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楹联里的乐山民间传说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1收藏

两幅楹联里的乐山民间传说,第1张

两幅楹联里的乐山民间传说 《乐山大佛身后的故事》第十四篇  徐成村

(2013-11-19 15:23:36)

乐山大佛所在地的凌云山,“匾”、“联”胜多,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古人原作不少复制较多。随着景区发展的需要,新建景观也出现了不少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乐山市文管所长黄学谦的一句话说得好:“古建筑也好,仿古建筑也好!如果到了里面看不到楹联匾对,总觉遗憾,就等于一个人穿了西服却不系带”!多么恰当而生动的比喻!

也许正是如此,凌云山的历届主事者,都比较重视这一问题。可是当人们观赏这些“匾”、“联”的时候,未必都会去精心了解其中的内涵?本文仅以凌云山的两处新建景观内的两幅楹联为题,叙述楹联内所包含的妙趣横生的传说和故事:

“月榭”。从“东坡楼”前门而出,沿石梯而下,往左行便是“梅园”。穿“梅园”再往左行数十步,著名书画家李琼玖,所书写的“月榭”二字木制横匾,极其醒目的出现在人们眼前,此玲珑别致、古朴典雅的明·清仿古建筑就是“月榭”。

据史料记载,“月榭”原坐落于昔日的古嘉州城内,宋时爱国诗人陆游在古嘉州兼职时期,常游此处。“月榭”命名乃陆游所为,“榭”者,高台之建筑也,“月”者,陆游沿自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诗句而定,多令人向往的地方!可惜古迹早已荡然无存了!

为传承历史,记载人文,1987年,本人主持,由本单位文保建设科科长曾志亮设计施工建成。让嘉州这一非常有意义的古人文景观再现于凌云山境内。“庭”、“院”交错,“廊”、“坊”相依。游人至此,无不止步!院内有一圆门,上面一幅不太醒目的楹联,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上联:“竿头须载陆”;

下联:“佛足莫临波”。

作者和书者同是一人,即:曾在凌云山参加过“乐山中日书法笔会”,获得好评的书法家万耀宗老先生。仅有十个字的楹联看似简单,可里面掩藏着昔日古嘉州老少皆知的民间传说故事!

“竿头须载陆”。意思是说,乐山城那块陆地是被大佛老爷脚下面的水龙,用自己龙宫里的金竹竿顶载着的;

“佛足莫临波”。乐山大佛不能“洗脚”,说乐山自古以来,再怎么涨洪水,大佛的脚也不可能被淹没,否则乐山城也会被淹没了。多么传奇的民间传说!

要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还是需要提到“乐山大佛——凌云山”!说:昔日“东坡楼”里的苏东坡,因其学识渊博,令“三江”龙宫的水龙王对其五体投地,于是命其“三太子”拜东坡为师,常到“东坡楼”就读。“三太子”十分勤奋,一年四季,早来晚归,常从大佛脚下“洞天”处出没。一日,苏东坡见三太子愁眉不展,便问其故?“三太子”苦丧着脸答到:“昨日偶闻父言,嘉州城不久将面临沉没,因而内心焦虑”!苏东坡听了甚为吃惊,深感不安!于是与“三太子”商定,一起到龙宫求助龙王。龙王突见儿子的老师“光临”,于是捧苏东坡为上宾,高兴问到:“先生来到必有所求?”苏东坡不露声色,顺口答到:“你说对了,想向龙王借样东西!”龙王说:“龙宫之内到处是宝,任凭挑选!”苏东坡说:“宝物不需,只向龙王借一块地足矣!”龙王深感奇怪!问曰:“地有何用?不值一提!”苏东坡答到:“菜园之用,种菜之需也!”龙王问:“哪地为好?借去便是!”苏东坡仰望嘉州古城顺手一指说:“就是那块!可呼?”龙王满口应允。苏东坡明知故问:“天有不测风云,嘉州那块地安否?”龙王答曰:“不瞒你说,嘉州不久确有沉没之灾!”东坡话题一转:“既然如此,借有可用?”龙王嫣然一笑:“这有何难?我用金竹相顶,万无一失也!”苏东坡高兴极了,刚起身要走,谁知龙王问到:“老师何时还地?”东坡再也没想到,慌乱中佯装糊涂,将手高举一摆,意思是说不再还了,谁知龙王将苏东坡高举手掌误解为“伸出五指”,说:“啊!知道了!五更敲响,还地时间到矣!”学识渊博的苏东坡尽然也吃了一个“闭门羹”。面对尴尬,不表可否,迅速告别。上岸后立即下令:“嘉州古城从此不许再打五更”,铜锣不响,嘉州城则永保平安了!“乐山自古不打五更!”、“洪水从来不淹佛脚!”自此成为乐山人老少皆知的一则佳话!

“佛国天堂”。松竹掩映,粉壁环绕,一座高耸入云,坐落在丹霞峰之上的仿唐古式宫殿,它就是乐山大佛文化内涵的延伸景观“佛国天堂”。(该景观将在后文专有叙述)此处的“天王殿”正门上,有一幅楠木金字楹联。

上联:“弥勒不速成佛为使众生得度”;

下联:“凡夫欲要升天也应心田善良”!

撰联和书者是乐山两位已故的知名文化人士、文物专家、书法家,前者罗孟鼎,后者田家乐。俩位老先生对此联的创作,源于一则《佛经故事》:

说:在西方极乐世界,一天,“释加牟尼佛”和“弥勒佛”师兄弟俩,随其师“底沙佛”出门云游。腾云驾雾,心旷神怡,瞬间又降落人间,走着,走着,突然一座高山挡住他们的去路。“底沙”双脚一纵,飞身上了山顶,开怀大笑,声似洪钟,说:“你俩听着!凭我一声召唤,你两立刻动身,谁能先到我的跟前,本师让位于他,即为‘现在佛’,反之,则为‘未来佛’!”“底沙”话完,“释加”到矣!转身看时,“弥勒”却一步未动,问其故?“弥勒”敞开大肚手提布袋,乐哈哈说到:“兄长先行,弟普渡众生去也!”故事说明:“释加牟尼”是“现在佛”,而“弥勒”乃“未来佛”。

作者根据该《佛经故事》撰联,意思是在告诫世人:“神通广大”的“弥勒”为了普度众生,都甘心情愿只做“未来佛”。而我们当今的凡夫俗子,如果将来死后想要“升天”,那么在世的时候,就一定要心田善良,多做好事别做坏事!

连续篇,未完待续             

                             2013·11·19·

凌云山  《乐山大佛身后的故事》第一篇  徐成村

 (2013-02-28 13:00:18)

 “佛与山高,山同佛齐”。这是五十年代初,我第一次同乐山大佛见面时的震撼!当人们瞻仰乐山大佛之后,一定会将自己的联想同凌云山联系在一起。道理很简单,因为乐山大佛是沿着凌云山峭壁而凿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凌云山也许就没有乐山大佛。说得更直接一点:乐山大佛是以凌云山为净土,而凌云山则因乐山大佛而生辉!

“凌云山”。顾名思义,壮志“凌云”。多名符其实的称谓!丹崖峭壁,郁郁葱葱,中流砥柱,威镇“三江”。任凭“大渡河水浪潮天”,“三江”急踹,“惊涛拍岸”,它自“岿然不动”!汹涌澎拜的恶水到了它的脚下,任其咆哮怒吼,结果还是只好乖乖向东奔腾而去!

古人云:“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凌云山由灵宝、望云、集凤、栖鸾、拥翠、丹霞、就日、兑月、祝融九个小峰组成,故称“凌云九峰”,亦称“小九嶷”。古人对每座山峰都曾留下有极其美好诗句。不妨略举一二:

栖鸾峰:斗崖悬揷巧栖鸾,弥勒临空眼倦看,阁上七层三百尺,青衣江水汇淮安。

灵宝峰:密开灵宝擘云根,三水交投万马奔,光相娑罗坪外见,诸峰罗列此峰尊。

置身凌云,茂林修竹,朱楼画檐,峰峦叠翠,景色迷人。千年古刹凌云寺,古朴庄重,一尘不染,因位处凌云之巅,故有“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之说。盛唐灵宝塔,虽历经沧桑,仍安然耸立,塔身悬铃,风吹铃动,悠荡齐鸣,梵音天上来。

唐宋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此留有遗迹。北宋文豪苏轼的“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诗句,乐山市的小学生都能背诵。从凌云山北门而入,沿凌云栈道拾级而上,临空远眺,舟帆点点,水光接天;回首仰望,崖壁上古人留迹无数,最引人瞩目的是“苏东坡载酒时游处”五字楷书,刚劲工整,苍劲雄浑。右侧平台之上的“载酒亭”无不让人止步!

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因乱党专权累遭不幸,满腹经纶,怀才不遇,云游天涯,在凌云山亦留下了触景生情的美好诗句:“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游水到天涯”。

明代文学家“杨升庵”的一幅楹联,更直接为凌云山留下了“千古绝唱”:“春水夏云秋月冬松宝地占四时之景,东瞿西胜北卢南瞻金天统万法之宗”。

“东坡楼”、“海师洞”、“藏经楼”、“注易洞”等古迹繁多······

更珍贵者,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麻浩崖墓”。上万座的墓穴集中于“虎头弯”,上下多层,比比相依。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石棺、木棺、陶棺、陶房、陶马、陶鸡、陶狗,陶龟、陶鳖,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众多形态不一,栩栩如生的各种陶佣······

世界闻名的石刻弥勒佛像——“乐山大佛”,恰巧安排在如此胜地。人们又不得不将翩翩浮想,转回来集中到乐山大佛的首创者,历史上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海通的身上。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唐·西川节度史韦皋(乐山大佛的尾期工程人)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事碑》中有关记载:昔日的凌云山下,“突怒哮吼,雷霆百里”,“索缴触崖,荡为礆空”,“舟随波去,人亦不存”。极其形象的叙述了历史上的古嘉州,三江激踹直捣凌云山,洪水犯难,船毁人亡的严峻状况。高僧海通为了根治“水害”,以其“自目可剜,佛财难得”的大无畏精神,四处化缘,直接指挥了“万夫竟力,千垂齐奋”的浩大工程。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正如唐代诗人芩参的诗句说的那样:“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海通不畏艰险,在悬崖峭壁,惊涛骇浪极其险恶的条件下指挥着凿佛的工程。

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观点看问题,能否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海通,他不仅是一位慈悲为怀、弘扬佛法的大师。还是一位救人苦难,战天斗地、削山治水的勇士。再从建筑学方面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真称得上一位博学多才、科学领先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再从美术学角度看问题,他完全能充当一位精通美学的艺术家。

可是由于凿刻佛像的工程浩大,工期漫长,海通还没有等到完工便去世了!他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当时的“官方”。紧接着,由剑南节度使兼西川采访制置使章仇兼琼、西川节度使韦皋先后主持,方告完工。

像海通这样的历史人物,可以说从古到今都是少见的,他的聪明才智就在于面对现实,因地制宜,催利避害,依山取式,凿崖造佛,抛石填江,减缓急踹。即达到了避“水害”的目的,又为凌云山这幅美丽图画“锦上天花”。从嘉州的大环境看,从此形成了山、水、佛、城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良好局面,把古嘉州这一幅美丽图画打扮得更加绝能了!

这位“超人”的大作,其精华当然集中表现在佛像本身,慈目善面,端庄而坐,线条流畅,比列匀称。但是他在凿刻佛像主体的同时,对与佛像主体相陪衬的周边环境,也是做了极其周密而全面考虑的。他将佛像的座位巧妙的安放在远眺峨眉、威震“三江”、直档“水害”化险为夷的重要位置。佛像脚踏莲花,眉目传神,令人肃然起敬。临江两侧岩壁上,对称镌刻着两尊威严的金刚。尤其引人入胜的是同时凿刻的“九曲栈道”,在佛像右侧石壁上,自下而上盘旋九曲,直到凌云之巅。人们身临其境,无论是由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只要行至“九曲”一半之处,顿觉虚幻临空,步步如云,恍若仙境。可往下看去,又觉身处危岩深渊,头昏目眩。也许会自然连想到李白的诗句:“脚著谢公履,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越险的地方会呈现出越好的风光,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

再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在攀登九曲栈道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栈道岩壁上尚残留的极其珍贵的两龛唐代浮雕造像。它是弥勒大像两侧原有千百龛造像中有幸保存下来较为完好的摩崖造像。尽管风化严重残缺不全,但某些部分仍然十分清楚,其经变图面雕琢精细,人物形象生动,线条优美,。并刻有楼台亭阁,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攀完栈道,至上凌云,一座古朴别致的长廊式亭阁立即出现,明代袁子让对此亭赞不绝口:“立亭上则三峨凝黛,水自天来,烟波极目,绿野无际”被称之为“近河亭”。

凌云山真正算得上是文物的宝库,翰墨的天堂。她以其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被美誉为

全国有名的佛教圣地,和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

世界之最,蜚声中外的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其工程跨越了整整九十个年头,经历了四代皇帝,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建成。它以无可雄辩的事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通高七十一米。佛像面对峨眉,脚踏三江,(大渡河、岷江、青衣江)背负九峰,(凌云九峰)巍峨壮观。以其举世无双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迹是人类悠久历史不可代替的实物见证,文物不能再“生”。随着时光流逝,岁月沧桑,加强对瑰宝的保护显得极端重要!拨乱反正后的八十年代初,“天府之国”的四川省乐山市成立了“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管理局”。

就在这个时候,本人受上级派遣,离开仁寿县人民政府文化局工作岗位,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到“乐山大佛文管局”任职。1993年退休后,为修建、管理丰富乐山大佛文化内涵的景观——“佛国天堂”,又工作了十四年。计算起来,本人“伴佛”、“守佛”、“护佛”二十余年,曾亲身经历了许许多多极其生动而令人难忘的“故事”。 如今回忆,感慨万千!很有必要将它记录下来,供人们鉴赏和指正!

下面将分期陆续发表短文,系统介绍有关“故事”·····

从乐至的“树抱佛”回想乐山“大砍城墙树”     徐成村

 (2017-05-30 10:40:15)

  近期,本人在华西都市报上看见一则引人触目的报道:“乐至县报国寺主殿正前方,有一处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上千尊佛像,镶嵌在一棵古榕树的树根之中,形成了佛与树相应而生存的罕见奇观····”。令人不由自主联想到去年乐山大砍城墙树的争议。

  人人都知道,“榕树”俗称黄角树,喜靠石而生,所以人们在栽榕树的时候,都要有意安放大量石块在其根部,有利榕树的成活和生长,原因何在?榕树之需也!因为榕树最喜欢崖石里的一种养分,它的根部要分泌一种液体穿透石块去吸收自身需要的营养;反之,而榕树的盘根错节,又恰好无形将崖石牢固的锚索住。这就是两者的互为依赖而相互生存的原理····

  树有“灵性”,人有情怀!乐山是我的第二故乡。凡年岁稍长者都会记忆犹新,试问:昔日之巴蜀大地,哪一处古镇,庙宇,驿站,路店没有两株参天大树!她们是一道风景线,但更是环保,尤其生长在特殊位置的奇树更是难得的奇观。被当地的人们视作“风水树”,靠她遮风挡雨,乘凉“栖息”,寄托“吉祥”!“平安”!

  乐至报国寺“树抱佛”奇观以上千年,人们(包括一些文物和建筑专家学者)正在考究是先有树还是先有佛?而更重要议题的中心点,是在研究如何保护的问题······

  景观靠培育,奇观更难求!联系乐山“大砍城墙树”的武断之举,实在让人费解!为什么就不可以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而偏偏来了个“一刀切”!

  没有价值的杂树当然可以出掉,但决不可草率从事“一路清除”,榕树更该保留,树大可以整枝加强管理,趋利避害,让嘉州古城墙更显历史风采!

西川的诗

1、《秋天十四行》

大地上的秋天,成熟的秋天

丝毫也不残暴,更多的是温暖

鸟儿坠落,天空还在飞行

沉甸甸的果实在把最后的时间计算

大地上每天失踪一个人

而星星暗地里成倍地增加

出于幻觉的太阳、出于幻觉的灯

成了活着的人们行路的指南

甚至悲伤也是美丽的,当泪水

流下面庞,当风把一片

孤独的树叶热情地吹响

然而在风中这些低矮的房屋

多么寂静:屋顶连成一片

预感到什么,就把什么承当

2、《月光十四行》

人在高楼上睡觉会梦见

一片月光下的葡萄园

会梦见自己身披一件大披风

摸到冰凉的葡萄架下

而风在吹着,月亮里

有哨声传来,那有时被称作

黎明之路的河流上纸船沉没

大雾飘过墓地般的葡萄园

而风在吹着,嗜血的枭鸟

围绕着葡萄园纵情歌唱

歌唱人类失传的安魂曲

这时你远离尘嚣,你拔出手枪

你梦见月光下的葡萄园

被一个身躯无情地压扁

3、《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

你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听凭那神秘的力量

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

射出光来,穿透你的心

像今夜,在哈尔盖

在这个远离城市的荒凉的

地方,在这青藏高原上的

一个蚕豆般大小的火车站旁

我抬起头来眺望星空

这对河汉无声,鸟翼稀薄

青草向群星疯狂地生长)。

马群忘记了飞翔

风吹着空旷的夜也吹着我

风吹着未来也吹着过去

我成为某个人,某间

点着油灯的陋室

而这陋室冰凉的屋顶

被群星的亿万只脚踩成祭坛

我像一个领取圣餐的孩子

放大了胆子,但屏住呼吸

4、《夕光中的蝙蝠》

在戈雅的绘画里,它们给艺术家

带来了噩梦。它们上下翻飞

忽左忽右;它们窃窃私语

却从不把艺术家叫醒

说不出的快乐浮现在它们那

人类的面孔上。这些似鸟

而不是鸟的生物,浑身漆黑

与黑暗结合,似永不开花的种籽

似无望解脱的精灵

盲目,凶残,被意志引导

有时又倒挂在枝丫上

似片片枯叶,令人哀悯

而在其他故事里,它们在

潮湿的岩穴里栖身

太阳落山是它们出行的时刻

觅食,生育,然后无影无踪

它们会强拉一个梦游人入伙

它们会夺下他手中的火把将它熄灭

它们也会赶走一只入侵的狼

让它跌落山谷,无话可说

在夜晚,如果有孩子迟迟不睡

那定是由于一只编幅

躲过了守夜人酸疼的眼睛

来到附近,向他讲述命运

一只,两只,三只编幅

没有财产,没有家园,怎能给人

带来福祉?月亮的盈亏褪尽了它们的

羽毛;它们是丑陋的,也是无名的

它们的铁石心肠从未使我动心

直到有一个夏季黄昏

我路过旧居时看到一群玩耍的孩子

看到更多的蝙蝠在他们头顶翻飞

夕光在胡同里布下了阴影

也为那些蝙蝠镀上了金衣

它们翻飞在那油漆剥落的街门外

对于命运却沉默不语

在古老的事物中,一只蝙蝠

正是一种怀念。它们闲暇的姿态

挽留了我,使我久久停留

在那片城区,在我长大的胡同里

5、《十二只天鹅》

那闪耀于湖面的十二只天鹅

没有阴影

那相互依恋的十二只天鹅

难于接近

十二只天鹅十二件乐器

当它们鸣叫

当它们挥舞银子般的翅膀

空气将它们庞大的身躯

托举

一个时代退避一旁,连同它的

讥诮

想一想,我与十二只天鹅

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那闪耀于湖面的十二只天鹅

使人肉跳心惊

在水鸭子中间,它们保持着

纯洁的兽性

水是它们的田亩

泡沫是它们的宝石

一旦我们梦见那十二只天鹅

它们傲慢的颈项

便向水中弯曲

是什么使它们免于下沉?

是脚蹼吗?

凭着羽毛的占相

它们一次次找回丢失的护身符

湖水茫茫,天空高远:诗歌

是多余的

我多想看到九十九只天鹅

在月光里诞生!

必须化作一只天鹅,才能尾随在

它们身后

靠星座导航

或者从荷花与水葫芦的叶子上

将黑夜吸吮

6、《暮色》

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暮色也同样辽阔

灯一盏一盏地亮了

暮色像秋天一样蔓延

所有的人都闭上嘴

亡者呵,出现吧

因为暮色是一场梦

沉默获得了纯洁

我又想起一些名字

每一个名字都标志着

一种与众不同的经历

它们构成天堂和地狱

而暮色在大地上蔓延

我伸出手,有人握住它

每当暮色降临便有人

轻轻叩响我的家门

7、《上帝的村庄》

我需要一个上帝,半夜睡在

我的隔壁,梦见星光和大海

梦见伯利恒的玛利亚

在昏暗的油灯下宽衣

我需要一个上帝,比立法者摩西

更能自主,贪恋灯碗里的油

听得见我的祈祷

爱我们一家人:十二个好兄弟

坚不可摧的凤仙花开满村庄

狗吠声迎来一个喑哑的陌生人

所有的凤仙花在他脚旁跪下

他采摘了一朵,放进怀里

而我需要一个上帝从不远行

用他的固执昭示应有的封闭

他的光透过墙洞射到我的地板上

像是一枚金币我无法拾起

在雷电交加的夜晚,我需要

这冒烟的老人,父亲

走在我的前面,去给玉米

包扎伤口,去给黎明派一个卫士

他从不试图征服,用嗜血的太阳

焚烧罗马和拜占庭;而事实上

他推翻世界不费吹灰之力

他打造棺木为了让我们安息

8、《把羊群赶下大海》

请把羊群赶下大海,牧羊人,

请把世界留给石头

黑夜的石头,在天空它们便是

璀璨的群星,你不会看见。

请把羊群赶下大海,牧羊人,

让大海从最底层掀起波澜。

海滨低地似乌云一般旷远,

剩下孤单的我们,在另一个世界面前。

凌厉的海风。你脸上的盐。

伟大的太阳在沉船的深渊。

灯塔走向大海,水上起了火焰

海岬以西河流的声音低缓。

告别昨天的一场大雨,

承受黑夜的压力、恐怖的摧残。

沉寂的树木接住波涛,

海岬以东汇合着我们两人的夏天

因为我站在道路的尽头发现

你是唯一可以走近的人;

我为你的羊群祝福:把它们赶下大海

我们相识在这一带荒凉的海岸。

9、《大雪十四行》

人性收起它眩目的光芒

只有雪在城市的四周格外明亮

此刻使你免受风寒的城市

当已被吞没于雪野的空旷

沉默的雪,严禁你说出

这城市的名称和历史

它全部的秘密被你收藏心中

它全部的秘密将自行消亡

而你以沉默回应沉默

在城市的四周,风摇曳着

松林上空的星斗:那永恒的火

从雪到火,其间多么黑暗!

飞行于黑暗的灵魂千万

悄悄返折大雪的家园

10、《风(之一)》

风终将吹来,启示命运

风的马、风的鹰,昨夜已在

我的梦中张挂了风铃

夏季疲倦于干渴,风终将吹来

有人已将蜡烛端出居室

有人已在娓娓低语,讲述天堂

一阵风

一阵风将在人间吹起波澜!

把固执的雪莱吹得哗哗作响

把老鼠们吹得翩翩起舞

一阵风将闭力推开

鳏夫的房门,邀他登高望远

望见心花怒放的姑娘

走在风中

对于收藏岁月的孩子,风是

崇高的帮助:吹落父亲的帐木

母亲的信札,让他弯腰拾起

风终将吹来,当夏季结束

我们这些穷人将啜饮

一杯清水,阅读一部描写风声的

书籍

11、《云(之一)》

云是妄想,是回忆,是绝望,是欢乐

是负伤的大地开放的百合

是神性的花园(飞鸟在那里筑巢)

是被遗忘的和平,天使们堆放的麦垛

是你情人的内衣,发着清香

是你未来的家宅(现在住着蝴蝶)

是虚无,提升我们灵魂的大手

是美丽,激励我们感官的祖国

穿过仄窄幽寂的走廊

你望见云城在上,大地辽阔

幸福使人喑哑,一个长发披垂的人

在云下放走灵魂;他是否理解

今天他不是生活中的一个?

在那历史的第一个下午,也有这样的云

洁白、温暖、被阳光照透

也有这样的云影诡秘地徘徊于

公社的马厩和酋长的头顶

你望见孔子的云、苏格拉底的云

而圣哲的遗言只有一句:

尽管人天生没有翅膀,但不要申诉

当云光移近,你最好保持沉默

12、《光》

我曾经俯身向月光下的花朵

我曾经穿行于地穴的黑暗

在一个意外的夜晚,我曾经目睹过

边防小镇的屋顶上青光一片

在一个意外的夏天,鸟雀之光

降落于山谷,松林之光降落于平原

取代诗歌的小麦好似我灵魂的光

它们清晰的运动却无人发现

制造光明的人坐在生活的此岸

比制造黑暗的人更加繁忙

他把灵魂的光打造成铁铲

他在冥冥中望见了彼岸的葡萄园

看哪,古老的城墙还在月光中伸展

无数闪光的河流汇合在天边

只是在我生命的三十年里

我爱过的人全都一消逝在我的面前

光溢出陆地就变作汪洋大海

我们的艺术在黑暗里抽芽

恰是对光明有所爱恋,就像

海妖们的歌唱,在篱笆那边

13、《往世书》

黎明之舟下碇,黄昏之舟启航

金星闪耀,为亡灵引路

掠过今世的马厩和葡萄园

给那些畏惧阳光的面孔

带去果实和成熟

梦的无花果,颤动在盘子里

语言的松柏,筑城在山峰

但这一切完美而无用,当金星

下沉,当月光撒落在

这北方荒芜的路径

啊,往世的月光!寂静的大地!

穿过黑暗的大门,听见风的絮语

被祝福的火焰熊熊燃烧

照见那些赤裸的花瓣

信仰未来的躯体

只有这诗篇终将消逝

而岁月的真理是水落石出

岁月无尽,而往世不远

像一场风暴刚刚结束

而树梢上犹坐着风暴的母亲

被金星所赦免的善恶

化作灵魂的知识,熟悉这荒芜的

路径和人间悲伤的影子

一个女人的尖叫如此有力

仿佛晨曦同样为往世而升起

14、《黎明》

在黎明的光线里,在被

迎头痛击以前,众鸟恢复记忆

高歌美丽的伙伴

在黎明的光线里,在被

迎头痛击以前,羊群有了机会

溜出肮脏的羊圈

有人在黎明的光线里

说话:火就要灭了,有点儿冷

而太阳即将升起

而太阳升起以前

晦暗的树林里刮着风,这是

梦,这是夜雨的杯盏

这是神的唯一的通道

无论他是否已经通过,他没有

别的道路走向生活

走向旷野那边暗喜的灯

残暴国王的酒窖、荒凉的大海

在太阳升起以前

是黎明漫过了篱笆

是的,是黎明使万物高大

而新的灾难在哪里?

这里有流星击毁房屋

这里有影子压碎花朵,而无涯的

寂静是命运的礼物

这里有一个男孩梦遗之后

从草垛上爬起,在黎明的光线里

在被迎头痛击以前

15、《虚构的家谱》

以梦的形式,以朝代的形式

时间穿过我的躯体。时间像一盒火柴

有时会突然全部燃烧

我分明看到一条大河无始无终

一盏盏灯,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我来到世间定有些缘由

我的手脚是以谁的手脚为原型?

一只鸟落在我的头顶,以为我是岩石

如果我将它挥去,它又会落向

谁的头顶,并回头张望我的行踪?

一盏盏灯,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一些闲话被埋葬于夜晚的萧声

繁衍。繁衍。家谱被续写

生命的铁链哗哗作响

谁将最终沉默,作为它的结束

我看到我皱纹满脸的老父亲

渐渐和这个国家融为一体

很难说我不是他:谨慎的性格

使他一生平安他:很难说

他不是代替我忙于生计,委曲逢迎

他很少谈及我的祖父。我只约略记得

一个老人在烟草中和进昂贵的香油

遥远的夏季,一个老人被往事纠缠

上溯300年是几个男人在豪饮

上溯3000年是一家数口在耕种

从大海的一滴水到山东一个小小的村落

从江苏一份薄产到今夜我的台灯

那么多人活着:文盲、秀才

土匪、小业主什么样的婚姻

传下了我,我是否游荡过汉代的皇宫?

一个个刀剑之夜。贩运之夜

死亡也未能阻止喘息的黎明

我虚构出众多祖先的名字,逐一呼喊

总能听到一些声音在应答;但我

看不见他们,就像我看不见自己的面孔。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辞:辞别。

4、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座碧山。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诗意: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向往去广陵(即扬州),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窗含西岭千秋雪全诗

窗含西岭千秋雪全诗

《绝句》

作者:杜甫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诗意: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湘川怀古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

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

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注释

①潇湘:潇水与湘水,潇水为湖南省主要河流之一,汇入湘水。故常以潇湘代指湘江乃至湖南全省地域。汨罗:汨罗江在湖南省东北部,为湘水支流。其上游称泪水,流经湘阴县分为二支,南流者仍称汨水,另一支流经古罗城者称罗水,至屈潭二支复合,故称汨罗。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忧愤国事,怀石自沉于此。九嶷河:指湘江,因其发源于湘桂九嶷山地区而名。

②屈原冢: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汨罗江边之屈潭畔。渔父歌:屈原《渔父》云“渔父莞尔而笑,鼓枢而去。”传说屈原自沈之前,于汨罗江畔遇此渔父,对语良久。屈原自叹曰“众人皆醉,惟我独醒。”终于怀石沉江。渔父对其消极逃避的态度是不表赞同的。

③征骑:战马。浴禽:天暖时,禽鸟在江水边蘸水洗浴羽毛。

④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古诗十九首》之十有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里也有默默、默默无言的意思。

赏析

湘川即湘水,又名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湖南省亦因之简称为湘,清江上人这首五言律诗写得很是沉痛悲壮,缅怀了屈原这样一位中国历史上颇有才华而又冤屈的悲剧人物。

1关于家谱的诗句

============

找你家谱(FindU)

============

1、《水调歌头·家谱几时有》

家谱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找你”家谱,何时伴我还?

我欲修谱立传,又恐繁琐复杂,学问不精专。

低头录亲友,往事浮眼前?

寻祖宗,聚亲友,思无限。

不应遗忘,一亲二表三代乱!

人有亲疏远近,谱有新旧毁损,此事古难全。

但愿有“找你”,代代永相传!

——找你家谱

2、《修谱赋》

修古续今寻旧缘,

找你家谱志方贤;

同根同族一脉牵,

同宗同姓字相连!

——找你家谱

3、《修谱行》

行修谱之道

怀有谱之人

寻认谱之亲

做靠谱之事

——找你家谱

2关于家谱的诗句有哪些

一、由朱永璋先生主修的《朱氏东大门宗谱》辑录了明朝诗人黄琼歌咏董潭的一首诗《采莲歌》: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一个秋天的下午,诗人随着一艘采莲船到荷花荡游玩。

荡阔天高,一望无际。远处,绿树阴阴,阵阵西风送来荷叶清香。

东方月亮渐渐升高,一艘艘船满载着荷莲回庄。采莲的男男女女,一边撑船一边哼着小调,有声有色,好一幅董家潭的美景。

二、湖西赵氏家谱是钱白平老先生帮助修的,钱白平先生写了一首诗载入谱中,《济元元》:百家姓内赵居前,天水源流万古漩。论语半部治天下,平原一信解邯悬。

读书敬业家国美,积德存仁子女贤。赵氏儿孙争上进,宏图大展济元元。

“元元”,即平民,老百姓。天水,今甘肃天水市、泰安县、甘谷县一带,是赵氏的郡望。

“平原”,是战国时期赵国之相赵胜,秦军围赵都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写信给他夫人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求助,信陵君偷出魏王的兵符,调动兵马,打败秦军,解邯郸之围。该诗不但歌颂赵氏先祖,而且激励赵氏后人读书敬业、积德存仁、力求上进、造福百姓。

对一个家族来说,修建家谱是一件大事,一件盛事。修谱要寻找、研读老的家谱;要收集、汇总同族已故和现有人员名单;要提炼、书写本族精英的事迹传记;要合议、订立新的字辈排行和族规家训。

所有这些工作离不开一个“情”字!这里面有修谱者的热情、同姓宗族的亲情、对祖辈的尊敬之情等等。而情到深处便成诗,因此我们高邮的姓氏家谱中存有大量的诗词。

诗词便于抒发人们的情感,家谱又因诗词增加了它的文化分量。分析这些家谱中的诗词,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一、赞美家乡家谱既是一个姓氏家族的史册,也是一部爱家爱乡的教材。

不少家谱都有专门篇章介绍本姓氏所居之处的自然风貌,以及家乡的历史变迁。有的以文、有的以诗来描述。

比如,董家潭简称董潭(今临泽镇董潭村),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大的村庄,该地自然环境优美,集市繁华。传说有八景,有普善禅院、奉真坛、文昌宫等宗教建筑,每年都有“字纸会”“三官会”“观音会”等。

该村主要集中居住两大姓氏,即朱姓和史姓。朱姓为紫阳堂一支,据朱氏家谱考证,他们祖上约在明朝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迁至董潭,距今有500多年,在董潭已繁衍17代了。

董家潭还有一个大姓——秉直堂史氏。据《史氏家谱》(1947年修)记载,明万历四年(1575年)高家堰(洪泽湖大堤)溃崩,里下河汪洋一片,后又倒五坝(高邮运河堤上五个坝口),里下河遂成泽国。

但董家潭“风景正自不少”,据史氏十八世孙记述,有八景:扣马神桩、辞金芳躅(足迹)、凤凰名沟、溪潭映月、普善钟声、奉真乩笔、芦州晴雪、渔艇斜阳。每一景都用诗来描绘,如《溪潭映月》:秦邮东北董家潭,清水长流几曲湾。

难比沧浪沂水处,载明州志古今谈。徘徊散步至溪潭,潭水清兮月正圆。

皎洁月光浮水面,扶摇溪影在人前。董家潭有一个溪潭,潭水清澈,虽然比不上沧浪(汉水)和沂水那么有名,但在州志上也有记载。

诗人在该诗后面小注:“晚上散步在溪潭,见潭水碧清,月出于东土之上,月光如水,而水如天,映于溪潭之内,又是一种风景,实是令人雅观,流连忘返也。”二、歌颂先祖歌颂先祖是家谱中诗词最多的一类,几乎每部家谱都有这类诗词。

湖西赵氏为半部堂,始祖为宋代宰相赵普。赵普在做宰相期间,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中央集权,帮助赵匡胤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宋太祖问他靠什么来治理天下?赵普回答:“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死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籍,果真什么宝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其后人就以“半部堂”为堂号。

3让后人好好的珍惜家谱的诗句应该怎么写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提问,我们并不清楚楼主需要在什么具体的情况下让人仔细。所以只能给你找一下资料,请参考以下诗句:

……………………………………………………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辛弃疾

赖有君谟,为传家谱,不弃青黄绿。——郑域

此真是,交梨火枣传家谱。——许有壬

不须握手论家谱。——陈造

位崇家谱。——释正觉

国香不欲论家谱。——郑清之

………………………………………………

《虚构的家谱》

作者:西川

以梦的形式,以朝代的形式

时间穿过我的躯体。时间像一盒火柴

有时会突然全部燃烧

我分明看到一条大河无始无终

一盏盏灯,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我来到世间定有些缘由

我的手脚是以谁的手脚为原型?

一只鸟落在我的头顶,以为我是岩石

如果我将它挥去,它又会落向

谁的头顶,并回头张望我的行踪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373639

一盏盏灯,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一些闲话被埋葬于夜晚的萧声

繁衍。繁衍。家谱被续写

生命的铁链哗哗作响

谁将最终沉默,作为它的结束

我看到我皱纹满脸的老父亲

渐渐和这个国家融为一体

很难说我不是他:谨慎的性格

使他一生平安他:很难说

他不是代替我忙于生计,委曲逢迎

他很少谈及我的祖父。我只约略记得

一个老人在烟草中和进昂贵的香油

遥远的夏季,一个老人被往事纠缠

上溯300年是几个男人在豪饮

上溯3000年是一家数口在耕种

从大海的一滴水到山东一个小小的村落

从江苏一份薄产到今夜我的台灯

那么多人活着:文盲、秀才

土匪、小业主……什么样的婚姻

传下了我,我是否游荡过汉代的皇宫?

一个个刀剑之夜。贩运之夜

死亡也未能阻止喘息的黎明

我虚构出众多祖先的名字,逐一呼喊

总能听到一些声音在应答;但我

看不见他们,就像我看不见自己的面孔

4怎么样理解家谱这个词的含义

family tree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5说明家族重要的诗句

1晚霁中园喜赦作(唐代:储光羲)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

译文:朦胧的天空微微亮光,家族奔跃着表达欣喜。 2哭胡十八遇(唐代:张籍)文场继续成三代, 家族辉华在一身。

译文:文坛三代人成功续连,家族的光辉荣华集于一身。 3送沈居士还太原(唐代:皎然)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译文:因为世事艰难而辞去官职,家族在南朝兴盛。 4授马氏女诗(唐代:黄冠野夫)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

译文:如果遇见强盗欺凌,只能抛弃家族。 5把酒(唐代:白居易)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

译文:这宗族里的人啊,有几个人能拖着紫金长袍。 6宿荥阳(唐代:白居易)旧居失处所,故里无宗族。

译文:旧时居住的房屋没有了,家乡故里也没有亲戚。 7奉使崔都水翁下峡(唐代:杜甫)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译文:离别的日子不会很长,亲戚宗亲们要忍耐相互告慰。 8玩郡斋海榴(唐代:宋之问)未若宗族地,更逢荣耀全。

译文:不若宗族的故地,更盼望荣耀。 9上阳白发人(唐代:白居易)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译文:想当初,吞声忍泪,痛别亲人,被扶进车子里不准哭泣。 10宋中送族侄式颜(唐代:高适)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译文: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6家谱的阅读理解答案,求答案,谢谢

是不是父亲的家谱啊1)BC(B项,文章中间提到过“因为我的到来,陈星伍有了儿子”,参见11段;且“设置悬念”不合理C项“小时候假装为自己的家庭感到羞愧”错误,参见第7段,“少年陈星伍说起“我爸是陈启煜”的时候,应该多少怀着某种复杂的羞愧”) (2)①小时候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受到羞辱而退学,上山挖草药维持困顿的生活;②80年代初获得“补缺”的机会成为一名医生;③儿子出生后兼职做起了生意赚了不少钱,又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被甩在后面,安度晚年(每点2分) (3)①家谱指父亲的出身,祖父的身份是影响父亲一生的重要因素,②家谱指父亲半生起起落落的经历,③家谱也指通过父亲经历反映出的社会时代的变迁(每点2分) (4)示例①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里反映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新闻价值②严肃并非指地位崇高的人和影响重大的事件,而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和积极态度③父亲的生活是平凡的,他却以自己的辛劳支撑起生活,以乐观和坚韧教育儿子,这正是一个普通人至高无上的荣誉。

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姜太公八世孙奚因拥立齐桓公有功,被赐予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炎帝16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姜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7世孙文公吕赤,赤有爱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六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蛋排挤,出齐奔燕。高止十世子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由“高”字开头复姓简化而来。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简化而为“高”姓。

4、出自他姓。据《北齐书》所载,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鲜卑族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鲜卑慕容氏、高丽羽真氏,后改高氏;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入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得姓始祖

高奚。春秋时期,姜太公六世孙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奚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当时,公孙无知发动内乱,杀了齐襄公。奚联合诸大臣一齐平定内乱,诛杀了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奚因为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称为高氏。高姓就这样诞生了。高奚作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孙的尊敬和爱戴。

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随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今福建省)。此时,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仍是继东汉以来高姓主要的聚居地。五代时期,有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建南平国。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彦俦到四川后蜀政权为官。在此期间,江南江北都有高姓人活动。两宋时期,高姓人为避战乱由中原向江南迁徙。如开封高琼后裔定居于海宁、临安、温州、山阴,合肥人高彻定居于晋陵。元明清时期,高姓人多集聚于东南地区,尤以江苏、浙江地区最为集中。今日高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一。

历史名人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 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 琼:宋代亳州蒙城人,通晓军政,勇猛仗义,其后人许多成为军事将领,高琼一族被一度赞为“高家将”。

高 兴:元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人。出身农家,元武宗时官至河南行省左丞相。

高 启

两幅楹联里的乐山民间传说

两幅楹联里的乐山民间传说 《乐山大佛身后的故事》第十四篇  徐成村 (2013-11-19 15:23:36) 乐山大佛所在地的凌云山,“匾”、“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