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兴旺800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2收藏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兴旺800年?,第1张

真实的范家确实很厉害,但是80个状元和400个进士一说并不是来自范仲淹的家族,而是范仲淹中年筹办的一所书院的成绩。

范仲淹这一生,真的就如同他曾写下的千古名句一样,永远把百姓的幸福安康排在第一位,把百姓的忧愁痛苦放在心中。即使后来官居宰相也没有过上什么奢侈的生活,依旧很简朴,和年轻时家里穷苦的时候相比没有改变多少,因为他收入一多,就总能想到很多贫苦的人,然后他就用自己的收入救济那些贫苦百姓。

有一次范仲淹准备在苏州挑选一块地方居住,请了风水先生来看地,那位先生当即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后代必出公卿,还赞叹范仲淹的眼光独到,之后必定家大业大。但是范仲淹心里想的却是如果这里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可以出大量人才,何不改成学堂,让苏州百姓的孩子都可以进来学习,将来如果他们都能出人头地多好,岂不是比自己一家的后代出人头地更为有益么?于是当下就把住宅捐出来,办了苏州书院,一千年多年来,这里一共出现了将近400个进士,80多个状元。而且这块地到现在还依然在经办学校。

范仲淹一生心怀天下人,老天也对他不薄,他的四个儿子长大之后,每个都是聪明绝顶,人品非凡,德才兼备。范仲淹家族的后代也出了很多的朝堂大臣,比如宰相、公卿等等。曾经有个风水师说范仲淹家族的坟地是一块绝地,搞不好会断子绝孙,可是几百年了,范仲淹后代依旧绵延不绝,人丁兴旺。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而范仲淹的家族却可以富强800年,其最大原因在于范氏家族兴旺的是高尚的精神和优秀的品质以及丰富的学识,而非单单指财富。物质财富随代代相传终会耗尽,精神、学识却会随代代相传,日益丰富,渊远流长。以下的4个小故事或许可以解答范式家族为何可以富强800年。

一、范仲淹曾在苏州买屋准备养老,一位风水先生说这个屋子的风水超级好,住在这里后代一定有人能当官。范仲淹心想,既然物资的风水可以让后代富贵,那不如把它改造成书屋,用来传授知识给苏州城的学子,以后这些学子都可以出人头地,比起自己的后人富贵,岂不是更加有意义吗?所以他拿上捐出住宅,改作书屋。不为自己后人,只为百姓,非常无私。

二、曾经住在商丘的时候,他让二儿子范纯仁到苏州买500斛麦子回家。纯仁那时还年少,买完麦子坐船经过丹阳时,偶然碰到范仲淹的故友石延年,和石延年聊天中知道他们家里连丧3人,这两个月因为没有钱回去家乡只能在丹阳逗留,纯仁马上把麦子和船都赠于石延年。回家后跟父亲谈起石延年遭遇的难事,范仲淹对于纯仁的做法非常满意。

三、范仲淹的父亲在他很小时候就逝世了,没有给予范仲淹他们母子很好的照顾,范母因为生活难以为继就改嫁了,她死后族人便不愿意把她葬入范家的祖坟。但是范仲淹做官后并没有记恨族人,反而常常照顾族里的穷人。以德报怨,不计前嫌,宅心仁厚。

四、到老年时,他花费了大量钱财,在苏州附近购买了1000多亩的田地来建造义庄。这个义庄不是纯粹地接济穷人,里面设置了义宅、义学和义田,义田种地得到的收入就用在义宅和义学上。他还定了个《义庄规矩》,写明义庄的经营模式和扶贫标准,确保贫困的族人可以在温饱之余还能受教育,并且表明了其他的外姓贫困人民也能获得救助。

另外,范仲淹的家教有方,他的很多品德也得到了后人的继承,所以范家才能代代出人才,家族历久不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范仲淹后世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多年。这一切皆因他临终前做了一件事。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63岁时病逝于徐州,后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

范仲淹的童年是不幸的,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生活无依的母亲,只好带着他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的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范仲淹懂事后,不想过这样寄人篱下的生活,朱家虽是富户,但他仍含泪告别母亲,找到老家附近的一处寺庙,安心苦读。

范仲淹少年在寺院读书时,他不依靠家里资助,而是勤俭自立。史载,每天他只煮一锅粥,等粥冷却凝固了,分为4块,早晚各吃两块。就着几根咸菜,稀饭里拌一点盐,这样整整吃了3年。

从小养成的节俭习惯,即使到了他功成成就后,依然保持清苦俭约的生活习惯。即使是身为宰相后,早餐也都是咸菜就粥。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宰相之子,绝对是官二代了啊,可是他一直要求子女不要借他之名搞特殊。他的子女个个都很争气。老范儿子的品行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还要好,从来不说“我爸李纲”之类的狂话。他有个儿子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学,没搞一点特殊化,直到他毕业,也没人知道他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

在这种严厉的教育下,老范的子女都品德高洁,为世人所夸赞。

不久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孙都贤显贵,绵延不绝,传至今已超过八百多年了,苏州一带范氏后人依然兴旺。

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僚,为什么能让福祈惠及近千年的子孙后代呢?有许多人都将这些归功于范仲淹临终前留给子孙的一则长仅百字的家训: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诚然,范公在家训里对后世子孙提出了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但仅靠这则百字短文就能庇佑子孙千年?非也。家训只是范公对其一生为人处世的简要总结,对于子孙后代的影响,还是源于他真实的处世生活。

在此,特摘两则范仲淹以身“说法”的小故事。

范仲淹的母亲去世后,按当时风俗,他曾请风水先生来看看他给母亲选择的墓地,风水先生说,他母亲的葬处是“绝地”,他家会断子绝孙,劝他迁移。范公说:“既然是绝地,就不应让别人来承受这样的坏运气,我宁愿我自己承受;如果我该绝后,就是迁坟又有什么用呢?”

结果没有迁坟。范公不仅没绝后,而且后世子孙却人丁兴旺。

范仲淹还据相位时,有人告诉他苏州有一个著名的风水宝地——南园,许多人都劝他把南园买下来做住宅,以利后代出人才、做大官。

范仲淹说,一家人发达,富贵范围太小,大家都发达了,才是大富贵。于是他花钱买下南园,创办了“苏州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将近一千年来,这里出现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

范仲淹善心为他人谋福利,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无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报给范氏子子孙孙的福禄,是范仲淹当时所付出的几十倍、几百倍,是范仲淹毫无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种,八百多年来不断地开花结果,无意之中为子孙万代谋福利,成为舍己为公的典范,受世人的敬仰赞颂。

大事上,他一心为国先天下,私事上,他福祉先他后为家,这才惠及子孙,福祉不绝!

世人若想后代子孙昌绵久远,当学范公积善造福之方。

80个状元,400个进士,范仲淹家族为何兴旺800年?

真实的范家确实很厉害,但是80个状元和400个进士一说并不是来自范仲淹的家族,而是范仲淹中年筹办的一所书院的成绩。范仲淹这一生,真的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