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二代闯祸,爸爸受过”
如何看待“二代闯祸,爸爸受过”
广东余卫兵
引言
近年来,从杭州富二代胡斌飙车撞死人案,到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再到药家鑫开车撞人后杀人案、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撞人者、打人者和杀人者都是年轻的“二代”。在这些“二代们”的劣行被曝光之后,他们的“爸爸”往往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同时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有人称之为“儿子闯祸,爸爸受过”。如何看待这类现象?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心态?如何看待“子不教,父之过”?
读者声音
观点一
“身份标签”折射社会焦虑
北京庞自立
两个开车的人,在路上有点小摩擦,脾气暴的直接开骂直到大打出手……这样的事情在当今中国,可以说并不罕见。然而,一旦打人者的身份与“官二代”“富二代”联系起来,事情就会发生变化。
“凤凰网”针对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在90万投票网民中,只有26%的人认为这是行车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而其余的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致其生性骄纵,目中无人。“我爸是李刚”、浙江杭州“七十码”等事件中,社会舆论也呈现类似的特点,即矛头都指向了肇事者的身份,尤其是“爹”的身份。
动辄给肇事者及其爸爸贴上“身份标签”,虽有失公允,也折射出公众的一种社会焦虑,即一些拥有权力和财富的社会成员,恃权发威,富而骄狂,其跋扈言行突破了法制的约束,挑战社会公平的底线,对社会秩序和公众权利造成威胁。这种现象,在以人为本、尊重权利的时代进步潮流中,越发显得醒目,越发引人深思,同时也越发表明在社会生活中,公正平等是何等重要。
因此,要缓解这种社会焦虑,根本途径还在于坚持公平正义,遏制权力滥用,防止权钱勾结,让权力在制度的监督下被谨慎使用,让财富更多地体现社会责任,用不断净化的社会风气抹平人们心中的裂痕。
观点二
“情绪飙车”无助问题解决
山东章欣
每次“打人事件”过后,都如同引爆了一个舆论炸弹。无论是媒体评论还是网友议论,不乏言辞激烈的内容,有的针砭时弊,有的反思症结,有的却显然醉翁之意不在“儿子”,也不在“爸爸”,不是从案件本身和事实出发,只图骂得痛快,甚至捕风捉影、自由“联想”,进行人身攻击,并且固执地怀疑一切,疑心事情得不到公正解决,不相信有关部门会秉公处理。
鲁迅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用拳头说话不对,但陷于指责谩骂也不妥,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对儿子的恶行还是爸爸的问题,都不能任由“情绪飙车”,还需回到理性和法治的轨道,冷静处理,依法办事。
不过,理性氛围的形成,关键是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责任,不能藏着掖着、护着躲着,而应主动回应社会质疑,向公众做出真诚负责任的交代;不能“看菜下饭”,进行选择性执法,让当事者的权力、财富、名望等背景影响案件处理,而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依法条行事,以公开公正赢得公信力。同时,媒体和公众也应有序参与、理性表达,避免让负面情绪主导思考过程,从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微博评论
国储138处苑治国:子女犯错,父亲的责任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反思问题存在的根源,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初宝瑞:“子不教,父之过。”不管李刚之子,还是李双江之子,他们的“闯祸”都间接反映了其父教子无方。药家鑫之父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自己确实后悔没能教育好孩子,使其害怕面对错误而走上不归路。
如来如归:这种事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特别是告诫那些社会强势群体,道德和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阿唐:先不说是谁儿子,无照驾驶,还打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要向大家说清楚。再说名人、干部之子女,不应有特权意识,而应有自律意识。
7118-7234:俗话说“肥田收瘪稻”,德润身,富润屋,只在物质上富了孩子,精神上却一片荒芜,溺爱带来的只能是祸害。
王韶牮:撞人者、打人者的爸爸负有一定责任,但更要反思社会、教育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这种负面效应对整个社会的伤害。
神话冷影:闯祸的“儿子”们不缺钱,不缺少知识,缺的是公民应有的责任感和道德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相信身份地位和金钱是万能的。
方舟东江:对“儿子闯祸,爸爸受过”现象要具体分析:首先要对“儿子闯祸”的原因进行分析,有没有父亲直接间接的原因在起作用;第二要对“爸爸受过”进行分析,父亲有没有过错,所受之过是否适当。
淇县徐爱民:一些“官二代”“富二代”平时自恃根子硬,处处耍强逞能,到处显摆,群众对此非常反感。因此,这些人闯了祸,公众对其父母追根溯源,不管妥当与否,客观上都是一种积累已久的情绪的释放。
专家评说
面对“小皇帝”,严管是每个父母毕生的功课
广州大学副教授黄芳
近一年时间,发生了几起轰动全国的“坑爹”事件:一是李启铭“坑”李刚,二是药家鑫“坑”药庆卫……
这两起事件表面上没什么联系,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儿子“坑”老子——老子没犯错,却要为儿子的错承担责任。
从这几起“坑爹”事件中,应看到更多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从中我们看到了血的教训,更加坚信一种家庭教育基本理念:孩子要严管,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制定良好的规则,并执行好这些规则。
面对“小皇帝”,许多父母不敢管、不会管,不敢教、不会教,怕伤害他们,只好对孩子不断地迁就,不断赞扬。在一片赞美声中,许多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越来越脆弱, ( ) 唯我独尊,远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爱孩子,是人之天性,而“养不教,父之过”的至理名言又告诉我们:孩子是需要管理和管教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让孩子现在过得开心,更要考虑孩子的未来。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爱与接受爱的方式不一样,成长的道路也不一样,但培养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位置的人,是所有父母最起码的愿望底线。
放纵溺爱孩子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陋习,放纵孩子、溺爱孩子、过分奖赏孩子、用金钱财物贿赂孩子,将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在缺少内部竞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在家庭经济状况逐步好转的过程中,在孩子的个性越来越强的时代,父母越来越愿意把孩子当做宝贝一样宠爱,越来越不懂得如何管理和教育孩子。
但是,如果对孩子疏于管理甚至故意放纵,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在成长过程中迷失方向,最终不仅一事无成,而且会危害家庭和社会。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在电视剧《走西口》中,败家子田光宗输光家产,把全家人的生活推向了苦难的深渊;而药家鑫等人的“坑爹”悲剧在于父母没有管好儿子,放纵儿子,不仅给他人带来灾难,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无法弥合的伤痛。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良好的习惯,依规矩办事,是孩子健康成长与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石与必要条件。古今中外很多规则都得到了时间与实践的印证,家长应该学习了解好的教育规则,纠正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与行为,帮助孩子茁壮成长,成才、成人。
爱是一门艺术,而管理孩子,则是每个父母毕生的功课,好父母是好规则的制定者与执行者。
孩子该批评就批评,该打屁股就打屁股,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这是基本的家庭教育原则。
时评链接
儿子闯祸,爸爸受过
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十一班冯雨辰
近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无照驾驶宝马车,并且还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对人拳打脚踢。为什么李双江的儿子如此嚣张跋扈呢?
我想这与李双江对李天一教育有关。据说李双江老来得子,对儿子十分溺爱和娇惯。他曾说:“不舍得打,还没有打,就流下了眼泪”……字字句句都可以看出李双江对儿子的宠爱。一个15岁的孩子,可以开着无牌的宝马车,违纪记录几十次,打了人还很嚣张,李天一的行为和李双江的溺爱不无关系。李天一出事后,李双江马上成为社会舆论谴责的焦点,成为典型的“儿子闯祸,爸爸受过”的代表。
但是在我看来,李天一打人这件事,不仅仅是打了人这么简单,而是给了整个社会一记响亮的耳光。
生活中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从小就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永远看不到社会的底层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从小在生活中养成的优越感令他们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认为只要有权力和财富,任何事情都可以摆平。殊不知,无论是多么富有或者有权势,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都不能触碰。
其实无论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都应该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有权有钱就趾高气扬。这就需要“爹”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父亲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不教育好儿子,当爹的总有一天会被坑的。
那些有权有势的“爹”们,就更要注意教育儿子。虽然现实中许多“爹”想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但不能过于溺爱娇惯,不能让他们一出生就有比别人高一等的感觉,更不能让他们有“有钱有势就能摆平一切”的观念。如果那些有地位有财富的爹们不改变想法和做法,那么他们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其他人,更会坑了自己。
点评
对事件的分析说理,有个人的见解和感悟,立论明确,说理中肯。开篇紧扣题目,引发思考;主体部分立足“孩子闯祸”为什么会“爸爸受过”,道理分析很到位。从行文看,对于事件的分析立足于父亲应该如何教育儿子,然后得出父亲的不当教育是孩子坑爹的内在原因,言之有理。
二代闯祸,责任在谁
祈福英语实验学校11班李卓恒
翻阅各种报刊,留意各类新闻,点开各大主流网页,总能获取丰富的信息。留心观察,也总能发现种种关于“二代”的新闻,而且负面的新闻占了大多数。
2009年5月,“富二代”胡斌驾驶红色三菱跑车在杭州繁华街头与朋友飚车,行进中将正在过斑马线的25岁青年谭卓撞死。此事一出,舆论哗然。
可同是富人之子,中国富人五百强中的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三兄弟却印证了“虎父无犬子”这句古话。他们凭借过人的谋略与学识,在继承了父亲郭得胜巨额财富后,同心协力,不断开拓,在潮起潮落的市场竞争中,团结一心,杀出重围,最终使父业新鸿基地产蓬勃发展。
富豪三兄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故事与那位少年气盛的胡斌“飚车撞人致死”的事例形成鲜明对比,不由得引发我们思考。这些富二代的路其实是自己选择的,有的人凭借自身远见卓识,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社会中搞得成功果实;而有的人却因为自身修养问题,个人价值观的扭曲,不务正业,最终既毁了自己的名声和前途,又给父亲抹黑。
由此看来,现今社会传出的各种有关“二代”闯祸的新闻,大都由于二代们自身的人格缺陷所致,其中也不乏家庭教育不当的因素。
2010年10月,官二代李启铭酒后驾车,在河北大学将两名女生撞倒,造成一死一伤的悲剧。当保安和学生勒令李启铭下车时,他竞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官二代李启铭最后一句“我爸是李刚”甚是气势逼人,既表现出李启铭的狂妄与无知,更折射出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骄纵,使“二代”养成嚣张的扭曲性格。古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这些闯祸二代们的父母,平时没有严格要求子女,一味地纵容,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爱,是父母对于子女发自本能的感情,但是毫无节制,过度放纵的爱就是溺爱,结果只会让子女不分是非黑白,日益骄横野蛮。
众所周知,温室里的花朵无法在野外生存,湖里的小舟经不起风浪的击打,这些从小在溺爱中成长的“二代”是无法自立于社会的!
难道仅仅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有这些问题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就在我们身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青年、未成年人不务正业,他们的种种行为也值得警惕:强行勒索、收取保护费;由于金钱、感情问题与家里人发生纠纷,伤害亲人;加入所谓的“黑社会”,终日与“弟兄们”混在一起,养成恶习……这些人的行为同样恶劣,只是社会关注度不足罢了。
二代闯祸了,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即自身修养低下,个人价值观的扭曲;外因即父母对他们的宠爱和溺爱,且范围并不只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而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点评
本文由“二代”的负面新闻切入,通过列举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二代闯祸了,是由于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很有见解,思考深刻。从行文来看,对问题的思考和论证比较深入,对事实论据的选取和分析有独到见解。从语言表达看,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全文浑然一体。
有的。
按相关史籍记载,在江西的历史上是有出过皇帝的,此人名为林士弘,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隋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人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
在隋朝末年,鄱阳郡的隋朝官吏腐败无能,一经交战,操师乞即亲自带领敢死军迅猛攻城。郡城守备袁斌的守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很快弃城逃之夭夭,起义军初战告捷。操师乞下令安抚百姓,开仓放赈,并对部队进行休整。起义军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当年10月,操师乞建元“始兴”,自号元兴王。接着,操师乞又率领起义军一鼓作气攻下了浮梁、彭泽等邻县。大业十二年秋,操师乞亲率起义军向豫章郡进发,乘敌不备,一举攻占了豫章。起义军以豫章为据点,逐渐向各地扩展。不久,隋炀帝紧急命令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奔赴豫章讨伐。
操师乞亲率部队迎战城外,操师乞豪气冲天,身先士卒,率领起义军冲锋杀敌,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损失惨重。操师乞冲锋在前,成为隋军的众矢之的,终于被隋军万箭齐发射死在阵前。起义军骤失统领,军心动摇,开始败退。
此时,大将军林士弘当机立断,挺身而出,带领起义军继续奋勇杀敌。最终大破隋军,刘子翊兵败身亡。
林士弘一战而树威名,兵势大振,拥有部众10余万。在江南成为首屈一指的军事力量。
林士弘胸怀大志,随即率10万大军溯赣江而上,一举攻下虔州(今赣州)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公元616年12月,林士弘在虔州自号南越王,没过几天,觉得称王不过瘾,他便又自立为帝,立国号“楚”,建元为“太平”,置署公卿百官,委任亲信王戎为司空,建立了大楚政权。
林士弘称帝后,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进一步开展军事扩张,他派出大军连续攻陷了临川、庐陵(今江西吉水北)、南康(今赣州市西)、宜春等郡,周边的豪杰争相杀死隋朝的太守、县令,以郡县归附之。
如日中天的大楚政权,势力最盛时控制着北到淮河,南到广州的辽阔地域。与北方的李渊、窦建德、王世充,南方的萧铣、杜伏威并列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六个割据政权之一。
扩展资料
林士弘兵败病逝
武德四年(621年),萧铣兵败被杀,萧铣的散兵大部分投靠了林士弘,林士弘的军队因此重振势力。 同年,唐朝荆州总管、赵王李孝恭派遣使者前去招抚,林士弘所辖的循州、潮州二州都投降唐朝。
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林士弘派遣他的弟弟鄱阳王林药师率兵二万围攻循州,唐朝循州刺史杨略与林药师交战,杨略大败林药师军,将林药师杀死,林药师的将领王戎以南昌州投降唐朝。林士弘害怕,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向唐朝请求投降。
随即又逃入安城(一作安成)的山洞(今江西安福东南),袁州(今江西宜春地区)百姓相互聚合响应林士弘,唐朝洪州总管若干则派兵打败了他们。林士弘就在此时病逝。
-林士弘
湖北好像茅田王氏最有名,他们那一支族谱应该很全。
茅田王氏,发迹于轩辕,受姓于太原。在秦朝,名将王离公为秦大将军,封武城侯,生长子元公、次子威公。元公初为临淄令,后为避秦乱,迁琅琊,后徙临沂,为“琅琊王氏”始祖。威公后归太原广武,为“太原王氏”始祖。晋代王览护兄,争酖舍生,感母悔悟,九代公卿,名列“二十四悌”。唐朝,偞之公迁江西德安县之锹溪,其孙瓘文公为德安锹溪王氏之祖。北宋枢密副使、观文殿大学士、襄敏公王韶子纯公,献平戎之策,复河湟之地,功在国家,名传青史。韶公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第八子定公,于北宋绍圣年间知富川郡,始定居兴国军(今之阳新、通山、大冶);定公之孙、英甫公次子仁宏公卜居茅田,是为茅田王氏始迁祖。仁宏公筚路蓝缕,开基创业,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生息繁衍,人口凡有数万之众。这就是一王六户之根源。八百多年来,仁宏公的子孙后代,弘扬祖宗之德,继承祖宗之业,文昌武炽,方兴未艾。
“一王六户”的故事好像听我爷爷讲过,我们家王氏这一支据说是由江西德安锹溪王氏迁湖北的,我家里就有族谱。呵呵,你提的问题可以更详细具体点儿吧,什么字辈的说几个撒。
如何看待“二代闯祸,爸爸受过”
本文2023-11-08 17:46: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