罗氏 〔 陕西千阳〕罗氏家谱不分卷 1990 宝鸡12

陕西 榆林 张氏 [陕西榆林]张氏家谱 1994 榆林1

陕西 榆林 李氏 [陕西榆林]陕西省榆林城内李氏(贵庭)家谱 1998 榆林2

陕西 榆林 谢氏 [陕西榆林]谢氏家谱 1997 榆林3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家谱不分卷 1982 榆林4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族谱续编 1996 榆林5

福建 莆田 关氏 [福建蒲田]蒲坂关氏族谱 1998 榆林6

陕西 米脂 张氏 〔陕西米脂〕米脂开平里三甲张氏家谱 1996 榆林7

陕西 石泉 李氏 [陕西石泉]李氏家谱简续 2000 安康1

陕西 石泉 王氏 〔陕西石泉〕王氏仁顺宗谱 1998 安康2

陕西 石泉 陈氏 〔陕西石泉〕陈氏蛟龙家谱不分卷 1992 安康3

陕西 汉阴 张氏 〔 陕西汉阴〕清河堂沙坝张氏族谱 1997 安康4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鄠县]王氏族谱四卷,首一卷 1841 安康5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安康6

福建 莆田 关氏 [福建莆田]莆坂关氏族谱 1998 安康7

陕西 商南 刘氏 〔陕西商南〕刘氏宗谱三卷 1992 商洛1

陕西 商南 张氏 〔陕西商南〕全城章氏谱不分卷 1997 商洛2

陕西 商南 蒋氏 〔陕西商南〕蒋氏宗谱•陕西省商南县红庙分支(九修)二卷 1999 商洛3

陕西 商南 冀氏 〔陕西商南〕冀氏宗谱不分卷 2000 商洛4

安徽 潜山 蒋氏 [安徽濳山]濳山县蒋氏八修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 1904 商洛5

陕西 洛南 童氏 [陕西雒南]雁门郡童氏宗谱三卷 1964 商洛6

陕西 洛南 李氏 [陕西雒南]陇西郡李氏宗谱二卷 1963 商洛7

陕西 洛南 杨氏 [陕西雒南]杨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1963 商洛8

陕西 洛南 刘氏 [陕西雒南]刘氏宗谱不分卷 1963 商洛9

陕西 洛南 罗氏 [陕西雒南]罗氏宗谱一卷 1963 商洛10

湖北 黄冈 陈氏 [湖北黄冈]陈氏续修合谱八卷,首三卷 1901 商洛11

陕西 商南 罗氏 [陕西商南]罗氏宗谱 一卷 1954 商洛12

陕西 商南 李氏 〔陕西商南〕商邑李氏家谱 二卷 1999 商洛13

陕西 商洛 [陕西商洛][ 氏四修家谱 ]不分卷 1987 商洛14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商洛15

陕西 洛南 汪氏 〔陕西雒南〕舒邑晓天汪氏宗谱 六卷 1991 商洛16

什木罕 [ ]什木罕家谱一卷 清末 市档案1

陕西 洵阳 〔陕西洵阳〕〔?氏〕廷辉公续修支派一卷 1911 市档案2

日本 奈良 原田 〔日本奈良〕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不分卷 1939 市档案3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第十二修王氏族谱三卷,首一卷 1996 市档案4

陕西 户县 仝氏 [陕西户县]仝氏族谱第三谱不分卷 1999 市档案5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户县庞光镇炉丹村西堡杨氏族谱一卷 2001 市档案6

陕西 户县 贾氏 [陕西户县]牛东贾氏宗谱(车门支系)一卷 1993 市档案7

江西 弋阳 刘氏 [江西弋阳]彭城刘氏福四公裔重修族谱三卷 1826 市档案8

陕西 户县 姬氏 [陕西户县]姬宗世谱录不分卷 市档案9

陕西 户县 王氏 [陕西户县]王氏族谱四卷 清 市档案10

刘氏 [ ]刘氏宗谱一卷 1889 省档案1

江苏 盐城 陆氏 [江苏盐城]盐城陆氏宗谱八卷 1989 省档案2

江苏 盐城 陆氏 [江苏盐城] 盐渎堂陆氏宗谱一卷 1989 省档案3

王氏 [ ]王氏宗谱十八卷 1859 省档案4

陕西 榆林 叶氏 [陕西榆林]叶氏族谱一卷 1982 省档案5

刘氏 [ ]刘氏世系图一卷 1957 省档案6

湖北 黄冈 方氏 [湖北黄冈]方氏宗谱十二卷,首四卷 1901 省档案7

陕西 商州 周氏 〔陕西商州〕商山周氏家乘不分卷 1934 省档案8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白河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9

陕西 白河 钱氏 [陕西白河]双溪常系谱钱氏宗谱四卷 1927 省档案10

湖北 蕲春 程氏 [湖北蕲春 ] 蕲阳程氏宗谱六卷 1823 省档案11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2

江西 九江 陈氏 [江西九江]义门陈氏宗谱十五卷 1876 省档案13

江西 庐陵 周氏 [江西卢陵]新修周氏族谱四卷 1940 省档案14

福建 厦门 庄氏 [厦门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省档案15

陕西 紫阳 伍氏 [陕西紫阳]伍氏宗谱 1934 省档案16

山东 黄县 丁氏 [山东黄县]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1909 陕师大1

江苏 苏州 文氏 [江苏苏州]文氏族谱续集不分卷 1929 陕师大2

江苏 吴县 王氏 [江苏吴县]洞庭王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1 陕师大3

福建 闽县 王氏 [福建闽县]西清王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4

山东 滕县 生氏 [山东滕县]滕县生氏族谱四卷,卷首一卷 1936 陕师大5

江西 婺源 朱氏 [江西婺源]紫阳朱氏宗谱二十五卷,卷首一卷 1925 陕师大6

河南 安阳 朱氏 [河南安阳]朱氏家谱不分卷 1906 陕师大7

河北 交河 李氏 [河北交河]李氏族谱不分卷 1937 陕师大8

湖南 汝城 朱氏 [湖南汝城]大村朱氏族谱四卷 1931 陕师大9

山东 乐陵 宋氏 [山东乐陵]乐陵宋氏族谱不分卷 1935 陕师大10

辽宁 海城 李氏 [辽宁海城]李氏宗谱一卷 1901 陕师大11

浙江 绍兴 杜氏 [浙江绍兴]会稽杜氏家谱十二卷,卷首一卷 1899 陕师大12

浙江 绍兴 阮氏 [浙江绍兴]越州阮氏宗谱二十二卷,卷首一卷 1928 陕师大13

陕西 蒲城 屈氏 [陕西蒲城]屈氏族谱不分卷 1984 陕师大14

河北 营城 邵氏 [河北营城]邵氏宗谱不分卷 1939 陕师大15

江苏 吴县 周氏 [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周氏支谱不分卷 1916 陕师大16

多罗钟端 宣宗成皇帝位下多罗钟端郡王家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17

四川 井研 胡氏 [四川井研]井研胡氏族谱不分卷 1936 陕师大18

江苏 镇江 唐氏 [江苏镇江]京口唐氏重修族谱二卷 民国 陕师大19

江苏 吴县 秦氏 [江苏吴县]洞庭秦氏宗谱五卷,首四卷,末一卷 1873 陕师大20

河北 沧州 孙氏 [河北沧州]渤海孙氏家谱不分卷 1921 陕师大21

章氏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1919 陕师大22

浙江 杭州 许氏 [浙江杭州]高阳许氏家谱二卷 1849 陕师大23

天津 静海 马氏 [天津静海]马氏族谱一卷,世系表一卷 民国 陕师大24

江苏 常州 张氏 [江苏常州]毘陵张氏宗谱十二卷 1929 陕师大25

河南 项城 张氏 [河南项城]项城张氏族谱十二卷 1936 陕师大26

满洲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 1735 陕师大27

四川 云阳 程氏 [四川云阳]云阳程氏家乘四卷 1919 陕师大28

河北 南皮 杨氏 [河北南皮]杨氏族谱不分卷 1933 陕师大29

平江 叶氏 平江叶氏族谱十二卷,卷首一卷,末一卷 1935 陕师大30

江苏 吴县 叶氏 [江苏吴县]叶氏祖谱不分卷 民国 陕师大31

江苏 常州 卞氏 [江苏常州]胜西卞氏族谱十六卷 1940 陕师大32

江苏 常熟 归氏 [江苏常熟]京兆归氏世谱十二卷 1913 陕师大33

江苏 无锡 荣氏 [江苏无锡]荣氏宗谱三十卷 1935 陕师大34

河北 丰润 赵氏 [河北丰润]浭阳赵氏西门统谱七卷 1932 陕师大35

辽宁 开原 颜氏 [辽宁开原]颜氏支谱一卷,附优复恩例一卷 1935 陕师大36

上海 潘氏 [上海]上海潘氏家谱六卷 1935 陕师大37

山西 汾阳 韩氏 [山西汾阳]汾阳韩氏支谱四卷 1884 陕师大38

河南 荣阳 郑氏 [河南荣阳]郑氏族谱二十卷,卷末一卷 1932 陕师大39

浙江 临安 钱氏 [浙江临安]钱氏家乘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0

浙江 武进 钱氏 [浙江武进]钱氏宗谱十六卷 1878 陕师大41

江西 婺源 吴氏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1904 陕师大42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世谱稿不分卷 1925 陕师大43

河北 满城 宋氏 [河北满城]清苑宋氏宗谱四卷,卷首一卷 1923 陕师大44

陕西 兴平 赵氏 [陕西兴平]赵氏壬午年谱不分卷 1932 陕师大45

陕西 长安 罗氏 [陕西长安]罗氏族谱二卷 1938 陕师大46

陕西 泾阳 王氏 [陕西泾阳]宝田堂王氏家乘八卷附特命录一卷 清 陕师大47

蒙古 蒙古世系 1979 陕师大48

河南 洛阳 白氏 [河南洛阳]白居易家谱 1983 陕师大49

广西 田阳、忻城 岑氏 [广西田阳][广西忻城]广西土官岑氏莫氏族谱 1965 陕师大50

广东 花县 洪氏 [广东花县]洪氏宗谱 1982 陕师大51

云南 晋宁 郑氏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1937 陕师大52

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宗谱 1938 陕师大53

吉林 他塔拉氏 [吉林]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九篇 1989 陕师大54

孔氏 孔子世家谱卷首,初集六十二卷,二集34卷,三集10卷,四集12卷 1990 陕师大55

广东 台山 赵氏 [广东台山]浮石赵氏族谱(增订初编 续编 补遗 附录)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1966 陕师大5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 1999 陕师大57

上海 嘉定 周氏 [上海嘉定]嘉定周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8

浙江 杭州 陈氏 [浙江杭州]陈氏宗谱不分卷 清 陕师大59

古氏 新编古氏宗谱 1994 陕师大60

福建 泉州 庄氏 [福建泉州]泉州桃源庄氏族谱汇编六卷,卷首一卷 1999 陕师大61

苏氏 新编苏氏大族谱 1994 陕师大62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1 咸阳1

山东 曹县 闫氏 〔山东曹县〕〔陕西三原〕闫氏族谱一卷 1983 咸阳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家世一卷 1981 咸阳3

陕西 礼泉 张氏 [陕西礼泉]张氏家谱四卷 1809 咸阳4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旬邑族谱一卷 1963 咸阳5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世系考一卷 1920 咸阳6

陕西 旬邑 蒙氏 [陕西旬邑]蒙氏家谱底稿一卷 1973 咸阳7

陕西 长武 马氏 〔陕西长武〕马氏家谱三卷,末一卷 1990 咸阳8

陕西 长武 鱼氏 〔陕西长武〕鱼氏宗谱二卷 1996 咸阳9

陕西 永寿 张氏 〔陕西永寿〕张氏宗谱稿三卷 1984 咸阳10

陕西 永寿 任氏 [陕西永寿][任氏影]一幅 咸阳11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影]一幅 咸阳12

陕西 永寿 王氏 [陕西永寿][王氏影]一幅 咸阳13

陕西 旬邑 吴氏 [陕西旬邑]吴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14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一卷 1869 咸阳15

陕西 长武 师氏 〔陕西长武〕师氏家谱五卷 1997 咸阳16

陕西 长武 魏氏 〔陕西长武〕魏氏族谱一卷 1987 咸阳17

陕西 三原 李氏 〔陕西三原〕〔李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18

山东 郓城 张氏 〔山东郓城〕张氏族谱一卷 1997 咸阳19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北岳王庄王氏宗谱一卷 1987 咸阳20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1996 咸阳21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影〕一幅 咸阳22

陕西 旬邑 刘氏 〔陕西旬邑〕〔刘氏影〕一幅 咸阳23

陕西 长武 张氏 [陕西长武]张宅家谱一卷 1825 咸阳24

陕西 长武 刘氏 [陕西长武]刘氏族谱一卷 1957 咸阳25

陕西 三原 毛氏 [陕西三原][毛氏影]一幅 咸阳26

陕西 旬邑 何氏 [陕西旬邑][何氏影]一幅 咸阳27

陕西 旬邑 申氏 [陕西旬邑][申氏影]一幅 咸阳28

陕西 旬邑 王氏 [陕西旬邑][王氏影]一幅 咸阳29

陕西 旬邑 李氏 [陕西旬邑][李氏影]一幅 咸阳30

湖南 衡阳 武氏 [湖南衡阳]武氏七修族谱二十卷 1942 咸阳31

湖南 衡阳 武氏 [湖南衡阳]武氏六修族谱十五卷 1914 咸阳32

湖南 昭阳 陈氏 [湖南昭阳]宝庆墨溪陈氏五修族谱三卷 1993 咸阳33

河南 孟津 郑氏 [河南孟津]郑氏家谱一卷 1996 咸阳34

陕西 富平 董氏 [陕西富平]董氏族谱一卷 2000 咸阳35

陕西 永寿 尚氏 [陕西永寿]尚氏宗嗣环形世系一览图一幅 2000 咸阳36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朱家寨张文奎家族家谱一卷 2000 咸阳37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庞东村张氏族谱一卷 1999 咸阳38

陕西 乾县 黄氏 [陕西乾县]乾县城关黄氏宗谱一卷 1997 咸阳39

陕西 乾县 郑氏 [陕西乾县]郑氏家族简谱一卷 1998 咸阳40

陕西 乾县 董氏 [陕西乾县]陕西省乾县阳峪镇冯市村东窑董氏家族家谱一卷 1999 咸阳41

陕西 咸阳 刘氏 [陕西咸阳]刘古愚家谱一卷 1990 咸阳42

陕西 咸阳 任氏 [陕西咸阳]咸阳市周陵乡豆家村任氏家族家史一卷 1999 咸阳43

河南 邓县 习氏 [河南邓县][陕西三原]习氏宗族家谱一卷 1998 咸阳44

安徽 休宁 汪氏 [安徽休宁][陕西咸阳]汪氏宗谱一卷 2000 咸阳45

湖北 丹江口 孙氏 [湖北丹江口][陕西三原县]湖广省均州石鼓关孙氏家史一卷 1994 咸阳46

陕西 彬县 徐氏 [陕西彬县]徐府家谱初稿一卷 Mar-05 咸阳47

陕西 咸阳 刘氏 [陕西咸阳]玖德堂[刘氏]世谱一卷 1987 咸阳48

陕西 彬县 纪氏 [陕西彬县]纪氏宗谱一卷 1998 咸阳49

陕西 彬县 胡氏 [陕西彬县]胡氏宗祖家谱一卷 1996 咸阳50

陕西 乾县 梁氏 [陕西乾县]梁氏族谱三卷 1995 咸阳51

陕西 彬县 王氏 [陕西彬县]三槐堂王氏家谱一卷 1992 咸阳52

陕西 乾县 宁氏 [陕西乾县]宁氏家谱一卷 1994 咸阳53

河南 洛阳 郭氏 [河南洛阳]郭氏家谱一卷 1998 咸阳54

山东 东明 李氏 [山东东明][山东曹县]李氏族谱一卷 1995 咸阳55

陕西 三原 张氏 [陕西三原]张氏家谱一卷 2002 咸阳56

陕西 三原 张氏 [陕西三原]张世泰堂一卷 1981 咸阳57

浙江 黄岩 王氏 [浙江黄岩]黄岩西桥王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2002 咸阳58

陕西 三原 阮氏 [陕西三原]阮氏宗谱一卷 2000 咸阳59

陕西 旬邑 文氏 [陕西旬邑]西极[文氏]家世一卷 1987 咸阳60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洛阳翟泉王氏家谱一卷 1992 咸阳61

陕西 长武 高氏 [陕西长武]高氏宗谱一卷 1998 咸阳62

陕西 兴平 张氏 [陕西兴平]张氏家谱二卷 1929 咸阳63

陕西 旬邑 马氏 [陕西旬邑]马氏五门家谱一卷 2000 咸阳64

河南 温县 董氏 [河南温县]河南温县杨门董氏族谱次门一卷 1987 咸阳65

陕西 三原 胡氏 [陕西三原]胡氏宗谱一卷 咸阳66

庾氏 [庾氏志](赣粤湘桂卷)一卷 1999 咸阳67

陕西 咸阳 陈氏 [陕西咸阳]下底王村陈氏谱牒一卷 2000 咸阳68

河南 洛阳 王氏 [河南洛阳]王氏族谱河洛支脉一卷 2000 咸阳69

河南 温县 苗氏 [河南温县]苗氏家谱温邑三陵村一卷 1991 咸阳70

陕西 咸阳 刘氏 [陕西咸阳]陕西咸阳渭城区北杜乡肖杨村刘姓人家家谱一卷 2000 咸阳71

陕西 旬邑 孟氏 [陕西旬邑]陕西省旬邑县排厦乡榆林村树德堂孟氏家谱一卷 1998 咸阳72

陕西 彬县 杜氏 [陕西彬县][杜氏影]一幅 咸阳73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4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5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6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7

陕西 彬县 孙氏 [陕西彬县][孙氏影]一幅 咸阳78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79

陕西 彬县 张氏 [陕西彬县][张氏影]一幅 咸阳80

陕西 彬县 韩氏 [陕西彬县][韩氏影]一幅 咸阳81

陕西 彬县 曹氏 [陕西彬县][曹氏影]一幅 咸阳82

陕西 彬县 刘氏 [陕西彬县][刘氏影]一幅 咸阳83

陕西 彬县 介氏 [陕西彬县][介氏影]一幅 咸阳84

陕西 彬县 刘氏 [陕西彬县][刘氏影]一幅 咸阳85

陕西 商县 王氏 [陕西商县]王氏家族谱 不分卷 咸阳86

陕西 乾县 胡氏 [陕西乾县]胡氏世系家谱 一卷 2000 咸阳87

陕西 彬县 纪氏 [陕西彬县][纪氏宗谱] 一卷 1945 咸阳88

陕西 彬县 纪氏 [陕西彬县]纪氏宗谱 一卷 1719 咸阳89

浙江 淳安 方氏 [浙江淳安]银峰方氏家谱 一卷 1990 咸阳90

陕西 咸阳 解氏 [陕西咸阳]解氏家谱 一卷 1946 咸阳91

陕西 乾县 宋氏 [陕西乾县]乾县城内柴市巷宋氏家族近代家谱清末—今 不分卷 2000 咸阳92

陕西 泾阳 吕氏 [陕西泾阳]船头村吕氏族谱 六卷,首三卷 1948 咸阳93

陕西 大荔 杨氏 [陕西大荔]西野杨氏壬申谱 一卷 1890 咸阳94

山东 即墨 张氏 [山东即墨]浮山所百户寨张氏族谱 二卷 1908 咸阳95

山东 诸城 公冶 [山东诸城]戊辰续修公冶族谱 五卷 1928 咸阳96

甘肃 天水 张氏 [甘肃天水]秦州西厢里张五甲张氏族谱 三卷,末二卷 1908 咸阳97

湖南 宁乡 黄氏 [湖南宁乡]宁乡黄氏四修族谱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1889 咸阳98

陕西 武功 田氏 〔陕西武功〕田氏族谱一卷 1928 咸阳99

陕西 礼泉 卢氏 [陕西礼泉]卢氏族谱 七卷 2000 咸阳100

江苏 延陵 吴氏 [江苏延陵]延陵[吴氏]家谱 三卷 1843 咸阳101

陕西 户县 杨氏 [陕西户县]杨氏族谱 一卷 2000 咸阳102

江苏 延陵 吴氏 [江苏延陵][陕西彬县]延陵[吴氏]家谱续集 一卷 2000 咸阳103

山西 垣曲 安氏 [山西垣曲]马村安氏族谱 一卷 1992 咸阳104

山东 章丘 焦氏 [山东章丘]焦氏家谱 一卷 1893 咸阳105

山东 成武 李氏 [山东成武]李氏六修族谱 五卷 2000 咸阳106

河南 孟县 乔氏 [河南孟县]孟县缑村乔氏族谱 二卷 1988 咸阳107

陕西 三原 王氏 [陕西三原]王氏家谱 不分卷 1942 咸阳108

陕西 咸阳 李氏 [陕西咸阳][李氏影]一幅 咸阳109

陕西 咸阳 路氏 [陕西咸阳][路氏影]一幅 咸阳110

陕西 三原 吴氏 [陕西三原][吴氏影]一幅 咸阳111

陕西 兴平 郭氏 [陕西兴平][郭氏影]一幅 咸阳112

陕西 咸阳 张氏 [陕西咸阳][张氏影]一幅 咸阳113

陕西 咸阳 魏氏 [陕西咸阳]魏氏族谱一幅 咸阳114

陕西 咸阳 郭氏 [陕西咸阳][郭氏影]一幅 咸阳115

陕西 彬县 石氏 [陕西彬县][石氏影]一幅 咸阳116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族谱一卷 1895 咸阳117

陕西 长安 柏氏 [陕西长安]长安柏氏家谱一卷 1892 咸阳118

陕西 泾阳 周氏 [陕西泾阳]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 1899 咸阳119

陕西 旬邑 万氏 [陕西旬邑]二门万氏家谱一卷 1794 咸阳120

陕西 旬邑 杜氏 [陕西旬邑]杜氏世系一卷 2002 咸阳121

陕西 彬县 强氏 [陕西彬县]强氏宗族谱一卷 1870 咸阳122

陕西 旬邑 万氏 [陕西旬邑]万氏家谱一卷 清 咸阳123

陕西 旬邑 万氏 [陕西旬邑]陕西省旬邑县西牛家万氏家谱(长门)一卷 清 咸阳124

山西 洪洞 马氏 [山西洪洞]马氏长分族谱一卷 2002 咸阳125

陕西 旬邑 王氏 [陕西旬邑][王氏家谱]一卷 1927 咸阳126

陕西 旬邑 第五氏 [陕西旬邑][第五氏世系]三卷 1949 咸阳127

陕西 三原 马氏 [陕西三原]马士俊族谱二卷 1891 咸阳128

湖北 阳新 袁氏 [湖北阳新]袁氏宗谱 1865 咸阳129

湖北 阳新 袁氏 [湖北阳新]袁氏宗谱 1801 咸阳130

袁氏 袁氏宗谱 1888 咸阳131

袁氏 袁氏宗谱一卷 1996 咸阳132

陕西 三原 扶风 温氏 [陕西三原][陕西扶风]关中温氏族谱一卷 1939 咸阳133

陕西 扶风 温氏 [陕西扶风]再续温氏族谱扶风支谱及附录一卷 1946 咸阳134

山东 桓台 耿氏 [山东桓台]耿氏世谱二十二卷,首四卷,末一卷 1920 咸阳135

陕西 旬邑 申氏 [陕西旬邑]申氏族谱一卷 1942 咸阳136

湖北 旬邑 何氏 [陕西旬邑]何氏世系图二卷 1825 咸阳137

山西 临猗 王氏 [山西临猗]王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1916 咸阳138

陕西 旬邑 文氏 [陕西旬邑][文氏]家

甘肃临夏县土桥常氏家族新辈份用字告文

一、取字由来

我们土桥常家姓氏老庄取辈份字“延寿文忠太”、“自全承启志”以来,从“寿”字算起(加五父外一辈)到现在的“承”字辈,已历八代,辗转一百七十多年,经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不同时代,人间沧桑之巨变,时代发展之迅猛,跃然眼前。我家族从最初的三四户十多人已发展壮大到目前的二三十户,二百多人,可谓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当前,我族面临辈份字即将用尽的局面,而大常家老庄早已出现无字可用的状况。为了延续家族文明史,为后代负责,我们决定取本家族新辈份用字。这就是继“延寿文忠太”和“自全承启志”之后第十三到十七代共十代辈份字为“仁义聚功德”、“荣发万世开”。每五代完后有一个过渡代为五父外,一般取单字。

二、新字释意

一个好的名字可以使人吉利一生,如用八字配合起来取字,更是锦上添花。以上十辈新字都是用《人名五格取字法》选择出来的,每颗字既可独立成义,又可整体组合反映意涵,与前十辈字相互乎应。并且每颗字与常姓组合起来都为吉数数理,但与别姓相配不一定是吉数数理。“仁”4画吉数,意同 情、友爱、仁义也;“义”13画吉数,泛指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举动,如义气、大义、义勇等。“聚”14画吉数,集合、聚集、积累的意思。“功”5画吉数,成功、功绩、功德的意思。“德”(惪)12画吉数,指道德、功德、名望的意思。“荣”10画吉数,指荣华、荣耀、富贵的意思。“发”12画吉数,发展、发达、发福的意思。“万”13画吉数,表示数字、很多、巨大的意思。如万年、万福、万难等。“世”5画吉数,意指时代,一生、社会世界等。“开”12画吉数,意如开始、开发、开创等。

三、“人名五格”的基础概念

人名五格即指天格、地格、人格、总格和外格。姓氏代表天格,是固定不变和不可改动的,是老祖宗给定的。名字分别代表地格和人格,是姓名“五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天格在上,人格居中,地格在下,表示人在天地之间,其吉凶数理完全由人调整。天、地、人三格又称“三才”。总格是姓名全部笔画组成,其吉凶代表着一生的运程。外格是姓与名的最后一个字组成,其吉凶标志着人一生的外部环境。人的姓名数有规定的数理意涵,总数有1-81个,有吉有凶,吉中有一定的凶,凶中有一定的吉。

人的姓名从外表看是一个文字符号,但从内涵看,恰恰标志着人在社会当中的自然存在,是人的精神气质,思想理念的概括。从狭义看是人一生活动的交流名片,但从广义的能量看,是人的声誉名望、地位层次、人生价值及其无形资产的表现。一个人越出名,其名字的无形资产价值越高,其影响超过人本身,甚至经久不衰。所以,取一个人的名字要慎之又慎。

从我家族辈份字“延寿文忠太”五父看,“寿、文、太”三字为吉数数理,“延忠”二字为凶数数理。“自全承启志”五父中,“自全志”三字为半吉半凶,“承启”二字为凶数数理,加上“常”姓又为凶数数理,所以我们名字的三个字中仅有最后一个字可以选取吉数,如果选择不好变为凶数,三个字都为凶数数理,不吉利将伴我们一生。为了给后代取一个吉利名字打好基础,这次所取十代新辈份字,就是按《人名五格取字法》规则,都选取了吉数字,但愿后代欣欣向荣,名人辈出,是否成真,当以后来者验证。

现举一例:明朝大将军常遇春姓名五格。

天格12为凶,数理薄弱无力,外祥内苦,谋事难成;人格23为吉,数理,渐次进展,功名荣达,名显四方;地格为21吉,数理,先历困苦,后得幸福,官运享达;总格为32吉,数理,侥幸多成,贵人得助,财帛丰裕,繁荣至上;外格20凶,数理,智高志大,历尽艰辛,焦心忧荣,进退两难。天、人、地三才数分别为2乙木正印,3丙火自身,1甲木偏印。从五格数理看,基本符合常遇春一生迭宕人生。常遇春,今安徽蚌埠怀远人,汉族。青年时作码头工,生活贫困,力大无穷,饭量很大。后参加朱元璋农民起义军,豪洲一战成名,得到朱元璋赏识。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多为先锋,号称“常十万”,从先锋升任大将军直至大元帅、开平王。至于39岁英年早逝,皆因自身丙火得天格、地格甲乙二木印生太旺,过旺必有一折。病逝后追封爵位鄂国公。

常文作于2017年6月

河南济源五龙口镇化村郭家家谱

姓氏起源: 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