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完整族谱 爱新觉罗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1收藏

清朝皇室完整族谱 爱新觉罗家谱,第1张

景祖五子:翼皇后生显祖;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斋堪,恪恭贝勒塔察篇古,皆不详其母氏。

显祖(塔克世)五子:宣皇后生太祖、庄亲王舒尔哈齐、通达郡王雅尔哈齐;继妃纳喇氏生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庶妃李佳氏生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

我记得雅尔哈齐早死,无后

努尔哈赤的儿子

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太宗十一子:孝庄文皇后生世祖,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生第八子,懿靖大贵妃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元妃钮祜禄氏生洛博会,继妃乌喇纳喇氏生

肃亲王豪格、洛格,侧妃叶赫纳喇氏生承泽亲王硕塞,庶妃颜扎氏生辅国公叶布舒,庶妃纳喇氏生镇国公高塞,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辅国公品级常舒,庶妃生辅国公韬塞。洛格、洛博会及第八子,皆殇,无封。

顺治

儿子(共8个有记载)

皇太子(顺治14年立)荣亲王(顺治18年立)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康熙一共有35个皇子,其中序齿的有24位皇子,

康熙诸子

序 名 出生年、月、日 封爵 卒年、月 生母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雍正儿子共10位即弘晖(只活10岁)、弘昐(2岁)、弘昀(10岁)、弘时(24岁)弘历(乾隆)、弘昼(和亲王)、福宜(1岁)、福惠(7岁)、福沛(出生当日死)、弘曕(果郡王)。女儿有4个三个没活下来,一个20来岁就死了,没看见她爹当皇帝。雍正当皇帝后分别收养了废太子、怡亲王和庄亲王的女儿。

乾隆的儿子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生皇长子永璜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生皇次子永琏、皇七子永琮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生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生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皇九子、皇十一子永瑆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生皇五子永琪

舒妃叶赫那拉氏生皇十子

继后乌拉那拉氏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皇十七子永璘

仁宗五子:孝淑睿皇后生宣宗,孝和睿皇后生敦恪亲王绵恺、瑞怀亲王绵忻,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生惠端亲王绵愉,和裕皇贵妃刘氏生穆郡王。穆郡王,未命名,仁宗第一子。二岁,殇。宣宗即位,追封。

宣宗九子:孝全成皇后生文宗,孝静成皇后生顺和郡王奕纲、慧质郡王奕继、恭忠亲王奕䜣,庄顺皇贵妃生醇贤亲王奕枻、锺端郡王奕硉、孚敬郡王奕譓,和妃纳喇氏生隐志郡王奕纬,祥妃钮祜禄氏生敦勤亲王奕脤。奕脤出为敦恪亲王绵恺后。

奕譞子七:德宗,其第二子也;载洸,初封不入八分辅国公,进镇国公;载沣,袭醇亲王,宣统皇帝即位,命为监国摄政王;载洵,出为瑞郡王奕志后;载涛,出为锺郡王奕硉后。宣统间,载洵为海军部大臣,载涛为军谘府大臣,主军政。三年十月,并罢。

简介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尼瓜尔佳、安图瓜尔佳等分支。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

清亡以後族人多取汉姓, 如金,、肇等,也有一定赵姓为爱新觉罗,但多为伊尔根觉罗后代。家族世系谱

在他们进入中原前,皇室人士的名字都是任意改的。後来他们参考了汉人的命名方式,取名要跟辈份排行。最初的几名儿子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後来固定用「胤」,孙辈用「弘」,曾孙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後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旂」。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颐曼奕载溥毓恒启焘闾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字辈是第7代,绵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闾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2200多年前,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奴,用她辉煌的一生,印证了“女人强,则男人强,则国强”这句颇受争议的现代言论。

她从一个卑贱的奴隶成为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皇后,她的发迹,促使了许多男性的崛起,也对整个国家的强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她就是一代贤后卫子夫,一个名垂青史的传奇女性,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逼自杀的悲情皇后。

卫子夫出生于西汉初期,身世寒微,家号卫氏,河东平阳人。

卫子夫的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府的一个家奴,父亲不详。卫子夫是卫媪生的三女儿,此外她还有两个姐姐四个兄弟。

卫子夫虽出生不好,但长相柔美,身段窈窕,年幼就被平阳公主带到长安的公主府,习歌练舞。她天资聪敏,很快成了公主府小有名气的歌伎。

一天,汉武帝刘彻在祭神回京的路上,路过姐姐平阳公主的府第。

皇帝难得驾临,平阳公主当然要热情款待一番,于是招呼来府里所有的绝色歌伎,在酒宴上给武帝助兴。

这位英俊潇洒的汉大王却看得索然寡味,一个美女都瞧不上。可等到卫子夫一出场,那曼妙的舞姿立马让武帝眼睛一亮,确认过眼神,是想要的人。

汉武帝心起涟漪,指着卫子夫忙问皇姐:“那女子是何许人也?”

平阳公主心里窃喜,笑着答道:“她姓卫,名子夫,是平阳人,她可是我府里最上等的歌女。”

酒过三巡,武帝有些心神不宁,找了个借口进入了帷帐。卫子夫何等聪明,早就察觉武帝看上了自己,于是也趁机走了进去。汉武帝没有片刻犹豫,马上让卫子夫成为了王的女人。

酒宴结束后,有政治抱负的平阳公主做了顺水人情,把卫子夫献给了武帝,自然皆大欢喜。

临别上车之时,平阳公主还不忘嘱咐卫子夫一句:“将来若是富贵了,不要忘记我的引荐之功啊!”

一进宫门深似海,卫子夫从此开始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入宫以后,卫子夫没有如想象中的,从屌丝逆袭成白富美,从此走向人生巅峰,她很快遭到了冷落。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卫子夫再也没有被武帝召幸。

卫子夫到皇宫的第二个年头,汉武帝为了节省宫里的花销,下旨不受宠的妃嫔、宫女出宫回家,婚嫁自由,其中包括卫子夫。

卫子夫自然是心有不甘的。出宫前卫子夫有幸得见汉武帝一面,于是欲擒故纵,痛哭流涕哀求汉武帝准许她马上出宫。

汉武帝见到哭的梨花带雨的卫子夫,想起昔年尚衣轩的柔情蜜意,开始心生怜爱,再度宠幸了卫子夫。

天赐良机,卫子夫因此怀孕,终于母凭子贵,如愿留在了后宫。

汉武帝与陈皇后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子嗣。虽然有“金屋藏娇”的誓言在先,但没有子嗣仍是大忌。陈皇后为求一子,在宫里施了巫蛊的邪术,不料被武帝察觉,他最恨这些歪门邪道,马上废了陈皇后。

公元前128年,卫子夫在生了三个女儿之后,终于诞下了一名男婴。武帝二十九岁才有这么一位长子,自然大喜,在卫子夫生下刘据后不久,就立她为皇后。

在位期间,卫子夫口碑极佳,尽心尽力地辅助武帝,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人心。连很少褒奖前人的司马迁也称赞她:“嘉夫德若斯。”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子夫得势后,卫氏家族的命运也跟着扶摇直上,开始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西汉时期,匈奴经常来犯边境,搞得国家不安定,名不聊生,让汉武帝很是头疼。

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霍光等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于是,卫子夫将他们举荐给汉武帝,受到重用。之后,在抗击匈奴战争中,他们果然不负圣望,屡立奇功,解决了西汉当时边患的一大难题。

之后,卫子夫让弟弟卫青娶了平阳公主,既报了当年的举荐之恩,又实现了政治上的强强联姻,可谓一举多得。卫氏家族势力在此时已达到鼎盛的时期。

卫子夫和家族的势力之大震动天下,于是民间流传有《天下为卫子夫歌》,歌词:“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凡是帝王,疑心病都重。武帝慢慢有了忌惮,开始削减卫氏族亲的势力。

刘据七岁那年,武帝下诏,定他为继承人,也就是当朝的太子。

汉武帝雄才大略,好大喜功,是一个威武神勇的男人。而刘据性格遗传了卫子夫,秉性仁慈,温厚恭谨,个性比较斯文。汉武帝对刘据感到很失望,认为他缺少一国之君的气魄。

武帝对太子越看越不顺眼,卫子夫日渐人老珠黄也没了当年的魅力,武帝早已另寻他欢。母子俩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冷落深宫的卫子夫作了一首《女子吟》,悲伤地感慨道:“惊鸿拂袂动君心,终抱深宫落月吟。灼灼花开伤一季,上林春日失难寻。”失去的君心如覆水难收。

之后,汉武帝的其他妃子又陆续为他生了几个皇子,赵婕妤所生的刘弗陵,长得又高又壮,足智多谋,很受武帝宠爱,他常对人说:“此儿像我。”于是,一心想扶他做皇太子。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后的一系列变故,更是让已是风雨飘摇的卫氏家族遭遇了灭顶之灾。

征和二年的一天,皇太子派使臣去甘泉宫,向武帝请示一件事。

因使臣不谙规矩,车子便行驶在只有皇帝才能行驶的驰道上,这在当时是大不敬,有犯上之嫌。

不巧的是,正好被专门收集情报的绣衣使者江充遇见了。于是,江充立即下令逮捕使臣,没收车马,投到监狱。

太子自知大事不好,于是赶紧向江充求情,可江充不仅不卖太子的面子,反而上奏给了皇上。皇上出于私心力挺江充:“不错,为人臣子就应当如此!”

从此,太子和江充就开始结下梁子。

汉武帝六十八岁那年,正值体弱多病,江充担心皇上驾崩太子继位对自己不利,于是一心要除掉太子。于是上书武帝道:“臣看皇宫之中,巫蛊弥漫,皇上染疾,恐与此有关。”

武帝本就怕死,最忌讳这些巫蛊之术,听说后立即派江充彻查此事,勒令韩说、江赣等协助江充查处后宫。

这事原本冲着太子来的,自然与他脱不了干系。江充派人到太子宫中东掘西挖,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木偶,一口咬定是从太子宫中挖出来的。

太子百口莫辩,被逼得无路可走,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准备杀了江充。

太子找到母后商议此事,卫子夫认为事已至此,别无他法,也许放手一搏还有一线生机,于是果断支持:“去吧,这才是刘彻的儿子!”

刘据起兵灭了江充后,不但洗刷不了冤屈,反而又多了条畏罪杀人的罪名,百般无奈之下,只得起兵造反。

武帝听说后,龙颜大怒,马上派人镇压叛军,太子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兵败逃跑,二十天后,走投无路的他绝望自杀。

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将功成万骨枯。权贵如浮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平息叛乱后,武帝一怒之下下令杀了所有放走太子刘据的人,遣走太子所有近交,并收回了卫子夫皇后专用的玺绶,并怀疑她参与了这次谋反。

曾经的信任与情份早已付之东流,剩下的都是罪恶。

刘据死后不久,公元91年,卫子夫在位三十八年后被逼含恨自杀身亡。

武帝对卫子夫的死没有起任何怜悯之心,他命人赶作一口小棺材,草草入殓,埋于城南桐柏亭畔。

卫子夫从女奴成为皇后,陪伴了汉武大帝三十八年,在这期间,汉武帝完成了他一生中几乎所有的伟业。

卫子夫自然功不可没,可他却视而不见,他对这个女人剩下的只有满腔愤恨。

卫子夫死后,他大开杀戒,屠灭卫氏三族和卫家的宫人达十万之多,就连与卫子夫亲生的石邑公主和诸邑公主也不放过。

一个人的恨竟可以如此之深,况且还是曾经同床共枕的爱人,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此后,这起冤案最终大白于天下。武帝悔不当初,又转而泄愤冤案的主谋,他诛灭了江充的全家,杀尽了曾经围攻和迫捕太子的人。

武帝在刘据的死地筑“归来望思之台”来悼念他,并追谥刘据太子的封号。不管之前怎么嫌弃,他的心里还是爱自己的儿子的。

事实证明了卫子夫的清白,可对武帝而言,已经没有了意义。他此生都不愿再提及卫子夫,也没有为她追加任何封号,这个为他倾尽一生的女人,终于在他的生命里烟消云散。

他曾经看重的不过是卫子夫的美貌、子嗣、势力,当这些都没了影响力,这个女人在他心里就变得一文不值。

可惜的是卫子夫到死才明白这一点,原来用尽一生想要获得的爱,从来都没有属于过自己。

卫子夫临死前含恨说道:“早知如此,我还不如一直做平阳歌女卫子夫呢!”

一世的辉煌,如同大梦一场。

以色识人的爱情最不可靠,色淡,则爱去。依靠这样的爱,即便得到再多的荣耀,再高的地位,追逐到头也终究成空。

古代女子的命运,往往由时代所造,想要挣脱枷锁,简直比登天还难。而作为现代女性,我们应当庆幸可以拥有主导命运的权力,和生而为人的自由,我们也应当坚信,靠人终不如靠己,自强才是硬道理。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家族列表

  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佟佳氏为汉军旗人,佟佳氏的弟弟为佟国维,佟佳氏的父亲是佟图赖,佟图赖的父亲是佟养正,佟养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总兵,后来在抗金的时候,战斗失败投降后金。)

  康熙后妃一览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废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允禑、允禄、允衸,允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允礼。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698——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岁。一子,允祜。

  静嫔,石氏(?——1758)。一子,允祁。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褆。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祺、允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礻禹)。卒年不详。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嫔,赫舍里氏 (?——1702),来贝(一个字,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禹(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那拉氏。

  贵人,陈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援(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详。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详。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详。

  子女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如果说从中国的历史中要找一位灰姑娘,那肯定是非卫子夫莫属,因为她是从一个女奴一跃成为了大汉的皇后,有着传奇色彩的崛起。然而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一入侯门深似海"。

因为平阳公主,颇有心计的安排,才让卫子夫有了接触刘彻的机会,并让这位年轻的皇帝,被光艳夺人的位子服给吸引了。于是乎平阳公主主动提出将卫子夫送进皇宫,巴结巴结自己的这位弟弟。可是人生的道路总是曲折充满的艰辛。卫子夫入宫以后,首先遇到的就是皇后陈阿娇的打击,在加上皇宫里的美女如云,卫子夫进入皇宫就被刘彻忘了精光。卫子夫的满怀热情化作了一腔凄凉。

有时候机会总是那么的眷顾一个人,卫子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随释放的宫女的大群中,她拜倒座前,人不住留下眼泪。刘彻霎时间想起了平阳公主家的场景,就留住了她,而且是宠爱有加。为刘彻生下了三女一男,男孩便是以后的太子刘据。

卫青为大将军,外甥霍去病也为将军,一时间卫氏家族可是势倾全国。任何人都不会想到一个女奴竟然扭转乾坤,在西汉的王朝中建立起如此庞大的炙手可热的势力。

常言说得好:树大招风。正是因为卫氏家族的富贵,所以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和陷害。征和二年(前91年)六月至八月之间,汉武帝非常信任的一个名叫江充的酷吏,以"巫蛊"之罪,陷害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等人,致使卫氏家族从兴盛走向灭亡。江充勾结宦官苏文陷害太子刘据造反,刘据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汉武帝镇压,卫子夫听刘据失败消息,拒绝接受更屈辱的厄运,悬梁自尽。后被苏文草草的葬在了长安城南的桐柏亭至此,卫子夫当了38年的皇后,死事大概60岁左右。

相继刘据自杀,女儿阳石公主和诸公主以及下舅子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这就是"巫蛊之祸"。

那我们来来看看卫子夫家族势力:皇后卫子夫、长子刘据为太子,长兄卫长君官职为侍中、长姐卫君孺为太仆公孙贺(后为宰相)的妻子,起儿子公孙敬声,为九卿太仆。二姐卫少儿:有私生子霍去病。弟弟卫青,大司马将军,长子卫伉封长平侯等等。弟弟卫广中郎将军功卓著,曾平定南夷。

有人说卫子夫家族是被陷害,也有人说汉武帝只不过是借刀杀人,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但是我们试想如此势力,去而被诛灭三族,为何,而且卫子夫还是一位贤内助,或许我们年迈的汉武帝只是想敲山震虎,但是被一些人利用才造成这样结果,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结果。

每一朝,比较有名的是吧。

====努尔哈赤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谥号太祖高皇帝,年号天命

后妃

·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生长子褚英、次子代善,长女东果格格。

·继妃富察氏衮代,生子莽古尔泰、德格类,女莽古济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哲哲,皇太极生母。

·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生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儿子

·长子广略贝勒褚英,嫡出,生母元妃佟佳氏。

·次子礼亲王代善(铁帽子王),嫡出,生母元妃佟佳氏。曾被视为继承人,但因为

同继母阿巴亥的绯闻问题失去这一地位。

·七子饶余敏郡王阿巴泰,庶出,生母册封伊尔根觉罗氏。其第四子为安亲王岳乐,

深受顺治帝信任。

·八子皇太极,即太宗皇帝。

·十二子原封英亲王阿济格,嫡出,生母大妃纳喇氏。顺治间因造反赐死削爵逐出宗

室。

·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嫡出,生母大妃纳喇氏。顺治间为摄政王。

·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嫡出,生母大妃纳喇氏。顺治间为辅政王。

女儿

·长女,东果格格,嫡出,生母元妃,嫁五大臣之一何和礼。

·三女,莽古济,嫡出,生母继妃,皇太极时期曾与其同母兄弟莽古尔泰一起谋逆,

被处死。

·四女,穆库什,庶出,第二次嫁给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生了康熙四大辅臣的遏必隆

,额亦都死后嫁给额亦都的第八子图尔格,后来又因为女儿的问题离婚。

·六女,嫁给海西女真的苏纳,生了康熙四大辅臣的苏克萨哈。

=====皇太极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谥号太宗文皇帝,年号天聪、崇德。

后妃

·元妃钮祜禄氏,元配大福晋,生一子,被休。

·继妃乌拉纳喇氏,继福晋,生两子一女,豪格生母。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皇后,生三女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生三女一子,一子为世祖皇帝。

·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关雎宫宸妃,生一子夭折。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麟趾宫贵妃,生一子一女,一子即襄亲王博穆博

果尔。

儿子

·长子肃亲王豪格,嫡出,生母继妃乌拉纳喇氏。

·五子承泽亲王硕塞,庶出,生母侧妃叶赫纳拉氏。其长子为庄亲王博果铎,过继康

熙第十六子胤禄为嗣。

·第八子未命名,庶出,生母宸妃博尔济吉特氏。

·第九子福临即世祖皇帝。

·第十一子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庶出,生母贵妃博尔济吉特氏。

女儿

·五女阿图,与顺治同母,最受孝庄宠爱,嫁喀尔喀蒙古巴林部郡王,人称巴林郡王

,先后受封固伦和顺公主、固伦淑慧公主。

·十四女,庶出,生母庶妃。嫁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先后受封为和硕建宁长公

主、和硕恪纯长公主。

太监宫女

·苏麻喇姑(苏墨儿),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的侍女。顺治时参与宫廷仪制服色设计,

曾教导幼年康熙满文,康熙间抚养十二阿哥胤禟,时候以嫔礼葬。

============顺治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谥号世祖章皇帝,年号顺治。

太后

·母后皇太后,即顺治嫡母,孝端文皇后,无徽号。

·昭圣皇太后,即顺治生母庄妃,孝庄文皇后。

后妃

·废后静妃博尔济吉特氏,元配皇后,无生育。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继后,无生育。

·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即董鄂妃,生第四子荣亲王。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妃,生康熙皇帝玄烨。

·贞妃董鄂氏,庶妃,孝献皇后族妹,殉葬。

·恪妃石氏,第一位汉妃。

儿子

·次子裕亲王福全,庶出,生母宁悫妃董鄂氏。

·三子玄烨,即康熙帝。

·四子荣亲王未命名,嫡出,生母孝献皇后董鄂氏

·五子恭亲王常宁,庶出,生母庶妃陈氏。

女儿

·次女,和硕恭悫长公主,庶出,生母庶妃杨氏,顺治唯一成年的女儿。

·养女,和硕柔嘉公主,安亲王岳乐次女,嫁靖南王耿继茂子耿聚忠。

·养女,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次女,嫁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公主性情骄纵,与

康熙不合,与承袭父亲爵位的庶弟简亲王雅布不合。

太监宫女

·吴良辅,顺治宠信的太监,曾交通内外干预朝政,又说代顺治出家的,也有说康熙

即位将其处死的。

·苏麻喇姑,见皇太极时期。

·李佳氏,顺治乳母,封佑圣夫人。

·叶黑勒氏,顺治乳母,封佐圣夫人。

·朴氏,顺治乳母,又抚养幼年康熙,封奉圣夫人。

==========康熙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谥号圣祖仁皇帝,年号康熙。

太后

·昭圣太皇太后,即康熙祖母,孝庄文皇后。

·仁宪皇太后,即康熙嫡母,孝惠章皇后。

·慈和皇太后,即康熙生母佟妃,孝康章皇后。太后康熙二年去世。

后妃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元配皇后,生两子,其次子为废太子胤礽。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继皇后,无生育。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三继皇后、皇贵妃,生一女,雍正皇帝养母。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生三子三女,其长子为雍正皇帝,其次子为十四阿哥胤

祯。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敏妃,生一子两女,其一子为十三阿哥胤祥。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贵妃,无生育,孝懿皇后妹,同和妃抚养乾隆皇帝。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和妃,生一女,同贵妃抚养乾隆皇帝。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贵妃,生一子一女,其一子为十阿哥胤我。

·惠妃纳喇氏,生两子,其次子为大阿哥胤褆,抚养八阿哥胤禩。

·宜妃郭络罗氏,生三子,其次子为九阿哥胤禟。

·荣妃马佳氏,生五子一女,其幼子为三阿哥胤祉。

·良妃卫氏,生一子即八阿哥胤禩。

·顺懿密妃王氏,密嫔,汉族,生三子,其次子为十六阿哥胤禄,其三子为十八阿哥

胤衸。

·纯裕勤妃陈氏,勤嫔,生一子即十七阿哥胤礼。

儿子

·长子原封直郡王胤褆,第五子,庶出,生母惠妃,因魇镇太子被削爵圈禁。

·次子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第七子,嫡出,生母孝诚仁皇后,两立两废,圈禁。

·三子诚亲王胤祉,第十子,庶出,生母荣妃,揭发胤褆魇镇太子。

·四子胤禛即雍正帝。

·八子原封廉亲王胤禩,第十六子,庶出,生母良妃,雍正四年结党妄行削爵圈禁,

逐出宗室。

·九子原封贝子胤禟,第十七子,庶出,生母宜妃,雍正四年结党妄行削爵圈禁,逐

出宗室。

·十子原封敦郡王胤我,第十八子,庶出,生母贵妃,雍正间圈禁,乾隆初释放。

·十三子怡亲王胤祥,第二十二子,庶出,生母敏妃,雍正即位封怡亲王,八年卒,

命爵位世袭罔替。

·十四子恂郡王胤祯,第二十三子,与雍正帝同母,康熙末年贝子大将军,雍正四年

禁景山,乾隆初释放。

·十六子庄亲王胤禄,第二十六子,庶出,生母密嫔,雍正初出继庄亲王博果铎为嗣

·十七子果亲王胤礼,第二十七子,庶出,生母勤嫔,雍正初封郡王,六年晋亲王,

乾隆初任总理王,无嗣,过继雍正第六子弘瞻为嗣。

·十八子胤衸,第二十八子,庶出,生母密嫔,康熙四十七年八岁卒(痄腮),成为

一废太子导火索。

·二十子慎郡王胤禧,第三十一子,庶出,生母熙嫔,少年与乾隆为同学。

女儿

·三女,固伦荣宪公主(二公主),生母荣妃,唯一在康熙朝被封为固伦公主的女儿

,嫁给淑慧公主的儿子巴林郡王,其女嫁给废太子胤礽长子弘皙为嫡福晋。

·九女,固伦温宪公主(五公主),与雍正帝同母,初为和硕公主,嫁佟国维之孙。

公主二十岁卒(中暑),雍正元年追封固伦公主。

·十女,固伦纯悫公主(六公主),生母通嫔,初为和硕公主,嫁成吉思汗二十世孙

策凌,感情深厚,公主婚后五年去世,额驸因战功封超勇亲王,公主因额驸功追封固

伦公主,额驸卒于雍正间,遗愿与公主合葬,公主子袭爵札萨克亲王兼盟长。

·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九公主),生母袁贵人,嫁散秩大臣孙承运,公主子娶八

阿哥胤禩之女。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大公主),康熙五弟恭亲王常宁之女,为首位与皇帝亲生女

一同排行的养女公主。

太监宫女

·梁九功,自幼侍奉康熙,性情伶俐,渐次升至总管太监,与朝臣交结,疑似与八阿

哥党有交通,于康熙中后期失宠(疑三十九年已有失宠先兆),大约于五十年后处于

半隐退状态,雍正元年于禁所自尽。

·魏珠,为康熙晚年随身太监,深受宠信。

·顾问行,乾清宫总管兼敬事房总管,为康熙心腹太监。

·苏麻喇姑,见皇太极时期

·朴氏,见顺治时期

·瓜尔佳氏,康熙乳母,封保圣夫人

·孙氏,康熙乳母,曹寅之母

==============雍正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谥号世宗宪皇帝,年号雍正

太后

仁寿皇太后,即雍正生母德妃,孝恭仁皇后。太后雍正元年去世。

后妃

·孝敬宪皇后乌拉纳喇氏,元配皇后、嫡福晋,生一子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熹贵妃、格格,生一子即乾隆帝。

·敦肃皇贵妃年氏,皇贵妃、侧福晋,生三子一女

·纯悫皇贵妃耿氏,裕妃、格格,生一子即五阿哥弘昼

·齐妃李氏,齐妃、侧福晋,生三子一女

·谦妃刘氏,谦嫔,生一子即六阿哥弘瞻,出继康熙十七子果亲王胤礼为嗣。

儿子

·长子追封端亲王弘晖,嫡出,生母孝敬宪皇后,幼殇。

·三子弘时,庶出,生母齐妃,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

·四子弘历即乾隆帝

·五子和亲王弘昼,庶出,生母裕妃,好言丧礼。

·六子果郡王弘瞻,庶出,生母谦嫔,雍正年间生于圆明园,又称圆明园阿哥,出继

康熙十七子果亲王胤礼为嗣。

·怀亲王福惠,庶出,生母皇贵妃,盛宠,乳名六十阿哥,八岁殇。

女儿

·次女,和硕怀恪公主(大公主),生母齐妃,为雍正唯一成年的女儿,初封郡主,

嫁纳喇氏星德,公主卒于康熙末年,雍正即位追封公主。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四公主),雍正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女。

太监宫女

·苏培盛,总管太监

·王氏,雍正乳母,封顺善夫人

·谢氏,雍正乳母,封恭勤夫人

·刘氏,雍正乳母,封安勤夫人。

=============乾隆时期====================

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谥号高宗纯皇帝,年号乾隆。

太后

·崇庆皇太后,即乾隆生母熹贵妃,孝圣宪皇后。

后妃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元配皇后、嫡福晋,生两子两女,其长子为二阿哥永琏。

·皇后乌拉纳喇氏,继皇后、侧福晋,生两子一女,其长子为十二阿哥永璂。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令懿皇贵妃,生四子两女,其第三子为嘉庆帝。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贵妃、侧福晋,无生育。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哲妃、格格,生一子一女,其子为乾隆长子。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皇贵妃、格格,生二子一女 ,其次子为六阿哥永瑢,出继康熙二十一子慎郡王胤禧为嗣。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嘉贵妃、格格,生四子,其第三子为十一阿哥永瑆。

·庆恭皇贵妃陆氏,庆贵妃,无生育,为嘉庆皇帝养母。

·愉贵妃,愉妃、格格,生一子即五阿哥永琪。

·容妃和卓氏,即香妃,无生育。

·惇妃汪氏,生一女即和孝公主。

儿子

·长子追封定亲王永璜,庶出,生母哲妃,因孝贤皇后丧礼遭斥责忧惧卒,追封亲王。

·次子追赠端慧太子永琏,嫡出,生母孝贤纯皇后,已密立为太子,九岁殇,追赠太子。

·三子追封循郡王永璋,庶出,生母纯皇贵妃,同因孝贤皇后丧礼遭斥责,不足三十岁即卒,追封循郡王。

·五子荣亲王永琪,庶出,生母愉妃,为上所钟爱。封荣亲王,旋卒。

·七子追封哲亲王永琮,嫡出,生母孝贤纯皇后,两岁因天花夭折,谥悼敏皇子,嘉庆间追封亲王。

·八子仪亲王永璇,庶出,生母嘉贵妃。乾隆封郡王,嘉庆晋亲王。

·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庶出,生母嘉贵妃,幼工书,上爱之,乾隆封亲王,嘉庆间军机处行走,为亲王领军机第一人。

·十二子追封贝勒永璂,嫡出,生母继皇后,卒于乾隆间,无封,无后。嘉庆间追封贝勒。

·十七子庆亲王永璘,与嘉庆帝同母。乾隆间封贝勒,嘉庆初封惠郡王,改庆郡王,临终前晋亲王。

女儿

·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生母孝贤纯皇后。唯一成年的嫡女。

·四女,和硕和嘉公主,生母纯皇贵妃。嫁孝贤纯皇后侄子福隆安,公主子丰绅济伦。

·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与嘉庆帝同母。初封即超封为固伦公主,嫁超勇亲王,额驸为康熙六公主纯悫公主之子,夫妻感情深厚,公主婚后六年卒。嘉庆间额驸两度救驾。

·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生母惇妃,为上所钟爱,幼年即指婚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乾隆五弟和亲王弘昼独女。

太监宫女

·吴书来,总管太监

·董氏,乾隆乳母,封温淑夫人。

两汉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高峰期,有些士族在此一时期他们并不热衷于出仕,东汉时期很多士族比起出仕更热衷于研修儒学经要。或许我们对豪门的理解都以为他和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一样,然两汉时期的豪门不单单指的是高官厚禄的官宦世家,只有累世通经的家族才可以称得上豪族,才可能对地方形成巨大的影响,成为名门望族。

河东卫氏也是在这种种生态之下开始兴起,河东卫氏的一世祖名叫卫暠(hào),在汉明帝时期是响彻东汉的儒学大家,也是享誉朝野的名士,也因为此等缘故,故而在代郡受到了汉明帝的征兆入朝为官。

不过也从这点可以看出,河东卫氏和卫青其实并无多大关系,卫暠出身代郡,而卫青则是河东平阳人,也从这点证明了卫青虽然是河东人士,却并不是河东卫氏的源流。

可惜这家伙的命不太好,到了河东安邑便死了,之后他的后人便将他葬在安邑之后在河东这块地方落叶生根。

不过卫暠之死也给了河东卫氏一个沉重的打击,卫暠还没有在朝中任职就突然去世导致没有像袁家以及司马家一样在朝中广结脉络,同时自卫暠之后的河东卫氏在此之后并没有出现如卫暠一般名满天下的****,因而河东卫氏在两汉历史上虽然不算默默无闻,但也是声名不显。

河东卫氏虽在朝中没有任何的积累,不过卫暠之子孙在此依靠儒学传家,也为他们在那个年代积攒了一定的声望,外加上依靠家族间的联姻,在那个时代至少也能维持名门大户的门面。

河东卫氏迈入兴盛的奠基人;卫觊

东汉末年,由于宦官乱政、外戚干政的现象屡禁不止因而导致皇权衰微,同时连年大旱以及“黄巾之乱”更是击垮了大汉王朝。也由此开始士族的地位开始遭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能够保障家族的利益以及在那个时候能够活下去,此时的门阀世家无非就只有两种选择:

在汉朝时期的顶级门阀袁氏家族凭借着多年来积攒的威望开始争霸天下,即凭借家族多年来积攒的威望向东汉的皇权发起了挑战

而大多的家族则因为没有实力,他们便大多倾向于这种方法,即为自己家族物色一个可以值得效忠的乱世豪杰,借此来光耀自己的门楣以及保障自身家族的利益。

卫氏家族在东汉时期并无显赫的名望只能选择第二种,而卫氏家族的奠基人卫觊就是在那个乱世之中应曹操的征兆从而入仕,不过因为其门第并不显赫之缘故,卫觊的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

镇守关中

卫觊初时在曹操身边任职之时并无显赫之位,其担任的只是茂陵县令,尚书郎等职位:一来是卫觊出身并不好,河东卫氏虽然也算士族,不过在当时并无很深远的影响;二来是卫觊当时自身并无独当一面之机会,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直到官渡之战的爆发,卫觊开始在曹魏政坛展现才干,当时的卫觊被曹操任命为治书侍御史前往益州联络刘璋要其出兵牵制刘表,可是通往益州的道路早已被堵,唯有留在关中。

当时的关中经过连年战乱之后已经恢复了平静,可是此时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彻底的恢复,回到关中的平民百姓因为找不到活,则趁机被关中各路将领领收编为部曲兵,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军队就成了祸患。

卫觊所承担的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为曹操经营关中助其安定后方,收复流民并妥善安置使其恢复生产,开垦荒地,同时收纳多余流民开发盐井,并设置盐井官使其成为官卖之举措。这一系列举动使得自汉末以来的荒芜的关中之地的秩序渐渐得到了恢复,可以说他的一系列的做法和曹操的战略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而关中逐渐趋于稳定之后,曹操便把卫觊召回身边,提拔他为尚书,由此卫觊的仕途开始逐渐顺利。

曹魏禅让之时立下功绩从而进入了朝廷中枢

当然在地方上的举动还不足以让卫氏家族光大门楣,真正让卫氏家族的身价水涨船高的还是其在曹魏嬗代之际发挥的重要作用。自黄巾之乱以来,其实汉廷衰微已不可避免,只不过当时的人心还是思汉,故曹操便一直没有勇气扯下这块遮羞布。

而到曹丕继位之时,此时的士人对汉朝并无多大归属感,故而曹丕继位之后便扯下了这块遮羞布,加紧了曹魏嬗代的步伐。而卫觊在此次事件之中也承担着相对重要的角色。

公元229年,曹魏三朝老臣的卫觊去世,其子卫瓘承袭了其爵位,而河东卫氏的盛衰也由其子卫瓘开创出了一个新的高度。

河东卫氏的兴盛:成也卫瓘

如果说河东卫氏兴盛的基础是由卫觊打下的,那么真正将河东卫氏带入鼎盛的也是卫瓘其人,然而鼎盛之后的河东卫氏在惠帝时期也迅速衰落,其将卫氏家族带入败亡边缘的恰恰也是卫瓘其人。

成也卫瓘:平乱有功,治理地方功勋卓著

因而为了保障战役的顺利进行,司马昭在二人身边派了一双眼睛,他就是卫瓘。平蜀之时的卫瓘担任监军一职,其虽然职位不大不小,可是在除了担当眼睛之外他还有以下作用:

一方面在战争之中他要在站在中间平衡钟会、邓艾以及朝廷之间那微妙的关系,以免二人过度扩张。

另一方面他在平蜀战争之中把钟会和邓艾互不服气的不利局面压制到最低,从而保证了最后战争之顺利。

后来证明司马昭防患于未然并非是空穴来风,平蜀之后的邓艾因为功高渐渐骄横,因而给了钟会可乘之机。而司马昭预先安排的卫瓘充分的发挥了其重要的职责,在灭蜀之后他冷静的应对那错综复杂的局势,最终使得钟会谋反的野心化为乌有,并且更难得的是在平蜀战役之后他以“克蜀之功,群帅之力,二将跋扈,自取灭亡,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为由不接受封赏,这招以退为进却反而收到了奇效。

在此之后他开始在西晋朝廷平步青云,而且他出镇地方之时的功勋卓著无论在朝在野都享有很高的声望,晋武帝念起劳苦功高,因而给予了他的家族很大的荣誉,也由此卫氏家族迈入了顶级门阀之行列。

河东卫氏的衰亡:败也卫瓘

如果说灭蜀之后的河东卫氏的平步青云是卫瓘的功劳,那么卫氏家族的覆灭也是由于卫瓘。

或许我们会因为他在处理之邓艾一事上对其不公正的态度认为其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这一段无可厚非的是卫瓘执政生涯的污点。然而除了邓艾一事上的不公正,卫瓘在史书上的评价还算中肯,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过于正直也为卫氏家族埋下了覆灭的根源。

在西晋的政治史上,卫氏家族可谓是一只奇葩,由于卫瓘的努力,卫氏家族步入了顶级门阀之行列,因而也成为了各方拉拢的对象,这其中也包括司马炎本人。不过卫瓘本人却也因为其过于正直的性格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因而导致家族覆灭:

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动了世家的利益

魏晋时期的主要官制是“九品中正制”,这套官制是因为士族做大,皇权无法压制,因而与其妥协而产生的,这套官制在创立初期的确为政权稳定有积极作用。然而到了晋武帝初期,这套官制已经为士族门阀所垄断,最终造就了“上品无寒门”的局面,可以说这套官制是皇族保障士族的利益,而士族对皇帝效忠的结果,虽然有很多的弊端,但是对高层统治者来说是双赢之结果。

然而出身于儒学世家的卫瓘深切的了解到了这套制度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病,因而就在晋武帝初年他上疏“表请除九品复古乡议里选”的奏疏,意在让司马炎废除九品恢复汉代之时的选官制度。

对于司马炎以及众多世家来说,这一套官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卫瓘此举无疑动了太多人的奶酪,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这则上疏之后当时的朝野舆论有多大,但是以当时的世家把持朝政的局面来说,卫瓘此举不招人恨是不可能的,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贾充等人为首的功臣集团,所以也为之后贾南风借司马玮之手杀卫瓘埋下了伏笔。

当然也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卫瓘本人的另一面,河东卫氏本身就是世家门阀的受益者,卫瓘敢于去除家族自身之利益,也可以看出其身上正直的另一面,可以说西晋初期正是有了卫瓘这样的正直远谋之士实属难得,也正是这一群人造就了西晋初年的太平。

醉谏武帝,遭到武帝疏远和贾南风的忌恨

如果说废除九品是因为遭到了世家的忌恨的话,那么卫瓘在立储一事上的不合作才是其家族导致覆灭的根源。之前我们讲过河东卫氏在晋初是真正的豪门大族,拉拢的人包括晋武帝。当初在选立太子妃的时候,晋武帝一开始中意的则是卫氏家族的才女,然而比起贾充的上下串联,卫瓘在这一系列事件上保持的过于平静,最终给了贾充机会,此举也让卫氏家族失去了一个和司马炎拉近距离的机会。

然而卫瓘真正遭到疏远的还是因为在立储之上的不合作,晋惠帝之不惠是当时朝野都知道的,然而因为武帝对于太子的纵容,使得这易储之事一直悬而未决。然而真正将这层遮羞布遮开的却还是作为太子老师的卫瓘,他有一次借醉酒之故希望武帝易储,可惜帝王的决心是不会因为一两个人而改变的,因而最终不了了之。

这件事情之后,晋武帝由此开始渐渐的疏远了卫瓘,而后期叱咤风云的贾南风也就在此时记恨上了卫瓘,只不过还缺一个临界的爆发点。

而这个爆发点就是武帝之死,晋武帝死后,西晋灭亡已成趋势,当时的西晋内部可谓矛盾重重:

武帝死后,群臣之间的矛盾无人能够压制调节

藩王权力的不平衡导致其开始自相残杀

外戚杨骏以及贾南风的介入为西晋政坛蒙上了阴影。

而此时的卫瓘则成为了焦点人物之一,他因为早年的上疏已经得罪了世家,和司马亮的过于亲近也引来杨骏以及司马玮的记恨,太子一事上的不合作也招来了贾南风的记恨,可以说自武帝死后的卫氏家族处于了一个很危险的境地。而卫瓘附和司马亮之奏建议诸王回到藩国更是引起了西晋实权派宗王司马玮的猜忌,最终掌握实权的司马玮在贾南风的假诏令之下设计杀害了卫瓘,而河东卫氏由此覆灭。

清朝皇室完整族谱 爱新觉罗家谱

景祖五子:翼皇后生显祖;诸子,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斋堪,恪恭贝勒塔察篇古,皆不详其母氏。 显祖(塔克世)五子:宣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