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名什么意思,怎么死的
181个
周树人(公元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去世),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4月2日为《新青年》写稿(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笔名之多,堪称我国著名作家之最,在世界伟大作家中也是极少见的。
笔者最新收集到的鲁迅笔名共计181个:
一字笔名有16个:卂 飞 树 俟 独 洛 干 豫 L 干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二字笔名有116个: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飞斐 冬华 乐文 洛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尤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自树 许遐 许霞 鲁行 迅行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动轩 仲度 华圉 阿张 豫山 樟寿 豫亭 符买 俟堂;
三字笔名有37个:华约瑟 齐物论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白)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小孩子 丰之余(瑜)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周树人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孺子牛 ;
四字笔名有5个:宴之教者 宴之敖者 ELEF 旅沪记者 楮冠病叟;
五字笔名有7个: 朝花社同人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诸夏怀霜社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六字笔名有1个:上海三闲书屋。
其中的笔名注解:
阿张、周豫才、豫山、周树人、樟寿: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
豫亭、豫才: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豫山”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2年进“三味书屋”读书时,改名豫才。
树人: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鲁行:鲁迅在1907年他曾用过“鲁行”做笔名,“鲁”是因他母亲姓鲁,“行”是奋发勇进之意。
苇索、桃椎、符买:他有苇索、桃椎、符买等笔名,据《黄帝书》记载:上古时代有神荼、郁垒两位神仙弟兄,有捉鬼的本事,二人常在度朔山的桃树下检阅百鬼,并将一些无道之鬼用苇索绑起来喂老虎。根据这个传说,我国民间有了如此一习俗:在门上悬两块桃木木板,上荼神佘,符买二神大名,用来镇邪怯恶。这两块桃木,就叫桃椎或桃符。显然,先生以苇索、桃椎、符买为笔名,正表明他为民除害、声张正义的理想。苇索:“坚韧不折”义。桃椎:“驱邪除害”义。
雪之:鲁迅先生还有个笔名“雪之”,立意颇深。其时,教育总长章士钊赞美文言,反对白话运动,并以“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为例撰文立说,可惜,他把勇士的“士”误解为读书人,为此,鲁迅写了篇杂文,题目就叫《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并以笔名“雪之”发表,意思和文章相互通联:为三位被“误杀”的读书人昭雪。
俟堂:《俟堂专文杂集》,题记鲁迅所藏古砖拓本的辑集,收汉魏六朝一七○件,隋二件,唐一件。鲁迅生前编定,但未印行。俟堂,鲁迅早年的别号。
鲁迅、迅行:1907年又因鲁迅先生的慈母姓鲁,所以他取其母姓,又录“迅行”,取其“迅”字,含二而一,谓之“鲁迅”。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 “鲁迅”这个广为人知的笔名,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第一次使用的,据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先生解析,“鲁”是他母亲姓氏,我国春秋时期,“周”与“鲁”是同姓之国,取“鲁”则在于纪念感怀母亲养育教诲之恩。“迅”原是他幼时乳名,又含迅捷进取之意,表明他誓与反动腐朽的旧时代彻底决裂,积极进取的鸿鹄之志。他的母亲叫鲁瑞。“愚鲁而迅速”是他笔名的主要缘由。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迅行”的含意是奋发、勇进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唐俟:鲁迅读佛经抄古碑取笔名“唐俟”,意为“待死堂”。1918年5月15日,鲁迅以唐俟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梦》、《爱之神》和《桃花》三首白话诗,以后又发表过三首。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以后,胡适便给予热烈的赞赏与高度的评价,称誉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
宴之敖者:鲁迅曾用过“宴之敖者”这个奇怪的笔名,它源于:1919年底,鲁迅全家搬进了北京的一个大院子,同享天伦之乐。然而周作人的日本妻子治家时挥霍无度,月月亏空,家庭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后,鲁迅在家里竟连饭也吃不到,只得自备饭菜。鲁迅解释说:“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其中包含多少无奈、痛苦和辛酸。据许广平《欣慰的纪念》:“先生说:‘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说文》作欪……);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逐出的。’”按周作人之妻为日本人。《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孺子牛:为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他从自己著名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摘取“孺子牛”、“孺牛”为笔名,意即坚持站在劳动者一边。
阿二:“阿二”原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下层拉黄包车车夫的贬称,他就选用“阿二”作笔名,意即坚决站在劳动者一边。
巴人:在发表不朽名著《阿Q正传》时,他取笔名为“巴人”,喻意十分清楚,即“下里巴人”。以示他对标榜所谓“阳春白雪”的封建正统文艺的嘲笑,坚定不移、立场鲜明的公开站在劳苦大众一边。
旅隼:为了向恶毒攻击他的政敌表示坚决回击、应战的大无畏精神,他用“旅隼”作笔名,“隼”是一种可以捕猎的勇猛的雄鹰,“旅隼”就表明自己具有搏击长空、克敌制胜的信念和勇气。
许遐:许广平的小名叫许霞,鲁迅干脆取“许遐”作笔名。
唐丰瑜、丰之瑜:针对文坛某些人攻击鲁迅是“封建余孽”,他又取笔名“唐丰瑜”、“丰之瑜”;
尤刚:“刚强不屈”义。
敬一尊:“回敬一杯”义。
白在宣:“公开宣战”义。
华圉: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何家干:在与敌人斗争周旋中,鲁迅既沉着应战,又鄙夷幽默地对敌人进行辛辣嘲讽。当时,国民党的“检查官”四处伸出触角,寻查迫害鲁迅,可他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他用“何家干”作笔名发表文章,嘲弄反动派及其所豢养的鹰犬:“你知道是何家所为?”
隋洛文、洛文:隋洛文是“堕落文人”义。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堕落文人鲁迅”,鲁迅遂取笔名为“隋洛文”、“洛文”以示抗议。鲁迅也用“隋洛文”作笔名,用以影射浙江党老爷许绍棣通缉他的罪名“堕落文人”。
公汗:1934年,叭儿狗纷纷狂吠,处心积虑地攻击、诽谤鲁迅是“汉奸”,于是鲁迅就针锋相对,巧妙的以“叭云汉奸”四字各一半组成“公汗”作笔名,戏弄、正告反动派及其奴才走狗:“你对这个‘汉奸’如之奈何”?
虞明、余铭:“虞明”、“余铭”系“愚民”之谐音。
韦士繇:“韦士繇”系“伪自由”之谐音。
丰之余:“封建余孽”义。他也用过“丰之余”,这是他对创造社人定他为“封建余孽”的反嘲。
康白度:他用过“康白度”(Comprador)作笔名,这是回敬林默讥他为“洋行买办”的即兴反攻。
晓角:是早晨报晓的嘹亮的号角,它是鲁迅生前所用的最后一个笔名,表明他晚年在病魔缠身,自知不久于人世间,仍念念不忘唤醒国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去冲破旧社会重重阴云霾雾,为迎接黎明的到来而奋勇斗争。
栾廷石:鲁迅先生写杂文曾用个笔名叫“栾廷石”,含有瞧不起栾廷玉之意。
诸夏怀霜社:1936年10月18日,鲁迅已经生命垂危,当时任《译文》杂志主编的黄源前来看望,并诉他托他在《译文》刊登的广告登出来了。这则广告是《介绍〈海上述林〉》一文。《海上述林》是鲁迅为瞿秋白烈士所编的一部译文集,他还用了“诸夏怀霜社”的名义出版。“霜”是秋白的原名,“诸夏怀霜”意即全中国都怀念瞿秋白。没想到,这则广告竟成为鲁迅先生一生中最后看过的文字。第二天(即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就不幸与世长辞了。
参考资料: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年谱
一八八一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一八八六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鲁迅,本名周树人,取鲁迅的笔名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一笔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
扩展资料:
鲁迅平生用过一百多个笔名,是现代作家中笔名用得最多的人之一。
他自己曾经有所说明,例如他二十年代中叶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说过:近几年《呐喊》有这许多人看,当初是万料不到的,而且连料也没有料……我所用的笔名也不止一个:LS,神飞,唐俟,某生者,雪之,风声;更以前还有:自树,索士,令飞,迅行。
鲁迅就是承迅行而来的,因为那时的《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
这大批的笔名中有些仅为谐音,如“虞明”、“余铭”,用浙江、上海一带的口音念起来,同于“愚民”,“康伯度”则是英文的买办(Comprador)之音译;但更多的笔名另有深义。
例如后来最为通用以至取代了原名的“鲁迅”开始用于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小说之时,而同时发表新诗与杂文则署名“唐俟”。
至于唐俟,鲁迅曾说:因为陈师曾(衡恪)那时送我一方石章,并问刻作何字,我想了一想,对他说,你叫作槐堂,我就叫俟堂罢。
这“俟”字的涵义,那时部里的长官想挤掉鲁迅,他就安静地等着,所谓“君子居易以俟命”也。把“俟堂”两个字颠到过来,堂和唐这两个字同声可以互易,于是成名曰“唐俟”。周、鲁、唐又都是同姓之国也。
可见虽然即使是临时使用的笔名,其中也很有些典故,颇有意思的。
中国网-鲁迅笔名之释义及补遗
历史来源
「山」源出:
1、出自姜姓,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相传,炎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的首领,是少典娶有蟜氏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就用“山”作为姓氏。望族出于河内。
2、源于以官为姓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代有山务之官,掌管山林,后代以官为氏。周代掌管山林开发管理的官员叫山师,也有称山虞的。有人世袭山师,子孙便姓山,称为山氏。
3、出自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叔山”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
4、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古代有复姓吐难氏,北魏时改为山氏。
5、出自 中有山姓。 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为康里人,显然是人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今山姓 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得姓始祖
烈山、叔山冉。山氏的姓源久远,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且来源不一。根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河内,此支山姓奉烈山为山姓的得姓始祖。又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叔山冉的后代中也有以“冉”为姓的,所以叔山姓和冉姓,有同一个始祖。此支山姓恭叔山冉为山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山东省
朝城山氏。“朝城山氏”,自宋朝中叶自河南迁居山东朝城(今山东省莘县董杜庄镇山堂),奉元朝大德三年状元山琮为始祖。族谱记载“吾山氏为古烈山氏之后,一云周有山务之官,掌山林以官为氏。然迄商周以至汉魏历二千五百余年祖宗名字俱无所考。及传至晋始有吾涛祖、简祖、遐祖相继名诸简册。涛祖时称“竹林七贤”之一,里居河南。厥后阅一千二百余年而之宋有行章祖、说祖、悰祖、褥环祖相继见于列传,而里居世系亦漠然不可考。又历七百余年而之元,吾琮祖自河内卜居鲁西朝城,二世大青祖因镇守汶阳复由朝城分居于汶上,今之嘉祥县山家营一支即后裔也。再历一百二十年,廼(建字走之)至明朝时琮祖已传六世,镇祖卜居于齐东黄县,由是西系尊琮祖为始祖,而东系尊镇祖为始祖,各有族谱可据”。(黄县即龙口市)
“吾族冀州一支亦是吏部巨源公之苗裔也。在明朝永乐年间有讳云者字忠毅,征交趾佩征南将军印,用兵如神,晋封侯爵。至今有十余家或相往来。然家谱无存,尚未详悉世系焉(嘉祥山氏族谱)。
临邑县有山姓者十余家,在商河临邑交界居住书香传家。(原载黄县家乘朱笔眉批)
苏州虎丘附近有山家坞住山姓者不少。
奉天省新民县有山家窝铺世居山姓五百余户。
于光绪三十年间,山福全同父贸易行走河南省泌阳县境,名山赵岗。在同仁堂药铺与山道魁相会,又与山庄的山道学常有来往,该庄百余户字纲相同就是四支山震祖一支。”
(以上载于嘉祥《山氏族谱》)
山东聊城市莘县董杜庄乡山堂(古称朝城)、山东济宁市嘉详县马村镇山营(近万人) 、山东龙口诸由观镇唐格庄村、山东郓城县李集乡山家庄(约500人)
(以上四支本系同源,于宋中叶由河南迁到山东朝城即今山东莘县一带尊元朝大德三年状元山琮为始祖,山琮字秀石,据朝城山氏族谱记载,其父辈兄弟七人、山琮兄弟六人、有五个儿子子侄辈当时有文爵者八人、武将九人甚为显赫但经过元末明初的战火家道中落行辈字纲为:作福军长显相传本好松登朝培元化建统永承宗,其中作字为第二十世。山琮长子山大青为嘉详山家营始祖,琮祖五世孙山政迁于郓城县,其子孙形成今山家庄,后山政的长兄山行的后代有一支也来山家庄居住。琮祖六世孙山镇迁山东省龙口县诸由观镇,是为龙口山氏始祖)
山东临沂、山东日照、青岛市的胶南市泊里镇有山家村
河南省
新野、洛阳
四川省
邛莱市火井镇山家营村(人口约有八九百人)、山家村;广元县苍溪约1000---2000人(明末清初由河南咯阳迁入 字派分为:龙应秀玉 思有毓资 凤中万清 永生华之 至今已经有21代)
成都等地(山姓在四川的很多地方还有分布:四川名山县、天全县、泸定县、眉山市、都江堰市、温江区等地)
青海省
山姓在明朝初期从南京竹丝巷迁入,现分布在湟中县 、贵德县、西宁市、平安县、格尔木市、兴海县、共和县、海北州等地,其中湟中县分布最广,人口最多,青海其他地区的山姓人大多从湟中县分散出去的,也有分散到新疆自治区的。青海湟中县又有三个山姓分布区,分别为公牙、王关和海地沟,人口约万人。
辽宁
上海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有本书叫做《上海姓氏寻根》,记录1997年上海社科院一项研究中提到山氏在上海姓氏中排283位吧,约1600余人。
天津、黑龙江、吉林、江苏、南京、无锡、盐城、浙江、杭州、温州、云南、昆明、文山、陕西、咸阳、户县
郡望堂号
堂号 浑璞堂:晋时山涛,竹林七贤之一。曾在赵国任丞相,入晋后为吏部尚书。他在朝中清廉俭约,刚正无私,选拔人才都是当时俊杰。他曾经谏议州郡的武备不能减,皇帝称为天下名言。王戎称赞他是浑金(浑好似全的意思,浑金是赤金)璞玉(没有经过雕琢的玉)。
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相当今河南省武陟一带。
家族名人
山涛(205─283):字巨源,晋代吏部尚书。为竹林七贤之一。 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据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网站资料,大虹桥乡是山涛出生地,不知详否)人。早孤,家贫。虽居高官荣贵,却贞慎俭约,俸禄薪水,散于邻里,时人谓为璞玉浑金。武帝时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 山涛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早前,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锺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山氏名人,惟山涛最为有名,名望、地位、学术和事迹莫出其右者。山涛的老姑奶奶(即其父山曜(宛句令)的姑奶奶)山氏夫人为魏粟邑令张先生张汪之妻,山氏夫人的姑娘张春华为司马懿的正室夫人,后尊为晋宣穆皇后,是司马师、司马昭的亲生母亲。山涛五子:山该、山淳、山允、山谟、山简。山简之子为山遐 ,遐字彦林,为余姚令。
山简(公元253—312年):字季伦。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乃著名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子。简因镇守襄阳时饮酒优游而闻名于古今。简初仕为太子舍人,历侍中尚书,领吏部,有建言。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出为镇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今两湖两广一带)诸军事,镇襄阳。当时王威不振,四方动乱,天下分崩。简在镇不理政务,终日饮酒游乐,大醉而归。当时有儿歌一首:“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离。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今属山西)儿”年60卒。著名诗人杜审言、李白、孟浩然、王维都有诗提及山简优游酒醉习家池之事。
山琮: 记载曾作 一部 ,名字与元朝山琮相同
山 康:唐代高僧,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云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好广道大师。
山行章:保眉州无罗城等处功绩显著。
山说:登科。
山悰:桂阳王铄侍读。
山褥环:领军畅当骁将。
山琮:大德三年状元,山东朝城山姓始祖
山锡之:苏州人洪武初知县事改创县治及学舍公宇焕然一新至今赖焉。
山青:徐州人涉古今知大义沉毅有勇略为燕山护卫百户永乐初以靖难功累官右军都督佥事。
山云:徐州人永乐中以指挥从征累功升都督佥事宣德正统元年平蛮将军镇广西累官都督同知卒赠怀远伯谥忠毅。云沉毅不泄用兵如神廉正自持淡然儒素甘苦与卒共之监战人皆出死力及其卒也广西之人皆为立祠岁时祭之。
山秀:仁和人正统中仕睢阳县丞。
山浩:字文渊需阝人天顺中举人敦厚朴茂不尚修饬贫而诵习无间寒暑仕为平阳通判。
山禹:吴县人嘉靖丙午举人任府同知。
山锦霞:陕西西安府人,附生,同治九年选授华州训导(黄县家乘朱笔记载云:现于丁丑春季缙绅载有陕西同州府华州训导系山锦霞西安府方廪生)
----修统谱摘录 原稿为黄县二十世孙承祉敬录括号内为修统谱时摘录
山栋、山梁、山青:民国西康省知名乡绅,四川泸定人(山姓树字辈人)。
山仑: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东龙口人(山姓鲁东系第十七世 即广字辈人) 1933年生。
山野:男,1944年生,西安市人。原名王逊之。中国文化拓展中心常务理事兼西北地区代表,兼“国际书画艺术拓展中心”常务理事、“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敦煌中国画院”艺术顾问、“苹峰书画英才集”副总编辑等。自幼师从外祖父一曾任杨虎城将军的老师董瑞生先生以及父亲一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享有活关羽美誉的王秉中先生修文习武。经历磨难,于艰苦的环境中摸索出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创作途径,作品被海内外众多书法爱好者竞相收藏,被多家报社、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报导,被多家拍卖公司竞相拍卖,多次参加各种书法大赛并获奖。尤以钢劲有力、气势磅礴的龙、虎、鱼、寿写出了性格,把书法与绘画溶为一体,将作品升华到更高境界。近年来以忘我的精神,潜心钻研,把自己的作品又提高到更高阶段,取得更大成就,独创淡墨双勾作品申报发明专利已批。在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岳飞满江红四条屏被认定国际书法类一级作品。对年6月28日在西安钟鼓楼广场表演了长44.5米,宽22米的巨笔书法迎香港回归祖的归字,被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多家电视台竞相播放。
山月:本名崔祖明,女,1948年生,吉林梨树人。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平诗词学会副会长,四平铁西区音乐学会副主席。著有《原茵少儿歌集》、《轻歌漫语话人生》诗文集。《西江月·题白鹿洞书院》曰:“雾笼千峰峻逸,松倾一水灵风。翠微古径绕书庭,山月轻移桂影境雅竹丝神韵,溪清翰墨柔情。人临宝地忘功名,白鹿相知解咏。”
山乔忠:男,本科,中学一级,该同志1953年5月出生,1973年7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现任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教科室主任,陆良县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论文《从牛顿第二定律特点来培养学生能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功效》分别在昆明第五届中学物理教学研讨会、西安中学物理教学经验交流会、贵州黄果树首届科学与方法研讨会上做交流,并获三等以上奖励。《T’分数及其在教育评估中的应用》刊载于山西教育学院学报《教学与管理》l996年第12期增刊上,1997年获曲靖地区行署教委教改成果二等奖;《电化教学在丰富物理表象中的作用》刊载于重庆西南师大《物理教学探讨》1997年第1期上,该成果被曲靖地区教委授予“先进电化教育工作者”称号,并在表彰会交流该成果。玉鼐男大学本科工程师工作单位:山东省济青高速公路管理局济南管理处养护科长该同志1983年毕业于山东电大机械系,1989年到上海同济大学道路工程进修完毕任山东济南市公路管理局工程处技术处长,现任山东省济青高速公路管理局济南管理处养护科长。1996年在济青公路主持利用TST弹塑体橡胶伸缩缝对桥梁进行了改造更新试验并推广,填补了国内高速公路桥梁利用弹塑体更换30刑伸缩缝的空白。其论文有:1.《济青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的施工监理》登于1994年<华东公路>第一期;2.《北欧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登于1994年<山东交通科技>第一期;3.《世界银行贷款介绍》登于1995年<山东交通科技>第四期;4.《监理工程师与合同管理》列入山东公路学会和高管局《济青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论文选集》内,为<山东交通科技>特刊,并参予监理1991年在济青高速公路利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科研项目。
山文华:1946年7月生,湖北武 ,大学文化,广州市道路扩建工程办公室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学术成果:参与10余项大型重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参加《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应用手册》编写;在《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技术》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如《144m复合框架结构设计质量事故剖析》、《托圆式高炉承重结构改造设计及施工》、《某高层建筑桩基事故分析和处理》、《广东国际大厦63层主搭楼外脚手架塔设技术》、《人货两用施工电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某高层住宅楼剪力在钢筋错位事故分析及处理》等。
山艳春:女,1962年12月生,山东人,大学文化,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学术成果:论文《经皮及实验室测试新生儿胆红素动态相关性研究》,发表在《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6年第5期;论文《1532名学龄儿童龋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年第 l— B期;《牛乳蛋白过敏及耐受不良》发表在《吉林医学情报》杂志,1990年第2期 ;《白百破三联疫苗引起肾病复发一例》发表在东北三省六市小儿协作组学术会议上。
山白:男, ,1956年7月生。江苏扬州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仪征化纤股份公司涤纶一厂设备高级工程师。主要业绩成就;在特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从事设备管理工作。建厂初期曾参加仪征化纤公司一期工程的建设。研制出一种“内藏便携式绘图板”,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于1989年4月9日在《中国青年报》四版发表译文《英七少年发射自制小火箭》。1989年4月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第四期发表译文《恒星的一生》。1992年12月在《仪化科技》杂志第4期发表论文《热煤炉改造小结》。1996年l月14日“内藏便携式绘图板”获国家专利证书。1997年11月50T01给料器轴封改造项目获1997年度仪化股份公司合理化建议成果四等奖,完成项目的设计图纸。1998年12月和2000年12月在《合成技术及应用》杂志(第4期)发表论文《热煤炉检修和运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该文入编《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文库》。和《PTA输送用罗茨鼓风机叶型及其各部间隙的探讨》。1999年1月在《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第1期发表论文《快速拆装螺栓的应用》,公开发表其它论文3篇。2000年1月入编《中国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第二卷。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文献资料。
山琥仁:1930年生,育海省疆中县人,笔名翠宽,喝海子沟西沟泉水长大。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现为离休干部。以写古体诗见长,不受格律束缚,不喜雕琢,新旧词语兼用,风格奔放,深得诗家好评。其诗作收入《黄鹤杯文学大赛诗歌精粹》、《中华当代诗词荟萃》、《当代诗词五百家》、《跨世纪梅国文学经典》、《中韩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种选集。在全国诗歌大奖赛中荣获优秀、佳作奖廿多次。出版《山琥仁诗帖》专集。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数首精品诗作。名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荟萃》、《中国当代翰墨艺术家博览》、《共和国奠基人名录》、《中国当代优秀文艺人才名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等大型辞书十多部。
山姓宗祠通用对联
〖山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河内;
姓启烈山。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山姓的望族为河内郡。下联典指山姓的得姓始祖为烈山。
-----------------------------------------------------------------
〖山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一门父子皆良将;
在展祖孙尽显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都督佥事山青及其子右都督同知山云,都是当时有名有良将。山青,徐州人,博古通今,沉毅勇猛,多次立战功,朱元璋特授他为燕山左卫百户,任都督佥事。山云,沉毅多智略,用兵如神,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参战数十次,每战必胜,使边防绥靖,百姓安居。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其子山简为官至尚书左射,其孙山遐为车阳太守,都是当时著名官吏。
广道大师传名远;
竹林七贤享誉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高僧山康,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方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号广道大师。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怀县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他虽居高官荣贵,却贞慎俭约,俸禄薪水,散于邻里,时人谓为“璞玉浑金”。
-----------------------------------------------------------------
〖山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宏宫崇轩,铭留八字;
浑金璞玉,品重七贤。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山玄卿,曾为新宫作铭:“新宫宏宏,崇轩巘巘。”下联典指西晋河内怀县人山涛,字巨源,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隐居不出,人称“竹林七贤”。晋初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他身居高位而生活俭约,所得俸禄、赏赐,往往送亲朋故旧。王戎曾说他“璞玉浑金,人莫知其器。”
甄拔贤才,共仰山公启事;
优游宴饮,常醉夕氏家池。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武帝时他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下联典指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之子山季伦。
竹社清风,仰冰壶于京洛;
习池春暖,迎玉树于高阳。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亚代吏部尚书山涛事典。下联典指山涛幼子山简,字季伦,历官太子舍人、尚书左仆射、征南将军等。每游习家园池,在池上置酒,往往喝得大醉,命名为“高阳池”。
地望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武陟县一带
山氏宗派
余自朝邑来汶五百余年,传世二十一代,散居四方,命名多有重复之虞,今同阖族酌定,以二十字为命名次序,庶不至有重复之弊。
作福君常显,相传本好松。登朝培元化,建统永承宗。
自六二年续修统谱时,因吾族人口蕃盛,命名多有重复,又经合族议定将“福、君、长、显”每一字增加三字,是同辈。
昌 荣 贵 福
良 圣 尊 君
茂 祥 久 长
光 耀 明 显
黄县 嘉祥 黄县 嘉祥
始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始祖 六世
二世 七世
三世 八世
四世 九世
五世 十世
六世 十一世
七世 十二世
八世 十三世
九世 十四世
十世 十五世
十一世 十六世
毓云日 序德绍兆 十二世 十七世
万 允玉兴 十三世 十八世
世 存中履宾 十四世 十九世
恒 作 十五世 廿世
昌 福 十六世 廿一世
广 君 十七世 廿二世
其 长 十八世 廿三世
衍 显 十九世 廿四世
绪 相 廿十世 廿五世
令 传 廿一世 廿六世
名 本 廿二世 廿七世
常 好 廿三世 廿八世
昭 松 廿四世 廿九世
嘉 登 廿五世 卅世
章 朝 廿六世 卅一世
克 培 廿七世 卅二世
继 元 廿八世 卅三世
化 廿九世 卅四世
建 卅世 卅五世
统 卅一世 卅六世
永 卅二世 卅七世
承 卅三世 卅八世
宗 卅四世 卅九世
四十世
祠堂匾联
瞻仰祠堂尊严祖功宗德春祀秋遵万古圣贤礼乐
且喜孙支蕃衍左昭右穆修竹芳兰序一家世代源流
岁次壬寅仲春
山氏黄县阖族侄孙沐浴拜献
黄县十九世孙世淳题词
黄县二十一世孙昌庭字之南书丹
山氏统谱序
吾山氏由莘县山庄村迁居来嘉祥者,已历年所矣。溯乎先原系河内焉,晋时讳涛字巨源之苗裔也。列为“竹林七贤”,官爵吏部,有五子,长该次淳三允四谟五简,又有其孙讳遐。至宋时有讳行章者保障眉州一带。以上我诸先公功德显著,皆显名于当时。传至于今有史可考,其他竟不知其何如人也。噫!岂非无宗谱之弊欤?后幸有武阳郡县学庠生七世祖海泩,怀报本追远之念,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因细阅御祭碑文,尊元时讳琮字秀石者状元及第官任通政大夫为始祖,建立族谱焉。其子孙为御史、为进士、为翰林、为廪、贡、庠生,人才济济,何其盛也!世代相传,书香绵绵,传至于今。吾噫昔者因吾族蕃盛,兹土陕隘,散居四方者,今已数万人矣。有迁于吉林、辽宁、黑龙江、郓邑西北山庄、河南泌阳县、山东黄县、江苏榆赣县各城市各乡村不能尽数。此也,彼也,总之一宗。迨至大清光绪四年,有十七世祖抡秀率领复续得修。又至民国十七年有十八世祖允璐率领作霖继续重修。至公元一九六二年福东、福宣、福桐等领导复续。至今一九八二年为才、为春、福宣、福注、君瑞、君华等孝思维则之心犹存,领导重修,募集族人助修者,有玉琢、宾举、国杰、作东、作岷、福元、福甲、福广、君德、君庆、君恕、君慈等共成其事。斯举也,诚盛举也。实可谓孝思不匮,承先启后之思也。余小子实学荒芜,不过仅述其事略、举稍末,是余之责也。余尤希后世子孙相继永承而不怠也。是余之望也夫?是余之望也夫。是为序。
二十一世孙福元敬序
公元一九八二年岁在壬戌
周树人(公元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去世),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4月2日为《新青年》写稿(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鲁迅笔名之多,堪称我国著名作家之最,在世界伟大作家中也是极少见的。
笔者最新收集到的鲁迅笔名共计181个:
一字笔名有16个:卂 飞 树 俟 独 洛 干 豫 L 干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二字笔名有116个: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飞斐 冬华 乐文 洛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尤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自树 许遐 许霞 鲁行 迅行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动轩 仲度 华圉 阿张 豫山 樟寿 豫亭 符买 俟堂;
三字笔名有37个:华约瑟 齐物论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白)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小孩子 丰之余(瑜)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周树人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孺子牛 ;
四字笔名有5个:宴之教者 宴之敖者 ELEF 旅沪记者 楮冠病叟;
五字笔名有7个: 朝花社同人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诸夏怀霜社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六字笔名有1个:上海三闲书屋。
其中的笔名注解:
阿张、周豫才、豫山、周树人、樟寿: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
豫亭、豫才: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豫山”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才。1892年进“三味书屋”读书时,改名豫才。
树人: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鲁行:鲁迅在1907年他曾用过“鲁行”做笔名,“鲁”是因他母亲姓鲁,“行”是奋发勇进之意。
苇索、桃椎、符买:他有苇索、桃椎、符买等笔名,据《黄帝书》记载:上古时代有神荼、郁垒两位神仙弟兄,有捉鬼的本事,二人常在度朔山的桃树下检阅百鬼,并将一些无道之鬼用苇索绑起来喂老虎。根据这个传说,我国民间有了如此一习俗:在门上悬两块桃木木板,上荼神佘,符买二神大名,用来镇邪怯恶。这两块桃木,就叫桃椎或桃符。显然,先生以苇索、桃椎、符买为笔名,正表明他为民除害、声张正义的理想。苇索:“坚韧不折”义。桃椎:“驱邪除害”义。
雪之:鲁迅先生还有个笔名“雪之”,立意颇深。其时,教育总长章士钊赞美文言,反对白话运动,并以“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为例撰文立说,可惜,他把勇士的“士”误解为读书人,为此,鲁迅写了篇杂文,题目就叫《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并以笔名“雪之”发表,意思和文章相互通联:为三位被“误杀”的读书人昭雪。
俟堂:《俟堂专文杂集》,题记鲁迅所藏古砖拓本的辑集,收汉魏六朝一七○件,隋二件,唐一件。鲁迅生前编定,但未印行。俟堂,鲁迅早年的别号。
鲁迅、迅行:1907年又因鲁迅先生的慈母姓鲁,所以他取其母姓,又录“迅行”,取其“迅”字,含二而一,谓之“鲁迅”。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 “鲁迅”这个广为人知的笔名,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第一次使用的,据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先生解析,“鲁”是他母亲姓氏,我国春秋时期,“周”与“鲁”是同姓之国,取“鲁”则在于纪念感怀母亲养育教诲之恩。“迅”原是他幼时乳名,又含迅捷进取之意,表明他誓与反动腐朽的旧时代彻底决裂,积极进取的鸿鹄之志。他的母亲叫鲁瑞。“愚鲁而迅速”是他笔名的主要缘由。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迅行”的含意是奋发、勇进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唐俟:鲁迅读佛经抄古碑取笔名“唐俟”,意为“待死堂”。1918年5月15日,鲁迅以唐俟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梦》、《爱之神》和《桃花》三首白话诗,以后又发表过三首。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以后,胡适便给予热烈的赞赏与高度的评价,称誉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
宴之敖者:鲁迅曾用过“宴之敖者”这个奇怪的笔名,它源于:1919年底,鲁迅全家搬进了北京的一个大院子,同享天伦之乐。然而周作人的日本妻子治家时挥霍无度,月月亏空,家庭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后,鲁迅在家里竟连饭也吃不到,只得自备饭菜。鲁迅解释说:“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其中包含多少无奈、痛苦和辛酸。据许广平《欣慰的纪念》:“先生说:‘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说文》作欪……);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逐出的。’”按周作人之妻为日本人。《铸剑》原名《眉间尺》,作品中的人物“黑色人”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孺子牛:为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他从自己著名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摘取“孺子牛”、“孺牛”为笔名,意即坚持站在劳动者一边。
阿二:“阿二”原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下层拉黄包车车夫的贬称,他就选用“阿二”作笔名,意即坚决站在劳动者一边。
巴人:在发表不朽名著《阿Q正传》时,他取笔名为“巴人”,喻意十分清楚,即“下里巴人”。以示他对标榜所谓“阳春白雪”的封建正统文艺的嘲笑,坚定不移、立场鲜明的公开站在劳苦大众一边。
旅隼:为了向恶毒攻击他的政敌表示坚决回击、应战的大无畏精神,他用“旅隼”作笔名,“隼”是一种可以捕猎的勇猛的雄鹰,“旅隼”就表明自己具有搏击长空、克敌制胜的信念和勇气。
许遐:许广平的小名叫许霞,鲁迅干脆取“许遐”作笔名。
唐丰瑜、丰之瑜:针对文坛某些人攻击鲁迅是“封建余孽”,他又取笔名“唐丰瑜”、“丰之瑜”;
尤刚:“刚强不屈”义。
敬一尊:“回敬一杯”义。
白在宣:“公开宣战”义。
华圉: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何家干:在与敌人斗争周旋中,鲁迅既沉着应战,又鄙夷幽默地对敌人进行辛辣嘲讽。当时,国民党的“检查官”四处伸出触角,寻查迫害鲁迅,可他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他用“何家干”作笔名发表文章,嘲弄反动派及其所豢养的鹰犬:“你知道是何家所为?”
隋洛文、洛文:隋洛文是“堕落文人”义。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通缉“堕落文人鲁迅”,鲁迅遂取笔名为“隋洛文”、“洛文”以示抗议。鲁迅也用“隋洛文”作笔名,用以影射浙江党老爷许绍棣通缉他的罪名“堕落文人”。
公汗:1934年,叭儿狗纷纷狂吠,处心积虑地攻击、诽谤鲁迅是“汉奸”,于是鲁迅就针锋相对,巧妙的以“叭云汉奸”四字各一半组成“公汗”作笔名,戏弄、正告反动派及其奴才走狗:“你对这个‘汉奸’如之奈何”?
虞明、余铭:“虞明”、“余铭”系“愚民”之谐音。
韦士繇:“韦士繇”系“伪自由”之谐音。
丰之余:“封建余孽”义。他也用过“丰之余”,这是他对创造社人定他为“封建余孽”的反嘲。
康白度:他用过“康白度”(Comprador)作笔名,这是回敬林默讥他为“洋行买办”的即兴反攻。
晓角:是早晨报晓的嘹亮的号角,它是鲁迅生前所用的最后一个笔名,表明他晚年在病魔缠身,自知不久于人世间,仍念念不忘唤醒国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去冲破旧社会重重阴云霾雾,为迎接黎明的到来而奋勇斗争。
栾廷石:鲁迅先生写杂文曾用个笔名叫“栾廷石”,含有瞧不起栾廷玉之意。
诸夏怀霜社:1936年10月18日,鲁迅已经生命垂危,当时任《译文》杂志主编的黄源前来看望,并诉他托他在《译文》刊登的广告登出来了。这则广告是《介绍〈海上述林〉》一文。《海上述林》是鲁迅为瞿秋白烈士所编的一部译文集,他还用了“诸夏怀霜社”的名义出版。“霜”是秋白的原名,“诸夏怀霜”意即全中国都怀念瞿秋白。没想到,这则广告竟成为鲁迅先生一生中最后看过的文字。第二天(即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就不幸与世长辞了
鲁迅笔名什么意思,怎么死的
本文2023-11-08 16:47:0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43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