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3收藏

河南省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第1张

借阅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借阅部负责中文图书的典藏保管、外借阅览等,现有藏书150多万册(件)。设有:社会科学类图书借书处、自然科学类图书借书处、中文综合图书阅览室和中文工具书阅览室共四个开放窗口。

借阅部藏书和借阅窗口一览表 地点 收藏图书

类型 借阅方式 社会科学类图书

借书处 二楼北侧 1985年以后出版的社会科学类图书 凭本馆借书证借阅 自然科学类图书

借书处 三楼北侧 1985年以后出版的自然科学类图书 凭本馆借书证借阅 中文综合图书

阅览室 二楼南侧 1985年以后出版的中文图书 免证登记阅览 中文工具书

阅览室 四楼南侧 中文工具书

(包括年鉴\标准等) 免证登记阅览 注:1985年前出版的图书可通过馆藏中文图书数据库下载阅览。

报刊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报刊部主要收藏国内报纸、杂志,藏有建国前期刊1600多种,建国后期刊8000多种,报纸1800多种,合订本报纸杂志26万多册。设有3个对外阅览流通窗口。

二楼报纸阅览室有国内中文报纸144种,对外阅览,每日更新。

二楼中文期刊阅览室有516种现期期刊,对外阅览。部分中文过期期刊对外“查阅”,读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三楼中文期刊咨询室藏有2087种中文现期期刊,读者可以查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地方文献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现收藏有河南地方报纸合订本570多种、13万余册,期刊600多种、合订本4000余册,图书2万多册,皆为建国后的文献,以各种方志、家谱、统计年鉴、党史资料、地方报刊等方面的资料居多。

河南地方文献是河南历史的沉淀和缩影,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情况的真实记录。作为全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工作是河南省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地方文献部依托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向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提供文献阅览和参考咨询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我们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河南地方文献,努力构建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 凡河南出版物、河南人士著述和内容涉及河南的各类文献(含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均在征集范围之内,如地方史志、革命历史文献、河南名人资料、河南各地的地图以及家谱、族谱、书画、碑拓和民间工艺品、电子出版物等。

古籍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以收藏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为主,1912年以后刊刻、影印、排印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也在收藏之列,总计有40多万册件。此外,该部门还收藏有570余种2000余册民国时期编印的、装帧形式为平装的河南地方文献。

缩微胶卷文献:包括国家图书馆赠送河南省图书馆以及由河南省图书馆购买和拍摄的古籍善本、古籍方志计168种219卷、民国报刊及建国后部分河南地方报纸计90种658卷。

古籍部阅览室存放有购入的一些影印古籍,主要有四库系列丛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二十四史系列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全译》。《乾隆大藏经》、《故宫珍本丛刊》等其他影印古籍总计6800余册。

少儿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少儿部始建于1982年,2008年因老馆拆迁建少儿馆,少儿部从优胜北路老馆迁至嵩山南路主馆内。在主楼六楼东侧开办有图书借阅服务和少儿期刊阅览服务窗口,主要服务资源有:

1、图书资源:有少儿图书2万余册,同时每年购置少儿新书近万册,这些图书主要包含了漫画、中外名著、作文、少儿读物、传记文学、小说、艺术、教育、百科知识、系列丛书等内容。

2、期刊资源:有适合少儿儿童阅读的期刊100余种,包括科普类期刊《我们爱科学》、教育类期刊《父母必读》、知识类期刊《知识文库》、文摘类期刊《少年文摘》、教辅类期刊《学生之友》、漫画类期刊《连环画报》、作文类期刊《妙笔作文》、故事类期刊《故事大王》、幼儿类期刊《大灰狼画报》等。

少儿部开展的服务项目有图书外借服务、期刊阅览服务、馆外图书借阅点服务、书展读书活动等。

外文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外文部以收藏英文、日文、俄文三大语种书刊资料为主,兼有少量的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朝鲜文、印度文、阿拉伯文等其他语种的外文文献资料十多万册,是我省公共图书馆唯一拥有大量外文文献资源的部门,担负着为河南省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任务,在促进河南的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文部位于主楼四楼北侧,设有外文书库、外文工具书检索和外文过刊库、外文书刊借阅室和外文图书分编室。外文部收藏有大量的外文原版小说和青少年外文读物,以及大型外文工具书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时代周刊 》《新闻周刊》等期刊。

外文部担负着外文读者流通服务的各项工作,以及外文定题服务、外文专题汇编、外文咨询、翻译等服务,还担负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任务。 地方文献介绍地方文献资源简介

作为全省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经过20年来的积累,图书馆地方文献书库现收藏有《河南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及各地市地方报纸合订本13余册,570多种,《中州学刊》、《新闻爱好者》、《企业活力》及省内高校学报等河南地方期刊合订本4000余册,600多种。2万册藏书中,河南省地方志、统计年鉴、党史资料、姓氏文化等方面的收藏较为突出,可为各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及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历史借鉴和省情资料,为各行业的专业人员了解本行业的历史、现状和从事专业史研究提供系统的资料,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资料,还能为各地市县纂修地方史志、工具书提供历史资料。

缩微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缩微工作的起步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图书馆有关领导高度重视缩微工作,1996年,根据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北海)会议精神,按照《1997-201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规划》,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了缩微摄影全套设备,包括富士M2拍摄机(35mm)、美能达DF1600拍摄机(16mm)、阿克发FP500冲洗机以及美国产PD1000拷贝机、3001接片机、4004密度计等,配备了以35毫米银盐卷片为主、16毫米银盐卷片为辅的缩微品制作系统。同时,配置了美能达605阅读还原机和其他缩微胶片阅读机,设立了供读者阅览缩微胶片的阅览室,建设起一个设备先进、系统完善的河南省图书馆缩微中心,开始抢救和保护馆藏珍贵文化遗产。1997年,馆领导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建立了一个文献整理、拍摄、拷贝、质检、胶片保存、阅读还原等较为完善的缩微品制作、收藏和对外服务管理体系。2005年,为了拓展缩微服务领域,推进缩微工作市场化,在“分级分类分项目”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图书馆将缩微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由一副馆长直接管理。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缩微工作从起步、发展到成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历时十年,河南省图书馆的缩微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96年—2006年共抢救馆藏古籍文献185余种、200余卷、100076拍(画幅),民国图书1189种、170余卷、164839拍(画幅)(还在进行抢救中),建国后本省地方报纸26种、230余卷、149769拍(画幅),共计拍摄1400种、580余卷、414684拍(画幅)。另外,加上解放前报纸、期刊缩微胶片200余卷和购进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缩微胶片460余卷。馆藏缩微品资料已达上千余卷,而且每年还在不断递增,为馆藏建设创造和增加了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资源财富,使馆藏载体形式更富于多样化,为实现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详谈企业展厅设计的重要性

一、企业的文化本性

从人类科学发展史来说,企业也是知识的结晶。企业自诞生的那一天起,文化便应运而生,因为企业文化总是伴随企业的诞生而诞生,伴随企业的消亡而消亡。可以这样说,一部企业史,也就是一部企业文化史,研究企业的文化离不开企业历史。就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而言,企业是由一群人共同形成的组织或群体, 这个群体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其独特的文化。只不过,当时还尚未赋予它“××企业文化”的概念而已。

不同时期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文化,以老一代发供电企业为例,诞生于改革开放前的企业大都经历过国家计划经济。20世纪50、60年代至80年代末, 企业文化主要是由理论界、政治思想界掌控, 而部分具有执行企业文化的企业没有多少粉墨登台的机会和参与热情,当时最盛行的观念就是企业文化为政治思想服务。那时企业的文化带有强制推行性质,譬如发电企业的规章制度、计划电量、安全指标等一些刚性的要求,企业必须执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企业的一切目的纯粹是为了生产,甚至企业的利润也要让从于生产。

二、企业展厅与企业文化的互为关系

企业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展示企业的形象,其目的就是让顾客对企业有良好的感性认识,以此扩大产品的销售量,这对于产品企业无疑非常适用。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都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形象不外乎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表现形式,包括厂容厂貌、办公(生产)场所,生产设备,环境,企业的标志标识等;社会表现形式,包括企业职工队伍,人才阵容,技术力量,经济效益,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员工素质;精神表现形式,包括企业的信念,道德水准,人文精神等。

三、企业展厅是时代应景之需

企业展厅作为传递品牌文化的窗口,是领导考察、新员工理念倡导等的最佳选择;是展示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场所;企业展厅通过优化企业形象,集中展示企业产品而获得客户的信任,让客户了解企业的文化、产品、品质、服务、历史等各个方面,更可作为客户来访参观、交流、洽谈的场所,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

四、企业展厅是企业对自身企业文化品牌的有效创新形式之一

首先,企业展厅是增进客户交流的载体,企业的品牌需要推广展示,与客户实施零距离的接触,才能使企业的新业务和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应用,深入人心,获得更好的口碑。因此客户不仅要了解企业的今天,还要了解其昨天与明天,企业展厅就成了很好的载体。

其次,企业展厅改变了企业原有的文化品牌宣传模式。以往企业在推进文化品牌宣传上,走的多是与新闻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相结合惯用的路子,但这并非是现代企业所推崇的文化品牌宣传的模式。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品牌,因此,更多的企业看上了企业展示厅这一企业文化品牌新型传播通道。如今,潍柴动力、玉柴集团等大型企业均纷纷创建了自己的企业展厅。像中国电信展示厅就是我国目前信息通信产业领域唯一一家对社会大众开放的大型综合性展示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展馆在推动企业文化和企业进步方面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企业展厅的创办需要专业展厅公司助力。文化影响企业,品牌助力企业,而企业展厅作为文化与品牌的集合体,是企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一大窗口,对企业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设计不科学、不系统的展厅只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重要性不容忽视的企业展厅只有交予专业的公司设计施工,才能达到传达品牌文化的目的。

博物馆介绍

茂名市博物馆位于茂名市人民北路20号,是一座地级市综合性博物馆,茂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隶属茂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茂名市博物馆是一座地级市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83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690平方米。2009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茂名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荣获2015年度广东省开放服务最佳做法博物馆“最佳进步奖”。

一楼

(一临时展厅:可举办工农业产品、企业文化等各类临时展览。

(二总监控室: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广播系统总控制。

二楼

(一服务大厅:设立服务总台、电脑触摸查询系统、视频播放、观众休息处、手机充电站、开水供应处,同时可举办各类展览开幕式等活动。

(二一号展厅:可举办书画、摄影、文物、科技等各类临时展览。

(三二号展厅:可举办书画、摄影、文物、科技等各类临时展览和各类多媒体会议、讲座等。

三楼

(一茂名馆藏历史文物陈列

茂名历史悠久。滔滔鉴江河水,莽莽云开山脉,养育了茂名的先民。他们在这片富有灵性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孕育出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积淀了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茂名地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冼夫人、潘茂名、凌十八等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都很高。茂名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无盾龟化石、犀牛化石、硅化木等大量古生物化石标本和唐代独木舟、汉至唐代的铜鼓等珍贵历史文物,具有显著的粤西地方特色。

文物是人类历史的见证物。本展览精选我市出土和本馆征集以及省调拨的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文物,按历史年代和文物类型分为自然、先秦、汉至唐、宋元、明清五个部分,并设置麦湘先生捐赠端砚等藏品专柜。展出各类文物藏品300多件(套。从这个陈列展厅,我们可以通过实物、场景、多媒体直观地认知茂名地区自然环境、地质特点和古代人民开拓发展的历史概貌。

(二茂名民俗风情展

民俗文物是过去劳动和生活的物证,也是历史文化的浓缩。自秦汉起,先民们在原始农耕和鱼猎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工艺技术改造,普遍采用了犁、耙、磨、碓、水碾等生产、生活用具,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人们在休闲之余,自创出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诸如庆年例、闹元宵、舞狮子、木偶戏、跳花棚等民间活动和民间艺术,逐渐形成了具有粤西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其中,高州的木偶戏和化州的跳花棚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展览分为传统农耕、乡村风物、农家风情、粮食加工作坊、茂名木偶五个单元。通过展览了解茂名民俗文化的历史,了解我们先民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本色,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共创美好的未来。

四楼

茂名革命史陈列在20世纪20年代,茂名市现辖区分为茂名县、信宜县、电白县、化县,历史上高州六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茂电信的中共党组织先后归属南路特委、特派员、粤桂边地委、南路高阳地委(广南分委、高州地委领导。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茂名、电白、信宜、化县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前赴后继,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的光辉业绩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通过这个展览,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为了进步事业,不屈不挠和舍身忘己的高尚品德,更好地发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振奋革命精神,把茂名建设得美好。展览分为星火燎原、抗日烽烟、解放洪流、英烈永存、老区丰碑、老干功勋六部分。

后大院

茂名石磨文化展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设备,在我国使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千百年来,饱经沧桑、风雨洗礼;始终以最古老单调的姿势;慢慢旋转吐乳汁,默默辛勤碾食粮,养育着一个精壮的民族!它是中华民族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一枚特殊的印章,标志着一段深刻的记忆茂名市博物馆为抢救保护我市的民俗文物,组织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到边远山区,征集到独具粤西特色的各类石磨、石碾20多件(套。现将这些石磨进行重新装配,建成一条石磨文化长廊,供观众参观,以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新的记忆和怀念,从中受到教育。

姜文利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服务的社会化是地质工作成果价值的体现。本文介绍了目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现状,提出了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思考;建议

实物地质资料是记录地质特征和地球演化历程的最真实、最直接的证据之一,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是发挥地质资料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公众和科技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认识

1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组成部分,是地质工作取得的最客观的成果。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实物档案,具有以下特点:①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②体重大,运输保管困难,库容需求量大;③类型多样、数量巨大。

2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和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求更加强烈而又迫切。近年来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升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能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国内地矿市场迅速发展,勘查投入持续增加,地质工作成本越来越高,地质找矿的难度和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提高地质工作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地质找矿及其他地质工作对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空前迫切,除了需要利用成果地质资料外,还常常需要利用原始地质资料和观察测试实物地质资料。另一方面,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境外地质勘查以及海洋地质调查、极地考察、科学钻探等蓬勃兴起,因此产生许多新的特别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急需得到及时保管。

3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要求

2003年国务院印发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第十五条指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获准延期的……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第十八条指出“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这些都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公开和利用。

2008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再次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须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现状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国家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从地质工作开展之始便有,但大多属于零散和自发的管理。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颁布后,正式开展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国土资源部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非常重视,2008年1月11日颁布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确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及细目、汇交程序、保管体制及利用规定。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出台了地方管理办法,如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北京市印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箱具及标签使用和样品整理要求》及《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细则》,辽宁省印发了《辽宁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相关制度逐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管理体系和从宏观到微观的行业制度规则。

2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取得成效

要使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于社会,就需要有硬件支撑,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于2004年建成,建设总规模为561292m2,由实物存贮区、整理观察区、展览展示区、学术报告厅、管理办公区及连廊组成。拥有立体存储和自动化管理设备,可存储70×104m岩心,规模和设施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配套服务楼建设项目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2013年开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功能。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实施后,开始筹划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其中,安徽省已经建成实物地质资料库,福建、广东、广西、浙江、黑龙江、江苏、重庆、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吉林、西藏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实物库建设调研工作,部分省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方案;部分行业也开始着手实物库建设工作,如核工业地质局、中联煤层气公司、国家海洋局等。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建设也初步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库藏体系。

3汇交管理工作已逐步形成体系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重大调查和科研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国家重大工程、标志性建筑的实物地质资料,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实物地质资料,中央财政安排的项目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应汇交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

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源初具规模,截止到2012年5月,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共收藏了254份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380个钻孔的190377m岩心、9005 袋岩屑、12102块标本、36810件薄片、290件样品和67个典型矿山的129块大型矿石标本。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来自:全国157个典型矿山的岩心与标本;93幅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标本及薄片;江苏东海大陆科学钻探1井岩心、岩屑;3个“金钉子”完整剖面标本和柱状样;40个重点煤矿区的106件样品。初步形成了以典型矿山岩心和区调标本为主体、以大陆科学钻探岩心岩屑和“金钉子”剖面标本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重要性为精品的国家实物库藏体系。

除上述实物地质资料外,部分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如黑龙江、广东、浙江、辽宁等,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开始接收实物地质资料。

4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服务中初见成效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98号)的要求,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已建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站”,并于2010年改版升级为“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作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窗口,及时向社会发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要求,发布包括国家库在内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提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网络检索与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在线服务;开展馆藏资料研究,开发服务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

为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水平,国土资源部建立了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对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实施全程在线监管。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初见成效。

为更好地提供社会化服务,目前正在研究利用网络数据库、信息技术和空间建模技术,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展厅研究,集成实物地质资料服务资源,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展厅。

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与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实行国家、省两级政府管理。管理顶层上,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基础层面上,由各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管理。保管和服务层面上,顶层由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及油气、海洋等委托保管单位;省级层面上,有的省在国土资源厅设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独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有的省由其他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目前的管理体制,管理侧重点不同,职能相对分散,上下不对口。实际运行中,责任和权限不够清晰,容易造成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或者业务关系不顺等问题,不仅影响了资料的管理和开发利用,而且给服务对象和馆藏人员带来了不便。

2现行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虽然已出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①缺乏配套的管理实施细则,对于实物地质资料的公开和利用缺少明确的规定;②需进一步完善地方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办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③需完善不同行业操作规范。

3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方式还较落后

近年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有了自己的网站,但整体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表现在:①还不能完全实现网络在线服务,提供目录、查询浏览和下载;②实物地质资料从基层的采集到汇交还没有形成数据的共享;③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网络。

四、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几点建议

1修订、补充和完善法规和政策

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和贯彻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省级馆藏机构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地质资料监管,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依法汇交;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配套政策法规,细化工作流程和要求,增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的可操作性;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制定馆藏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组织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

2构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新机制

在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上,建议设立二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即设立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体系。国家设立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地方各省、市(指地级市)分别设立“省、市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省、市国土资源厅(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全省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3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

在构建新体制的基础上,首先,明确界定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功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其次,完善服务手段,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加快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最后,完善保障体系,落实编制、人员、经费、场地及设备等基本保障。

4推进信息化建设,丰富数字化资源,提高管理与服务能力

开发、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支撑软件,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实物图像分析管理系统、全国实物目录管理系统等;开展以岩心扫描为主体、标本和薄片照相为辅的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程,建设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岩心扫描图像数据库、标本和薄片图像数据库等专业数据源;完善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建立网络共享平台,推动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馆。

5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利用馆藏资源,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与成果集成,开发服务产品,拓展实物地质资料利用途径;完善服务利用手段,配备实物地质资料观察、岩矿测试等服务利用设备,建设开放实验室;依托库藏资源,建设专业教学与科普基地,普及地质科学知识,传播地质科学文化,建设学生实习基地;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国际影响。

镇江博物馆简介

镇江博物馆是一座地方历史综合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馆址为原英国领事馆旧址,占地11700平方米,五幢东印度风格的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1995年建成了1780平方米文物库房,馆舍面积达到5456平方米;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座艺术殿堂中,珍藏着3万余件从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和10万册古籍书。其中国宝级文物一件,国家一级文物70余件,二级文物300余件。西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宋、元、明金银器,明清书画为馆藏特色。这些珍宝,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展示着古城镇江历史发展的足迹。

镇江博物馆工程建设

在镇江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建设镇江博物馆新展厅被列为2002年政府为民办的16件实事之一。新展厅建设工程于2002年12月31日奠基开工,到2004年底全部建成对外开放。新展厅背靠云台山,占地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58平方米,新展厅建成后,全馆的占地面积扩大到20000平方米,馆舍面积也扩大到10600平方米。在新展厅建设的同时,老馆区的五幢建筑按原英国领事馆的原貌进行恢复,整个馆区按英国式园林风格进行整体环境景观改造,把镇江博物馆全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花园博物馆、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景点。

镇江博物馆设施条件

新展厅建成后,镇江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展示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先进的安全防盗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全面保证文物展览的安全,中央空调系统对文物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展厅内展出《镇江出土吴文化青铜器精品展展》、《馆藏历代陶瓷器精品展》、《馆藏古代金银器精品展》、《馆藏古代工艺精品展》、《“京江画派”书画精品展》五个基本展览,分别展出了该馆的精品文物。

镇江博物馆荣誉

镇江博物馆现有职工27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1人,占全馆人数的78%;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2人,拥有职称人数占全馆的85%。年接待观众10万余人。该馆科研工作成绩突出。《镇江地区商周台形遗址与土墩墓遥感考古研究》曾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吴国青铜器综合研究》曾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文化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城市考古工作多次受到国家文物局表扬,2001—2003年三次参加“三峡考古大会战”,为镇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提高了知名度、美誉度。同时社教工作也丰富多彩,年平均举办各类临时展览15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镇江博物馆是江苏省优秀博物馆;江苏省委、镇江市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政府、镇江市政府命名的中小学德育基地;省人事厅、文化厅命名的省先进集体;镇江市委、市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镇江市人事局、镇江市文化局命名的先进集体;镇江市政府命名的旅游先进集体。

河南省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借阅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借阅部负责中文图书的典藏保管、外借阅览等,现有藏书150多万册(件)。设有:社会科学类图书借书处、自然科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