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的玉蝶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1收藏

皇室的玉蝶是什么?,第1张

你说的玉牒是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宫廷文献,皇帝家族之谱册。唐代已有,至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玉牒,均未流传于世。清代玉牒是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

清代每十年续修一次,以帝系为统,长幼为序,存者朱书,死者墨书。宗室记于黄册,觉罗记于红册,并各有满汉文本。男女分记,各记有宗支、房次、封职、名字、生卒年月日时、母族姓氏、婚嫁时间、配偶姓氏,宗室、觉罗中人口变动情况,按上述项目每年造册送宗人府,以便续修时载入玉牒。自顺治十八年(1661)至清亡后的1921年,共纂修28次。

《新唐书·百官志三》:“〔宗正寺〕知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三:“玉牒修书,始于大中祥符 ,至于政宣而极备……编年以纪帝系,而戴其历数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为《玉牒》。”

明 何景明《寄樊国宾》诗:“业绍青缃旧,名沾玉牒香。”

老实说,现在的清朝家谱真的很多,主要是因为爱新觉罗氏的后人分枝很多。如果你认识爱新觉罗氏的朋友,同时他又是近枝皇室后人,也许可以从他那里找到相关资料,因为这样身份的后人家里都会有家谱。不过要小心,如果你认识的人告诉你说他是什么正黄旗的话,就不要相信他,那他很可能不是嫡系宗亲,而是清太祖的兄弟或更远的关系后人。如今,咱们真正的爱心觉罗近枝大多是两蓝旗或两白旗。

不过老人说过,这些家谱中凡是清朝灭亡以前正宗皇室的记载都差不多,建议你可以查找《玉牒》这部书,这是清朝皇室正宗的总谱。

皇族的族谱称作“玉牒”。我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不过,唯一完整系统地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只有清代玉牒。

从顺治十八年开始,共纂修玉牒28次

清代顺治十三年开始,每10年纂修一次玉牒,届时开设玉牒馆,由皇帝钦定正副总裁,下设总校阅官等。从顺治十八年初次纂修玉牒开始,共修玉牒28次。

清代玉牒的纂修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尊卑观念,并充分反映了封建的纲常伦理,它表现在皇族命名、排列顺序及编修方法等多方面。

在封建社会,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尊严。在宗室玉牒中,以帝系为统,按照辈份为序,每一辈首列皇帝,自近支推及远支。皇帝之名,必须避讳,玉牒中凡出现皇帝名字之处,必用小块黄绫盖住,以表敬重。多数情况只写皇帝年号或庙号,而不直书皇帝名字。

玉牒最厚的一册达85厘米,重约90公斤

清代玉牒以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本支,称为宗室,入于黄册;以塔克世的叔伯兄弟为旁支,称为觉罗,入于红册。玉牒以帝系、列祖子孙、列祖女孙三个系统记载皇族繁衍的情况。

编修方法有直格和横格两大类直格玉牒每页画16行竖格,一般1至2格记载一个人名项,反映同一辈宗室觉罗男女的详细情况,原则上每一辈订一册,但也有几代合订的玉牒。皇子还记有封谥等情况。

而有关皇帝的记载尤其详细,通常要占去两三页,除上述各项外,还包括被立为皇太子年月、即位年月日、谥号、庙号、生母姓氏及其徽号,以及后妃的晋封情况。

但是并非所有后妃都能载入玉牒内皇帝一栏中。道光十七年以前,后妃生有子女,才准载入玉牒;道光十七年改定,皇后无论有无子女,俱著载入玉牒,皇贵妃以下生有子女者载入,无子女者概不载入。这样,既体现尊卑有别,也符合“母以子贵”的封建传统观念。

横格玉牒,其形式为每页画有13行横格,每横格代表一个辈分,辈分最高者写于卷首第一横格,其子孙后裔依辈份递降。皇族女子不载入横格玉牒,只能载入按辈份编修的直格玉牒。

玉牒按册籍大小分为大开本和小开本,大开本为90厘米х45厘米,小开本为54厘米х31厘米。越是后来的朝代,玉牒的页数越多,份量越重。有一册光绪朝纂修的玉牒厚85厘米,约重90公斤。

皇室的玉蝶是什么?

你说的玉牒是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宫廷文献,皇帝家族之谱册。唐代已有,至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可惜清代以前各王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