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怎么传下去的
家谱是靠语言传播、沟通,将史料传下来的。
在我国最原始最古老的家谱也是靠口传的,口传家谱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家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强烈的家族观念,还流传和遗存着口传家谱的文化习俗,例如彝族、哈尼族、佤族、普米族、拉祜族、白族、纳西族、苗族等。口传家谱大多数连名家谱,上一辈名字的后一二个音节是下一辈名字的前一二个音节,既能区分辈分,又便于口传,易于记忆。
家谱的意义。
家谱历来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育,它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其所记载的孝敬父母、和睦乡邻、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正是中国文化最为重视的,这一点与外国由宗教来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有着根本区别。
家谱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很有限,范围也不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效补充。国家史、地方史、家族史和个人史四个层次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资料。以前人们更多关注王侯将相,但是家谱把目光投向了普通百姓,对于研究民风民俗、民族迁徙、经济发展、社会科学等都有很大帮助。
长子可以入嗣,但是这种情况很罕见。
入嗣没有硬性的规定,只要一方无子嗣、双方协商完成,无论哪一个儿子都可以成为入嗣的对象。但是在传统上,极少出现长子入嗣的情况。这是习惯而不是规定。
入嗣,亦称“继”、过房、过嗣、继嗣。指自己没有儿子,收养同宗之子为后嗣。也指入养父之家为其后嗣。是传统宗族观念中的一种收养行为。大多数是为了延续男性继承人而为之。当一个家庭需要后嗣时,就从宗族或其他亲属中,收养一位子女以维持祭祀香火或男性继承人。即使一名男性无子身亡,家族仍可为其选择一位嗣子,形成亲子关系。唐王室永安王李孝基无子,就“以从兄韶子道立为嗣”。大诗人白居易长子早夭,“以其侄孙嗣”。
有些地区生下小孩难养(好生病等),也会进行过继(形式上),认为这样孩子好养活些。
闽南与台湾流行过继母系制度,日本、琉球流行一种以赘婿作为养子的婿养子制。
过继于人的名人
袁绍:(?-202年),东汉末年门阀名士、诸侯,后遭曹操打败,郁郁而终。
刘义庆:(403年-444年),刘宋宗室,临川王,颇富文名,汇集名士编《世说新语》一书。
周世宗:(921年-959年),后周皇帝,励精图治,征伐契丹大胜,力进燕云十六州时驾崩。养父郭威为后周太祖。
宋孝宗:(1127年-1194),南宋皇帝,宋太祖后裔。力战金朝不屈,治国勤谨,政治安定。养父赵构为宋高宗。
宋理宗:(1205年-1264年),南宋皇帝,宋太祖后裔,程朱理学的提倡者。生父是宗室赵希瓐,养父赵扩为宋宁宗。
宋度宗:(1240年-1274年),南宋皇帝,宋太祖后裔,任用贾似道,又面临强敌蒙古人,国家不振。生父是宗室赵与芮,养父赵昀为宋理宗。
王保保:(?-1375年),元朝名将,后入北元,对于安定时局颇有贡献。养父察罕帖木儿为元朝颍川王。
周生辰和时宜参观寺院,时宜又一次向周生辰提起了小南辰王的故事。周生辰说他的名字就是取自他,就在他们家的家谱里。周生辰把家谱拿出来给时宜看,上面写的是“生一子,周生辰,娶楼氏。周生正,行贵四”。
过继给外性,
是不是两家的家谱都可以入谱?
这也是看两家写家谱的人的。
写家谱的人想写这段,
还是都可以加进去的,
否则就有可能不会被认可,
而都没有入家谱的。
法律分析:现在社会不存在过继,只有收养。收养人应当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年满三十周岁等条件才可以收养孩子。收养人要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办理收养登记手续。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八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五)年满三十周岁。
第一千零九十三条 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第一千零九十九条 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三条第三项、第一千零九十四条第三项和第一千一百零二条规定的限制。华侨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
家谱是怎么传下去的
本文2023-11-08 22:56: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