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姓的家谱文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1-08浏览:1收藏

龙姓的家谱文献,第1张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学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另有一部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文等纂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五~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璓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目录、临支、韶支、伟支等世系,另有一部存目录。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凤斌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目录、善支、临支、西房、东继等世系。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康乐坊龙氏族谱不详,(清)龙发祥等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清)龙友松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上下册、第十八卷、第三十卷、第三十二~三十四卷、卷末1册、3~4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二十卷,(民国)龙景召纂修,民国十四(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今缺第二卷,另有一部仅存第三~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十七卷、第十九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民国)龙兆升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下册、第一~二卷、第四~五卷、第六卷下册、第七卷、第八卷上下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井龙氏族谱,(民国)龙赓荛等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卷首上册、第二~四卷、第九~十卷、第十三~十五卷、第十七~十八卷、第二十一卷、卷末。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万载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进贤源溪龙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复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醴西高桥龙氏五修族谱三十七卷,(民国)龙纪官、龙起清等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龙氏族谱十六卷,(民国)龙佩璋修,龙翰青、龙鹤龄等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茶陵云杨龙氏族谱,(清)龙宪章撰,清朝末期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上湘城南龙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一卷,(清)龙群骖、龙明辅等纂,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纳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龙氏续修族谱十二卷,(清)龙昌满、龙世路等修,龙舒甲、龙泽生等纂,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文会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零陵龙姓六修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龙福云修,龙海源纂,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龙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二卷,(清)龙惟远、龙惟祝等纂,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龙氏族谱一卷,(清)龙湘水、龙欲志重修,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湖南新化龙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常德龙氏族谱,(清)龙承先等修,龙承吉等纂,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井华龙氏六修族谱四卷,首六卷、末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厚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乡上湘城南龙氏五修谱,(民国)龙振甲等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纳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东省顺德县大良乡龙氏族谱十七卷,(民国)龙景恒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铅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东南海重修龙氏族谱十卷,(清)龙生文等修,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序,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广东顺德县大良乡龙氏族谱十七卷,(民国)龙景恺等总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顺德县档案馆。

龙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沩宁龙氏六修族谱二十二卷,主张饿待考,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氏族谱二十二卷,首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氏十一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城南龙氏五修族谱三十二卷,首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纳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册,今缺第十三卷、第三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井冈山市鹅岭乡塘南村(原属宁冈县),村民耕读传家,文风鼎盛,名人辈出,是井冈历史上的远近闻名的“才子村”。2012年被评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

从井冈山市鹅岭乡向东南行2公里,有一处绵延起伏的山峦,灌木荫翳、植被纷披的屏围中,一座苍朴古雅、气势恢宏的村落如盆景般洇染而出。这就是被誉为传统民居瑰宝的塘南古村。前去参观那天,正是烟雨空_的天气。远远望去,塘南村笼罩在一派古朴、宁静、祥和而又湿润绵长的安闲情调中。

据《龙氏族谱》记载,明代成化已丑年(1469年),鹅岭乡上坊村塘头房光裕堂第六世龙伯江,率叔宪、叔广、叔文和叔确四个儿子来到塘南辟地立业,村名始为南安湖,后将“塘头房”与“南安湖”两名各取一字,更名为“塘南”。全村现有110户,420人,系东汉零陵(今湖南永州市)太守龙伯高之后裔,在井冈山繁衍至今已有二十七代。历经540多年风雨,古村仍较好地保存了明清古建筑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丰厚内蕴。看似质朴的古村,藏匿着许多奇特瑰幻的神秘色彩,衍生出一个又一个浓醇纯酽的乡俗传说。

沿着狭长曲折的青石板路,一条玉带似的小溪浅吟低唱着穿屋而过。清亮的水巷上,横跨着一座座小巧玲珑的石桥。百步三桥,错落有致,与对面傍溪而筑连绵不断的屋宇檐廊衔接,任意通达每一个门户,每一个巷口。驻足在溪边长满暗绿苔藓的石板上,倾听着小溪弹奏出的串串轻快的音符,想像着从古屋里走出来的浣衣女子,捶衣的杵声便清晰地萦绕脑际,久久挥之不去。如果是白昼,阳光一定在溪水中投下石桥和石桥上浣女的倒影。这份与自然默契交融的怡然、娴静、平和,也许正是始祖所希冀向往的生存状态和人间乐园。

塘南龙氏子孙繁衍兴旺,名人辈出。自明代以来,塘南村共出了朝廷五品以上官员11人,科举考试中进士1人,举人2人。其第八世龙侔、第九世龙廷谧两人,均由明代朝廷诰封为通议大夫(正三品)。第十一世龙遇奇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进士,殿试三甲,授任浙江金华县知县,因政绩斐然,先后派往陕西代巡,补任扬州,巡按两淮,职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敕授资政大夫(正二品)。第十二世龙嘉贵、第十九世龙之祥和第二十一世龙宝林三人,均被朝廷诰封为奉政大夫(正五品)。第十七世龙门汲、第十八世龙赐瑚由清代朝廷诰封为武德骑尉(正五品)。第十九世龙之干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科中举人,为兵部差官,后受封为武德骑尉。第二十世龙炳垣于清咸丰二年(1822年)科中举人,任山东济南府知章邱县事,诰封为奉直大夫(从五品)。第二十二世龙钦海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为法学士,历任南城县知事、江西省参议会参议长、江西省督军公署顾问、江西省省长公署顾问、江西省教育学会会长,并兼任南昌黎明中学校长,中华书局编辑等职。第二十三世龙超云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江西法政学校教授、省印刷局局长、江西《国民日报》报社经理。

塘南向为宁冈县望族,村中的府第宅屋极有名气。全村有风火墙高翘的青砖瓦舍几十幢,景观壮阔。尤其在村庄中央矗立着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的宗祠“敬爱堂”。1620年由朝廷颁旨敕建纪念龙遇奇的“进士殿”,设计精巧,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进士殿”为砖木结构。进深3835米,面阔106米,建筑面积为4065平方米。方位为座北朝南,一进三厅直联,内设天井两个,分隔中厅和后厅。四周用火砖砌就。前厅的两侧开山墙为一侧一平的用砖,壁厚12尺。自中厅起墙面为单砖,即8寸墙壁。三个殿堂均用园形木柱搭梁成屋架,呈两坡形。每个厅都有风格基本相同的八角型藻井,四周饰以各种木刻花板。这些花板雕刻技术精湛,有的是浮雕,有的穿雕。除了古代人文典故,还有动物、花卉图案,工艺细致,栩栩如生。

能够代表“进士殿”宏伟规模与精美程度的,当为进门处的牌楼。这座重檐歇山顶、托起五层斗拱的木楼,高达158米。正中为五层,两侧为三层,是一座节、点、榫、卯连接的,制作水平极高的大斗拱木楼,体现了明代中期高超的“斜拱”建筑技术。牌楼的建筑水平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梁柱构件断面大但连结技术高明,对外力有很强的经受程度;二是斗拱的“大木”制作采用“偷心”的方法,即向外挑出的各层翘头有序“出踩”或“出昂”;三是牌楼的整体结构形成了“三踩单昂斗拱”风格,这是后来的清代越来越成熟的建筑技术。

牌楼的正中设大门和两边侧门,为“实榻大门”,即槛框边抹的穿带做法与“棋盘门”相仿。不同之点是门心板与大边同厚,这是一般用在王府和宫殿的。门簪为六角形轮廓,并辅有木雕装饰。

对这座拔地而起、高旷雄伟的牌楼,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是顶层屋面两边的鱼身挑檐,以及中间的宝葫芦龙珠。可惜的是,这颗由宝葫芦托起的、夜里能够熠熠发亮的夜明珠,在“文革”扫除“四旧”的时候,被人为毁坏了。

在牌楼的八级麻石台阶两侧,各竖有一只质地为红石的狮子,一雄一雌,神态各异。“文革”扫“四旧”之时,石狮也被-推倒在地,甚至有人用钢钎凿去一块作为磨刀石。-对“进士殿”牌楼破坏最大的,是拆后焚毁了门首正中的“进士”牌与朝廷颁发的“清朝侍御”匾牌。现在人们看到的这两块油漆木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村人自己制作的,与原物的精美程度和显赫气势相差太远。由于年代久远,疏于维修,“进士殿”的主体建筑已倒塌,到目前只剩下门口的牌楼。

在敬爱堂宗祠前,竖立着14块用石柱雕成的旗杆,长14米至2米,宽40厘米,厚7厘米,基座为长形石条凿成的方形或圆形状的石柱。石柱上雕刻着各种装饰图案。各节石柱又以石榫相衔接而成,尾部逐渐而小,矗立起来就像大旗似的,俗称“旗杆石”。

在塘南村历史上,先后有20多人金榜题名,出任文官或武将。宗族便请来手艺高超的工匠,精选石料,制作石旗杆。旗杆中凿上获得文武官职者的姓名、科次、功名、业绩、生平、官衔、品位、年代等,并刻上龙凤呈祥或狮虎相争等吉祥物装饰图案。到了清代末年,龙氏宗族还立有族规,凡考上秀才、举人者,祠堂也可竖立“旗杆石”。为了表示区别,主要依功名高低、品位大小及文武科名之分,来决定旗杆石的长短,以长者为上。旗杆的底座式样和雕饰图案的不同,即可知其功名及品位的大小。旗杆石凿成后,家族要举行热烈庄重的竖旗仪式。全村人敲锣打鼓前来祝贺,以藉此彰显家族的荣耀。遗憾的是,这些旗杆石在“文革”中全部被拆除。

漫步村中,仿佛进入了迷宫似的殿堂。幽深迂_的巷道。如秋波流转四通八达。“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多进宽敞的厅堂,与岩石青砖砌成的天井环环相扣,互为比照、映衬。木椽石柱不翘不裂,浮雕凸现,门庭窗棂花纹雕饰精致典雅,栩栩如生。

村中最奇妙的景观,是巷道和天井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结构。曲径通幽的巷道既是村人往来的交通要道,又是精心设计的防火带。通风透气、让光线一泻厅堂的天井,排水的管道藏而不露,几百度春秋,历经无数次大雨洪灾,却从未出现过渍水堵塞,曲水流觞。独特的建筑艺术遗韵,折射出古代村庄的智慧、文化的积淀。中外学者游客纷纷前往,访古探幽。同济大学古建筑学教授王绍周考察后叹为观止,认为这在国内是罕见的,在世界上也极具研究价值。

塘南村不仅有着厚重的古代历史,也具有遐迩闻名的红色史迹。特别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写下了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龙超清是井冈山党组织的创始人,历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另一名党员龙寿宇,也是边界特委成员。土地革命时期,管理湘赣两省六县党组织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19名委员中,塘南人就占有两席。全村的革命烈士有15人。这不仅是塘南村的光荣和骄傲,也是井冈山人民的荣耀。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都来过塘南村,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红色故事。1927年至1928年,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来到塘南,到龙超清家看望,还在“进士殿”怒斥过一个反对分田的土豪龙志思。1928年5月,朱德军长在“进士殿”牌楼的石狮旁召开大会,动员群众打土豪。红四军军部宣传队队长,朱德之妻伍若兰,带着红军宣传队在村中展开群众工作,斗争过劣绅龙南恩。“进士殿”曾经是宁冈县第三区第八乡工农兵政府驻地。红军在塘南村民居墙壁上留下的上百条标语,以及国家一级文物《宁冈县三区八乡工农兵政府布告》,成为这段烽火岁月的历史见证。

站在塘南后山上,俯瞰静穆地蛰伏着的层宇,似乎感觉到祖先血管脉流的涌动。鳞次栉比、屋脊连屋脊的村子,又何尝不是世代血脉传承的象征?村中人守着一份美丽,在这里诗意地安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乐。没有浮躁喧嚣,没有急功近利,也没有吆喝茶点的声音,他们的生活像橱窗里的玻璃一样透明、净洁。

塘南村附近有井冈山、龙潭景区、茨坪景区、大井景区、黄洋界等旅游景点,有井冈竹笋、井冈红米、井冈蜜柚、野生初榨茶油、胡子蟾等特产。塘南村名人龙遇奇

龙遇奇,字才卿,号紫海;别号钟华,明朝庐陵永宁县塘南村(今江西省井冈山市鹅岭乡塘南村)人,自幼聪颖,承父母教习,博学经史,少年入县学,20岁举秀才。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乡试中举,万历二十九年(1

龙超清

龙超清(1906—1931)原名龙济明,江西宁冈县人。1925年在南昌省立二中求学期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7月,建立了中共宁

1,四川宜宾:“善朝德应福思时兴荣显清高彦富贵文章本圣贤孝弟承先泽忠信纯由天仁义著家国礼智渊源远”。

2,四川达州:“献必凤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荣华国”。

3,四川自贡:仁义礼智信,锡祠树亨家,万寿连芳甲,庭修绍国华。

4,四川宜宾长宁:"忠孝传家本,诗书振国梁。祖宗辉可继,万代有荣昌"。

5,四川泸州:“大运启朝腾荣福成代兴仕正德伦显万寿永遐宁”。

6,四川泸州:世天世泽启,安邦定国祥。

7,四川乐山市 :“文章仕世大云正,朝遇贤臣运会顺,河清海晏庆升平,万国翰林喜泽润”。

8,四川乐山市:海尙文明、碧达帝廷、圣朝俊秀、世寿显云。

9,四川遂宁市:“君仕礼仪重,明德永远兴,安定朝庭内,居保太平春”。

10,四川达州市:明正治世玉 ,海国思云崇 ,为能培万代 ,图会智朝忠。

-龙姓

龙氏家族

1您可以与当地同族咨询了解更多详细情况

2您可以登陆家谱网了解自己的姓氏族文化和相关家谱资料

3您可以与当地图书馆、档案馆查询是相关资料

4你可以登陆您姓氏相关的宗亲网了解情况

有。龙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春秋时有龙子,战国时有魏国大将军龙贾,发祥于河南山东间地。龙(Lóng 龙)姓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源出有十三:

1、源流一:出自子姓,商朝宗室或宗法贵族,以封地为氏(今河南辉县)。商朝金文中的子龙即子姓龙氏(参见郑姓,攸姓等),商子龙鼎为其传世礼器。子姓龙氏应是商朝末期的子姓高级贵族(朱凤瀚《子龙鼎的年代与铭文之内涵》);

2、源流二:出自嬴姓,以国为氏。龙为古国名,或为太皞氏之国,《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近代以来康有为等今文学家认为《左传》是伪书,刘敦愿却认为:“大皞少皞两族都是风姓,也就都以凤鸟为其氏族图腾。“

3、源流三:春秋时江淮之间有群舒国,皆偃姓。是舒国遗民与其他各偃姓国遗民合建,其中有舒龙国。后舒龙国灭于楚国。舒龙国在汉朝为龙舒县(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

4、源流四:为龏氏所改。商朝有子龏氏族,子龏氏与子龙氏是严格的并列关系,同是商朝贵族,并存在通婚,至西汉时尚有龏遂、龏敞等(见于《汉印文字征》)。出土战国的清华简《系年》中存在“龙”“龏”通用的情况,应当视其为讹误(殷商之后的周朝文字体系混乱),当以金文为准。汉后罕见龏氏,或有改为龙氏者;

5、源流五:以封邑为氏。春秋鲁有龙邑(《左传·成公二年》),在今山东泰安西南,鲁大夫或有以邑为氏者;

6、源流六:为龙丘氏改姓,以山为氏。新莽时有隐士龙丘苌,吴人;蔡邕《琴操》有楚人龙丘高;北魏时有梁国都督龙丘大千。其后无闻,或改龙氏。

7、源流七:商代有龙方国。龙方,见于殷墟卜辞。御龙氏后代到周朝演变为唐杜氏、范氏、杜氏等(《左传》);豢龙氏的后代有鬷夷氏,为东夷的一支,善于制陶;

一说其后代分为关氏、龙氏,然无考;商子龙氏的后代即为中原龙氏,作为殷商遗民,也被周人“迁西、迁洛、迁北及封宋居卫“,所以才有汉朝时北方龙氏分布在河北,陕西,河南。与其他子姓氏族的分布相同;

8、源流八:出自改姓。古代有勾龙氏,或有改为勾氏、龙氏者;

9、源流九: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10、源流十: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11、源流十一:出自虞舜时期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12、源流十二:出自夏代孔甲时期御龙氏刘累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刘累为唐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13、源流十三:其他少数民族有龙姓,属于历史上改土归流中流改用汉姓(因没有文字,故据谐音采用汉字为姓),和百家姓上的龙姓不同宗不同源,只是共用一个汉字而已。少数民族的杨、李、廖、陈、黄、王、张等姓皆是来源于此。

扩展资料:

龙姓名人精粹:

1、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

2、龙且: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大将,西楚霸王项羽帐前第一猛将,少时随项梁项羽起兵反秦,与项羽情若兄弟,后每战皆亲身奋勇杀敌,深得霸王项羽信任,任西楚国大司马统帅楚国精锐骑士,后在齐国由于轻敌误中韩信水淹之计导致大军溃败,虽率亲兵奋力而战然大势已去,最后力战而死;

3、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

4、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

5、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

参考资料:

-龙姓

你好!

如果找不到族谱,试试下面的方法。

附寻祖步骤

一、寻根问祖第一步,必须搜集到相关资料

1、先祖迁居前居住地的确切记载(家谱记载或口头流传,如果是做官迁来的可以查看当地地方志史书记载)

2、始迁祖的名、字、号、排行字号,始迁祖生卒年月及相关生平事迹,典故。(始迁祖的兄弟、父、祖父的名号和有无同族、同支);

3、字派、排行字辈;

4、始祖的相关资料(始祖其他旁证资料,如哪个郡望,和谁是本族);

5、家族的迁徙史(如迁徙年月,还有迁徙的故事传闻)。

6、始祖和所修现有家谱的年代。

二、寻根问祖第二步:怎么搜集寻根资料?

1、有家谱的查看家谱,一般家谱的记载最清楚。

2、没有族谱的,查看祖坟墓碑文字 ,特别是始迁祖的墓碑,大都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3、没有族谱也没有碑记的,只能多问问族中老人,认真记录他们口述的祖居地名、村名、祖先名、字辈、故乡风物人情、故事传说等;尽可能的和老人交谈了解,并把这些珍贵的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保存。

4、查看家里有没有保存以前的土地、房产契约,可以大致考查出始迁祖的名字,和所处的时代。

三、寻根问祖第三步:寻根信息的对接和确认

寻根信物并不是特指某件物品,而是指宗谱记载的、口头流传的祖先名号、祖坟祖墓这些寻根信息,通过网络交流,你可以和同宗相认对接的这些信息,没有相似点的,是同宗的可能性就很小,而寻根信息越详尽,寻根可能性也就越大。对于始迁祖的来源地名,因为在不同年代记载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多少都、什么府、郡之类的,可以根据大致地名所在地的地方县志,寻找到详细的精确位置,再对照如今的地图进行确认,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人加好友咨询。

四、寻根问祖第四步:寻根的方式和实地考查

把以上这些东西收集得越丰富越好,然后在网上寻找宗亲网、姓氏网,发布寻亲信息。也可以在当地论坛发帖,再或者搜索加入当地QQ群,进入祖地群、同支派群等和宗亲交流,也可以在一些族谱数据库平台网站搜索。在网上联系上祖居地宗亲后,要向他了解祖居地相关情况;当大量资料能够确认对接上以后,可以到祖居地实地走访。在根据祖籍族谱记载,找出是否有外迁人员,与始祖资料是否一致来进行确认。

希望对你有帮助~

龙姓的家谱文献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学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另有一部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